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

时间:2019-05-14 05:5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

第一篇: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

桥头堡是指某个经济带或经济区域的起点城市。就云南来讲,其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便利了云南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吸引着诸多国内外企业积极开拓云南市场。作为中国唯一同时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省份,云南致力于打造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这个构想准备的时间很长,这一构想提出也有数年,德宏、保山、西双版纳、红河等边境州市,无不苦练内功,铆足劲儿打造云南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渠道。

“桥头堡”建设是中央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沿边对外开放水平、进而用好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云南省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新定位。“桥头堡”建设为全面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大背景: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一)、不断改革开放的云南

云南地处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结合部,不乏对外开放的胸襟与历史经验。在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的先民就借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从德宏出境到达印度和中东,与当地有了通商往来。

在汉唐之际,蒙自已经是云南出海和深入内地的重要通道。1889年,蒙自正式开关通商。法、意、德、英、美、日、希腊等国商人纷至沓来,先后开设领事府、洋行、银行、公司、铁路局、酒店等30余家。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成为我国首条国际铁路,它加速了云南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交通方面,一周就能达香港,加速了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社会风俗方面也领全国开放之风。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向沿海偏移,云南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末梢,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但云南仍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云南提出“打开南门 走向亚太”的构想,希望通过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将云南从末端变为前沿。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配合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开放战略的实施,云南提出“东连沿海,西向南亚、拾遗补缺、参与循环”的开放战略构想;主要是促进云南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形成双向循环。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发展思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又提出“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对远洋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贸关系的同时,以东南亚为重点,以次区域合作为纽带,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从中可以看出突出了与周边国家及次区域的合作。

1999年,在云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提出来了。这具有云南特色经济体系的三大目标,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云南多气候带的气候资源及多物种的自然资源、云南是中华民族种类最多、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及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天然地缘联系的实际提出来的。

(二)桥头堡战略提出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07年至今,已有近40多个区域规划和政策出台,其中近两年就有20多个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据统计,2009年,仅一年,国家批准了11个区域发展规划。正是这些规划和政策文件,重构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版图,深刻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

据一位专家介绍,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位重庆的区域规划专家告诉记者,区域规划获批后,对一个地区来说,将是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对资金及企业更加有吸引力,对当地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例如重庆,目前已获批的两江新区和成渝经济区两个规划,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政策倾斜、项目落实、资金投入等优势叠加,就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的助推力量。具体来看,成渝经济区规划中明确重庆与四川共享重大定位40个,在两江新区、信息产业、汽摩产业、航运中心、三峡柑橘产业等方面单独享有重大定位5个;明确涉及重庆的重大项目有83个,总投资估算约4761亿元。

广西也凭借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发展得风生水起。与云南同样以旅游著称的海南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获批后,经济发展明显提速。

因此,要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规划升级为国家战略将是必经之路。

(三)桥头堡战略的不断推进

总体看来分为五个阶段

1、长期的探索实践阶段

在这个阶段,云南省在发挥沿边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这些探索,为提升云南省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桥头堡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战略谋划阶段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也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指明了具体方向,也为云南及西南各省区市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沿边开放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将云南瑞丽、广西东兴、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4个城市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云南桥头堡的定位和总体目标。

12月,“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表述写在了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成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奋斗目标,明确将建设“桥头堡”上升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并及时组织代表调研,提出建议。2010年全国人代会提出后,全国人大把它列为13个重点建议之一,比较有力、有效地促进了桥头堡建设。

3、出台意见阶段

2010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牵头,46个部门的160多位同志组成调研组赴云南各州市进行调研,涉及范围很多,比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口岸建设等。最终完成了22个专题研究,集中全省的智慧,反复论证,反复博弈,形成了国务院支持建设桥头堡的意见。把云南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国家对云南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国家对云南的支持力度。

4、升格为国家战略

2011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将云南桥头堡建设、昆明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滇中经济区发展、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云南太阳能电站建设、小中甸大型水库等重点项目,列入规划纲要草案。

2011年3月5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关于“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部分中,第五十章第三节关于加快沿边开放的内容描述为:“发挥沿边优势,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发展面向周边的特色外向型产业群和产业基地,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把新疆建成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把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就表明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列入国家战略,不仅为云南带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层面上打开一条新的通道,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它为国家加强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

5、国务院提出《意见》,支持桥头堡建设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桥头堡建设。

首先,《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

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其次,《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最后,《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宣传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美好前景、桥头堡建设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的热潮,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完善桥头堡规划,把桥头堡规划与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与各部门的行业规划紧密结合,与现有的工作紧密结合,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具体化,扎实把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督促检查桥头堡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广泛动员、加强领导、完善规划,确保桥头堡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今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长秦光荣强调,要高度重视瑞丽“沿边开放开发重点实验区”建设,使瑞丽成为德宏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消息,云南“桥头堡”规划逐步推进。

(四)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意义

“桥头堡”建设是中央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沿边对外开放水平、进而用好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云南省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新定位。“桥头堡”建设为全面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中,云南即将从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既是国家对云南的要求,也是云南在西部开发中的首要定位。桥头堡的建设将使我国进一步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地区的合作,是我国面向西南方向开辟出的一条传播和平与友谊、促进经贸往来的战略通道;有利于中国经济、云南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这个“堡”,将把云南建设成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交流合作的窗口、桥梁、纽带、基地。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的桥头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的要求,也是云南自身发展的需要。西部大开发10年来,云南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云南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一定能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发展速度,实现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向前沿的转变。

(五)桥头堡建设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

云南“桥头堡”建设,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包括: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信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

具体内容如下:

一要把云南尤其是昆明建成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形成航空、水路、公路、铁路、通讯的立体通道,形成一个“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网,让这个大通道能够把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连接起来。要抓好昆明新机场等重大枢纽项目建设,在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同时寻求与更多国家的交流与沟通。

二在重点产业方面,一方面要把云南建成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基地和输变电枢纽,积极推动油气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水电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为自身和周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另一方面,要发挥云南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以及生物产业、旅游业。作为云南省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生物医药也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桥头堡规划”,未来将得到积极培育和扶持。多家券商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当地矿产、电力、生物制药、旅游等优势产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是抓住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及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成立的契机,建立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现代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四是启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云南省在桥头堡建设中表示,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绝不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也绝对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同时更大力度推进开放。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努力做到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使云南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四项原则

(1)发挥好云南的枢纽作用是关键

云南作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陆上距离最短、历史联系悠久、友好往来较密切的省份,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枢纽地位突出。云南省应抓住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帮助下,充分发挥优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方式,更加有效的合作、更加优质的服务措施强化“桥头堡”建设。既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工程,与周边及邻国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共谋互利共赢之策,又要内引外联,提供便利,增强虹吸效应,促进更加广泛的合作交流,使“桥头堡”建设不仅成为撬动云南整体发展的杠杆,也成为撬动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三大板块互动共融的杠杆,成为新的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门户、桥梁与纽带。

(2)深化国际区域合作是重要平台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努力,云南省与周边国家所构建的双边与多边并举的国际区域合作模式呈现出勃勃生机,为云南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应搭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制度安排,落实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内容,努力提升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层次,提高云南—老北、云南—泰北、云南—越北合作机制的效能,积极争取与南亚国家建立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国际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云南省要更加重视请进派出、国际友城等友好交流工作,广交朋友,汇聚人脉,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云南省要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国家到云南设立领事、商务及金融机构,构建多元、稳固的对外合作平台。云南省要做大做强国际会展,把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论坛和国际旅交会等高级别国际会展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效益,把云南打造成为国际会展的理想举办地,塑造开放包容、文明大气、亲和友好的国际形象。

(3)构建和谐周边是重要支撑

“桥头堡”建设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离不开周边邻国的大力配合。云南省要认真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营造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的周边环境,为“桥头堡”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交往的主渠道作用,全省上下都要自觉主动地做工作,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地方与国家的关系,为“桥头堡”建设添砖加瓦。云南省要进一步提高沿边开放水平,加强边境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在管边、护边的同时,不断提高用边、兴边的能力,促进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区位优势向开放优势转变,促进国际大通道建设,实施通关便利化,以大开放带动大合作,促进大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4)提高国际合作能力是重要条件 “桥头堡”建设必将加速云南省国际化进程。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强化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聚集一批具备参与国际合作能力、精通外语并通晓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法律法规,能够灵活运用国际规则、国际法和国际交往礼仪的创新型和开放型人才,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一步开展合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外事涉外干部作为云南省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更应自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为“桥头堡”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1、政策支持

桥头堡建设指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云南云南省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云南旅游这一优势产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2、1、云南大通道建设:从内陆边陲成为开放前沿

桥头堡建设中指出,把云南尤其是昆明建成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形成航空、水路、公路、铁路、通讯的立体通道,形成一个“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网,让这个大通道能够把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连接起来。同时抓好昆明新机场等重大枢纽项目建设,在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同时寻求与更多国家的交流与沟通。这不仅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全力推进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关合作,在利用外资、推进通关便利化、搞活流通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对外开放,云南的沿边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对外开放合作优势。云南从昔日的内陆边陲成为今天的开放前沿。

2、云南积极展开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实施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友好交往掀开了新的篇章。2010年11月17日至26日,应老挝、缅甸、越南国家领导人邀请,省委书记白恩培率云南省友好代表团踏上了中南半岛,对3国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共出席32场外事和经贸活动,签署了一批合作文件,并出席了云南省驻3国商务代表处挂牌仪式。2007年、2009年和2010年,省长秦光荣先后3次率团出访中南半岛5国和南亚5国,开启了“友好合作发展之旅”、“亲邻之旅”和“南亚友好合作行”,直接推动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其中,“南亚友好合作行”实现了“五个一”:开辟了一条航线、开拓了一方市场、达成了一批成果、结交了一批朋友、锁定了一个方向。

作为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的边疆少数民族省份,云南一直是中国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2000多年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云南就出现了一条通往境外的国际贸易、文化交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成为中国经云南最早连接东南亚、南亚的纽带;600多年前,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云南人郑和七下西洋,与各国发展官方和民间往来;二战期间,以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道、滇越铁路为代表的云南国际大通道,将云南的对外交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国家总体外交思想,“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面向世界”,充分发挥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近、民族同源、文化相通的优势,不断推进和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据统计,30年来,全省因公出访团组20余万人次,其中,以经贸、科技、劳务和培训等专业类为目的的出访超过派出总量的80%。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云南省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文化联系,密切了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同时,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站到了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最前沿。

3、云南省全力推进与东南亚南亚文化教育旅游交流合作

早在1996年,云南就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多年来,云南共派出对外文化交流团组和个人近1050起、15000人次,前往东南亚、南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不断增进。

面对桥头堡建设新机遇,云南充分发挥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资源上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全力拓展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消费3大市场。去年11月27日,云南文投集团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成功上演,开启了云南大型文化旅游商演项目闯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大门。

2009年云南教育展暨教育论坛在印度和尼泊尔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云南与南亚国家的合作。此行,省政府与尼泊尔教育部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云南8所学校也分别与印度和尼泊尔两国的教育部门正式签署协议24个,云南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云南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云南教育对外开放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云南已在海外建成4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13个汉语培训中心,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在滇外国留学生已达1.5万人。

2008年11月,泰国北部17省的政府官员、旅游部门负责人及媒体记者一行41人,来滇考察以西双版纳和昆明为主的云南旅游线路,并与云南旅游界共同商定,围绕昆曼大通道和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区域,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水陆空畅通的优势,快速推动山水相连的中、老、缅、泰“四国旅游圈”的形成。与此同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旅游线路推广、互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互送游客、游客流动便利化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完成了《金四角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规划》和《香格里拉—腾冲—密支那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的规划编制工作;开通了“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昆明至吉隆坡、昆明至新加坡、昆明至河内、昆明至胡志明市、昆明至河江、昆明至金边、昆明至暹粒(吴哥)、昆明至万象、昆明至琅勃拉邦、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德勒、昆明至密支那等多条航空及陆路旅游线路,这些连接东盟国家的精品旅游线路,有力促进了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的发展。(4、加快构建面向西南的云南区域金融中心

“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云南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确定,以及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云南建立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把云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纳入国家战略。”

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共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截至2010年底,云南已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分支机构20家,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151家,满足了各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云南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金融往来也迅速扩展,与双边贸易有关的货币兑换、国际结算都有较大提升,大大促进了云南省的金融国际化。

许海认为,依据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结合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背景,充分利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契机,云南省未来的金融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联结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打破以往以国内金融业务带动国际金融业务的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力求金融业超前、超常规发展,通过金融业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发展,从而构建一个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因此,许海建议把“云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纳入国家战略,对云南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规范性、金融业与金融市场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制定“云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划,尽快启动云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5、重点打造的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

积极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云南省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的建设,已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亮点、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此,瑞丽提出了“瑞丽构想”,包括4大功能定位——一座陆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陆港;两大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通枢纽,服务全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贸易枢纽;三大平台:桥头堡最前沿的经济合作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四大基地:出口加工装配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国际化养生财富旅游基地。一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瑞丽市两级党委、政府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一核两翼,联动发展;一区多园,政策叠加”的思路,积极配合国家加快建设从瑞丽出境、经缅甸皎漂港进入印度洋的国际通道,开辟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以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姐告边境贸易区、瑞丽工业园区为载体,搭建跨境经济合作金融信息服务和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东部发达省市和周边国家在经济、技术、资金、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出口加工、仓储物流、旅游度假、商务会展基地,并以瑞丽为支点,构筑德宏沿边经济带,形成辐射带动滇西南边境地区协调发展的沿边开放新格局。如今,一批批来自国内各地及周边国家的企业纷纷入驻有色金属加工园区、轻工业园区、红木加工区等基地,产业聚集效应正逐步显现。

昆曼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昆曼公路中国境内最后一站的磨憨,发挥口岸通道等优势,积极构建起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商贸基地、物流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基地。几年里,浙江中设建工集团、云南云维集团、上海西部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磨憨。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积极开展跨境旅游,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全线贯通,中国勐腊至老挝万象定期国际旅游班车和“景洪—会晒—清孔”专线大巴车定期发车,西双版纳至老挝万象和泰国曼谷“朝发夕至”、“一日行三国”、“一天吃三国”已成现实。

河口瑶族自治县把口岸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来推动,把大通道优势变为大流通优势来推进,把城相连,两国一城格局转化为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大舞台,不断加强与越南老街在管理机制、体制、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与联动;完善中越双方党政定期会晤制度和双方口岸管委会会谈制度;完善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环境,降低贸易成本,实现中越双方口岸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出发点,以鼓励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贸易,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州财政各种资金支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商品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及时为企业提供上级出台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做大做强边贸企业,全力推动“桥头堡”建设。

4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连接的出境公路和4条出境铁路正加紧建设;年底投入运营的昆明新机场将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家门户枢纽;中国昆明到泰国曼谷已开启“水果贸易”通道„„

随着云南省全力推进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建设,云南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已“越走越近”,过去的“边陲末梢”如今正成为“开放前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更加明确了发展方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的“桥头堡”。

大通道雏形初具

云南是中国到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看似偏僻的云南省其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之一。秦汉以前,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就形成了一条民间商道,后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

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成为近年来云南省重要的开放方略。西部大开发10年来,云南围绕“大通道”目标全面推进交通基础建设,累计投入2500多亿元,基本完成了打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四出境”通道任务。

公路,中越、中老泰、中缅和中印4条国际大通道云南境内段全部实现高等级化;铁路,目前,滇藏、昆沪、渝昆、云桂4条新的线路正在抓紧建设,中越、中泰、中缅、中国经缅甸至南亚的铁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航空,云南民用机场已经开通12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建设中的昆明新机场,定位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西南枢纽门户机场;水运,长江第一港水富港、珠江第一港富宁港正在加紧建设,澜沧江-湄公河通航能力显著提升,中越红河航运开发、中缅伊洛瓦底江水陆联运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随着通道雏形初具,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已越走越近,云南省已经从昔日的边陲末梢走到了今日的开放前沿”,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童志云说。

开放优势显现

在成功应对干旱、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云南省2010年的对外贸易成就喜人: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完成13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大幅增长,比去年增长60%,进出口增幅列全国第二位。

解析这一喜人成果,云南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虽然不排除产品结构优化、国际经济形势转暖等因素,但毗邻国家无疑是重要板块和优势板块。据昆明海关统计,全年云南省与东盟外贸总额达45.8亿美元,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3%,其中从东盟国家进口同比增长59.3%。

“东盟南亚”因素拓开云南新天地。近年来,云南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关”进程,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中国参与湄公河开发的主要省份,云南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昆明到曼谷的国际大通道已经基本贯通,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蔬菜换石油”“鲜花换水果”“冷果换热果”的贸易进展顺利,铁路、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走出去”是云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特色。现在,云南已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外经外贸关系,大批企业相继进入周边国家投资,大量承接了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项目。截至目前,云南省对外投资在西部省区市位居前列。

“桥头堡”战略将使云南更加开放

“桥头堡,是云南省最大的机遇。云南省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物流中心。这个中心将辐射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前景大着哩。”面对记者的询问,中缅边境的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乡党委书记段胜辉一脸兴奋。

像段胜辉一样,云南省上上下下都在热议、谋划着“桥头堡”方略。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中央对云南的发展定位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实现开放与开发的双轮驱动。

记者在云南各地采访时,也感受到“桥头堡”建设对云南及周边地区将产生的深远和重要的意义。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说,“桥头堡”的建设将使我国进一步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地区的合作,是我国面向西南方向开辟出的一条传播和平与友谊、促进经贸往来的战略通道。他强调,从“十二五”开始,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通道、建设基地、搭建平台、打造窗口”。

具体内容: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信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

(一)桥头堡、一体化,云南旅游地产迎来了新机遇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地位,虽然在中国行政版图上看,云南是西南边陲,但从经济版图上看,云南将是南亚、东南亚未来的经济中心;3月份,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分别签订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四州市将在规划、交通、信息等方面实现同城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为云南的旅游地产带来新机遇;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使得一些住宅领域的实力开发商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开始布局旅游地产。

边境省份+旅游大省,近些年来,云南的房地产市场大有发展趋势,房价一路走高;州市旅游地产盘频现。“桥头堡”规划细则即将出台,主要扶持旅游业和生物医药,无疑,旅游地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桥头堡”规划步步走近,是一个城市的机会,也是一个企业的机遇,而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部分房企率先涌入“桥头堡”规划区域抢占地盘。比如瑞丽,吸引了云南煤化地产等一些房企争相涌入,又如西双版纳,在景洪市核心位置,西双十贰城、告庄西双景、世纪金源项目、万达项目等诸多项目已经先行抢占地盘,官房地产也已开始部署保山、红河等地。

在昆明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一些开发商已经看到了州市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而桥头堡战略则是一个导火线,在助推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极。“桥头堡”凸显优势 省内外房企下州市成为趋势。

另外,目前与“桥头堡”战略直接相关的边境州市房地产格局是滇南强、滇西南弱。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析,滇南的西双版纳是老牌旅游城市,带动了区域房地产开发。而滇西、滇西南有大理、丽江、腾冲等形成的传统旅游以及房地产开发基础。尽管目前滇西、滇西南的配套还不足、宣传力度还不够,但它容易扎堆,可以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

大势所趋巨额资金涌入旅游地产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云南省旅游重大项目投资284个,总投资6161.61亿元,其中有80%与旅游地产有关,云南旅游地产投资不缺大项目,也不缺资金,云南的桥头堡战略已经显示出吸引投资的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商扎堆进驻旅游地产也是一种趋势,万科、万达等地产大鳄都放出了要进军旅游地产的消息。2010年12月,万达集团对外界证实,将联合国内多家知名地产商共同在琅岐岛投资建设集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万科则将地盘延伸到了福州永泰大樟溪岸,万科将利用丰富的温泉和景区资源打造高端山水温泉休闲社区。

旅游地产开发在业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严介和近日在其微博中说:在城镇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旅游地产会逐渐超过房地产,并且形成新的产业经济链条,旅游地产跟房地产、基础建设一样,所用也是那些原料、人力,而更具优势的是结合了自然界的风光美景,资源利用更合理,建设成本更低,浪费更低,相反,回报会越来越多,何乐而不为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搞住宅开发的企业受调控影响,业绩波动较大,“随着房企实力的不断增长,开拓旅游地产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有业内人士表示。

但应当看到,旅游地产大部分物业需要持有型经营,除了少数有央企、国企、险资背景的企业和上市公司有融资能力和低成本的融资优势外,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很难承受旅游地产开发的强大资金压力。国家住建部中房协秘书长何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开发商一窝蜂搞旅游地产,三年后可能会出现积压的问题,如烂尾楼。

产业升级旅游地产新机遇官房集团于2002年投资开发的滇西明珠酒店,是云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产项目,到现在,云南旅游地产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柏联SPA、悦榕庄、腾冲和顺古镇、春城高尔夫这样的亚洲顶尖级项目,但业内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云南的旅游地产整体上依然处于旅游与地产简单叠加的初级阶段。

早在2006年,云南省就提出要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要求旅游产品结构实现由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型的转换。但真正有份量的旅游地产项目出现得并不多,华侨城阳宗海项目在2011年陆续面世,是云南旅游地产发展的一抹亮色,温泉山谷高尔夫球会试运营也给业界带来惊喜。

值得关注的是,多重政策利好给旅游地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温泉山谷营销总监文信骅认为,桥头堡战略的确立,会让云南旅游地产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原地产策略中心总监林岚则说,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众多实力开发商的进军使得旅游地产被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机遇要比过去的十年多得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旅游地产将真正成为第二居所,第三生活空间的承载体。而一些住宅领域的实力开发商也正在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布局旅游地产。本版稿件记者杨丽芬□投资策略一选地区、二选项目、三选产品对于旅游地产,“乱花渐欲迷人眼”是最贴切的形容,云南省16个州市,都有旅游资源,都可发展旅游地产项目,就是在一个旅游地产项目中,都有可能包括房地产开发的所有业态:别墅、住宅、商业街、卖场、酒店、分权式度假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等,每一种物业形态,在购买时需要关注的点都有差异,购房者除了最基本的财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眼力和魄力。旅游地产实质上是为都市人提供第二居所第三生活空间,但作为不动产,其又有着投资增值方面的需求。无论是从哪方面的考虑,基本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市政配套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旅游地产项目与城市中心通常都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当地政府对项目的规划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是第一个需要看清楚的问题。

旅游地产项目基本都是大盘开发,有大体量的公建配套,项目开发完毕后要能够满足吃、喝、玩、游、娱、购等方面的旅游度假基本需求,这对开发商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当前的金融信贷政策下,开发商是不是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来保证项目的所有公建配套都能如数完工,后期的物业管理能不能得到保障都是必须要考虑的,稍有不慎,度假小屋就变成了蚊子旅馆。因此,开发商的品牌和实力是购买旅游地产需要看清楚的第二个问题。

旅游地产项目包括的业态中,别墅、公寓、商铺、分权式酒店和分时度假酒店都是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的,在购买前,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自用还是投资,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一样的产品,对于分权式和分时度假类型的产品,还要充分考虑后续的运营和可能出现的纠纷。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地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与住宅和商业地产相比,投资风险较高。如果是出于喜欢哪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度假方便而置业自用,考虑的面要小得多,只要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即可,如果是出于投资的角度,那么就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资源可能带来的未来升值空间。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必须要想清楚的。

当前面市的很多地州项目,尽管打着旅游地产的旗号,但主要物业类型还是可供销售的住宅。虽然业界对此颇多诟病,但结合当前的楼市投资环境,不妨把其列入购房的考虑范围。如果当地有很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适合养老养生,项目距离中心城市较近,交通方便,生活设施齐全,其投资风险反而要比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地产项目小。而且,云南大部分地州都没有执行限购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个福音。

(二)出入境人员数量的剧增

随着云南推进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步伐的加快,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出入境人员数量将会剧增。这就扩大了旅游市场,为云南旅游业出入境旅游增加了客源。

(三)云南搭建平台“联姻”金融 桥头堡“添翼”腾飞

3月2日下午,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情系彩云南、金融架金桥”迎春座谈会,与中央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共谋加大金融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大计。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出席座谈会并致词,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等出席。

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开发银行等37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在京云南籍或在云南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

白恩培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央金融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给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

白恩培说,过去五年,云南省金融部门和机构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经济与金融互促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重、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两手抓,金融规模跃上新台阶,金融服务达到新水平,金融开放开创新局面,金融合作实现新跨越,金融体系建设呈现新格局,使“十一五”成为云南省金融业综合实力增长最快、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最大、改革开放步伐最快的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人民币存货款余额比2005年增长约1.6倍、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直接融资规模达到350亿元,保费收入达到236亿元,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增长、风险下降的良好态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去年在云南的新增货款总额达到1000多亿元,占全省新增货款的60%。各金融机构不仅积极支持云南重大项目建设,还对“涉农”、中小企业和消费给予有效的金融支持,农业银行给予1000亿元融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发展银行给予2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货款支持。人民银行在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支持金融机构在云南设立分支机构和地方保险机构。目前,全省已有1043家企业获得批准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当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达83.12亿元。

此外,“十一五”期间,省政府与中国保监会、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集团、平安集团、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内容广泛、指向明确的金融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达4742亿元,累计完成信货投放2128亿元,为促进云南公路、铁路、机场、水利、城镇、高原生态环境等重点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白恩培表示,当前云南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云南“十二五”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战略功能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云南省将按照中央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国家鼓励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云南金融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末,全省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年直接融资规模提升到500亿元,年保费收入增长到500亿元,金融业利润提升到500亿元左右,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云南省金融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新跨越。云南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金融事业发展,突出打造以金融聚集区为核心的金融产业发展极,推动多层次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建设,支持各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期望金融界的各位领导和朋友对云南的发展倾注更多的关心,给予更多的帮助,共同开创云南更加美好的未来。秦光荣说,过去五年中,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工作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中央金融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心血,都是大家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面对任务更加繁重的“十二五”,云南省有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把云南发展得更好更快。特别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在滇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全力支持和推动云南金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云南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希望中央金融部门一如既往地给予云南更多关心和支持,希望各金融机构把云南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地区,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理解和关照,希望在京云南籍和在云南工作过的领导同志给予云南省更多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

三、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未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是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云南省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机遇,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为主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羽绒服地和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国际性区域旅游集散地,全面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实现“八个转变”: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要从数量驱动增长向质量驱动增长转变;二是要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主要引导转变。三是旅游产业布局要从松散向集中转变。四是旅游产品开发要由分散向集群转变。五是旅游资源利用要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六是旅游产业经营要从小散弱向集团化转变。七是旅游产品供给要从单一向多样转变,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八是旅游服务要从传统粗放向现代精细转变。

“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要注重“十个方面”:一是注重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多样性供给;二是注重旅游购物发展,提升旅游消费水平。三是注重国际化发展,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四是注重市场营销,不断提高云南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力和影响力。五是注重旅游数字化建设,提高旅游咨询和管理水平。六是注重市场主体培育,全面提高云南旅游竞争力。七是注重推动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对旅游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八是注重旅游资源资本化运作,破解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困境。九是注重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水平。十是注重旅游与文化融合互动发展,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和品位。(二)(三)(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云南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发展的首要原则。生态得不到保护,环境遭到破坏,一切发展的成果都是失败的。云南是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但在矿产资源的开发方面,云南省提出一定要在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上下功夫,要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绝对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盲目扩大规模上。目前云南省正积极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关停小矿山、小煤窑、小冶炼等落后产能,杜绝“乌烟瘴气”的发展换取眼前利益,追求长远的绿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省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如滇池的污染,在这方面瑞士有许多环保经验,值得云南省学习借鉴,如果能把滇池治理得像苏黎世湖、日内瓦湖一样清澈,云南将变得更加美丽。从生态建设的角度,云南省希望能够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的瑞士”。

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旅游发展已经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时期,‘十二五’期间,云南旅游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创造云南旅游改革发展新局面。”

云南代表团两会期间谈建设桥头堡:正是扬帆起航时

目前,云南省的公路、铁路、航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进,大通道已初见雏形。与泰国、越南、老挝和印度均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边境一线沿边开发全力推进。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率团出访周边国家,对深化相互间交流合作达成了共识。同时,全省还组织有关部门,围绕桥头堡建设开展了20多项专题研究,内容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和建设项目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一批研究成果。有关州市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桥头堡建设中寻找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一)各个部门

在桥头堡建设中,云南省交通部门已先行一步。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已经初具规模。在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中,交通部门将进一步调整枢纽布局和节点完善,不断健全优势互补、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还将依托交通运输大力建设现代物流业,全面适应通道建设的发展需要。

(二)从一盘棋的角度进行总体布局

桥头堡建设战略提出后,云南省许多州市尤其是沿边州市热情高涨,纷纷提出了自己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定位:德宏州提出建设黄金口岸,文山州提出建设新高地,西双版纳州提出建设桥头堡主阵地,保山市提出先行一步,昆明市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地方积极性高,对于推进桥头堡建设无疑是件好事,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州市间出现非良性的竞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勇建议:全省应从“一盘棋”的角度对桥头堡建设的布局作一个总体考虑,必要时要打破行政界限进行总体布局,对各个州市在桥头堡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各个口岸的功能区分,以及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承接些什么产业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统筹安排部署。他还提出,在宏观布局上,既要发挥好一些州市、区域的独特优势,使其在桥头堡建设中能够加快发展,但也要避免一些州市、区域在桥头堡建设中被边缘化的情况。

“推进桥头堡建设并非就是跟中央、跟省里要政策、要项目就行。”罗黎辉委员亲身参与了桥头堡的推进工作,深知其中甘苦。他表示,桥头堡建设是云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战略发展机遇。全省各级干部应该继续保持时不我待的良好工作势头,尤其要主动学习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积极向上”的劲头,才能在桥头堡建设中大有所为。

“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和整体。根据云南的特点,应该继续发挥昆明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周边州市要高度重视,一起来形成一个群体,才能做好承接转移、整体推动。”焦家良委员提出。

“做好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大文章” 国际大通道、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开放合作平台、文化交流窗口,构成了桥头堡建设的主体,也逐渐成为全省各地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的主攻方向。

张祖林代表介绍,“昆明将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在全省的人才、资金聚集优势,物流、产业辐射优势,把桥头堡的文章做足、做够、做出亮点。”他说,按照这一思路,昆明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列出了时间表:近期抓规划、夯实基础,中期壮实力、基本达标,远期提品质、全面建成。

“绝不能错过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李正阳代表用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说,目前,保山市正大力推进水长工业园区、猴桥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为生产要素的集中搭建平台。“与此同时,云南省的交通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布局也全面铺开。”李正阳说,建设桥头堡,保山已迈出坚实的步伐。

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大家也清楚地意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等现实情况,决定了云南省的桥头堡建设绝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边境合作区怎么样规划,产业培育如何定位,应该形成一个综合性布局规划,实现所有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许前飞代表提出。

“桥头堡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集纳各方面的智慧。因此,一定要打造好软环境,吸纳和留住优秀人才。”林晓昌委员建议。

“云南企业要积极利用桥头堡这个平台借船下海,走向东南亚、南亚广阔市场。”杨先明委员呼吁。

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愿望:积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实现云南的通江达海、全面腾飞奋勇前行

1、昆明:战略通道——舞动桥头堡龙头

近年来,省会城市昆明以大干快上的气势,引发了强劲有力的“昆明冲击波”,昆明在跨越中发展。

桥头堡建设,使包括昆明在内的西南地区从开放的末端变为开放的前沿,实现开放与开发的双轮驱动。省会昆明正在成为桥头堡建设中的“交通中转站”、“物流集散地”和“产业聚集区”。

从地理区位上看,昆明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从经济区位上看,是正在构建的南北方向国际大通道,东西方向第三座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直接面对东南亚、南亚这一世界上将近70%的华商和90%华商资本的集聚区和大市场;昆明是云南省唯一特大型城市,对“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文化多维度、社会集聚度”五度加权;市场体系覆盖全省、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全省,资源运作半径辐射全省。昆明不仅具备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更具备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和独特的开放优势„„

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关键时期,昆明保持了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承担着“一市服务全省的重大责任”。

从2008年到2010年,两年间,立足昆明,辐射全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东、非洲地区的商贸旗舰———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展现在世人面前。昆明已经作好了面向南亚、东南亚“商贸物流集散地”的准备。

此外,昆明正布局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从中透出昆明在桥头堡战略下产业布局的路径。

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就是通道。随着“八入滇、四出境”铁路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接轨北部湾和孟加拉湾海港的快速物流通道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通互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

今年年底,国内第四大机场———昆明新机场投入运营,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新机场具备国际中转功能。以昆明为中心、按5小时飞行时间为半径,能够覆盖包括东京、雅加达、喀布尔在内的大部分亚洲地区。

去年4月30日,昆明地铁建设首期工程全面启动,明年,将有60公里线网投入运营,目标是到2016年地铁网络形成。地铁让昆明具备大都市的特质。昆明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天文认为,地铁建设启动,是昆明从传统边疆省会城市向区域型国际化城市跃升的显著标志。

昆明作为区域性国际化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就在今年初,昆明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在桥头堡战略下,省会城市昆明的带动、服务功能将突显。努力昆明

服务业成昆明建国际化中心城市流通领域枢纽 http://qcyn.sina.com.cn 2011-05-20 人民网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有新加坡、曼谷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昆明要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区域中心、增长极,从昆明现有产业发展看,还不具备成为这样城市的条件,对东盟国家的带动辐射还不够,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薄弱,依赖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如何突破成为昆明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专家都表示,昆明要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关键在于发展服务业,形成一个连接国际物流、金融和旅游等流通领域的枢纽,昆明在这方面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都非常大,但要突破传统发展方式。

发展服务业要占领高端

“昆明可以绕开制造业不发达的产业背景,大力发展服务业。”昆明市社科院院长龙东林认为,“昆明应该从发展高端服务业开始,从周边东盟、南亚国家来看,昆明完全有条件成为这个区域的‘办公室'.发展以金融业为带动的服务业,使信息产业和IT产业在昆明的发展具备区域性特点,整合区域性资源,形成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软硬实力。” 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体系的建设为开始,拉动周边资本市场和投资市场向昆明集中,将昆明建设成为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另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东南亚丰富的文明和文化资源,利用特色的文化元素发展动漫等产业。

服务业从产业链高端向下发展,并涵盖整个产业链环节。“现在云南省必须走非传统路径。”龙东林说,印度的成功经验可以证明,发展高端服务业可以不受制于第一、第二基础产业的发展程度,而取决于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大学教育的水平。

在将来一个时期,东南亚各国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将日益扩大,昆明作为面向东南亚最大的国际都市,可以着力开发面向东南亚各国的小语种软件,积极开发面向东南亚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促进昆明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的人员往来,进一步推动双边和多边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占据信息产业高地

“昆明地处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东盟十国经济圈及南亚市场四大区域经济结合处的独特位置。对内与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保持着密切沟通;对外直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广阔市场,与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人员交往优势,大批东盟、东南亚企业在云南省设立了分支机构。”昆明市工信委某负责人表示,所以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信息服务外包具有独特的基础。

他继续阐述道,一方面在对接印度班加罗尔这个“亚洲硅谷”以及印度其它信息服务外包领军城市较国内的其它城市有优势;另一方面,东南亚很多国家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方面比较落后,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对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信息服务方面有着强大的需求潜力。如果认真调研、考察东南亚有关国家对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及周边国家的现代化的专业电子信息产品的物流中心及会展中心、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就有可能使云南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出口的服务外包基地和信息产品集散地。

据介绍,近几年来,昆明市致力于发展政务信息化,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了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宽带互联网建设,推进城市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建设工作,构筑“数字城市”和“无线数字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拓展高端信息化建设,成为全省唯一“两化融合”试验区试点。总体上,昆明市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于是,昆明趁势提出,大力发展包括光电子产品、金融专用电子信息设备、电子浆料和电子级高纯材料、太阳能光伏器件、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在内的重点信息产业,建设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昆明基地和国际生态数码基地

仍然需要制造业支撑

不过,要发展为区域性国际城市,服务业只能作为突破口,背后仍然需要制造业的支撑。对于云南来说,发展低成本制造业、开发适合东盟中低消费市场需要的机电产品,应该说是比较实际的选择。

虽然以目前昆明制造业的水平并不能成为区域性的制造业中心,但是昆明现有的一些优势产业,在具有了区域性视野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性发展。龙东林所指的工业主要是机电、食品加工和矿产品加工。

他进一步阐释。首先,机电工业是昆明传统优势工业,有一定产业基础,多年来在东南亚已获得一定的市场认可。比如云南内燃机厂的发动机,云南产的小型农机等均以出口周边东南亚国家为主。应该重新发掘这些传统优势并扩大。

其次是食品加工业,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猫哆哩”酸角糕,这样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利用云南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对东南亚、南亚丰富的物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加工。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利润高,应该说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第三个是矿产加工业。矿产品初加工是传统产业,并且在冶炼技术方面在全国都有一些技术优势。结合周边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冶炼技术,输出到周边国家,进行矿产的采选。而昆明则发展矿产资源高端加工业,把产业链上游的矿产品采选、冶炼环节外移,成为区域内矿产开发、产品制造和技术的研发中心。

陈铁军认为,昆明的工业要加强产业链的延伸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等制造业板块,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重点发展终端产品。

选择题

国际化昆明要做好哪些行业? 国际旅游 服务业是区域合作的先导产业,昆明市也应选择以服务业作为突破口。而旅游业是服务业中投入少、收效快的行业之一,除了跨国观光,还有旅游会展、旅游商贸等。对于昆明乃至整个云南,旅游业是国际化的先导性产业,中国与东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形成旅游圈,在云南要先行先试,建立东南亚商城和更多免税商店,为形成人口流动达成支持。旅游业除了这一作用,还因为它的开放性,带动的产业面很大,昆明市应该抓住机遇,将其作为先导型产业,在兴市富民的同时,也把昆明通过国际性游客推向国外。

国际金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昆明作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要有服务和拓展全区域的视野。

昆明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金融中心,但要发挥区域性国际化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前提。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可以规避第三方货币结算造成的汇率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昆明要成为区域性国际化金融中心的路还很长,在金融业务上不但要推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储蓄也是重要业务,引进外资银行以及中资银行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不但可以解决人民币流通问题,还可以解决省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国际物流

最近几年,云南省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已经具备了发展国际物流的区位优势,而今后几年,随着油气管道、高速铁路以及更多高速公路的修建,昆明的枢纽作用将得以发挥,这也是桥头堡的重要作用,昆明就要做货物的集散地和沟通桥梁。

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将中国产品大量转移到周边国家。虽然昆明不是制造业中心,但是一定要是物流中心。去年,昆明建设14个昆明泛亚商贸物流中心,引导市场向商贸物流中心转移。

国际文教

云南省每年接纳留学生1.5万人,而且主要集中于昆明,培养留学生所发挥的效益,远远大于经贸往来效益,培养留学生更有利于今后双边合作,在这方面昆明市要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2、瑞丽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将云南瑞丽、广西东兴、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4个城市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瑞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犹如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设置了上海、深圳、厦门、广州、青岛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那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深圳成为最成功的发展模式。

关于这一轮被批准的4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区,我认为,要想让瑞丽在本轮国家战略中升级成为“中国西南部的深圳”,建设成为像深圳一样的新型城市,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城市规划,然后要有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以及资金、技术和人口的聚集,由此构成的经济总量都是城市快速发展须具备的要素。经济的发展,也为人口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人口聚集起来,自然有了住房的刚性需求和商业消费需求,这时才有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

当下,省内诸多州市房地产市场都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入州市市场攻城略地,有开发商看中的是当地的旅游资源,也有开发商急切抓住“桥头堡”规划对于行业发展的机遇。

可以说,瑞丽等一些州市作为新型边疆城市雏形已经可以预见,未来房地产市场能否快速发展,还要看在利用“桥头堡”优势中,经济总量是否有变化,产业结构是否会有大的变革等。

3、临沧

作为祖国西南大门的临沧市,国境线长290.791公里,自古即是西南丝绸路通缅、印支道。全市有耿马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和镇康南伞、沧源永和两个国家二类口岸,17条边贸通道及诸多的边民互市点。拥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西部大开发等优势,还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更是沿边开放的前沿窗口,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内陆口岸。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到临沧调研时指出:“当前,云南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兴地睦边’等都是云南和临沧发展的机遇,尽管临沧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发展的潜力很大,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关键是要树立信心,抓住这些难得机遇,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团结一心,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实,临沧一定会和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在中国版图上,临沧以边陲的位置处于“口袋底”,是中国、云南版图上的末端。但转身向外时,与缅甸接壤290.791公里的临沧成为开放前沿和窗口。

云南构筑大通道推进通关便利化改善投资环境 从内陆边陲成为开放前沿

4、丽江

借桥头堡机遇做强丽江旅游

桥头堡给云南很多地区的旅游带来了全新机遇,作为在旅游发展上独占鳌头的丽江,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保持优势?

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丽江市委书记王君正。他介绍,丽江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的方向是:加快国际生态产业化基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基地的建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能让人流连忘返。”王君正认为,丽江旅游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在于与文化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文化产品还要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使旅游顺应市场的潮流。

有人说现在的丽江商业味浓了,现代味浓了。王君正不这样认为:“这就像一个人,总是要不停变化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18岁,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旅游开发关键是度的问题。” 如何把握这个度?丽江采取的措施软硬都有。在形态上保持古城的民族化;在古城居民的构成上,鼓励原住居民继续留在古城。此外,在古城还实行了严格的经营核准制度,所有经营产品必须带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相关。环境保护也不容忽视,不论是对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都要进行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更为重要的是《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让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谈到清洁能源,王君正表示,金沙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在未来5年会有很大发展。水电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发展其他产业奠定了基础。今年,省政府还将在泸沽湖开现场保护会。(5、“桥头堡”建设让大姚从发展“边缘”走向“前沿”

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胡锦涛总书记“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把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目标,明确要求以推进“桥头堡”建设为统领,更加深入扎实地抓好云南对外开放工作。

大姚县按照省、州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局,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重新审视新的战略目标,实行大局之下的战略延伸。对此,大姚县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把楚雄建成面向东南亚的新高地”的要求,认真抓好科学规范,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把大姚的建设纳入省、州战略层面和发展盘子,从而支撑大姚列为“桥头堡”建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州总体水平,“十二五”末进入全州先进行列,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大姚。

“桥头堡”战略提升大姚县优势。

大姚县历史悠久,有着历史文化名邦之美誉。是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的融汇地,是彝族十月太阳历、《梅葛》文化的发祥地,彝剧的诞生地,风光秀丽,区位独特,立体气候明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走科技发展之路,经济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桥头堡”战略的提出,为大姚加快发展和“走出去”步伐,创造面向西南开放新高地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一是有利于大姚加快推进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姚地处云南西北部、金沙江畔,向南是楚雄、昆明,向西是大理、丽江,向北是四川攀枝花,成为楚雄州乃至云南连接与四川、东南亚、南亚开展合作的前沿新高地之一。随着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为打造向东盟开放新高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大理祥云至元谋公路的开工建设,为大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通道的优势日显凸现,大姚将成为楚雄州乃至云南连结四川现代商贸、物流、人流的重心。二是有利于激发大姚竞争活力。大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核桃之乡”,是云南省林业发展重点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为大姚雕琢出众多风光旖旎的山川,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等,构成了大姚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云南风景名胜区”、“云南生态之乡”的昙华,“云南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石羊古镇,

第二篇: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下)本文由ynwsgct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下)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童志云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二、目前形成的观点、思想和内容(三)省内的一些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云南的同志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记得当时白书记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思考,省里 面做了部署。罗副省长也提出一系列思想,但是我觉得对桥头堡建设最大的贡献是秦省长,秦省长确实 是非常敏锐,不仅仅是这个事在秦省长的直接领导和带头之下,他亲自协调中财办协调相关部委的同志 来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的思路。桥头堡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我配合他工 作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对目前桥头堡建设确实是有现实意义而且又有战略意义。(1)第一个思想就是桥头堡怎么理解。通过秦省长的演绎,最后把这个事确定为大通道、大基地、大前沿,这样就把桥头堡由一个军事术语淡化成一个经济合作和对外开放的专门用语,这个是秦省长的 一大贡献。以前大家都在讨论到底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来表达这个意思。当时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困惑的 局面,不用总书记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思想,就不容易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不太容易得到中央的 重视。用总书记的话来概括,就容易引起大家的歧义和误解,特别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省里面的也 好、北京的也好,大放厥词,下来乱说,说这个提法不对。经过秦省长的演绎,把这个思想归纳到大家 都能接受的范畴。(2)第二个贡献,就是他对中国向西南开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组织了社科院几个部门的 同志做了很认真的分析,最后明确了中国西南指的就是“一洋四片”,这既是对我们传统说的东南亚、南亚意义的丰富,同时也是对桥头堡国家战略的具体理解和深化。一洋就是印度洋,如果桥头堡如果只 是讲东南亚,那没有多少意义,从广西能够到东南亚,从太平洋、香港都能够到达东南亚。必须要到印 度洋,其他地方到不了印度洋,我们中国的力量到达印度洋,那对我们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就是重大的 影响,所以这个核心关键就是到达印度洋。“四片”就是四个区域,一片是东南亚传统的中南半岛,东 南亚十国;第二片是南亚,南亚七国;第三片是西亚,以前他们表述成中东,后来做了纠正,不要用中 东这个提法,中东是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中心提出来的远东、中东、近东是带有殖民主义和西方霸权的提 法,地理学名词就是西亚,西亚的这些阿拉伯国家,我们的进口石油 50%来自于西亚,如果我们的对 外开放桥头堡 的势力范围,不把这块区域包括在里面,那这个桥头堡建设的意义就不能充分的体现;第 四块区域是非洲的东部,非洲靠近印度洋的这一边,有十几个国家,把非洲东部纳入以后有什么意义呢? 直接把中国的力量可以从海上一直扩展到非洲。我们以前中国到了非洲,传统上只能是通过空中,如果 1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们把桥头堡建好了,可以通过我们在印度洋的影响直接联系到非洲,这样对于非洲就具有直接的意义,这个区域一共有 50 多个国家,有 26 亿人口。这个区域产生的有 260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这个区域是一个很复杂的区域,土地面积占全世 界土地面积的 17.8%,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40%,但是 GDP 的总量只有 5.4 万亿,占全世界 GDP 总量 的 7%。这样的话,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东南亚、南亚扩展到了印度洋的广大的区域——“一洋四片” 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所涵盖的区域,桥头堡的利益战略格局就是这么“一洋四片” 这是通过研究以后提出的很重要的思想。(3)第三个贡献,对桥头堡建设的内容做了精炼的概括。当时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思想,桥头堡到底要建设成什么东西?这个内容既能够符合国家利益,更能 够符合云南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能够符合东南亚、南亚国家、印度洋国家的战略利益,集聚各个方面的 力量共同来推进桥头堡。后来秦省长用四个词、八个字来概括桥头堡建设的内容: 第一个是桥头堡要建设成 “通道” 中国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连接印度洋的通道,就是后来说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通道一直存在了几 千年,后来演化成茶马古道。100 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到了中国与亚洲的一些交通 体系,专门提到了从广州出发,经过广西、云南到达印度的通道,当时作为孙中山先生设想的亚洲交通 体系的一个重要连接线。抗日战争时期,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也是从云南连接印度和印度洋地区的国家。实际上改革开放 初期,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迹象。上个世纪 80 年代云南的德宏搞边境贸易,我们去那边调研,就发现 德宏的街上卖小商品的有巴基斯坦的人、有印度的人,非常的火爆,说明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印度 洋沿岸的国家已经与云南有很多直接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种联系就被中 断了。中断了以后,缅甸人就在靠近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搞小商品市场,而且还是江浙人在那边搞的,卖的全是假冒伪劣产品。这个通道十多年前,云南就提出来建设第三座欧亚大陆桥,建设国际大通道,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推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推进的不是很快。所以现在 桥头堡建设的基础,首先交通要通,所以提出来要建设国际大通道,这是桥头堡建设的首要内容。第一 就是国际大通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还有油气管道、信息通道六个方面的通道全面推进,构 建中国通过云南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紧密联系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二个内容,要在云南建设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合作“平台”。合作平台包括合作机制、合作的活动,合作相关的制度安排和一些产品的建设。既包括官方交流的平台,也包括民间的和经济合作的平台。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来怎么样把昆交会进一步办好,怎么样办中 国南亚博览会,怎么样办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其他的一系列经济贸易活动,以后就是要形成中国跟印度 洋沿岸的国家发展经济贸易活动和人文交往都能够以云南为中心。这个是平台的意思,我们提出来建设 2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信息平台、金融平台、商务平台、人才平台等等一系列的平台体系,把这个事做好,经济有通道不行,要做起生意,经济才活的起来。第三个内容,建设基地,建设中国与印度洋领域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合作的“基地”。云南要加大承接东部产业的力度,加大引进外部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本的力度,在云南构建一批强大 的,能够辐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市场的一些生产能力。仅仅是做生意还不行,我们要拿的 出产品来,必须用我们的产品占领这些国家的市场,最后我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提出来建设这 个基地,一个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一个是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生产基地。像玉溪很多农产品 也是出口到周边国家,云南的花卉出口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有很多生产基地的雏形出来了,我们要 把基地进一步建设好,必须有了产业基地,有了产业能力我们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劳动就业也 好、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好,才有了保障。第四个内容,建设中国跟印度洋沿岸国家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展示多民族团结、和谐,展示中华民族美德的一个窗口,促进与这些国 家的友好往来。云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一直是具有团结和谐友好的这么一种传统,具有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一些现代文化交流的一些价值体系,只有把桥头堡建好了,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 民族团结、和谐、和平、善良的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印

度洋沿岸国家对我们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因为这个地区实际上合作潜力非常大,人口有 26 亿人,26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 5.4 万亿 的 GDP,但是实际这个地区也是世界上比较复杂、比较敏感、比较危险的一个地区。中东就不用说了 号称是火药桶;南亚也是非常敏感,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一直是没有协调好;东南亚也有很多敏感的 问题,非洲东部也有很多敏感的问题,不仅仅是当今国际安全中一些敏感地区,而且也是世界上民族、宗教、文化纷呈复杂的地区,仅仅这个地方的语言就有 500 多种语言,民族有好几百个,而且好多民族 和文化还有很多的摩擦,所以我们在与这样地区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说的比较多。我们在跟这个地 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建设桥头堡的过程中,必须把文化交流、民族的和谐作为重要内容来推进。所以秦省长的第三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桥头堡建设的具体内容,就是这么四个词八个字 “通道、基地、平台、窗口”。我觉得省长从云南的发展,从国家战略的客观需要,从云南发展的客观需要,把桥头堡 概括的非常精炼也非常的透彻。这四个内容从国家层面上说是需要的,从云南层面上更是需要的。刚才 说的平台也好、窗口也好、基地也好,如果不搞这些事,仅仅是做一个通道也是不行的,但是没有通道,其他的也是不行的。后来国家发改委在这个基础上讲了一个“屏障”,说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我们国家在建设 过程中,对于西南地区提出来一个中国西南生态屏障的概念,所以国家发改委的同志在最后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了第五个词就是“屏障”。这就是桥头堡建设的主要内容。3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个方面报告了国家中财办、中央领导提出的一系列建议。第二个方面报告了全国政协提出的一 些建议;第三个方面,省里面的一些思考和研究,主要是给大家报告了秦省长对桥头堡建设提出的一系 列思想和一系列重要的考虑。

(四)指导意见的一些主要内容

从去年 7 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杜鹰同志带领 46 个部门、160 多人来云南调研以后,开展了国务 院指导桥头堡建设意见的起草工作。经过他们精心细致的工作和长期努力,已经有一个指导意见,这个 指导意见已经上报到了国务院,准备近期上国务院常务会,上报的指导意见总共有 38 条,提出了七个 方面的内容。第一、提出了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总体要求 这个总体要求包括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提出了新的五 个新战略定位: 第一、我国面向

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第二、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施行“走出去” 战略的先行区;第三,我国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第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 范区;第五、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桥头堡建设,促使云南经济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使我国内陆、沿边开放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云南服务全国的能力和作用得到极大的提升。今后十年内,使云南的经济总量年均 增长 11%以上,到 2020 年生产总值要在 2010 年的基础上增加 3 倍,财政的收入较 2010 年翻两番。第二、提出了依托重点城市和对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对发展的布局提出了一些思想,提出了“1167”的生产力布局的结构,一个是提出来发挥滇中城市经 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好滇中经济区、滇中城市群或者滇中城市圈,把昆明、玉溪、曲靖、楚雄一 体化进程向前推进一大步,把滇中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西南区域性经济中心,我国 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陆路核心交通枢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烟草、旅游、文化能源 基地,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化工以及生物、商贸、物流、生态产业基地。这是对滇中的六个定位。同时提出来大力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四条走廊: 昆河走廊、昆曼走廊、昆明到皎漂的经济走廊,昆明到加尔各答的经济走廊。还提出了沿边开放的窗口建设,就是沿边的边境经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开放开发试验区等 等。还提出了对内的经济带的建设,对内的几个经济带:一个是昆明、文山连通北部湾到珠三角的经济 带。桥头堡建设不仅对外要有密切的联系,对内也要有畅通的、密切的联系。第二个是建设昆明经昭通、成渝连接长三角形成经济带;第三个建设昆明、西藏东部地区的经济带;沿着现在的滇藏公路,下一步 的滇藏铁路,形成了以交通为纽带的经济带。第三、提出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的问题 4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就是对内对外国际大通道的建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的问题,还有水利工程建设,能源保障,信息枢纽、城乡基础设施。第四、提出了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格局,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的问题 怎么样促进对内对外开放,怎么样发展与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提升对外经贸合作的水平,推进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还有推进对内的区域经济合就是怎么发展一些产业,特色农业、优势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产业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 高等等。第六、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繁荣稳定的边疆 提出了民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兴边富民等等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提出了龙头企 业改革发展的问题。云南有 30 万农垦大军,农垦有 3 部分的同志组成,一部分是解放初期的部队成建 制的转下来,有的一个团、一个营开到一个地方驻扎下来,就建立一个农场。第二个部分是从内地招聘 了一些当地的年轻人支边的;第三部分是知识青年,下乡的有一部分到农垦后来留下来,农垦发展非常 落后。农垦刚刚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保卫边疆,发展边境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这几十年,农垦体制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改革。前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对农垦的调研,看到那种情况触 目惊心,我们的同志看到都流泪,为什么呢?农垦发展到现在,那些农场的工人生活条件远远低于附近的农村,你说那些都是国家干部,当时都是营长、团长、连长转下来的,到现在有很多离休的老同志 690 多个医药费都报不了帐,总共 30 多万人中有 7 万多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还有到 45 岁的待业青年,就是一直到 45 岁就没有参加过工作,因为农垦系统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业岗位,有些从学校毕业就一 直待业到 45 岁,这样的人还不少,将近有 2 万多人,这个问题非常大。当时我们力促省里面下决心推 进改革,所以推进了农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杜鹰同志年轻的时候在德宏农场当过知青,这次来的时候他就到那个农场里面老连长、老排长座谈,他说他在流泪,住的房子还是 50、60 年代建的红砖房子,有些家庭用的电视机还是 14 寸、18 寸的那 种电视机,沙发好多都有洞了,都用麻布盖着,生活水平相当差,好多老同志干了一辈子,医药费都报 销不了,小孩没有工作,这样的社会问题非常多。所以杜鹰同志说在桥头堡建设中,一定要把农垦作为 一个问题列进去,专门提出来农垦的发展问题,这 30 万的农垦大军都在边境地区,确实对于桥头堡建 设、对于开放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七、提出了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是高原湖泊的保护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等等。第八、提出了政策支持,落实保障措施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生态补 5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偿政策等等,还提出了人才支持、体制性的改革,组织引导等等。我诚恳的希望最近讲了之后,国务院的常务会能够把文件通过了,这样云南的今后十年的发展就会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了。国家发改委总体上形成的稿子就提出了这些思想,主要的思想观点在前面 三个思想体系基础上又有新的延伸和升华,比如说任务从四个扩大到了五个,加了一个生态的问题,而 且更加重视民生保障的问题,更加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更加重视边境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内 开放。这个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些主要思想,我只能把过程做一个汇报,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列的 非常权威的东西,所以基本的过程是这四个方面的思想,涉及到桥头堡内容向大家做一个报告。在桥头堡的实施过程中,一年多来,在省的层面上主要是做一些协调工作,协调中央层面给予支持,协调一些政策和规划,所以现在在省里面和国家层面形成两个误解:一个误解是,有些地方的同志认为 桥头堡建设主要是边境地区的事,我们 16 个州市有 8 个是在边境,有的认为是边境地区的事,说内地 省区没有多少作用,这个桥头堡的整体思路和构想理解不深造成的,这个误解下一步要调整过来,桥头 堡建设肯定是云南全省的事,不会只是边境几个地州,当然目前边境几个地州比较活跃,特别是德宏非 常的活跃。国家十一号文件去年在西部开发的文件中提出了在瑞丽建设一个开放、开发试验区的问题,德宏州委、州政府行动非常快,一直大力推进这个事,现在对外开放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影响 也比较大,所以好多人认为说桥头堡建设就是对外开放桥头堡建设,主要是提的边境地州,不是这么回 事。另外一个误解,有些人认为桥头堡建设只是云南的事。桥头堡建设肯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而且需 要中国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全力来推进。中央的指导文件中也明确的提出来,建设经济走廊和经济 带,从长三角,顺着长江上游一直到四川成都、重庆,从昭通进入云南,从昆明到达印度洋,形成一个 经济走廊。同时也提出来从珠三角,经过两广、海南,通过云南的文山到达昆明,到周边国家形成一个 经济带。中央的指导文件中甚至还提出来,从西藏进入云南,当然这条经济带现在有争议,有些人认为 西藏不会有多少经济贸易活动,但是我们理解从国家层面上,这个经济带还是重要的,这个是维护西藏 的团结和稳定的一个战略需要。我们现在理解国家对西藏的政策上、基础设施上,青藏铁路修通以后,加紧从云南往西藏修高速公路和修铁路,在近几年内,如果从云南到拉萨的铁路修通,那就从交通体系 上就把青藏高原紧紧的捆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了。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在国家层面上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动员中国各个省的力量,特别是东南、华南 的力量一起共同参与桥头堡建设,从加强和印度洋的合作中,有一些利益的想法和构想。这个是我要给大家报告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报告了整个过程,第二个方面报告了目前 形成的观点、思想和内容。6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省内做的一些工作

(一)云南省的提点

云南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位置非常独特,在中国和亚洲的地理结构上云南处于一 个很特殊的位置。另外其他的特点比如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脆弱性。多样性就是云南好象什么都 有,所以云南又叫做“七彩云南”,地理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地理特征都有,生态的多样性,各种各样 的生物特征云南都有,文化的多样性,25 个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不仅有民族文化还有历史文化,还 有宗教文化,各种各样的宗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在云南都有很明显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旅游发展就依托这个多样性,不会让游客产生疲劳,每个地方都有很独特的东西。独特性,还有很多独特的东西,中国和世界没有的或者少有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到破坏,破坏了就很难恢复。

(二)云南省的战略目标 1.十年前的目标 对于我们的省情认识,对于我们的区位,对我们的文化一直都有一些比较清楚的认识,多年来一直 在推进发挥我们优势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实际上在十年前,97、98 年的时候,当时是令 狐安是云南省委书记,李嘉廷是云南省长,当时就对云南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定位,当时进行了很多 研究,一直进行了很激烈的争论。当时提出了一个“大强道战略”又叫做“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当时就提出来云南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应该是有潜力 的,有基础的。第二个目标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我们的民族文化非常独特,也非常丰富,也非常有优势,把文化 发展成为引领全省发展的动力,以文化作为发展的灵魂和支撑,所以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第三个目标是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是十多年前提出来的,当时提出的时候我全程参加了相关的工作,我觉得过了十多年看的话,我 们这些思路在全国甚至可以说是有所超前的,现在来看也还不落后。当时大家对省情的认识都已经是很 清醒了,认识到我们发展的一些方向,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只是说这几年可能是李

嘉廷出事了、亚洲金 融危机造成我们发展中的一些波折,这个三大目标中当时就包括对外开放的目标确立为中国连接东南 亚、南亚的大通道,这说明当时对我们的区位优势、开放都已经有一些认识,而且这三个目标后面形成 了几大本子,到底怎么干、应该怎么干,都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当时讲绿色经济的时候,还闹了很多笑话,当时提出来绿色能源,人家说能源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电怎么会是绿色的呢?还说是什么绿色矿冶,好多人说矿冶就是矿冶,哪里有什么颜色。经过了很多的 争论,当时改革开放以后,长期推进对外开放,这块工作一直没有放松。7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2.两强一堡战略 这个是从省的层面来讲的,在总书记提出了桥头堡以后,省里面在 98 年的战略思路上坚持了已有 的思想,同时进行了升华,现在提出来新的三大目标“两强一堡”,强强保障。去年的全会明确今后云南 发展的三大目标: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整个思路可以说是一脉 相承的,跟十多年前的思路,绿色经济强省这个提法没有改变,原来叫民族文化大省现在改成民族文化 强省,这个从思想上进一步升华了,经济大而不强是不管用的,所以提出来民族文化强省。大通道升华为桥头堡,这既是贯彻总书记知识的一个需要,也是云南发展的一个现实需要。在指导 思想上、在发展战略目标上这十多年一直是把对外开放作为一个重大的工作来推进部署的。同时结合桥 头堡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做了一系列的部署,一个是推进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推进 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提出了公路、铁路、航空发展一系列的思路,有的都有具体的线路。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1.大通道(1)目前建成的昆曼大通道 1800 公里,只有在老挝境内有一座桥没有彻底修好,在泰国境内和云 南境内都实现了高等级化,这条路目前有两个问题,基础性的障碍是几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协定没有签,中国跟老挝签了,但是与泰国没有签,三个国家共同的没有签,路通了,但是车开不过来。另外一个基 础性的小障碍是泰国的车辆开的方向跟中国的不一样,中国车方向是在左边,泰国的车是在右边,这个 也是基础性的障碍。从昆明经过河口到达越南的河内,这条公路也是通的,现在的问题一个是越南那边的交通路面稍差 一些,一个是双方的交通运输协定没有签署,车开不过去。我专门从河口开车开到了河内,我也专门从 昆明开车到西双版纳,一直开到了曼谷,顺着这个昆曼大通道全部走了一次

。至少这两条路是通的。第三条路从昆明经过保山到腾冲到密支那向西延伸到雷多的公路,特别是从腾冲到密支那现在已经 修了二级汽车专用线,非常好的路段,从密支那向西路面比较差,好象是二战以后的路基都没有经过认 真的加工和改造,但是路是通的,经过 390 公里就可以连接上印度。其他的路段从瑞丽向缅甸延伸的路段也是通的。(2)这是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交通体系建设,开车大部分能走的,现在一个是两个国家的交通运输 协定没有签署,另外就是有些境外的路面稍差一些。我们到越南的铁路一直是通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他几个地方的铁路也在推进之中,这些年,省里面例如从昆明到玉溪,玉溪向南铁路的推进工作,昆 明到大理,大理向西推进的工作都在下大的力气,准备近十年内投入 3500 亿,在铁道部的全力支持下,准备把云南境内的 13 条铁路全部修好,这个工作也在全力的推进。(3)航空,昆明新机场修的非常漂亮,将会是世界和中国都有影响力的一个机场,现代化水平非 8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常高,通达能够非常强的一个机场,它的定位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门户枢纽机场。现 在省里面已经推进了从昆明到中亚的航线,目前正在跟东航衔接,促成东航开通从昆明到达泰国的航线。我们的想法在十二五期间,从昆明的飞机至少要把欧洲和非洲覆盖了,先到开罗,然后从开罗到意大利、西班牙方向延伸。我估计到开罗的航线到今年就能开通,前段时间还在跟东航具体的商量这件事。(4)油气管道问题,昆明的炼油厂已经动工,省里面秦省长亲自协调,在缅甸西北部中国租下了 一个港口皎漂港,大概 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云南在那边的一个产业经济园区,建设一些配套的服务 港口的设施以及服务云南的一些服务设施,目前也组织了一批企业在具体的推进相关的工作。2.在推进跟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方面 这些年省里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省里面每年都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周边国家访问,去年白书 记、秦省长分别带队去了一次,前年也去了,大前年也去了,与周边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如果是 排除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障碍,应该说云南跟周边国家目前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我们周边国家很多领导人休假、疗养、打高尔夫、看病、检查身体都跑到昆明来,包括印度的一些党政 领导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领导人都主动的到云南访问,寻求与云南的合作。老挝的一个副总理一 年来云南有十几次,讲普通话比云南人的普通话 下页 上页 讲的还好,他可以自己到螺蛳湾买东西可以跟人家讲价 钱,可以晚上在昆明街上小摊子上吃烧烤,我们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他是外国人,其他的一些领导人也 是经常来,我们跟他们有非常好的关系,经常支持他们的发展。我记得上次陪同省长到东南亚五个国家,每个国家都送了点东西,原来是每个国家送十辆生产型的农用车,柬埔寨和缅甸几个国家都很高兴的接 受了,但是老挝不接受,老挝的领导人说他们不要农用车,让云南送他们一点轿车,后来省里面下决心 买了 7、8 辆的奥迪送给他们的中央,现在老挝的政治局常委坐的奥迪车全是我们云南人送的,后来政 治局开了一个会,说以后主要的项目都要与云南寻求合作。现在我们在国家商务部支持下,帮助老挝北部几个省,他们几个省的规划是我们帮助他们做的,现 在他们提出来老挝中部省份的规划,要求云南帮他们做。一做规划它的战略资源全部就暴露在我们的面 前,我们掌握的老挝的战略资源的材料比老挝人自己掌握的还充分,老挝国家的地图是我们云南省测绘 局帮他们测的,有一次秦省长送给他们的礼物就是老挝的地图,每年都有些政府的互访、经济贸易的往 来、文化交流的活动,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在对外合作方面,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3.在开放的基地建设方面 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云南这个地方气候不错、环境不错,但是产业发展不行,经济发展的冲动不 够,普通老百姓、少数民族唱唱歌、跳舞可以通宵的玩,但是你让他发展产业、搞经济活动就没有这个 意识和这个素质。所以整个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的不足,省里面这几年,特别是秦省长当省长以后,在这 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采取了很大的措施,培育了一大批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大发展,大项目带动大发 9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展,大项目搞一些大的企业,搞一些重要的产品。我们现在产值上百亿的国有企业在西部省区算是比较 多的,这几年特别是有色、矿产、烟草等企业都下决心做大做强,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下决心对 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进投资人,也做了一些工作,去年提出了引进央企入滇,后来我们觉得还不过 瘾,本来要引进央企是对的,但是仅仅有央企还不够,所以今年在央企入滇的基础上,继续引进民企入 滇,引进在全国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到云南来发展。同时还要引进外企入滇,把世界一些 500 强的大企业 引到云南来发展,给他们量身订作一些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还提出了一些目标,每个州市至少每年要 引进一家。4.在经济发

展的活力和产业竞争的方面 省委、省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几年,目前说的上的,烟草企业不用说的,第二个方面是有色矿产企业,比如云铜、云铝、云天化、云锡这些有色矿产的企业也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目前有两个方面的弱项发展不够的,一个是旅游方面的企业,云南去年是 1.25 亿的游客,去年的 旅游总收入 1060 亿,旅游方面在全国能够谈的上的,能够有实力的,地方带动力比较强的,在国内外 影响力比较强的企业在这方面是弱项,就是有大产业没有大企业。另外一个方面少的是生物资源开发企 业,云南生物资源有优势,食品也好、药品也好其他的食品都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没有出现大的企业。例如花卉,去年鲜切花 40 多亿支,全国 60%的鲜切花都是云南生产的,全国所有的鲜花大棚生产都被 云南左右了,但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的鲜花企业。其他的也是这样,生物资源开发 方面有大产业缺乏大企业。这两方面都是缺少大项目支撑,有些缺憾。现在省里面开了一个生物产业发 展大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果这两个方面企业跟不上,产品跟不上,持续发展的能力肯定就要受 影响。支持企业走出去、5.支持企业走出去、对外开放方面 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在东南亚国家的很多项目都是云南帮助他们援建的或者是云南在施工 的。东南亚国家每年有一个运动会,在老挝具有的东南亚运动会的场馆,是云南建工集团帮助建设的,还有一个号称是柬埔寨的皇宫也是云南帮助建设的。例如我们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水电站、道路建设大量都是云南的企业在周边的国家帮助他们建设。6.对外开放的环境上 省委省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几年怎么样打造一个有利于对外开放的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去年省委省政府对口岸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调研,提出了推进口岸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为了把这个事搞好,专门跟海关、检验检疫局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省里 面当时下了很大的决心,怎么样创造一个好的开放的环境,在软件、硬件、政策体系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这几年也都有一些新的动作。10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7.在一些对外开放的窗口建设、教育文化合作方面 在一些对外开放的窗口建设、教育文化合作方面 合作 也有一系列措施。例如我们在吸引周边国家留学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去年他们统计,云南吸引 的东南亚、南亚的学生在云南学习的有 1 万多人,覆盖了从小 学到博士所有的学历阶段,说是小学生都 有,当时我们不相信怎么可能小学生跑到云南来学。后来他们提供了一个材料,在瑞丽的姐告有一个叫 国门小学,这个小孩早上排着队从缅甸进来到我们的小学里面上课,下午放学了又出境回家去了,从小 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都有在云南学习的。说是越南的一些高官,送小孩读书的第一选择是欧 美国家,第二选择是中国,在中国首选是北京的学校,然后就是云南的学校。省里面拿出了一些钱采取 了一些措施,扩大了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的规模,同时我们还把我们的教材送给周边国家的一些访问学 校,有一年我们跟省长到柬埔寨的一个学校,就发现那个华文学校用的教材是台湾的,他们带我去看一 个华侨办的学校,像一个庙宇一样,进去一看还用汉语给我们表演了一个节目,一看教材是台湾的,后 来省里面说我们送给他们教材,现在每年送几百万块钱的教材,送给周边国家的华文学校。还有帮助他 们培训教师,帮助周边国家搞一些科技活动,例如在柬埔寨搞了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等,有一些具体 的合作项目和内容。总之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我们一直都没有怠慢,一直都在推进,每年都有一些动作,桥头堡建设为 云南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有人说是历史性的机遇。省里面对这个问题认识非常 清晰,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云南的发展向前推进一大步,甚至推进几大步。就像这个指导意见提的,我们经济发展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一个大台阶,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开放水平上一个大台阶。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云南的老百姓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比起全 国的水平来,确实是惭愧,错失了很多机遇。我们今年全国的 GDP 是 39.7 万亿,接近人均 GDP4000 美元,我们的 7220 亿,人均 GDP 才有 2200 多美元,我们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差 1700 多美元,我们要 实现大发展,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必须达到 10%以上,加上 3%的物价上涨率 11%以上的话能够翻番,我们可能会在 2013 年、2014 年我们的人均 GDP 可以达到 4000 美元,比全国水平差了 4 年左右。好多 人就说云南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也不应该差这么多?我们云南人也这么认为,我们自己认为不应该差 那么多,当然过去的事总有历史的原因,但是近几年来,省里面的思想非常统一,整个十一五期间我们 的经济增长 11.6%,去年的经济增长是 12.1%,我们觉得大家都知耻而后勇,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个机遇,把云南的事好好的办好,争取在 2013 年我们的人均 GDP 能够达

到 4000 美元,2015 年的时候能够跟上 全国的平均水平,在 2020 年时候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各方面都能够上一个大的台阶。这个是我作为省政府的工作人员掌握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汇报。11

第三篇: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秦光荣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秦光荣

《求是》杂志记者 黄文川[原载10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2011年第20期]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颁布,云南省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云南的“桥头堡”作用及其战略规划,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

记者:我们看到,国务院的这一重要文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的纲领性文件。请您谈谈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这一重要文件的精神实质与关节点。

秦光荣: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总体格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认为,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当前要着重把握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就是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开放。可以简单 地概括为“一洋四区”,“一洋”是印度洋,“四区”是指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西亚地区和非洲东部印度洋沿岸国家。这一区域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区域内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

另一个关键词是“桥头堡”,这本是陆桥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桥”是通道,“头”是前沿,“堡”是基地,“桥头堡”就是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和大窗口的意思。因此,文件中采用“桥头堡”就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云南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门户,是我国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此外,“桥头堡”还有另一层意思,与我国东部沿海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面向西南的沿边开放更多的是以“走出去”为主要内容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是促进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包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开放。

记者:“桥头堡”这一关键词形象地概括了云南的区位特征与比较优势。可以预期,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能够使云南经济社会跨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而且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秦光荣:确实,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既是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举措,也是包括云南在内 的我国西南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是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凸显云南在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为我国开辟一条新的西向贸易通道,为我国各省区与沿线国家、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全面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三是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依托我国向西南开放的贸易通道,使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四是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拓展云南边境地区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亮点和热点,形成资金、技术、人才聚集的“洼地”,走出一条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的振兴之路。

记者:推进桥头堡建设意义重大,但也十分复杂。就像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抓住主要矛盾,在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就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

秦光荣:桥头堡建设既是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力争在8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实现大开放。历史上云南就是我国从陆上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曾经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沿边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桥头堡建设,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做活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

二是促进大发展。近年来,云南立足自身基础、特色和优势的发挥,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使云南的开放和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目标,进一步动员全省力量,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

三是构筑大通道。自古以来,云南对内对外的开放交往,都与通道建设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云南的交通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外开放史。近10年来,我们举全省之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对内对外连通条件大为改善。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物流、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综合大通道,为区域内各方加深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四是打造大基地。产业发展不足一直是云南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产业发展的条件正在不断改善。我们将立足于“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这一定位,充分发挥差别化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着力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努力把云南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是培育大平台。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搞好服务,是发挥云南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各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我们要强化平台建设,从加强开放经济带建设、对内对外经济走廊建设、会展平台建设、巩固提升合作机制、加快构建金融平台、推进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着力,搭建起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新型交易平台。

六是建设大窗口。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理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建立了长期深厚的近邻情谊;云南还是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区,是一个多元文化 共生带。我们将立足于巩固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关系的需要,以扩大对外交往、加强文化交流、推进教育合作、加强宣传合作等为重点,着力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合作,使云南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友好交流窗口。

七是维护大团结。云南是一个边疆民族省份,我们长期以来重视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和谐安宁,团结和稳定工作卓有成效。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这既是对我省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维护民族大团结寄予的殷切期望。为此,我们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创新社会管理,巩固边境安宁,着力形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八是保护大生态。生态良好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因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等重要国内国际河流的上游地区,云南的生态环境状况也直接影响着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一直以来,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云南的良好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优美环境。国务院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既是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云南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将 继续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跨区域生态合作,筑牢云南这道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记者:8个关键环节,每个都是一场硬仗。但我们也看到,党和国家在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和生态补偿以及人才等方面给予了云南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诸多方面赋予云南很多先行先试的权利。把这些政策用足用活并落到实处,就成为顺利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保障。秦光荣: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逐一研究提出落实方案,并着力形成一套更具创新性的体制机制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沿边开放开发新路。

一是争取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在建立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制度、简化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与周边国家货币清算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创造更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是争取在落实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方面取得突破。通过 增加鼓励类目录、放宽限制条件、下放审批权限等方式,把差别化产业政策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发展上,特别是争取在国外合作项目、产业布局政策、项目审批权限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是争取在开展电力价格改革试点方面取得突破。要充分发挥云南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对电力价格的调节作用,在现行电价的成本补偿型定价机制上下功夫,力争在电价自主权、电源调度权、留成电量、发电税收等电力开发利益分配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是争取在推进用地思路改革方面取得突破。结合云南山多平地少的实际,要研究制定一些鼓励性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发展,妥善处理好土地供与需、占与补、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破解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加强耕地保护的矛盾。

五是争取在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取得突破。要落实好国务院明确的中小企业和涉农信贷支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贫困地区贷款贴息制度、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同时着力抓好金融招商、完善金融机构布局、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等工作,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们确信,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一个坚不可摧的“桥头堡”必将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大门,成为广大西部地区走出国门的先行区。

第四篇: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动员大会召开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动员大会召开。

云南网讯 所有的期待在这一刻汇聚,崭新的征途从这一天开启——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挺立潮头,云南正乘风破浪。昨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动员大会在瑞丽隆重召开,会议提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

1、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

白恩培首先指出,国务院于今年5月6日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他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支持帮助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社会各界和为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族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恩培指出,《意见》的下发是云南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动云南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把握精神,吃透政策,狠抓落实。当前,要紧紧抓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推动桥头堡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一是紧紧围绕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推动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二是紧紧围绕优化全省区域开发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是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把云南建成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的先行区。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再创新业绩,把云南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兴石油化工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五是紧紧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六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好富民与强省的关系,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群众带来更多福祉,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七是紧紧围绕建设稳定繁荣边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

“政策是最大的机遇,是重要的资源,是巨大的推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白恩培指出,《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用好了,云南的发展就会乘势而上、日新月异;政策用不好,云南的发展就会痛失良机、举步维艰。要吃透政策精神,搞好政策衔接,完善政策体系,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切实拿出实在管用的办法和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细化的具体项目中,以完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桥头堡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打破思想障碍和体制桎梏,把先行先试贯穿到桥头堡建设全过程,不断推进各项改革。

白恩培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全面启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桥头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机制,把桥头堡建设业绩考核纳入综合考核目标,加强督促检查。要完善规划方案,抓好项目实施,切实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用项目来支撑和推动桥头堡建设,把国家给予的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注重运用典型引路,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声势,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白恩培说,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云南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意见》描绘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2、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

秦光荣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强调,国务院关于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握国务院文件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围绕建设桥头堡的发展目标和突破性政策的具体内容,切实把握文件的深刻内涵。要迅速掀起建设推进热潮,推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抓紧上报桥头堡建设总体规划,争取尽快批准实施;组织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桥头堡建设热潮。要把组织好昆交会作为我省贯彻桥头堡重大部署的一项具体行动,力争取得新的成效,使昆交会及南亚国家商品展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特征更加突出,使昆交会真正成为我省与国内外商贸交流的大平台。

他指出,加快桥头堡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滇中经济区发展。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云南新时期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历史的反思、时代的呼唤、现实的突破和战略的选择。滇中经济区建设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建立协调机制,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调动相关州市的积极性,全面加快滇中经济区建设。

秦光荣强调,滇中经济区的发展,要着力在推进经济区内部的一体化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乡建设6个一体化,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协调、政策统一、服务到位的发展体系。

3、省委副书记李纪恒

桥头堡建设要符合国家战略

李纪恒指出,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了桥头堡“通道、平台、基地、窗口”四大战略定位。要紧紧围绕这四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研究,提炼内涵,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对接,使桥头堡建设规划涉及的目标任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等各项内容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切合云南实际,更加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李纪恒强调,第一,要更加注重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努力促成将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下一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规划等系列中长期规划;努力促进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和立项,尽快启动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努力促进国家尽快出台一个支持云南建设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政策性文件,在政策、项目、对外关系协调、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云南更多的倾斜和支持。第二,要更加注重做好桥头堡的重大项目储备和政策研究。第三,要更加注重桥头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桥头堡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第四,要更加注重桥头堡建设的对内对外宣传。第五,要更加注重强化桥头堡建设的统筹协调推进。

4、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 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

罗正富在讲话中说,桥头堡建设近期要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争取国务院尽快出台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指导意见。二是要着力做好桥头堡建设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工作。三是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重点是抓好通道建设、产业发展、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通关便利化、对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金融财税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支持。四是要积极配合做好我国在周边国家实施项目的保障工作。

第五篇: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十月

(2012-2020年)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基础条件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指导思想

第五节 发展目标

第二章 区域布局

第一节 增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节 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

第三节 形成对内经济走廊

第三章 提高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 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节 构筑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第三节 打造国际性的信息枢纽

第四节 建设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

第五节 完善口岸设施和功能

第四章 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第一节 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第二节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

第三节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四节 加强对内经济合作

第五章 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第一节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第三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节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第二节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第三节 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四节 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第七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三节 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节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第五节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七节 强化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第八节 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第八章 推进扶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

第一节 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第二节 尽快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发展问题

第三节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第四节 强化边防建设和管理

第五节 加快农垦企业改革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政策体系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节 实施重大项目

第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

前言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重要陆上通道,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边疆和谐稳定。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以下简称《意见》)编制,规划范围为云南省,规划期为2012-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总体要求

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国家统筹国内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大部署,也是云南省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

第一节 基础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云南省内接西藏、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外邻缅甸、老挝、越南等国,边境线长四千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近五分之一,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连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独特优势。

资源条件较为优越。云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和“民族文化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文化等资源。在云南省已发现的142种矿产中,有54种矿产的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列;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0.5%;动植物种类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省内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已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跨国电网,在昆明成立了我国第4个国际电信出口局。

特色产业发展较快。云南省已形成烟草、矿冶、电力、旅游和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特色农业、化工、装备制造为主的外向型产业正在形成,光电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

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跃上新台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孟中印缅地区合作不断发展。成功举办了20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4届南亚国家商品展,使之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省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滇沪、滇粤、滇港等合作也不断深化。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云南省从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我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方针的深入贯彻,为云南省广泛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使云南省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云南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还面临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与东部沿海等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产业层次总体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改革攻坚难度较大。

第三节 战略定位

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建设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构筑陆上大通道。

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在对外经贸合作、对外文化交流以及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

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省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兴石油化工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滇池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四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国际大通道,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建设繁荣稳定和谐边疆,努力打造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通道和物流体系基本完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初步形成;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质恶化和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遏制,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到2020年,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积极就业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交通、信息、物流等国际大通道,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外向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原湖泊水质改善,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石漠化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二章 区域布局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支撑、沿边开放经济带为窗口、对内经济走廊为纽带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增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有色冶炼加工、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引领和带动全省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之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滇南、滇西城市群发展,合理引导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市布局。

专栏1:城市发展布局

滇中城市经济圈。以昆明为核心,以曲靖、玉溪和楚雄为重要节点,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

滇南城市群。以个旧、蒙自、开远为核心,以建水、河口等为重要节点,打造滇南沿边开放城市群。

滇西城市群。以大理、隆阳、芒市和瑞丽为核心,以腾冲、龙陵、祥云、盈江等为节点,着力推进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滇西沿边开放城市群。

滇东南城市布局。以文山、砚山、丘北为核心,以蒙(自)文(山)砚(山)公路为纽带,形成与北部湾和珠三角地区紧密联系的滇东南城市布局。

滇西南城市布局。以景洪、思茅、临翔为核心,以宁洱、澜沧、云县、耿马等为节点,重点推进口岸城市建设,逐步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滇西南沿边开放城市群。

滇西北城市布局。以丽江为核心,以香格里拉、泸水等为节点,有序发展城镇体系,着力深化与川藏的合作,打造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城市群。

滇东北城市布局。以昭阳、鲁甸为核心,以水富为节点,加快推进昭鲁一体化进程,带动其他中小城镇发展,形成与成渝经济区紧密联系的滇东北城市群。

第二节 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

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以及沿边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跨境旅游,重点发展外向型特色加工制造业,加快形成沿边经济带。加快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形成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国际陆港、国际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和睦邻安邻富邻模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河口、瑞丽、畹町等地建设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物流采购等功能于一体的边境经济合作区,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土地、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第三节 形成对内经济走廊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以南(宁)昆(明)铁路、云桂铁路、贵(阳)昆(明)铁路、广(州)昆(明)高速公路和西江航运干线为依托,建设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生物医药及矿冶加工产业,推动泛珠三角区域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合作的全面对接。

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以成(都)昆(明)铁路、内(江)昆(明)铁路、沪昆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渝昆高速公路、兰州至磨憨213国道和金沙江航道为依托,建设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连接成渝经济区、黔中经济区,沟通长江沿线,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矿冶加工和石油化工产业,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经济走廊。以滇藏铁路、滇藏公路为依托,建设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经济走廊,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雪域高原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生物产业、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发展矿产业。第三章 提高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着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和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桥头堡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 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对内对外交通网络。

加快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和加强陆路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通联系,推进我国经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境内段的建设,重点建设大理-瑞丽的铁路、公路通道。加快沿边通道连接贯通,重点建设兴边富民沿边干线公路。积极促进国际通道境外段建设,构建云南省通边达海的沿边交通网络。

加强云南与内陆腹地的交通联系。加快完善从上海、重庆、成都和南宁等方向进入云南的快速铁路通道,建设杭州—长沙—昆明铁路客运专线、云桂铁路,加快成昆和南昆铁路扩能改造,研究建设渝昆铁路。开展滇藏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内陆腹地连接云南公路高速化改造,推进北京—昆明、杭州—瑞丽、重庆—昆明、上海—昆明、汕头—昆明等5条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蒙自经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

构筑面向西南开放的空中走廊。构建以昆明新机场为我国西南门户枢纽,丽江、西双版纳、迪庆、芒市、文山等干支线机场为辅助,布局合理的机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昆明新机场配套设施,建设红河、泸沽湖、沧源、澜沧机场,改扩建腾冲机场,研究迁建普洱、昭通机场。逐步增加口岸机场数量,建成一批通用机场。拓展、增加从昆明直飞东南亚、南亚、非洲、中东、欧美和澳洲等地区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

推进水运通道及港口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江、右江航运通道建设,改扩建水富港,加快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和富宁港建设;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和中越红河国际航运通道整治,推进景洪港、河口港等港口设施建设。完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机场和客货站场设施相互衔接,建设昆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曲靖、蒙自、大理和文山等省内交通枢纽。建设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曲靖—玉溪—楚雄—曲靖滇中城际公路环线。建设完善昆明等重点城市绕城公路。

第二节 构筑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以水能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将云南建成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形成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快电力开发,扩大电力市场。在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中游、下游等流域水电开发;积极推进调节性能优越的重点水库建设;着力调整电力结构,协调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到2015年,金沙江等干流规划的主要梯级电站开工建设,多数梯级实现投产运行。到2020年,金沙江等干流水电基地基本形成,藏东南水电外送通道建成。在满足云南省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云南电力送广东、广西规模,开辟华中、华东等国内新市场,拓展东南亚电力市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加快油气管道建设,形成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昆明至保山、曲靖、富宁、蒙自、普洱、临沧、大理、丽江的成品油管道,建设祥云至临沧天然气管道和红河州内天然气管道支线,建成成品油和天然气输送和供应体系。配套发展现代石化产业,建设新兴石油炼化基地。

加强骨干电网建设,建成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建设满足云南省用电需求,内连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外连周边国家的强大电网。加快云南省内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形成以昆明和滇东、滇南、滇西为中心,覆盖云南省大部分区域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鲁地拉、龙开口、溪洛渡、糯扎渡等大型水电站送出工程,建设仁和、建塘、铜都、石林等一批骨干变电工程。根据负荷增长,加强220千伏及以下等级输配电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电网延伸方式通电工程、开发小水电工程和光伏通电工程,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强与国内周边地区电网和周边国家电网的联网和电力交换,积极建设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

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国际合作。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高原风电场、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生物柴油加工项目、非粮生物燃料乙醇加工项目、生物固体成型燃料项目建设。加强新能源技术推广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境外水电合作开发。积极推动设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协调中心,参与并强化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交易平台建设,完善电力交易长效机制,落实次区域电力交易协议;发展替代种植和生物质能原料种植基地。

第三节 打造国际性的信息枢纽

依托昆明国际电信出口局,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信息通道的互联互通,强化国际合作。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务门户网站、大湄公河次区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信息平台,大力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电子商务,形成综合性国际信息化服务平台。到2020年,把云南省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加快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建立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和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地理信息汇集与服务中心。实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邮件快递集散枢纽。加强邮政、电信普遍服务,促进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通信发展。

第四节 建设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

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切实解决严重制约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

积极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结合西南五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继续推进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小中甸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实施一批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围绕引水工程水源方案、引水规模、建设管理体制、筹资机制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深化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曲靖、昭鲁、宾川、祥云、盈江、平远、丘北、蒙(自)开(远)个(旧)、元谋、蜻蛉河、勐海、嵩明等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及一批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实现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兴建小塘坝、小水窖、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小型水利工程。

尽快实现城乡饮水安全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1240万农村人口、110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应急储备水源建设。实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贫困县及严重缺水县城供水设施建设和重点乡镇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城镇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强化河流防洪减灾能力建设。落实国家相关专项规划,加强气象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完成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强金沙江、南盘江等重点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加强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第五节 完善口岸设施和功能

加快云南省口岸和边民通道联检查验设施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通关便利化建设项目,完善“电子口岸”、“一站式”通关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服务功能;加强口岸物流、出口加工、贸易市场等口岸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以口岸为核心的口岸经济区。

第四章 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把开放合作作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与国内周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形成以开放促开发新格局。

第一节 提升对外经贸水平

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品、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和优势服务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及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努力形成云南省对外贸易竞争的新优势。利用我国与周边国家已建成的自贸区,引导企业利用优惠原产地规则,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促进招商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鼓励外资重点投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第二节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

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高云南—老挝北部、云南—泰国北部、云南—越南北部合作机制的效能,提升孟中印缅合作层次。争取与南亚国家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吸引更多东南亚、南亚和其他地区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商务及金融机构。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重点,新增10对以上友好城市。

第三节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开展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拓展东南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等目标市场。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发展农业、加工业、矿业、旅游业、邮政业等对外合作,推动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第四节 加强对内经济合作

高起点、有针对性地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经济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吸引国内外投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背靠大西南,连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的产业转移基地。实施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程,积极承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及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产业、轻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物流和现代农业等产业,推进现有开发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转型升级,高水平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滇中经济区重点承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基地;滇东北、滇西等矿产和水能资源富集地区重点承接发展清洁载能产业;滇西、滇东南及沿边地区重点承接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云南省省级开发区按程序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第五章 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

第一节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增产任务,强化政策扶持,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品质和复种指数,提高粮食自给能力。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滇东北生态农业、滇东南观光农业、滇西和滇西北特色农业、滇西南热区农业,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优化特色农业布局。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木本油料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南菜北运和云菜外销基地以及天然橡胶、花卉、茶叶、咖啡、中药材、桑蚕茧、水果、核桃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全国烤烟产销情况,统筹考虑增加云南省烤烟种植收购计划。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和山区综合开发,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以农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构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和农产品物流为重点,通过物流园、专营店、加盟店等形式,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网上交易,逐步建立乡村现代流通网络。

完善农业技术及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开发应用,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供销信息化、农业信息知识库和农业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农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支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和认证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出口备案基地的体系建设和推广。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绝大部分上市销售的“菜篮子”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60%的食用农产品生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联防联控等监管制度,继续实施省、州(市)、县级检测中心(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率先执行国际质量认证。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基础设施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名优农产品的商标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地理标志、驰名商标。

完善边境动植物防疫体系。加强边境地区动植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密切跟踪境外动植物疫情,及时发布防控信息,强化境外动植物及动植物产品查验、检疫、隔离和处理等措施,防控周边疫病传入和外来物种入侵。落实并完善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的强制免疫政策,保障基层动植物防疫人员工作经费。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一、大力发展轻纺工业

整合调整现有制糖产业,支持制糖骨干企业发展,提高蔗渣、糖蜜等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深加工,促进糖业由以生产原料型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终端型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做特做强云茶云酒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和优势品牌。重点建设普洱茶、滇红茶、花茶和滇绿茶种植生产基地,发展多种衍生茶产品加工基地。加强茶叶原产地认证。建设橡胶、咖啡、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产业基地,发展热带作物产业。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种植和初加工水平,发展深加工。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和林下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林纸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以思茅松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提升人造板、家具、松香、松节油等加工技术水平,延伸林产品产业链。加快建设竹藤加工基地、特色家具产业基地、国际林产品加工贸易基地,重点开发纤维板、细木工板和人造板、林产品化工、中国古典家具和竹类家具、特色根雕和竹雕等产品。积极发展日用化学品、特色旅游工艺品、小家电、纺织和服装等轻纺产品。加快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做大果蔬、食用菌、核桃、乳制品、肉制品、木本油脂等加工业,支持发展其他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吸纳就业人员多的轻工业。

二、发展新兴石化产业

推动石化产品结构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向下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加工深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年产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向新型材料、纺织等相关产业辐射延伸,建成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石油化工基地。依托云南及周边丰富的煤炭资源,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与乙炔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有机结合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利用现有磷资源及相关产业基础优势,着重发展深加工产业、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配套资源开发产业。积极开展骨干磷化工企业配套矿山前期工作,加快磷复肥基地配套的磷矿山和浮选项目建设,提高磷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复合肥、缓释肥等化肥深加工和精细磷化工产业。

三、加快发展清洁载能产业

建设曲靖、昭通、红河有色冶金加工基地、楚雄冶金化工基地和临沧锗产业基地。实施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公司等重点企业搬迁改造重点项目。发挥腾冲沿边优势,适度发展铁矿深加工项目。支持滇西、滇西北、滇南、滇东北等水能资源富集地区,以及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水电矿产相结合的项目。在水能和矿产资源富集地区推进铝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新技术。选择性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镍、镁、钛、钼的深加工产业。适度发展乙炔化工产业,促进电石乙炔的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发展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乙炔产品,丰富乙炔产业链。结合区域内水电站丰枯季节发电量不均衡的特点,提升电石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完善氯碱化工产业链,发展环氧氯丙烷、氯化聚氯乙烯等氯碱化工产品。利用硅材料、磷化工和生物能源提供的原料发展新的耗氯产品系列,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第三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发展生物产业

实施生物育种工程。提升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服务水平,挖掘重要性状新基因,强化基因工程技术、胚胎工程技术等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加快选育低纬高原型优质、高产、多抗的粮经作物、果蔬、花卉新品种、经济林木良种以及热带、亚热带优质特色畜禽新品种。建设一批区域性国际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中心,推进生物技术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形成若干多学科融合、开放运行的生命科学研发联动机制,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育种创新基地。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培育天然药、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大力培育植物提取物及其健康产品产业。开展治疗性疫苗、重组蛋白药物,以及干细胞治疗、康复治疗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具有云南省资源特色的中药材基地,壮大“云药”品牌,发展民族医药,重点建设楚雄中药现代化基地、文山三七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昭通天麻生产加工基地、丽江螺旋藻和红河灯盏花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滇南等地石斛产业加工基地。

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产业。建设生物材料研发和产业基地,培育一批跨国生物基材料企业集聚区。建设生物环保示范基地,促进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强昆明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物技术服务产业,推进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化服务、政策法规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全球的动物实验基地。构建以研发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高技术服务产业新业态。

二、发展光电子产业

打造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发展红外及微光夜视、光伏、半导体照明、半导体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扩大多晶硅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建设。组建云南省光伏产业集团,建设夜视产业基地,构筑国际光电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尽快形成量产能力,积极培育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领域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设备和铁路养护机械、高端电力装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车用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矿冶重化成套设备等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服务基地及出口型的基础装备工业服务基地,建设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轨道交通配套机械及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重化矿冶成套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成套设备研发和制造国产化能力。

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为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五、发展新材料产业

以高精、高强、复合为方向,发展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锡基无毒钎料、铅基特种材料、高性能锌合金等特种金属新材料。发展铂族、锗、铟、金等稀贵金属高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合物与催化材料。发展硅、锗系列太阳能发电材料,燃料电池制备关键材料,磷酸铁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储能电池材料和铸铜转子等节能材料,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以聚甲醛和聚氯乙烯改性为主的聚合物工程材料,以聚乙烯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新材料,加快开发精细磷化工产品。

六、发展新能源产业

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地面并网光伏发电工程、公共建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发展太阳能系统集成产品。实施风光互补高原风力发电场建设工程,推进风电整机组装产业化。实施生物质能应用示范工程,推进以木薯、小桐子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建设生物能源基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积极推进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和生物柴油示范工程建设。开发适用于高原山区的新能源并网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实施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建设若干新能源示范城市(区)。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打造旅游产业新优势

围绕把云南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推进滇中昆明国际旅游休闲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文化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跨国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实现各旅游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和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休闲度假设施、旅游城市、旅游重点县、旅游乡(镇)村等项目建设。加强玉溪、曲靖、楚雄、沧源、大理、哀牢山—红河谷等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云南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推进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昆明世博新区等旅游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办一批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基地。提升区域旅游合作层次,拓宽区域合作领域,推进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合作区、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区建设,形成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培育澜沧江—湄公河水路黄金旅游线、孟中印缅旅游圈等一批跨国跨境旅游精品线路。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提供办证便利服务。深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互通车辆、安全警报发布、旅游信息交流等合作,提升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功能,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无障碍旅游区。

二、加快物流业发展

依托对内连接中西部各省(区、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对外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物流通道,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理、景洪、蒙自和临沧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推进磨憨、河口、瑞丽、猴桥、孟定口岸物流基地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在昆明逐步培育和建设国际性矿业交易综合市场。建设昆明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昆明现代国际综合物流中心、大理滇西物流商贸城等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建设昆明长坡汽车与工程机械商贸交易与拍卖中心。整合已有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商务、海关、交通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国际合作,积极吸引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云南省设立区域性总部,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三、提升会展业规模和层次

以办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南亚国家商品展为重点,条件成熟时推动设立中国—南亚博览会。提升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和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的规模和层次,将昆明市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四、强化金融业服务功能

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东南亚、南亚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到云南省设置分支机构。支持富滇银行等符合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到东南亚、南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昆明国际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增加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扩大结算规模。支持在滇各金融机构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双边本币结算合作,为企业双边本币结算提供服务。开展人民币与周边国家币种的直接挂牌兑换试点业务,建立支付清算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矿权、林权、股权抵(质)押融资等业务。

继续完善银行组织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富滇银行增资扩股,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控,稳步推进上市融资;统筹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开发符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推动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金融租赁和信托等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或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研究设立期货交割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扶持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建立合法合规的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所、林权交易所、矿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形成综合性产权交易中心。在商业可持续的条件下,对云南省保障房、水利、文化、旅游等基础产业发展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允许通过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公司支持上述行业的项目建设。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桥头堡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与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相关的保险业务试点。健全信用担保系统,鼓励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

第五节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推动现有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及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为核心,建设中试、工程化试验示范及生产配套设施,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工作。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扶持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技术交易平台、教育培训中心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科技总部。大力扶持发展农业、制造业产业、产中产后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体系。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完善中国—东盟科技论坛机制,推动与东盟和南亚各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互补领域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第六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建设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节 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加大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及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落实有关地方政府责任,切实严格监督检查,完善奖惩机制,确保治理效果。继续把滇池治理作为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施综合防治工程,加大对高原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把云南省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和近湖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三峡上游库区水污染治理项目。编制和实施重点流域保护与发展规划。结合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加强生态环境跨流域、跨国界的协同保护。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节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保护,制定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纲要》。以洱海、泸沽湖为重点,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加大川滇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投入,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天然林保护区的国家级公益林全部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推进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层森林管理机构和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西南种质资源库、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环境释放网络监测体系、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采用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等形式,实现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护,强化极小种群和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保障种质资源安全。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重要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保护,严格控制水坝建设,维护水域生态完整性。建立边境地区跨境自然保护区协作机制,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和制度。

第三节 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抓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加强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建设,加大重点流域、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重要城市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大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编制实施迪庆藏族自治州“两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哈尼梯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第四节 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无碳和低碳能源,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推进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做好低碳省试点工作。加强低碳发展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培养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促进低碳消费。继续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大力推进建筑、交通、农业和农村等领域节能工作,推动节能服务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治理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以及制糖、淀粉、橡胶、造纸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等重点减排工程。加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沿边城镇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大宗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试点工作,实施再生资源加工和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推进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水资源分类使用和循环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循环化发展。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和平台,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排放配额制度,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普洱市等地发展绿色经济。第七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全面统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完善边境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以农村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合理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现中小学相对集中办学。稳步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确定县域内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工资倾斜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加强云南省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遴选若干所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扩大国家重点院校在云南省的招生规模,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云南省倾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一批区域性教育培训基地。科学稳妥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积极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等措施,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建设国际留学生教育基地,打造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和南亚-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云南省国际人力资源市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人才交流合作中心。

第二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加强以边境州(市、县)、边境口岸(通道)、交通沿线州(市、县)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医疗救治和紧急救援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提升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民族医药研发能力和诊疗水平。加快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妇女儿童健康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地方病防控能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疾病信息沟通,建立防治技术交流的联防联控和卫生应急救治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边境地区重大疫情疫病“3+1”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快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实验中心及边境州(市)、县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专栏2: “3+1”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3+1”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是指针对境外复杂而严峻的疫情疫病形势,在边境地区建立检验检疫、联动联防、群防群控、境外合作4道防止疫情疫病传播的工作防线,旨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元化、多层次相结合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以整合社会资源,共同防控疫情疫病和应对突发事件。

第三节 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对边境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鼓励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政策。对非边境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开展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促进就业信息共享,培育基于信息网络的就业信息服务,完善面向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提高工程,加快边境和民族自治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促进国际人力信息交流。大力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劳务合作,吸引国内和东南亚、南亚国家人才到云南创业。进一步完善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积极推进新农村重点建设村、农村危房改造、地震安居、扶贫安居、游牧民定居、工程移民搬迁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等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住房保障能力。完善保障房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

第五节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拓宽居民收入来源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扶持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民直补力度。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国务院部署,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

完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各类救助对象的救助水平,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管理模式,逐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对流浪乞讨、难民等人员的生活救助,注重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为孤残儿童、流浪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建设社会福利设施。

第七节 强化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和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救援、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相配套、灾民救助和恢复重建相衔接的自然灾害救援体系。

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开展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建设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用房,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发展人口计生事业。

第八节 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云南实施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增强发展软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提升边境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一批州(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改建、扩建未达标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统筹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建设。进一步推进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和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扶持计划,重点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加强边境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译制和制作能力。加强边境地区新华书店发行网点建设,增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发行能力。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修缮一批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古道和古驿站。完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力度,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施。支持15个云南省独有民族各建一个博物馆或民族文化展示设施,扶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红河哈尼梯田和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茶马古道、滇越铁路历史文化线路保护工程。推进迪庆、大理两个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云南省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培育覆盖云南、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把文化产业建成云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民族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休闲娱乐、会展节庆、珠宝玉石、茶文化和体育产业等十大特色主导文化产业,形成2—3个产值上百亿元的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以昆明为中心,边境地区为重点,辐射东南亚的云南印刷包装产业群。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合作方式,推动文化产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德宏民族文化产业园、昆明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基地、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昆明福保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云南高原体育培训基地等一批园区和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云南出版集团、云南广电网络集团、云南文投集团、云南报业传媒集团、云南广电传媒集团、云南电影集团、云南文博产业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尽快壮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充分利用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商缘相通的优势,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建设西南国际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东南亚南亚民族民间艺术博览园、面向东盟国家的数字文化内容制作传输网络基地等重大项目。积极开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考古及文化线路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建设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开展“七彩云南东南亚南亚行”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中国-东南亚南亚民族艺术节,打造“世界乡村之音”国际艺术品牌,在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共同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加快新闻出版产品、服务“走出去”步伐,提高版权输出数量与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社、办厂、开店。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把云南省建成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开展文化交流的窗口、通道和信息平台。

第八章 推进扶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

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改善贫困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第一节 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巩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云南省两轮兴边富民工程取得的明显成效,针对边境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全面规划,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措施、整合力量,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实施《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素质提高、民生保障、城镇建设、民族文化、开放窗口、边境和谐、生态保护等十大工程,全面提升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落实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医疗救助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农村转移劳动力相关就业补助、沿边境定居边民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边境地区各族群众民生保障水平。

第二节 尽快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发展问题

加大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编制并实施《云南省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规划》,以深度贫困自然村为单元,创新扶持方式,推进易地搬迁、安居温饱、基础设施、素质提高、增收致富等五项工程,完善农村寄宿制学生补助、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四项保障,尽快解决深度贫困自然村和深度贫困群体脱贫问题。到2015年,基本解决现有深度贫困人口住房、通路、饮水、通电、上学、就医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到2020年,现有深度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三节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要求,以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石漠化区、藏区四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全面推进云南省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对环境恶化、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建设抗震安居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农民搬迁到城镇和工业园区从事二、三产业,并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支持。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着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云南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逐步取消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州市级资金配套。

第四节 强化边防建设和管理

加强边境日常维护和境外领事保护,切实做好周边外事工作。完善口岸联检楼、查验货场等基础设施,建立公安边防检查站快速查验通关系统,开设进出境管理区绿色通道,逐步在流量较大的口岸建设边民自助通关系统。加强边防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相关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加强禁毒、艾滋病防治和防范非法出入境活动国际合作,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老、缅、泰四国边境禁毒合作机制和昆曼公路沿线中、老、泰三国禁毒合作机制。建设云南公安民警综合训练基地。加快推进临沧固边睦邻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国际警务合作,严厉打击跨国犯罪。

第五节 加快农垦企业改革

统筹农垦与地方协调发展,把农垦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纳入属地管理,国家在资金上给予补助。推动农垦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其他人员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社会保障纳入属地同步推进,实行一体化管理。推进垦区中低产田改造、道路和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实垦区强农惠农政策,将垦区纳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覆盖范围。鼓励云南农垦企业整合以天然橡胶为主的优势产业,培育橡胶龙头企业集团,加强天然橡胶产业国际合作。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促进华侨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第九章 保障措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细化落实《意见》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桥头堡建设的政策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完善政策体系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提高对铁路、公路、民航、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项目中央专项建设资金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支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管网和通信设施等建设,改善桥头堡建设的基础条件。细化落实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和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国内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向云南流动和集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总体经济实力,推动形成西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完善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云南先行先试,在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开创新局面,探索新经验。

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

鼓励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完善桥头堡建设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积极探索推动扩权强县,优先将边境县和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提高县域中心城镇的承载力。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资、外商投资、口岸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在云南省开展电力价格改革试点,进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择机将煤炭的资源税计征办法改为从价征收。优化所有制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云南桥头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稳步提高云南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品进出口机制,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中型文化企业,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

第三节 实施重大项目

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开放合作平台和窗口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兴边富民工程,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完善产业和项目准入制度,认真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强化环境目标责任制,落实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发挥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帮助解决云南桥头堡建设中在政策落实、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外事协调等方面需要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的问题。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推动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落实,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要重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抓紧贯彻落实。编制相关行业专项规划,做好与总体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实施规划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营造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下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