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慈善事业存在什么问题(xiexiebang推荐)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善?
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10052605 叶宝治
指导老师 :徐维群
摘 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各方面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由于我国社会慈善事业起步较晚,自身体制不够完善,人们对社会义务的认识不够明确、缺乏制度保障诸多问题的束缚影响,造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本文旨在以中国国情出发,简略分析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参照慈善事业较发达的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慈善事业;存在问题;法律保障;监督机制
目录
引言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2
二、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3
(一)慈善意识、慈善文化缺失...............................................3
(二)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3
(三)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4
(四)慈善事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4
三、郭美美事件.............................................................................5
四、中国慈善事业如何改善...................................6
(一)慈善文化的培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5
(二)加强和完善慈善组织的建设...........................................6
(三)加强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建设...........................................6
(四)加强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构建........................................7
五、中国慈善事业的展望...............................................................7 总结...............................................................................................8 参考文献........................................................................................8
引言
慈善事业是以善爱之心为道德基础的社会事业,它以民办机构为组织基础,以社会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扶贫济困、服务社会和公共利益为追求目标,在当代社会已经与法定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福利事业融为一体,成为弘扬社会正义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慈善事业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很长,并在许多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十分发达,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生与逐渐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然而,现实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现代慈善理念的欠缺,慈善法制的落后,慈善组织发育的不良,以及政府、企业与个人参与慈善事业的角色定位不准等,均在影响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慈善事业研究,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理论工作者应当承担起的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艰难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其中制度上的缺陷尤为严重。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是规模小、企业及个人积极性普遍不高、慈善基金运作不透明、慈善事业独立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慈善机构数量太少,目前我国慈善公益机构仅有100多家,而且绝大多数是“官办”,相当比例的慈善捐款流入了政府税收的专户,这不仅是不合法的而且严重挫伤了民众的捐款积极性;我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源不到GDP的0.1%(美国慈善机构掌控的慈善资源占美国GDP的8%—9%),且近80%来自港澳台以及海外捐款,内地捐款只占20%;国内工商业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万家,说明99%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慈善捐赠;各个慈善机构的资金运作不透明,资金挪用现象严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我国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也打击了企业和民众的捐款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人们的经济收入等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需求凸显出来。特别是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国慈善组织数量快速发展,慈善组织的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许多方面,成为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还有2000多万城镇困难人口、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6000万残疾人,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灾民,都需要救助。要解决好这些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百分比相当低,2010年全国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到700亿元,只占当年GDP的0.179%。而根据美国慈善2008(Giving USA 2008)的统计,2007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已占到美国当年GDP的2.2%,我国同期慈善捐赠总额为309亿元,占GDP的0.13%。而且,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海外捐赠。中国慈善事业已不能用“经济落后”来解释。这表明,中国的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在中国发展慈善事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慈善意识、慈善文化缺失
中国传统的财富观,不利于形成现代的慈善理念。传统不露富、藏富的封建意识观念和慈善文化要求对财富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态度相背离,受“杀富济贫”“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封建意识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不露富守财为中心的财富观。众所周知,慈善事业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的捐赠,而我国传统家族财富遵循“血缘内继替、代际间分配”的继承原则,父死子继,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不二法则,一直延续至今,这就不难理解人们甚少将遗产捐赠社会,而只留给子孙,为子孙奠定一份基业,这种家族财产继承方式也影响了财产的捐赠,这是造成我国慈善参与率低,募集善款少的一个原因。
(二)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
1.缺乏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基金会是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
原美国基金会中心主席安德鲁斯在1956年出版的《慈善基金会》一书中给慈善下了定义:“慈善基金会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拥有自己的资本金,由自己的受委托人理事会负责管理,其设定的目的是维护和资助那些服务于公共福利的社会、教育、慈善、宗教活动,或者其他类似活动。”按照这一定义我国目前只有100多家。政府主导慈善机构持垄断格局,这是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不争事实,目前我国现有的100多家慈善基金会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慈善基金会,现代意义上的慈善组织一般是与政府完全分离的民间组织,而我国的慈善组织与政府或明或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慈善机构组织的机制不健全,致使慈善组织运作不透明,失去民众的信任。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公益事业的运作组织,是没有组织利益的,更没有自我利益,公开与透明是一项铁的原则。”1慈善基金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独立性、中介性和透明性,而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在独立性、中介性和公开透明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基金会制度的缺失使得善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透明性,也造成了民众对基金会的不信任,影响了善款的募集。由于慈善机构的半官方化造成了慈善机构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集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的行为,使其公信力受到质疑。最后慈善
事业专门人才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现在许多慈善机构与民政部还是“一个部门,两个牌子”。慈善部门的负责人主要来自政府,他们以一种与政府类似的逻辑运作,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等情况,甚至造成了有的部门把自愿救助转化为变相摊派。
(三)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推动。现阶段我国涉及慈善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规范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单从总体来看,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制度仍滞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法律的层次上看,慈善立法的立法层次比较低,还没有制定出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慈善法》,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原则性强但缺乏实施细则,与其他法律体系衔接力度不够。抽象性太强难以落实。税法对慈善捐助实际减免率过低,执行标准不一,影响了企业和民众捐赠的积极性。
(四)慈善事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
政府实际上的重准入,缺监管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册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和慈善组织注册资金的要求抬高了慈善事业进入的门槛,使许多非营利机构因为不能合法登记而失去了监督。同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而且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这样高的资金门槛也使得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对于登记注册无能为力。政府监督由于政出多门,加上没有具体实施细则而使监督落空。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对慈善组织享有监督管理职能的主体包括民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两个条例虽然规定了慈善组织受到多重主体监督,但是却没有具体规定监督主体监督的实施细则,这就造成了多方监督主体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和摩擦的尴尬状况。慈善组织内部监督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善款管理使用上的不规范,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三、郭美美事件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折射出我国慈善组织管理存在不少漏洞。中国红十字会是公益慈善组织,是国内接受善款最多的慈善机构。政府的拨款主要是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开展社会救助主要还是依赖募捐。这种运行体制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一样。然而,我国的慈善组织在程序公开透明方面与公众期望值还有距离。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7万多个基层组织。是否有人在利用慈善牟利?如何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监管?这是摆在中国红十字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据悉,正在研发的“中国红十字会捐款信息管理系统”,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在什么地方、落实到了什么项目。这是慈善组织迈向公开透明的可喜一步。
慈善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是自愿的。媒体和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关注,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红十字会在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应不断加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真诚呵护公众的善心。希望中国红十字会能化危为机,推动实质性变革,重新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整体的进步。
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警钟,但它告诉人们的却是,中国慈善伤不起,中国人民的善心伤不起。“郭美美”事件给我国公益组织提出了考验,它证明了透明才是公益组织的生命力,这需要公益组织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制度,重新赢回老百姓的信任。
四、中国慈善事业如何改善
慈善事业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在认识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不足,了解到国外的一些经验成果后,对我国的慈善事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慈善文化的培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
政府应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在慈善文化建设方面政府应起到掌舵的作用。要引导规范一些慈善行为,让大众知道什么是利人又利己,将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中华民族的仁爱美德与社会主义新道德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现代慈善理论的研究,使公民的慈善行为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探索中国本土化道德慈善救助模式,提升慈善救助效益等。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回报社会的自觉性。慈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检验企业是否具有爱心、善心及博大情怀的职能,企业家应该拥有高尚的社会人格和道德情操,形成开明、开放的社会财富文化心态,在欧美,为富者大都信奉大慈善家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大的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二)加强和完善慈善组织的建设
健全有力的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和保证。建立慈善募捐的长效机制,加大善款使用的透明度。应改变以前那种临时性、突击性的募集方式,改变坐等善款上门的被动局面,把募集善款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开展各种深入基层社区的活动宣传慈善,募集善款。强化财务管理和相关信息的对外公开,引入社会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
加强慈善机构的人员培养,使其向专业化发展。慈善组织人员应由社会上真正有爱心的人士志愿加入,而不是政府指派或者机构指派,并开展相关的培训。慈善组织要树立慈善事业营销理念,以从社会获取最大的捐赠,要将募集而来的资金合理优化配置,力图将慈善项目作成自己机构的名牌。
(三)加强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建设
“中国慈善机构欠发达,慈善事业发展滞后,根本原因不在于经济发展落后和慈善资源不足,而在于法制的欠完善影响了慈善机构的发育与成长。因此,加快慈善机构与慈善事业的立法,在中国不仅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提高立法的层次,制定系统规范的慈善事业基本法,其中要规范政府的职责范围,改进和完善政府在组织和管理慈善事业方面的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可以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要出台一些实施细则的法规,增强慈善事业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提高慈善捐助税前免税率,在政策上给予慈善行为以税收杠杆的倾斜,消除“公办”慈善机构在免税方面的特权,在全国推行“惠普制”,其次改善慈善捐赠申请退税难的现象,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2
(四)加强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的构建
首先明确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政府与慈善事业的关系,政府应该切实解决慈善组织登记管理障碍,降低慈善组织登记管理的门槛,取消业务主管部门,确保慈善机构真正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建立统一的对非营利性部门的监管机构,目前已经设立的全国民间组织评估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公益组织的评估体系,设定慈善项目评估标准。
提高公民的意识,加强社会监督是保证慈善事业透明、公开的外部力量,增强公民的意识教育,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使其拥有主人翁的精神。还应加快推进民间组织的评估工作,及时对各种慈善组织在募集善款、管理善款和使用善款的效果进行质量监督。
还应在慈善行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行业道德体系、职业操守、自律机制,以此实现善款的最大社会效益。在慈善组织内部引入职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将筹钱和用钱明确分工,把慈善筹款机构和项目实施机构进行职能划分,做到各司其职。
五、中国慈善事业的展望
慈善组织是民间的组织,从事的事业也是民间的事业,因此中国慈善组织应该被赋予一个合法独立的地位,作为一个非营利部门,独立管理、运作,按照法律和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成为真正的独立的自治组织。从中国转型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当前中国更需要广义的慈善组织,而不仅仅是狭义的慈善的组织,因此,正在讨论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应当将慈善定位为广义的慈善。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慈善组织的发展应当重视社区层面的基层慈善组织。而全国性、全省性等高层级的慈善组织在不断发展、不断规范与成熟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支持基层慈善组织的发展,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体系以规范慈善事业的管理和运行;政府应当给慈善事业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发展,并确定相应的管理部门,并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各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协调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自律制度,使其更加专业化;大力普及慈善意识和进行慈善文化宣传,提高我国民众从事慈善事业的积极性。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总结
正如目前中国存在的其他问题一样,慈善事业上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致,慈善事业的规模等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短时间内难以有大的改观,但制度上的缺陷却大有改进的空间。解决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体制、法制双管齐下,使慈善事业完成从基于道义到基于制度的转变。总之,中国慈善还需要从个人慈善到组织慈善、传统慈善到现代慈善的过度。希望中国慈善事业能够朝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勤禹·慈善意识论[J]·天府新论,2006(2):52-55.[2]黎昕·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98-103.[3]孟天运·发展慈善事业 提高公信力是关键[J]·学习与实践,2006(7):32-34.[4]郑功成·当代中国慈善事业[M]·北京:人民出版社,[5]顾秋静·慈善经济学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31.
第二篇:中国慈善事业
中国慈善事业
郭美美事件使中国慈善事业遭遇了“信任危机”,引爆了人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集体思考。中国慈善机制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机制的不透明,社会意识的模糊以及制度的不完善,都让中国的慈善事业举步维艰。
早在今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首次公布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赠查询平台上线后引发网友质疑,对玉树县仲达乡寄宿学校和卫生院的援助,日本红会官网公示分别是1544万元和696万元,但中红会公示分别为1182万元和535万元,“缩水”23%。不得不承认,官办的慈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政府机构有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难免使公众感到慈善的公开度、透明度打了折扣,以至于当慈善机构向民众募款时,有群众提问:“我捐钱,好让官员去腐败?这一尴尬场景。
中国慈善事业的低迷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富人素质的缺乏。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决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带动实现整体富裕。然而在过度释放经济潜力的同时,体制的不健全,让社会两极分化逐渐加剧,更多的先富起来的阶层在长期的经济诱导刺激下,丧失了对社会的回馈与感恩,丧失了对弱势群体的认同和支持。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的慈善总收入不足美国的百分之一,这对于一个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国而言是羞辱的,这样的发展道路是不平衡的。
近年的中国慈善事业也不能说是毫无起色,各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基金会已经脱离的官办的慈善组织,这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大众捐赠的组织化进程比较复杂。这让一些爱心捐赠缺乏顺畅的实现渠道,并且许多基金会的入门门槛较高,阻碍了民众的积极性,如果机制和法规能促进民众参与,巨大的民间力量将使中国慈善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中国慈善事业将何去何从?我们无可获知。但是基金会的成立和媒体监督力度的增强让我们在黑暗的路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第三篇: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姓名:王雅倩
学号:10270110
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慈善事业也可以说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无疑是社会一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它既起着安老助孤、扶贫济困的作用;同时又起着疏理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深远的传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与社会性。
[关键词]:高调慈善、信任危机、不透明化、公信力
一、慈善事业简介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有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风险的事业。慈善事业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二、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一)、慈善事业在中国现代的发展
慈善事业在中国现代的发展可谓是曲折坎坷,它经过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限制(1949-1956),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排斥(1957-1993)、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接纳(1994-2004)到如今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倡导(2005至今)这样四个阶段。①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限制
新中国建国初期,旧的福利救济被看作是‘统治阶级欺骗和麻醉人民的装饰品’,应对旧的慈善机构进行接收和改造;民间慈善事业应该予以否定,政府应是慈善事业的主体,但政府对慈善事业却采取了限制的态度。②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排斥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极左思潮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慈善事业逐步走向衰熄,慈善事业遭到了极大地否定。慈善事业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地主阶级的伪善之举,是所谓的慈善家用来沽名钓誉的工具,慈善思想及其行为被当作另类,山居被认为是‘往社会主义脸上抹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进行了拨乱反正,但慈善事业还是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③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接纳
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对慈善、慈善事业以及人道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慈善事业得以正名,这就廓清了遗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和偏见。政府也转变了态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认为,必须改变由过去政府实行福利式的全包揽,逐步地想依赖社会明间力量为主的形式过度,政府也明确赞同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才得以被接纳。
第三页 姓名:王雅倩
学号:10270110
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④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倡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慈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慈善意识得到普及,因此政府也对慈善事业进行倡导。
(二)、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现状 ①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
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我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造成了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问卷调查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误认为慈善事业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虽然参加国捐款捐物活动,但主要是通过工作单位、学校、居住街道被动捐赠,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很少;大部分公民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够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由于慈善意识普及率低,慈善活动开展不多,慈善事业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慈善组织、慈善理念和慈善行动没有深入人心。正是由于我国慈善事业的起步较晚,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慈善事业实现全民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②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且具有不透明化
我国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完整法律框架尚未形成,使一些有意从事慈善事业者只能裹足观望。同时我国的慈善事业具有不透明化,公信力较低的问题,郭美美事件与红十字会扯上关系,是因为她自称有“红十字会商会总经理”的头衔。无论红事会的各地组织,还是红十字医院、红十字血液中心等名称中含有红十字的机构,不管和红十字会有没有关系,出了事都会算在红十字会的账上。
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的尴尬,从一个方面暴露了我国慈善事业立法方面的困境。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现行的慈善法规已不能适应现实要求,慈善法律缺失阻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玉树地震之后,意味东南亚华侨曾不顾身体和年龄,亲自驾车48小时前往玉树。他想实地考察一下,亲眼看着捐出去的钱变成一所学校。也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可以用“五个看不见”来描述慈善的不透明:捐款人看不见,灾区群众看不见,灾区政府看不见,灾区慈善组织看不见,捐赠落实看不见。”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制度不规范化,捐赠的不透明化。这使得我国的慈善事业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③ 我国慈善捐赠水平低,且组织数量少
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达到509亿元,占当年GDP的百分之零点一七,占中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五。比较一下,美国当年的捐款占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除了捐赠水平较低以外,我国的慈善组织数量也很少。截止2009年的统计,中国的基金会为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第三页 姓名:王雅倩
学号:10270110
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的慈善组织也超过16万个,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
三、解决我国慈善事业所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由于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公民普遍慈善意识不高,因此就需要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慈善意识,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和志愿活动,只有全民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长期蓬勃发展。
(二)、我国的慈善捐赠水平较低,且慈善组织数量也较少。因此政府因对慈善行为给予一定的优待,在税收及财政政策上对慈善事业有所倾斜,利用税收杠杆,通过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以实现对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照顾和优惠,从而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此项事业。
(三)、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步伐,保证慈善事业的规范性。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应规范自己的行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现占、挪用慈善基金会民间捐款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应当坚决制止,并引以为戒。
(四)、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在慈善信息上采取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捐款统计的透明化,捐款去处的透明化。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推动建立透明度高和公信力高地慈善组织,厘清政府责任与民间慈善、慈善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四、我眼中的慈善
善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可能出于各种目的从事慈善,过多地纠缠动机,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的意义。前段时间许多人对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进行了猛烈地批评。可我却觉得,尽管他或许是出于某种意图来参加慈善事业,但他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中国企业家,他尽到了他所应该尽得责任。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属于他的一份爱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讲中国的企业家与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外国企业家进行相比,他们觉得企业家应该进行“裸捐”,但我认为企业家可以有多种方式回馈社会,我们不应以“裸捐”作为道德标准。或许慈善的确不能像陈光标似的一味“高调”,一味“暴力”,作为一项山居,需奥扎扎实施推进,需要照顾受捐者的感受和尊严,需要很多人无私奉献,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陈氏“高调”视乎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他的做法唤醒了公众对慈善的关注,也湿使得一些企业家和慈善人士感受到压力。
无论从外国还是国内经验来说,良性的慈善运作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一支专业的慈善团队去打理,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慈善制度,慈善意识高的公民,和有效执行的政府,强有力的监督,那么我相信我国的慈善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第三页 姓名:王雅倩
学号:10270110
浅谈中国现代慈善事业 参考文献:【1】《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29日
【2】《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作者: 郑功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
人民日报 2011年11月10日 【4】《有关慈善事业的一些思考》作者:杨澜
第三页
第四篇:中国慈善事业发展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第二个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第三个,中国慈善事业以后发展的对策。
首先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10年11月2日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讲述的那样,中国慈善常规性捐赠在2007年为309亿元,2008年321亿元,2009年为332亿元;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08年的41.4万个增加到2009年的43.1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1843家,非公募基金会800家,公募基金会1029家。总的来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在不断的持续增长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现象,在慈善捐赠总额。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 0.17%,比较一下,美国的捐款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要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捐赠额应该是6000亿元。慈善组织的数量。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为 1843个,美国的慈善组织超过100万个,英国比较活跃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个,加拿大慈善组织也有8万个以上,跟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还很不够。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2009年,中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不到两万,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则超过900万,英国亦有60 万从业人员。由此可见,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与外国还有一段距离,还不能达到外国的同水平状态。
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国人民还是很有爱心的,每年慈善捐款都有几百亿的资金。但是,我们都想知道,这些钱都到哪里了,这些钱是不是真的用于那些需要救济的人手里呢。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内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个人感觉,中国慈善发展出现的问题有第一:制度不健全。单说中国的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和非公募基金,只有公募基金才能向社会公开招募,而公募基金会都是官办的,并且地方上基本上都是与民政部合二为一,请问这些收上来的钱都归政府管,政府真的是用来搞慈善了吗,我看未必。举个例子,在08年,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向汶川捐钱,然后我们班学生包括班长都不相信学校,因此直接就把钱送到银行,转账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而没给学校。就是怕学校把这些钱贪污了。第二就是信息不透明,捐款人把钱捐出去以后就没回音了,不知道自己的钱是否真的用于慈善,而慈善机构也大多不透明,不想外接公布这些钱的去想,这就严重影响捐款人捐款的积极性。第三,机构管理滞后,组织不健全,人才缺乏。一些慈善机构存在重复捐赠,过分介绍捐款人和被捐款人,组织涣散,没有专业的人员从事这项行业。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想了几点建议,1.慈善组织要及时发布信息,对外公布资金流动情况,每次较大规模募捐后都要在媒体上详细报告善款善物的募集和分配情况,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度;2.慈善机构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慈善发展,培育慈善队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之在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愿为慈善事业作出奉献。这一点我就想起了“社工”,去年暑假我在咱们郑州绿城社工服务站做社会实践,我记得刚去做培训时,那里的站长说了一句话说,社工不等于义工,社工是“职业雷锋”,也就是说,社工是拿工资助人为乐,其实,社工真的挺专业的,中国的慈善组织是不是应该需要更多的社工人员,而不是更多的义工呢。这需要深思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将来会走上民间道路,民营道路。
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
第五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进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慈善事业;问题;对策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意识淡薄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内敛性、封闭性妨碍了人们的慈善行为。“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但如果真要仔细分析一下,却发现这种流行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也不十分真实。”我国的传统慈善文化以亲亲为起点,也多是以亲亲为终点,缺少西方的博爱主义和“普世”观念。在大多数情形下,中国人的仁爱与慈善通常限于家族内部或亲近之人,没能扩展到对陌生人的帮助。
1.2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1.3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1.4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
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慈善组织公信力低固然和政府的干预有关系,但非政府部门存在的“志愿失灵”也是慈善组织公信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这就造成了慈善机构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背慈善机构章程宗旨,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慈善基金会的半官方化及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示和监督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造成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监督和审计,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侵占、挪用、贪污捐赠款物的行为,使得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
2.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人捐献的社会氛围
慈善事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首先弘扬慈善文化:一是将慈善文化纳入道德教育体系之中。从中小学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慈善事业的情感,引导他们加深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增强投身慈善事业的责任感。二是将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慈善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溶入企业文化,慈善机构要与企业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参与慈善事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三是将慈善文化与传播文化相结合。利用媒体的大众性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增强公众慈善意识、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2加强慈善立法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良好的法制化环境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我国现在涉及慈善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三部法规。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文章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如《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纲要》中所述:推进有关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慈善募捐的主体、慈善募捐的监督机制、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慈善活动的程序、明确捐赠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规范慈善事业的准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投资、退出等行为。
2.3建立健全各类慈善组织
在慈善组织功能上,根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慈善团体的募捐机构和实施机构是分离的,募捐机构专门从事慈善募捐专业,募捐的善款全部拨付给实施慈善服务的组织。这样可以避免各慈善组织自发募捐影响捐助者的积极性,提高慈善事业的募捐效率。现阶段,我国要着重培育劝募市场,强力推进募捐活动,逐渐实现募捐机构与实施机构和协调机构并存的格局。
在慈善组织形式上,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可分为专门的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和南京爱德基金会等;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如从事人道主义救助事业的红十字会;其他参与慈善活动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等。慈善组织的官办性再加上慈善组织建立时的非竞争性,导致慈善组织的低效率。因此,要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就必须推进慈善组织的民营化,实现以独立的民营慈善团体为主体,辅之以附属于某些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基金会、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慈善组织体系。
2.4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完备的监督体系是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保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1)行政监督。首先,对基金会的监督。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依法对慈善组织的界定及对其财务活动的监督上。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基金会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基金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进步,但也难免鱼目混珠,一些私人基金会打着基金会的名誉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又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其次,对慈善组织成立的监督。政府要依法规范申请成立免税性质的慈善组织,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以免一些组织打着慈善的名誉谋取暴利。再次,对慈善组织活动的监督。政府要建立慈善活动公开制和公众对慈善活动的监控体系。政府可以每年抽查慈善组织财务收支状况,如发现有造假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对慈善活动的监督只有政府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民间性的专业评估机构,如美国慈善信息局,也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每年民间性的专业评估机构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进行评估,把所出具的测评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社会公众以此作为是否捐赠的标准。此外,社会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媒体和公众对慈善活动监督渠道畅通。
(3)内部监控。慈善机构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组织治理结构,在组织内部建立约束组织和成员的规章、制度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完善内部管理监督程序。
2.5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力
慈善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的运作载体,慈善组织提高自身能力可以赢得政府的信任,从而更好的保障自身的权益,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一,高度重视慈善工作建设。要加强慈善会全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尽快提高慈善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多渠道、多方式培训现有的慈善工作者,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再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慈善工作队伍。
第二,慈善组织要从自身抓起,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的使用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款物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