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族风俗英语
Manchu customs
Most of the Manchu live in 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most in Liaoning province.They have many customs.Now, let me introduce it detailed.1.Living habit The Manchu in terms of residence is very exquisite.They live house generally tall clear, for more than 1 and 3 rooms, the chimney, not from the roof of the house straight up , but built in the side of the house.It passes through the hole and the“ Swastika ” Kang “.And the paper windows mostly paste outside.The 1 and 3 room form of construction, facilitate the ventilation, namely can make indoor air fresh, and can make the house to keep certain temperature.Indoors, Manchu ” Swastika “ Kang ”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Swastika ” Kang “, also known as ” turn on“ Kang”, it is the most honorable West, offerings to our ancestors, offering ideal place.The Manchu people, guest if you sit in the West on the Kang, is impolite to the host family ancestors, great respect, the master will be unhappy, elders generally sleep in the southern Kang, while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nd slept in the North kang.2.Etiquette
The Manchu pay more attention to etiquette.Meet at ordinary times will do send greeting ceremony;If meet their elders, to say hello to speak, to show respect.The most solemn etiquette is holding meeting etiquette, also is the waist joint face ceremony.General friends meet, both male and female will do this ritual, said intimacy.Home generally has the “Million Kang”(that is, a room west, north and south, three sides is soil kang), the most distinguished kang, which used to fathers, not free to go sit.Hang flags in the Manchu is also a custom.Flag also cold a door, window.When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family paste the flag hanging on the top, the window, some still labeled couplets, increase the festive atmosphere.The Manchu guest, not avoid female family members,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guest's toast.To the guest must be
served in pairs, once the customer accept women's toast, you must drink dry, otherwise is considered impolite.3.Food With rice flour for the Manchu staple food, meat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ork, commonly used white cook cooking methods, such as the Manchu culinary “white pudding”.Winter is cold and no fresh vegetables, often with pickled cabbage(namely the flavor pickled vegetable)as the main vegetables.The flavor pickled vegetable boil with white meat, after winter is mated Manchu often eat the food.When it is a festival for “Ai jig paradox”(dumplings), Lunar New Year's Eve, to hand to eat grilled meat, etc.They also retained the pastry, Tang, such as Ma SA national special flavor of food.4.Era of faith The Manchu shamanism faith.Actually, offering to god, to offer a first, with pig and pig head for the Dalai Lama.Before slaughter to go to pig ear infusion in wine, such as pig ear jitter, think that god is with accepted, it can be killed, commonly known as the “brought sacrifices”.5.TabooManchu’s most prominent taboos are no dogs, banned the consumption of dog meat, can wear the coat with fur.6.Festival Manchu and Han many festivals are the same.Mainly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27 February,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Mid-Autumn festival.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generally have a pearl ball, the vaulting horse, the jump camels and skating and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1)Awarded golden section: Manchu“ Family Day celebration”.In 1635 lunar calendar October 13th, Emperor Taizhong issued edicts, formally changed people“ Jurchen” for“ Manchuria”, which marks a new national community formation.In 1989 October, in Dandong, “the first Manchu cultural and academic
seminar”, formally made December 3rd each year as“ awarded golden section”.Manchu compatriots around October 13th in lunar Manchu name day spontaneously commemorated, to commemorate the birth of Manchu.But the name used is not the same, or “name day“, or “birth”, or “anniversary“.2)Shang Yuan festival: namely the fifteenth day, commonly known as the ”Lantern Festival“.As with the Han people, Manchu also have Yuan Xiao hanging lights and Yuan Xiao custom.3)Go all ills: Manchu women's festival.General in the 16 th.That night, the women want, far state rooms, or go rolling sand ice, or beat play, is called ”going all ills“.4)Tiancang Festival: annual lunar January twenty-five Manchu rural family, exquisite cooked glutinous sorghum rice, placed in the warehouse, with corn stick weaving a pony inserted in the rice bowl, means that the horse to carry food, have ample food and clothing.The first day, adds a new meal, with added three back.Also some domestic sorghum stalks do two hoes inserted in the rice.The festival has in rural northeast retained.5)February two: known as the ”dragon on the rise“.That day morning, the people put the stove dust in the courtyard, ash bending the Yakuza, it is called ” long cited“.Then in the courtyard of the ceremony, pray for good weather.The whole family will eat” dragon beard noodles“ and” Dragon scale cake“.This day the women can't do needlework.6)Bug Wang Jie: in June day, easy to downtown pests.Liv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Xiuyan, Fengche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st in June the day, a person to a bug king temple worship, sacrifice for his pig, insect to avoid disaster, ensure the good harvest.Now don't get bug Wang Jie worship and activities, but this day every family will dry clothes and prevent insects.7)The ghost festival in July Fifteen: Manchu for the ghost festival, also considered to turn undead” Halloween“.At the appointed time, temple set up throughout the dojo, randeng Buddhist sutras, to be held
in a variety of rites.Hospital on the west side to the East, placed a wooden screen, the screen is hung on the branches of Celosia cristata, soybean, fresh lotus root, for the use of rabbit.Screen before a square table, table for a large cake.This period the ginseng will be worshiped in their own places of worship.8)Virgin's day: Manchu people in every autumn afte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r lunar mid-September(specific time indefinite)for collecting herbs and obtain the abundant harvest blessing activities.In the past year, founder of the Manchu village northeast section is to face Changbai Mountain, blessing prayer, thank the god to give the gift to the herbs, and the period of ginseng to pick which is in our own shrine.9)Laba Festival: Manchu people in December 8 Manchu to soak ” rice vinegar” and“ meat cooked laba”.In addition to the family to eat must be sent 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7.Dress Say to the Chinese dress, people tend to take it and women together.In fact, the Chinese dress is a very typical Manchu of clothing, it not only to women in scope.Chinese dress, because it is “banners”(also called the changing of the Manchu people)wears a robe, so later called cheongsam.The Manchu men to wear the Cheongsam, its style and structure is simple, round, DaJin brought, narrow sleeve, all around an open, belt buckles bond.The Manchu women a cheongsam, from style to work are very exquisite.In the Chinese dress collars, skirt, sleeve edge the place such as the set with several road HuaTiao or color tooth son, with some even lane 18 garment is a beauty.The Chinese dress style later has undergone some changes, an open from all changed to two sides;Hem by wide also changed to convergence;Cuff by narrow also get fat, and by fat thin, make it look more fit.Now a cheongsam's already not limited to Manchu women, it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women like generally one of the clothing.Jacket, is riding the Manchu man often wears a apiece.In order to ride a convenient, in the robes of a long outside to open an umbilical, all around
the grapes, with the wind chill short.Now many of the Manchu people wear small quilted jacket, is from the jacket of evolution.Chinese dress and jacket, in Qing dynasty is very popular.Not only was the Manchu people wear, central and south is some areas of other national, or because is forced or voluntary, and gradually put on some similar cheongsam jacket clothes.Later as a result of Manchu by the Han and other ethnic assimilation, so dress and jacket into some other ethnic costumes advantages.So people in certain extent accepted it.Although now few people wear jacket, but still in the Chinese dress popular in women.
第二篇:地理环境对满族风俗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满族风俗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满族是一个形成较晚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民族。
1、满族的起源:满族是从我国古代北方古老民族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北方几千年来曾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他们源远流长, 并随时随地变更名号, 主要有肃慎、扶余、东胡三大族系。他们是游牧民族, 都过着逐水草迁徙, 住穹庐, 吃肉饮酪, 衣革被裘的生活。其中的肃慎是满族的先世, 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满语支。从肃慎以后到满洲的这一系, 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在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年代中, 肃慎人的后裔以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等名称出现在不同朝代的史书上, 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族系中曾一次一次地分化出先进的部分, 经过一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先后与其他民族融和, 形成新的族系, 有的还建立了国家政权。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居民之一。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 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 东临大海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满族的形成是在明代女真诸部长期经济、文化、血缘、地缘的交流,多次的军事兼并和政治联合以及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其他民族形成的过程类似,满族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从部落、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族源、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生活习俗,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即民族这一历史过程。
2、满族的节日: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满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这可以看出满族当地的地理环境适合高粱的生长)
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农历二月初一)
三、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四、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
五、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
六、虫王节(农历六月初六)
七、马王节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雄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十七世纪前,满族聚居在东北边疆时,由于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狩猎活动使他们精于骑射,一直到现在,满族还是厉害的骑射高手)
八、颁金节
农历十月十三日。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颁金节”。
九、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满族生活的环境很严峻,天气很冷,河面容易结很厚的冰)
十、大祭
十一、药香节
2、长白山与满族的狩猎习俗
满族的狩猎习俗是该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习俗,“楉矢石砮”便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真实反映, 后来的“以弧矢定天下”及以“清语骑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 无不与满族的狩猎习俗密切相关。可以说,满族的狩猎习俗是他们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的风俗;这种习俗的产生与形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长白山地区特殊的条件环境促成了满族狩猎习俗的形成, 也因此形成了满族对长白山的依附关系和对它的崇敬或热爱。
一、长白山与满族的围猎传统 满族的围猎历史非常独特而悠久,《大金国志》载曰:“金都会宁, 四时皆猎, 燕都城外皆民田, 三时无地可猎。候冬月则出, 出必逾月, 每猎则以随驾军密布四围, 名曰围场。”满族人直接延续和继承了女真人的骑射与狩猎传统。自满族崛起以来, 这种形式相同的大规模围猎经常举行。满族人狩猎往往讲究场地, 也就是地盘。八旗制度建立后, 围猎按旗进行, 每旗都有固定的围猎山地, 打围通常在本旗的猎山进行。而在八旗制度产生之前, 猎人之间则以进山的前后划定各自的地盘。每个猎队进山后,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狩猎范围,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树皮”, 这是在长白山茫茫的原始森林里, 专属于狩猎人留下的“幌子”。
二、满族的捕兽传统与方式
长白山地区野兽很多(虎、豹、猪、熊、獐、狐、鹿、兔、野鸡、雕羽等), 满族人捕猎的方式也形式多样, 如设陷阱、打木绊、箭射、网捕等。他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创造出了专门的捕猎方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习俗。在农历四五月或八月捕鹿, 捕公鹿叫“打红围”。捕猎方法有四种: 第一种为“驱赶法”,第二种为“引诱法”,第三种为“哨鹿法”,第四种为“套鹿法”。长白山地区虎甚多, 满族人猎虎时有三法: 其一是围捕,其二是架火枪于野杀之,其三是用狗猎虎。
尽管过去长白山区野兽众多, 并有“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的情况发生。但猎民们还是形成了严格的行规, 即有利于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的行规, 故有“春不打母,因为雌性野兽要下崽儿;秋不打公, 因为雄性野兽秋天要配种, 传宗接代”等习俗, 既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和保护, 又使狩猎活动能一代代地传下去。为此猎人认为, 轻易杀生有罪。
第三篇: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一:满族的习俗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着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二: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饽饽,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三:满族的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四:满族的民风民俗
我们中国分为56个民族,同时也盛开着56朵花。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各自的缘由。
满族人,在清朝是最为繁盛,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我们常说“满汉全席”是说汉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满族的餐桌上。而他们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马卦。而旗袍则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种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骑马时要穿马褂,就像我们现在的背心。满族人把狗当作圣物,以不猎杀,反而进行保护。
满族绝对是一个除汉族以外的又一个庞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从满族建立清朝的那场战争就可以一斑了。满族在谋权当朝之前把各个村落分为八队,分别为:红旗,黄旗,蓝旗,白旗,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每队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满人能夺得天下权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北方的满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五: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清代历朝皇帝举行各种祭神祭天典礼,如宫廷萨满设“堂子”祭天,都用满语诵经跳神。直到 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珲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又分以跳神为职业的萨满和管祭祀的家萨满两种,现已消失。
《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1.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5篇
2.描写满族风俗的作文5篇(2)
3.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
4.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4)
5.描写风俗习惯的作文(2)
6.我知道的风俗作文
7.我知道的风俗作文(2)
8.五一见闻500字作文
9.家乡的春节作文400字(2)
10.和清明节有关的作文6篇
第四篇:满族初一到初十的风俗
满族初一到初十的风俗
春节,旧时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早在《渤海国记》中就记载:“民岁时聚会作乐,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这是描写满族的祖先靺鞨人,在唐朝渤海国时期过春节的情形。到了金代女真时期,满族人更把春节当成大节来过。每当进入腊月,满族家家杀年猪,相互请吃白肉血肠,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俗话说“一起腊月门,便有过年来。”清代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形成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习俗。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早点吃饺子,小孩子穿上新衣服给族中长辈拜年。新结婚的媳妇身穿鲜艳的旗袍,脚穿马蹄底旗鞋,由大伯嫂子领着先给祖爷磕头献香,然后给族中长辈拜年。不过,过去满族妇女要等到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破五:初一这天是鸡日子,因为满族按阴历计算历来有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谷八,九果十菜之说。这十天中哪天天气好,今年就得什么。初一这天是鸡日子,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家鸡炖蘑菇或野鸡炖粉条,故有“初一无鸡不成席”的说法。饺子一直吃到初五,吃饺子要捏破,此五日内不泼水、不倒灰、不开柜。一般早上蒸饺子,取蒸蒸日上之意。正月不剃头,都等到二月二剃“龙头”。正月十五前妇女不做针线活,小两口串门拜年。
娱乐:满族过年娱乐甚多,中年人有扭秧歌、打花棍、摔跤,青年有射柳、打金线、赛马,姑娘媳妇玩嘎拉哈,男孩子们玩跑马城、打冰嘎、踢熊头、扔坑儿等游戏。扭秧歌则是满族过年最热闹的娱乐活动。秧歌领队多身穿旗袍,头戴红缨帽,走阵队形有天门八封阵、葫芦阵等。满族秧歌的舞姿和汉族也不一样,多为大开大合,模拟古时征战与狩猎的姿态,透出满族人民古朴豪放的民族特色。
第五篇:满族文化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 学 题 名 号 目
语言与传播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问题浅谈》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我家乡的满族文化特征 我家乡的满族文化特征 满族
我的家乡是在辽宁省鞍山市下辖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其位于辽东半岛的北 部,面积 4502平方千米,人口 50 万。岫 指的就是“有穴的山”,岫岩县是个“八山半 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近海 县,又是东三省开放的前沿,其得天独厚 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享誉海内外。岫岩 玉以产于“中国玉乡”辽宁岫岩县而得名,简称“岫玉”,它属于蛇纹石玉,为中国历 史上的名玉之一。在我的家乡,可以说“十人九满”,而我本人,同样出生在一个满族的家庭 里。可以说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所建立的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近300 年之久。满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民族文化,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今天仍依稀可辨。满族之所以能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统治在人口上、文化上都远远超 过自己的民族,可以说是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分不开的。满族文化主要具有以下 几个基本要素:女真文明和蒙古文明的继承和吸纳;萨满教;满语;渔猎、采集、游牧、农耕混合型经济;共议制下的统一和集中;崇尚法治,整体权利义务概念 明确;严主奴名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求实务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 上诸要素综合作用造就了满族文化的优点和特点。在清初帝王的率领和组织下这 些优点和特点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其结果是具有悠久文明和光辉历史的汉 族、蒙古族等陆续被招抚或被征服。满族文化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 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 “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发明的火炕依然在温暖着北方地区 的广大人民;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袍,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的 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饰,称誉世界。不仅如此,满族文 化还有更深层次的体现。满族人心直口快,性情刚烈,具有组织本位意识,级别 意识和注重功绩的意识,重名声和面子,有尚武精神,喜好引进外族文化,有利 于民族联合和统一战线的形成;还有满族的萨满教和祭祖文化注重口头合同、诚 信原则,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
(一)岫岩满族的婚姻礼仪 满族长期对外进行征战,使大批青壮年死于战场,为保证本旗人口繁衍,满 族婚
姻旧俗崇尚早婚,小男娶长妇,早早生子。过去满族习俗中,家庭妇女地位 较高,主持家中内外事务,岫岩一直有“妇女当家则家发,否则家败”之说,男 子处于从属地位。现今大多数家庭由男人当家或夫妇共同商量主持家政,也有部
2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分地区仍由妇女掌管处理家庭内外重大事宜。赘婿有财产继承权,但必随妻姓。清初,受民族矛盾的影响,禁止满汉通婚。如果男子娶汉族女子为妻,不许领取 钱粮,满族姑娘嫁汉族的则遭受非议,直到清末这种通婚状况才逐渐改变。解放 前,满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不同辈分不能通婚,婚姻由父母包办,严格实行本 民族内部通婚。婚娶礼仪古朴简单,入关后受汉族影响,形成一套冗繁的礼节。
(二)岫岩满族的宗教信仰、族谱家规及禁忌 岫岩满族的宗教信仰、岫岩满族的宗教信仰和努尔哈赤有关,也遗留下来许多禁忌和风俗。相传当 年努尔哈赤遇难时曾被四喜娘娘、狗、乌鸦、老虎等搭救,所以满族人忌食狗肉,禁止猎杀乌鸦、老虎等。世居的满族人信仰祖 宗和多神,祭天、祭祖,祈求庇佑,兴旺发达。除信奉萨满教之外,还信奉佛教和喇嘛教,供 奉四喜娘娘。后来努尔哈赤又把四喜娘娘加封 为佛陀妈妈,对她像佛祖一样地供奉。祭祖是 祭祖宗板,祭祖时,把祖宗木板放在西面摆好 的桌子正中,桌上放满祭品,全家按辈分祭拜。满族俗重血亲,聚族而居,成为生产和军 事活动的组织,满族八旗就是基于血亲组织建 立起来的。在大家庭中,长幼有序、尊卑井然、男女有别、嫡庶有等,以“四世同堂”为荣。世代撰立族谱是满族人为加强血缘关系、巩固 血亲集团凝聚力、维护封建经济秩序的习俗。满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袭女真人“接宾客、信朋友”的礼俗,好客守信,邻 里有难必帮,互相借贷不立契,不同场合对不同辈份有不同施礼形式。
(三)岫岩满族的服饰、节日和饮食 岫岩满族的服饰、满族服饰承袭其先民女真人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服饰风 格,它反映了北方骑射民族的生活特点和审美情趣。在满族衣着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旗袍。在特殊节日时,人们会穿上旗袍跳舞庆祝。坎肩,原名叫“半臂”,又叫背心、马甲等。坎肩本是汉族的衣着,满族入关后,在全国推行满族服装的 同时,对汉族服饰也有所吸取,“坎肩”为一例。清代满族妇女因从小学习骑射 从不裹脚,所以她们讲究穿高跟木底鞋,这种鞋后来称为“旗鞋”。满族男子有 戴帽习俗,清代男子不分长幼,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
区已经放弃了部分服饰,遵循社会流行款式。但每到满族的重大节日,还 需要穿旗袍。满族除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庆祝传统节日以外,还有本民族的节日。满族历来重视春节,俗称“过年”,时间从腊月二十三日起。正月初一(大年初 一)早晨,各家老幼皆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向家中长辈依辈次叩拜,隔辈
3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人均须跪地三叩首,媳妇要向公婆叩拜,之后到族长家和邻里家拜年。初二至初 五是串亲访友、互相宴请的时间。初六至十五,乡里乡亲相见,都要互致问候。元宵节也叫“灯节”。这一天满族人家挂彩灯和制作冰灯,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 何,都要煮元宵吃。端午节,又叫“五月节”“五月到,插艾蒿”。,满族过这个 节日,最初并不是纪念屈原,而是为了避瘟防疫。中秋节,也叫“八月节”。晚 上月亮初上时,满族人家在院中摆供桌,桌上放月饼、瓜果等食物,待全家对月 磕头后,围桌吃月饼、水果。现今岫岩人仍然沿袭先祖遗留的这些习俗。岫岩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浓厚的北方 特色,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色味丰 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满族的主 要面食为饽饽。饽饽是北方方言,为馒头、馅饼、包子等面食的统称。因季节不同所 吃食物也不相同。在清代,满族糕点品目 之多,以致著名的“满汉全席”中有“满 点汉菜”之说。至今,虽然有一些糕点,由于制作工序复杂,已经在人们的日常餐 桌上退出了,但通过查阅诸如《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满族祭祀之书,人们仍可 以详知其制作方法。满族的粥、饭主要有小米饭、黄米饭、粘高粱米饭、高粱米饭、小豆甜粥等。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最喜欢的是“猪肉血肠炖酸菜”。过去的冬天新鲜蔬菜 较少,满族人全靠酸菜与窖藏的萝卜、土豆、白菜过冬。血肠多在腊月杀猪时制 作,用猪血加盐、葱、姜、香菜沫、味精等调匀,灌入猪肠中,两端用细线扎紧,煮熟后切成片直接食用。满族食俗具有传统的民族特点,体现了处于北方严寒地 区的地域特色,同时也表露出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融和影响。现今,虽然有 些地方饮食有所改变,但大部分地区,尤其偏远农村仍然承袭这些饮食习惯。关于岫岩满族其他的习俗还有很多,例如除夕要在天黑之前吃完饭,而且必 须吃米饭。初一要在太阳出来之前起床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满族 原有的风俗随之淡化。但有些民族风俗一直流传下来,满族人也一直敬奉遵守。
家乡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比较 家乡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比较 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
由于今天的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杂居共处,所以有的人就说满族和汉族已经完 全一样了,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并 不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两个民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如果完全一样的话,那么只能是一个民族,而不可能是两个民族。那么今天的满族和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4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 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 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分明,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 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 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 B 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 40%左右,而汉族人中 B 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 20%多一点。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 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 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 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 是在向前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 到,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 夹克,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 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像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 等,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 的,因为汉族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 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 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 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喇(姓 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 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李佳氏为李,何叶勒氏 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所以,满族不管现在汉姓
是什么,只要去看一看〈氏族-哈喇汉译表〉,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 的。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 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 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 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当时的情况 是,老舍先生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 严而又不愿屈服,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 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 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客观地说,满族人长相在东亚人种中较为出众,身材较好,性格平和,善良,
5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热情好客,基本上具备了一个优秀民族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满族人的人均受 教育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也是 56 个民族中排名第一的,排名第二的是朝鲜 族,但是和汉族差距不大。
家乡满族人的一般性格品质特征 家乡满族人的一般性格品质特征
俄国著名民族学家史禄国在其代表作《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一书和前苏 联学者阿尔先尼耶夫在《林中人-乌德赫》一书中对满洲人的性格品质描述为: 满族人将自己的任何行为都看做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满族人适合生活在集体中,离开了集体就不可能生存。满族人已将这种性 格发展成一种特殊形式,即将客人当成自己单位成员的那种无限的殷勤好客的习惯。满族人非常嫌恶阿谀奉承。既不想奉承别人,也不愿别人奉承自己。满族人认为自己正确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压力,他将坚持自己的想法。满族人通常不喜欢说谎的人。说闲话被认为是最讨厌的行为之一。满族人通常并不是残暴的,厌恶任何形式的残暴,不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 上,也不论是对其他满族人,对动物,还是对其他民族。满族人易于受强烈情绪的感染。情绪是萨满教的基础,非常强烈的情绪感 染力,吸引着满族人。满族男人知道自己的本领,但并不在那些缺乏这些本领的人面前去显耀。在体格、精神和道德方面出类拔萃的人,对待别人也采取保护的而且非常平易的 态度。满族妇女为自己的女性才能而自豪——如治理家务井然有序、精巧的手工,有良好的子女和儿媳,称心如意的丈夫,自己的美貌以及母性的品质等。满族人不论男、女和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乐观的。他们以极大的精神 力量——宿命论——度过艰难
时期的,并尽力忘却困难时期,只回忆自己一生最 愉快的时刻。满族人小心谨慎,沉默寡言,为人深沉,具有非常坚强的性格。他们说话 温和,简单明了。与此同时,满族人还热情奔放,想到做到。满族人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不管给他们什么好吃的东西,他绝不肯独自 享用,他自己尝一尝,就分给了周围的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