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新世纪教育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1.中国古代建筑的九个基本构件:
㈠台基,又称基座,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分为四种①普通台基,用于小式建筑
②较高级台基,用于大型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③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④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 ㈡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
㈢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树称为开间或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㈣大梁即横梁,架于 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楠木或杉木
㈤斗拱: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㈥彩画(的四个作用):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以及突出装饰性
彩画的三个分类:①和玺彩画:等级最高,主要特点: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上下两个《 》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②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于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③ 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上下两个《 》 或《 》或者()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㈦屋顶分为七种:①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重檐庑殿顶的级别最高
②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
③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④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⑤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⑥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⑦盝顶,梁架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
㈧山墙的三个种类:悬山、硬山、风火山墙
㈨藻井: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用于寺庙佛座上方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六个特点:①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辅以砖瓦
②采用框架式结构
③整齐灵活的平面布局
④优美的建筑造型
⑤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段
⑥注重建筑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木框架
4.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三种结构方式:①抬梁,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
②穿斗,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檀斗接而成,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③井干,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除少数森林地区外极少使用 5.木构架结构的两个优点:①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壁不承重
②木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6.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级、最豪华的是:宫殿 7.宫殿出现的时间:商代
8.宫殿的布局的三个特点:①严格的中轴对称
②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
③前朝后寝 9.宫殿外的七个陈设:①华表②石狮③日晷④嘉量⑤吉祥缸⑥鼎式香炉⑦铜龟、铜鹤
10.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明清两代的皇宫:北京故宫
11.北京故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12.故宫宫殿分前后两部分:①前朝,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②内廷,保和殿之后为内廷,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和帝后、嫔妃、皇子公主居住、游玩、奉神之处。13.养心殿: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14.内廷的三座花园:宁寿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御花园 15.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 16.沈阳故宫的布局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17.沈阳故宫分三部分:①清太祖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初期所建的大政殿,故宫的东路
②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续建的大内宫阙,故宫中路
③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扩建的,故宫西路 18.天坛的组成:祭天的寰丘、祈求丰收的祈年殿、皇帝斋宿的斋宫、贮放神牌的皇穹宇
19.封土为坟开始的朝代:周朝 20.封土的沿革:秦汉为方上
唐代:以山为陵
宋代:小规模恢复方上的形式
明清:宝城宝顶 21.帝王陵的三个地面建筑:祭祀建筑区
神道
护陵监
22.墓室的3种结构: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23.世界上最大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24.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汉茂陵
25.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唐乾陵 26.唐代十八陵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唐乾陵 27.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而闻名于世的是:长陵
28.其内部装修和雕刻工艺之豪华精致,在全部清陵中堪称独一无二的是:东陵(慈禧陵)
29.中国都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军事色彩
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址多利用东汉旧城改建而成,改建重点在于集中宫苑衙署和加强西北隅的军事据点,扩大规整居民区,调整安排工商业区
31.唐都长安由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墙组成,布局完整
32.明朝的北京城市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由皇城、内城、外城三部分组成 33.明朝的南京城墙其内侧周长33千米,为世界第一
34.中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中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聚宝门(中华门)
35.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大约始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
36.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之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37.汉长城东起辽东,西至蒲昌海,长1万千米,是汉武帝在三次征服匈奴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规模最大,不仅抵御了匈奴南下,而且保护了通往西域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
38.八达岭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之一
39.被誉为第二八达岭的是:金山岭长城
40.1567年戚继光镇守北疆,继续兴建众多敌楼和战台,使之成为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41.长城上有三个著名的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42.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43.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
44.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和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嘉峪关 45.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
46.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 47.塔:是在公元1世纪前后随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的 48.塔在印度原称窣堵坡,我国古代通常称其为浮图或浮屠,用以保藏佛舍利或供奉佛经、佛像,形状为一半圆形的坟冢
49.中国佛塔分为四种:①是楼阁式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形式,可以登高望远。
②密檐式塔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得名,大都实心,不能登临
③覆钵式塔 又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
④金刚宝座塔造型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具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其形式为:塔的下部为一方形巨大高台,台上建五个正方形密檐小塔
50.著名的楼阁式塔有:陕西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 51.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大雁塔 52.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一座木构大塔:应县木塔
53.著名的密檐式塔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
54.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年间 55.中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朝至元八年
56.中国金刚宝座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是: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57.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入中国 58.石窟的四种形制: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大象窟 59.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60.道教建筑的三种类型:①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道观的房屋、土地等庙产属于道教界公有,留住来访各方道士,悬挂板钟,可以传戒,不收徒
②子孙庙,又称小庙。道观的庙产属庙主私有,不传戒,不悬挂板钟,可收徒,不收留来往的各方道士
③子孙丛林:子孙常住,由子孙庙发展而来,具有半小庙、半十方丛林的特点,可以挂板钟,收留道士,也可以传戒,但传戒后不能收徒。
61.属于十方丛林的是:全真道的道观 62.属于子孙庙的是:正一道的道观
63.属于子孙丛林的有:辽宁千山的无量观、河南登封的中岳庙 64.道观的三个特点:①崇尚自然,隐居修炼
②依山就势,浑然一体
③道教教义,寓于建筑
65.我国民居建筑的五种类型:①合院式,传统民居中最主要的形式,数量多、分布广,汉满白族等使用
②干栏式,分布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
③碉房,青藏高原的住宅形式
④毡帐,过游牧生活的蒙、藏等民族的住房形式,是一种便于装卸运输的可移动帐篷
⑤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土木结构,密檐式屋顶,房屋连成一片,平面布局灵活,庭院在四周 66.合院式民居的特点: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正房,左右布置厢房,形成东西向次轴线。
67.干栏式民居的特点: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局,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及其他野兽的侵扰
68.傣族竹楼以具有家庭活动用的多功能的平台为特点,当地称平台为展
69.碉房的特点:一般为2~3层,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平面多为外部一大间,内套两小间,层高较低。结构为一间一根柱,俗称一把伞,外墙下宽上窄,有明显收分,朝南卧室常开大窗,实墙是材料本色,外观朴素和谐
70.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
71.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72.客家土楼民居:是广东、福建等地客家人的住宅。一个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
73.客家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 74.黄河流域窑洞民居:分为三种,土窑、石窑、砖窑
75.云南三坊一照壁民居:是白族民居,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三坊一照壁,另一种是四合五天井。
76.坊,是当地作为基本单位的一栋房屋的称呼 77.坊的形式是一栋三开间二层楼房屋
78.三坊一照壁的四合院是由三座坊和一座照壁围合成的四合院。79.楼是指两层以上的房屋,在战国晚期已出现。
80.阁是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其特点通常是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81.古代江南的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82.黄鹤楼坐落在今湖北武汉市,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崔颢的黄鹤楼诗使其声誉更隆。
83.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楼故城上,始建于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84.天下四绝:滕修楼、范作记、苏手书、邵篆刻
85.自汉代开始,我国古桥形成了索桥、浮桥、拱桥和梁桥四大基本类型
86.现存典型的古桥: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湘子桥
87.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河上,为隋代开皇大业年间李春创建。
88.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畅肩桥:赵州桥 89.赵州桥,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弧形平缓,桥拱肩两端各设两个小拱,即敞肩拱,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因全部用石料建造,俗称大石桥
90.卢沟桥:又名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91.以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地而载入史册的是:卢沟桥
92.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为著名的梁式古石桥,始建于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而建成。
93.洛阳桥是我国最早采用种蛎固基法建造的桥梁,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94.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坐落在广东潮州城东,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因传有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手书洪水止此的石碣竖于桥畔,故名湘子桥。
95.湘子桥始建于南宋,历时57年建成,为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合式石桥。
96.湘子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风格特点闻名于世。
97.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园林占有者的身份分为两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98.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三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99.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布局开敞,表现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及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 100.现存著名的皇家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1.私家园林是供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102.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布局精致,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
103.现存的私家园林: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上海的豫园
104.北方园林的特点:因地域宽广,所有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地理条件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105.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园林为代表
106.江南园林的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略感局促。107.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108.岭南园林的特点:常绿植物多椰树、棕榈、芭蕉,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109.现存的岭南园林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
110.中国古典园林的4个特色:①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1.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112.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113.既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造园艺术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葆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 114.中国古典园林的6个基本构成要素:①叠山
②理池
③植物
④动物
⑤建筑
⑥匾额、楹联与刻石 115.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秦汉的上林苑,用挖太液池的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
116.叠山的根本目的: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117.园林中的假山一般有三种:石山、土山、土石混合山
118.叠山的两种主要石材:①浙江武康的黄石,因黄石质地坚硬,不容易受风雨的侵蚀,用于假山的基础部分,称叠脚
②太湖石,因其具有瘦透漏皱丑五个特点,置于假山的上部,供游人玩赏品味,称收顶 119.被园林专家称赞为:枣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的假山是: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
120.被誉为江南三大奇石的是: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云峰
121.古代园林理水的三种方法:①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②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
③破
122.明朝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指的是理水当中的隔
123.中国古典园林的7个基本构景手法:①抑景: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
②添景:把其他景点放在中间,近处作为过渡
③夹景:在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某一远方的风景点或自然的山或者人文的建筑等
④对景: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
⑤框景: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⑥漏景: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⑦借景 124.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125.中国现存大型皇家园林中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一个,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的是:颐和园
126.颐和园建于金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设为行宫,明皇室改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名为颐和园
127.中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承德避暑山庄
128.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北部,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完成,兼有南秀北雄之美
129.外八庙中的普宁寺的大乘之阁有一尊高2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木雕佛像。
130.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始建于明代。
131.拙政园布局采取分隔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 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
132.苏州四大历史名园之首:拙政园
133.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沧浪亭(宋代)、狮子林(元朝)、拙政园(明朝)、留园(清朝)
134.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一处名园:沧浪亭 135.沧浪亭园内景观以山为主,东部主体建筑沧浪亭一带,颇具山林气象,为全园主体,自南宋后曾废作佛寺,晚清又建五百名贤祠,所以沧浪亭是一处具有公共性质的园林
136.广东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及佛山的十二石斋
第五章 中华民族民俗 1.民俗分为三大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
2.中华民族的两种分布格局:①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②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3.中华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4.世界上最大的语系:汉藏语系 5.中国的第二大语系:阿尔泰语系
6.属于汉藏语系的有:汉语、藏缅、壮侗、苗瑶 7.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满
8.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 9.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0.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的住房样式:传统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11.居住在东北的汉族与华北平原汉族的住房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 12.居住在陕北的汉族住房样式: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
13.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
14.汉族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15.汉族的饮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 16.汉族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
17.汉族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的态度:兼容并蓄 18.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 19.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节气
20.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 21.满族的住房:口袋放,曼子炕
22.满族喜食黏食,善于养猪,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最喜食的点心:萨其玛 23.满族实行土葬
24.满族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戴狗皮袖头的衣服
25.满族以西为上,忌讳一般人坐西炕,更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 26.朝鲜族的房屋:满屋都是炕,进门脱鞋,席炕而坐
27.朝鲜族以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泡菜为副食,每餐必有汤,调味品最爱用辣椒和豆浆,喜吃牛肉和狗肉 28.朝鲜族的特制饮食:冷面、打糕、松饼 29.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是朝鲜族
30.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的民族是:朝鲜族 31.回甲节、回婚节是朝鲜族的家庭节日 32.朝鲜族非常尊重长者
33.蒙古族的饮食主要有奶食、肉食。
34.奶食俗称白食,有奶酪、奶豆腐、奶皮子等。35.肉食俗称红食,以羊肉、牛肉为主 36.蒙古族常以手抓羊肉和清水煮全羊款待客人
37.蒙古族的服饰分为四个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38.男女老少都爱穿长袍的是:蒙古族 39.蒙古族的三种丧葬方法:野葬、火葬和土葬 40.蒙古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 41.那达慕蒙古语的音译:游戏或娱乐 42.蒙古族:尚白崇九
43.进入蒙古包要坐在右边,离包时走原路,待送你的主人回去后再上车或上马
44.在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回族
45.回族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牛、羊、驼肉和食谷物类的禽肉及带鳞的鱼类 46.回族一般不饮酒
47.回族的传统面食:油香和馓子 48.爱喝盖碗茶的民族:回族
49.盖碗茶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及八宝茶 50.回族的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 51.回族的葬礼形式:速葬、薄葬、土葬 52.回族忌说:杀字,只说宰鸡宰牛
53.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长达340多首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
54.独他尔、巴拉曼和手鼓达甫等是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 55.在维吾尔族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是:赛乃姆
56.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多变而著称,有顶碗舞、大鼓舞
57.男女老少都爱戴的四楞小花帽 58.维吾尔族盛行土葬、速葬
59.维吾尔族的节日:一年一度的肉孜节、古尔邦节
60.苗族的住房都是在依山傍水建寨,聚族而居,楼房多为吊脚楼 61.苗族喜食酸醋味,酸菜、酸汤、酸辣子常年不断,酸猪肉、酸鸡、酸鸭子味道鲜美
62.饮酒是普遍的嗜好,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的民族:苗族 63.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月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64.苗族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芦笙节
65.苗族人不吃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等
66.藏族喜欢酥油茶、奶茶和甜茶,嗜饮青稞酒,并有弹酒的礼俗 67.藏族不吃奇蹄类兽肉,大部分地区还有不吃飞禽和鱼的习惯 68.人称传一手,露一手的民族:藏族
69.藏族的葬仪方式: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
70.雪顿节又名藏戏节,雪藏语为酸奶子,顿藏语为宴的意思,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71.彝族人喜欢吃坨坨肉,饮转转酒
72.彝族男子的天菩萨是天神的代表,象征男性尊严不可侵犯 73.彝族人喜欢用青布包头,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俗称英雄结,以示英雄气概
74.彝族男女最爱披的羊毛披毡叫察尔瓦 75.彝族除了过春节外,最主要的是过火把节
76.白族民居布局为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 77.白族人喜食酸辣味,砂锅弓鱼是白族最负盛名的宴席菜肴 78.白族崇山白色,男女外出是多戴大理草帽 79.白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三月街
80.傣族的竹楼是干栏式建筑,建于平坝近水之地,住宅以西双版纳最具特色
81.傣族喜食酸味及烘烤食品,嗜酒,喜嚼槟榔,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
82.傣族青年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串寨子、丢包,还时尚招赘婚
83.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84.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又称佛诞节、浴佛节或堆沙节,一般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
85.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的是:东巴文
86.纳西族的特色食品: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沪沽湖的酸鱼、鱼干、一线琵琶肉和千层饼
87.纳西族招待贵宾的方式:三叠水又称雪山宴,因使用大碗、小碗、盘子三种不同高度的餐具而得名
88.披肩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肩两边缀日、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着辛勤劳动的是:彝族人的服饰 89.阿注的特点:男不娶妻,女不嫁夫 90.纳西族有本民族独特的节日:三多节 91.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的是:壮族
92.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传统民居有楼居、半楼居和地局建筑三种类型
93.壮族喜食糯米,三月三吃五色饭,用于祭祀和待客,春节和端午节,要包驼背粽,烤整猪、白斩鸡是壮族用以待客的特色佳肴 94.壮族的主要节日是歌圩节
95.壮族称猪肝为猪湿,猪舌为猪利,忌食牛肉和蛙肉 96.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又称土家织锦 97.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舞蹈 98.被土家族人民并称为艺术之花的是:土家织锦和摆手舞 99.赶年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100.传统住房为船型屋的少数民族是:黎族
101.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俗称儋耳,妇女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雕题
102.黎族男子留长发,结发于额前,头缠3米多的红头巾或黑头巾,喜戴穿着铜钱的颈圈
103.黎族儿女成年后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俗称放寮,盛行不落夫家的婚俗
104.黎族传统的节日是:三月三
第六章
中国宗教 1.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①多宗教并存的国家
②除道教外,其余三种宗教都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 2.中国的四大宗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创立时间最早的宗教:佛教 5.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6.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7.释迦牟尼的含义:释迦族的圣人 8.佛教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
成道地菩提伽耶
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槃地拘尸那迦
9.密教: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称为密宗 10.相对密教来说,其他大乘佛教教派被称为显宗 11.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译传阶段
创造阶段
融合阶段 12.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隋唐两朝
13.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的仪式 14.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咒术性
对喇嘛异常的尊崇
**转世思想
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15.**是汉族的称谓,藏语为朱古,意谓神佛化现的肉身
16.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朝廷先后正式册封宗喀巴再传弟子为**喇嘛和**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转世制度 17.历代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批准
18.藏传佛教主要有四大教派:宁玛派(红教)
萨迦派(花教)
噶举派(白教)
格鲁派(黄教)
19.西藏地区执掌地方政权的教派,同时也是势力最大的教派的是:格鲁派
20.其后世弟子形成**和**两大**转世系统的是:格鲁派,由宗喀巴在15世纪
21.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苯教(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 22.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
23.最能体现佛教的哲理特色,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爱的不同之处是:三法印
24.四圣谛:释迦牟尼得道和传道的最根本思想,即苦、集、灭、道四条神圣道理
25.苦谛:对人生、社会属性的判断
26.集谛:又名因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即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惑
27.灭谛:要灭尽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28.道谛:为完美而理想地解脱、达到涅槃境界的道路和办法 29.佛教中的因是原因,缘是条件
30.三世佛:①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②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
31.三身佛:指的是释迦牟尼的三种佛身,也即三种不同的像 32.三身佛:法身、报身、应身 33.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34.报身佛:卢舍那佛 35.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36.文殊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智慧第一,人称大智菩萨 37.普贤意译为普贤或吉祥,表广大之行愿,又叫大行菩萨 38.观音菩萨意译为普观世界而拔苦与乐
39.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手持宝剑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手持琵琶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手持宝伞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手持绳索或龙蛇
40.韦陀又叫韦陀天,在天王殿弥勒像背后,面对大熊宝殿,手执金刚杵,杵横放表示为十方丛林,接受行脚僧人,杵柱地,表示为子孙丛林,不留外寺僧人
41.金刚是名拔折罗的意译,意思是金中最刚者,为有大力能驱除一切鬼的天神
42.左边的是密迹金刚,右边是那罗延金刚,后又被称为哼哈二将 43.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
44.白马寺也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又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45.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46.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闻名天下的是:九华山 47.道教供奉的最高尊神:三清
48.三清:玉清原始天尊 坐中间 带芙蓉冠披云霞紫袍
上清灵宝天尊 坐左边 手持如意或太极图
太清道德天尊 坐右边 手执太极神扇 49.在三清之中对道德天尊的信仰最为普遍 50.四御:地位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51.玉皇大帝:总执天道诸神
52.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象 53.南极大帝:协助玉皇掌管南北极、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主持人间兵戈之事;
54.后土皇地: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山河之秀的女神
55.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是早期道教的显要神灵,自明代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56.道教以日为大明之神,男像,金色太阳为饰 57.月为夜明之神,女像,白色月光为饰;
58.五星:木(岁星)、火(惑星)、土(镇星)、金(太白星)、水(晨星)
59.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
60.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被玉皇大帝封为太玄,镇守北方
61.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道教将龟蛇作为玄武的象征
62.文昌帝君:又称文曲星、文星,是道教奉祀的文章科举之神,本为司命神,职司科举功名,掌理人间禄赏仕进 63.魁星,又称奎星,与古代奎宿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64.奎宿为星官的名称,又叫天豕、封豕,为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一宿。
65.古人认为魁星是掌主文运的神,因此备受读书人的尊崇
66.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专为渔民、航海之人解救危难而被尊为航海保护神 67.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
68.文财神: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和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 69.武财神:赵公明,关帝、何五路
70.财神掌管人间财帛、人世爵位,人们奉祀财神以祈求五谷丰登,财源亨通
71.关帝:被道教尊为关圣帝君,因其忠义而成为扶正压邪、佑护众生的神仙
72.王灵官:本名王善,为林灵素再传弟子。谓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将及护法神,为道教第一大护法灵官,其形象为赤面、三目、披甲执鞭 73.门神:系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 74.最早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性能执鬼,流行于汉代 75.唐代出现钟馗捉鬼的故事,钟馗亦被作为门神以驱鬼魅 76.元代以后,又曾以唐秦叔宝和胡敬德为门神
77.灶君:也称灶王爷、东厨司命等,为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78.城隍:为地方神灵,道教以其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称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称其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属下有十八判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 79.土地神:人们认为土地承载万物,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因此祭祀土地以保佑农业收成,又称土地为地方行政神,可以保佑乡里平安宁静
80.全真天下第一丛林,北京最大的道观建筑:白云观
81.道教全真派有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主要供奉丘处机,陕西户县重阳宫供奉王重阳,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供奉吕洞宾
82.道教四大名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83.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84.武当山上现存最美的一尊真武神像:天柱峰顶端供奉的真武大帝 85.既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天柱峰顶的金殿
86.道教正一派的祖庭:龙虎山,中国道教发祥地 87.齐云山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有江南小武当的美称 88.基督教的三大派系:公教、正教和新教
89.公教因为以古罗马为中心,所以也称为罗马公教,在中国称为天主教
90.正教因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所以也称为东正教,又因为在宗教仪式中通行希腊语,所以也称为希腊正教
91.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是在16世纪中叶公教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后陆续派生出来的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在中国称为耶稣教 9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被传说为上帝耶和华之子 93.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代
94.也里可温,是有福源的人的意思,是元朝对景教教徒的尊称 95.基督教第三次在我国传入的高潮由天主教唱主角,成绩卓著的是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
96.中国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堂:1665年俄国人强占黑龙江左岸雅克萨城,并在那儿建立了教堂
97.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圣经,由39卷旧约和27卷新约构成 98.旧约:是从犹太教继承下来的,犹太教认为旧约是上帝与犹太民族订立的盟约,所以称作约书
99.基督教继承了这种说法,但认为耶稣基督以流血受死而在上帝与世人之间订立了新约,于是便把从犹太教继承下来的圣经称作旧约圣经,把新订立的圣经称作新约圣经 100.基督教的五个教义:①创世说
②原罪说
③救赎说
④三位一体说
⑤天堂地狱说 101.基督教的礼仪:洗礼圣事和圣餐圣事
102.洗礼圣事:亦称圣洗、受洗或受浸,是信徒加入基督教必经的一种宗教仪式
103.圣餐圣事:在天主教被称为圣体圣事,在东正教被称为圣餐或主的晚餐,领取圣餐的人必须是有效的领受过受浸的信徒 104.圣餐来源于圣经中耶稣与门徒的最后的晚餐。
105.圣餐中劈开的饼,代表耶稣为信徒所舍的身体,杯中的酒则代表耶稣的血
106.基督教会的三大节期:①圣诞节
②复活节
③圣灵降临节
107.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号,又称耶稣降生节,是基督教信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108.复活节:用来纪念耶稣受难后复活的节日,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号至4月25日之间,用来纪念耶稣受难后复活的节日
109.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时间为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纪念圣灵降临而设
110.伊斯兰教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半岛,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111.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112.伊斯兰教最神圣的经典:古兰经
113.古兰经:穆罕默德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114.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经典,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许的弟子言行的汇集
115.圣训分为三类:①言语的圣训,为穆罕默德有关宗教、社会问题的论述
②行为的圣训,是穆罕默德的活动及行为品德的记述
③默认的圣训:是穆罕默德对弟子言行的默许 116.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①信仰安拉
②信仰天使
③信仰经典
④信仰使者
⑤信仰后世
⑥信仰前定
117.伊斯兰教的五项功课:①念功,又叫作功为五功之首,指口头表达自己的信仰,念的内容主要为清真言
②礼功,即为礼拜,是教徒向安拉感恩的一种方式
③斋功,又叫封斋
④课功,伊斯兰教以安拉的名义向信徒收取一定的课税,称为课功或纳天功
⑤朝功,凡是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在旅途安全的条件下,一生中应该去麦加朝观一次,以表示对安拉的虔诚
118.穆斯林每天要向麦加的克尔白礼拜五次,星期五要举行集体礼拜,叫做聚礼或称主麻
119.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必须在回历九月斋戒一个月,每天从黎明到日落这段时间内禁止饮食和房事,以清心寡欲、磨练意志
120.伊斯兰教的两个主要节日:①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
②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朝观者在麦加活动的最后一天
121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北京牛街礼拜寺 122.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创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中国的圣友寺、凤凰寺、仙鹤寺和广州怀圣寺
123.对研究中国海外交通史、建筑史、伊斯兰教史以及中国同伊斯兰国家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的寺院:广州怀圣寺 124.被誉为是中国阿拉伯式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典范: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形式建造的清真寺:泉州清真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第二篇:清西陵之旅与中国古代建筑浅谈
中国古代建筑浅谈和清西陵之旅
说起旅游,心里便有着说不出的喜爱。这学期学习了这门关于旅游的选修,喜爱的感觉更是增加了不少,每次上课看到关于一些建筑或者旅游的地方,心中便充满遐想,仿佛自己已经飞出课堂,到了自己喜爱的地方。
而众多旅游景点中,我最钟爱的便是古代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上都占有重重的一笔。从半坡遗址被发现七千年的历史。再看看现在依旧蜿蜒曲转的长城,雄伟宏伟的紫禁城都堪称这人类奇迹。那些精准建造的桥梁,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依旧为人们服务着。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不可估量。它们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一种不朽的文化。它们虽然不会移动,但是却使很多人为之前来观赏,可见其吸引力之大。
这次我要分享的是我众多去处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阿哥园寝。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这遍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虽然除了雍正帝其他三帝都属于晚清,但是依旧富丽堂皇,而这里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在盛夏时节来此还可以避暑养生。
说完关于清西陵的简介,下面就到了关于它的一些细节,第一点相信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它的发生地估计就很少有人清楚了,他就是在这发生的,这里的河名为易水河就是鹬蚌相争的发生地,而这里也立着典故的碑牌。当时来到这里,我见到这个很是惊讶,原来小学就知道的东西,发生在此。第二,清西陵,与明十三陵和清东陵一道,组成了京城附近重要的帝王陵墓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陵中泰陵为雍正帝的陵寝,也是最早、最宏伟的建筑群。从建制来看,与之前参观过的盛京昭陵,以及明十三陵等基本一致。第三,就是关于这里的历史了,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庆时代清朝的国力大不如“康乾盛世”,所以昌陵的规模远不如泰陵。同样,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来这里一次,我也就是了解这么多,但是我觉得我很喜爱这里,喜欢这里的建筑,喜欢这里的山和水,有些事听别人说的,有些是自己观察的,不过真正的感觉只有亲自来过以后才会有真正的体会,如果没有来过我想哪怕是看了图片也会觉得没有感情。也希望经过介绍可以很多人对此感兴趣,有更多像我这样对古代建筑更加喜爱的人。
下面呢,是我这个热爱中国古代建筑的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浅谈,最大的特点,拥有者巧
妙而又科学的结构,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墙倒屋不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二就是庭院的设计,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其三,就是这些建筑本来就是一种艺术,丰富多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设计上都让人为之惊叹,最显著的我想就事屋顶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像是展翅欲飞一样。其他的如宫殿,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当中都是浓墨重笔,都具有自己独自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我想这些足以支持着建筑文化的渊源流传与不朽传奇。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我想每次都谈起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充斥这一种骄傲。这是文化反馈给我们的。而这些也是我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些浅浅的理解。我喜欢那种感觉,那种仰视着文化的感觉,会让我觉得很厚重,很踏实,很有内涵,而我也想去更多的了解它。让它们在我心中也成为一种不朽,一种传奇。通过旅游和了解它们也领悟的更多。
第三篇: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 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四、板书:
一、宫殿建筑(故宫)
(1)独特木结构体系;
(2)庭院式组群布局;
(3)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
(1)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圆明园、颐和园)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第四篇: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
题:中国古代建筑 课
时: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二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欣赏古代建筑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师生互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欣赏以加深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
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教学方法:讲述,欣赏和思考。
1.教法:欣赏、讲解相结合。
2.学法:欣赏,理解,思考。
教具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三: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5分钟)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20分钟)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
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
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
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
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
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四、作业练习(5分钟)
(1)请位同学到讲台举几个古代建筑的实例
(2)请同学结合上节课的内容陈述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古代建筑的不同。
五:课堂总结:(5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
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设计)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木结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框架式结构,墙倒屋不塌
4均衡对称
二、中国古代建筑——故宫
1.故宫的总体规划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3.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
4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
第五篇: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
教案-中国古代建筑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
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
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
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15分钟)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录象片)(图示)
(问?)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幻灯片)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幻灯片)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幻灯片)
欣赏:北京天安门和玺彩画(幻灯片)故宫宁寿宫西庑的旋子彩画(幻灯片)故宫遂初堂厢房的苏式彩画(幻灯片)
3、中国古代园林(板书)(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板书)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板书)。
欣赏:(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三、课后回顾(8分钟)问?):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故宫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苏州园林,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回答)
四、小结:(2分钟)(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以后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要有意识的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欣赏,同时也要注意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如何体现民族性特征的。板书设计(略)
教案
2、《中国古代建筑》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1、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过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内容的局限,多寻找一些例子来充实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去过北京吗?北京不仅是我们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他有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比如故宫、长城、天坛、圆明园等等。(可由学生举例)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宫(宫殿)、天坛(坛庙)少林寺(寺观)、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苏州拙政园(园林)等(出示类别,学生举例,并指出成就最为突出的两种),尤其以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1、(板书)带问题观看录象《故宫记录片》:(1)故宫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宫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宫外部色彩主要是哪两种?(出示图片,简介故宫)故宫是我国古代明清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宫以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2、欣赏故宫图片着重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见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先在石头的基础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立脊瓜柱,构成了一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墙壁只起围护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门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这种结构还有其他优点,如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随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户的变化);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点有一定的收缩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见示意图分析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主要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三合院(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两侧安排次要建筑相对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在主要建筑对面建造次要建筑,构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围墙将四座建筑连接起来,成为封闭性较强的整体);一种是廊院,(在纵轴线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对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连起来)。(见故宫全景)让学生来回答故宫是属于哪种形式,并讲出原因。
(3)色彩的运用是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木结构体系所决定的。本来是为了木头防止腐烂,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讲的“雕梁画柱”。(见故宫和玺彩画)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屋檐下处于阴影部分的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分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贵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种以龙凤为主题,以青绿色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沥粉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条,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贴金,立体感非常强,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称为“和玺彩画”。不过,在封建社会当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问什么颜色最尊贵,皇帝用什么色(黄),次之是什么色(绿)?回忆一下,故宫的两种颜色(红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的等级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为了与自然环境协调,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色的梁架、柱、装修,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江南民居欣赏(见图片)
3、观看《故宫记录片--片段》观看的同时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三个特点,巩固知识。
4、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出示园林名,学生指出类型,并说出哪两种艺术成就最高)其中是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欣赏图片并分析特点(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见图)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以音乐《中国魂》结束本课。
四、板书:
一、宫殿建筑(故宫)(1)独特木结构体系;(2)庭院式组群布局;(3)完美的色彩运用。
二、园林建筑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圆明园、颐和园)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空间美感(节选)
宗白华
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曾说:“凿户牖以为宝,当其无,有室之用。”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郑板桥集·竹石》)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也有建筑,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正如明代人一小诗所云: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这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廓,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隔成两个,游人可以两边眺望,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诗名)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