第一篇: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落实月度分析督查机制的通知
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落实月度分析督查机制的通知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4月16日 11:11 东阳新闻网
市委办〔2011〕51号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加大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推进力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完工,特建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落实月度分析督查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分析协调机制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定期分析协调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每月组织召开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协调会议,理清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明确目标方向,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按期完工。
(一)参加人员: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级联系领导,相关镇乡(街道)主要领导,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项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逢半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
(二)协调时间:每月月初周五左右。
(三)协调的主要内容:分析前一阶段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进度计划推进、按期完工。
市发改局是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落实单位,负责全面掌握重点建设项目情况和全面协调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中各个环节工作,提前准备每月拟协调的主要项目、内容,并与市委办、市府办相关科室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落实好各项工作。协调会议结束后,应将研究决定的主要事项形成会议纪要,印发各参会单位,各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负责督促和落实项目协调会议决定。
二、明确责任分解机制
推进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是各镇乡(街道)、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共同职责。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单位责任,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一)责任(建设)单位的工作职责
统筹安排、沟通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困难,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的整体推进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施工,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在每月25日前上报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需协调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二)相关镇乡(街道)的工作职责
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为重点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镇乡(街道)的党政一把手为辖区内相关矛盾处理责任人,应当明确项目推进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人员,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无障碍施工。
(三)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按照能办推定的要求,为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主动指导和帮助做好各项审批手续办理工作。
(四)重点建设项目联系市领导的工作职责
负责各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开工、施工、完工全过程的跟踪联系,对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
三、健全跟踪督查机制
加强跟踪督查是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落实的根本保证。各镇乡(街道)、职能部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联手,不断加强项目的跟踪督查,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落实到位。
(一)各责任(建设)单位要承担跟踪落实责任,及时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认真破解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及时向项目联系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市发改局要根据项目的推进情况加强跟踪督查,每月月底前汇总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向联系领导和市委、市政府汇报。
(三)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将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跟踪督查范围,每季度予以通报,并对跟踪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4月11日
第二篇: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的通知
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市
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的通知
http://2011年5月20日 16:15东阳新闻网
市委办〔2011〕63号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和政府资金的带动效应,凝聚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竞赛参加对象
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具体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2011市重点项目建设主要责任部门。主要考核交通局、建设局、水利局、文化局、广电台、粮食局、卫生局、供电局、工商局、建管局、供销总社、城北工业新区、白云商贸园区、江北高新产业园区等部门和单位。
第二组为服务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考核市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林业局、审计局、环保局、安监局、公共资源交管办、气象局、供电局、建管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和单位。
二、竞赛内容
㈠重点项目建设竞赛内容
1.比进度,赛科学施工超计划。各参赛单位要按照合同工期和总体工程建设要求,科学编制工程综合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及时上报工程进度报表,反馈工程进度信息;保证工程形象进度和实物工程量达到或超过计划要求,确保控制性节点按期完成,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比质量,赛工程创优争一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各参赛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推行施工规范,广泛开展质量教育活动,避免发生质量事故;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水平;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优良率,保证各项合同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达到业主和监理的要求。
3.比安全,赛文明施工保安康。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各参赛单位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有完善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事故报告和查处制度;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强化以人为本意识,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安全目标明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规范,降低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率,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杜绝不文明施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切实做好施工区域环境卫生管理、维护等工作,落实环保责任,把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周边群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㈡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竞赛内容
⒈比配合协作,赛推进力度。各参赛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在项目组织协调、项目审批、资金落实、要素保障及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层层落实责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市领导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项目建设协调会议,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全力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取得工作支持,配合做好审批工作。
⒉比优质服务,赛工作效能。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按照难事先办、急事特办、能便则便、能快则快的原则,全方位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效能;认真执行联合审批工作制度,建立联审联办责任制;提高服务技能和创先争优意识,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件时限,有效解决项目推进中涉及项目报批等难题,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⒊比廉政勤政,赛规范管理。各参赛部门要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推动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促进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安全、廉洁运行;认真贯彻执行《东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监察实施办法》,严格项目投资规模控制制度和招标投标制度,完善工程监理监督制度,加强标后监管,建立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完善财政监管审计监督制度,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不断规范项目管理。
三、考评办法
竞赛考评采用百分制。重点项目建设竞赛采用按季考评、年终考核的办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职能部门竞赛采用年终考核的办法。
㈠重点项目建设竞赛考评办法
⒈季度考评(总分100分)
⑴进度计划(50分)。按计划完成形象进度的得35分;达不到形象进度计划要求的,根据工程实际完成的实物量(工作量)相应扣分,计划开工项目而未开工的不得分;完成季度投资计划的得15分,每超额完成10个百分点加1分,加分不超过2分;达不到计划要求的每少1个百分点扣1分,扣分不超过基本分。
⑵制度执行(25分)。主要考核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按规定程序办理项目前期审批和工程(设计)变更的得10分,不按程序审批的每次扣2分,扣完为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得4分;财务管理规范得2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廉洁自律的得3分;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得2分,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每起扣1分,扣完为止;及时上报各类报表的得4分,每迟报一次扣0.5分。
⑶质量管理(15分)。主要考核管理和工程质量情况。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得5分,达不到要求的每项扣1分;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规范的得5分,达不到要求的每项扣1分;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的得5分,发生质量事故的扣5分。
⑷安全管理(10分)。主要考核工程施工安全情况。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的得5分,每缺一项制度扣1分;工程施工安全,未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得5分,发生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扣5分,安全生产重伤事故扣3分,其他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扣2分。
⒉年终考核
年终考核在季度考评的基础上,按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0%、20%、30%、40%的权重加权计算年终考核基本分,综合考虑以下加分、扣分因素后得出年终综合考核得分。
⑴加分项目。对获得季度考评前六名的项目,年终考核时,第一名加0.6分,第二名加0.5分,第三名加0.4分,第四名加0.3分,第五名加0.2分,第六名加0.1分;投资额每超额完成计划10个百分点加1分,加分不超过3分;形象进度每提前一个月完成加1分,加分不超过2分。⑵扣分项目。投资额达不到计划要求的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项目当年竣工并节约投资的不扣分);对累计完成投资超概算的项目扣2分,超概算10%以上的扣5分,未及时办理超概算相关审批手续的,加扣5分。
㈡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职能部门竞赛考核办法(总分100分)
⒈组织领导(15分)。领导重视,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8分);建立相关制度,出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具体内容和措施,提供相关文件、简报、会议记录等资料(7分)。
⒉协作配合(15分)。在项目组织协调、项目审批、资金落实、要素保障及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各司其职、密切配合(3分);按时参加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会、协调会(2分);能解放思想、创新方法,及时全力破解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题(5分);能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取得工作支持,配合做好审批工作(5分)。
⒊廉政勤政(10分)。部门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健全、监督有力,工作人员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廉洁办事,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发生违法违纪事件的取消评奖资格。
⒋优质服务(60分)。由项目责任部门(单位)对各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确定。
四、奖惩办法
㈠对季度考评获得前六名的重点项目建设责任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连续两季度不完成形象进度计划的项目责任部门给予通报批评,相关责任部门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㈡在完成形象进度计划的重点项目中按年终考核得分高低评出重点项目建设优胜奖6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责任部门,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职能部门按年终考核得分前五名的获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分别奖励3万元。对同一单位分别获得项目优胜奖和优质服务奖的,只奖励项目优胜奖。年终考核奖金全额由市财政承担。奖金由获奖单位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不搞平均主义。
㈢重点项目建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评奖资格:项目计划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在25%(含)以下的;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㈣重点项目建设竞赛考核结果作为2011镇乡街道、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中重点工作考核项目加扣分的依据。对获得重点项目建设优胜奖和优质服务奖的责任部门(单位)酌情加分,对没有完成形象进度和投资计划的责任部门(单位)酌情扣分。
五、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申屠福华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府办、监察局、发改局、人劳社保局、财政局、审计局、安监局、建管局、总工会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市发改局局长金德良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考评工作;考评组由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六、活动要求
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从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各项目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对照
竞赛活动精神,及时部署落实,把竞赛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效。
各项目单位应于每月25日前向市府办督查室、市发改局投资科报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月度报表,要求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在检查考评中,若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市重点项目建设竞赛活动考评办法由市重点项目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附件:2011全市重点项目进度计划
中共东阳市委办公室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11日
第三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
(宛政办〔2010〕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了确保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南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政府决定建立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现通知如下:
一、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责任推进机制
(一)从2010年起,将引进境内外资金总量和增长率指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市区也要将以上两项指标纳入各自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推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二)实行重大引资项目总协调人制度。原则上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主管县市区长负责协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协调;1亿元以上的项目由市级分包领导负责协调;招商引资特大项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协调人。
(三)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度。对每一个重大项目,均明确市直相关部门和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为项目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项目所在地县市区负责同志为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应切实负起责任,组织专门工作班子,明确项目推进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定时间、定责任,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全程服务。
(四)总协调人负责督促协调重大项目推进及落实。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推进工作负总责,务必抓好落实。项目责任人要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动态变化,与有关方面保持经常联系,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向总协调人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二、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
(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相关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议,督促、指导并协调解决全市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早日投产。项目协调会议结束后,要将研究决定的主要事项形成会议纪要,参会单位按照各自职能,限期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服务作用,及时收集、整理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给市级分管领导当好参谋。各县市区项目协调会议组织形式可参照市里的办法实施。
三、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目标管理机制
(六)强化重大项目分包责任。凡列入市级推进的项目,在与客商签订协议的同时,分包市领导随签分包责任书,实行“谁分包、谁负责”的原则。市、县两级领导对所联系分包的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要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放在突出位置。在项目招商推介、联络、洽谈、签约、履约、开工建设、投产经营等各环节,全程跟踪服务,一抓到底、一包到底;重点协调解决好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联系分包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列入述职内容,并向社会公开。
四、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跟踪督查机制
(七)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跟踪机制。将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中签约的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纳入督查范围,坚持“三制”、“三率”考核(即进度考核制、跟踪责任制、定期通报制,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实行动态管理。市商务局负责汇总项目进展情况,市政府督查室每季度进行通报。
(八)强化重大活动分级跟踪负责机制。按照“谁承办,谁负责,谁跟踪”的原则,由重大活动承办单位负责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对以市直部门为主承办的活动,签约项目由相关市直部门负责跟踪;对以县市区政府为主承办的活动,签约项目由所在地政府负责跟踪。对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签约项目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签约项目,市商务局要同时进行跟踪,每月在全市进行通报。
(九)强化项目协调会议议定事项办理情况的督查。项目协调会议各参会单位应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办理会议议定事项,并按要求及时向项目总协调人、市开放办书面反馈情况。对未按会议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市开放办将予以通报批评,并督促其限期完成;对通报批评后仍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报经市政府领导同意,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责任。
(十)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档案和台账制度。市县两级都要建立项目档案和台账制度。市商务局负责全市3000万以上项目档案和台账的建立。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对所入选建档的项目基本情况要准确报送相关资料;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告制度,重大情况随时报告。同时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网络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实时跟踪。
五、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评价奖惩机制
(十一)加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考评工作。每年年中和年末,市政府对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组织巡回观摩并进行集中点评。每年年终,由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和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日常工作情况、协调会议议定事项落实情况、项目进展情况、资金到位率及项目开工率、投产率等。
(十二)加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奖惩力度。结合巡回观摩点评情况,按照综合量化考评结果,由市开放办牵头,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评选,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奖励;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十三)设立市级重大项目推进专项奖励资金。依据《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宛发〔2009〕21号)、《南阳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分包推进机制的意见》(宛开〔2009〕2号)精神,对纳入市级推进的重大项目,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从市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中拨付。
(十四)加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日常督导。由市开放办牵头,不定期组织若干考评小组,对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责任人推进重大项目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督导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10年02月24日 实施日期:2010年02月24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的通知
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的通知
泉委办〔2007〕146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根据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7]5号)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闽委办[2007]47号)有关精神,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
机构编制事项统一归口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三个一”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设立或变更、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等机构编制事项,都必须按规定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研究决定,并由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批复,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各级各部门向党委、政府提交研究的事项,一般不涉及机构编制的具体事项,确实需要涉及的,必须事先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各级各部门在起草领导讲话稿时,一般不提出机构编制要求,确实需要提出的,必须先征求机构编制部门的意见。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把设置机构、配备编制等作为达标、评比、考核的条件或列入“签订责任书”、“一票否决”等的内容;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部门下发文件或召开会议擅自对机构编制事项做出的规定,一律无效。
二、严格行政机构编制管理
1、党政机关只能使用行政编制。行政编制的审批权限在中央。各级各部门不得在中央批准的行政编制总额外擅自审批行政编制或自行确定用于配备公务员的编制。不同行政层级之间行政编制的调整应逐级上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各级党政群机关和政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行政编制,停止增加地方自定编制(机关事业编制),除工青妇以外群团机关,原已下达的自定编制必须全部核销,停止用编。严格离退休制度,确保达龄即退,并利用自然减员空出的行政编制,逐步消化超编人员,确保到2011年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
2、严格党政机关机构审批程序。市、县(区)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机构的设立和调整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规定权限审批;市、县(区)科级机构的设立和调整报市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权限审批。
3、各级党政工作部门、部门管理机构、合署办公机构、挂牌机构和内设机构等应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有关规定设置,需要调整的按规定的权限报批。各级各部门要保持机构改革“三定”规定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严格控制机构编制。除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得增设新的职能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机构和编制主要通过内部整合调剂解决;确需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具体工作由有关的行政机构承担。为完成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和期限。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今后,对各种学会、协会、研究会、基金会等社团组织,一般不核定编制、不确定机构规格。
三、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1、市委编办要加强对全市各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宏观管理和控制,探索建立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和总量控制办法。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政策规定和当地事业发展的实际,联系财政供养能力,研究提出事业编制的增长计划,经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由于公益服务事业发展需要增加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应在现有总量中进行调整;涉及机构的,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进行调整;确需另行增加机构编制的,要严格控制,按程序审批。新设和缺编的事业单位所需人员,应首先从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配,以控制财政供养人口总量的刚性增长。要采取确实有效措施,妥善分流安置农村小学等超编单位人员,减轻财政负担。
2、进一步规范事业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市、县(区)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事业单位的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逐级上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权限审批;科级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报市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按规定权限审批。乡(镇)事业编制总量的调整,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逐级上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申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入轨”之前,暂停增加人员编制和补充工作人员。
3、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职责配置。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外,各级各部门不得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4、严格控制事业编制的使用范围。事业编制只能用于事业单位,不得用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得与党政群机关混编混岗。党政群机关长期借用的事业单位人员要坚决予以清理清退。
四、严格执行核编制度
1、坚持核编制度,确保编制员额和人员结构不被突破。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增加或减少人员以及使用领导职数,先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才能办理其他相关手续。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必须事先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用编计划后,才能办理相关招考事宜。凡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从事所在单位固有工作任务的人员,包括实行人事代理制和聘用制人员,都必须占用编制,列入核编管理对象。严格控制从企事业单位调入干部担任党政群机关科级领导职务;行政编制整体满、超编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不予考试录用公务员;机关补充工勤人员,必须比照事业单位办法进行。
2、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组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机构编制及领导职数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人员调配手续和核发工资基金,劳动保障部门才能办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手续,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才能办理公积金手续,财政部门才能核拨经费,银行才能支付工资。
五、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考核和评估制度,把机构编制管理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党风党纪和绩效考核的内容。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制度,坚持按法定的程序设置机构、核定编制、配备人员,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坚持从紧从严原则,不得违反规定擅自审批机构编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法定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加强对机构编制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纠正并进行通报批评。对于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主管部门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2月10日
第五篇: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省有关规定的八项措施的通知
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省有关规定的八项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4-29 13:46 浏览次数:64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中省出台的一系列规定精神,结合实际,扎实做好我市各项工作,现将我市具体落实措施通知如下:
一、在榆林市行政区域内,没有特殊技术、保密和安全等要求的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项目建设工程都要实行抽取定标。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包括使用各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含中、省预算内补助资金),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的项目;国家融资项目包括使用国债、国家对外借款所筹资金项目、国家政策性贷款资金以及政府授权投资主体融资和政府特许的融资项目。涉及能源开发、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土地开发整理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只要具有法定公开招标的情形,全部纳入抽取定标的范围。中省投资项目招投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全面实现政府预算公开,细化政府预算公开内容,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部门预算公开内容,市县要全部公开本级部门单位预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公开,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分配以及执行情况的透明度。特别是对预算安排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与人民群众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重大民生专项支出,要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三、除“两会”外,各级各类会议一般不得在宾馆酒店召开,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节约行政成本。
四、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做好接待工作。就餐超过10人以上的安排自助餐。公务接待不送礼品、土特产。
五、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管理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原国家计委计投资〔1999〕2250号)文件规定核定办公用房使用面积,超出部分交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统一调剂使用。严格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已经出租、出借的办公用房到期应予以收回,租赁合同未到期的,租金收入足额上缴同级财政。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租用办公用房的,应予以清理腾退,严禁以租用过渡性用房名义变相购建使用办公用房。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确需维修改造的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核、审批。
六、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编制标准和配备标准更新、购置公务用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更新、购置公务用车,更新、购置公务用车必须由同级政府采购中心实施政府采购,要严格按照中、省规定,清理超标车辆,清理出的超标车辆,一律公开拍卖,不得留用。
七、严格执行中省有关规定,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招聘”的原则。各级党政群、政法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进人一律实行公开招录。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一律按照有关政策公开招录。
八、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查处案件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做好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协作办案工作,加强审计决定执行和审计建议落实及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