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5: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中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又如何去激励员工,让他们自觉地去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呢?这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下面以一家民营公司为例,对民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案例背景:民营企业长大后的潜在危机

20世纪80年代,在浙江某市的一个小镇上,王先生以1.75万元收购镇政府的原钢丝厂旧厂房、设备,又自行筹资13.5万元兴办了第一家乡镇工业企业——宏业铜棒厂。20年后的今天,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亿资产,下属6家境内独资或控股子公司、2家境外独资公司的大型综合性铜冶炼加工的企业集团——宏业集团公司。可是作为董事长,王先生觉得自己太累了,公司大小事情几乎都由他拍板。据说,公司采购员差旅费报销也要王董亲自签字,实行“一支笔”管理,以控制企业的财务。王董也深感管理这种大型企业必须懂得分权,而且也曾奉行“用人不疑”的原则,可是教训太深了。2002年放权,贸易公司经理用假提单卷走了480万元。王董只得集权,工作两年后实在不行,只好再度放权,没想到总经理携款1000万元跑到国外去了,而且他还是王董的亲戚。王董只好再次集权。

在笔者与王董的访谈中,王董向笔者表明了心迹:要控制这家公司越来越难了。以前给员工发个红包、拜个年,会得到员工真诚努力的回报。自乡镇企业改制后,有关部门界定王董个人在公司中的产权占90%、镇政府只占10%,最亲密的战友与他疏远了,他给员工加工资,有的年薪已达10—30万元,配备专车、司机和秘书,但这些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下属以及曾经的元老们却照样提不起精神。公款消费、私拿回扣和浪费现象开始在公司蔓延,原有的民营企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而且携款外逃事件还有可能再度发生。

二、案例分析:影响激励机制的因素是什么?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宏业集团公司经历了规模迅速膨胀、产权关系变更、权力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员工收入不断提高忠诚度却不断下降的蜕变,企业潜伏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激励机制?回答这个问题,不但对宏业集团公司,而且对于其他民营企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薪资标准太模糊。

案例中提到的经理人员携款而逃,或给予其优厚待遇但却不知回报等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1)员工薪资水平的确定随意性很大。由于公司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制度管理的机制,员工的薪资基本上都由王董确定,而且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模糊的薪资标准侵蚀了公平、弱化了激励。(2)在宏业公司,员工试用期满后,同一工种、同一类型的工作薪资水平就不再作区分,基本上一视同仁,公司没有考虑不同时期进入企业的员工为公司所作的贡献。(3)奖励方式过于单一。宏业公司为激励员工,通常是从事同一工作的员工都发放同样的奖金,奖金没有起到奖励的作用。2.干部任用不合理。

(1)引进人才与员工提升不均衡。宏业公司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引进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但却忽视了内部人才的提升,使企业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尤其对那些曾经为公司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元老们”和打江山的“兄弟们”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公司在任用干部时“重外轻内”的倾向,使得公司内部的老员工失去了发展机会,不利于员工归属感的形成,降低了员工的忠诚度。

(2)任用干部缺乏标准。由于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在王董手中,在提升员工进入管理层的时候,主要也是由王董最后确定。而王董也只是依据人个的眼光,而不是根据各岗位的任用标准。实际上,该公司不但没有形成管理岗位的任用标准,而且也没有制定职位说明书。3.绩效评估不公平。

绩效评估也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激励手段,但许多民营企业却忽略了这一点。根据工作绩效的好坏来确定薪资或职务晋升,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去实现工作目标。但宏业公司对于部的评估、提职、加薪主要是凭王董的主观感觉,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在宏业公司,高管人员携款而逃、干劲不足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绩效评估不公和结果处理不当。一个公司如果没有绩效考核制度,不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不进行考核评分和结果处理等,就不能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功过,就不能做到公正公平、奖罚分明,就会影响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优秀员工流失或消极怠工。

三、对策建议:构建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1.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1)通过职位评价确定薪资基点。所谓职位评价,就是对某一特定职位上的工作难易、繁简程度采用一定的指标进行合理评价。职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量化的方法来确定该职位的等级和档次,根据等级和档次来确定职位(岗位)工资。职位工资是该职位的薪资基点。在这样一个薪酬体系下,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所处岗位的薪资基点及其在公司整体中的位置,由此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以争取提升到薪资基点较高的职位。

(2)员工考核。对职位进行评价是静止的,对员工的评价是动态的。员工表现的好坏,就一个企业而言,应看他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工作绩效。对于员工的考核应尽可能采取客观的量化方法。量化考核应从工作完成程度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考虑,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同时,还应适当加入定性的评价,如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2.薪酬管理优化的对策。

(1)重视人力资本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地位日益显现,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本案例中,当公司的产权关系发生变更时,不但企业中的一般老员工没有获得回赠,而且连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股份或“干股”。这自然会让那些老员工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情绪低落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充分认识人力资本的作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强调劳资双方的利润分享,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2)确立具有外部竞争性的薪资政策。薪资水平从纵向上看,与企业以前的历史比应有所发展;从横向上看,与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比也应该具有竞争优势。竞争性的薪资政策应该体现岗位的性质,创造性的、稀缺性的岗位薪资水平自然应定得高一些,技术性低的、市场充裕的岗位薪资水平应定得低一些。

(3)科学评价、设计内部公平性的薪资标准。企业应对职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工作复杂程度、人际关系的难度与频度,职位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工作中的责任与压力大小等薪酬要素进行科学测评,准确确定各岗位的薪资基点,并以此来确定付酬标准。

(4)设置以绩效为导向的薪资结构。薪资兼具保健效应和激励效应,采用刚性工资会大大弱化薪资的激励效应,强化出工不出力的行为。因此,在设计薪资结构时应有一定的柔性,即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绩效可以设置不同的薪资结构。一般地说,薪资可以考虑设置岗位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福利工资和绩效工资,在设计绩效工资所占比例时,应随着岗位级别的升高、岗位所承担责任的增大而提高。

(5)设置正常的薪资晋升渠道。由于在相同岗位上工作的员工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对企业所做出的贡献不同,为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岗位工资级别内应设置多个档次,对那些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员工,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予以晋升工资,使员工对工资晋升有一个预期,强化薪资的激励效应。(6)重视实施,确保薪资方案的有效性。无论薪酬制度多么先进,设计方案多么完美,如果不重视方案的实施,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薪酬方案的同时,还要设计实施方案,如薪资制度、考核规则、定期考核制、定期加薪制、奖罚制度等,以确保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3.员工提升的优化。

(1)做好职位(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和实施。对公司所设立的岗位进行详细描述,目的是使新招聘的员工的能力能与该岗位要求相对应,从而使员工能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可以使已从事这一岗位但在技能方面还未达到岗位要求的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

(2)对员工进行客观评价。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应对其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评,以确定其优缺点,并将其放在相应的岗位上。这是员工职位提升的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员工的长处以后,才能有效地做出符合员工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从而做到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提升。

(3)以绩效评估作为员工提升的依据。员工的提升不外乎自身素质提升、收入提升和职位提升。员工提升的依据是什么?是绩效。一般来说,绩效较高的员工往往代表着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且对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持续的高绩效,说明该员工有较高的潜力可挖。对这种员工的提升,可委以重任,一方面可以体现公司承认他的价值,以培养他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公司还可以发挥他更大的潜力,带动其他员工共同努力工作。

(4)实行持续有效的激励。一般情况下,收入往往与职位联系在一起。职位升了,收入自然提高。职位提升,在中国人的眼里似乎才是真正的提升。然而,公司的职位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分享。为持续有效地激励寻求发展的员工,有两条道路可以设计:一条是规模不变状态下的传统的纵向职位晋升;另一条是规模扩张状态下的横向职位发展,也就是说,提供更多的职位成为员工奋斗的目标。同时,员工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以后,还应该配合培训、外出考察、工作轮换等制度,以便让该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知识、新事物、新观念,以更新的视野来开展工作。

第二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最终版]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内容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个体的依赖性也比较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因为企业基本上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所以,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而人才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更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第一资源。所以如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类作用激励机制,调发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作用,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考核

一、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内涵

(一)激励方式

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是“机制”的原意,基本涵义包括其结构和结合方式及内在的相互关系和本质联系。组织激励机制的实质为的是激发起来组织成员的最大动机动机,使其有一股内在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与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是企业构建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就是激励机制的概念,也是组织激励内在运行方式、关系结构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

(二)激励原则

激励是个国来词,由英文Motivation翻译而来,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心理上的驱动力,激励的实质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一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是个体将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或推动力内化为自身的自动力的过程。

二、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员工的系统化培训很少,培训理念落后。对员工失去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多数企业以“经济人观”看待全体员工,将员工看做一种人力成本,简单的认为企业与员工只存在雇佣关系,却忽视了员工对公司归属感和追求成就的需求,把经济利益扩大话,以为是驱动员工的惟一手段。真正的人才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创造利润,同时也要发挥个人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很滞后,没有明确鲜明的企业精神,企业凝聚力也明显不足。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实际上企业文化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章程上来,并要加以重视。现在即使有些企业开始建立企业文化,一般也是为了满足个人意愿,忽略企业与员工一体性,得不到员工的认同。这些对人才的忽视进一步的就导致了企业在对员工激励上的忽视,相应的就建立不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激励方式不到位

在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在于,其管理机制非常的落后,没有超出泰罗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科学管理”水平,员工和领导之间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机制,仍把员工与企业简单的看成是雇佣的关系,只是单独的物资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员工在精神上的满足与需要。也存在克扣员工应得的工资,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这样就使的简单的物质的满足与激励也不能给员工一个确切的保障。企业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过度依赖物质激励政策,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以苏州工业园地区为例,在过去十几年,企业在节假日对员工发放礼品作为福利。现在这种激励手段却逐渐的被货币激励简单替代。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额奖励替代了中秋的月饼,工人聚餐也直接为奖金所取代。

(三)考核方式的缺失

1.大多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

近几年企业大多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在绩效考核工作的实践中缺乏有益的探索,目前运行的绩效指标体系中,指标过于单一化,仅仅从员工个人表现指标去衡量,很多因素没有囊括进去。还没有完整地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制度,无法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面发展,特别是在职工的奖惩、任用等方面,还不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2.绩效考核周期较长

目前的绩效考核周期较长,绩效考核期开始时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确诊工作间隔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以及考核期结束时的结果反馈工作。这样做的前提是将绩效考核纳入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没有建设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相对孤立,没有重视考核前期与后期的相关工作。例如在绩效考核之前,管理者需要与被管理者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者需要与被管理者进行绩效面谈,共同制定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

3.考核方式单一

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从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出发,以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人员结构,对德、能、勤、绩、廉五个考核要素进行具体的细化、量化,多方面、多角度制定详尽的细则,细化标准,量化指标,防止一把尺子量人的粗放式考核管理。

4.绩效考核的范围不全面

企业的绩效考核的范围不全面,还没有充分做好考核工作总结,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工作。首先,考核工作结束后,应认真及时的总结经验、不足,以利于今后考核工作的改进。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职工队伍现状,分类排队,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工作,使被考核者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给被考核者申辩说明或改进的机会,从而通过考核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5.缺乏长期激励方式

企业员工激励以短期激励为主,缺乏长期激励方式。长期激励方式以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为主,而企业没有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制度,主要源于单位的环境限制和观念限制,他们更偏向于短期激励,而激励方式又偏向于增加工资和福利的方式,缺乏长期激励方式。企业所有者认为提高薪酬水平是员工最需要的,只要支付了足够的薪水,就会招聘到一流的员工,员工也不会轻易离职。

(四)激励方式的单一化

对所有员工的激励是一种单一的激励方式,许多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的方法可能适合一般员工,或者适合在企业发展初期。对中层的核心员工来讲,报酬不仅是养家糊口,或是获得物质及娱乐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的制定,企业激励机制没有健全。企业没有科学方法也不会一一分析每个员工的不同需求,自然也就没有与此对应的激励措施。员工有多大潜能,能够发挥多少,在于怎样执行人才激励力度。企业在人才引进上单一的以高工资收入来激励,不能研究个人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如果不能增加一些理想激励、榜样学习、培训利益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很容易造成公司没有凝聚力,员工也会缺乏归属感。长久下去,企业人力资本得不到增长,无法形成良好机制。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得越快,所以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我国企业中激励机制中存在激励的手段和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而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因此,激励的方式和手段应该随着员工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五)激励机制的监控缺乏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普遍都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也使得公司财务的核算、经营管理者业绩的评价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监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必要的约束,公司的管理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一般都是都是一边当运动员一边当裁判,这样的结局导致了我国企业存在监管上的混乱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约束和监督机制的缺失

员工的激励问题是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同时对其的约束和监督也不应忽视。如果员工在受到重视和优待的同时没有相应的约束和监督,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超越其正式地位的强势力量和组织,将会阻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也很可能导致组织竞争力的彻底崩溃。

(二)激励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或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偏少,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没有针对核心员工开展有效的激励。激励也缺乏公平公正的保障,特别是在绩效考评体系、培训工作、薪酬制度等重要的激励环节。同时在评价核心员工的绩效时也无法做到公平、公正,进而导致核心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三)存在巨大弊端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在我国,创业初期的企业使用的家庭式经营管理的模式,对于企业人的初期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由于发展的习惯就会导致他们在用人方面表现出对外人的不放心,只是依亲人为准的选人模式,这样就造成了权利的过分集中,渐渐的弊端就会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亦不能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以至于也不能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不明确。企业组织中的任何人未能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也存在困难。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过程中会出现不公平,家族式管理模式很显然会导致非家族成员得不到同等的待遇,从而挫伤很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迫切需要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

(四)考核、晋升等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任何一种机制的运行都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因此在公司部门中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必须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来保障其运行,而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方面建设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公司部门激励机制发挥其作用。

(五)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

四、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

激励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树立“以人文本”的经营理念、价值观来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归属感,把员工来作为企业的重要财富来看待。同时为了营造员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公平感,一定要把公司的文化精髓与员工的价值取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员工感到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该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从员工招聘、培训、薪酬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机制,都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和收益。人才竞争是现今市场上的最根本的竞争,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

一是要完善人才的招聘机制。改革以往的单一委任制,建立出一个平等竞争择优的任人环境,采用多种招聘方式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才。

二是合理的制定分配机制和人才效益。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获取成功的机会,把报酬与技术和公司中的责任贡献紧密挂钩,使企业实现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报酬,一流的人才。

三是要实施人才服务机制。不断的加大产品在高科技上的含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在企业的科技创新上不断的吸引人才的参与。

四是在公司内建立员工有效的晋升机制。将行政职级与技能职级划分开,实施技术和行政职务分流的“双轨制”。实行双轨晋升,让更多的员工字自身的努力下来提高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晋升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增加员工对发展的希望值。

(二)建立起合理的物质激励

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物质激励,在物质方面满足员工的要求,从而达到其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的目的。对于企业的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而言,大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的,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好薪酬激励体系。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机制

企业在薪酬制度上一般采用行政级别制,员工的发展在这种制度下是极为单向的,只有“熬”级别才能多赚钱。必须废除行政级别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机制,才能清除这种不良的现象,在这种机制下,把薪酬和员工对企业所创造

价值的多少联系在一起,不再把行政级别作为薪酬的标准,这样一来,员工在薪酬上也可能达到跟高层领导一样的级别,一方面员工在薪酬上得到足够的改善,另一方面对他的事业成功感也有很大的帮助。企业应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标准。企业内部不同的员工,其个人偏好也有所不同。对于公司自己认为应当培养核心员工的人可以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通过工资调查,调整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制定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适当拉开距离,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差距性要求在企业内部各类、各级职位的薪酬水准上,真正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在薪酬设计方法上,还可以采用薪点制,即依据下列因素确定每位员工的薪点:职称、职务、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特出贡献、特定岗位工作年限、地区差异、管理幅度、责任和强度等,以补充计时制和计件制这种较为传统的薪酬计量方法。

二是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实行弹性工资制,引导基层员工积极解决公司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难题,对做出显著贡献的人,加大奖励力度。才能让员工知道在做好本份工作的同时怎样努力才能达到工资的提升,明白他们的薪酬水平具体在哪一个阶层。

3.采用与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制

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企业在制定奖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防止奖金数额随意发放引发的不满,奖金的种类、奖金数额应公开化、制度化,使员工了解有关奖励标准;(2)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各种奖金;(3)对于公司承诺发放的奖金要及时兑现;(4)员工奖金与绩效挂钩。为年轻员工提供了充分的上升空间,在公司基本每年都有升迁的机会,使得员工充满斗志。

4.建立灵活的福利制度

建立稳定的福利制度可以对员工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工作环境是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对于一些高危工作岗位和条件恶劣工作岗位,应该给予工作上的安全保证,给予适当的补贴,还应该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企业可以依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搞福利组合,如医疗保险、汽车贷款补贴、住房贷款补贴、免费全家旅游等等,并且提供给员工自助选着的权利,同时还可以根据员工的不

同需求,每年都可以进行调整。

(三)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显现,它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培养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产生以厂为荣的自豪感,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其人格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员工内在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尊重”,人才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运用道德、舆论等精神力量,努力营造一种人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竞争,又相互帮助。

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佛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留下我的组织人员,在五年之内我就能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深刻地说明了物质资产易得,人力资源难求的道理。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最主要的是要培养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的局面。员工只有发自内心的从行动上愿意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做贡献,才能保证自己有稳定的收入,获得各项福利及社会保障,以达成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局面。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如何用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这一切都与企业中的绩效考评是分不开的。绩效考评可以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奖金分配与薪酬给付提供基础和依据,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与效益。科学的绩效考评关注员工能力的提升与绩效的改进,使员工从中体会到满足感,员工的能力得到肯定。同时,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在企业里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应该关注员工能力的提升与绩效的改进,只有绩效考核使人才能力得到肯定,绩效得到了改善,个体受到尊重,员工才会感到满意。同时,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在企业里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氛

围。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即在对企业战略目标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工作分析,制订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保持持续的沟通与反馈,并选择恰当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工作行为进行考核。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员工机制,这不但是个提高工作效率的重点,也同样是衡量企业在管理水平上高低重要标志之一。所以,一定要加大公司的激励管理机制。若是公司能够灵活的运用以上所述的各种激励机制,分别满足他们在尊重、物质、自我发展、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协调人际关系,以鼓舞员工士气,进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保证企业整体能够协调地、有效地运转,使企业和员工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产生高效率,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超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蔡丽萍,激励机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管理,2007。

3.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徐佩华,激励方式及其运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5(7)。5.关育德,建立以人文本的激励机制[J].人才管理,2007。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析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析

摘要:

在企业的建设发展中,每个员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单独个体,其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每个员工积极的发挥工作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出每个员工的潜在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将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概述入手,分析出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以及在当前激励机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具体的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作用

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企业人力资源就是企业在生产及经济交易等活动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任职人员总称。具体而言,企业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员、各部门技术人员以及基层生产人员等。企业发展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物力、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增长都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并且相较于企业自身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应增添感性及客观因素。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人资源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二)激励机制的概念

激励机制主要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激励机制可以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内容,在过去企业中,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在新形势下,人们对精神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改变传统的观念,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企业领导可以把企业文化渗透其中,让员工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特点(1)主观能动性

由于企业任职员工的工作行为主要会受到自身情绪、思想以及意识的影响。因此,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应及时了解与掌握员工自身的情绪问题,提升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意识[1];

(2)目标性。员工工作行为不仅需要其自身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支撑,同样也需要一定的目标性,即对自身任职岗位工作意义或利益的挖掘,进而出现工作动机,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3)可控性。任职员工工作质量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塑造。

二、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企业管理部门应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时,也应重视员工对所在岗位未来发展以及薪资等方面的期望,并对员工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员工劳动力与薪资比例的均衡度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切实提升员工对所在岗位的期望值,并促使激励机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2]。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与员工之间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员工主观意识中对激励事项的认知及理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开发员工潜能以提高工作绩效

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不仅要提升员工自身的期望值。同时,也要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对其所产生的绩效进行总结与评定。而在提升人员工作绩效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应注意以下细节:第一,确保对员工绩效的评定的公开及公正性,让员工对最后的评定结果保持尊重且信任的态度[3];第二,尊重员工的个体性,使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处于有待提升阶段的员工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绩效,从而使其形成自我完善与提升的意识,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做好万全的准备。

(三)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激励机制,不但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还能留住优秀人才,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成为企业竞争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但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升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员工进行激励机制能够大大提升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加强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员工自身水平提供相应的岗位,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展示员工自身优势,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其认真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激励手段的单一性

就目前来看,在企业应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激励方式。其报酬的核算,多数采用的是以“底薪+提成”的形式。其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却不适宜企业的长远发展,其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初级员工或刚入职的员工激励上。而对于企业的中层核心员工来说,薪酬不仅代表了他们的物质需求,更代表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薪酬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因此,单一的“底薪+提成”的薪酬方式,难以满足企业中层核心人才的个性化需求。而当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中,过多强调组织上的管理程序建设,对于激励机制尚存在不健全的现象,或明显的缺失现象。因此,企业无法从根源上满足不同层次员工对于薪酬的个性化需求,其所采用的激励机制是不科学的,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甚至资本的停滞。

(二)缺乏健全完善的文化激励

当前,在我国多数企业发展中,对于文化激励的相关内容还存在诸多不健全,多数企业缺少文化激励的意识,忽视了文化对于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于激发企业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的重要作用,致使企业缺少工作激情,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同时,缺少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难以吸引人才进入以及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的客观原因,其也间接的促进了企业发展缺少竞争力。

(三)缺乏系统的薪酬激励制度

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上的竞争。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就是具备丰富的人才储备。而想储备丰富的人才,其必要手段就是具备系统而健全的薪酬激励机制。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中,具备完善系统的薪酬激励制度的企业屈指可数,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一时利益,对于基层员工的激励不重视。例如,一些保险金的购置以及其他福利制度的建立,都处于缺失状态,导致企业的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企业丧失发展的原动力。

(四)缺乏公平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绩效考核是科学评定员工个人劳动成果的客观依据。其能监测企业所派发给员工的工资是否发挥了正确的作用。其中,反馈性原则是绩效考评机制是否具有科学行的唯一标准,也是行为准则。即在考评中,除了必要的考评人员对于员工劳动行为的考评外,还应该包含在考评结果形成后,与被考评者面对面的交流,得到相应的反馈。不单单要找出被考评者的自身优势与劣势,还应针对劣势制定出详细的提升建议,避免产生不公平的考核现象。然而,当先的企业绩效考核中,多数因为考评人员缺少与被考评者的正确沟通,导致反馈质量较差,甚至部分考评缺少相应的反馈,进而导致绩效考核的反馈陷入僵局。四.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1、目标激励

在新形势下,企业领导要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激励,目标激励主要根据员工实际需求,对其给予目标上的激励,如晋升职位等,这样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工作热情,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目标激励需要企业领导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只有了解员工的想法,才能对员工进行目标上的激励,最大限度内满足员工实际需求,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物质激励

激励机制的物质要点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员工衣食住行等基础生活的保障;第二,对员工养老、医疗以及人身安全等安全需求类的保障。不仅如此,在企业管理部门将激励机制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也应重视员工的物质是否充足,是否能够达到员工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的标准,并此与此得作为员工的工作动机。

3、精神激励

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应用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也应重视对员工精神的管理,即员工出现高质高效的工作行为需基于充足精神保障的前提下。不仅如此,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同时也需要良好社会交往、领导及管理部门认可、员工群体中和谐的工作氛围、自身工作成果及能力的展现等。因此,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应重视员工自身情绪上的变化,并及时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进步进行奖励,从而提升其自身的工作自信心,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4、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的,尤其对于企业老员工,要对其进行情感上的激励,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还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领导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员工俯视领导,企业领导要多与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员工实际需求,对于给予情感上的激励,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打造具有独特的文化激励方式

首先,在企业采取文化激励方式时,应意识到企业文化的类型无好坏之分,不同企业发展适用不同的企业文化激励方式。在采取相应的文化激励方式时,应注意企业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外部影响的差异等等。企业管理者应根本本企业的特殊情况,择选适宜的文化激励方式。其次,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文化激励方式可能不止局限于一种。例如:在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时,与其对应的激励方式可能包含劳资委员会制度以及磋商制度等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手段。因此,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灵活采取不同的文化激励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激励方式。

(三)完善健全的薪酬激励制度

要想建立完善健全的薪酬激励制度,首先,应该以公平性原则作为出发点,建立“上下”公平的企业激励制度,并在企业发展运营中,长期坚持并执行该制度。其次,要将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与员工的考评制度相结合,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积极的进取心,使其产生竞争意识,激发个人潜能。最后,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应体现出科学性。企业要不断搜集和整理与激励相关的信息,客观了解到每个员工的实际需要以及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中所肩负的责任以及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薪酬激励机制,可达到每个员工利益的保全,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关于如何完善绩效考核,可大致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建立好日常的工作档案。依据员工工作性质的差异,所额定的工作内容应该有所区别。再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划分不同等级,并将员工的日常工作记录在其中,作为一定时间内,企业对于员工采取晋升或奖惩措施的根本依据;第二,是建立好员工特殊贡献档案。企业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单凭企业领导的单桥匹马显然是不够的,而多数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往往是一些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员工,而建立特殊贡献档案,就是对这部分员工个人行为的嘉奖,其可以被称之为企业对于员工劳动成果的积极认可。同时特殊贡献档案的建立也为企业日后选拔员工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汤涌.中小型民营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2]王冲.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3.[3]谢文倩.在华美国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5.[4]梁宇芳.基于人力资源战略的企业年金激励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5]范水清.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2(30):23-24.

第四篇:浅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

浅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薪酬激励机制

论文关键词: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石油企业中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的薪酬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和忠诚度、归属感,也可以不断的吸引人才,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好的薪酬制度,需要解决公平和激励问题,本文研究了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和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议。

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激励就是通过影响职工个人需要的实现来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单位经营中的行为。薪酬激励机制主要由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标准等内容组成。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必须要遵循重要性原则、稀少性原则和复杂性原则。构建激励性薪酬体系的目的是激励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敏感性,薪酬体系的构建必须全面系统地思考,积极稳妥地推进。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正确理解薪酬的激励作用,正确处理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的关系,并选择恰当的薪酬模式。石油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1.1 薪酬体系缺乏驱动力

石油企业的薪酬工资体系近些年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企业工资体系的束缚,现行的薪酬的分配模式导致工资收入与个人技能、能力和表现向脱节,企业职工没有足够的驱动力去完全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

1.2 缺乏人才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尊重价值规律和人才的供求规律。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就必须制定薪酬分配制度,严格执行,不能过于随意,只有优化了薪酬激励体制,才能实现有效人才资源配置。

1.3 缺乏宏观调控

企业工资管理缺乏调控,有时候基金管理流于形式。另外企业内部缺乏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审计监督,导致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干扰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

1.4 薪酬激励机制体系混乱

企业在开展某项工程时由于人才的缺乏,临时调动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还有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受到专业和人员配备的制约,无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5 人员管理和工资管理相脱节

企业内部对人才的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将会取代行政级别,这使得依靠职务级别确定工资水平的现行工资制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全新的用人机制需要全新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1.6 薪酬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薪酬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效果不明显。很多企业的薪酬结构比较单一,容易使员工失去工作热情,淡化责任感,不利于为企业创造经济利润。由于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度地开源节流,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造成企业职员的大量流失,效益也逐渐下降。石油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

同样,企业薪酬结构的设计也应该以激励为宗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2.1 强化激励性的基本工资

企业普通员工非常关注基本工资,所以企业应强化基本薪金的激励成分。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将基本工资与员工绩效挂钩,将其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非固定部分则主要依照员工绩效来确定。这样以来,企业员工为了获得更高的非固定部分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效率,基本工资的激励作用得以发挥。

2.2 合理地使用奖励薪酬

员工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企业会向其支付额外的报酬,即奖励薪酬。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将奖励薪酬以基本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员工,使得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转为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奖罚严明,充分地运用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做到合理地、灵活地使用奖励薪酬。

2.3 实施弹性的福利政策

完善的福利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福利项目不仅能促进员工,而且还节约税款支出,提高企业声誉。目前,弹性福利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逐步推进的福利。所谓弹性福利制度是指员工依照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预定方案选择他们的福利,类似于“形式”。这种形式的固定福利系统显示出更大的优势,一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文化和工作环境也已积极。石油企业改善薪酬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

世界上的薪酬制度没有绝对公平,只存在能否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企业只有不断改善薪酬激励制度,才能使员工得到有效激励,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我们针对上文提出的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设立薪酬管理目标。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挖掘个人潜力,更好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企业应该针对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劳动强度的多少合理制定薪酬标准,满足工人的生存发展需要。

3.2 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工资结构,建立必要的监督管理系统。因为许多企业薪酬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必要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当局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薪酬的激励,激发员工个人能力迅速提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3 从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企业自身特点,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薪酬对提高员工技术能力的重要作用,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为职工创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正确理解企业薪酬的激励作用

薪酬之所以能够产生激励作用,主要源于以下方面:(1)员工应确信优异绩效或某种特定行为一定会带来某种薪酬。(2)员工应感到所提供的薪酬是有吸引力的,由于需要与感受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薪酬对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吸引力。某些追逐权力的员工可能渴望获得晋升,而年龄较大的人则可能更加关注退休后的保障。(3)员工应确信个人努力将会符合公司的绩效标准。只有员工相信他们的努力会产生效果,否则他们没有理由去努力。

工资作为一种刺激可能导致一种片面的理解,即企业只需要支付相同的工资那么其他相关一切都会好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首先,企业在激励员工需要控制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员工发展的机会和员工的贡献是紧密结合的,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激励系统。很多企业错误的认为,员工对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对金钱的追求,企业所有者将不信任员工,从而失去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薪酬激励机制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冯英歌.健全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激励及约束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2]张宏.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3]刘冰.企业家行为激励及企业家报酬机制的改进[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4]许晓世,孔玉生.关于现代企业经理人员薪酬激励的思考[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5]韦昌义.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6]沈轶.基于价值管理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第五篇: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员工福利也是一种竞争力

员工富则企业富,员工智则企业智,员工强则企业强。企业致力于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员工薪酬与福利水平,加强企业人性化管理与感情投资,致力于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以良好的发展与工作环境和福利留住员工,提高人才竞争能力。为了挽留住自己的优秀员工,企业纷纷施展不同“法术”,一场“斗法”大赛就此展开„„

全球毕博公务出差保险:这是全球毕博员工享有的一项福利计划,全部保险费由毕博支付。当员工在公务出差时自动受保。如在公务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此保险计划将根据受伤或损失程度为员工的家人提供最高不超过6年年薪的公务出差保险补偿。

点评:管理咨询业属于智力服务行业,脑力劳动强度较大,频繁出差,加班熬夜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将员工的心紧栓在企业的身边,是极为聪明的做法。

惠普对员工的上班时间实行弹性管理,如果员工有私事,一般可以优先处理。员工可以以家中暖气试水为由晚到半天,甚至一天不上班。如果加班乘坐出租车回家,费用由公司报销,还可享用免费晚餐。

点评:把办公室当作像在家生活一样,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施以绝对的人性化管理,惠普通过如此的管理模式,留住了人才,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名企的行列。

“职业培训计划”——使员工把自我培训和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使员工把个人素质的提高同职业培训的要求紧密结合。目前,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培训费用列支占工资总额的4%,还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

点评:每位员工都是人才,企业用人注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员工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企业也渐渐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宝洁有一套系统的弹性工作模型,结合员工的个人选择、个人能力、个人精力管理与雇主的要求,来帮助员工合理机动地安排工作。比如在宝洁只要保证早上十点和下午四点之间的核心工作时间,其它时间员工可以弹性安排。

点评:外企能在员工休息权上提供保障,最重要原因就是其规模和实力能够让公司有比较稳定的市场预期和计划,而且外企往往内部管理稳定,岗位设置也比较规范,员工的工作波动周期稳定,就可以有计划地为员工安排休假、锻炼。

在雅虎,也有很多让员工“wow”的福利。如,面向雇员和家属的免费医疗、健康设施,免费咖啡吧等。在硅谷总部,雅虎人可享受洗车、购买生日礼物、送花、洗衣、胶卷冲印等服务。

点评:雅虎的福利措施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让员工觉得有大家庭的温馨,这也是企业挽留住人才的又一法宝。能否以奖金代替加班费? 问:朱女士来电反映,所在企业经常加班加点,但当员工要求支付加班费时,公司却称奖金中已包含加班费。她想知道,企业能否以奖金代替加班费? 答:把奖金当作加班费来发放,其实这是不合法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奖金和加班工资虽然同属于工资总额的构成部分,却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加班工资是实行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和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的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奖金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奖励工资和业务提成等。加班工资是法定的,只要劳动者有加班,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相应标准支付加班工资。而奖金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范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自主确定奖金的发放与否。因此该单位以发放奖金为由,不给职工发放加班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

你的员工为何出工不出力

几年前,当拉克希米-拉马拉杰供职于一家非赢利性机构时,她发现该机构员工的离职率很高。导致高离职率的原因并非来自工作本身,而是该机构的管理制度。

“事实上,员工们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却感到管理人员并不尊重他们。”拉马拉杰说,“那些员工受到不公正的贬低,时常受到来自管理人员的训责。”员工们对这种工作环境的不满,最终导致大量员工离职。

现在,拉马拉杰的这段经历促成了她和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西格尔。巴萨德的一次合作。他们撰写了一篇《工作何以如此艰难?来自组织的尊重对于社会服务行业中员工倦怠现象的影响》的论文。

根据巴萨德所持的观点,“员工最大的不满之一在于他们的工作没有获得组织给予足够的认同。而尊重是认同的组成因素之一。当员工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尊重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更强烈的倦怠情绪。”

或者,正如拉马拉杰所言,“通常并不是工作本身让人筋疲力尽,问题在于组织本身。” 企业认同很重要

尽管这两位研究者的论文聚焦于卫生护理行业,但其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以及个人。例如,巴萨德在一家大型金融服务代理机构的房地产、会计和法律部门所进行的一个调查中发现,在这些部门工作的员工被称为“非生产者”。这一称谓并不是他们正式的职务名称,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的员工不创造收入,因此其他员工便这样称呼他们。这些员工不但没有享有和那些创造收入的员工同样的权力,而且他们在协助机构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方面所作的贡献也得不到认同和肯定。巴萨德说:“该代理机构的这种做法与尊重员工的文化理念背道而驰。”

巴萨德还引用那些与维护健康组织合作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的案例。这些医生每天必须接待病人的数量,与病人在一起的时间,以及他们必须提出的与诊断有关的具体问题都必须遵从健康维护组织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之下,医生们无法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巴萨德说,“相对于那些能够自主行医的医生而言,这些医生认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得到尊重,因而也就更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上述研究人员指出,公司文化对员工的倦怠情绪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了解到,在员工加入公司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开始寻求与组织之间的认同感。”拉马拉杰说,“当员工越是被视作群体中的一员而受到尊重时,他们便越容易产生这种认同感。受到尊重是使员工能安心工作并且热爱自己事业的一种途径。相反,如果员工发现身边的同事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便会形成公司‘不善待员工’的共识。”

员工所感受到的来自组织的尊重或轻视都将会对员工的倦怠情绪产生影响,上述研究人员通过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当员工们认为组织没有给予他们尊重时,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受此影响而士气不振,继而产生倦怠情绪。受到组织轻视的员工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掩饰与压抑会加剧他们的情感耗竭症状,在对社会服务行业进行的调研中,情感耗竭正是构成员工倦怠情绪的一个主要因素。” 与之相反的是,当员工们感受到来自组织所给予的尊重时,他们更乐意为组织效力,而且产生倦怠情绪的可能性更小。煤老板,为何无法成为企业家

山西盛产煤老板,却鲜见企业家;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最主要的原因是,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煤老板之“罪”

他们不是企业家,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煤老板是三无产品,几乎成为无文化、无信仰、无创新能力的同义词。如此巨大的道德与能力指责不是煤老板能够承担的,而是催生煤老板的土壤必须承担的罪责。

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与煤老板能够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诚信、不是企业家的破坏性创新精神、不是初始之初的战战競競如履薄冰,而是一掷千金购买豪宅,是品位低下挥金如土令人咋舌。煤老板二无信仰,才有令人震惊的黑煤窑童奴现象,不仅违法使用童工,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有基本道德信仰的人无法做出如此无底线的事。煤老板三无创新精神,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煤炭资源,用简陋的方法挖掘,通过煤炭的稀缺性换取大把现金,我们没有看到小煤矿出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更没有看到技术的创新。

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而没有手段去禁止这样的经济组织复制蔓延。

不经意间,煤老板正在以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继钢铁和航空上演了“国进民退”后,煤炭行业史无前例的大整合正在山西省热闹地进行着,山西省煤炭业正在进行一场“国进民退”的大整合。2009年初,山西省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按照山西省政府改革计划,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省内五大煤矿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的为693座,到2010年底,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座矿井仅保留479座。最终整合的结果是要将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

驱逐了煤老板,山西就能迎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就能复苏晋商传统?如果驱逐煤老板,迎来的是计划体制,山西最多回到1979年以前,而不能承接自由精神的商业文化。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产品,拥有煤炭相当于拥有硬通货。也就是说,拥有煤炭开采权本身就不是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而是商人逐利与官员寻租共生的结果,是官煤勾结的结果,而不是自由商业精神竞争的结果。

山西严查官员入股煤矿一直是重点新闻。来看主流网络媒体新华网的报道,截至2005年10月12日,山西省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共清理出922人投资入股煤矿,涉及金额9257.74万元,其中已有836人撤出入股资金4077.33万元,对剩余的86人的撤股工作正在进行中;2006年6月5日,人民网报道,记者从山西省纪检委执法监察室了解到,山西省清理官员投资煤矿,到目前为止,已有1126人撤资1.7亿元,平均每人撤资1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明确申报的1000多名投资入股人员已将投资入股资金按要求全部撤出,其中有140名投资入股人员上缴收益115万多元。

围绕煤炭行业生成的利益链条毒化了公平竞争的土壤,使法治精神与公共服务成为暴利树上结出的恶之花。张华是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是管理信息系统。就业时他顺利地进入一家有名的大公司,这使他十分得意。上班的第一天,他的领导王经理带他参观了厂容厂貌,看了公司的工厂设施,部分办公室,餐厅及张华的办公室。最后王经理说:“张华,很高兴你进入我们公司,下午到我办公室来,有一项任务交给你。这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包括两个利用纤维镜的电子学工作组。5天可以吧,星期五送给我检查一下。”王经理走了,张华楞住了。接受任务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他不知道是否这就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从此开始了,因为对许多事情比如人事关系、工作程序或者公司发展等等他都还茫然无知。

王茜本是一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2001年随丈夫工作调动进入北京某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工作。某周四下午办完报到手续,系主任把她领到教研室,对正在开会的老师说:“这是新调来的王茜老师,她原来在机关负责审计工作,研究生毕业,能力很强的。大家欢迎她。”教研室老师鼓了几下掌,继续开会。会后教研室主任对她说:“你来得正是时候,下学期的课基本派完了,考虑到你有实践经验,《公司理财学》正适合你,这是你的优势。这是课程表,别忘了周四下午开例会。”王茜回到家中,心中很是忐忑不安。她知道新分来的大学生都有一段做助教的时间,但她没有。她有实践经验不假,但她没有大学授课的经验。本来就对北京不熟悉,学校的情况又一无所知。课程如何安排、学生有什么要求,没有人告诉她,初来乍到,她又不好意思问。王茜天天在家中焦虑重重。思考题:

1、你认为为什么张华和王茜在来到单位之初会有那种茫然或焦虑的情绪?

2、对这一类的新员工,你认为应该单位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培训? 案例

十、迪斯尼的员工培训

世界上有6个很大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的佛州和加州这两个迪斯尼营业都有一段历史了,并创造了很好的业绩。不过全世界开的最成功的、生意最好的,却是日本东京迪斯尼。美国加州迪斯尼斯营业了25年,有2亿人参观;东京迪斯尼,最高记录一年可以达到1,700万人参观。研究这个案例,看看东京迪斯尼是如何吸引回头客的。到东京迪斯尼去游玩,人们不大可能碰到迪斯尼的经理,门口卖票和剪票的也许只会碰到一次,碰到最多的还是扫地的清洁工。所以东京迪斯尼对清洁员工非常重视,将更多的训练和教育大多集中在他们的身上。

1、从扫地的员工培训起

东京迪斯尼扫地的有些员工,他们是暑假工作的学生,虽然他们只扫两个月时间,但是培训他们扫地要花3天时间。(1)学扫地

第一天上午要培训如何扫地。扫地有3种扫把:一种是用来扒树叶的;一种是用来刮纸屑的;一种是用来掸灰尘的,这三种扫把的形状都不一样。怎样扫树叶,才不会让树叶飞起来?怎样刮纸屑,才能把纸屑刮的很好?怎样掸灰,才不会让灰尘飘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都应严格培训。而且扫地时还另有规定:开门时、关门时、中午吃饭时、距离客人15米以内等情况下都不能扫。这些规范都要认真培训,严格遵守。(2)学照相

第一天下午学照相。十几台世界最先进的数码相机摆在一起,各种不同的品牌,每台都要学,因为客人会叫员工帮忙照相,可能会带世界上最新的照相机,来这里度蜜月、旅行。如果员工不会照相,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不能照顾好顾客,所以学照相要学一个下午。

案例

十一、搞员工培训,值得吗? 青春化妆品公司是南方某市一家有名的生产女用系列化妆品的国营公司,公司创办于1990年,主要生产和经营化妆品和幼儿保健用品。在创办最初的十多年里,该公司每年以25%的速度迅速地发展,产品不但销往全国各省市,而且销往国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家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化妆品公司。

2000年后,原来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张一民退休后,由原销售部经理杨旭接任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而原来销售部的负责国外地区销售的副主任春花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春花上任后不久,即参照国外的经验制定了有关销售人员的培训计划。计划规定对销售人员集中培训两次,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另一次为六月份最后一个星期,每次时间为3至5天。把所有的销售人员集中起来,听取有关国内外最新销售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报告,再结合公司的销售实际进行讨论。每次都聘请了一些专家顾问参加讲座和讨论。这样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的费用不大(每次40多个人,费用只用了六千多元),但培训收效却很大。

近年来,由于化妆品市场的剧烈竞争,公司的生意停滞不前,国家又要紧缩财政支出,公司在经济上陷入了困难。为了扭转局势,总经理下令,要求各副总经理都要相应地削减各自负责领域的费用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便找销售部经理春花商讨,他们两人在讨论是否应削减销售人员的培训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副总经理杨旭建议把销售人员原来一年两次的培训项目削减为一次。杨旭提出:“春花,你知道,我们目前有着经济上的困难,一则希望通过裁减人员来缩减开支。你我都知道,公司的销售任务很重。目前40多位销售人员还转不过来,所以,人员不能裁减。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削减培训项目了。我知道,我们目前的销售人员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招进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学校里都已经学过关于销售方面的最新理论知识,他们中有些人对这种培训的兴趣也不很大。而少数一些销售人员,虽不是大学毕业,但他们都在销售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了。因此,我认为,销售人员的培训项目是不必要的开支,可以取消或缩减。” 春花回答道:“老杨,我知道,我们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是近几年来的大学毕业生。但是,要知道,他们在大学里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概念,只有他们在第一线干一时期的销售工作以后,才能真正理解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再则,我们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我们对市场经济下进行销售的技术还了解很少,对国外销售方面最新技术知道了解更少。你是知道的,在培训中,我们让从学校出来的人与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一起工作一段时期,他们实际销售工作中碰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参加我们的培训,一边听取有关最新销售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报告,一边结合我们公司的具体实际与专家们共同研讨。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了这种培训,我们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扩大了我们的销售量,也才减少顾客对我们的抱怨,赢得了顾客的信誉。因此,我认为,我们决不能削减我们这个培训项目!” “对不起,春花。总经理要我们必须缩减开支,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对你说了,我们销售任务很重,我们不能裁减销售人员,所以,我们只得下死心只有通过削减你的销售人员培训计划来缩减开支了。我决定,从明年开始,把每年两次的培训项目缩减为一次,总之,销售人员的培训削减50%至60%。也许,待公司的经济好转以后,我们再考虑是否恢复增加销售人员的培训费用问题。” 思考题:

1、你是否同意在公司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人员的培训计划可以被挤掉?为什么?

2、你有什么好方法能使这两个销售经理都感到满意? 中层干部大量流失的原因

人才关乎公司营运发展的成败,企业在组织内部制定人才培养及接班计划时,要求经理人培养接班人,有些公司甚至要求重点部门需培养一至三位接班人。

没想到最让大鹏担心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项目组的李副经理婉拒了大鹏的挽留,并以温和但坚定的口气告诉他离职的时间。虽然谈话的氛围还算融洽,可是毕竟中层主管的辞职又将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和人员的震撼。

今年,已有四位项目副经理提出了辞呈。大鹏所带领的项目团队总共有七个,每一个项目经理下都设有一位项目副经理,并有3-8名工程师配合项目的进行。四位项目副经理的离职代表着这个阶层有超过50%的流动率。每当项目副经理离职后,考量已上岗2至3年的工程师,发现他们在经验和专业知识上,尚无法立即肩负项目副经理的职责。因此,项目经理就必须额外地承担着过去项目副经理所担负的工作。

项目经理的工作压力重重,大鹏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稳住项目经理的情绪。平心而论,大鹏非常体谅和同情这些项目经理们所面对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大鹏责无旁贷,自身也经常协助项目经理解决一些问题。然而项目经理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经常感到疲惫及挫折,以致工作中常常发生失误,对他们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及困扰。

大鹏在每次招聘项目副经理的说明栏目中,将具有四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列为必要条件。可是他发现,在每次的招聘中若想要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别说一次就能招到二至三位合适的人才了。一年下来他的部门仅递补了一位。这难道是他的运气不好?他对人力资源部门无法配合快速招到合适的人才有些耿耿于怀,可是人力资源部门宣称,现在的商业大环境是处在一个人才战争的情境中,好的人才非常难求。可是,大鹏百思不解,为什么找到一个好的项目副经理会有这么多的困难呢?上层领导有时对大鹏的部门颇有怨言,为什么当项目副经理出现空缺时,他却无法从团队内部成员中挑选出有潜力的人选来接任呢? 在大鹏的团队中,一般的工程师仅有一至二年的工作经验,具有两年以上经验的员工已能在项目团队中做出些贡献了。工程师及中层管理的进进出出让大鹏感觉自己的部门好像是一个嘈杂的菜市场一样,而市场打烊后所留下的零乱却好像必须由他来清理,他真的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这种疲于奔命式的救火行动能够撑多久呢?带着担心、怀疑和对未来的恐惧,大鹏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分析

员工流失的原因很多,大部分的管理人员认为是薪资不具吸引力,可是在离职面谈过程中,经常发现薪资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除了个人因素之外,一般离职常见的原因首先是对公司不信任,他们不了解公司能够带给他们什么?他们觉得自己只是一部大机器中的小配件,自己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将占有何种位置?他们看不清楚,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确定,加上工作的压力和强度大,有些单位甚至非常严格要求工作程序的正确性,不能容忍丝毫差错,当这种心理压力的强度在遭遇到上层领导对工作表现不满意并予以责备时,容易引发情绪上的挫败和不满。另外,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以及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都很容易引发中层员工的离职。其次是经理人的领导能力不足。人力资源部可以征选最杰出的员工给与部门经理,可是真正能够让该员工留职多久,完全是经理人的本事。在商业大环境的压力之下,许多工程师工作三四年后就可立刻得到提升,成为中层干部,他们在专业知识上可以面对工作上的要求,但是在带领团队达成目标上处处显示能力的不足。他们无法帮助员工作出良好的职业规划,他们无法了解团队成员的特质,他们不很清楚团队成员的想法,他们甚至只重视技术,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特别是对第一线的工程师在做什么、想什么欠缺了解的能力,对员工贡献的肯定也经常做得不够到位。面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人才的培养并未能与时俱进。

当一家公司成长的速度一直高于延揽人才的速度时,这家公司就不可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中层干部的流失,有时亦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譬如:竞争对手会从他所认为的标杆对手中,挖走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种举措可使他们更了解对手正在做什么;有哪些技术正在研发;当然,由于工作属性大同小异,被挖角者也可在新工作中立刻有所贡献。

案例

十三、张明与王亮

张明是某重点大学金融系的高材生。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家大型企业找到了令同学们羡慕的工作。对这份工作张明自己也很满意,不仅专业对口,收入也很理想。张明开始了自己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转眼两年过去了,张明对自己的工作也早已应对自如。他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尽量不主动去参与分外的事。五年后,张明坐上了主管的位置。他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不知不觉到了40岁,张明的职位再也没有得到提升。这时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明的公司突然被另一家竞争对手收购,接着就是机构重组。张明和其他一些老同事被列入了待安置的名单里。后来因为另一名主管不满意新的职位安排辞了职,张明才算保住了自己的饭碗。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他实在难以接受,他抱怨公司没有人性,抱怨社会变化太快,抱怨政府没有完善的社保系统,他就这样一边抱怨一边工作,一直到了退休。退休那天,张明哭了,他想起自己20 岁时曾梦想做一名优秀的财务经理,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怎样丢掉这一梦想的。可现在他知道什么都晚了

王亮是一所走读大学机械系的毕业生,一没有当地户口,二没有名牌大学学历,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为了生存,王亮到一家朋友开的小公司帮忙做网页设计。虽然收入微薄,但他却非常投入,一干就是两年。这使他的朋友很感动,于是推荐他去一家跨国公司应聘,竟然被录用。新工作的职位是管理见习员,收入也不高,但王亮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一年后,他完成了各部门的实习,被分配到设备保管部做技术员。因成绩突出,三年后又被提为主管工程师。后来公司全面推行6-Sigma管理,他被评选为项目推动小组成员,并接受专业的绿带资格培训,在项目组又做了三年。这种工作经历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能力,开阔了他的眼界。公司在南方成立分公司的时候,他被提升为华南区总经理。40岁那年,又被提升为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举家迁到北京。十年后,成了集团亚洲区副总裁,一直干到退休。

离开公司后,王亮并不清闲,因为公司还聘他为高级顾问,他还是公司董事局成员,还有很多高校请他去做客座教授。学生们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其实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有也是一些众所周知的法则。我个人成功主要有两个法则:一个是态度,一个是目标。我把它叫做个人使命”。他对大学生们的忠告是:www.xiexiebang.com 20岁是你事业的起步期,如果这时你来没有自己的梦想,你将来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40岁是你事业的飞跃期,如果此时你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你可能永远都在起步期

60岁,这时你并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如果你前40年做对了,这时你想不辉煌也难;如果你前40年没有做对,这时你想不凄凉也难

张明和王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公平的,当你努力工作,尽量多付出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就会收获很多;当你时时计较能获得多少,只做分内事的时候,却往往收获甚微,这也是职业成功的法则。当我们都掌握了人生的一些基本法则并能坚持去做,那么成功是不难的,至少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难 思考题:

张明和王亮的际遇有什么不同,造成他们最后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案例

十四、晓梅的困惑

春节期间,久未谋面的朋友晓梅找到记者,诉说了她的职场困惑。研究生毕业后,她被一家外企录用。文化背景的差异,让晓梅很不适应。看到在另一家企业工作的同学常常能够出国,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去了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十分羡慕。实习期刚满晓梅就提出辞职,很快更换了东家。

第一次辞职,晓梅还算是如意,新的单位也确实成全了她的出国梦想。但是很快,晓梅发现常常出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最为突出的就是本来就积蓄不多的钱袋空空如洗,国是出了,但只能是眼看着喜欢的商品无力支付,心情很是郁闷。在每次的出国行程中,工作的时间与逛街的时间严重失调,有几次甚至是刚刚结束工作,就要赶往机场踏上返程。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郁闷至极。

紧跟着,晓梅又换了东家,实现了自己比较高一些的收入的愿望,但是出国的机会没有了,工作环境也远远不如第一家企业。就这样,晓梅不断地换着工作,每次为了一个简单的目的,但往往是失去的更多。仰仗着自己的高学历,每次换东家也还算是顺利。一路走下来,两年的时间里,晓梅竟然换了5次工作,“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又要换工作了。每次熟悉了新的岗位我就想换工作,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思考题:

1、晓梅的病根在哪里?

2、如果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你要给晓梅提些什么建议? 天价薪酬与道德

在美国人异口同声谴责华尔街的高薪酬的时候,中国国内也爆出某些国企高管和某些行业的天量薪酬与岁入。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直接提出限制那些接受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的高管年薪不得超过五十万美元。而在中国国内有媒体爆出消息称,一家证券机构在A股暴跌近八成的年份里,员工平均薪酬竟然超过百万人民币之巨!但颇具玩味的是,美国的高管在民间舆论和政府政策的高压之下,纷纷表示接受批评要降低薪酬,甚至有给自己开出一美元的年薪的。但是在中国,听到的多是为天价薪酬寻找合理性理由的辩护。

世事此一时彼一时,在“承包万能”“一包了之”的改革之初,大家常见到这样的案例:一些承包人按照承包合同在年底分得让当时收入水平的人们瞠目结舌的奖金,以至于承包人不敢领取这份奖金,即使在“合理所得”“勤劳致富”的鼓动之下,还是有人将之捐献出来而不是受之无愧地收入囊中。

当事件作为一个“事儿”被提出之后,就意味着人们的心态在发生着变化。为此,有人再次将无助的眼光投向了“道德”,提出了“尊重市场更要尊重道德”的观点。那么市场和道德究竟是、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现实的市场是资本的游戏场。关于资本的本性人们已经谈了几个世纪了,因此不必赘述。而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上,道德是天然内含其中的,而且都已经包含在“价格”机制与成交价格(即交易的比例)当中了。

现在的经济学是以理性人为研究对象的,而理性人之所以成为理性人,首先一点他应该是一个自由人,具有对私有物的所有权和话语权(让渡还是不让渡),是具有独立价值观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是理性的、相互平等的人。由自由的、平等的私有者之间自由达成的交易,其交易的比例(价格)就反映了这种自由人的权益,也就是说,自由的理性的私有者之间的交易是在相互尊重对方的私有者地位与人格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交易双方对各自利益的追逐都在经过自愿协商达成的价格当中得以体现,其中已经包含的“道德”的因素。市场正是因为这种自愿性和自由性而获得尊重。显然,我们不可以将“不道德”的指责附加在这种受到尊重的市场原则之上。实证的市场可能广泛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平等,而这正是我们要加以规范和改进的。值得我们尊重的市场一定是那个规范的、道德的市场,而不是实证的、可以被指为不道德的市场,所以,并不存在于市场和道德之间的两难选择。

显然我们不能既赋予市场参与者逐利权利的合法性,又同时谴责这种逐利行为的道德水平。规范地说,市场经济本身应该是法制经济,而法制本来就是最低的道德约束,不存在继续追究其道德水准的问题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价格”是一个区间,交换双方的权利都分别反映在这个区间的左右两个边界上了。因此,交换是互惠互利的,只有在相互认同对方的价值诉求的共识之下,才有可能达成皆大欢喜的成交局面。“成交”本身就是不同价值观念与价值尺度的相互尊重相互妥协,而这种尊重和妥协就包含着道德。也并非是某些经济学人所谓的经济学不讲道德,而是一个规范的、值得尊重的市场本身就已经包含了道德,无须再多次一举地强调了。或者反过来说,一个能够被指为不道德的市场并不是经济学所要求的规范的市场。

市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尊重私有制和尊重道德是重复要求。很多人谈论这个问题时会说,斯密写过《道德情操论》,以此论证私有制是讲道德的。然而,被后人称为“二重斯密”的斯密也有过不认为市场需要道德的论述,如“我们不必要感谢面包师”。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上,尤其是买方卖方都具有内部竞争性的市场上,成交的双方,都是自己出价对于对方最优的一个,否则他不会选择和自己成交而不是和其他人成交。证券交易的电子撮合系统引用的就是这种撮合原则。对于愿意出对彼此最优的价格的一对交易者,我们还有必要去讨论他们交易当中的道德问题吗? 说回到天价薪酬到底是否道德这个话题上来。奥巴马要给薪酬封顶的是那些申请和接受政府注资的金融机构;中国人谴责的也是那些国有企业的高管的天量收入。这里都已经不再是私有领域的事情了,而是有“公”的因素参与其中甚至是“公”的因素为主导。如果当发现我们天天叫喊着要大力发展的市场已经变成了我们忍耐不住要去加以道德谴责的对象的时候,这时需要检讨的是我们推行的这个“市场”是否已经偏离了我们原有的规范,并将之回归到规范上来,而不是去谴责一个实证的市场。

私有权的责、权、利是天然挂钩的。我们不会也没有权力没有必要去非议和谴责一个私有业主的收入以及他愿意支付给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的多与少。只有当薪酬来源于公共财政的时候,公众才有权力对之加以评说。

虽然中国国企也进行了“改革”,也讲过要“政企分开”,但是实质上国企管理阶层的“公务员化”一直没有改变,尤其是大中型国企。因此,人们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盯着不放,其实就如同民众对公务员的待遇非常敏感一样。

天价薪酬合理与否是否道德,要看它的定价机制。已经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并指出,如果薪酬定价是市场化的,就不应该受到指责。但是需要补充的是,给高管定价的劳务市场首先要是一个公平交易的规范市场,而不是不公平的“伪市场”。假如面对必然导致天价薪酬的实证的市场我们不加检讨反而一如既往地推进这种市场,回过头来又要声讨天价薪酬,这就失之公允了。我们不能够用一种不道德去规范我们认为的另一种不道德。我们不能既开出重赏去寻觅勇夫,又抱怨责怪勇夫身价太高,这等于是挖了一个不道德的、名为“重赏”的坑让人去跳,这种做法本身岂不就是陷人于不仁不义地步的不道德之举? 如果雇主是私人,除非我们指出其财产来源的不合法性,否则就不能对他给其雇员开出的任何量级的薪酬有所诟病。但如果雇佣者不是私人,他代表的是“公”,则公众就要有权利参与到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制定当中(当然可以委托资产代表去具体办理)。奥巴马百日“价值”领导 日前,奥巴马针对金融业发表谈话,他说过去十几年美国金融业的过快发展是不健康的现象,他预期在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之后,可望逐渐恢复正常,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亦将下降。他同时对年轻人,尤其是大学及研究院中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喊话”,建议他们更积极地投入科学研究、工程、机械等实业界的领域,不要一窝蜂搞金融工具。更早之前,他对那批华尔街的高管也做出过严辞批评。

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一般或认为这是奥巴马因应当前金融海啸的相关思路与对策,我认为不止于此。

奥巴马执政刚满百日。我认为“百日维新”中,至少在三个方面看得出奥巴马在“履行”其“change”的承诺。谦虚平等

在外交策略及风格上,奥巴马彻底扭转了“布什主义”或“单边主义”,与一众宿敌化敌为友。1.不惜承认错误(承认对古巴的政策是错误的,也认为应该修正对缅甸的政策);2.向俄罗斯与伊朗递出橄榄枝,尤其公开表示美国绝不会与穆斯林为敌;3.最戏剧性的莫过于在美洲国家高峰会中主动趋前跟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握手并作自我介绍„„

这些表面上巨大的、戏剧性的外交策略及风格的改变,当然有美国国家战略的总体考虑,我更看重的,是贯穿在所有言语与动作中的奥巴马价值与伦理。

还记得吗,有一些美国人对奥巴马与沙特国王握手时略为欠身一事颇感不快;也有人对G20国峰会各国领袖团体照时,奥巴马站在后排还不是中央的位置感到不解;查韦斯有备而来送了他一本乌拉圭左翼作家嘉雷安诺写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奥巴马一看是西班牙文的,便说:“我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西班牙文就是其中之一”„„所有这些,其实早已超越外交策略的层次了,展现的其实是奥巴马的外交哲学与外交伦理,或者说,是奥巴马对于国际秩序与事务的基本态度:平等、尊重、谦虚。生态为先

奥巴马的另一施政重点是环境与能源,同样,他也说“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是个错误”,他不但任命著名的新能源专家朱棣文为能源部长,连在庞大的急救经济预算中都投入极可观的比重在环境与能源方面。当然,这同样彻底改变了“布什主义”的环境与能源政策。这不是孤立的,它同样是奥巴马整套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态价值或生态伦理。亲民作风

第三方面的“改变”是白宫的生活与风格。美国白宫虽不像英国皇室,但也从来都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奥巴马一家(他以及他的妻子、两个女儿再加一只狗)却又把这样的传统颠覆了。奥巴马上班第一天就未系领带,未着西装;第一夫人则与一群小朋友在后院种菜,不亦乐乎;奥本人更破天荒地上了著名夜间脱口秀电视节目„„不错,这当然又是奥巴马价值观另一方面的体现。具体说,这是奥巴马的家庭伦理观、工作伦理观、睦邻伦理观、平民伦理观的综合体现。百日树“仁”

说到底,奥巴马执政百日,展现了新风格、新思维、新政策。在我看来,这些风格、思维与政策的内在,其实全都贯穿了奥巴马的价值、伦理与哲学。借孔子一句话,真是“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孔子的答案,就是“仁”。——工作态度要敬谨、勤奋;人与自然要和谐;众生平等,不分贵贱;国与国相处,则尊重与平等;对自己,则反省与谦虚。看一个领导人,第一个一百天很重要,最后一个一百天更重要。奥巴马对美国的领导、对国际社会的启示,都值得期待,有理由去期待那最后的一百天。人力成本控制的“杀手锏”

「案例」M企业经历十几年艰辛创业和发展,已成长为一家集技术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项目托管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环境工程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公司拥有多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并在印制线路板、废水治理、电镀废水治理、印染废水处理、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形成了一套成熟、稳定的处理工艺。M公司的人员也由最初的10几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由于2002年以后发展速度很快,部门也逐渐增加,组织架构也处于经常的调整之中,投资公司、子公司、独立托管项目部也在短短的几年相继成立和运营。

在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老板很困惑:成立一个投资公司/子公司/项目部,各负责人就会说人不够,逼着我签字招人,而且人总是不够。负责人力资源的总经办也拿不出很好的建议,能压就压,压不住就逼到我这里来了。财务中心年底利润核算,看不到预期利润。企业内部出现了营销中心“签单很热闹”、财务中心“资金运营紧张”、总经办“工资成本逐年水涨船高”、员工抱怨“收入偏低”的现象。下属和管理人员抱怨:“老板真小气,销售额越来越高,怎么发的工资没见涨多少?”,财务部门也抱怨:“管理费用太高,能发的工资就这么多,总经办怎么不控制人员?”,总经办更是觉得冤枉:“老板要扩展业务,我能不花钱招人进来吗?再说平均工资涨的很少啊?”

以上情景或许在许多企业都不陌生,那么到底多少人工成本才算合适呢?企业又应该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呢?如果您正为此困惑着,以下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引入薪酬预算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业务、人员、销售收入、组织结构、分公司/办事处发展都很迅速。一开始企业更看重的是占领市场,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对人力成本的控制比较模糊和随意。随着公司业务的相对稳定和品牌的提升,他们把利润看的重要了,而不再仅仅只关注规模、收入。源于高科技企业的特点,M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时,人力成本的支出成为企业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老板迫切想看到“我的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人力成本上我能支付的是多少?达到公司最高业绩目标时能发多少?达到公司最低目标时,我又能发多少?”因此,薪酬预算便成为重中之重,它是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属于人工成本的事前控制。M公司作为一家集团化公司,为了真正发挥薪酬预算的作用,达到适度控制的目的,我们建议该公司对下属单位采用薪酬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薪酬预算上采用自下而上(下属公司和部门依据历史测算数据上报)和自上而下(与销售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相挂钩)相结合的方式,既引入新的人力成本管控模式,又与历史接轨保证平稳过渡。薪酬预算五步法

第一步:确定薪酬类型:

A、年薪类;B、提成类;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第二步:各薪酬类型的具体人员

划分A、年薪类人员划分:如: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技术中心经理/副经理、营销中心经理/副经理、商务中心经理/副经理、工程中心经理。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影响企业盈利的业务核心人员(营销中心、技术中心、商务中心、工程中心)正职可以实行年薪制。考虑到部门内部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对副职岗位(营销中心副经理、技术中心副经理、商务中心副经理)也归属为年薪制,让副职与正职共同努力,做好配合和分管工作。B、提成类人员划分:如:B1营销中心业务员/营销助理、B2技术中心部长、B3技术中心设计员、B4调试技术员、B5化验员、B6商务中心预算员、B7研发中心维修部全体人员。

考虑到B类人员的总额的市场竞争性、月标准工资的延续性、月标准工资和提成的比例关系,以后逐年在保证收入逐步增加的同时加大提成的比例,降低月标准工资的占比。这是M公司薪酬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B类人员没有年终奖。

C、其他类(与效益不直接挂钩)人员划分:如:C1总经理助理、总经办全体管理人员、财务部全体、商务中心采购人员、网络管理员、C2后勤工人、C3工程中心管理人员。比如技术中心的网络管理员,虽然该岗位在技术中心工作,但因为该岗位是对整个公司负责的,不享受技术中心提成分配,C类人员对公司价值大小不一样,他们享受的年终奖总额不同,所以对C类进行了C1/C2/C3的分类。第三步:A/B/C类人员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为月标准工资、津贴、年终奖、提成、其他4部分。其中标准工资包含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A类:年薪。

B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提成、其他。C类:标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年终奖、其他。第四步:薪酬预算的方法和内容

依据公司经营目标、历史工资水平、B类人员《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最高/考核/最低毛利额目标值、各类人员的年薪总额收入相对比例(比如年薪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工资总额的计提比例(工资总额与毛利额的比例)测算确定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的预算。

薪酬总额预算内容:标准工资总额、津贴总额(住房、电话、夜班、出差等)、其它(加班、福利等)总额、提成、年终奖。

津贴、其它类的总额预算是企业相对固定的支出,不与企业的效益直接相关。故对这两项的支付单独做预算。薪酬预算主要是测算工资总额(标准工资、提成、年终奖)的分类预算,工资总额预算的确定是依据毛利额的一定比例R(工资计提比例)提取,体现员工与企业同享成功、共担风险。

标准工资总额预算方法:自上而下的测算:依据工资总额预算(R与毛利额计算出来)减去年薪制人员薪酬总额、提成类人员的提成总额、年终奖总额,余下部分即为标准工资总额,基于此再确定A/B/C人员的工资占比(比如A类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例)。自下而上的测算:参照历史工资水平(各类人员的收入)、市场水平、历史A/B/C人员的工资占比确定A/B/C人员的总额进行标准工资总额预算。

这两个过程需要反复多次的测算才能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预算总表。特别对于第一次做薪酬预算的企业。

第五步:各类人员的薪酬总额预算

A、年薪类人员依据公司经营的最高/考核/最低目标确定最高/考核/最低的年薪发放总额。依据年薪制岗位的重要性确定合理的标准年薪。实际年薪=完成经营业绩对应的标准年薪×考核系数B、提成类人员依据B类人员现有的职务、标准工资总额、薪酬水平、B类《提成类人员管理办法》、公司业绩目标,分别测算出B1/B2/B3/B4/B5/B6/B7人员的全年薪酬总额。

C、其他类人员年薪预算C类人员的标准工资总额依据历史平均值和增长比例确定标准工资总额。重点是确定C类人员年终奖总额预算。为了体现年终奖与公司效益挂钩,依据经营业绩确定年终奖总额。

最高业绩目标:2个月C类人员标准工资考核业绩目标:1个月C类人员标准工资最低业绩:0经过以上的薪酬预算,老板、总经办(人力资源部)、财务中心、各业务部门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人力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各部门做到什么程度的业绩需要的人力成本是多少,人力成本不再神秘和不可控,一切都在预算之中。

严格执行薪酬总额预算确定了薪酬总额之后,在日常薪酬发放管理时可以采用月度相对总量控制和决算方式进行控制。所谓月度相对总量控制就是将月度标定薪酬总额与销售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挂钩确定月度应发薪酬总额。决算则是将标定薪酬总额与全年销售收入等关键业绩指标进行挂钩,其目的是保证全年不突破薪酬预算,同时建立削峰填谷、以丰补欠的薪酬总额管理机制,比如各子公司及部门薪酬总额最高发放额度不得高于预算总额的1.3倍,对于超出额部分,形成薪酬调节池;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薪酬总额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薪酬调节池适当补充,避免薪酬产生太大波动。

另外,由于该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为了鼓励各子公司及部门负责人通过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提高流程效率、优化岗位设置来提高部门效率、避免人员过快膨胀,在预算控制中坚持“加人不加预算,减人不减预算”的原则,这样就将人力成本的责任转移到了用人部门。

总之,通过人工成本预算和严格控制,不仅能够让各子公司和部门负责人感受到人工成本与公司总体效益的关系,同时,人力成本控制的压力也传递到了各用人部门。这样,案例中描述的困惑不存在了,而且薪酬预算则变成了推动各级管理者、员工工作的动力。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太平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为何大量流失? 一、案例导入: 2014年暑假期间在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实习,亲身经历培训学员和公司正式员工大量离职的现象。 7月......

    人力资源 案例分析

    案例1,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李强打开公司发给他的《劳动合同续订意向书》,见上面写道:"公司与你之间的劳动合同将于下月底期限届满。公司希望与你再续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不知你......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合集)

    向采凤 09122028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指导(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期:2011--2012 学年第 一 学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级2009 学生姓名:向采凤学号:09122028课程名称: 公......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很多公司对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工作比较松懈,认为员工试用期表现不当,辞退员工风险小、成本低,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其实试用期是劳动用工期间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劳动争议较多的时......

    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精选5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激励 公平论文摘要: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应体现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塑造良好企......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论文关键词: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 建立原则论文摘要:文章从当前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功用、意义出发,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策略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策略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传统以“物”为基础的竞争逐渐转移到以“人”为基础的竞争。人才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第一资源”......

    激励机制建设(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的工作重点近日,由企业管理部牵头,在公司范围内召开了项目激励机制专题研讨会。会上,多位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公司管理就激励机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