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 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
二、海洋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区域性。
即使是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区域海洋的文化烙印仍然显著。这缘于广阔的海洋长期是人类迁徙与交通的障碍。太平洋两岸人类迁徙始于第四纪大冰期、白令海峡成为陆桥时,从亚洲大陆生存的古人向美洲迁移。美洲东岸土著人,具有黑发、黄肤、高颧骨、狭长眼,与蒙古人种类似,该处一些农舍、摇篮、大蒜挂等生活习俗与亚洲民俗相近似。太平洋东岸具有亚裔、印第安裔与欧裔人种之复式结构与多元文化的结合,是该区域的特点。大洋的阻隔和漫长的历史,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海洋文化特征:
1.大西洋文化:渔猎、航海、15世纪~16世纪地理大发现、宗教传播,移民与港口城镇建设,海洋贸易,现代科技与油气开发等,组成大西洋海洋文化的特色内容。
2.地中海文化:航海发现、掠夺与海外开拓,多语种与殖民地文化、宗教、文艺复兴,多民族结构、农耕、田园与酿酒文化构成其独特之处。
3.太平洋文化:早期是西部的亚太文化———秦、汉、唐、明之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向日、韩、东南亚诸国传播;东南亚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交汇,具有周边移民所带来之多元文化(语言、文学、习俗),佛教、回教与印度教交汇之特色。20世纪后期兴起的亚洲四小龙海洋经济文化,以及21世纪中国制造业与海外贸易影响加大所兴起的,以京、沪、穗为中心的中国文化效应。太平洋东部是亚欧移民与美洲土著文化之结合。海洋文化以渔业(如:大马哈鱼与金枪鱼捕获、加工、外销),牧业(牛、羊、驼畜牧),肉、毛、皮加工、制造与贸易,海啸、地震灾害与宗教祈福等结合,成为具有特色的南美太平洋文化。
海岛文化是太平洋海洋文化的重要特色,从北向南众多的海岛跨越不同的气候带,经受不同陆地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与艺术活动等方面各有特色,诸如大和族文化、鲜族文化、汉族闽粤文化,夏威夷太平洋群岛与澳洲、新西兰等海岛移民文化等。海岛文化具有倚海繁衍、安居、自力更生的蓝色海洋文化之特色。
三、中国海洋文化更具有亚洲—太平洋边缘海文化的特点。
先民沿海聚居,开发早,但发展缓慢,主要为陆地一统文化。先秦统一中国,派遣3000童男、童女赴东瀛海上,寻找长生药,促成了海上移民与汉文化东传。盛唐与明朝,丝绸、瓷器、香料、药材贸易与移民,经海路至东南亚及东非,伴随贸易传播了语言、文字、汉医、宗教、艺术以及耕作、工艺技术,活动限于第一岛弧以西的渤、黄、东、南海域。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海上与美、欧交往增加。浙江温州的移民对西欧的商贸、餐饮与文化传播,世纪性延续已成为海商贸易的劲旅。当代中国海洋贸易,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业、小商品以及餐饮等为多,船舶吨位居世界前列,贸易范围遍及欧、美、非、拉。
中国海洋文化另一特色,是自1980年以来改革开放派遣留学生至海外学习促进了中国科技与海外交流。国家海洋局组织领导我国科技界,完成查清中国海的使命,并进军三大洋、南极洲与北冰洋,建立科考站,持续地进行海洋、大气、地质地貌、矿产、能源与水产等考察。海洋文化内涵日臻丰富,科学著作、报告文学、影视、歌舞艺术已与世界海洋文化发展潮流一致,具有环球交流的特点。
但是,陆地聚居与农耕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仍深,国人的海洋意识,我国的海洋科学、文化及国防力量仍需极大地增强。这应成为我国当代海洋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所谓“海洋文化”,是指依赖于海洋进行商品生产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形态。海洋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自给自足,或是在小范围内的原始交换,而是有目的地进行大批量生产,用于海上贸易,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海洋文化的特点,如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以及由航海、造船等因素引起的对天文、气象、数学的重视直到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对金钱货币的重视等等
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大陆文化是农业文化,海洋文化则是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海洋文化无疑更具有人类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其硬汉子强人精神,其崇尚力量的品格,其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都与大陆文化的讲求以柔克刚,讲求中庸之道,讲求温良恭俭让,讲求好汉不吃眼前亏,讲求三思而后行,讲求靠天吃饭,讲求守成本分,讲求禁欲节度,讲求知足常乐……等等,迥然有别。形象地说,大陆文化保守,海洋文化开放;大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劝人忍耐,海洋文化同情反抗;大陆文化崇尚勤劳,海洋文化崇尚机遇;大陆文化相信“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海洋文化信奉“能拼又会赢”。总之,大陆文化一切要循规蹈矩,海洋文化处处想不守规矩。由此,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
海洋文化,顾名思义,一是海洋,二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结合。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海洋文化的内涵具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物质存在与物质生产;二是精神层面。一切与海有关的意识形态;三是社会层面:一切因时因地制宜的社会典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四是行为层面。一切受海洋大环境制约与影响的生产活动与行为方式。
从海洋文化的内质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人们常说海洋文化是“蓝色文化”,“蓝色”的“色彩”属性就是海洋文化的属性。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的文化,涉海性是它的首要的也是本质的特征。从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慕利性。从海洋文化的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什么时候、哪里面向海洋了,开放了,什么时候、哪里的经济、文化就繁荣了,发展了。
海洋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但并非凡是沿海地区的人群都具有海洋文化精神,沿海只是具有海洋文化精神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它还与特定的历史传统、特定的生计方式及产业结构相联系。即使同属海洋文化区域,其海洋文化精神也有强弱之分。
如长乐是一座江海岸型城市。在这样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地域里,长乐人民很早就和海洋打交道,开发海洋资源,开辟海洋通道。纵观长乐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长乐人民从来没有拒绝过海洋的召唤,时刻都在倾听着大海的涛声,并勇敢地拥抱海洋,走向世界。从长乐历史发展来看,这里的人民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洋锻造着长乐人的精神品格,可以说海洋精神深深地植根于长乐的历史文化之中,不管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在长乐的总体文化中,海洋文化都居主导地位。我们知道,长乐文化最早是“大吴越”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吴王夫差曾在长乐屯兵造船,它直接产生了长乐的别称——吴航。这证明长乐早期的先民就已经参与了创造闽越的海洋文明。后来,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越文化又占了上风,再后来,吴越文化慢慢进入福建,形成了闽越文化,最后演变为闽文化。当年郑和船队出江苏太仓,选择长乐作为出海的驻泊地和伺风港,就是受“大吴越”文化的影响。可以说,长乐的历史深深烙上了“大吴越”文化的印证。而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不但在长乐留下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还同时带动了长乐的航海业和造船业,而且直接把许多长乐人带向“南洋”,甚至更远的非洲,使长乐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古老的长乐自明朝起就与开放的世界连在一起。
再从长乐地域特征来看,长乐地处海峡西岸、闽江口南侧,三面被东海与闽江所环抱,海岸线长近100公里,海洋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658平方公里的两倍。海洋是长乐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长乐人民不屈不挠地向海洋进军,发展了自己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人文模式,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体现了长乐文明海洋性的一面。面对茫茫无限的大海,许多长乐沿海人民以无限的勇气,超越了那被大海阻断的有限陆地,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移到一片不稳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以敏捷巧妙的动作,破浪向前,凌波而行。
沿海地区往往是台风、海啸首当其冲之地,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往昔,塘倒屋庐毁,人或为鱼鳖的惨状,常常发生。先辈们因临海而居所遭受的一件件恶梦般的经历,在沿海一带世代口传。饱尝人祸之苦天灾之痛的长乐沿海民众,逐渐形成了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献身精神。当我们追溯长乐沿海家族发展轨迹时,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如今浙江奉化的莼湖、裘村和松岙三镇竟有20多个村庄的发族先祖,皆是长乐先民历尽千难万险,航海漂泊而至。当时长乐的曹、吴、庄姓始祖,结伴同行,历尽艰险,自海路入奉化象山港登陆。这说明长乐先辈们就有海上历险、开拓创业的历史,同时也给后人撒下了莫畏艰难、勇于冒险的种子。而海上作业,每每风云多变、凶吉难卜,应该说他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乃是除却战争最具风险了。特殊的血脉传承,严酷的海洋环境,令长乐沿海民众衍生出敢于闯荡、开拓的冒险精神。
在长乐人性格形成中,海洋意识的融入十分明显,如胸怀宽广、思想开拓等,可以说,海洋文化是长乐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只是长乐许多优秀海洋文化产物很大一部分被历史所尘封,有的流散在民间,有的在地方文献中也只能见到一鳞半爪,就象显应宫,要不是偶然中被挖掘出土,就永远湮没在沙土之下,许多体现长乐文明传承与创造关系的文脉,也因此被切断了。但是长乐人善于经商、勇于进取、敢于在种种艰难环境中开拓事业的传统并未丧失。解放后,长乐民众长期处于半军事化的生产、生活环境,属于海洋文化范畴的海防文化,但也催生了沿海民众严守纪律、群体意识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文革”中在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非常时期,金峰人还“大搞资本主义走私”,也就是冒险想方设法偷偷进行对外商业贸易活动,这充分显示了长乐人根深蒂固的海洋文化性格。因此,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素有重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长乐人立即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如鱼得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改革开放之初,长乐人又自觉摆脱禁锢与束缚,敢于先人一步品尝商品经济这只“螃蟹”的鲜美味道,先人一步发展私营经济,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当时在长乐北乡,乡镇企业大规模兴起,出现了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的“四轮驱动”和农、工、商、建、运、服“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正当全国都在举目观望的时候,长乐人开始了集资办厂,私营企业开始从星星点点而在很短时间内遂成繁星满天之势,长乐也因此被誉为福建省乡镇企业的发祥地。长乐人第一次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创造了一个“现象”,即“ 草根工业”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乐人从推销塑料蚊帐开始,其足迹逐渐遍布全国,培养出成千上万的经销队伍。长乐的每一个乡村,即使原先的欠发达地区,都有大面积的工商活跃者。从商人员十之八九是普通百姓,他们基本上属于“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家。他们追求目标十分明确,什么有利就搞什么,实现财富最大化。金峰镇以家庭作坊和股份合作企业为起点,于1985年率先成为福建省第一批亿元乡镇,就是明证。
随着近代西方文明从海上登陆,随着人类生活与海洋联系的日益紧密,海洋开始进入现代中国诗人的视野,于是我们有了冰心描写大海的诗歌,有了众多开始关注大海的诗人。我们惊异于海的明丽,海的温柔和海的博爱。
第二篇: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的构思与实施策略
古往今来成功的学校,无不拥有个性的特色,无不以自己特色的文化给学校罩上金色的光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学校的管理重心由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的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学生的发展从知识灌输走向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形成学习共同体,学校行政的管理由物和事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伴随着江苏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快速推进,大多数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方面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建设方面都有了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一、提出“海洋文化”的背景
教育要面向未来,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学校特色创建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新体系和新的教育文化,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燕尾港是颇负盛名的苏北渔乡古镇,多年的历史滋养,渔文化底蕴醇厚,乡情民风纯朴,具有许多独特的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人文资源。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坐落在黄海之滨、灌西盐场原黄海工区。燕尾港所拥有的海洋性地域环境和海洋文化风韵,灌西盐场所拥有的盐业资源及淮盐风情,应该是学校构建新型教育文化和新型学校教育的优质资源。伴随着近几年省、市各级教育部门课改及省创建教育现 代化“一校一品”的要求,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适时提出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理念。
二、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创建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近几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遭到破坏;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生态难以平衡,这将影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海洋保护。为此,学校以“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提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识与观念,应该在中小学生头脑中深深扎根。
我校学生家长大部分原本是盐工和渔民,学生生活周围有着与海洋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海滨不仅拥有厚重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蕴涵着历史积淀的浓厚多彩的淮盐文化和渔文化的意象特征。长期的文化积淀,晒盐牧渔的海滨人身上也逐渐凝聚成一种自信、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内涵。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渔文化历史积淀,为我校彰显海洋文化,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大海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对于国家、民族,可以是一种精神;对于学校,可以是一种文化;对于教师,可以是一种品质;对于学生,可以是一种个性。作为学校,需要这些意象特征,形成学校博大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熏陶学生,以精神感染学生;作为教师,需要这些意象特征,进一步促使自己形成工作、生活所需的品质,给学生言传与身教;作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胸怀象大海一样宽广,知识象大海 一样渊博,体魄象大海一样刚健,创新象大海一样奔涌……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作为离大海和港口最近的学校,就是要利用海滨这个临海临港地域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为此,学校着手全面规划海洋特色学校建设蓝图。
三、实施“海洋文化”的具体实践
我们学校的总体规划是:以“海洋文化”为特色,建设“海洋苑”和“淮盐馆”为物质载体,以“海纳百川,争创一流”为学校精神,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以团队精神、创新能力、高效教学、宽容态度、规范行为为内涵,逐步形成了具有较为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海滨新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
1.塑造海洋文化特色环境
虽然我们的学生身处海滨,周围都是海,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海洋意识越来越淡漠。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首先必须重塑校园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海洋气息的氛围。进入我校校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总投资五十多万元,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一个个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的硕大花园:海思园、海智园、海泽园……都是以“海”字命名。具有海洋文化精神和海洋知识的牌匾悬挂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的路灯杆上;长达二十米的“海洋教育”专栏橱窗分列在校园中心路两侧;花园尽头,“海纳百川,争创一流” 八个彰显学校精神的大字熠熠生辉……校园中心路右侧中心建有园形鱼池。池内游鱼嬉戏,池中一艘帆船在远航港内正欲 3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意在预示我们具有大海品性的海滨人,从今天开始扬帆起航。
在两幢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将贴出学生创作的浓郁“海味”的画,让盐工渔家孩子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热爱。各班成立“海洋知识角”,学校将定期出版《扬帆》校刊,刊登具有海滨特色的学生作文、制作品,以及反映盐工渔民的生活画,并设立“海洋教育”专栏橱窗,介绍有关海洋的知识。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也将冠以海的名字,如“扬帆”文学社;“海之韵”艺术团。整个校园到处弥漫着海洋的气息,使学生有一种有如倘佯于海洋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教育。
2.建立海洋文化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化教育,学校建立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包括海洋苑和淮盐馆。海洋馆,分为四个板块:一是了解海洋从这里开始,引导师生走进海洋馆;二是走进海滨,了解家乡浓郁的人文资源;三是拥抱大海,带领师生走进海洋生物,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四是关注海洋,了解海洋污染现状,增强环保意识。一面主墙以开山岛为背景的大幅图画,展现有着海上布达拉宫美誉的开山独特景观;另一面墙用宣传板面展示有关海洋生物的常识。室内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海洋生物标本的展示和学生精美的贝雕作品;另一区域是学生贝雕操作平台。
淮盐馆,分为六大板块:生命之侣,介绍盐的形成、发现、分类、应用等知识;淮盐晒制工艺则以图片、沙盘、模型等形式展现淮盐晒 制工艺;史海盐踪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先民们煮海为盐的原始劳作场面;煮海之歌和盐乡习俗则多角度向我们展现碧海盐滩的淮盐风情;盐家风味更向我们展现具有盐家特色的风味菜肴。整个淮盐馆中间陈列一些盐滩上使用的劳动工具;橱柜展示一些盐的衍生物。
3.拓展海洋文化教育活动载体
以扬帆文学社为依托,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环境考察等活动。将学校艺术团命名为“海之韵”艺术团,组织各种以海洋为主题的艺术展演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有艺术才能的教师配合音乐老师对表演有兴趣的各年级学生,主要是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海之韵艺术团主要通过舞蹈、课本剧、故事会等形式,表演有关海洋主题的节目。
学校利用各种节假日或主题教育日,开展以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海洋知识讲解员,利用现有橱窗传播海洋文化知识,通过校园之声广播站、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为师生系统地讲解海洋文化知识,使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意识深入人心。
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拓展学校教育空间。学校组织各种与海洋文化相链接的实践探索活动,继承与发展海洋文化。如学校引领学生走渔村、上渔船、访渔民,向出海归来的渔民了解大海的神奇,向老渔民和老盐工探听历史往事,让学生把感受生活、探究学习和创新习作合在一起,汇成一篇篇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创新习作。学生们在亲身调查、访问、聆听中触摸家乡的真面目,感悟到爱 校爱家乡的真情,产生对大海、盐工、渔民、父母的亲和力,产生我是大海儿女的自豪感,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习与生活的创新力。学校还可以组织渔家采风、海景写生、海滩游戏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开展海洋文化为载体的学校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在学生中将组织《海洋文化教育读本》读书会、写心得、写小论文活动。举办以《小小探索者》、“走近海洋”、“向海洋进军”、《21世纪的海滨》为主题的演讲、诗朗诵以及小论文展、美术展、书画展、劳技作品展等活动。
组织竞赛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学生收集贝壳、制作船模、创作渔民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组织海洋文化艺术节活动。学校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海之韵”艺术节,把说海、唱海、演海、写海、画海、想海融于整个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海洋教育,使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思想得到有效熏陶。举办讲座。为结合学校开展海洋文化教育,请专业人员来校作关于“环境污染与渔业资源”、“海洋与气象”的讲座。同时可以邀请著名的船老大讲述他们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动人事迹。这些讲座能够用事实说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让他们感受到大海的可爱,激发他们进一步热爱大海。
4.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编写现代海洋文化教育读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挖掘与利用海洋文化,使学校教育基于地域特色、基于学生生活。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成立“海洋文化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研究制订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尽快着手编写《海洋教育读本系列丛书》之一《我爱海滨》作为校本课程教本。去年,我校校本教材《海之韵》已出版。
海洋文化教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社会、自然的机会,使学生有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提高学生海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走向社会、走向海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人类带给海洋的灾难,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把在研究中得到的感受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我们要把地域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使学校形成新的、突出海洋文化的学校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海滨新城学校有一种大海一样爱的气度和境界,有一份大海一样爱的宁静和淡泊。她必将以一道更古朴的风景、一股更奋进的活力和一份大海情深般宽敞的心态走向未来。
第三篇:海洋文化
青岛到威海途中讲解————海洋文化
海洋广袤深远,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宝藏。人们常说陆地上有的海里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洋里也有,从动物·植物到海底矿藏,从海狮·海豹·海马·海狗到金银铜铁,煤炭石油。海中有海底森林,有高山大川,有热带雨林,有雪域高原,海洋占据着地球70%以上的面积,海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鱼虾水产,矿藏资源。海洋沟通了五洲四海,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海洋运输是迄今为止最经济的运输形式。每年的海洋风暴调节着大气的变化,每天的潮涨 潮落荡击着地球的污泥浊水,海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大海呵护着地球的成长,海洋与人类休戚相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们利用去威海途中的时间说一说有关海洋的知识和常识。
海:大洋的一部分,以半岛·群岛或陆地与大洋或者其他海为界。黄海·东海·南海·渤海。
大洋:比海更大的水域。地球共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四大洋。
内海:又叫内水,指深入大海内部,非直通外海或仅有短小水道通往外海的水域,我国的渤海就是典型的内海。
海岛:海洋中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叫岛。屿是小岛。海南岛 鼓浪屿
半岛:海洋中三面被水围住的陆地叫半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群岛:海洋中相距较近的许多岛屿的泛称。南沙群岛·澎湖列岛。
海峡:连接两片海洋,夹在两个陆地之间的狭长水道。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英吉利海峡。
海湾:海洋局部伸进陆地的部分,胶州湾·汇泉湾。
海口:河流通海之处,长江入海口·黄河入海口·珠江入海口。
海拔:也叫绝对高程。是从平均海水面起,测量出来的地势高度。
海啸:因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而引起的特大海浪。
海岸线: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海里: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1海里=1。852公里
与海相关或从海洋派生出的成语·名称也有很多,象请人原谅常说请多海涵;酒量很大就说海量;敌我双方在海上交战叫海战;领海和沿海的领土叫海疆;还有海关海军海员等。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海阔天空既可以表示自然之广阔,又能讽刺夸夸其谈;海誓山盟常常变成海底捞月,海市蜃楼很可能沧海桑田。总之,大海给人以无限灵感和创作的激情。
海洋的潮起潮落,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惊涛骇浪。大海给了渔民取之不尽的财富,也夺走了多少渔民的性命。以海为生的渔民对大海又敬又畏,于是大海成了渔民顶礼膜拜的神,有了生命。渔民认为海中有仙有怪,有好有坏。龙王掌管着大海,虾兵蟹将经常兴风作浪,能否船满帆鱼满舱要看对龙王爷是否虔诚敬仰。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几乎每个渔村都有龙王庙,出海要拜龙王,打鱼归来更要祭拜龙王,感谢龙王开恩,大海风平浪静,行船顺风顺水,鱼虾一网打尽。渔民对龙王的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每年的渔民节,最重要的就是祭拜龙王,要以最高的礼仪供奉龙王,桑梓乡里捐钱请戏班为龙王唱大戏三天,许多地方还划旱船·踩高跷·舞狮子,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宋朝以后,沿海一带又有了祭拜妈祖的风俗。妈祖又叫天后,沿海的天后宫·妈祖庙都是用来祭拜天后——妈祖的。妈祖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年间,生而有异,先知先觉,能预测海上吉凶。据说林默终身未嫁,常在海上救死扶伤,为救助遭遇海难的乡亲而牺牲了性命,死后得道升仙,变成红衣托灯的神仙为海上的渔民指向导航,使许多风雨飘摇的渔民转危为安。林默成了渔民供奉的神仙,在许多渔民的眼中妈祖的灵验和地位已远远超过龙王,每年的农历3月23日是天后的生日,9月初9是妈祖升天节,届时天后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渔民·盐商,凡与海打交到的,都要行大礼拜妈祖,其声势比起拜龙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三大天后宫分别是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以及台湾台中天后宫。
虽然渔民能见风使舵·顺水推舟,但他们大多搞不懂大海,对大海极为敬畏,渔民常常给儿子取名叫海生·水生·宝生·龙儿·占鳌,取个吉利。渔民平时讲话也多有忌讳,在船上不许说“翻”“扣”“破”等词儿,吃饭时筷子·碗·杯子的摆放都有规矩,筷子不能横放在碗或盘子上,杯子或碗不能翻扣在桌面上,否则会被认为不懂规矩。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我们如果要到渔民家做客大家要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
中国的内陆海黄海·渤海环绕着胶东半岛,胶东半岛拥有广袤的大海,海洋的宽广·深奥,大海的无穷宝藏孕育了胶东丰富多彩的民俗和胶东人热情豪放·坚毅刚强的性格。我们说过胶东半岛盛产多种海洋生物,海中三珍鲍鱼·海参·鱼翅为胶东特产,黄花鱼·带鱼·鲅鱼·加吉鱼·鲈鱼都是海中的美味,中国对虾就产于胶东半岛,胶东半岛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产基地。
各地的海鲜各有特色,青岛的蛤蜊·琵琶虾·赤夹红螃蟹最有名;威海的天鹅蛋最好吃;烟台的海肠子最有药效,又好吃又壮阳;莱阳的梭子蟹最鲜美肥大;长岛的海参·鲍鱼最为有名。有这么多好东西,就难怪山东的鲁菜那么丰富多彩了
第四篇:美国文化特征
1776年7月4日,伴随着洪亮的钟声,《独立宣言》首次公诸于世。1783年4月16日,“自由钟”的钟声又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美利坚,一个戏称自己为“Uncle Sam(山姆大叔)”的国度,一个崇尚勤勉、开朗的性格和爱国热忱为天性和精神的多元文化国家。两百多年历史的沉淀与升华造就了如今“美利坚”文化的绚烂、经济的多元。
美国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人人以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强调独立、个性而又不排斥
作为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美国在资源丰富亟待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未辟,心须奖励个人独立创造的性格,凡是囿灭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都视作当时拓殖精神的阻碍,加以贬责,同时,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本民族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取舍态度成为他们共同的准则,正是在这一点上,也只能是在这一点上,各国移民找到了共同之处,这就是个性容于团队的价值体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种形式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
二、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
美国人的格言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大作为。从首批英国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北美丰富的资源等待着开发利用,培育了美国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一片文化真空,闯入这真空的,不是有组织的文化单位,而是一批对于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他们的头脑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绝少传统思想的保守性,再说即便有,也没有发挥的土壤,因为险峻的环境迫使他们只能确立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冒险精神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美国人勇敢地开拓创新,从各个方面处处体现了这种民族冒险精神。基于此,美国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除法律外,美国人认为一切传统和先例都是创新的障碍,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由于美国不象中国、印度、英国等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所以美国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决定是否采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虽没有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具有创新精神,因而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美国人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我与专家、权威、传统平等”,这是美国人的性格。
三、自由、平等精神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北美殖民地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国,对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规定加以限制,并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执行限制外,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才能和幸运开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对美国人不起任何作用。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实现到了什么程度”。因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所以美国人一般不羡慕他人的财富,而喜欢赞美富翁的才能。
四、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仅是职业哲学家的哲学,而且是美国人的哲学。由于美国没有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只有在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中才能出现。而要开发这片富庶的处女地,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
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利坚民族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哲学抽象的、概念游戏的思辩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五、物质主义。
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由于基督新教价值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嫌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嫌钱聚财为荣。在美国社会里,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是炽热的。许多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来谋求事业上的发展。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了美国式的信条。在这价值观念支配下的美国社会,企业家普遍受到尊敬,人人都想办企业发家致富,人人都想个人创业。
第五篇: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 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青岛 海洋大学出版社)。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 洋文化的范畴。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约3.6 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 “宝库”。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载体。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缘于海洋,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人 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 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 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 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 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考古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从公元前3世纪 至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古人还留下了众多 描写海洋的诗词作品,“海不辞水,如 故能成其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足见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渊 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我国海洋历史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或海洋民俗文 化中都能挖掘出无数亮点。较具有代表性的,如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性地开辟了亚 非海上航路,传播了中华物产和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在与不同国家进行文化、经济交流 的同时,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郑和下西洋代表 了中华民族发展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关系的精神实质,是相互尊重、和平友好的伟大实践,不仅完美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杰出典范 和成果。这就是先进的中华文化、先进的海
洋文化。中华文化发展到今天,文化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化创新更加积极活跃,文化产品日 益丰富。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非物质遗产 保护、舞台艺术、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显现了勃勃生机。当代中华儿女,踩着前人的足迹,正以更加抖擞的精神、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脚步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路上 昂首前行。虽然目前海洋文化在文化部门还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加以关注,但是我们欣喜地看 到国家海洋局以及全社会对海洋文化越来越重视。我们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如对海岛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文学、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环保文化、海洋
军事文化、海洋科普的研究和海洋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等等。有关的海洋院校、海洋论坛、海 洋博览会、海洋文化节等也在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这些必将有力地推动海洋事业的 蓬勃发展,必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面临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让我们共同了解海洋、关心海 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内容简介
进入 21 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 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 要的战略选择。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 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 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 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飨读者。透过这套丛书,您将在专家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述中,悄然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从 《海洋地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极地海洋》《海洋技术》《海洋环、、、、、、,系统地认识海洋,从中学到 境》,到《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权益》、、、大量的海洋基本知识,甚至触及到当今世界海洋科技最前沿的发展动态,了解到海洋中,特 别是大洋、深海和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