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

时间:2019-05-15 08:5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

第一篇: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

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

谱牒是满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修谱是为了尊祖敬宗,昭穆不乱,使后代子孙知其本源。家谱分有两种,一种为编纂成帙的称为谱书,一种为只记本支世系的为谱单。谱单多为纸、布制成。还有一种称为“绫条”的谱单,俗日“发荣条子”。此外,还有谱折。谱书记载的内容较为丰富,而谱单仅排列世系,只有少数的记几笔原籍、迁徙、“范”字、立谱时间等。还有一种谱单跟春节供祭的祖宗谱一样,谱头绘有几位神像。谱书、谱单都是关于一个家族的世系表册。满族进关后,分驻全国地,加之受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和朝廷的倡导,满族人开始积极修编谱书。辽沈地区的满族多为入关后回迁的庄丁、台丁、打牲丁以及守陵、守墓和驻防的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人。这些满族人为了避免“数典忘祖”以及职官承袭等原因,绝大多数人家都修有本氏族的谱书,各宗支也至少修有本支的谱单。

一、满族家谱的源起满族谱书始于“结绳记事”以及后金时期的《满文老档》。满族各氏都有“子孙绳”,珍藏于“子孙袋”中,平时挂在西墙“祖宗板”右边的斜余子上。“子孙绳”是用五彩线拧在一起的长有数丈的线绳。生一男孩,即在绳上拴一竹批子制成的小弓箭,生一女孩即在绳上拴一彩色布条或是一个嘎啦哈。出嫁的女儿再将自己的那个布条祭祀后解下带到男方家去,即“起走户口”。子孙绳上,一个弓与布条嘟噜即为一支人。这种“记事”的“索绳”(即子孙绳)就是这个家族的谱,后来演变发展成谱书。清代八旗制度确立以后,原来的哈拉穆昆(氏族)组织迅速分化,被固山牛录的八旗组织所代替,审丁编族,人丁户口的登记,皆在其所属衙门的旗档之中。而最早记录满族家庭成员活动的谱,就是登录清太祖努尔哈赤家庭活动的档子《满文老档》。清太宗皇太极时开始授予世袭佐领与公中佐领敕书,由于某些八旗官职可以世袭,因此,有人在请求世袭时,就必须以敕书说明缘由。17世纪以后,承袭官职还需呈家谱以证明其家世,敕书和家谱就成为承袭世职的重要凭证。清入关后,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门第日益受到重视。康熙帝曾谕“笃宗族以昭雍睦”。雍正帝则要求“修族谱以联疏远”,“凡系世职官员,令其预先缮造家谱,存于都统衙门;其后若有应行增入者,令于岁底俱保增入”。然后,经八旗都‘统核实,上奏皇帝批准。在八旗制度下,满族家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是表明人的身份地位的依据。满族统治者为确定人的不同身份和地位,防止混淆和变化,制定了严密的户籍制度,八旗人丁三年编写一次。满族生儿,要报户口,并领饷银到l8岁为止;生女到婚嫁时给婚嫁银。因此,凡生育必报户口。“凡八旗氏族,载在册籍者日正户,童仆由本主所出户者日开户,由所隶佐领别宗支,核真伪,稽疏远,考其谱系。”这对满族修谱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满族家谱集大成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问世,促进了满族的修谱活动,致使修谱之风日盛。但清廷逊政后二满族自己多隐瞒旗属,更由于人丁繁衍,支派增多,辗转迁徙,社会变革,姓氏演变,谱书又多年未修,宗支乏旺,旧谱已难反映宗族全貌。鉴于此,各氏族又兴起修谱之风,或10年、30年,修谱续谱,以保持家族历史的完整和清晰。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可是作为宗族法“血脉文献”的家谱编修之风却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满族第一次修谱高峰是康乾盛世,第二次修谱高峰是嘉庆年间,第三次修谱高峰是光绪年间,第四次修谱高峰是抗日战争时期。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华民族进入民族文化复兴时期的寻根热中,于是,出现了第五次修谱高潮。?

二、满族家谱的体例谱书的编纂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其体式和内容都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略至详的演变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家谱体例的创制与形成,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相沿使用的三种谱书体例,即欧式体、苏式体和欧苏合体式。三种谱书体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谱书重要内容之《世系谱》的编排格式上。欧式体创始人为欧阳修,他的谱书体式呈表状,每表五格(今有九格者),每格限记一代人,并在第五代、第九代、第十三代、第十七代……由上表格尾提至下表格之首,重复记载。这种自一至五、五世一提头、递及九世的欧式体取自五服之制。这种体式的特点是“明族之义,九五相生……子孙披览一阅,于祖孙父子兄弟之序可了然于目”。“谱式分五层,直系世次,界以横线,横列支派,加以竖线,同父兄弟以伯仲为次序,同世兄弟以支派为先后,庶一展阅,而世系支派莫不判然”。这种体式的谱书如《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等。苏式体谱书创始于苏洵,每页(格)限记一代人,其特点是“历世平叙,每增加一世则上书第几世,下循伯仲叔季之次第书之,世系支派,开卷了然”。这种体例的谱书相当多,如《伊尔根觉罗氏谱书》等。欧苏合体式,是将欧体和苏体结合而创制的体式。这种体例的谱书实际上是采用表的形式,但不是五世一提头,而是各房各支《世系表》前,另列一《世系提纲》,点明各代男人的名字,使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其特点是“图呈五代,依欧阳之照派横衍;世纪递更,师眉山之书名录真”。欧苏合体式,如振衣而先提其领,张目者必举其纲,满族谱单多为这种体式。

三、满族家谱的内容谱书记载的内容,虽“人自为书,家自为说”,但大体都具备相同的基本内容。最早的谱书仅记户主名字及其所生儿孙,记载内容极为简略。到了战国时期,谱书记载的内容才略有增加,开始增记了配氏,有的还增记了生子女数,甚至女适某姓等内容。唐宋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谱书的内容才完善详备。满族谱书内容大体如下:某名某字,某公之子,生卒时间(70岁以上者书享年数),葬地,主要经历;配氏姓,生卒时间,葬地,有无慈孝事迹;生子数,按长幼列名;生女数,按长幼各个标嫁某。本溪县《伊尔根觉罗氏族通谱》其内容为:(1)谱序;(2)历次创修宗谱原序;(3)伊尔根觉罗氏族通谱;(4)国初地名部落移驻考;(5)创修支谱名目;(6)家训篇;(7)篆古家训;(8)族长表;(9)族长执行规则;(10)宗派篇;(11)祭祀规则;(12)五服图:(13)省属族居表;(14)谱注释例;(15)谱图篇:(16)谱注篇。该谱书篇目内容具有代表性,大多数谱书与之相类似。谱书的序,包括历次续修的谱序,皆多记述修谱的意义、目的,概述本氏族的源流及各支派迁徙情况,更记述各次修谱的经过,较详细地记述本次修谱的缘起、必要性和修谱过程。满族谱书特有的篇目则是《氏族通谱》、《部落移驻考》等,记述其姓氏原住地和姓氏起源、始祖,还特记降清、隶旗及移驻等情况。宗派篇,又称派语、行辈排字歌和世系源流歌,俗语称之为“范”字,是谱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2O字、24字、30字、40字,甚至有3OO字的(如佟佳氏)等等。成诗体,作为同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同辈者,范字相同。派语歌多以时代感为特征。派语成诗歌形式,读时朗朗上口,押韵易记。满族受汉文化影响,是清代中期以后开始冠汉字姓的,其命名取氏多学以汉族宗派“范”字的,如《解氏族谱》中的“范”字为:兴来新立业,克继富昌传,远起承先世,金银发自连。《花氏谱书》的“范”字是:永林占忱文,启宝年向春,钟毓绍恒显,乃守聚世恩。这些字辈都是比较简单的。祭祀的仪式和具体内容各氏族大体相同,它是研究满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珍贵资料。记述详备的如《佟赵全书》(爱新觉罗佟佳氏哈拉),不仅记述了全部祭祀程序、仪式、内容,而且记述了各种祭祀的祝神词以及摆供图式等等。谱图和谱注是谱书的主要内容。谱图即世系,亦即世派,谱注即世表、年谱。世系的作用在于别昭穆,定秩序,按图而稽,易于辨其源委分合。因谱图用于区别世系,所以只列男性姓名。典型的谱图“表列五格,格书一世,服止于五世也。格尽别起,另书六世某,子不重书,五世省复也”。谱注亦以男子为中心,其在名下低格书写字、号、学历、官爵、生卒年、葬地、配偶、子女等。谱书是登录家族成员的,但是,所有家族成员不一定全能人谱,这里有个登谱人员资格问题。“凡载谱者,俱系始祖一脉相衍,非其苗裔,不可混入,紊我谱牒。”取得族人资格,允许登录谱书,最根本的条件是“系始祖一脉相衍”的有血缘关系者,即登录入请的子嗣必须是男性亲生子才能入谱,“非其苗裔,不可混入”。如果男性无子嗣,才可于伯仲叔季或堂兄弟之子择立(过继)。如果过房、过继均无人,方可兼祧,日“一枝(子)两不绝”。而“凡乞养之子,概不入谱,恐其乱我派也”。所谓“异姓乱宗,例禁甚严”。抱养异姓之子为嗣,一律归宗,即使同姓联宗,同姓异宗,亦不入谱,义子、赘婿更不准入谱。“吾族自始及今,绝无义支,特书义子不入家谱者,惧乱宗也。语云:有义子无义孙,谓子受养育之恩,义在当报,至孙则归宗,于其亲之义父,恩义绝矣,故日无义孙也。”犯族规国法严重者,均皆除名,不再人谱,“讳其子,阴其名”,被除名出族的人更不准入谱。另外,“后世子孙繁衍,妻有被黜,或夫死适。人者,本夫之下,俱不书义绝也。但于其子名下书目,嫁母某氏出某氏所出,以子不绝母也”。凡此种种限制,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制度服务的。入谱人资格还有年龄限制。10岁以下夭亡者不入谱,20岁以下未婚娶夭亡者入谱时不独占一格,只在其父名下书子某殇。只有2O岁以上已婚者方可入谱。但在清代,八旗满洲人生男孩或女孩一年内或几个月即可上谱入旗档,因为清代满洲人生男儿可按月领饷银至18周岁入伍当兵,未入伍者为闲散。女孩至结婚时发婚嫁银。民国以后,因无入旗档领饷银的待遇,也就学汉人入谱规矩了。入谱者仅为男姓。女子入谱不占独立一格,只能在其父母名下书写名字,适于某家。满族谱书还有一些规定,如尚存活的人用红笔书写,已故的人用黑笔书写。已故的人,因病而死者用黑笔杠上,为国牺牲的人用红笔杠上等等。对长寿人,严格遵守“六十杖于乡,非六十不言寿”的准则。入谱的长寿老人,谱内纪年,必须遵朝廷尚龄之例,未及60者不录其寿,70岁以上者书享年数。登谱资格的条件限制,既是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也是“神不享非类,民不记非族”观念的体现?

四、满族家谱的编纂满族人编纂谱书后期也是很隆重的,尤其是富贵氏族和经济殷实人家,其修续谱书被当作家族中最隆重的大事,几乎动员全宗族各支各派人参加,并且组织编修班子执掌编修事宜。如汉军旗《王氏族谱》于清宣统元年修谱时,就组织了一个比较庞大的续谱重修的班子,其中纠事17人,监修9人,编次6人,校刊14人,誊写6人。1935年重修时,监修为24人,编次7人,校刊5人,誊写6人,比修谱时有所增加。谱书编修完成后,刊刻的资金出自家族的集体财产(如坟田、坟树林木的收入等),不足部分由各支家庭按人口集资或赞助。他先后经几次族长会议研究,决定了主修长、监修长、编次长以及校刊、誊写者,“分任无讳,朝夕弗遑”经过一年多时间方“刷谱印卷,工成告竣”,将“谱版藏在祠堂”。谱书的编修一般选在“龙虎之年”,但家族人丁不旺的也选在“鼠”年,以期家族人丁繁衍兴旺。修谱规模大小各氏族根据家族情况不相统一。名门望族每修一次家谱要宰猪三口,家族官宦子弟要参与撰写,并筹集资金印刷成书,花销极大。但是,平民小户,无力修谱,往往只记谱单而已。“文化大革命”时,只以“三代宗亲”代族谱,重新编修族谱是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后。修谱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3O年,“三十年不续修族谱,即为不孝”。谱书被视为家庭至宝,自然在收藏管理上极为重视。一般大姓家族都建有祠堂,谱书就珍藏在祠堂内,作为家族总谱精心收藏,平时秘不示人,对外姓外族人更秘而不宣。在平时,绝不翻动。但在阴雨连绵的季节,有专人取出翻晒,以免污腐虫蛀坏损。一般家谱修完后印刷誊写数部,各支长子皆分得保存一部。如《舒穆禄氏宗谱》即珍藏于徐氏祠堂中,祠堂中供奉有徐氏祖先神(始祖神)、保家神、佛祖、道仙,还有佛托妈妈子孙神等。他们将谱书用红布包裹好,装在谱匣内,与各神同时享受供奉和祭祀。再如,佟佳氏族谱即保存在佟氏祠堂,到祭祀时,几乎省内及邻省的佟氏皆奔来祭祖,其隆重程度与小型庙会可比。平时,各氏家族大多将谱书收藏在宗谱匣内或祖宗龛内,不轻易翻动一次。每至新年,尊长洁身净手恭而敬之地“请”出(取出)家谱,将家谱放在神位上,接受族人的叩拜,并将家族的历史及族人各支情况讲与子孙,让子嗣们了解家族的历史,明确尊卑、次序、分派,对子孙后裔们进行爱家、爱乡、爱国教育。满族在祭日,一般是“请”出族谱后,恭恭敬敬地陈于西墙“祖宗板”(俗称“神板”)上,接受族人的祭奠。镶黄旗人佟佳氏佟玉宝之叔祖因有业不务,浪荡不羁,孑然一身,生活窘迫,请其伯祖资助,未予理睬。其叔祖一怒之下,强将祖谱匣夺走,在一山岭上将谱书与谱匣烧毁,意谓其兄既不认其弟,弟亦不认其兄,烧掉谱书,誓断血缘。佟玉宝之祖听说后,痛哭一场,凭记忆将祖先世系抄录于一长幅白绫子上,珍为保管。“文化大革命”时,佟氏后裔佟玉宝担,心被当作“三黄四旧”扫掉,就用牛皮纸、塑料布包好,埋于地下一个坛子内,结果字迹腐污,损坏严重。沙格达氏后裔查长禄,在“文化大革命”时则将谱书包裹好捆成三道“腰”,放在祖坟内。乌苏氏吴承志在“文化大革命”时,则将谱书和诰命书包裹好砌到了院墙里,才将这些珍藏了近300年的文物保存了下来。家谱的修纂,在旧社会主要是为寻本溯源,光宗耀祖,正人伦,明孝悌,属“儒教文化圈”。如《华氏族谱》序说:“后之人有欲追本溯源而茫无所据者,则剞劂之事綦要矣。今族会所储已有余资,若不及时纂修,则幼子童孙未登谱者,安知不任意命名,卑犯尊讳乎!”在封建社会里,昭穆不清,尊卑无序,是大忌。正如《索绰罗氏统宗》序中说:“客有问余,为何而集谱书也7余应之日:此编一成,上之可以追溯先人,下之可以流传后世。凡人皆亦重本源,况我满人,尤亦郑重,而不容遗忘也。……族大户繁,考诸世系,而不得其详,即询诸父老,不过略述梗概,究未深悉其由来,详说其支派。余每留心此事,问之不禁怅然。于是,稽查册档,一详其此编,庶几世虽远,而根底可考。户既繁而支派偏清,非好劳也。但欲集成谱书,延及后裔,皆知重本源也。”这种修谱的指导思想是带有普遍性的。《赵氏家谱》序说:“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所谓收族者即修撰谱书之谓也。”由同父以推至同宗,因以世代相传,如无宗谱,世系势必混淆,亲疏难辨,谱书即可以使其“世系次第有序,而尊卑可辨”,本枝远近有序,而亲疏自明。这样,溯前代积德累功,而动水源木本之思。读谱书,就能油然而生孝敬,蔼然而友恭,重本笃亲,不忘祖宗,以裕后人。“谱者,普也,普我祖宗远近姓氏,讳字名号,以示后人不忘。谱者,布也,敷布流泽,广远世德卓异,以示后人不悖”。这些思想,无不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文化的进步,中华文化越来越发扬光大,而谱牒,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故必将闪烁其应有的光芒。??

五、满族家谱的价值1-家谱反映统治阶级政治主张和社会风貌,具有很大的认知作用。在封建社会里,家谱以大量的篇幅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如圣谕、宗训、忠孝节义等,借以“裨风教”。如《李氏家谱 家传》(满洲正蓝旗人)中即详细严苛地训导其后裔恪守祖训,维护“三纲五常”等,甚至对酒、色等亦有严厉的规诫,不得逾越。2.谱书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比如义田、义仓,祭田、义塾的管理等,在满族谱书中尤占很重要的地位。族长(穆昆达)在这些事务上具有特殊的权力。族长及总族长均经推选产生,如《重修王氏族谱》(汉军旗)中即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族长(或总族长)的推选原则和办法,并规定了族长的权限。族长及总族长不仅是辈分高的男性,还要在族中有威望、权势大、财产富裕。各氏谱书中多有“宗族规则”,明确规定,由族长主持清查本族户口,修缮分发谱书,管理敦宗、睦族、排难、解纷等事项;经理义田、祭田,管理义仓、义塾、钱款贷放、族中救济、族中财产典卖;保护修葺祖茔、宗庙等等。总族长主持家族修谱、续谱,以巩固家族的团结,扩大家族的活动,维系家族的秩序。3.谱书可以正史书之误。《吴氏族谱》载录了吴氏祖先吴宗阿的冤案,为了解清初统治集团的矛盾和斗争提供了真实而又具体的研究资料。汉军正黄旗《尚氏宗谱》为清初平南王尚可喜亲撰,在其序言中述说了尚可喜投降后金(清)的原因,是由于明军官将中的内部矛盾,促使尚可喜决计率兵降清,这就为研究尚可喜提供了与史载不同的史料。又如,本溪县的《章佳氏族谱》中用显著的位置标示出三世祖罗塔的长女哲因和次女詹泰二人均“聘与太祖皇帝正宫皇后”。《清史稿后妃传》中详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16个妻子中无章佳氏二姊妹,在《满洲实录》、《满文老档》和《太祖实录》中均没有记载章佳.氏二妃,记载中仅有庶妃兆佳氏,生一子阿拜。而兆佳氏的出身和死因亦无记载。但从《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中却找到了蛛丝马迹,原来章佳氏二姊妹参与了王权之争,双双被处死。章氏谱书为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立储失败的真正原因提供了可信的史料。新近发现的《爱新觉罗氏多尔衮家宗谱》详细地记述了多尔衮的死因及与豪格孀妻生育一子多尔真,为避宫廷斗争而于生后两个月委托吴三桂代养成人,补正了清代历史文献的疑案,验证了“多尔衮生一子下落不明”的记载。其价值极其珍贵。4.满族谱书为研究民俗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满洲苏完瓜尔佳氏族谱》、《那拉氏族谱》以及《索绰罗氏统宗》等大多数满族谱书都记载了祭祖、祭神的仪制,尤其是《佟赵全书》不仅将得姓“佟赵”氏的渊源记述清楚明白,更将萨满祭祀中全部仪式、器皿等物质准备,甚至绘有详细的图和说明,更为有价值的是将全部萨满祭祀的祝辞用满语记录下来,为研究满族祭祀习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5.谱书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家谱中的世袭罔替人口繁衍的登录,为研究人口学以及树立优生优育观念,不断改善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极为可信的依据。古人编纂家谱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明血缘”、“别婚姻”。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乡三河村《瓜尔佳氏宗谱书》,将思山岭乡二道河子、三道河子、大黄柏峪、小河沿、思山岭、红庙子、梨树园、西崴子以及散居市内各地的同宗关氏,全部续编于谱,每支宗人都按各支记述,这不仅为人口学、姓氏学等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而且为计划生育婚姻等的研究提供了佐证。南芬区陈满洲镶黄旗双宝牛录萨克达氏由其始祖松溪一个繁衍已历20世,人口约为1500余人。陈满洲镶红旗毓英牛录瓜尔佳氏,其始祖穆哈达一人繁衍至今历21世,2000余人。大部分的满族谱书都真实地记述了本宗族人口发展繁衍的翔实内容,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这些人口档案,不能不说是研究人口学的历史资料。各氏族谱书中都记有本氏族人的婚配,对研究遗传学具有一定价值。记有傻呆男性人,从谱中看,其父母不是近亲相婚,就是有病。如《郑氏宗谱》中记郑维国之4个“傻”儿子,即因与姑表妹婚配所致。6.谱书为姓名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详实可信的资料。《陈满洲瓜尔佳氏宗谱》中第18代按行辈排应为“广”字,但六门人吾凌阿各世后裔在取名上变化多样,如世泽之7个孙子的名字皆以“甲”为名首字,而志和之7个孙子皆以“铁”为名首字,荣藩之4个孙子则分别名为“洁己、克己、修己、欣己”。这种取名法已打破了传统的习惯。《张氏族谱》中第八代本应按“宜”为“范”字,但取名却随意,其一支的3个孩子长为男孩,二、三为女孩,名字分别取为“春雨、春光、春苗”,这名字既有传统习俗成分,又有时代新意,很为别致。然而,满族的早期命名习俗却极具民族特点,如正蓝旗人富卡之第五世人,名为“一百八十三”,数字取名是满族早期的习俗,即将此初出生子,以其爷、奶或父母年龄之和命名,带有纪念性,而一百八十三则是爷奶父母4人年龄之和。满族的这种姓名命取方法虽千奇百怪,但仍有规律可循。7.谱书为历史学研究提供重要而可信的地方史料。本溪全市的满族大多为王庄旗田的“庄丁”,但也有早期迁入者,并非庄丁。如萨克达氏,为满洲镶黄旗人,在双宝牛录下当差于辽阳,当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首府自辽阳迁往沈阳时,其一支人留在原地未走,即为本溪翁氏(含驼氏)满族居于本溪的原因。又如本溪县黄氏宗族,其始祖为黄九龄,黄九龄之父黄天霸,黄天。霸之父黄三太。本溪的黄家堡子、谢家崴子等,正是清代说部文学《三侠剑》故事和人物的诞生地,乃至近现代的台湾、大陆的电影、电视片《黄天霸》、《雍正剑侠图》等故事的诞生地。这些谱书中记述的事件和人物,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家谱资料能补史志之阙佚,如本溪市区大峪《伊尔根觉罗氏族谱》,将大峪一带直至东坟以东的土地与赵氏居民的情况做了翔实记载。《陈满洲赵氏家谱》记其始祖色勒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因清廷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关内形势日趋稳定,为加强清朝发祥圣地的安定,而增派八旗兵丁回拨东北各地驻防与垦荒,赵氏色勒即于此形势下被派往本溪县碱厂边门驻防的,此即为了解本溪县满族来源、碱厂乡土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据明山区《伊尔根觉罗氏宗谱》记载,赵氏自康熙年间拨旗来辽东实边时,由吉林省乌拉街迁来本溪大峪村,开荒种地为打“鱼丁”。赵氏人口繁衍生息,支派众多,从而族大户旺被称为“打鱼村”,后来谐音为“大峪村”。此谱记载的地名演变,可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可信的资料。8.满族谱书强烈地反映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密切关系。满族与汉文化深远的渊源关系,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谱侧重于储存一族人口、发展方面的信息,与史书、志书互补阙佚,相得益彰。满族《文佳氏世谱》记其始祖于清顺治时被李氏朝鲜派来中国学习,后被编入满洲八旗,派往凤凰厅任通官,翻译朝鲜语、汉语,自清初加入满族共同体,仍为满族文氏,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9.家谱具有“乡土教材”作用。家谱记述的祖辈先人创业经历;清正廉洁、公而忘私、大义凛然、报效祖国等高贵品质,尊师敬长、和亲睦邻、勤劳节俭、尽守忠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家训、家规,先世优秀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经济诸方面为国、为民所做的贡献,对后人都具有一定教育作用。许多谱书记载了本族人丁的发展,追述祖辈创业维艰的过程。如磨石峪村《邓氏宗谱》,朴堡《朴氏世系》、香磨村《解氏族谱》等,均记述其先人在当地开荒垦田所经历的艰辛情形,后人读谱莫不为其矢志创业的精神所感动。族规,其内容大抵都是忠国家、孝父母、敬师长、睦家族、隆孝养、勤职业、笃耕耘、课诵读、端教诲、正婚姻、慎交游、急徭税、守本分、效忍耐、尚节俭、从宽恕、息争讼、洁盗贼、杜奸淫、戒赌博、防伪诈、重友谊、谨言行等等。这些内容虽不乏“忠孝节义”之要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是当今社会要求人们继承并遵循的。还有家谱中的人物传记,记载了堪称民族精英的志士仁人、能工巧匠,在推动历史前进,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其业绩,可以使其子孙后裔励节气、辨真伪、分是非、图奋强,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

第二篇: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後皆耕读为业。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由今日逆而溯之,原其本出自一人。自始祖顺而推之,溯其流一十三世。所以联属族人,使览斯新谱者,父兄宗族俨在庭帏,长幼尊卑秩然不紊。俾咸之一本之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乎。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第九代孙森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 1998.7.23武汉

二、天地生物人为贵。曷贵乎尔?以其具天秩之彝伦,有以笃水源木本之念,凛凛然统族属而不昧厥初也。

夫祖宗往矣,而若子若孙若曾元以下,非一脉之留贻乎?故尊祖者不可不敬宗,敬宗者不可不收族。诚哉老泉之言曰:情见乎亲,亲尽则情尽如途人也。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无如之何也,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噫!人各有心,未有闻老泉之言而孝悌之心不油然以生者,此吾谱之所以不容缓也。

我翰堂刘氏,自始祖讳泰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前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流离迁徒,遂至于粤,卜筑于北邑之西门内。耕田而食,凿井而饮。今遗井犹存──即邑乘所称刘家井是也。

後迁于二厢之翰堂,又移居六贡屯村。故僻地槎牙,杭苇跋涉者,颇形困顿!

二世祖念庄公,三世祖明善公,乃舍田为路,累石成桥,通往来,济利涉,行人赖焉──即邑乘所载六贡桥是也。

递传而下,俱隐于农。时风气古朴,丧葬过于简略。故历代祖墓俱系土坟无碑。未建宗祠,故亦不立主奉祀,惟春秋祭墓。茔域徒存,其原籍宗派、生殁年月,亦俱无从查考矣!

迨五世高大父象家公,为故明邑庠生。六世曾大父,为国朝邑增广生,恬淡好学,不求仕进,多积阴功,广行善事:如让产于兄、还质田、存人祀诸善举,都人士艳称之。邑乘所志皆实录也。

七世长伯祖复斋公,以明经授昭平教谕,卓有政声。後沐覃恩,荣膺敕命移赠先人。其生平善迹,县志列传详载之。

而先大父著斋公,亦就职州司马加级,请封秩阶正四品,荣赠两代,行见家声克振,祖泽绵长。

则所以承先启後者,窃幸不至于昧厥初也。顾族属日繁,支分派别,由期而功、而缌麻、而袒免而至于无服,几几乎相视如途人矣!若不亟为纂辑,登诸谱牒,则无以收族者,即无以敬宗,即无以尊祖。忘本之咎,可胜数哉。爰与族人详为采辑。自一代以至十三代,序世次,辨昭穆,联疏远,别尊卑,无不穷其源而溯其本。其生殁年代从前失于简略者,姑阙其疑;而有徵信者,不安于略。盖数阅月而後成帙,敬寿枣梨以作家乘。颜曰《翰堂刘氏族谱》,原其始也。

後之览是谱者,庶几笃亲亲之谊,怀睦族之思,俾祖宗一脉之贻,不至同于陌路,而孝悌之心,不亦油然以生哉。

谨缀其略于简端。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冬谷旦

仲支第九代孙敏榘谨识

电脑整理:十四代孙业挥1998.8.21武汉

三、家乘族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家谱文化的丰厚底蕴对研究地方志、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均有重要价值。尊祖敬宗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炎黄之陵自不必说,各姓始祖的陵墓,也已成为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的圣地。一些著名陵墓已成为其所在地的重要旅游资源。当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资料中心、图书馆均以珍藏有我国一些姓氏的族谱为荣。谱牒学,姓氏学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成为一门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不仅列入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也已成为部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一些科学研究部门也已把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姓氏已把其家谱在因特网上发布,从而打破空间限制,使族人可在世界各地互相交流。实际上,已有人编制了旨在使全球华人能快速寻根,编制族谱,查找亲人的网站。

《翰堂刘氏族谱》网站于1999年在网上发布,有不少读者访问及留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树有根,水有源。编写族谱首先面临的就是根源问题。

根据1827年版《翰堂劉氏族譜》可知,翰堂刘氏开基始祖讳泰公於明嘉靖年间因故乡兵燹, 由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迁徒广西北流二厢之翰堂,最后定居于六贡屯村;又云,明嘉靖年间,有刘法广刘法松二公携祖同来,曾至陆川县南北乡石洞村侨住。但该族谱在序言、凡例、世次及《第一世始祖开籍北流缘始考》等文中一再表明,翰堂刘氏始祖泰公的原籍宗派无可查考。

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如今在那里?始祖泰公的根源应从何处算起?神秘面纱一直未能揭开。

1999年11月族谱编委会组织了“寻根”小组,到江西省安远县访问了始祖泰公的故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作了详细的访谈纪录,昔日江西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就是当今之江西安远县鹤子乡鹤子村。泰公当年之故居就是当前该村的刘屋。

经考证,刘法广乃开七公之孙巨浪公之子,由前文知,翰堂始祖泰公当为巨浪公的子侄辈。据恒心先生《汉祖流史》[16]等有关资料,于是,翰堂刘氏在全国刘姓大家庭的世系位置乃告排定。翰堂刘氏世系总表详见《翰堂刘氏族谱》网站的“刘姓文化·翰堂刘氏世系表”页面。

始祖泰公自翰堂开基创业至今已400多年。原族谱编印于1827年,至今已有170多年之久。如今翰堂刘氏支派繁茂,人口约1万,重新修谱,势所必然。1996年春节,翰堂刘氏后代在塘肚著斋刘大夫祠祭祖,决定成立《翰堂刘氏族谱编委会》(后文简称编委会),统筹修谱工作。

新族谱包括书籍版族谱及电脑版族谱。

1.书籍版族谱 它的最终成品是出版新版《翰堂劉氏族譜》(后文简称新族谱)书籍。新族谱在体例上做了很大改进,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包括谱名、序言、凡例、概述、族居、世系世次、族规、文物、人物、附录及编后记等部分。其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世系世次部分。由于人口激增,居住地又较为分散,两次修谱的时间间隔较长,加上保存着珍贵文字资料的碑刻、神主牌、祭簿等实物多已荡然无存,工作的艰苦性及复杂性就可想而知了。编委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除了组织收集资料及编写族谱外,还负责筹集资金,组建翰堂刘氏外出人员联谊会、编写简报及组织大型扫墓、祭拜始祖泰公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电脑版族谱 它在书籍版族谱的基础上,使用照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统计图表及数据库等技术,更形象、更生动地记录宗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活动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使之更符合实际,万代流传。

电脑版族谱的最终成品是:①在电脑上建立《翰堂劉氏族谱系统》,②制作VCD,③在因特网上发布《翰堂劉氏主页》,④打印资料等。

《翰堂劉氏族谱系统》的主要内容有①前言、序言及系统简介;②1827版原族譜的世系树图,开籍北流,自序一及二,著齋公行略,编谱人员,目录及统计图表;③2001版新族谱的族居篇、世系世次篇、修谱简报;④风光照片、人物照片,文物照片、祖墓及各种历史遗迹照片等;⑤祭祖盛会;⑥统计图表;⑦翰堂劉氏数据库;⑧翰堂刘氏主页;⑨幻灯片;⑩使用说明等。

刘姓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刘氏始祖是黄帝后裔帝尧陶唐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1982年全国人口统计资料,刘姓人口在全国姓氏排名居第四位,总人数超过6000万。刘姓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正在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聪明与才智。为了与海内外谱牒学爱好者以及刘氏后裔进行交流,我们在因特网上发布了《翰堂刘氏族谱》网站,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光临指导。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家庭,电脑及数字化彩电进入农村。预料族人在二十一世纪中,除了拥有书籍版族谱外,还将会在自己的家里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

由于时间仓促,理论水平及掌握的资料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三篇: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一、二、三------

中华燕氏网 2010-4-6 5:59:30 燕力提供

关于家谱编辑格式的诸多内容由燕力宗亲提供,供大家参考。

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

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第四篇:家谱调研

家谱调研

家谱文化是豫西怀川地区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位于太行山麓,济水源头的怀川历史开始的很早。据传,殷人是怀川人的祖先。因此,怀川人有着很强的缅怀祖先,追根溯源的情愫,而家谱正是这一情愫的载体。

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家乘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以姓氏分,不同姓氏家谱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当然,不同地区的相同姓氏家谱也存在差异。我的家附近的北王村是一个以谢氏为主体生活的村落。因此笔者以谢氏家谱为例展开调研。

谢氏家谱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家谱,一般就称作家谱,保存在本村的祠堂——“谢氏老祠”里,(谢氏老祠是我村谢氏家族的祠堂,用于祭祖,里面记录有谢氏的来源及谢氏历史,祠堂事物一般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管理,图(1)为祠堂里的石碑,记载了谢氏来历及根源,对于研究家谱很有帮助)

图(1)

还有一种是小型的家谱,也就是村民家户里用的家谱,一般称“老爷老奶轴”。

图(2)图(3)

如图所示,图(2)为祠堂里的大家谱。大家谱又分为两种:

1、挂谱,顾名思义可以挂在墙上的家谱。一般不挂出来,只有在春节时候(初一到正月十五)才挂出来,挂在祠堂上房的三面墙上。用于全村人到祠堂里祭祀祖先,追根溯源。图(2)就是挂谱。挂谱长2~3米,宽约1米。图中类似水源,类似树根的即为家族繁衍,世系传承示意。

2、卧谱,与挂谱不同,即使春节也不挂出来的。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见过卧谱。据说卧谱比较类似于世系表。挂谱和卧谱都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保管。图(3)为家户中的“老爷老奶轴”,实际就是每家从祠堂的大家谱上找到自家的那一支或一脉的祖先,写在自家家谱上。它是与大家谱相承接的。“老爷老奶轴”挂布长约1米,宽约0.5米。这种家谱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贴在自家墙上,图中的格子里的内容就是自家的历代祖先的名号。

挂谱与卧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第一,挂谱只记载已过世的人,而卧谱则包括在世的人,有几辈人就记几辈人;第二,挂谱只记载过世的男的名号,而关于女的一律不记,卧谱则男女尽量都记。

挂谱以图画形式向人们展示繁 衍生息、传宗接代的过程。从可考 的一辈开始以水流的形式从大到小 按从右自左的方式往下排。当然,水流也由粗到细,意为辈分由大到 小。如图(4)所示,从可考的第 七代应节开始,下有三子:长子汝 由、次子汝道和三儿子汝嘉。三个 儿子下有分别有子,再依次往下类 推。图(4)中第四代只有来旺下 有延续,其它没有,并非其它兄弟 膝下无子,而是由仁彦延伸下的子 孙较多,所以其它支脉只好另起一

图(4)张谱布。为区分不同辈分,每一辈字的人都要有一个“官名”,也就是同一辈分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如第二代名字里都有一个“汝”字,第三代都有一个“金”字等。这个传承,形成了谢氏特有的辈字排序:惟、丕、绩、之、贻、谋、家、开、东、晋、廼、恒、基、以、立、极、绪、衍、南、周。因此,村子里的人严格按照辈字排辈分,而不是按照年龄大小。

图(5)图(6)

图(5)、图(6)是根据卧谱自家所在支脉编排出来的世系图,也称世系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连接,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强调宗法关系。由图(6)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卧谱上出现了柴氏、孙氏,有的还甚至直接写出名字,这反映了挂谱和卧谱的不同以及妇女地位的变化。当然也存在失考没有记上的情况,如图(6)中圈出的地方。卧谱世系表中还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图(7)所示情况。图中所示,黄色的圈是一个辈分 红色的圈是下一个辈分。我们可 以看出:继魁下有二子,贻树和 贻科。但贻树名下有“出嗣”二 字,而继海下有一子,也是贻树 这是因为继海膝下无子,而同为 兄弟的继魁膝下有两个儿子,所 以,长子贻树就过继给了继海。由于人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 思想影响比较大,认为只有有了 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所以多从关 系较近处过继、领养。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在“人多力量大”的 图(7)

思想影响大多数人的时代下,大部分家庭子女很多,但却有很少家庭能供养得起

所有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把部分孩子过继出去以维持生存。因此,在世系表中,图示的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

笔者在调研期间,正好是谢氏家谱续写、完善时候,但由于工程时间较长,现在还处于调查、订正阶段,所以,对于家谱的制作过程只能通过访问村里几个年长的老人得知。生命的传承永不止息,因此原有的家谱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正。家谱是由专门从事家谱图画的人来完成的,特别是大型家谱,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据说现在开始动工,到年底才能完成。在画谱之前需要先对各家各户人口及先人情况有个调查了解。然后画挂谱,再是卧谱。据老人们说,这次要出一本类似书本的小型卧谱,每个家户都可有一本,这样,人们认祖归宗便更加清晰明了。家户里的小型家谱也是由专业人士画出来,各家在根据自己的世系关系填在上面。如图(3),大部分小型家谱的横批都是“木本水源”四个字,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之意。小型家谱的取名“老爷老奶轴”其中的老爷老奶代指历代祖先,并不是专指老爷和老奶。每年到旧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派各家的男性到自家祖先原来坟头所在的地方去举行一个仪式,叫“请老爷老奶”,意思是要请祖先回家过年,一家人团聚。回到家以后,这个小型家谱“老爷老奶轴”才可挂出来。一直到正月二十晚上,由本村祠堂举行“送老爷老奶”的仪式后,“老爷老奶轴”才收起来。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因此,当许多年轻人对修撰家谱还持一种否定怀疑态度时,我认为,修撰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实是一种维持家族凝聚力的途径。

第五篇:家谱序言

序言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07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2014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员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在无家谱考查的情况下,要收集大量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不在人世,资料收集全凭在世亲人回忆记叙,修谱之难可想而知。编委会长辈们,皆年过七旬,为了收集完整资料,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不计个人花费,遍访家门。在此我们向他们深表敬意!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众多、资料繁杂、整理编撰、电脑排版,工程之繁、任务之重,非参入者难以想象。在此我们对主编秦治安深表谢意!在修谱过程中,秦氏各支族门,大力配合、并积极捐款给予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历尽艰辛,终成此谱,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安秦氏族人之心,实感欣慰。愿先祖神灵庇佑:秦氏家族安居乐业,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此书凝聚秦世家族几辈人之心血,也必将成为后续家谱第一手珍贵资料。一旦丢失,不可复得,悔之晚矣。望持谱之人妥善保管,并郑重嘱托后辈代代相传,使秦氏族门亲情永续。

希望续修家谱能成为一种惯例,宜不超过60年续写一次。时间过长,会使很多信息遗望,造成续谱困难。不明己之祖宗是谁,不知己之何来,不免上愧对列祖列宗,下贻笑于子孙后辈。秦氏有责任心之人士,都要把续写家谱看作己之责任——代代相传,方能使秦氏族门团结一心、情亲永续。

由于历时久远,涉及人员多、分布广,又无资料考证,加之部分人员已多年失去联系,存在纰漏之处恐在所难免。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秦正华 二O一四年三月

下载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满族家谱有什么文化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谱文化

    家谱文化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每逢旧历年节,不仅举家团聚,而且还往往要祭奠先人。“先人”不仅包括我们幼时曾承欢膝下、现已故去的长辈,还会上溯很多代,甚至直到最......

    家谱序言

    家谱序言 受族人托付,编写章保陈氏家谱,这是我有生以来的一件幸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弥东章保陈氏家族源远流长。清朝乾隆年间,一世祖告别家乡故土,从虹溪舍......

    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第五周《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致辞的题目是《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在校园里有些学生在楼道上跑跳嬉戏,打闹喧哗,虽经学生会和老师多次......

    满族文化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 学 题 名 号 目 语言与传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问题浅谈》 《中国历......

    家谱基本术语

    家谱基本术语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

    家谱的写法

    家谱的写法(转载) 家谱的写法(转载自杨万忠老师的网校Office) 今年我族准备新修家谱,我将要参与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为了做好工作,本人查阅了一部分史料,考究了几部比较完整的家谱,积......

    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

    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杭州下城区京都小学等学校挂职培训印象鄞江镇燕玲学校叶杰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在杭州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