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19-05-14 05:3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第一篇: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战略地位的确立,对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早在十年前,厦门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改革几度搁浅。直至本届政府才真正推进了此项改革,彻底改变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职能交又、管理混乱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为构建海湾型城市大公交体系、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原有公共交通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交企业概况

从事公共交通运输的企业共有40家,其中;国有企业7家,社会民营运输企业33家。全市从事公共交通运输车辆2178部,平均每万人拥有30标台,人均拥有率较高。全市已经开通公交线路161条,停靠站点的911个,停车场30处,总面积的94940平方米,可容纳1582辆公交车停放。全市营运公交日发总班次18613班次,日客运总量129万人次,年客运量5.3亿人次,其中公交总公司年客运总量3.2亿人次。

(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从国家层面上可以看到,建设部、交通部和公安部都从不同角度参与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从厦门本市层面更可以看到公共交通市场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市公交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归属市政园林局管理;特区运输总公司和社会中巴、出租车归属市交通委管理;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和市城管办参与市内公交及中巴线路、站点的安排和管理;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由市城管办协调解决。

2、竞争无序,经营艰难。由于全市不同所有制的公交营运企业隶属不同主管部门,在占用公交资源、缴交税费、核定载客人数、享受财政补贴等方面的待遇轻重不同。这种在不同起跑线上出发的不平等经营,造成公交市场的竞争无序,出现违章超车、超载、超速现象,不单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且损害了经营者与交通行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政府威信和特区形象。

3、资源利用效率低,投融资方式单一。全市40家公交营运企业各自独立经营,争抢有限的道路资源,出现“热线”抢着开、“冷线”无车走的局面,如多种所有制的公交车辆争抢市区湖滨南路、思明北路这些“热线”,导致营运高峰期平均35秒就有一部公交车辆经过,使运力大于运量,造成运力和道路资源的浪费。长期来,厦门国有公交企业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规模扩张缓慢,车辆更新换代乏力,无法与海湾型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

4、社会中巴、的士尚处于粗放式分散经营状态,没有借助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式经营,从而造成管理水平低下、竞争力缺乏。

二、城市大公交体系的改革举措

厦门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我市现阶段的市情,采用国有主导,政府扶持,适度竞争,多元投资,渐进发展的经营发展模式。要实现公共交通管理改革目标,就要有创新意识,要把构建城市大公交体系作为城市政治、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树立起“公交优先”、“大公交体系”的观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

(一)打破垄断,开放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公交公司大多时间对公交市场近乎完全垄断,这种局面阻碍了我市公交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国有公交企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心遵循市场自身发展的规律,打破垄断,适度引入竞争,力求营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的、有序的公交运营竞争市场。在改革策略上采用分步推进的方针:首先,公交总公司暂时保 留国有全资的企业组织形式继续运营,构建公交市场的第一运营实体。同时,指导厦门经济特区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海沧公交公司、同安公交公司 和特运出租车公司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构建公交市场的第二运营实体。此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社会中巴、出租车采取联合重组的措施,组建规范化的企业,构建公交市场的第三运营实体。2006年将第二运营实体的三家国有公交企业,即特运公交、海沧公交、同安公交等与厦门公交总公司整合,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公交企业组织模式。然后积极创新主体,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物色国内或国外的合作对象,构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总之,我市将按照“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国有主导,有序竞争,依法监管”的公交行业政策,鼓励民间和外资进入公共交通领域,参与行业的合资、合作、参股重组经营,形成公交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相对集中的行业合理组织结构。

(二)改革行政干预手段

改革行政干预传统做法,是市场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仅仅将公交当作公益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之作为一种城市基础的产业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在公交产业资源配臵中的主要作用,放弃行政直接干预做法,转向借助宏观调控手段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等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做到政企 分开。国有公交企业和资产按法定程序划归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行业管理 统一由市交通委一家承担,职能转变到加强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改革方案实施后,交通委已组织力量对岛外农村的公交线路布局的规划开展调研制定《关于组建公共交通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方案》、《关于成立厦门公交服务质量考评委员会工作方案》、《厦门公交线网GIS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厦门市公交场站管理规定》、《厦门市公交线路站点管理暂行规定》。同时按有关程序完成《厦门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的立法报审工作。

(三)整合经营性资产,改革经营管理机制

1、成立国有全资的公交场站企业。城市公交场站设施属于垄断性资源,按照“场站与运营企业分离”的指导思想,将全市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资源进行整合,合并成立经营企业。改革前,市公交总公司拥有首末站停车场35个,侯车廊636座,其中灯箱侯车廊435座。灯箱式站名牌635个,简易立竿式站名牌456个。市特运集团拥有公交停车站10个,站牌657座(多为简易立竿式站名牌)。整合后场站企业的注册资本已逾8000万元。场站企业成立后,将在全市场站布设总体规划下负责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和经营,从而实现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

2、着手开发新的海湾城市公交云营实体。制定海上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改革现有海上短途客运管理体制,组建若干个混合所有制的海上公共交通企业,同时开始规划建设城市公共轨道交通。

3、建立健全公交线路特许经营制度。基于公交企业对现代都市的重要性,传统的“公交企业等于公营企业”的模式开始受到挑战,我们必须在“促进公用事业竞争”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重新建立共用事业监督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我市建立的公交线路特许经营制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制度创新。今后,我市新增的公交线路均应依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对历史形成的现有160条公交营运线路通过办理确认手续,并按运力、运量作适当调整后继续准于经营。招投标所得一部分作为公交场站、线路建设的再投入,一部分用于扶持经营公交的“冷线”。

4、推动公交票制改革。推广使用“e通卡”,筹建“公交票务结算中心”,为方便乘客和为公交企业提供服务平台。该项改革唯一的限制对象是社会零星运营的个体公交车辆或挂靠运营的公交车辆,这些车辆暂时不准使用“e通卡”,以此来引导他们以股份合作制或参股形式加入规模的公交运营实体,以结束公交运营市的“游击队”现象。公交票制改革既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力,又考虑企业合理的经营成本和微利。因此,从市场准入到定价均受到政府的监管。企业在准入条件中承诺维持现有票价水平不变。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岛内外公交票价的差距。公交票价由物价部门进行成本测算,采取听证等法定程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确定。所有经营公共交通路线的运输企业继续执行全市统一制定“公交照顾群体”的优惠标准,对老人、残疾人、中小学生等继续执行优惠待遇。

三、实施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体会

通过改革,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在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经营模式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概括起来为“三个注意”,“四个创新”,“五个确保”。

(一)“三个注意”

——注意改革全过程的慎重和透明。我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自二00三年四月份起开始组织力量开展调研,直至二00四年七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执行,前后历时一年三个月,方案大小修改达到37次。期间又充分汲取市政协专题调研的精粹,使方案得到拓深。由于此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出行利益和事关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局,市政府十分慎重。方案提交市政府 常务会讨论时还特意安排公民旁听;方案拟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前,又由常务副市长亲自向人大主任会议作了汇报说明。

——注意分步实施。改革方案在实施步骤上采取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调整公交管理的职责分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公交市场运营实体的构建。期间抓紧制定出台《厦门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厦门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等重要的法规。

———注意加强领导。成立由两位分管市政建设口和工交口的副市长为正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公交改革领导协调小组”,将办公室设 在市交通委,从而为整个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措施。

(二)“四个创新”

——在体制创新上,实行城市公共交通综合管理。过去,由于实行分散的管理模式,机构和职能交又,管理人员队伍庞大。同时经营活动所需的政府审批手续重叠、庞杂,扯皮严重等,难以为乘车人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改革,以管理体制为切入口,实行“一城一交”的 管理模式,即行业上统一归市交通委一家管理,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市场准人,统一执法尺度,从而为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奠定坚实基础。

———在思想观念创新上,树立“公交优先”和“大公交、大交通”的观念。有了“公交优先”的观念,城市规划部门就能将专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满足乘客需求、方便群众出行为目标,确保公交用地需要,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各有关部门就能在政策上对公交企业大力扶持,除营业税外,其他税费按政策予以减免,比如公交车免交养路费、运管费、座位费、过桥过路费,并对公交企业承担各种社会公益事业酌情给予专项补贴,以及确保公交车辆道路优先,等等。

有了“大公交、大交通”的观念,才能适应我市作为海湾型城市而促使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的发展趋势,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出行问题,建立起连接市区与乡镇的便捷、耗费低、服务规范的陆、海、轨道客运系统,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运营方式创新上,重点改造整合社会中巴车。在对国有公交企业进行改革的同时,把改造整合社会中巴车摆上议事日程。中巴车是一定时期的产物,曾经为填补国有公交企业的服务空白作出贡献。然而中巴车经营主体小而散,绝大多数属于个体经营或挂靠经营,采用一车一户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输组织化程度,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中巴经营者极度追求经济利益,经营行为不规范,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车辆互相追逐,争抢客源,严重危及乘客安全;驾乘人员文明服务的意识差,强行拉客、转卖乘客、甩客等行为时常发生;车辆私下炒卖、转让等等这些行为都导致客运服务质量难以提高。此外由于中巴车车主只顾盈利,车辆脏、乱、差,给特区也带来负面影响。由于中巴车的经营已经不能适应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乘车需求,因此,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市借用股份制的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以产权为纽带,率先在集美区引导中巴车进行改革整合,将80%的中巴车整合到股份制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便中巴车的运营模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运营机制创新上,将国有公交企业推向市场。机制创新的一个标志是:通过改革已在我市公交市场上构建了几个混合所有制的运营主体,为我市的公交市场带来了活力。引进市场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发展,有了竞争才会有出路。

机制创新的第二个标志是实行公交线路专营权管理。国外、国内的实践经验都表明,实施公交专营权管理是确保公交体制实行政企分离,企业享有经营自主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保证服务质量,实现微利经营,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模式。机制创新的第三个标志是确立票价调整制度。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如果公交企业的效益得不到保障,那么投资者就会对公交投资失去兴 趣,公共交通就得不到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在政府宏观引导下,在坚持面向大众,吸引大众的低票价前提下,允许公交企业根据物价指数变化,依照听证程序合理调整车票价格。

(三)“五个确保”

在改革期间,各级各部门充分重视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积极运用宣传媒体,正面宣传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充分肯定公交企业长期以来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使广大群众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从而达到在改革和调整期间做到确保员工思想不散、确保公交秩序不乱,确保公交班次不减,确保公交票价不涨,确保对“公交照顾群体”的优惠待遇不变。

第二篇:厦门市四举措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厦门市四举措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厦门市民政局围绕中央提出的构建“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最近在全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推出四项有力措施,探索和构建以发展和服务为导向的社会组织新型管理体制。

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一方面,按照中央改革精神,抓紧研究出台厦门市开展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直接登记的程序和方式,依法把好登记注册关,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改革。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在登记前进行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外,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申请人,今后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民政部门依法审查登记。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为社会组织成立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对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继续放宽准入条件,推行备案制度,从而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服务到位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全力推进现代行业协会管理制度建设。一要充分利用特区地方立法权,通过市人大抓紧研究出台《厦门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制度建设,推动行业协会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二要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主管部门在人事、机构、职能、资产、财务、办公场所等方面真正“脱钩”,增强行业协会商会的自治功能和生机活力。三要继续深化行业协会“去垄断化”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一业多会途径,允许适度竞争,稳步实现行业协会商会民间化、自治化目标。倾力完善社会组织政策扶持体系。一是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厦门市实际,抓紧调研制定有关社会组织人才引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二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通过合同立项、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资助和奖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重点向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倾斜,不断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三是积极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设立国家级“社区、社团、社工培育发展促进中心”,实施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程,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着力健全社会组织监管体系。一是加快推进评估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工作机制,定期跟踪考评,建立评级奖惩机制,着力形成社会组织评估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二是严格依法管理。逐步由重登记轻管理向准入审批和日常管理服务并重转变,健全以规范行为为重心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执法队伍建设,主动会同监察、财政、税务、银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执法机构,协同配合,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检查监督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分类指导,督促各类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制定议事、选举、财务、人事等制度,形成民主决策程序,建立权责明确、内部制衡和约束、运转协调及决策科学的运作机制,增强自主运作、独立运转的持续发展能力。(王肖敏)

第三篇:××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公交经营体制,构建公交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不断提高公交营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省委进一步深化全省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公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城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工作严格遵循“政府主导、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市场调节”的原则,凸显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公交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公共交通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构建“出行便捷、收费合理、节能环保、运营规范”的公交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将市客运管理处管理的免费公交车辆与市××××公司合并,对免费公交车辆作为国有资产实行单独核算,中央财政拨付的油料补贴限免费公交车专用,本市财政补帖的营运预算逐年减少,并在三年后终止,即合并后第一年按前三年补贴平均数100%补贴;第二年按平均数70%补贴;第三年按平均数的35%补贴;第四年终止。

三、加强领导

为保证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公交经营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的组织

领导,具体实施和统筹协调等工作。

四、处置政策

以市××××公司为主体,对免费公交车辆进行合并。对车辆、线路、企业、司乘人员的政策处置规定如下:

1.车辆处置

免费公交车辆为国有资产,合并后委托市××××公司经营,实行单独核算,经营期间各种补贴,各车收入落实到车,各项开支核算到车,实行单车核算。在财政补贴逐年减少,车辆不断老化的情况下,以收费车辆的收益弥补免费公交车辆,车辆到使用年限报废时,其处置所得上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车辆营运

改革后,原有的营运线路不变,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添置空调客车,调度免费车辆,采用免费公交和收费公交双轨制形式混合经营,逐步实现免费公交向收费公交过渡,最终在三年后取消免费公交。

3.人员处置

(1).原免费公交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编制的可留任××处设立的城市客运秩序监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由市××××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择优聘用。

已经办理正式招工手续的职工,可以参照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办法进行安置补偿,其补偿费由原机构在补贴内开支。

(2).原免费公交车辆的司机,根据用工协议由公交公司予以安

置,符合市公共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岗位条件的继续留岗,不符合原岗位条件的,强安排有后勤或其它岗就业,以保证人事相对稳定。

(3).原免费公交站务人员,符合“0就业”条件的,仍按“0就业”安排方式,承担站务服务工作。

4、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依照《××市公共交通专业规化》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和布局,进一步提高公交线路网络化和通达水平。现有3路、4路、11路不变,8路延伸至××工业走廊,近期新增7路、10路两路公交车。

7路:××派出所---××小学

途经:××派出所,××路,××路××公司,老南门桥,××局,××小学。

配置车辆12台,平均间距时间10分钟,首班车

6:30;末班车19:30,全天运行时间13小时。

10路:循环线路

途经:新市政府、××路、××路、解放路、市委、××路、××路、××南路、××中路、××北路。

配置车辆12台,平均间隔10分钟,首班车6:30;末班车19:30,全天运行时间13小时。

市内共5条线路,共配置60台车辆营运。

5、合并后的营运组织管理

市××××公司作为合并后的营运单位,要加强公交车辆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公交车辆组织管理

工作,严格执行物价局审批的票价,落实好公交惠民政策,使市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动力,增强服务、成本、效益和管理创新的竞争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推行公交服务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采用低票价和无人售票方式,体现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和提高企业管理服务水平。

(2).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公共交通建设,使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乘势而上。添置30台空调客车投入运营,给广大市民带来价格低廉、车型舒适、快捷通达、服务优质、安全正点的城市公交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3).做好免费公交车辆与收费公交车辆的核算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对免费公交车辆实行单独核算,各项补贴,各车收入,各车开支要核算到车,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4).科学编制城区公交发展规化,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开辟和调整线路,增加公交覆盖半径,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努力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群众的出行需要。

五、免费公交车辆从市××××处剥离后,市××××处的主要职责放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城市客运等行业方面的监管工作,参与城市客运场站、线路的布局规化,负责城市客运行业资格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工程的审查和验收工作,指导监督行业财务国有资产管理。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我市公交经营体制的改革统一部署,各部门、单位必须做好有关统筹、协调、指导、督办工作,全力以赴,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改革工作。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信息沟通,注重配合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任务,落实工作措施,集中力量及时解决影响进程的矛盾障碍。

2、广泛发动,正确引导

城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是执政为民、公益为先的具体体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争取社会各界、从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面向改革涉及人员广泛做好政策解释、疏导教育工作,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在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后顾之忧。

3、统筹兼顾,维护稳定

城市公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经营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改革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改革和发展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参与改革,努力维护改革期间公交服务的持续稳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全力配合支持改革工作,及时发现和分析各类问题,认真化解和处置不稳定因素,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推进,维护行业与社会的稳定。

第四篇: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最终版]

秭归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启示

刘晓华

2012年第9期 ——党的建设

2007年以来,秭归县根据省、市纪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对县直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成立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对74个县直部门和单位及所属系统进行分片监督和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践探索

(一)构建三级监督体系。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关键是创新管理体制,重点是完善运行机制。改革后,我们将纪检监察派驻制纳入全县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布局进行考虑,着力构建县级管面、纪工委联片、各部门抓点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在县直机关的全覆盖。一是县级管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源头治理腐败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二是纪工委联片。县纪委成立4个县直纪工委,明确为正科级机构,每个纪工委定编5人。按照“职能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每个纪工委分片监督联系约20个部门和单位,行使县纪委(监察局)授予的监督、检查、调查、建议四种职权,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协调。三是部门抓点。除公、检、法、司和垂管部门仍按过去管理模式外,其他县直部门不再设立纪检监察机构。部门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工作职能由相关股(科)室负责。

(二)实行“三统一”管理体制。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重点是统一管理,实行力量整合。一是人员统一管理。按照“统一收编、统一选配、分组派出、分片监督”的基本思路,在不增加行政编制的前提下,将县直纪检监察人员专项编制划转到县纪委统一管理使用。纪工委干部由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进行提名、考察,按程序呈报县委决定任用。纪工委干部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全部由县纪委负责。纪工委与县纪委机关实行干部定期轮岗交流。二是设施统一配备。每个纪工委采取集中办公,设接待室、谈话室、办公室、会议室,统一配置办公办案设施设备,每个纪工委配备有打印复印设备、办公电话和照相、录音设备。三是经费统一保障。纪工委办公经费参照政法系统标准按每人1.87万元予以保障,按人平1万元标准落实办案经费,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县纪委集中统一管理使用。

(三)探索“三联”工作机制。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体系联建、案件联办、问题联治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体系联建。始终把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作为源头治腐的重要任务来抓,构建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惩防体系。推行联席会议制度。以保障和推动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反腐倡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主题,各纪工委监察分局与所监督联系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及时了解工作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督办。推行工作报告制度。各部门在每月底将当月工作情况和下月工作安排书面向纪工委监察分局报告,其中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实行事前申请、事中参与、事后报告制度。推行日常巡访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根据需要对部门进行不定期工作巡访,有针对性地对日常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和督办。推行常委联系制度。县纪委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纪工委,每个纪工委确定一名纪委常委联系,为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推行重点巡查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每年根据工作部署,确定1-2个部门实施重点巡查。重点巡查一般为一个月时间,按照发布公告、民主座谈、个别谈话、民意测评、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展。还根据需要实施驻部门巡查和专项巡查。几年来,4个纪工委共参加部门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会议213次,开展日常巡访352次、专项检查及专项巡查38次。二是案件联办。坚持信访集中受理。严格执行信访和案件办理制度,对来信来访分类进行登记、办理、立卷归档,对涉及所监督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公检法司等单位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的信访件,送县纪委信访室处理;对涉及所联系部门党员干部的信访件,转交部门办理;对所监督部门一般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或县纪委转办的信访件,按信访办理程序和要求直接进行调查核实。坚持线索分片核查。对信访初核中发现的案件线索需要立案调查的,按程序立案并展开调查。坚持案件联合办理。纪工委监察分局除自办案件外,还积极参与配合对其他案件的办理。三是问题联治。各纪工委监察分局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问题导向、联合治理的工作思路,主动介入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难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效能监察。加强专项检查。针对阶段性工作要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定专项检查的“项”,制定专项检查的“案”,组织力量进行“查”。开展了公车私驾、升学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10多项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部门及时整改到位。开展效能监察。各纪工委结合部门实际,提出每年的效能监察项目,报请县监察局批准同意后,立项开展效能监察。几年来,先后对青蒿峪水库等重大项目实施了效能监察,对项目业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主管部门及其它行政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发现的问题下达监察建议书,提出整改建议26个。实行跟踪督办。按照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的要求,各纪工委抓住廉政风险防控、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文化建设“六进”等重点内容,积极加大对部门的指导和督办力度,确保了工作进度和成效。

二、主要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改革实践,全县纪检监察监督力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日益显现,较好地维护了党委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监督力量更加集中。成立纪工委后,县纪委机关干部由24人增加到43人,工作经费比改革前增加45%,监督力量得到加强。工作上实行分块监督和分片联系,把“分兵把守”变为“兵团作战”,“分散监督”变为“集中监督”,“松散型管理”变为“紧密型管理”,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点面结合的监督网络和反腐倡廉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专职不能专用、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整合了力量,形成了监督的整体合力。

(二)监督范围更加全面。改革前,派驻纪检组因诸多客观原因,在对派驻单位的重大问题的监督上很难全面。改革后,根据职责和权限派出纪工委全面加强了对联系部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的监管。纪工委监察分局对联系部门在决定上述问题时,都要派员参加会议。以确保“三重一大”主题的合法、科学、民主。对联系部门重大项目的安排上,纪工委监察分局都对其立项、招投标、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跟踪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或纠正、或查处、或整改。

(三)监督内容更加细致。改革后,各纪工委监察分局经常到联系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举行座谈会,了解情况,以确定监督工作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经常与联系部门的服务对象进行座谈,与有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分析和确定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到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工作中,确定监督的重点环节;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均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复。不定期地开展暗访巡查,发现问题,反馈意见,即时整改或者查处;经常深入到联系单位去,加强沟通,增强配合;对所列席会议,做到了每次有记录有备案。

(四)主体意识更加明确。过去,县直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纪检监察工作是属于党务工作,是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的事,主要领导不愿意抽出精力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改革后,部门主要领导普遍感到自己亲自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比过去用的精力更多了,纪检工作与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不像过去多是交给纪检组长去抓,部门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体意识没有因为改革而弱化,而是更加明确到位。

(五)服务发展更加有力。改革后,纪检监察干部按照各自分管辖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消除群众心中的误解和怨气,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开展“发展环境改造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治庸问责”等工作,促进了行风政风建设上新台阶。2011年,我县县域经济排名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三、经验启示

(一)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改革才有向心力。思想认识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基础,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如果在思想认识问题上不提高、不坚定,我们的工作就会出现动摇,就会走弯路,就会辜负上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辜负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我县综合派出改革工作改革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改革,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在人员编制、机构级别、经费保障、干部选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为纪工委监察分局全心投入改革、履行职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只有围绕发展大局,改革才有生命力。实践证明,纪检监察改革工作只有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才能有效推进,提高监督实效。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在履行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信访办理、案件调查等工作职责上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了监督权威,构建了与部门之间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共同体”,得到了县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只有理顺工作机制,改革才有创造力。在改革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基本理顺了纪工委监察分局与部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县纪委监察局与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纪工委监察分局与委局机关业务室的指导与协作关系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同时,明确了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监督、查处、督办、服务”四大职责,通过建立日常报告、季度联席会、工作巡访、专项巡查等制度,加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部门情况的了解,强化了监督和联系,有效克服了“两张皮”现象,形成了“面、片、点”的立体监督网。

(四)只有提升干部能力,改革才有凝聚力。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的人员几乎增加了一倍,这支队伍管理得好不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否有活力、有战斗力,不仅关系到整个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也关系到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此,县纪检监察部门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教育,强化“正人先正己”理念,把“自身过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金字招牌”来培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积极实行传帮带,干部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能力,很快进入了角色。■

(作者系中共秭归县委书记)

第五篇:医院“人本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医院“人本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医院“人本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本管理”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的,达到组织和员工的效益“双赢”。过去,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强调的是以“事”和“物”为中心,认为人就是为“事”和“物”服务的,不重视甚至不尊重人的价值,组织在使用员工时,只注重员工已有技能的利用,而不重视员工潜能的开发,使人才的潜能利用效率十分低下,现代人力资源概念引入管理以后,强调人力资源建设,即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员工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所以说,“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管理中尊重人的价值,承认人的价值,利用人的价值,体现人的价值并对人的价值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现代医院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的大小、声誉的好坏与医院所拥用的人才数量、质量、对人才的利用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管理中不重视人的价值,不善于发挥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就是浪费了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医院管理体制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具体来讲,医院的“人本管理”可分为情愫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个层次。几年来,我院在管理中实践“人本管理”,逐步推进“人本管理”的层次,通过挖掘人的潜能来提升人的质素,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情愫管理

人是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统一。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活动着的个人,作为客体是受社会历史条件规定的客观存在物。作为客体的人的价值在于他对主体的有用性,即满足主体人的需要,其中包括他们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知识、经验、思想品德,以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实际贡献。由此我们认为,人的价值也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在医院管理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和评价人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现代医疗设备日益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设备的结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这些设备的运转和新技术的应用,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人,只有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现代的医学技术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把尊重员工作为首要的任务,满足员工一些必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可以设想,一个不能解决员工住宿,工资报酬低廉,人际关系紧张的医院,怎么能够留得住人才,怎么能够求得医院的发展呢?所以,现代医院倡导的情愫管理,就是要求医院的领导者在管理中做到:

一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经常主动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员工哪些需求满足了,哪些需求还没有满足,是员工的需求过高,还是本应该医院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有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做起工作来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是要学会以情感人,用领导者的实际行动影响员工,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治病救人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务人员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治疗的效果,但人的喜怒哀

乐又是很正常的情绪反映,管理者要善于根据员工的情绪变化,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下属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相互间的感情,而且可以给下属产生亲切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员工能够服务指挥,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医院新的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就是竞争机制,竞争不仅指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外部竞争,同时也指医院内部医生与医生之间,护理人员与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甚至是所有人员之间的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互相拆台,从而使医院整个的服务质量下降。所以说,医院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评价标准,要有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形成一个贡献大者报酬高,贡献小者报酬小的分配机制,这样,医院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

我院针对员工来自全国19个省市有7个民族,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来汕尾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为此,医院建立了环境优美的员工宿舍区,在原有员工宿舍楼的基础上又投资170万元建设了设计新颖、装修漂亮的专家、医技人员和护士宿舍楼。医院食堂专门设灶照顾少数民族职工,并且不断丰富食品的花色品种,尽量让那些从外地来的同志有家的感觉。院领导亲自到市公安局和市属重点小学等单位进行协调,具体落实调进人员的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凡专业技术人员提出需要购置医疗设备的,只要通过可行性研究和市场定位,院领导认为切实可行,都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及时购置,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广阔舞台。医院设立了储蓄互助社,通过大家交纳基金来建立互助组织,员工急需用钱,都可得到及时的帮助。有一对从北方调来的夫妻,因为吃不到面条而感到对南方生活不适应,院长发现后便自己掏钱买了两袋白面和一桶花生油,送到他们的家里。一位专家因父亲不幸病故要回家处理后事,院长得知后,专门派车把他送到惠州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信,感动得这位专家当时就热泪盈眶。曾有一位早期来院因不适应创业的主治医师,先后到珠江三角洲、北京等地工作,后来在西安考上了研究生,多次来信要求院长提供机会回院工作,认为比较起来,汕尾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实践证明,情愫管理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氛围,同时员工对组织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就是指医院员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参与医院的管理,通过提高员工的民主参与意识,来扩大医院的管理效能。民主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决策,二是民主监督。

参与决策是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参与决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主要负责审议如下事宜:定期听取审议院长的工作报告和财经预决算执行情况;讨论和审议院长关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重要的行政管理改革意见等;组织职工代表民主评议行政领导的政绩,对政绩显著的行政领导,有权提出嘉奖建议。让职工参与医院重大问题的决策,就能充分地表达职工对医院管理的意志,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民主监督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监督医院领导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二是监督经民主讨论通过或决定了的计划、方案、制度的贯彻实施,假若在具体落实中出现了偏差,那么就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向领导提出建议,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医院各项决策的正确实施。

在医院的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民主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定期听取审议院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审议院长的关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重要的行政管理改革意见。凡是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薪酬分配政策等都要召开职工代表会或专业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后才作出决策。我们在职工中开展了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评出优秀合理化建议予以重奖。医院建立了“院长接待日”制度,开通了院

长热线电话,推行了院长与员工双向恳谈制度,通过院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来增进了解,促进工作,这些措施都比较好地体现“民主”管理思想,职工当家作主也得到了体现。

事实上,民主管理是对职工人格的一种尊重,更是尊重职工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调动职工落实决策的积极性,许多实践也证明,民主管理搞得好的医院,医院不仅有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医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也强,容易做到“一呼百应”,提高管理效能。

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主要是针对过分单纯地依靠上级下达任务和规定,员工被动地接受监督管理而提出来的,是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转化为个人的工作目标的一种自我管理活动。自主管理意味着在实现医院目标的过程中,每个职工都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地把医院的发展目标变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按目标自觉自主地努力工作,做到明规识章,修身立德,肩负责任,按岗位要求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各种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找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应该说,员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可以产生明显效果的管理,因为自主管理实质上是员工把自己的命运与医院的命运紧紧的维系在一起了,员工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正是医院的奋斗目标,员工之所以能这么做,是以前面提到的情感管理和民主管理为基础的,否则,让员工做到自主管理是很困难的。

我院在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视引导员工进行自主管理,通过“以院为荣,爱院如家”等许多实践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员工从心理上认同医院的价值观,从行为上与医院保持步调一致,通过切实有效地工作,员工们遵规守纪,热爱本职,追求进步,乐于奉献已真正的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使自主管理,管理自我的意识升华成了员工的理想追求。

下载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市公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在省厅、局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立足于更好地“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目标任务、落实第一责任、落实首要标准,增强行刑效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法制化水......

    实践与体会1

    3.2 总体架构设计 3.2.1 网站系统架构设计 本网站采用ASP.NET的结构模型。ASP.NET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如图3-2 所示。 图3-2 结构模型......

    公交运营管理

    公交运营管理办法 为加强对运营工作的管理,规范公交运营参与人员的服务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践行许昌公交“亲情、安全、满意”的服务理念,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自治区党委书记***指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适应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突出为发展和基层建设......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近年来,特别是全市“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县城镇化率以年均1个多百分点递增。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招商项目推荐[45956] 大型会展公司工厂整体转让[32808]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整车汽车制造产业项目[32809]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突破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突破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一)对“所有者缺位”的匡正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实现“所有者到位”这一最基本......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

    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一) 投资项目必须满足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节能评估和审查、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求,构成了综合化、多元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