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建议。参考文献要3—5篇。
人类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紧缺、土地沙漠化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应对及妥善解决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做出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二是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
三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四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强化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界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四是要强化环境管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防范范围由建设项目扩展到宏观经济发展的源头,由投资领域扩展到消费和对外贸易领域,构建全方位的环境防范体系,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削减和全程控制转变的目标要求。
(三)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
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具备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也可以借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融资方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政府定价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对市场调节的价格也要进行有利于环保的指导和监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二是要按照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准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要求县级以上要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人员,将环境监察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明确执法地位,严格岗位标准,规范执法行为。
(六)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一是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并抓出成效。二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四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问题,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追究责任。五是要在评优创先活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而对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国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N].人民日报,2005-12-02(6).[2]编写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5:112-123,137-144.[3]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04-12-14(5).[4]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N].经济日报,2005-11-17(12).[5]新华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N].2006-02-15(8).[6]梁沂滨.指导环保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环保局长周生贤答记者问.经济日报,2006-02-15(8).[7]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R].2008-01-18.1.城镇绿化规划方案
结合晋江市市区、镇区绿化基础与现状,以及市、镇区性质与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实际情况,近期目标不宜订得太高,以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为宜,中、远期则应与省的指标相吻合。
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经验,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情况下,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城市绿地建设是否合理。晋江在今后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中,都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的绿地率,至少保持在30%。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物种选择应满足环境美化、污染防治和舒适性营造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结构应以大型带状绿地形成的网络为基本框架,块状绿地尽量与带状网络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大型绿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辅助点状绿化、小品绿化、庭院绿化、墙面和屋顶绿化等多种绿化形式。要抛弃传统的点、线、面结合,见缝插针的绿化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把绿地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到城市建设中去,使晋江的城市绿地建设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2.市域造林绿化方案 晋江市是一个城乡结合型的城市,目前尚有40%左右土地为有农作物覆盖的农业用地。但是,农作物和林木是两类不同的植物,两者在形态上的差异,使得林木比农作物具有更大的生态振幅,对环境更广泛的适应性,因此两者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是不可代替的。结合晋江市实际情况,近期市森林覆盖率达25%,中期达30%,远期保持在35%以上。为实施以上规划目标采取以下措施 ①巩固和完善防护林体系
根据晋江市实际情况,防护林建设应以提高防风固沙,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能力为主。在晋东南海岸新营造防风固沙林,进一步完善沿海“绿色长城”。在今昔丘陵台地重点建设保持林工程,并以九十九溪干、支流两侧一重山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台地、赤土*等水土保持绿化工程为主。同时要抓好老林带的更新改造。②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
晋江市水果种类多,品种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建设水果生产基地。对于一些严重缺水,土层浅薄,广种薄收的三级台地和沿海沙滩,可通过合理规划,适当地退耕还林。3.自然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其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基础。同时,构成自然资源的各种物质和能量,也是人类生存必须的环境因素,从这个角度讲,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晋江市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城市,可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资源浪费严重,这不仅导致资源基础不断削弱,加剧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而且也是造成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环境问题。为此,只有坚持贯彻执行“保护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的方针,以及“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真正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核心地位,才能突破资源条件的限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土地资源
晋江市土地总面积72165公顷,人均土地0.073公顷。耕地面积262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5.4%,人均耕地0.024公顷,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37公顷/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之三分之一。根据晋江市土地局1996年调查资料,全市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利用率达92%,与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国家到地方,我们都已经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和探索,环境领域在依法治国的支撑下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提升至一个全新水平。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等原则越来越得到认可,越来越成为共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原则,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第二篇:人类生态环境
人居景观设计的未来
关键字:住区 人居 人们 文化 空间 景观 规划 环境 发展 设计摘要:当前中国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有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城镇将增加住宅需求36.68亿平方米。其中相当部分是用来满足康居需求的改善型消费。这就预示着今后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警惕“建设性破坏”,避免或减少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平衡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人居景观 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居住区的房地产开发出现了以“景观”、“环保”、“文化”、“休闲”、“智能”、“绿色健康”等为主题的人居景观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住区的开发设计已经开始向更多地关注景观和文化,倡导住区新的生活方式方面发展。
1、我国现代人居景观设计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因此,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人居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
解放初期,住区规划大多采用了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在30年代提出的“邻里单位”的设计理论,居住区范围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干道为界,在居住区内设有小学和日常商业点;如上海的曹阳新村等。
五十年代中期受原苏联规划理论影响,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方式。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置,有的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
六十年代采用一条街的形式,沿街两旁各种商店、餐馆、旅馆、剧场等商业文化设施齐全。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却也带来居住环境恶化。
以上各阶段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实行低标准,着重解决房荒问题,如几家共用厨房、卫生间等;因此在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方面很少甚至几乎不考虑。随着人们对生活条件要求的提高,居住区规划中开始初步涉及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但也只是在绿化方面得到了加强七十年代后期住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为当时主要的建设模式。在规划理论上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1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届大会发出了《华沙宣言》,指出“要认识人类—建筑—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建筑师、规划师在形成人类环境过程中的历史责任”.八十年代后期“欧陆风格”影响到住区的景观设计与建设,盛行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在小区中心绿地中布置用希腊柱式、罗马拱门、文艺复兴花饰等装点的亭、台、桥、门等,既无使用价值,又缺乏艺术品位。反映出这一阶段的人居景观设计还处在初级的盲目模仿阶段,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居环境景观的真正内涵。
改革开放使我国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居环境设计的国际交流也得到了加强。人们开始注重住区环境的建设,并根据住区的规模和所处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组织多种空间,以满足居民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如北京的塔院小区就是以反对称的手法,用折线形主路将住宅分成四个组团,布置了两种组合形式。一种将左右两排南北向住宅上下错开,避免了“直胡同”似的单调;另一种是采取高层塔式住宅与多层行列式住宅搭配,并适当错开的形式,从而改善了景观效果。???。同时国际上对我国在人居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如1992年北京菊儿胡同改造项目荣获世界人居奖;自1990年至2002年我国先后有唐山市政府(1990年)、深圳市住宅局(1992年)、杭州市政府(2001年)等十个城市或市长荣获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2002年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等。
进入九十年代后开始强调以人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作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突出了“以人为核心”,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重点。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在小区中心集中设置公园式绿地和休憩娱乐场所。同时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注重与自然相结合;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在全国出现了诸如大连的锦绣小区、上海春申城四季苑、北京的恩济里、深圳的金碧苑等许多优秀的住区景观设计。???
另一方面住区环境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6月在联合国第二届人居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提出了1996-2010年中国人类住区发展的“行动计划”,将可持续发展正式列入住区发展的目标。
2、人居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21世纪进入网络时代,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分工更趋细化,合作更为广泛,更能左右环境;另一方面,也使人更为独立,一切东西——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稀少,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更为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如上海“新天地”的改造,就是在保留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空间格局、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重新改建,对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而成功开发的典范。
因此,以人为本的“人”其范畴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2.2 强调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2.3 住区环境景观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住区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营造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如北京菊儿胡同和苏州桐芳巷的改造都在建筑符号语言、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继承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精髓而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好评。
2.4 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5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人居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结束语
当前中国人居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建筑强调个性的突出与张扬,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与公众参与四者间缺乏协调与统一、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不够等诸多问题。
有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城镇将增加住宅需求36.68亿平方米。其中相当部分是用来满足康居需求的改善型消费。这就预示着今后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警惕“建设性破坏”,避免或减少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平衡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建设中的重大课题。由于我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匮乏,要跟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步伐,设计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人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任重道远;需要环境设计者本着对历史、社会和人负责的态度把握时代特性,不断探寻人居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中国人居环境奖。
第三篇:《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课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年级科目】 高一年级地理科 【课型】 新课型
【授课时间】 第18周星期三第1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二)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之所以要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是因为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讨论】环境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两种过程: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生态破坏问题)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问题)
【过渡】由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可以把环境问题归类为两种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讨论】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哪种环境类型?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又属于哪种环境类型? 【课件展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思考】什么是生物污染?
分析:指某种有害的外来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与化学污染不同,外来生物可以不断地增殖并扩散到新的地方,还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土物种。
【举例】水葫芦和巴西龟。【课件展示】:酸雨 分析:酸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跟云和水反应后形成的,酸雨可以分类为:硫酸型和硝酸型。
【讨论】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分析:中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的,因为中国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反应形成亚硫酸,最后再形成硫酸,混合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讨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出现在南方还是北方?
分析:主要是出现在南方,因为我国南方降水多,另一方面,南方多山区丘陵,地形上不利于空气扩散,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容易在这里聚集,从而容易形成酸雨。【思考】酸雨的危害以及解除措施是什么?
分析:危害是使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等手段来减少酸雨的形成。【课件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 【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是因为森林被大量砍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等危害
【讨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思考】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以及危害
分析: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等化学物品所导致的,臭氧层被破坏会使紫外线增加。
【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臭氧层? 【课件展示】: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水土流失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分析: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在南方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因为坡度较缓,一旦这里植被被大量砍伐就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课件展示】】渡渡鸟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
【讨论】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跟栖息地的丧失,因此,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该禁止偷猎和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的。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探究】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D)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A)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作业设计】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
三、环境问题的类型: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态破坏问题
第四篇:问题表现
自治区党员干部政治上不够坚强和
“四风”方面的主要表现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强化政治标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找准突出问题,在全区3200多名党员干部中进行问卷调查。张春贤等领导同志组织召开自治区老同志座谈会,深入基层一线,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自治区部分省级领导干部专门就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治理“三非”用一周时间进行重点调研。自治区派出50名正厅级领导干部结合反恐维稳工作,用半个月时间,驻乡配合专项行动,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自治区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7个地州市和自治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27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听取各级干部、离退休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发放763份调查问卷。汇总自治区纪委、审计厅、信访局等专题材料。通过梳理分析,我区党员干部政治上不够坚强和“四风”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政治意识不强的主要表现
1、政治坚定性不够强。有的缺乏对党的高度忠诚,信念不坚定、旗帜不鲜明,对于挑衅中国共产党领导、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态度含混、立场模糊,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有的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说三道
四、评头论足、阳奉阴违,当面不言语、内心藏褒贬,大会上唱赞歌,私下里、酒桌上唱反调。有的政治态度暧昧、政治立场动摇,有的在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面前摇摆不定、畏葸不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言行不批驳、不亮剑、不报告,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大是大非问题上,台上台下两个样、单位内外两种人,在反对“三股势力”斗争中经不起考验、站不稳脚跟。有的放弃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对于宗教明里不信暗里信,在职时考虑仕途升迁、回避宗教活动,退休后忧心来生来世、寻求宗教慰藉,在职时利用职权为亲属朝觐提供便利,退休后鼓动亲友笃信宗教。
2、政治敏锐性不够强。有的对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缺乏长期作战和艰苦斗争的准备。有的对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深,产生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有的不能从政治上观察思考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宗教信仰、民族情感搞渗透破坏活动,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甚至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3、政治鉴别力不够强。有的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学习教育,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 循。有的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片面执行。有的对家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模糊观念、错误言行不教育、不说服、不纠正。有的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三股势力”打着“民族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搞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缺乏最基本的鉴别能力,甚至把民族分裂主义等同于民族问题,把宗教极端主义等同于宗教问题。有的对“三股势力”的政治图谋、反动本质、丑恶嘴脸、罪恶行径认识不清,甚至丧失政治立场,信谣传谣造谣,散布负面言论。
4、政治执行力不够强。有的对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把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执行无力度、落实不到位,在结合实际创新上不用心、不扎实,使决策的意图难以实现,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在执行决策部署时,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遇到困难和矛盾就回避躲闪、不敢担当。有的一手硬、一手软,对非法宗教活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不能勇挑重担、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对一些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不及时通报,在关键时刻不坚守岗位、不履职尽责,面对突发事件行动迟缓、手足无措,甚至临阵退缩,不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
二、缺乏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
5、学习风气不正。有的忽视理论武装,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甚了了、不求甚解,分析问题缺乏辩证思考、解决问题缺少正确方法。有的把学习当负担,不愿在深入上花时间、费精力、动脑筋,满足浅尝辄止。有的学习不扎实,对做好本职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知识技能,领会不深、把握不准。有的态度不严肃,聊花边新闻滔滔不绝,谈学习心得寥寥数语,做实际工作花拳绣腿。有的自以为是、心浮气躁,学而不信、学而不行。有的脱离实际、远离实践、大话连篇,讲空洞理论头头是道,讲基层情况若明若暗,碰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有的干部对学习掌握“双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肯学。
6、创新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指示精神理解不深不透,学用结合不紧不实。有的对自治区党委的重大战略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摸不准、吃不透,贴不紧、靠不上,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领会不深、运用不实。有的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工作墨守陈规,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
7、进取精神不够。有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精神。有的心思不在工作上,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有的工作状态不佳、精神萎靡不振,上班等下班、周一盼周末,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丧失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三、作风飘浮不实的主要表现
8、艰苦奋斗精神缺失。有的认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已过时,老实干事、踏实做人不实惠。有的对工作挑挑拣拣、怕苦怕累,不愿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工作。有的不求上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
9、调研流于形式。有的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的。有的调研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象、不究原由。有的调研只是坐在车上转、隔着车窗看,身下心不下、眼看心不察,或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有的搞先验式调研,先入为主、主观臆测,只听自己想听的,只看自己想看的,只写对自己有利的。有的名为调研、实为扰民。
10、文风会风不实。有的对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领导讲话不在琢磨事上下功夫,专在琢磨词上下功夫,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文件、简报满天飞,没有实质内容,长篇大论,华而不实。有的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有的工作状态不佳、精神萎靡不振,上班等下班、周一盼周末,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丧失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
11、工作效能低下。有的把新疆精神、新疆效率、新疆能力、新疆形象,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行动上,缺乏全心全意干、争分夺秒干、务求实效干的精神。有的服务意识差、态度蛮横,工作消极应付、马虎凑合。有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久拖不办。有的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有的对管理、服务不作为,热衷于管项目,捞好处。
12、检查考核过多。有的简单地以检查考核推动工作,一票否决层层加码,项目内容过于繁杂。有的检查工作只看表格填得满不满,档案建得全不全,汇报的领导级别高不高,接待热情不热情。有的热衷于“树典型”、“造盆景”,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冷冷清清。有的评选简单以票取人,投机钻营、拉关系、当老好人的名利双收。有的不深入群众察实情,当场不提问,事后不反馈。有的对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见怪不怪、听之任之,甚至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粉饰太平。
四、服务意识淡漠的主要表现
13、宗旨观念淡薄。有的缺乏对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缺乏真心实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意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对群众疾苦和诉求麻木不仁。有的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不相信、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任职一方多年,知之者少、亲之者寡。有的对基层干部漠不关心、对基层困难视而不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找主观原因,一味埋怨、横加指责。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
六、横眉竖目,对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以罚代管。
14、政绩观念错位。有的把会议安排的、文件要求的、口号喊出的说成巳经做了的,挖空心思编“新思路”、造“新经验”。有的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讲大局、不顾实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有的作风飘浮不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表面看似光鲜照人,内部一团乱麻。有的一门心思用在个人仕途上,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忙于走门子、跑路子,整天想着挪位子,远基层、疏群众,宗旨意识拋脑后,为民服务喊嘴上。甚至有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团团伙伙。
15、权力观念异化。有的把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公权私用、见利忘义、为政不廉,与民争利、损民肥己。有的搞权力寻租,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当座右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一把手”独断专行,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作决策、抓工作,主要看上级领导高兴不高兴,不在乎群众赞成不赞成。有的单位门难进、工作人员脸难看,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依法行政自觉性不够。
16、名利观念较重。有的见荣誉就抢,见工作就推,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有的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凡事讲回报、无利不起早,待遇稍差一点、好处稍少一点就闹情绪。有的热衷自我包装,树立形象,假读书混文凭,求虚名重虚荣。有的对金钱顶礼膜拜,谁有钱为谁服务,谁给钱给谁服务。
五、廉洁自律放松要求的主要表现
17、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的把廉政规定当小事,放松要求,心存侥幸。有的利用职权低买高卖商品房,以委托理财、入干股、借款、借车、借房为名收受贿赂,谋取私利。有的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白条报账,资产发包不规范。有的用公款购送消费卡。有的干部滥用权力,热衷于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招投标“打招呼”、搞“暗箱操作”,甚至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搞权钱交易。个别干部胆大妄为,利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侵吞国家资产、侵害群众利益,严重败坏党的形象。
18、监督制约不力。有的奉行“好人主义”,捧上拉下,左右逢源,四处讨好。有的自我批评怕丟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丟选票,自我批评不触及思想,开展批评隔靴搔痒。有的谈成绩如数家珍,讲问题避重就轻,甚至掩盖错误、诿过于人。有的不能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有的违规配备秘书人员,违规配备、购买、更新小汽车,违规借用车辆或使用公安号牌,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总嫌不够、总不满足。
19、追求及时行乐。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和消遣娱乐上,一味找乐子、找圈子,玩风太盛,玩物丧志,饱食终曰、无所事事。有的不追求高尚情操、健康精神和科学生活,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开会玩手机,上班时间打游戏、炒股票、逛商场、看电影、搞郊游。有的借接待之名,行玩乐之实,常常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
20、讲排场比阔气。有的追求“出镜率”,迷恋闪光灯,钟情大场面。有的讲面子、讲排场,比迎送场面、比接待规格、比招待档次,变相用公款吃喝、安排娱乐活动。有的下基层没有人前呼后拥、迎到高速口、送到地界外,就觉得脸上无光。有的办公用房越建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
21、变相挥霍浪费。有的乱花财政经费,巧立名目,发钱发物,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公款住高档酒店、购送纪念品。有的借开会、调研、考察、检查、培训之名,游山玩水,搞变相旅游。有的滥发津补贴、奖金。有的甚至用公款支付配偶、子女以及亲属的学习、培训、旅游等费用,报销家庭、个人奢侈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在婚丧嫁娶中借口所谓风俗习惯大操大办、大肆敛财。
22、生活追求奢华。有的不注重公仆形象,不倡导节俭风尚,凡事讲所谓“大气”、重所谓“高端”,把奢华当风光,热衷于穿戴高档奢华名贵品牌,游走于豪华酒店娱乐场所,津津乐道消费高档烟酒茶。有的嗜赌成性,甚至一掷千金,在所不惜。有的不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甚至生活作风不检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第五篇: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可行性方案研究
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可行性方案研究
摘要:石油危矣!天然气危矣!常规能源危矣!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与能源迅速减少产生巨大的矛盾,世界经济动荡,并且引发了掠夺石油能源的战争,硝烟四起。以石油为代表的常规能源将近枯竭,而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技术尚未成熟,我们该何去何从,去获得我们懒以生存的能源,延续我们人类的文明呢?
关键词:能源危机
太阳能
可行性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1)选题的背景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这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通常会造成经济衰退。经济又与政治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关键问题,假设地球真的面临了能源危机,那么地球就必然会自我毁灭,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生存。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其它的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水能等都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无法再全世界范围大规模利用其发电。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一次能源耗尽而核聚变又不能开发情况下的过渡时期的解决方案。(2)选题的意义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能源供应来保证现代化建设。因此我国现阶段能源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研发低能耗或者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同时大力节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合理控制污染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通过对比各种可再生能源之后,在一次能源耗尽而核聚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太阳能能很好的伴我们度过这个过渡时期。虽然具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可行性高。二.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问题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而能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常规能源。于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引发了一些与石油有关或者纯粹为了石油的战争。从刚过不久的利比亚战争到早些时候的伊拉克战争和中东战争都与石油脱不了关系,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为了控制石油而发起的赤裸裸的侵略,还美名其曰实行人道主义。美国从这些国家的石油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也引起了石油价格的新一轮上涨,石油问题凸显。
然而像石油一样的常规能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对石油的综合估计,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这些数据无不表明能源危机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新发现的矿藏而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耗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仅以我们国家为例:我国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期间,石油从140.5百万吨增长到275.2百万吨,煤从570.3百万吨油当量到799.7百万吨油当量,而且呈不断上涨之势。能源供求关系势必越来越严峻。
虽然能源问题已经凸显,但是人们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粗放利用却得不到解决,加速了本来就稀缺的自然资源走向枯竭。因为能源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的能源危机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各国也加紧了应对能源短缺问题,如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与开发新能源,但事情总没有我们想像的简单,利用各种新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最理想的估算,也只能取代约50%的常规能源,如果要达到100%的取代,还需100年的研发努力,这就决定了应付能源危机的极度急迫性。
三.可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我们能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等。目前实际运行中应该以核能最受人瞩目,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吸取了教训,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并利用能源科学增加了节能设备的利用,提升了核电发电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经济保持了33.5%的增长率。另一利用核能成功的典范是法国,据法国工业部能源与原材料总司(DGEMP),以及法国工业部能源观察研究所(Observatoire de l`Energie au Ministere de l`Industrie)提供的法国2006电力生产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核电占法国电力产量的比重超过78%。但日本福岛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虽然人类不可能放弃核能,但人们重拾信心需要一段时间。丹麦则是利用风能的典范,在过去的25年里,丹麦经济增长了75%,而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不变,这个北欧小国创造的奇迹让全世界为之动容,因此获得了“全球气候领跑者”的赞誉。这就是丹麦利用风能发电所创造的奇迹!
生物能是现在很多国家进行试验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巴西从1975年开始实施“酒精替代计划”目前每年生产约四十亿加仑乙醇,已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百分之二十,替代了相当一部分常规能源。美国于1992年开始鼓励使用乙醇作为新配方汽油的充氧剂,大大促进了美国燃料乙醇的发展;日本也从1983开始实施燃料乙醇的开发计划,重点开发利用农、林废物等未利用资源直接发酵生产乙醇的技术。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开发乙醇汽油,将生产燃料乙醇列入了国家“十五”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十一五”中国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并且已颁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产品的国家标准。
但是从长远看,利用核能发电的原材料是铀,目前铀的年开采量为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虽然核能发电具有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发电过程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等优点。但按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也不能维持很久,毕竟人类发展不可能只剩下一两百年。所以可再生能源才是我们所追求解决问题的所在。虽然目前我们的技术未达到大规模开发的程度,但是我们必须大力研发。
四.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可行性方案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这也就决定了各个国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可行的能源替代方案。在风能丰富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风能发电,在生物资源和温度适合的地方大力发展生物能发电,有条件的国家利用核能和太阳能发电。但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要充分发挥水能发电的技术成熟来减轻新能源的压力。
我认为我们人类长远解决能源问题还必须依赖给予我们一切的太阳,只有太阳才能满足我们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相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接近永恒!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光伏电力的应用如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电力的总需求约为5000千瓦时的电力,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依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明智的做法是是用相关的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德国,这一做法意味着只需不到10%的建筑物顶部。可见太阳能替代常规能源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并且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资源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与其它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等)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最丰富的资源和最洁净的发电过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1、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要比人类目前消耗的能量大6000倍。而且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只要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光伏发电系统,不受地域、海拔等因素的限制。
2、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所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也节省了输电成本。这同时也为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输电不便的西部大规模使用提供了条件。
3、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如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磁能等)和机械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根据热力学分析,光伏发电具有很高的理论发电效率,可达80%以上,技术开发潜力巨大。
4、太阳能光伏发电本身不使用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在内的任何物质,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对环境友好,不会遭受能源危机或燃料市场不稳定而造成的冲击,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5、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不需要冷却水,可以安装在没有水的荒漠戈壁上。光伏发电还可以很方便地与建筑物结合,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不需要单独占地,可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6、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机械传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基本上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低。
7、太阳能光伏发电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30年以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寿命可达20~35年。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只要设计合理、造型适当,蓄电池的寿命也可长达10~15年。
8、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周期短,而用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可大可小,方便灵活,极易组合、扩容。
不可忽视,太阳能技术大规模应用在现在技术水平来说并不现实,而且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和投入力度的不够,但是它具有的优越性是无法比拟的,在开发利用中我们还需做到:(1)提高太阳能应用的地位
(2)加大投入,加快太阳能的应用步伐(3)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4)扩大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5)制定长远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综合开发利用
太阳能近期虽不可能大规模开发,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我想就目前人类文明来说,这是不二的选择,月球上的资源更不可能大规模利用。
五.结束语
能源问题是一个长久问题,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共同努力。常规能源枯竭几乎已成定局,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有长远目光,逐步推进太阳能的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希望在常规能源枯竭之前能够掌握好核聚变发电的技术,但是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只有事前做好准备,才不至于到时候面对这样无以为继的局面手忙脚乱。
姓名:马笑笑
学号:58014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