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常州大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部门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 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单位,是学校的管理重心,负责教学、科研、学科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依照规章制度享有相应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根据学校的规定或者授权,学院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管理;开展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条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六条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 1 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七条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依法依规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 学校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九条 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发展规划、经费预算、人事编制、资源建设、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工作方案,贯彻和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负责讨论和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风与学术道德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事项。专业建设负责人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质量工程等方面具有主导权并承担建设责任,参与相关院务会议。
第十一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通过建立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法律规定设立董事会,为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同时筹措办学资金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加强与地方、行业以及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第十三条 学校根据法律规定成立具有法人性质的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办学资金,奖励或资助学校师生。
第十四条 学校设立校友会和地方校友会,以激励校友、凝聚感情,弘扬母校优良传统,共商母校发展大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章 学校与学院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第十五条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2.指导、审定和监督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学院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据此对学院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并报学校审定。
2.组织实施学院事业发展规划,自觉接受学校的检查、评估和监督。3.组织落实学院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任务,接受学校的目标考核和评估。第十六条 机构设置
(一)学校方面
1.决定学校二级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2.统一规划学院设置,决定或撤销学院设置。3.决定校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设置与调整。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撤销学院所属系(所)并报学校批复。2.决定或撤销系(所)所属教研室(研究室)。3.决定学院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第十七条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案。
2.负责全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校工作,指导、检查、考核学院党委工作。3.负责学院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4.核定学院干部职数及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
5.任免和考核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等中层领导干部。确定科级干部的职数。
(二)学院方面
1.全面落实学校下达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任务,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2.根据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学校确定的编制数和岗位数制定和实施本学院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向学校推荐副处级及以上职务拟聘人选。
3.按照学校干部选任规定,确定科级干部及系(部、所)主任(所长)、系(部、所)副主任(副所长),并报学校批复。
4.负责本院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院安全稳定工作。
第十八条 人才人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学院各类人员的编制和岗位数,规定各类各级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
2.制定教职员工聘任、考核办法。根据学科规划和布局,以及专业建设任务,负责队伍结构、职称结构比例的控制。
3.负责学院工作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 负责学院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4.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施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奖惩。
5.评聘和考核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聘任和考核副处级及以上职务岗位人员。
6.核定和调整国家政策性工资、各类保险、津(补)贴;制定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审定各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队伍建设规划及学校确定的编制数和岗位数制定和实施本学院队伍建设规划。
2.制定学院内部聘任和考核的实施细则,并按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学院教职员工的聘任和考核工作。负责计划外用工的聘用、考核与管理。
3.确定专业技术五级及以下、管理岗七级及以下职务岗位聘任人选,报学校备案;向学校推荐专业技术四级及以上、管理岗六级及以上职务岗位拟聘人选。
4.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自主选派本院教师的进修、访学、非学历培训,自主管理使用师资培训费。对本院违纪职工提出处分意见,报学校审批或备案。
5.设置和调整本院内部的教学、科研、实验、行政等机构,并确定相应干部人选,报学校备案。
6.制定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报学校审定。第十九条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
2.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负责各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
3.制定学科建设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4.组织、协调学校重点学科的申报和校内审核工作。5.负责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评审与聘任。
6.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各类研究生招生计划和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并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
7.负责制定研究生公共课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8.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中重大事项的处理,负责研究生课程成绩的复核和学位论文开题结果的抽查。
9.负责做好学位授予工作。
(二)学院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统筹和协调本学院学科资源分配。
3.根据学校有关文件开展本学院学科的检查、评估工作。
4.组织、协调本学院重点学科和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和推荐工作。5.负责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审核与推荐工作。6.负责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7.协助做好学位授予工作。第二十条 本科教学工作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全校教学工作。
2.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负责新设专业的论证、评审。3.确立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指导学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
4.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全校教学评估标准,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评估,实行教学督导制度。
5.组织开展全校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师的评选。
6.负责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学生学籍与注册管理。7.负责汇总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项目和成果。
8.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的运行管理,以及全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负责国家级、省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二)学院方面
1.负责本院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制定相关专业建设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在二级专业目录内自主调整专业方向。
2.负责本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管理,负责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3.组织开展本院教学改革,对学院各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考试等教学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和质量监控。
4.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自主管理、科学使用学院各种教学资源。第二十一条 科研工作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科研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学校科研评价体系。
2.负责学校各研究机构、科研基地、科研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建设和管理。
3.组织国家和地方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评估,负责校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4.负责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负责学院科研工作考核。
6.组织校级重要学术会议,协调各学院学术活动。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科研工作规划和本学院实际,制定和组织实施学院科研工作规划,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凝练研究方向,建设创新团队,组织本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工作。
2.建立本学院科研成果的申报、认定机制和相应的奖励办法,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工作。
3.统一管理本学院所属的科研机构,组织、指导、协调本学院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4.负责本学院的学术交流工作,收集、统计和管理学院科技工作信息。第二十二条 学生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统一领导全校学生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下同),制定学校学生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学院的学生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与评估。
2.负责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全校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
3.指导、协调学院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4.负责编制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招生就业宣传工作。
5.负责扶贫资助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应急干预体系建设,开展全校性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负责校级各类评奖评优工作,负责留校察看及以上学生违纪的处分工作,负责学生档案的转接与管理。
(二)学院方面
1.组织开展本院各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注册,处理本院学生的休学、复学等有关事宜,报学校备案。
2.组织开展本院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工作。
3.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素质测评和各类评优评先工作;评定和申报学生的助学金及各类奖学金;根据学校授权,负责记过及以下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并报学校备案。
4.组织实施本院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5.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合理安排本院各培养层次年度招生计划,并报学校审定。协助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新生入学工作。
6.处理学生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第二十三条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总体规划和规章制度。
2.开展校际战略合作交流,协调各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为各学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搭建平台。
3.根据国家规划,组织建设海外孔子学院。
4.做好学校外事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师生因公出国(境)的派出工作。5.组织中外合作办学及境外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实施方案。2.独立自主地利用各种条件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二十四条 财务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财务发展规划与建设计划。2.制定学校财经管理政策、财会规章制度。
3.积极筹措办学经费,编制学校财务预决算;按财经政策分配各类办学经费。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安排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跟踪问效。
4.审核各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月度用款计划和学院年度财务决算。5.负责全校各类办学资金的管理和核算,集中管理银行账户和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6.组织对学院的财务管理和经费报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审计与分析。
(二)学院方面
1.作为学校的基层预算单位,负责制定学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2.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负责学院的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3.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和月度用款计划并上报学校审核,严格按学校批复的预算以及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使用年度经费。
4.统一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审批支配学院的创收分成经费、学院的各项科研经费(不含国家核拨的专项经费)。对学校切块划拨的经费具有统筹权、审批权和使用权,超支自筹,节余留用。
5.负责本院学生学费的催缴。学生缴费率与学院经费的核拨挂钩。6.负责专项资金投入的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
7.根据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学院年度财务决算并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8.自觉遵守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第二十五条 公共资源管理
(一)学校方面
1.负责图书馆、校园网、公共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2.负责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平台、工程训练实践平台等条件装备规划、建设与考核。负责全校公共资产管理。
3.制定仪器、设备等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基金管理及实验室改造。负责全校实验室与设备数据管理。
4.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制定公用房管理使用办法,推进办公、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规范公用房申请、有偿使用、上交处置等工作流程,推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共享。
5.负责学校资产清查,建立资产信息库,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统筹学校资产的调配与处置。
6.对各单位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建立资产绩效评估体系。7.负责全校特种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公共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二)学院方面
1.负责本院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论证、建设与考核。
2.负责本院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与管理;负责本院资产台帐管理。3.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使用效率;配合学校推进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与调剂,实现资源共享。
4.制定本院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5.负责本院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和管理一般及特种仪器设备。
第二十六条 除本章各条所作规定外,因工作需要,学院还需完成学校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四章 学院工作会议制度
第二十七条 学院工作会议制度包括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的委员会会议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制度。
第二十八条 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讨论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九条 学院党委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宣传、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第三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学院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本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负责本院人才选拔、教师评聘、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生录取、毕业论文答辩、教师科研成果申报等重大学术事务。
第三十一条 学院教代会是学院教职工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听取院长工作报告,讨论本学院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工作计划、队伍建设和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二条 学院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制度,实行以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自我监督、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监督和学生评议监督,保证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学院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三十三条 学院的人事安排、考核与奖惩、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职称评定、津贴发放、财务预算及执行结果等方面的办法、措施、程序、结果等均须向全院教职工公开,实行提前公示以征求意见。
第三十四条 学校建立学院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学院的行政监察、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人事、学生、财务等方面实施细则的监督;对学院违反相关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三十五条 学校建立学院管理考核机制。学校成立学院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院任期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方案,并逐步完善目标任务考核评估办法和量化考核目标指标体系,坚持绩效导向原则,坚持管办评分离,对学院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办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学院通过落实目标,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过去颁布的有关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由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第二篇: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大学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为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效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学院财务管理职能,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大学学院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财务规章制度
(一)、学校职责
1、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
2、根据国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全校统一的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
3、对所属的部门单位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执行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
2、根据学校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本学院具体情况,负责制定学院财务管理的办事制度和实施办法,如经费审批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财产管理办法、内部分配办法、以及建立向院教代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的制度等,并报计财处备案。
3、学院不得制定与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相违背的单位财务制度。
二、收支预算编制
(一)、学校职责
1、根据《预算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编制学校财务收支预算;
2、根据学校的财经政策,负责核定学校划分给学院的预算控制数,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事业单位失业基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班主任津贴、学生奖学金、学生困助学经费、学生活动费、学生社会实习经费、各项公务费和业务费(学费收入11%部分)、师资培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房屋修缮费、消防费用和院聘岗位津贴等经费。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校下切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学院其他经济收入,遵循以收定支、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负责编制包括学院整个财务收支活动的收支预算。
2、学院收支预算应重点安排教学六项费用,保证院聘岗位津贴等人员费用,控制招待费支出在学院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的3%以内。
3、学院不准编制赤字预算。
三、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一)、学校职责
1、积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好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预算和事业进度合理安排支出,负责执行“对学院预算实行总量控制,结余留作下一使用”的管理办法。
3、对学院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财务监督。
4、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二)、学院职责
1、积极组织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创收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学院预算,负责安排并审批学院预算经费的各项支出。
3、建立并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各项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安排无计划无预算的财务开支。
四、会计核算
(一)、学校职责
1、实行一级核算,负责全校资金的调控。
2、领导校会计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种渠道各项经费收支往来的核算,负责对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二级核算单位统一实行代理记账,负责对“学校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不设独立的会计机构、不设独立的银行账号”的监控。
3、本着“谁的钱归谁用”原则,负责保证对学院各项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改变资金性质,保证学院资金安全和及时用款。
4、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真实、有效的原始凭据按实际开支数办理支出,不准以预算数和计划数虚列支出。
5、负责审批学院一次性现金金额5000元及以上、票据金额10000元及以上的借款、报账。
6、倡导“认真、热情、务实、高效”的办事作风,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并执行学校一级核算制度,杜绝在校外自开银行账号回避学校财务监督、自收自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财务违纪行为。
2、严格执行学院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防止职责不清。
3、设置财务管理员,统一办理学院的财务事务,提高办事效率。
五、专项经费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按照指定用途统一安排专项经费(包括财政专项和高教附加专项)。
2、负责专项经费的跟踪核算,杜绝非指定项目或用途的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3、根据定额或承担的任务,负责将有关专项资金切块到学院。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要求,负责组织专项经费的项目申报,落实相应的配套经费。
2、负责专项经费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负责专项经费的安排使用。
3、遵守专项经费管理和核算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六、固定资产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根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以及产权的界定、登记、变更、撤销等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2、负责统一调配全校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参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二)、学院职责
1、负责自行配置学校调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资源,包括用房、场地、设施、设备等。
2、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产权变更、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及改变房屋结构等,事先须经学校批准,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七、对学院财务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1、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的情况,包括学院自身财务制度建设,重点检查违纪违规情况。
2、财务收支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重点考核执行情况。
3、支出结构及经费使用效益,重点考核六项教学经费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占预算支出比例。
4、学院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情况,重点考核学院其他经济收入占学院预算收入比例。
八、本办法经第133次校长办公会议和第19次校党委会审定,自2003年1月1日起试行,由计财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复旦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复旦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让第一线了解情况的人
做决策
2015-1-16 07:30: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选稿:张侃理
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市“两校一市”综合改革方案获批之际,复旦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悄然启动——
从2015年1月开始,校内各个院系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不再“吃大锅饭”、等待学校资源的“计划分配”,而是自己拿出人力资源、学科发展等规划,凭本事竞争,学校根据院系规划进行资源配置。
“改革不是向国家伸手要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盘活存量、激发每个学院的办学活力。”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说,“让学校审批决定每个具体学科的发展、选聘人员、分派资源,肯定不如院系更加知根知底。要让第一线了解情况的人做决策,决定人财物该用在哪。学校对各院系、学科自身的常规发展扮演审核、监督角色,腾出精力,谋划少量单个学院无法完成、关系学校发展大计的重大项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共同探索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复旦希望在困扰中国顶尖大学许久的学术治理和运行模式上,取得根本性突破。用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的话来说:这是“换一种活法”。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意在破局
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效率不高、组织协调不力、办学活力缺乏„„近年来,围绕中国高校大学治理体系开展的讨论中,时见这样的论断。事实上,随着社会与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传统的治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
此次因何将校内综合改革重点放在“校院两级管理”,刘承功坦言:“一方面,深化改革若一味依赖外部政策倾斜、大量资源投入来推进,产生的边际效应只会递减;另一方面,只有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才能让大学发展获得更大动力。”
事实上,院校两级管理也非新生事物,包括复旦在内的不少高校曾有尝试。复旦大学早在2002年就试水两级管理改革。当时,生命学院一位“海归”院长千方百计争取到在学科建设方面试点两级管理的机会,然而没过多久,就举手放弃了:“用人用钱都说了不算,拿什么做学科建设?这个管理权还是收回吧!”
校方也不是没想过下放用人权、财权。“985三期”执行过程中,复旦曾再次试行经费使用权下放。部分院系有了财权后,在其他资源配置仍沿用老机制的背景下,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曾有院系负责人遭遇这样的问题,“有了钱,可以买设备了,而院系却没有足够空间放设备;好不容易腾挪出空间,又没有足够研究生资源开展科研„„”院系有了钱、有了权,却没有相匹配的机制保障,发展仍多掣肘。
2013年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治理体系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两年多次调研讨论,数易方案,2014年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2015年1月开始启动。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事、财务、资产管理、总务后勤等配套机制方面的一揽子改革举措。
“那些能够制定出优质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形成了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的院系,将在财务管理、人事聘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获得充分的、实质性的自主权”,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学校主导院系发展以及资源分配的管理方式将成为历史。
“动不得的奶酪”,怎么动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验的推进,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推入“攻坚阶段”。何谓攻坚?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可以改的、容易改的项目,各高校基本都在做了,剩下的硬骨头,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下转5版(上接第1版)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人事、财务、资产、后勤,这四项资源大权,就是“动不得的奶酪”。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已推出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配套改革方案,扩大学院在财务、人事管理上的自主权。
财务管理改革中,最核心的一项是全额预算,所有的预算收支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盘子当中统筹平衡。举例来说,过去学校处室分头设立各种专项,各学院分别申请,容易陷入资金管理条块分割、碎片化的情况;如今,由学院统筹各方面资源后自主编制预算,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以后,向学校报备,校方根据学院体量及管理运行实际需要核拨,今后一年间,学院运行经费由学院领头人“一支笔”自主管理。
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学校根据校内基本政策及校院两级人力资源规划,将各类岗位及相关资源整体打包配置给学院。学院在人力资源规划框架内,自主开展教学科研人员预聘和流动科研人员聘任。人事处处长钱飚举例,预聘人员,主要指初步招入的学术科研人才,实行“六年非升即走”,这部分聘用由学院自主决定,到了由预聘转为长聘环节,才由学校进行评估审核。据了解,由于这部分改革“动静”较大,将首先在校内部分学院进行试点。
不过,学校管理层挺有信心。复旦大学物理系2002年起试点“校院两级管理”,逐步形成以院系为主体的“预聘-长聘”制,在质量控制环节严格把关。新晋师资需获得系里教授大会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才能获“预聘”席位。获聘者6年后还将被教授大会投票评估,获得四分之三同意票的人才能获得“长聘”位置。这一制度甚至比学校相关规定更为严格,虽然给新进的年轻人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也确保了引进人才的高质量,效果理想。
流程再造,如何倒逼两头
这几天,校内改革正式启动,来找财务处处长苟燕楠“谈心”的人多了。
个别院系负责人来谈,因为预算多了少了想不通;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谈,过去手里有项目有资源,现在相当一部分管理权划到学院,“我们部门干点啥?”
对许多改革进程中的高校而言,下放资源、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并非终点,执行这一机制的人,能否接受、适应并最终承担起新的角色、新的职责,也是难关。复旦大学同样面临挑战:如何避免“一放就乱”?
2014年底,教育部核准了《复旦大学章程》。学校利用制定和完善《复旦大学章程》之机,展开了全校各级规章制度的全面梳理。到目前确认有效规章制度总数为520件,废止和宣布失效文件、制度655件。同时,学校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基本治理组织,为学术组织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学校已修订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并完善了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为院系学术治理架构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
在这一基础上,校级行政部门精兵简政,不怕“伤筋动骨”。据悉,从2012年7月开始,学校机关部门从42个精简到33个,首批进行改革的25个机关部门内设科室从125个精简到83个。中国的大学中,人事部门往往“底气最足”。而这次,复旦大学人事处内设科室,从11个被精简到了6个。未来,通过校内流动校一级行政管理人员与学院一起的比例,有望从7:3变为5:5。
与此同时,对学院掌门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院做好本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乃至各类教学培养和课程培养规划的前提下,学校才会把各类岗位及相关资源整体配置给院系学院,然后由院系根据本学科发展的状况,自主决定运行模式和实施方案。“只有院系具备了承接两级管理的能力,相应的权力才会下放。”一位学校负责人在全体院长系主任会议上强调。
记者手记
大学变革的破局
一个多月前,《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市“两校一市”综合改革试验,全方位铺展。
令人关注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等高校纷纷向有关部门请缨,部分高校还在第一时间递送了改革方案。人大召开了三次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专题讨论会。而复旦经过两年酝酿,也启动了力度和规模在国内罕见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高教领域这种普遍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决心如此迫切,可能包含对陷入“改革洼地”的担忧,若不及时跟上大部队,或许将在政策、资源竞争中失了先机。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或许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清醒认识。
随着高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依靠大投入、局部政策倾斜刺激大步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高校的“增长模式”也如同经济领域一样,面临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建设的转变。无怪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改革方案中,都将“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大学正涉入改革“深水区”。原因之一,在于未来改革的方向,势必影响到用人、用钱、教学资源的深层次利益;其二,校内机制的变革也亟待与社会大环境中体制机制之间更好地相互适应。
更为关键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在选择教育发展模式、教育发展路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校发展模式尤具独特性。中国高校的发展虽然可以有所借鉴,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这条路,前无古人。
这是大学新一轮改革的破局,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缩影。
第四篇:兰州大学离退休人员校院两级管理规定
兰州大学离退休人员校院两级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离退休工作,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老龄工作目标和“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发挥他们作用”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校级管理
校级管理是指离退休工作在学校政领导下,由分管校领导主管,离退休工作处综合管理。由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校医院、工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兰州大学老龄工作委员会暨学校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各自职责分别负责相关工作。
(一)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1.认真贯彻党和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有关离退休工作制度。
2.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
3.听取有关职能部门关于离退休工作的汇报。
4.指导、协调离退休工作,研究讨论离退休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二)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的职责和任务
1.认真贯彻中央老龄工作精神,在校党政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宣传落实上级各项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拟定离退休工作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负责全校离退休人员的宏观管理。
2.按照校党委统一部署,抓好离退休人员党组织建设及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向离退休人员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学校重大事项等。
3.协调、指导全校各中层单位的离退休工作。
4.了解并向学校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离退休人员的困难、要求和建议,协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努力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实际问题。
5.办好活动中心,广泛开展适合老同志的文体活动。组织离退休人员就近参观考察学习;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或推荐离退休人员力所能及 1
地参与相关工作。
6.管理好离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使有限的经费切实用到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活动之中。
7.配合有关部门作好离退休人员的节日慰问,作好离退休人员病困和住院期间的探望工作。
8.会同原工作单位和相关部门按照《兰州大学离退休人员丧事办理规定》协助遗属做好离退休人员逝世后的善后工作。
9.编制离退休人员的各类统计报表,完成校党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10.加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的职责和任务
1.会同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做好离退休人员阅读文件,参加有关会议和听取有关报告的工作。
2.会同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做好校内外单位之间涉及离退休工作的协调事宜;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汇报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由学校领导走访慰问的人员名单,并协调慰问事宜、落实慰问经费。
(四)组织部的职责和任务
1.会同离退休教职工党委做好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受理离退休人员反映的有关本人政治、历史方面的政策性问题,落实有关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
3.负责离休干部逝世后生平简介的撰写,协助处理好涉及离休干部的有关事项。
(五)宣传部的职责和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有关老龄工作方针政策。
2.向离退休人员宣传学校建设与发展成就以及有关重大事项。
3.宣传离退休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以及开展活动情况。
(六)人事处的职责和任务
1.负责教职工退休事宜的审核和报批,接转离退休人员的人事、离退休费关系,办理退休证。
2.负责按国家政策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调整工作,受理离退休人员反映的个人离退休费等问题。
3.负责向上级人事部门报送离退休人员的有关信息统计。遇有单位撤并,负责与相关单位协调确定离退休人员归属,要明确撤并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归属并通知新单位和离退休工作处等相关单位。
4.负责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等工作,协助医学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做好离休人员医药费报销工作。
5.会同离退休工作处、原工作单位协助遗属做好离退休人员逝世后的善后工作。
(七)财务处的职责和任务
1.负责离退休人员有关经费的划拨和宏观管理。
2.发放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和各项补贴。
3.办理涉及离退休工作各项经费的审核和报销工作。
(八)校医院的职责和任务
1.办理离休人员涉及医疗的有关事宜。
2.优先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对重病、急诊及时处理;做好必要时的上门咨询诊疗服务。
3.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卫生健康指导和老年病预防治疗、健康检查服务工作。
(九)工会的职责和任务
1.向会员宣传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热情为离退休人员服务,推动学校尊老、敬老、助老良好风尚的健康发展。
2.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维护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帮助。
3.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福利事业,组织他们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听取并反映离退休人员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十)后勤管理处的职责和任务
1.做好与离退休工作、离退休教职工生活相关的后勤服务工作,及时为离退休人员排忧解难。
2.配合离退休工作处做好离退休人员活动场所的改善、维修和环境美化工作,做好与此相关的物业管理工作。
二、院(中层单位)级管理
院(中层单位)级的管理是指离退休人员原所在单位对其实施的管理。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各中层单位党政领导要认真学习、宣传、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离退休工作的政策、规定和学校的要求,把离退休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各单位要建立“离退休工作小组”,明确一位领导分管离退休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2.政治上、思想上要尊重、关心离退休人员,注意听取他们对单位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活动注意邀请离退休人员参加。
3.生活上要照顾离退休人员,在发放福利待遇时,要给离退休人员一定的考虑;要主动做好离退休人员伤、病住院时的探望和节日慰问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应尽力提供帮助;特别关注鳏寡孤独和空巢老人的生活。
4.根据需要,在自愿的前提下组织离退休人员为本单位的建设发展继续发挥作用。
5.要引导本单位的师生员工敬老、爱老、助老,提倡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适当组织本单位老同志对高龄老同志的帮扶工作。
6.会同离退休工作处及学校相关部门按照《兰州大学离退休人员丧事办理规定》协助遗属做好离退休人员逝世后的善后工作。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校办字〔2006〕5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朱绍中
(2011年5月13日)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布置会。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本学期学校出台了《关于推进学科建设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关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两份文件。下面我就推进该项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深化两级管理的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两级管理问题的提出不是孤立的,是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学校向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任务仍然艰巨。一个好的学校、有进取心的学校,应该始终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寻找自己的问题和缺点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克服和改进问题的过程中去激发活力与创造力,这才是有希望的学校。目前,学校正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我们必须抓住“十二五”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和机遇期,勇敢、真正地实现学校发展方式转型,确保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方式转型重点要靠运行机制的转变,通过制度创新走出新路,为超越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考虑到各个学院发展情况的不同,学校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处理学院的每一件事情,唯有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支持和强化学院的核心作用,才能使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都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正确理解两级管理的内涵,建立科学的两级管理运行机制。推进两级管理,应该以转变办学理念为先导,以提升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与改革为重点,以目标管理和全程考核为切入点。在办学理念上,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和学科成果为落脚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在两级管理的推进中,要建立起“科学规划、目标管理、自主运行、过程指导、民主监督、动态考核”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团队,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充分体现教职工价值,有利于激发员工活力,科学合理、公开、公平、公正的人事分配和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压力的有效传递,调动起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和学院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第三,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深化两级管理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去年年底,党中央决定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配套印发,就是要求要以党的坚强领导来保证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当前学校推进两级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的职责。要落实好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激发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好现有人才,要为广大教学科研人才提供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真诚合作、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对
于年轻教师要加强培养,通过团队建设和平台搭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两级管理,干部是关键。各级干部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增强把握大局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这里,还要对机关部处提些要求。实行二级管理之后,机关部处的职责在改变,并非做的事情少了,而是任务更重了。机关部处要在政策咨询、信息提供、资源拓展、项目争取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为学院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老师们、同志们,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两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和建校60周年!
如何落实“学术年”工作部署,切实提升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学校认为,推行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增强学院工作自主权,是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完善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认识在深化内涵建设中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总结前一阶段实施的经验、探索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两级管理体制。机关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切实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在指导、促进、监管二级管理上狠下功夫。各二级学院要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二级教代会、“三重一大”等制度,探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参与民主管理的新载体,保障科学决策。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进一步理顺和规范
校院两级关系,发挥二级学院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体制保障措施,更是学校主战场转入内涵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虞书记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活力、提高执行力,关键在人,突破口在于体制机制改革。目标责任制签约是起步,对干部来说,承担任务既是义务又是责任,要全力组织落实好全年任务,在7月份要组织进行中期检查。针对不同系列,在考核中要分类指导,强调质量和贡献度。机关直属部门要转变职能,服务于学院的质量要提高,并对学院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监控。职能部门和学院同步考核、责任连带。二是加强二级学院管理,逐步走向校院二级管理。二级管理推行后,学校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二级管理工作要整体推进,试点先行,海洋科学学院、食品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作为试点单位,要敢于创新、勇于先行。此外,虞书记还就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成本核算、定岗核编、教授治学、党建审批权下放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2011年是干部作风建设年,虞书记要求全体干部要聚焦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