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经典案例分析
中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简析
——
以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发展为例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相应地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各国正不失时宜地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的战略。为了适应这一时代潮流,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中当然少不了以创意为灵魂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容置疑的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极力通过各种有形手段和无形手段来推销自己的价值理念以提升国际地位,而文化产业就无可厚非地担下了这一历史重任。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的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逐步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反哺效应,于是各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将文化注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发面中国与其相比任存仔较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
据不完全的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高于航天工业,成为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中的份额在10%以上,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其GDP总量的18%~25%,1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72家事文化企业。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为3577亿元,占GDP的31%……。就文化产业总体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前景可观,但任务艰巨
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不能说我们在文化产业方面无所作为,我国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广东深圳和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然而即使我国某些大城市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对的文化产业在GDP所占的份额相当,但我国大城市中最富有的公司中文化企业的比重很小就能说明这一点。即便如此也不能很肯定地否定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更不能说其发展是一张白纸,至少可以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一个瓶颈,发展空间很大。据有关方面对西部农村文化产业的乐观估计,其产值只值GDP的2%。在某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文化产业。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和农村很不平衡。从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来看,东西部不同地区更加不平衡。从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来看,真正代表农村文化产业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还比较少,而且呈现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村民们能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上网查询农业信息的比例很低,东部发达地区仅占2%,就全国而言,甚至比例还要低得多。因此,我国农村的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产业链和集约化
提及现今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就不都不说一下产业链和集约化的重要性。在中国诸多成功的农村文化产业案列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中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引进了拓宽产业链和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之路。然而能真正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却是屈指可数的。深圳大芬油画村从以最开始的单一外销画为主到把绘画艺术衍生到服装、生活用品上,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从而为其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另外,大芬村还通过产业升级的方式调整了产业结构,精简了产品交易的流程加强了与当地各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大大缩减了交易的成本,达到了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二)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程度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无疑成为时下最火热的词汇之一。无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市场的完美接轨,然而在呼吁发展要回到市场的怀抱的时候却容易过分注重市场而轻政府的现象。政府和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两位得力的好助手,可谓是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就拿政府来说,在中国这个刚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成功的国家里,要让政府彻底退出经济领域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芬村从一个不起眼小镇,发展为“中国第一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美术示范基地”,除了大芬所有从业者的合力外,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介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正是他们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大力提升布吉城镇的文化,发展大芬文化村、布吉秧歌、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为布吉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足够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深圳的市委市政府和布吉当地政府注重对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管理,塑造了政府团结,共促大芬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大芬村才会有布吉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画家到欧洲,非洲考察交流和推销大芬油画,才会有相应的配套资金的持续投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关扶持,大芬想要有今天真的很难。
(三)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谈及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生态环保等正能量的社会热词联系到一起。诚然,农村本就给人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绿色和谐的感觉,相应的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就有生态的烙印。除此之外,文化产业本身发展就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相反纵观在国内许多却是打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幌子走的却是在不断地复制城市文化产业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则了。要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真正意义上的接农村气,实行生态化经营和增加乡村气息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大芬村汇聚了2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工及画家,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画交易市场。油画制作在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拥有一支艺术色彩缤纷的产业大军。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背景,大芬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前往着进行艺术创作。,为其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最原始的源动力。
(四)相关农村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党中央从政策、财政加大了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但就地方政策制定着对这种投资周期短、收效大的产业的发展仍缺乏足够的紧迫感和相应的措施。当务之急就是要对现有的农村文化产业进行有效保护,选择效益好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从法律和财政提供鼓励发展的施,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产品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这就意味着农村文化产品商品化。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因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就越来越大,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
大芬村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号召,得到一些优惠发展的政策,不失时机的进行外销画的经营从而为其发展开拓了国际交流通道。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大芬也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和重用,为其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文化版权意识
文化版权通俗的理解就和专利权差不多。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里,复制抄袭已经蔚然成风,当然文化产业也不会例外。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除了上述各点外,具有一点的版权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芬在进行衍生产品的研究与推广的同时会相应地同步发行经艺术家亲笔签名且限量的一系列艺品和生活用品等,这在一方面推动了衍生品的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芬村的版权意识及保护系统的建立…
·论后小结
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可以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前途命运,它也必然成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建设以及向产业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到2o10年底,文化部主管的产业文化单位就有20多万个,娱乐行业、音像行业、文化艺术行业等年上缴税20多亿,创值100多亿元,若再加上媒体、出版、培训,文化旅游等产业一千多亿的市场规模,已经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已有一些发展比较健康的成功的例子,”超女”的成功运作,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经济效益,品牌和开创意识的无形资产也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一个突出的典型就是张艺谋的电影特别在九十年代末期以后他的电影的产出与运作无不在与市场结合多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我们从数千万的票房收入上就能感知到这种娱乐文化在商业运作中所产生的效益,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离真正的文化产业还有一段距离.但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文化所能创造的传奇:文化一旦成为一种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其他资本所无法比拟的。
(二)、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从1994年开始就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曰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但由于体制上和理论上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
国家。现在的日本和韩国游戏软件、动漫画、日剧韩剧等文化产业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成长为本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却被甩得很远。
特别是娱乐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当国外已经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国内的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甚至说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大多零散的存在于市场而且在市场中的生存周期特别短暂。中国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不容乐观.包括媒体、动漫游戏等.都是无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的。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上的碎片化庸俗化定位严重失衡。它只是定位在一个纯商业性的附属物的地位上。比如近几年闹得比较火的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便完全是纯商业的运作是真正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办节的同时.大张旗鼓地搞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企业论坛.而且搞得热火朝天.决策者和当地媒体也对举办活动所带来经贸上的收益津津乐道。把文化只看成一种平台而且这种平台只是为经济这一主角准备的。文化只是一个相当表面的点,是一个只扮演衬托的配角。从来不曾深入地发掘这些特色文化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涵和潜力。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
(一)从生产者角度看制约因素众多。一是文化创作环境不佳。目前国内很多文化主体,特别是大学、艺术团体等受到体制的限制,条条框框太多,婆婆太多,使得它们的创造性受到戕害,甚至导致缺少创作的活力。二是市场开放程度过低。从出版业来看,在产品层面上市场
化程度已经比较高,而企业化和股份化依然步履蹒跚。最突出的表现在动漫产业,由于我国电视台的动画播出费极低,出现了制作机构的经营活动难以为继的局面。三是法制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以图书出版为例,正版还没上市,盗版就已经大行其道,甚至有些读者找作者签名,拿的就是盗版书。此外,山寨现象也折射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山寨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草根的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那些恶意剽窃他人创意的做法确实严重挫伤了原创者的创造热情。如何通过知识产权立法来既保护创造性的“山寨”活动,又限制“剽窃式”的盗版活动,是摆在中国立法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四是中国文化推广方式过于死板,媒体海外落地后仍难参与主流舆论。目前,中国媒体落地海外的步伐越来越快,然而,此类媒体由于官方色彩较浓,播出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在西方国家主流社会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国外消费者心存偏见。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目前中国中低收入阶层达到11亿人左右,是基本的消费群体,居民收入扣除基本生活需要和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福利支出后,可用于文化消费的收入并不多,消费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二是国际各种对华偏见与措施的影响。出于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有意无意的误解,不少国家一直对中国心存偏见,各种“谬论”以及莫名其妙的举措层出不穷,比如其“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去中国化”等等。这都是妨碍其他国家的国民接受中国文化的严重障碍,中国文化产品在这些国家自然很
难获得认可。
三、关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尊重文化的价值和尊严,改进领导观念和方法。
文化产业需要良好的环境,应该尊重文化生产的特殊规律,尊重文化的价值和尊严,减少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威和长官意志,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落实到文化生产之中,把竞争机制全面引人文化生产,让广大文化工作者有充分的独立自主的权利,有广阔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保证一切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产品问世。
(二)完善文化产业的市场化。
为完善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并使其产品与服务的推广手腕更为灵活、更富有吸引力,应当考虑将文化产业进行多层次的开发,以吸引各类企事业单位、诸多确有才干的人才加入文化产业中来,以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与成熟。考虑到我国的文化意识形态,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应当遵循分层、分领域逐步开放的原则,逐渐允许境外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制作机构、境内国有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合资组建中方控股的节目制作公司,允许境外制片机构同境内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组建由中方控股的影片制作公司。外资文化产业公司精良的制作水准和高超的运作经验最终将有利于提高本土文化产业公司的运作水平。
(三)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立法创新。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复制变得易如反掌,“山寨现象”的出现有着技术方面的原因,再妄图把所有著作权牢牢控制在作者手
中已不现实,“版权开放”不失为一种合理有益的探索。最终消费者可以让渡版权作品的首次传播带来的复制权利益,通过点击率分成、二次销售、衍生产品的开发而获得相关的著作权收益。这种方法既能使复制者、山寨者获得正版授权,而且使其盈利空间也向纵深发展。电视台也获得一个在互联网上扩大其节目影响力的途径,还会通过其提供的节目中的嵌人式广告得到不菲的收入。这种方式可以不妨作为视频类网站与电视台等著作权人合作的重要方式加以尝试。
(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减少阶层收入差距,增强国内民众的文化消费能力。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减轻人民负担,减少阶层收入差距既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又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消费能力(其中也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内需,减轻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五)面向国外消费者优先发展特种文化产品。
一是开发新型数码文化产品。应该积极发展新型数码文化产品,如网络游戏,韩国就是这方面的榜样。这种产品因为所表现的某国文化特质较少,所以更具普适性;同时所依赖又是全球共通的计算机语言,不存在文化上的暗礁,韩国人做的,一贯以聪敏著称的中国人没有道理做不得,做不好;而且,此种文化产品利润丰厚,对中国物质财富的记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有利。二是开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全球化时代并非强势文化一统天下的时代,而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舞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
不妨优先发展相对易于外国人理解又极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项目,比如中华饮食、中华养生、中国功夫等。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迁就外国人的偏好而任意迎合他们,那样做得不偿失。例如,中华饮食虽然遍布世界,但往往因为过于迎合外国人而失去了地道的中国口味,从而也就失去了外国人认同中国文化的机会。使某人接受某种文化产品,其实就是使之接受该种文化产品所体现的价值观。
第三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高增长背后的隐忧尽管各项统计数据喜人,但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足:一是文化产业总量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偏少。二是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三是市场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都不高。四是文化经营人才短缺,投融资支持体系严重滞后。五是缺乏专项发展规划,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六是文化贸易逆差依然很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引言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从无形向有形,从意识形态向经济形态的一种转化。在文化市场不断繁荣的前提下,文化产业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正文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与经济、政治等相互交融,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正日益聚集于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既凝聚人心,又关切民生,还可以直接贡献经济增长。文化表面看是软实力,实际却是硬实力。国际经验表明,越是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据研究,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有大的突破,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娱乐文化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因此,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产业集团初具规模,文化设施总体完善,文化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发展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坚持改革与整合相结合,努力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培育形成了以省属文化企业集团。同时,我省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和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此外,还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等。
今后一段时期,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重点产业;建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引进、展示交易等服务保障平台。
三、发展我省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什么不足·····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继续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布局,重点抓好文化企业上市工作。整合我省影视、出版、报刊、歌舞等同质优势资源,扶持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企业上市。
(三)打造品牌。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打造属于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把现象、亮点制成品牌、形成产业。对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为“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地域性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吉林歌舞、长影乐团、朝鲜族农乐舞、吉版图书、吉林期刊等一批知名品牌。
(五)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建设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长春、吉林、集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集聚区;开发建设以四平、白山、通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查干湖、向海、莫莫格、乾安泥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及草原湿地原生态风光开发利用集聚区。大力发展以湿地科普为主线,以冬捕、蒙古族民俗、草原风光、湿地观鸟等为特色项目,富有东北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
(六)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政策服务平台;二是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上市等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四是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并积极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保险服务。
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第四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2年第01期
—《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一年紧张而又高水准的合作科研,顺利完成了《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并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文化蓝皮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蓝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谢绳武任主编,国家相关部委的主要领导大多都担任了编委会的副主任和委员。
据专家介绍,这本书有三个第一:是我国第一本文化蓝皮书,也是第一本代表国家水准的文化蓝皮书,更是院校首次强强合作在文化研究领域完成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社科院与上海交大本着优势互补、勇于攻关的精神,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报告、“十五”期间和入世后的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化行业的报告、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现状报告、与国外文化产业的比较、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大城市的文化产业综合指标统计研究,以及专家论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报告。
《文化蓝皮书》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况,展示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前景。它的适时诞生,预示着我国正以世界的眼光、时代的要求融入世界发展的格局之中。正如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在序中所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一些文化出口大国的文化产业,业已成为本国重要的经济支柱,特别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联姻,正推动文化产业进入一个飞速扩张的时代。许多国外的政要、专家学者,不约而同都将其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他们甚至断言,21世纪的经济将由文化与产业两个部分构成,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这样的判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预见性,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第五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瞻
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定位不强,与城市资源特点联系不够密切;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等。
针对这些可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对策一:加强文化传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及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对策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好相对较弱。加之我国文化创产业发展中,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威胁。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国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避免出现由跨国公司引领、控制甚至垄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面。
对策三: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对策四: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