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是朝阳产业,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突出旅游功能,满足游客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消费需求,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相关政策频出,2014年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标志着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将会在今后达到新的高度。2016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将创建多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7年,秀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意见》中提出以休闲农庄为支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

时期。

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东接张家界,南近凤凰城,西靠梵净山,北邻桃花源。依托规划建设通用机场、高速公路网、渝环高铁以及渝怀铁路复线等,逐步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航空多方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武陵地理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二)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内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需求稳步增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休闲消费能力增强,休闲度假的多元化需求也将显著增强。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市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秀山县人均GDP近几年同样在快速增长,随着人均GDP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比重逐步增加,休闲旅游市场规模的增长态势凸显。

(三)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

秀山境内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中部为渝东南少有的平坝地带,良田沃土,一片平畴。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年出栏土鸡同样跃居西部地区规模的前列。包含茶叶、猕猴桃、油茶等特色效益农业规模扩张、链条延长、效益提升,水产、油桐、红香椿、皂荚等产业竞相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四)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拥有以乡村自然环境为背景,乡村田园为核心,以自然生态、农耕景观、农牧方式、民俗文化等为基本内容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地域特色鲜明的花灯歌舞、黄杨扁担等,有高山草场原生态的川河盖,有河流湖泊如酉水河、钟灵湖等,有各类主题特色农家乐以及乡村温泉资源等。其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类型较

为丰富。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不足

(一)农业和旅游结合的还不够完全

“农业+旅游业”是把农业中具有旅游功能的部分全面利用并体现出来。由于其内涵挖掘不足,大多数休闲农业园还是按照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惯性,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旅游活动较为单一,更多体现为赏花、采摘。如很多地方的草莓园、桑葚园等采摘园,只有几个大棚、简单的塑料采摘盆等,作为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部分,千篇一律。又如梨园、桃园等还是惯常的农业园的布局,仅形成观光单体,游乐项目匮乏,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方面挖掘不够,文化内涵较为缺乏。

(二)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还需完善

休闲观光农业的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需加强,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山地丘陵地貌严重制约农业机械化率的有效提高。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还需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存在,环保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另外,部分园区的人行道路等服务配套设施,需要同时具备生产、观光、防护等多种功能,而目前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服务需求。还有一些农家乐或者乡村旅游接待户,其规模小、接待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三)资源约束更加趋紧

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新生劳动力多数不愿从农,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务农主力军。由于劳动力越来越贵,“地板”不断抬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用地日趋紧张,产业用地矛盾突出,就农业用地来说,目前多处于沟壑、山谷处,多为“巴掌田”“鸡窝地”,耕地质量不高,面积不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的发展。另外,部分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所需用地,受耕地红线保护以及建设用地严格审批政策的影响,受到严格的控制。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一)突出农旅融合

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融合旅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挖掘果蔬、花木、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立足文化包装和产景融合,打造特色农业基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为重要载体,结合旅游,打造现代农业科普展示、休闲农业观光产品,增加农业产值和附加值。借助洪安、雅江、大溪、石堤四大旅游风情小镇的打造,梅江民族村、钟灵陈家坝、海洋岩院、清溪大寨四大特色村寨的旅游?_发以及油菜花节、采摘节、采茶节等节事活动的举办,以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与影响力。

(二)拓宽开发模式,提升内涵

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休闲观光农业园的

主体。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通过建设农耕博物馆、生产工具陈列室等,展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另外,在开发模式上,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模式组合,如以观光采摘为主的规模化田园农业园,以科技观光为引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农业综合体,以科普教育为特色的农业科技博览园等。通过生态观光、传统农事、健身娱乐、休闲美食以及现代农艺等,丰富游客体验内容,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三)强化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对园区的水电、环保、通信、接待中心以及购物中心等投入,改善现有部分地方基础设施还不足的情况,确保游客在“食、住、行、购”等方面的需求。加快农业园区道路、休闲观光步道、项目外部交通路网等的建设,尤其是解决有的地方大型旅游车不容易进入的情况,以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区既能满足农机运输、机械化耕作,又可以满足游客观光、体验的旅游需求。另外,增设一定量的停车位、公厕、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临时农家小商铺等,提升综合接待服务能力。

(四)加强用地支持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通过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对于配套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或者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项目等,需要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游的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保障。对符合规划的相关用地,依法办理土地转用等。加大旅游扶贫用地保障力度,在相关项目建设用地的审批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五)加强从业人员引进,加大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积极营造农村地区创业创新政策环境,引导并培养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行业知识、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服务质量以及卫生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休闲农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旅游局)

第二篇: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在短短的20余年发展当中,通过挖掘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在农业生态型品种、农产品加工、生物疫苗、生物肥料农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形成了一批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逐步总结与完善出了一系列适应于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受我国农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的严重影响,没有取得应有效果。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不利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仅有42%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高达70^-85%;作物良种覆盖率仅有80%,发达国家己经达到100%;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35^-40%,发达国家达到60%以上;我国化肥当年利用率30 % ^'40%,发达国家在60%以上;我国农田机耕率仅54%,机播率28%,机收率14%,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具体分析,制约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创造乏力,原创性生态农业技术很少,技术的集成度还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态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国家级生态农业基地尚未建立起来,示范推广体系远未形成。二是国家生态农业科技投入资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农业科研的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自1985年以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996年降到0.36%,目前仅为0.2%左右。

只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80年代平均水平的50%左右,同时也明显低于 30个最低收入国家的加权平均数0.37%。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的投入比例一直比较稳定,研究投入占农业部总预算的比例一般在2}-5,平均为3%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也为1%。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不畅,经费缺乏,功能乏力,农业科技转化能力较低,我国每年5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中,只有40%左右的成果实现了转化,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 X2297。

四是农民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瓶颈因素之一,这不但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成本。五是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支持不够,近年的呼声很高,但通常说的多,实际做的少,真正付诸农业以及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及其措施不多,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严重流失,农民培训的投入和机制有待改进,农民当中的科技“能人”还很缺乏。

第三篇:姜堰休闲观光农业调查与思考2011

姜堰市休闲观光农业调查与思考

姜堰市高度重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把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作为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结合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在国家级溱湖湿地公园AAAA级风景区、溱潼古镇旅游业和国家民俗风情“溱潼会船节”的带动下,结合高效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的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初步形成旅游观光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姜堰市现有总人口7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55万人,总面积927.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9万亩,水面面积26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8.2万亩。

姜堰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兴起以休闲钓鱼、桃园观光、水乡观景、举办会船节等为主体,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的休闲农业产业雏形。据调查统计,截止2010年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达到29家,年接待旅游人数144.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2592万元,利润总额2920万元,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农家乐、休闲(垂钓)农庄、休闲农业园区等。1

一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不断发展。采取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溱湖湿地公园,强化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开挖旅游资源,营造观光景点,溱湖风景区获得国家和省林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成为国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不仅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二是集综合功能的中艺农业生态园功能更加全面。泰州市中艺农业生态园艺有限公司占地480余亩,投入8900万元,建成2万平方米的展厅,主要有蔬菜及水生蔬菜栽培、基质及水培蔬菜栽培、食用菌培育、花卉等16个景区,运用配套栽培技术及声控、光感等高科技,营造了 “会唱歌的蔬菜”、“水乡情”、“地球村”、“水乡儿女唱北京”和“龙船”等二十多个景点;建成200多亩标准钢架大棚、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四季种植各类名特优稀精品果蔬新品种供游客观赏、采摘及加工包装销售;建成接待能力在500人左右的水乡农家美食园和达三星标准的“中艺园宾馆”;建成为休闲旅游服务的精品果蔬加工区和200吨保鲜冷藏、速冻库区;建成600平方米的返乡创业和实用种植技术培训中心等。生态园集休闲、娱乐、科普、游览于一体,功能更加全面,为探索农业多元化服务提供了样板,拉动了旅游经济发展,促进了服务业升级,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是河横园区农业旅游功能得到开发。利用“菜花节”的举办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推进,河横园区千亩油菜花、千亩葡萄园、千亩养殖小区、300亩观赏鱼、10多家农家乐餐饮、10多家休闲垂钓点、10多家绿色食品加工,加之整齐的生态小区和优美的园林绿化,已成为河横旅游观光农业的主打品牌,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河横相继获得全国农业示范点、全省观光农业景点、全省现代农业示范点等称号。

四是沈马线两侧景观农业带已经形成。河横葡萄园总面积达到1000亩;溱潼镇水蜜桃和黄金梨面积1500亩;淤溪镇武庄村万泰牧业已流转的3500亩内,栽植水蜜桃1000亩;俞垛镇何野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内,新植水蜜桃、油桃、葡萄等果树500亩,与溱湖风景区湿地森林相连结,在沈马线两侧形成了长达10公里的果树园艺景观带,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是果的世界,实现观光农业景色、高效农业产品、林业绿化森林的有机结合,给游客品不完的美妙享受,提升了沈马线高效农业示范带的品味。此外,淤溪镇百老湖栽植意杨3000多亩,规划建成森林公园。

五是溱湖大道两侧观光农业板块加快建设。溱湖湿地生态农业园投资近亿元,建成高标准、大规模、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基地,智能钢架联栋大棚、联栋圆顶钢架大棚、单体钢架大棚、温室大棚共10万平方米,成为现代设施农业的样板。溱湖大道沈高冯庄段投资300万元建设的“风云生态农庄”占地面积50多亩,设计

了果品采摘、农家乐餐饮、休闲垂钓等观光项目。位于溱湖大道东侧的“阿林水产”投资1000多万元,已建成古树名木、生态餐饮、水果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溱湖大道两侧休闲垂钓、农家乐、花卉园艺、名优果树、观赏养殖等相结合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将达到10多个。

六是全市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休闲农业项目日益增多。姜堰镇曹家农业科技园以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为基础,采用园林园艺绿化造景,建成1万多平方米的生态餐厅,成为农家餐饮的“大哥大”,河横的龙华饭庄、溱潼的多家溱湖八鲜馆、大伦的羊肉馆群都是农家餐饮的品牌,全市具有较大规模的休闲垂钓基地已超过100家,以地方土特产为主的农家餐饮店已超过200家,各镇都结合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景点和项目。

第四篇: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几点思考

2016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理论研讨会参会论文

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点思考

——以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例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王清华

2016.9 对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几点思考

——以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为例

摘要:休闲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而且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

关键词:休闲旅游 农业

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旅游农业应运而生。

一、边远山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除了小型农家乐是自身投资外,城镇的民间资本是投资主体,也还有少量政府投资建设的基地。这些投向农村的资金,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 民,促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

2、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将具有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可将农业拓展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宠物饲养及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因此,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相应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不仅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农民经过了一 定程度的专业培训,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礼容、礼仪、礼貌等文明习惯,并在休闲农业和旅游文化的熏陶下,在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极大地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总体来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怀化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怀化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发展休闲农业尝试,最初兴起时是以钓鱼休闲、品农家菜、赏农家景、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为主体的 农家乐。近几年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民俗风情、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瓜果采摘、观光农业、规模养殖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到2014年底,全市休闲农业实体332家,从业人数8922人,仅2014年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全年经营总收入5.76亿元。全市投资规模上100万的有65家,经湖南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评审委员会评审授牌的星级农庄共有38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8家。通道县、麻阳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鹤城区、中方县、芷江县、通道县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和休闲农业园区,各个实体逐步形成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怀化市整个休闲农业显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随着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

1、缺乏科学和合理的规划,项目建设雷同,缺少特色,呈现出同质化。由于在开发休闲旅游农业资源中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加上大多数投资者没有进行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产品品味不高,效益低下。

2、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和知名品牌。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较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知名品牌,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以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3、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目前休闲旅游农业现有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客房、餐厅等主要设施条件差,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达标。另外,很多经营者和从业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的思维方式,素质较低,整体管理较为混乱,随意性较强,接待水平低。

4、主管部门不明确,市场监管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一个横跨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产业管理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旅游、工商、质检、环保以及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而目前缺乏相关的协调和协商机制,因此不同的部门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制定不同的规范,导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这对休闲旅游 农业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

三、对边远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从长计议,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地环境不同,地理因素差异,产业特色有别。因此,在编制规划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注重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

2、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家乐大多以城市的居民为主要消费人群。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城里人精神压力大、需要到乡间卸载压力、回归自然。创办什么类型的农家乐,要根据自己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首先,从服务质量和卫生要求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对于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包括地方风情和异域文化、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

4、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休闲旅游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 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加大对不法经营者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5、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社会力量以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到休闲旅游农业项目的建设上来。同时鼓励农民自发联合,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以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资金紧缺问题。

6、强化宣传服务。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创业创新之路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领导。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市各种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气氛。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休闲观光农业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

产业经济研究院认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参与、购物、休闲度假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体现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自然生态游模式

在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上,“多样、和谐、健康、安全”成为生态建设的一个目标。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中,诸如“生态园”、“农业生态园”、“竹园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生态休闲农庄”、“生态农业休闲园区”、“生态农庄”等,均是以自然、生态为核心,“自然生态”类成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核心。

(二)乡村休闲游模式

就是根据市场和游客的需求,以乡村生活、乡村意境、乡村生产为核心,开发独具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开发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开展垂钓、划船、烧烤等休闲活动;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农作、垂钓、骑马、狩猎等活动;开发建设高山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

(三)农业观光游模式

就是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地理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受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游客不仅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四)农家度假游模式

主要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或民俗风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铭、避暑、度假等服务。

(五)民俗文化游模式

就是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故民居、故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六)农业经贸游模式

就是充分挖掘农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强、市场活跃、商务会展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特殊设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多种形式的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宣传品牌、带动消费,把乡村旅游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上述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单位均能利用当前农业经贸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等等,并通过挖掘当地特有的民间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市场推介活动,以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下载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秀山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与建议(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福县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

    安福县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初探 摘 要:在我国农业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安福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就是一个呼应......

    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情况汇报

    关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情况汇报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

    内蒙古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述包头市休闲农业发展 遂宁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近300万,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休闲农业潜力巨大,加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条件研究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条件研究 【摘要】本文以帅府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区为例,通过对园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剖析现阶段城北乡创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定位、......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王元杭 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新兴的产业,又被称为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它主要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

    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摘要】休闲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从一个全新角度解析浙江省发展休闲观光农......

    如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生态观光农业园的研究涉及到了产业、经济、生态、农业、旅游、园林景观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交叉。本文主要运用了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