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
当前党政干部的理论困惑——基于1020位党政干部的调查
来源: 人民网-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此次针对党政干部群体的调查为随机书面问卷,有效调查人数1020位。该问卷增设了“您对理论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您当前的理论困惑是什么”两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党政干部在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困惑较多,具体有:
一,理论如何打动群众,73.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深感困惑。从方式和内容上看,当前一些理论宣传没有创新,大多报刊杂志的理论栏目版式陈旧,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内容不够贴近现实;理论文章大多充满说教语气,高高在上,缺乏感情,没有吸引力,板着面孔,拒读者于千里之外,打动群众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受调查干部指出,目前的理论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比较充足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很好地在高端权威的理论刊物和普通百姓之间搭起一座桥;面向群众、能为之解疑释惑的理论文章和书籍较少。理论文章应该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来,而不是专家学者们关起门来想当然。有时候即使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对一些高深的理论文章也难以把握,更难以担当起向群众解释清楚的职责。很多党政干部建议,应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形式和语言。呆板晦涩的文件语言,很难使群众入耳入脑。对老百姓进行理论宣传,应该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不要搞太多的名词、太多的概念,以致把理论弄得玄而又玄,让百姓摸不着头脑。
二,理论如何与工作结合,指导实践。69.4%的受调查干部对此感到困惑。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很多党政干部表示,他们最需要看得懂、说得清、用得上的理论。如果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通老百姓的工作,要上下沟通意见,要争取财政等支持。我们经常碰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出来,真着急!”一位从事干部培训多年的党校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基层干部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觉得老师泛泛地讲授理论知识,不解渴、不过瘾,他们最想探讨现实热点问题,最想实现理论与工作的紧密结合。
三,理论学习重形式轻实质,为学习而学习,缺乏效果。55.1%的受调查干部有这方面的困惑。一些党政干部指出,当前理论学习不少是流于形式,真正有需求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少,以致造成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学习的心理疲劳。在一些地方,党政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理论学习计划欠科学,结合实际少;形式较单调,成效不明显;学习理论喊得多,做得少,往往是文件来了传达学习一阵,求新不求深,过后就放下,并没有认真学进去。
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有待创新。51.6%的受调查干部对此存在困惑。理论学习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没有深入实践,学习的形式过于刻板,不够鲜活。应当改进理论学习的形式,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广大干部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使学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可以把学习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评定体系,从利益上促使领导干部学习兴趣的增加;有干部建议,可以寓教于乐,把理论用新的形式来承载,比如说举行辩论会、播放主流电影等等。学习效果不是简单学习多少小时或者写多少心得体会就可以衡量的,必须以工作成效为检验的唯一标准,要看是否推进了实际工作的发展;评估的主体也不能仅仅是上级组织,而更多的应该是下级组织、学习者个人、广大人民群众等。要把先进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思想引进党政干部对党的理论学习的评估中。
五,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重视不够。50.4%的受调查干部有此困惑。尤其是一些部门领导同志,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或者误区,认为理论宣传是说教,只是为了上级要求而学习,为了宣传而宣传,主动性不够。还有一些党政干部对理论缺乏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可以说是“论理色变”。有的党政干部认为,搞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高层领导和专家们的事,自己人微言轻,阅历浅薄,轻易放弃理论思考;还有的党政干部有“三怕”的顾虑:一怕自己思维浅薄出“洋相”;二怕“班门弄斧”、自讨没趣;三怕结论错误贻误工作。对此,有专家指出,党政干部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妄自菲薄。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 湖南省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新平:在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理论学习还存在着从本本到本本的现象,还有的脱离实际,拘泥于个别词句,不能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理论创新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讲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解老百姓最困惑的问题,才是我们理论创新、理论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否则,简单地做政策的注释,只会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说不到群众心里去,就发挥不了理论应有的功能。
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宣传部副部长张雪珊:各级党政干部要带头营造学习理论的浓厚氛围。不学理论、不学技术、忙于应酬、忙于打牌的干部可以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我们需要的不是高超的牌技而是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超的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理论和创新理论,亲自做笔记、亲自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展,踏踏实实地做些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北京房山区政策研究室张斌:当前理论宣传有时候不注意互动交流,只是以教训的口气进行宣讲,看不到群众思想活跃、掌握信息多的事实。形式上文章太长、文风呆板,不吸引人。现实中,理论研究队伍严重老化,许多掌握重要课题的同志虽然水平高,但早已脱离教学、科研第一线,知识结构老化;甚至有的老师只是挂名,并不研究;有些老师理论课讲得很沉闷;有些老师自己知识视野不开阔,理论更新不充分,论证不严密,讲起理论来缺乏底气。这样的宣传大概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既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年轻的研究队伍。
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张晓侠:目前对于党的理论的宣传报道在数量上是充足的。问题在于,从内容上看,理论创新不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明显;从传播途径来看,理论本身太严肃,高高在上,没有和普通人的生活结合起来,不易读、不好读,老百姓自然就不读。如何增强全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最核心的是要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理论学习的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从理论宣传的角度来讲,媒体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它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但现在党报离高端太近,离群众太远,自然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建议把理论学习成绩纳入职称等评定体系,增加大家理论学习的动力。
既要高举时代旗帜,又要富有时尚气息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李育平:我认为理论创新既要做到理论符合实践,又要引导实践;既要高举时代旗帜,又要富有时尚气息。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要包装好理论,使之成为普通群众乐于接受、真正有用的武器。百家讲坛为什么能火?就是在于形式包装。同样,理论也需要借助喜闻乐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来得以普及。
第二篇:当前家庭教育家长十大困惑
调查:当前家庭教育家长十大困惑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父母家教需求,为父母科学育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省妇联、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天涯社区、网易、奥一网、大洋网、广东女性E家园、广东省妇联家教通等各大网站,联合发布当前家庭教育家长十大困惑调查问卷,向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困惑调查。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扶持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纳入我省十项民生实事中,由省妇联牵头组织开展家教知识进社区(乡村),家教知识进家门,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尊重友爱儿童的新儿童观、营造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呵护关爱少年儿童的良好氛围。为落实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民生项目”,更好地服务广大家长,省妇联、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将通过网上调查,梳理出家庭教育家长十大困惑,邀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为广大家庭父母解疑释惑,传授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
●困惑一:【是无条件的爱,还是为爱附加条件?】
我们爱孩子不是因为他漂亮,也不是因为他可爱,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正因为如此,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当看到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爱,甚至无休止地索取爱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无条件的爱 ”与“无条件的溺爱 ”的分界在哪里?我们不禁常为爱附加条件:“你乖我才爱你!”、“你考了100分我才爱你!”„„
●困惑二:【怎样预防孩子染上网瘾?】
网瘾的后果令人害怕。但现在的社会不懂电脑等于文盲。究竟怎样才能两全其美,既让孩子掌握电脑知识,又能抵御虚拟世界的诱惑?孩子多大接触电脑比较好?
困惑三: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
圣人说“诚实是一切人性美德的基础”,我也要求孩子要诚实,孩子如果对我撒谎,我会很愤怒。但我也担心,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现实当中,撒个小谎便得好处咱也没少见过,诚实吃亏咱也见不少,我该坚持教导孩子诚实吗?我自己都做不到诚实,我怎样教孩子诚实呢?
●困惑四:该不该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我也知道比较不好,但是忍不住,不比较孩子能自觉追求上进吗?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总要激励他不甘落后,不比较怎么激励?其实,我们逃避不了比较:考试就有比较;孩子也跟同学比较谁的球鞋是名牌、谁家的汽车最高档、谁爸爸的官最大„„虽然我拿他与别人比,他很不高兴。比较确很伤人的自尊,但除了比较,我怎样激励他?难道由着他沉沦?
●困惑五: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还是督促孩子按时休息?
现在的孩子真是“压力山大”,功课到晚上十一、二点还没完成,再熬下去,休息肯定不够。如果让孩子放下作业,既怕孩子回校挨老师批评,又怕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我也心疼孩子压力大,但我敢减负吗?我减别人不减,自己的孩子岂不吃亏?虽然担心过度学习会影响孩子的身体,但不抓紧学习又会影响前程,真纠结啊。
●困惑六:该不该让祖辈带孩子?
隔代教育一直颇受争议,我是想自己带孩子,但工作确实忙,根本没时间与孩子沟通游戏。就算知道祖辈带孩子有问题,我也不好出声,免得得罪老的、苦了小的。这孩子与事业不可兼得,也只好将就吧。一些问题等他大一点再来纠正,但是,到时候纠得过来吗?我很担心。
●困惑七: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
如今教育孩子,古今理论各持一词,中外观点互不相让。美国出了个“虎妈”,其实就是中国式典型妈妈。这样的妈妈放在美国,世人称奇,放在中国,熟视无睹。试问,中国妈妈,谁没“虎妈”的影子?我不想当“虎妈”,可是我没办法。孩子发展路子已经定在那里了,名园—名校—好工作—好生活。在好生活之前,哪一步少得了考试?哪一段不看成绩?说是素质教育,弹钢琴也是要过级的,哪一级不需要勤学苦练?电视里,欧美儿童成天玩,身体棒棒,笑容满面,我心里很苦涩。让自家的孩子脱离中国式儿童发展模式?我有胆量试一试吗?我输得起吗?
●困惑八:孩子为何与我们对着干?
孩子小时候你讲十句他才动一下;大了以后你讲一句他顶你十句;再大一点你问十句他不答一句„„孩子到底怎么啦?我们该如何跟孩子沟通?现在的孩子懂得比大人还多,特别是在新科技、新产品上。我既为孩子的长大高兴,又为自己的“失势”担心。孩子会不会瞧不起我?我的话还管用吗?我还凭什么来管教他?我已经发现,对孩子的教育,自己越来越无能为力了。我该怎么办呢?
●困惑九:我怎么越来越像我父母?
最近流行一个观点——“父母皆祸害”。我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深受父母祸害的“受害者”,所以我要求自己,决不像我父母那样对待我的孩子。但是,我发现,我父母的话会不知不觉从我嘴里说出来。天呐,我从受害者又变成祸害者了。我真伤心啊,我妈也说,你还不是和我一样,教子就这老三套!都什么时代了,过去的教育方法肯定不适合现在,但我为什么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呢?
●困惑十:如何向孩子表达更多的爱?
现在生活日渐富裕了,我们有条件给孩子更多的“爱”。我们平时忙,没时间陪他,所以,孩子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给他。但孩子不懂事,不领情,对于礼物,小时候还看看,读小学后,连看都不看了。对我不说冷若冰霜吧,也是不冷不热。这些礼物都表达了我们的爱,难道还不够吗?如何向孩子表达更多的爱??
●困惑十一:家庭教育到底要教育什么?
全国妇联作过调查,98%的家长都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我们确实也尽到了为人父母的本份:我们供养他好吃好穿的,满足他玩乐的,为他选了好的学校,也努力督促他好好学习、完成作业。教育不是学校的事吗?与家长有关系吗?家庭教育到底要教什么?育什么呢?家长学校通知我们去学习,我哪有时间啊?我已经读完十几年书了,还不够吗?我学这些个婆婆妈妈的学问有必要吗?这不是学校把教育责任推给家长吗?
●困惑十二:人生大事,该不该让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要中考了,我们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即使花钱择校,我们也愿意让他去重点高中“借读”。但是,孩子却告诉我们,如果理想的重点高中不上线,他就在职高中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就读,因为他认为优秀“蓝领”也挺棒。这可是影响一生的抉择,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吗?求学是人生大事,该不该还让孩子做主呢?
●困惑十三: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早教、名园名校、琴棋书画一个也不能少,不光孩子累,陪太子读书也是一件苦差事。现在都只要一个小孩,谁也输不起啊,一招输,全盘输。早教要趁早,营养要最好,若要成富贵,不能输起跑。对孩子的教育倾尽全力,还是怕孩子竞争不过人家,但孩子往往不领情,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怎样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困惑十四: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将来就没有希望。为了孩子爱学习,好话说尽、家教请遍、重金择校,但孩子对学习总是无精打采,成绩总是榜上无名,家长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困惑十五:夫妻之间教养孩子的方法不一致怎么办?
夫妻俩学历都很高,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只是教育理念和方法各持己见。书上也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夫妻要保持一致,但看到爱人在“毒害”孩子,就忍不住要出手干涉,夫妻俩为教育孩子没少吵架,甚至还闹过离婚。有没有办法化解这个矛盾呢?
●困惑十六:要避免孩子受各种伤害,除了担心家长还能怎样做?
现在社会上伤害孩子的因素很多,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拐卖欺骗、黑色网吧、校园暴力等等,让家长对孩子安全提心吊胆。我们也要工作,不可能老盯着孩子,学校也不管校外的事。但除了担心和焦虑,我们还能怎样?
●困惑十七:该不该让孩子交异性朋友?
现代社会离不开人际交往,特别到青春期以后,异性交往总带有一丝青涩味。我们并不反对异性交往,但对“早恋”却小心提防。不仅怕早恋影响了学习,更怕早恋酿成苦果。孩子的秘密我们想窥探,孩子的行踪我们想掌控。但孩子却很讨厌这些,把他逼急了,麻烦可大了。做父母的真为难啊。
●困惑十八:我看到孩子不吃饭就发愁
现在物质丰富了,孩子吃饭却成了问题。正常吃饭磨磨蹭蹭,吃饭就像受刑。不该吃的却兴高采烈,不准吃还偷着自己买来吃。有人建议孩子吃不下,就不要硬逼他吃。但不吃营养够吗?好歹逼他吃点,还不至于缺乏营养。这吃饭怎么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困惑十九:怎样赏识孩子才会进步?
我们参加家庭教育专家讲座,“赏识”是经常被专家提到的育儿原则。但有一天我们发现孩子对我们的“赏识”有点不屑。常常觉得自己的赞赏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对孩子的进步促进不大。难道赏识失效了吗?
●困惑二十: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孩子似乎有点不良行为,如:偷同学的文具、撒谎、打架、逃学等等。他们是坏孩子吗?怎样转化他们呢?说教已经没用了,打骂也用过了,孩子没有效果。我们怎样教?
第三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处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我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乡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石杨镇辖9个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4.5万人,现有党政干部80人,其中公务员编制数45人,实有公务员34人,其他编制35人。现作如下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公务员队伍中,30岁及以下8人,31-35岁4人,36-40岁9人,41-45岁4人,46-50岁6人,51-55 岁2人,56 岁以上 1人。
二是从学历层次来看。公务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1人,大学7人;大专1人;中专及以下25人。而且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是2007年以来新进人员。
三是从工作年限来看。在乡镇工作2年以下的5人;2-5年的3人,其中公务员1人;5-10年的5人,其中公务员4人;10-15年的11人;15年以上的67人,其中公务员21人。
四是从来源情况来看。公务员通过考录10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其他22人。
五是从时间节点来看。2007年后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的7人,1
其中通过考录5人,上级机关下派2人;事业编人员新进1人,由“三支一扶”人员转正而来。
六是从改任非领导职位来看。2007年以来,改任总人数3人,其中正科2人;45岁以下、45-50岁、51-55岁各1人。
二、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镇党政干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年龄普遍较大。全镇80名干部中,41岁以上的达59名、占75%,40-31岁的13人,30岁以下的只有8人。虽然近几年通过公开招录、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等措施,为乡镇基层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乡镇基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部分专业岗位人才严重短缺,干部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均不合理。
二是交流轮岗机会少。一个岗位一干一般就是好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埋头于繁琐的业务之中,没有正常的交流轮岗机制,导致这些人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理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经验普遍存在不足。大家知道,乡镇工作繁杂且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他们需要的是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干部,而不是纯粹的“业务高手”。
三是县镇交流的少。我们有的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十几年,有的一干一辈子,没有经历不同的岗位和环境。现在流行的是从县直以上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也可以考虑从乡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以上机关去锻炼。
四是部分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部分干部由于年龄较大,学习热情不高,导致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层面来解决新时期的问题,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缺
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主动性,缺乏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五是工作作风有待提高。工作懒散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直面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深刻剖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缘由,我镇党委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力求破解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
(一)以教育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软实力。建立和完善干部参加培训与学历教育的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安排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以有效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抓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等先进性教育的契机,对干部进行系统性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抓阵地教育。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在线等阵地作用,对干部进行政策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三抓实践教育。开展外出考察、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干部亲眼所见经济发达地方的变化,学习先进乡镇的发展经验,用亲身的体验为本镇的发展谋思路、定目标。同时,加大典型的培育力度,选树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典型,发挥示范、教育、带动作用,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着力提升干部战斗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的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首问负责任,建立健全考勤、考评、学习、值班等方面的制度,对干部能力全面实行统筹,使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进一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
力的配臵和限制。深入推进政务,增强工作透明度。
(三)以改进作风为抓手,着力提升干部执行力。“为政之要、贵在落、落实之要、贵在执行”。良好作风不仅能展现一个单位的工作风貌,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讲务实。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党政干部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明责任。各部门制定每个成员的分工任务,明确责任,定下的事情就雷厉风行去做,定了的目标就不折不扣去完成。三是重督查。镇要专门成立了督查办,不定期对镇村两级干部在岗情况和完成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查实不在岗的人员在全镇大会上予以通报。
(四)以优化配臵为目标,着力提升干部发展力。一是选年轻的干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不仅能够改善现有的干部队伍结构,更重要的是为乡镇干部队伍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力。二是选专业的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如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些都要靠技术,例如管理的技术、营销的技术、农业的技术。现在乡镇缺乏的就是这些实用的人才。三是选服务基层项目的干部。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是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起来的。我认为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中逐步扩大对此类人员的比例,最终使之成为乡镇党政干部的主要来源。
(五)以奖优罚劣为举措,着力提升干部向心力。制定科学的干
部考评体系,让那些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六)以交流任职为基础,着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队伍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适当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以激活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实行部门交流任职。尊重干部的选择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举措。二是实行县镇交流任职。通过交流任职,既能有效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因人力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较为艰难的局面。
第四篇: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已具有更为宽广和丰富的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形形色色的中小企业争先恐后、竞相扩展,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也日益发展壮大。如此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大的考验,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制约着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一、国有企业的目标不清晰,财务管理方向不明
身处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主体经济成分,相比非国有企业而言,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盈利的要求,还要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就业,甚至要解决各种类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包袱(例如给退休员工发放“菜篮子”补贴在国有企业广泛存在,但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福利),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够完全按照其自身的意愿来经营。
而完全属于公用事业行业的国有企业(如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等),其使命和发展模式更是纠结,例如,这种类型的企业是否应该上市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公用事业行业的国有企业一旦上市,假如公司盈利高,就很可能损害特定消费人群的利益(如供水企业利润高企则很可能过度攫取了居民的利益),但如果盈利不好,则又很可能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国有企业的目标不清晰,其财务管理必然时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相对其他企业而言,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案选择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企业明确了目标,财务管理自然有了相应的方向。比如,在融资模式的选择上,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可以发行股票,让社会大众来分享企业的利润并分担风险;而从事公用事业的国有企业,如果其所服务的是特定对象,就可以放弃上市的形式,而以发行企业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其资金来源的问题,并通过听证方式来确定债券利率和发行的方案。
二、财务管理环境基础差
1.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尽管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经历了多年的改革改制,但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虽然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由原来的××工厂改组为××集团(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原来的企业主管厅局也已改为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或大型集团,但有相当多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下运作。不少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等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自我积累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企业的责权利管理不到位。
国有企业的薪酬、约束、激励机制远没有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灵活,难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积极性。在国有企业,即便是领导人员,也无法拿到市场化的薪资;而且,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追求业绩和利润有所不同的是,国有企业领导往往忙于行政职位的升迁、职工福利的提高、社会就业的安排、国家及地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很少或根本就无暇顾及企业最重要的利润目标的追求。
3.内部财务管理不被重视,财务监管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领导多是技术性或行政型干部出身,对财务管理的认知非常有限,普遍不重视内部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只重事后核算,不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机构和人员也不被重视,在有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工会主席等职位一应俱全,却没有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作为国有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厅局,往往也是重视业务型领导,技术、行政、业务型干部在国有企业有很大的话语权,升任“一把手”的机会也很多,而承担财务管理职责的CFO,却很少有人能提升为CEO.在政府的财会主管部门,对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质管理也不到位,现行的规定中,对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有专业资质的要求,但是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CFO)或主管财务的分管领导,却没有任何专业资质的约束。
面对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现状,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坚持市场化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进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有效的法人治理,将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坚持市场化原则,还体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运营策略和日常管理上,要采取市场化的用人制度,给经营者市场化水平的薪酬,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避免财务技术含量不高的误解,政府的财会主管部门应该参考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要求,制定企业针对财务负责人专业资质要求的相关规定,强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含量,提升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的权威和地位。
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1.盲目追求“做大做强”。
出于领导人员自身考核、个人荣誉、社会地位、企业形象(折射的往往是个人形象)的需要,不少国有企业热衷于追求规模、业绩,高负债经营,忽视经营风险控制。包括央企在内的多数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盲目投资和兼并收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而且,不少国有企业的兼并扩张仅仅是规模的扩展,在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方面经常被忽视;在项目和业务投资上,有些国有企业为填补主营业务在规模或业绩上的缺口,不经过充分论证,就轻易涉足房地产行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其结果就是企业“做大”了,却没有做强。
2.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由于责权利不匹配,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往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风险防范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也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如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律师或法务工作者)。有的国有企业还存在违规担保、违规经营等现象,导致企业蕴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此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都不完善,“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体系基本空白,即便有了内控体系,往往也难以有效运行,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管理文化氛围,计划经济时代发挥积极作用的员工“主人翁”意识,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有时却成了企业推行优胜劣汰、规范化管理等管控措施的障碍。
笔者认为,需要尽快调整、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激励机制,平衡好责权利的关系,奖罚分明,对领导班子实施任期考核制,规避短期行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从重从快查处,还有按问责制,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四、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还是企业管理自身的需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共识,因为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环节中的漏洞和弊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ERP管理系统上线失败、使用几年后不得不放弃的国企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有效利用当今时代的先进管理工具。
另外,虽然当前的ERP管理系统相对成熟,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经常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管理信息化的成本,ERP管理系统的上线费用、维保费用、定期升级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二是对ERP管理系统适应性,不少管理系统的设计、使用的思维方式都是遵循国际化企业的模式,这和中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不少国有企业即使使用管理软件,也往往仅局限于财务核算领域,很难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内部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难以系统化,无法支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ERP管理系统的使用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对于已经经营多年的国有企业来说,在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上要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求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应首先转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管理的系统化。
五、资本特性体现不足
1.脱离资本市场诉求。
由于未能股改上市或者即便上市也往往是“一股独大”,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或投资决策水平难以提高,官僚主义、拍脑袋等现象还广泛存在。不少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2.重产业经营、轻资本运作。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往往缺乏资本运营方面的知识,对资本市场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出不起高薪,或者不愿意在这方面出高薪,国有企业也缺乏资本运营的人才队伍。
3.资产证券化程度低。
据统计,即使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广东等地,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也仅有30%左右;由于资产证券化程度低,来自流通股东(如专业投资的基金公司)、债权人等社会的监督就少了。而且,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对新兴的金融产品的了解很少,无法使用金融工具来助推产业的运营。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企改制而成,加上当初政策上扶持国有企业上市,即使是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其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认识都非常有限,国有上市公司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国资委等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以及企业自身都应加强对下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的定期培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其管理能力。
第五篇: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当前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栖霞市实验中学 刘云礼 听了汪家发教授的《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没有听课前我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1、新课程实施与现行教学条件的矛盾
新教材的化学知识寓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在教学中要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融入到对具体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为此教材中安排不少探究活动,及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内容,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很好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而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例如:①教学资源匮乏,新教材中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和海水制碱,这两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选取有代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不少困难。虽然我们的学生大都见过大海,具有感性认识,但生产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由于社会无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实地的考察和学习,我们也没有演示实验条件,在这两节教学中我们只能讲纯理论知识,用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理解,无法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教过程中老师也感到不顺畅,有一种囫囵吞枣,照猫画虎感觉,最后还是学生靠记忆来掌握这些知识,这对化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起的作用不大。
②实验资源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探究实验。虽然我校是一所县级重点学校,有两个比较标准的实验室,要想顺利地进行一次探究实验却比较困难。原因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班级人数多,平均有60人,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室内热闹非凡,增加老师的管理难度,再加上学生素质不同,同一实验,探究完成时间差较大,好不容易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活动,往往是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场,再由于班级人数多,划分的小组多,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不到位,对学生情况掌握不全面,不能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得不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二是班级多,同一年级有12个教学班,运行起来相当麻烦,对教学秩序有影响。三是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差,课上时间浪费严重,再一个是学生探究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是好奇或看热闹,实验中只有少数人在进行,探究的人数和过程都不能保证全面,因而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这对老师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费时、费力、没有效果,也就不愿组织探究活动。
2、中考压力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中考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理论课学习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因而探究体验的时间只能缩短或割舍。由于化学课节数不多,但教学内容多且杂,现在的课程新教材表面上看越来越简单,学生拿到课本自己都能看懂,而实际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远多于教材,需要老师进行补充、总结、提练。实施新课程这些年来看,中考试题中单纯知识层面考查的难度有所降低,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考查,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迫,而任务繁重,既要培养能力,又要掌握知识来应对中考,这对一线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题。
3、评价机制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评价机制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对新课程实施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一方面是社会评价的影响,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升学率高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不管过程,只看结果。二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末位淘汰制,不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都采用这种方式。这与领导、老师的切身利益都有息息相关,无论晋升职称、晋职、还是评先选优等主要是以升学率和教学成绩来考查,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也都有深刻的体会。而现行的这种评价机制,势必会对新课程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积极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主导变为辅助。这一转变,让学生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于现成的东西(这主要与现在学生的家教和所处的时代有关,他们现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还挑挑捡捡),不能很好配合老师进行探究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许多常识性的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达成默契。二是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不能让教师在课堂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处于盲目性和无针对性,收效不大。另外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如何以激情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另外,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识,象环保治污、生物制药、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冶铁炼钢、卫生营养、以及新领域方面等等,我们常常感到自身仅有的知识已经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难以起到“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