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公司:全面深化人力资源诊断分析
电力公司:全面深化人力资源诊断分析
“2014年,黑龙江电力公司荣获全省诚信示范单位;被国网公司评为对藏帮扶先进单位;获得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12月29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14年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中所取得成效。
据了解,2014年,黑龙江电力公司在组织机构管理方面开展“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初步构成协同机制业务流程框架,全面梳理典型岗位,完成制度、标准、考核与流程的匹配,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以及专业成效评估。
黑龙江电力公司开展公司人力资源诊断分析工作,完成人力资源专项普查和2014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并在开展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的同时,开展对藏人才帮扶和公司内部技术人才帮扶学习。积极推进薪酬制度优化,进行岗位测评归级、套改测算,制定岗位绩效工资管理暂行办法并上报总部核备,试点单位具备正式实施条件。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ERP模块一级部署建设,进一步优化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发布业绩考核看板。举办培训2018班次,考试选拔省公司专业领军人才55人,完成技能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15年,黑龙江电力公司认真分析发展形势,找准公司员工总量超员,高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短缺,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机构调整后,转岗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和现场培训等需进一步加强,生产一线“人岗匹配”水平亟待提高等实际工作问题。
黑龙江电力公司将围绕落实国网公司总部统一部署,深化“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加强“三定”、“三考”和“三全”管理,控制员工队伍总量,调整队伍人员结构,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强化薪酬激励作用。加大帮扶学习力度,强化激励,将岗位价值、绩效贡献、人个素质能力提升以及专业通道发展综合纳入薪酬体系。(
第二篇:人力资源自我诊断
人力资源部自我诊断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我部门全体成员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纷纷献言献策,真抓实干,以公司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为基础,行之有效的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
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该项工作现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启动、自我诊断。
在部门领导的启发与指导下,我部门成员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诸环节的运行、实施的实际状况、制度建设和管理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分析和查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招聘人员难度较大,部分岗位力量薄弱、人员配置不足,而在岗的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我公司目前提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在同行业中不具有竞争力,且企业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公司成立时间又不长,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统一文化,企业凝聚力还不高。
2、部分部门的职责界定不清,权限不明确,导致某些工作缺乏有效沟通甚至存在推诿现象,影响工作及生产效率,也削弱了员工的团队意识。
3、人员结构存在断层,技术开发人员比重较小,教育层次与职称水平整体偏低。技能工人大部分工作经验不足,还处在知识积累与成长阶段,而老的技术工人知识结构偏低,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所以整体从业人员应加强学习与专业培训,而工作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4、工厂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与创新意识,目前的工作状况仍停留再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效率与能力提升幅度应加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及时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能。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继承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提升新途径与新方法,通过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二○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第三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是()实现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提高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打响“破垄”攻坚战 5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总的原则不包括()。
分业施策尊重规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稳中求进 6 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产业素质的亮点是()。增强创新驱动力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7()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新农村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打响“破垄”攻坚战突破固化利益格局的羁绊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观 9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稳中求进科学发展 10 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创新驱动力扩大内需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尊敬的党组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聚合起更多的正能量,用各种正能量替代各种负能量。正能量激发出系统优化升级的活性,合力就是正能量。改革开放的合力越是凝聚、协调、强大,正能量就越大,改革开放的效果就越好。
聚合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各个领域、各项制度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各项改革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改革成果的扎实有效、持续深化。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在动态中形成的。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不能单项独进,也不能左顾右盼。某项改革的突破,往往成为带动、促进、激发其他领域改革的引擎。当前,广大群众对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呼声很高,要求保证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围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际上必然会促进很多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很多制度的创新完善。
聚合全党全社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我们党8500多万党员和几百万个党组织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力度,极大地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成效。从社会主体而言,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形成全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35年来,正是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的一致行动,改革开放才能够在不同阶段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还有不同看法,行动不够有力。特别是在涉及到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举措时,有的采取消极、拖延、抵制的态度。因此,全党同志必须从大局出发,对民族、人民和历史负责,抛弃个人某些得失的羁绊,当好推进改革开放的促进派,以全党的合力带动全社会的合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力,任何改革也是不能成功的。在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利益取向分化的情况下,形成全社会的改革合力更加艰难也更加迫切。一些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利益冲突,不能形成合力。着眼于凝聚改革共识、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标的选择、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时机的选择、改革节奏的把握,都要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如果借“改革”之名,行部门利益膨胀、利益差距扩大、群众利益受损之实,则是背离改革初衷,增大改革阻力。形成改革合力,首先要形成利益合力。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31
第五篇: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全面深化环渤海区域合作
——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上的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 范恒山
(2011年5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环渤海区域合作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环渤海地区各方汇聚一堂共谋合作发展大计,意义重大。我们相信,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历来重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多次做出重要部署。“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发展。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省市的共同努力下,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环渤海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明确了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等突出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泛推进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臵,拓展合作主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不仅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区域发展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的总体方向,就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似应继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致力于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环渤海地区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功能为骨干,以交通通道重要节电港口为需求,形成功能完备、通联内外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区域能源协调合作,合理布局煤碳、油气、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能源需求通道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区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资源信息共享。
要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环渤海地区要切实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为积淀,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自主产业,努力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科教发达、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加工产业变成创造性产业,把耗费体力的产业变成耗费脑力的产业,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致力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区域内有一批经济十分发达的大都市和大城市,也有环绕京津的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带。消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应把消除贫困作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借助对口帮扶、园区带动、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率先改革城乡分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迁徙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
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特别是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法治环境。要立足于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深化对外合作与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要注重利用企业经济、配套投资合作、园区共建等形式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致力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担压力较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区域产业和资源节约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机衔接,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和繁荣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希望环渤海地区能够全面深化合作,有效形成互动,在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在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出示范,在拓展开放领域与空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作出示范,率先实现现代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密切关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并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积极支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环渤海地区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