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督教与中国》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一、选题:
从本课程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积累的题目,或是每讲后的思考题,题目自拟,但必须与本课程紧密联系,具有学术性及思考性。以下给出参考选题:
1.礼仪之争;
2.就推荐阅读书籍等写一篇读后感(书籍名称详见附件一);
3.以广东任何一座教堂(石室、沙面露德圣母堂、沙面会堂、东山堂等,详见附件二)为对象,介绍其发展历史、建筑特色等。
二、写作要求:
1.2.3.4.5.有导言、参考文献(包括网址); 字数:1500-2000; 不要求有关键字和摘要; 不得抄袭,抄袭以0分记; 最后一次课前(第8次课)交。
三、格式要求:
1.须有封面,教务处有下载,不得用其他封面; 2.用A4纸打印或手写,打印用五号字; 3.打印格式如下:
字号:标题用三号,正文用五号; 字体:宋体; 行距:1.5倍;
双面打印(环保考虑,如打印时弄错,不需重打,免得浪费纸张); 4.考试序列号标在左上角;
5.不使用钉书针,用胶水于左上角粘贴; 6.不按要求者扣10分。
四、附件:
附件一:阅读书籍 1.[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张澜译,希望出版社2004年。索取号B979.522/C84 馆藏共23本。
2.[美]房龙:《宽容》,秦立彦、冯士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索取号 B1/F33:2,B1/F33-3:5 馆藏15本。
3.[法]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4.[意]马可·波罗口述:《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索取号K247/B87 馆藏3本
5.[意]马可·波罗口述:《马可·波罗游记》,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索取号K919/B87、H319.4/M151、H319.4/M153.1馆藏23本。
6.[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中华书局1983年)。
7.[法]裴化行:《利玛窦评传》,商务印书馆1993年。8.[美]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余三乐、石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美]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陈恒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10.[美]史景迁:《胡若望的困惑之旅——18世纪中国天主教徒法国蒙难记》,吕玉新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
11.[意]马国贤:《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李天纲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2.[捷克]严嘉乐:《中国来信(1716-1735)》,丛林、李梅译,大象出版社2002年。13.[法]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六册),郑德弟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2005年。
14.[苏]约瑟夫·塞比斯:《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商务印书馆1973年。
15.[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王国卿等译,三联书店1993年。16.[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17.[法]伯德莱:《清宫洋画家》,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18.李兰琴:《汤若望传》,东方出版社1995年。19.王冰:《勤敏之士——南怀仁》,科学出版社2000年。20.[法]雅克玲·泰夫奈:《西来的喇嘛》,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21.许明龙:《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中华书局2004年。22.[英]马礼逊:《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3.澳门文化司署编:《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大象出版社2003年。
24.[罗马尼亚]尼古拉·斯帕塔鲁著,《中国漫记》,蒋本良、柳凤运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
25.朱
静编译:《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26.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27.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28.阎宗临著,阎守诚编:《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29.顾卫民:《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东方出版社2000年。30.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3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32.[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许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3.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4.[美]竹林:《信仰间对话》,王志成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5.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自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英]伯特兰·罗素:《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王若璧译,(台湾)牧童出版社1972年
(注:不要求版本完全一致。某些译著的译者、版本可能与以上所列不一致,书名相同即可。)
附件二:广东部分教堂名称及地址 1.天主教堂:
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一德路旧部前56号 广州沙面露德圣母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大街14号
圣母圣心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宝玉直街崇正里4号
惠州市黄家圹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黄家圹40号
天主教珠海教会圣保禄弥撒中心(教堂)地址:珠海市桂花北路 圣母无原罪堂 地址:中山市孙文中路148号 耶稣圣心堂 地址:中山市黄圃镇南坑路14号
圣母洁心会会院主教座堂 地址:江门市北街海傍街67号 圣母无原罪堂 地址:佛山市福宁路明心街3号 清湾天主堂 地址:肇庆市高要清湾 黄洞天主堂 地址:肇庆市高要黄洞
大良天主堂(顺德市总堂)地址:顺德市大良东康路163号 桂州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容桂镇 乐从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乐从 水口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水口 天佑门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天佑门 龙眼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勒流镇龙眼村 南沙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南沙
阳江市天主堂 地址:阳江市卜巷街48号 江门天主堂 地址:江门市常安路旧巷15号 台城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台城桔园路44号 海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海宴镇佑村乡坦安村 上渡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上渡头村 南阳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曹冲乡南阳村 田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田头镇
金宅村天主堂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金宅村 赤坎天主堂 地址:开平市赤坎镇圹底街28号 玛窦天主堂 地址:新会市南隅路十巷15号202 耶稣君王堂 地址:高明市合水镇康泰村天主堂 玫瑰堂 地址:鹤山市城西新村
东头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顺德市龙江镇东头村 上川岛圣方济各墓堂 地址:广东省上川岛
圣安多尼教堂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竹子林)龙岗教堂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园路278号二楼 宝安教堂 地址:深圳市宝安三区新城购物中心211号
主教座堂圣若瑟堂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133号 澄海县罗格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澄海县西门外吴厝村 潮阳市望上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沙陇区望上村 潮阳市径口乡露德圣母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仙城镇径口乡
潮阳市西二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西胪镇西二村潮阳市古溪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两英镇古溪潮州市圣母进教之佑堂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鱼沧巷 庵埠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庵埠镇
饶平县霞西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霞西 高厝铺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饶平县高厝铺
揭阳市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北门天福路 东凤乡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东凤乡
揭东县炮台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东县炮台镇涵华路 凤林乡耶稣君王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凤林乡
揭西县棉湖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解放路 揭西县河婆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天主堂 揭西县上山仔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上山仔 坪上镇四楼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坪上镇四楼村 岸洋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岸洋 大洋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大洋
客潭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客潭村 欣堂角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欣堂角 祠堂铺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祠堂铺
2.新教(基督教)教堂
广州市沙面会堂 广州市沙面南街60号 广州市东山堂 广州市东山寺贝通津9号 广州市锡安堂 广州市人民中路392号 广州市救主堂 广州市万福路184号
惠州堂 惠州市中山西路6号之一 梅州市东门礼拜堂 梅州市区东门大康巷10号 汕头市西堂 汕头市民权路146号 深圳市基督教堂 深圳市和平路22号 佛山市贲恩堂 佛山市莲花路71号 台山堂 台山市台城台西路186号 中山市太平堂 中山市石岐太平路高家基6号 河源市福音堂 河源市卫星区福音堂 东莞市福音堂 东莞市莞城仁和里四巷一号 湛江市福音堂 湛江市霞山区延安路14号
第二篇:基督教母亲节课程
母亲节的来历(老师自己知道就好,不用和学生讲)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主日是人人皆知的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来历恐怕不是人人都知道
母亲节是基督教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开始于1908年,是一个名叫Anna的人发起的。Anna的母亲在1905年5月的第二个礼拜日去世,由于工作而忽略对母亲的照看,心里很悲痛,她说:“母在不知尽孝,待年事稍长,图报亲恩时,母已离世,衰哉!”因此她想在教会中发起于五月的第二个主日作为纪念母亲的节日。1907年,Anna在美国费城的家里邀请了一些朋友们,一同纪念她母亲逝世周年,并且宣布以五月第二个礼拜日为全国纪念母亲节日。不久,她写了一封信给安得烈主日学校长L.L.Lear,建议教会举行一次母亲节庆祝,以纪念她的母亲。于是在1908年5月10日礼拜天,第一个母亲节庆祝就在那教堂举行了。两年后,西维吉尼亚州长william E.alasscock 正式宣布了第一届母亲节。因这与圣经的教训并不违背,教会通过了,很快就风行全球。
我们在自己的家中孝敬父母,而在神的家中则要命于我们的天父,遵行主的旨意,作一个讨神喜悦的儿女。
开始上课:
问候语:小朋友们主日平安,让我们来和主耶稣说:“主耶稣,我来了,主耶稣,***来了。”(配上动作)祷告:感谢天父,一夜保护,清晨起来求主帮助,心灵诚实,常存爱心,祷告奉耶稣的名求,阿门!(配上动作)
引言:小朋友们,每年我们都要过好多节日,比如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还有我们的生日等等。这么多的节日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让老师来猜猜,看看老师厉不厉害。对了,你们最喜欢过生日?因为过生日就可以穿漂亮衣服,还会收到许多礼物和红包。还有就是过六一儿童节?因为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们的节日,等你们上了幼儿园,每到六一儿童节可热闹啦,有许多节日,老师还会带你们出去玩哦。
嗯,今天呀,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今天可不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哦,老师告许你们,今天呀,是妈妈们的节日,这个节日叫做母亲节。小朋友,每当你们过生日或者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妈妈总是为你们准备许许多多的东西或礼物为你们庆祝对不对,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妈妈也喜欢过自己的节日。妈妈平时这么辛苦,那么今天让我们也来为妈妈过一个有趣、难忘的节日好吗?
好,接下来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完了我们要和妈妈一起做好玩的游戏,陪妈妈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母亲节。
目标:让孩子知道妈妈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今天是母亲节,我要让妈妈快乐。指标:小朋友知道这个节日,并且用行动向妈妈表示“爱”
第一个环节:讲故事《天使妈妈》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但是他有点担心和难过。
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我在那儿那么小会无助吧?”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了,“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
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会冒生命的危险!”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说我一直与你同在。”
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小孩有点急促,温柔的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的叫她 „妈妈‟。”
妈妈是上帝安排来保护宝宝的。妈妈是天使,是每个宝宝的天使妈妈!宝宝们,我们一定要学会尊敬妈妈,关心妈妈,像妈妈保护我们一样好好地保护我们的天使妈妈!
第二个环节:(教金句:当孝敬父母
太:19章19节)
“孝敬”对于一个0-2周岁的小朋友来说可能会不明白,所以老师用教好当孝敬父母后,再“爱”来代替“孝敬”来教这句金句,就变成:当爱父母。再把“父母”改成“妈妈”,就变成:当爱妈妈(这样就突然今天的主题了。之后告诉小朋友,我们应当怎样爱我们的妈妈,让小朋友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爱”妈妈,如:亲亲、抱抱、锤背等等。
第三个环节:(教歌:《妈妈我爱你》)5654|345-|234-|345-| 妈妈妈妈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5654|345-|2-5-|3 3 1-∥ 妈妈妈妈
我爱你
1.让我亲亲你(啵啵)
2.让我抱抱你(抱抱)
3.上帝祝福你(祝福)
第四个环节:(做游戏:亲妈妈)
准备1:用红色卡纸剪出唇印,背面用双面胶贴好。(数量按学生人数*3纸)
游戏方式:告诉小朋友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妈妈,为了表示爱妈妈我们来做一个亲亲妈妈的游戏,为了要在妈妈脸上留下唇印,老师准备了很多唇印贴纸,要求小朋友和妈妈都蒙上眼睛,由小朋友将唇印贴纸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准确的贴到妈妈的脸上。倒计时1分钟(或数数30)看哪个小朋友在妈妈脸上贴的唇印最多。
准备2:主日学老师准备好相机拍摄留念
第五个环节:(教儿歌)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开手十个手指头,合起手就是祷告手。
此儿歌设计目标是要让0-3周岁小朋友在背儿歌的同时学会数1-10数字,还让小朋友从小学习祷告。
第六个环节:献花
给每位小朋友发一束鲜花,然后要求小朋友将花献给妈妈
下午:
游戏:看哪对母子最厉害(配合走比赛)
游戏规则:请出3对以上母子(母女),平排站在起点线内。让小朋友的双脚站在大人的双脚的脚背上,大人拉住小朋友的双臂保持平衡,大人下巴下面夹一个球。老师喊开始,全体起步向终点出发,若中间有掉球的或摔交的或小朋友的脚离开大人的脚背的,拿起来(站起来)继续,直到终点。谁最先到就谁赢。
第三篇: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浅谈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前途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风景园林学是其中重要的建设发展内容,是将人与自然、生态紧密联系的桥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内涵,探讨了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居环境
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前,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学科“融入”的具体路径,在学科“融入”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具有同等学科地位的人居环境建设“三位一体”学科之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风景园林学从创立之初,就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把尊重自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居环境优美健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成都的都江堰工程和川西林盘。前者是水利景观,后者是居住景观,但都反映出古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中所表现的高度智慧,是古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风景园林学也与时俱进,尤其将生态学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策方针提出之后,风景园林学更受到政府、社会和百姓的重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使风景园林学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风景园林学学科内涵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现代风景园林学英文名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起源于美国,可追溯至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中文译名至今存在争议,在我国农林院校一般译为“风景园林学”,建筑院校一般译为“景观建筑学”,综合类院校一般译为“景观设计学”等。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110个一级学科之一,2012年全国具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19所院校正式招收博士生。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场所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土地的规划设计,根本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2010年出版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报告2009-2010》给风景园林的定义是:保护、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地管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应用型学科和行业。它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来保护、利用和再造自然,创造功能健全、生态友好、景观优美、文化丰富、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而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风景园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查阅有关“生态文明”的资料得知,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形态。作为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也有着
实体、精神、行为等若干层面的特征和要求。
从概念上看,尤其是为人类提供生存、生活和居住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风景园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载体。风景园林是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同时又在不同尺度上为人民提供美丽、生态、健康的生产、生活场所,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生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体现出生态文明的精神意识,这都与生态文明的实体、精神、行为等方面相契合。
生态是风景园林学的重要特征和外在属性。在长达2 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佛教、道教、哲学等影响,但始终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等,对自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观念和思想都影响了造园理论和实践。如川西林盘指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的农村地区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优美和谐、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是具有几千年历史川西农居生活的实例,也是古代美丽家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又如现代风景园林学积极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后面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众多环境和生态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如“设计结合自然”、“生态系统设计”等,又如区域性生态规划、河湖环境治理、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采矿区生态修复等经验,是新时期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说,生态已经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条重要脉络和内在特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发展风景园林学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思想也有重要作用。3 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3.1促进学科发展,发挥学科的优势
根据以上分析,风景园林学作为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空间的重要载体。通过风景园林师的努力,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尺度的生态、美观、宜居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所。风景园林师既是一个引领者,也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风景园林师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再到后期管理维护都是在认真履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丰富,与其他专业也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如环境保护行业、林业等,这就必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客观上也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3.2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科理论基础上将生态学、景观美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学科的三大支撑系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大众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践范围上,更是从小尺度的花园、街头绿地到中尺度的公园、居住区绿地、滨河绿地再到大尺度的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等,几乎涵盖所有的城乡建设环境。很显然,只要认真科学的发展风景园林学科,对于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完全必要而且可行的。
3.3间接促进其他学科和行业发展,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是一个边缘和交叉学科,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美学、土地学、环境学、文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其学科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发展好风景园林学科,也会客观上促进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从而实现各学科
之间协同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局面。而这些相关学科和建设美丽中国,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结语
总之,正如陈其兵老师所说,风景园林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我们应勇于承担和勇于开拓,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强生态产品,提高生态承载力,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探讨了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联系,对于如何更好地将风景园林学学科融入到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在融入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杨锐.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园林,2011(5).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其兵等.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王向荣,林箐.自然的含义[J].中国园林,2007(01).
[6]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7]苏征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J].世纪行,2008(01).
[8]荣开明.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武汉学刊,2010(0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论文
姓名:xx专业:风景园林学 学号:
学院:xx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教授等
第四篇:《基督教概论》论文
《基督教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我关于“上帝”的一点思考
薛 骁 土木工程学院
基督教的世界观和教义,都使我产生着莫名的好奇与崇敬。这学期,我幸运地接触到这门由梁卫霞教授讲授的《基督教概论》,现在写一篇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几个月来的学习探索成果。
基督教(Christianity)可以被定义为:“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的教义和指示全部来自于《圣经》,而圣经所记录的也全部是那位“上帝(God)”的言行。我对上帝的思考和感悟最多,主要想法也集中在这位基督教的核心人物——上帝身上。基督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在科学改变世界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必然有它的魅力和价值,那位弥赛亚耶稣曾经创造世界、拯救世界,他的智慧今天依然启迪世人。
一、身为神的上帝——调节着自然,调节着人与自然
基督教是典型的一神教和抽象宗教,它所信奉的神“上帝”,没有具体形状、没有性格或者性别,且是全能、全知、全善的。我认为这个根本观点是基督教的生命力所在,这个观点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众所周知,越是尖端的科学家越相信神的存在,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安培、伏特、哥白尼、孟德尔、笛卡尔、伽利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普朗克„„真的是不胜枚举。
培根认为:“一知半解的哲学思考,把人导向无神论;但是对于宇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却必然使人皈依上帝。”物理学家兰盖也提出疑问:“一位真正的科学家,能不能同时是一名基督徒?”他自己的回答是:“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从未丧失过宗教信仰。”
有些人把科学划归于唯物主义,并想用科学作武器来铲除宗教信仰,却困惑地发现众多著名科学家都虔心信奉宗教——主要是基督教。这种现象引人深思:宗教是反科学的吗?科学家们的信仰真的是盲目的吗?我想,没有根据、不深入研究理解的妄断,才是真正的不科学。
现实生活中,借助着它自己的“科学”,唯物主义难以解释的事情确实在发生——关于数学概率的本质,关于自由理性,关于灵异事件的解释,关于灵魂的存在性。在无神论者眼里,和谐的世界无根无源,优美的自然规律也由凭空产生,而人类最终能够利用科学征服自然,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对于一个科学家或者普通人来说,在目前科学所不能解释的领域,常保持敬畏之心和景仰之情才是最好的选择。人类的能力毕竟是受到种种限制的——如果不认清自己,盲目地站到绝对上帝的对立面,就是注定了自己的失败,又如何发挥头脑的极限,完成科学的使命呢?
总之,从远古走来的这位“上帝”是非常可能存在的,他可能没有形象,没有性格,超越我想象——但是我愿意跟随众多伟人一起相信他,不再把世界看成是无知无觉的一团物质,而是有其魂魄,有其意志和精神世界的。
也有人创造出了一个“盖亚意识(Gaia’sConsciousness)”的概念(盖亚是神话中的大地之母)。由于自然的某些神奇之处:她致力于制造稳定,对破坏稳态的行为进行反击(看看人类污染环境和捕杀动物的后果),以及那些完美自成的科学规律。因此有人认为地球或者宇宙共同拥有一个大意志——“盖亚意识”。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不仅不荒谬,反而显得有一定根据了。这个盖亚意识如果存在,它跟上帝之间也很可能存在着关键联系。
在此我可以说,这个代号为“上帝”的伟大意志调节着自然本身,也通过他自己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或许就被称为是上帝的恩赐了吧!“我相信上帝,他通过万有之间的秩序井然的和谐来显示自己。”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如是说。
二、身为人的耶稣——调节着人与人
上帝是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的。耶稣(Jesus)既是高高在上的神灵,也是活生生的人。
在基督教的信念中,耶稣基督自诞生以来,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看着我们、帮助着我们。“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人类的原罪(TheOriginal Sin),即人类性格里无可避免的缺陷:“傲慢(Pride)”、“妒忌(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色欲(Lust)”等,造成了人性的堕落,社会环境的恶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难以打破。
也许我并非真正的基督徒,不会认为《圣经》真的是主耶和华所著,也不会认为耶稣真的是由童贞女所生,但是我确认耶稣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他的言行无一不反映出他聪慧的头脑和崇高的境界,你可以称他为文化名人,或者人类领袖,甚至是救世主。他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博爱”“宽容”“谦卑”等观念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欧美国家的人们至今仍然对耶稣的教诲熟稔于心。耶稣对我们说要“爱邻人”,“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耶稣发表这些言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稳固国家统治,或者推广宗教,但不可否认这些格言式的训诫确实能够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也许就像我国的孔子,生活年代久远,但是其思想仍活在当代,暗暗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着做人的标准。
基督教大约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如今中国现有基督徒约占人口总数的1.8%,总体估值为2305万人。在我周围,除一些老人出于保平安的想法信奉基督教外,基督徒是很稀少的。而且现在多数人对上帝的概念都大为怀疑和不满,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思想可说是非常彻底。我想耶稣和孔子的影响还是大不相同的。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不同也许从孔子耶稣那时就开始了吧!孔子总在温柔地教化世人,革命精神也不会像耶稣那样强烈。他不会像耶稣那样掀翻货币兑换商和卖鸽人的桌子,宣布那是个贼窝;也不会与统治者斗争到丧失生命,被残忍地钉死在十字架上。缺少了耶稣这样一位伟人的教诲,我感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很有欠缺的。如果中国人都能去读读圣经,略微了解耶稣的思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科学、我们的文化也许就会有本质的飞跃。同作为胸怀宽阔的人,老师永远
不嫌多。
耶稣化身为人,向我们传达神的意志,我们人人也可以按照他的教导,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接近神的高度——所以这是一门关于调和人类关系的学问,关于如何创造美好世界的学问,关于奉献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学问。
“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马克思),这个“典范”指的无疑就是耶稣基督。
三、结束语
课程已经告一段落,但我对基督教和上帝的思考不会就此结束。
希望我自己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从耶稣的古老智慧里获得更多美好的东西,帮助我发现上帝,发现自我;也希望更多人去理解基督教的教义和内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
感谢梁老师!谢谢阅读!
于2011年11月18日。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作者-庄祖鲲
基督教自利马窦来华起算,已有四百年之久。如以文化更新的“启、承、转、合”四个阶段 而言,目前应属“承”到“转”的阶段。因此,寻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交会点,应属现阶段首要的工作。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在许多问题上,的确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但异中有同,不是完全没有交会点。而有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刘述先、杜维明、赵敦华、梁燕城等许多当代海内外的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不约而同地,他们都强调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一个是有关于“人性论”,另一个则有关于“宇宙论”。(一)人性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对人性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刘述先认为儒家是在 传布一种“现世的福音”。[46]王峙军在《比较人论》一书中,曾详细分析中国人性论的发展。[47]并指出孟子的“性善”之说,后来如何成为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甚至连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与“性善”之说有所妥协或调适,于是产生了所谓“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正如本书第一章第三节所指出的,这种佛教的“心性论”固然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却非常可能并非原始印度佛教的思想,而是佛教为了因应中国“性善”的思想,乃以颇具创意的方式,所自创的新观念。所以,自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提出“心性论”之后,佛教在中国就更普遍地被中国人所接受,后来甚至有释儒道“三教同源”的说法。但是也正因佛教的附和,“性善”的人性论,在中国被大大地强化了。然而,韦政通认为,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特别与基督教比起来,对生命的体会毋宁说是肤浅的。[48]因为儒家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罪恶,始终未能有较深刻的剖析。因此,这种儒家“性善”的道德思想,对生活安适、痛苦较少的人,比较适合而有效;对生活变动幅度大,且也有深刻痛苦经验的人,就显得无力。连当代佛教大师圣严都慨叹说,佛教似乎都是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才大行其道,人们似乎把禅修视为烦忙人生里的“清凉剂”而已!
韦政通还指出,中国以往两千多年来的传统社会变动性不大,儒家因缺乏社会变动的刺激,多“知常”而不“知变”,能“应常”而不能“应变”。[49]因此他不能不问:在这个复杂多变、焦虑不安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性善”道德信念,是否还能足够应付?我们还可进一步追问:对经历过十年文革浩劫的人,“人性本善”的论调,能否解释这空前的人间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相对的,基督教则强调“原罪论”。这使得笃信“性善”的许多中国人,下意识地排斥基督 教。但是当人类历经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屠杀六百万犹太人,和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以及文革十年浩劫的悲剧之后,“原罪”的概念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罪恶的真相。因此,卓新平指出,现今大陆文坛“忏悔文学”的出现,文化界“忏悔意识”的萌生,对中国社会是一大奇迹。[50] 然而这正代表中国人经由痛苦的心路历程,开始对人性有一种新的、深入的领悟与体认。可是许多当代学人对“原罪论”仍有不少误解,需要略加说明。首先,基督教的“原罪论” 并不等同于荀子的“性恶说”。因为基督教一方面强调所有人类陷溺罪中无法自救的事实,但又同时肯定人类原来是依据神公义和慈爱的形像而造。前者似乎接近“性恶说”,而后者又类似“性善说”。梁燕城曾指出,孟子的“性善”是指人的心性本体,也就是人的“应然层次”;反之,荀子的“性恶”是指人的具体本性,也就是“实然层次”。[51]如依此分析,则儒家所见基本上与基督教所见略同。因此,在我看来,基督教对于“人性本善”抑“人性本恶”之争的看法是:“人性本来“知”善;人性亦本会“行”恶。”[52] 其次,基督教所强调的“罪”(Sin),并非作奸犯科的“罪行”(Crime),而是偏离神完美形 像的“罪性”(SinfulNature)。因为,基督教的“罪”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均指“射不中的”之意。换句话说,“罪”在圣经中,是指人没有达到作“人”应有的标准,而这标准正是神自己。所以圣经《罗马书》3章23节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种观念与儒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看法也很接近。这“圣贤”也就是基督教所说的“像神之人”(GodlyMan)。
在这样新的理解下,“原罪论”不但不会成为中国人接触基督教的“绊脚石”,反而应该会 成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新的交会点。不仅如此,这种对罪的深刻体认,还能够产生高度的“自省精神”和“忏悔意识”,从而达到获取真正的自由与生命的更新。当然,“忏悔意识”是近来刘再复常常谈到的主题,许多在过去政治运动中,曾被迫作自我批判或自我检察的人,可能对“忏悔意识”有点反感。但是正如杜维明所提醒的,“忏悔意识”与政治上的“自我批判”是两码子事,不可混为一谈。[53] 东亚儒家传统中,“忏悔意识”较薄弱的明证之一是:日本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五十年,仍不 肯承认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的恶行,对肆意侵略中国,也无丝毫的悔意。德国则早已三番四次地向各国表明认罪的诚意,这与日本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日本在经济上的成就,一向被归功于儒家伦理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军国主义上的罪行,却了无悔意。这是否提醒我们,儒家伦理有一些“盲点”和缺陷?
因此,刘述先固然不同意“儒家思想对人性有肤浅的乐观主义”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儒家 思想需要通过基督教对人性不同视域的刺激,发掘出儒家传统内部对人性黑暗面的照察,并加以进一步的扩大,才能够对于现代人所面对的情况有所把握,而予以有效的“对治”。[54] 所以,对“人性论”的再思考,将是未来中国文化脱胎换骨的一个新起点。而在这方面,基 督教的“原罪观”与“忏悔意识”,将对中国文化提供对人性极有深度的观察,作为新的转化点。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也并非没有类似的体会。若能不怀成见地重新检视,不难促成中国文化的再造。(二)宇宙论
宇宙论所牵涉到的重要问题包括神是否存在、创造以及“超越观”等重要的问题。其中“超 越观”对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影响最大,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历史上,也是冲突最大、争议最多的问题,因此特别需要详细地讨论。
如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一向比较强调用“内在超越”的途径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因 为中国人喜欢强调,无论是儒家的“天”,或是道家的“道”,或是佛教的“佛性”,都内在于吾人的生命之中,不假外求。至于修养的方式,儒家提倡先“内圣”然后“外王”的方式,认为“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佛教则强调用“明心见性”之法,认为“人人可以成佛”;道家则以“观照内心”之法,最终达到“人人可以成仙”的目的。因此,三教都是提倡一种“自力拯救”式的宗教,其细节虽有差异,大体上却是极为相似的。
但基督教却与儒释道三教大相径庭,强调“外在超越”或“纯粹的超越__”。[55]因为基督教认为,创造世界的神本身不属于这个世界,如依存在主义神学家巴特(KarlBarth)的说法,神是“绝对的他在”(WhollyOther)。因此,神乃是超越我们知见的范围,而且祂是用“启示”的方式向世人沟通。人能够“感受”(Apprehend)到神的存在及作为,却不能全然“掌握”(Comprehend)神的心意。而且人陷溺于罪恶的势力之下,是无法“自救”的,只有藉助于外在之神的救赎,这是纯然“他力”式的拯救观。
所以乍看之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是互不兼容、彼此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前者寻 求外力的拯救,后者却认为靠自力就可以成圣。基督教强调神是至大、至上的,是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但朱熹则谓:“天道无外,此心之理亦无外。”;唐代禅师马祖道一也主张“心外无佛,自心是佛,佛外无心。”基督教重视神的“启示”,儒家和佛教则看重人的“领悟”。凡此种种,两者似乎难有会通之道。牟宗三甚至认为,基督教若不改为“自力教”,就永远无法在中国立足。
其实若仔细观察,在“超越论”方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也并非没有交会之处,只是 需要下功夫去正确地了解基督教的精意,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有较深刻的反省,才能看出其交会点。依我个人的看法,将基督教和儒道释三教放在对立面,再予以评比、对照,固然简易清晰,但并不完全恰当。但是由于许多当代中国学者对基督教了解并不深,尤其缺乏个人“第一手”的宗教体验,难免在看基督教时会有“人云亦云”或“见树不见林”之憾。事实上,基督教真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二律背反性”(Paradox,或称“吊诡性”)。换句话说,基督教的许多观点,往往是以“似非实是”、“似反实正”的表达方式来叙述。未深入了解的人,就常常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以致于严重误解了基督教。兹略举数例,便可理解。
譬如很多人说基督教有“他世”情怀,儒家却肯定“现世”。其实基督教没有佛教“轮回转 世”的观念,却强调“仅此一生”,因此基督徒特别重视在有生之年,如何善用自己的光阴、钱财在济世助人的事上。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56]离世前他又曾对神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怎样差他们到世上。”[57]当然基督教也的确强调“来世”的赏罚,但“来世”的赏罚却是以“今世”的贡献为基准的。因此耶稣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58] 所以,强调“来世”情怀的基督教,在社会改革、慈善救济、捐资兴学上的贡献,比一般社 会大众高出许多,这是有目共睹的。反倒是肯定“现世”精神的儒家,正如韦政通指出的,却逐渐失去了救世的热情,不是存着“学而优则仕”的私心,就是受佛道两教的渗透,逐渐转为“出世”了。[59]这是“二律背反”的例子之一。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人说基督教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为耶稣曾说:“若有人跟从我,就 当“舍己”(原文也可译为“否定自我”),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60]这与现代心理学强调的“自我肯定”,或德国哲学家尼采倡导的“自我超越”,或儒家的“自我修养”,或佛教的“自我参悟”,岂不是背道而驰?
其实基督教的“自我否定”,乃是“先破再立”的意思,没有“大破”,如何能“大立”? 这也是“先舍再得”的概念,先舍了旧的“老我”,才会得回一个崭新的“新我”。一个完全“舍己”、“无我”的基督徒,耶稣的许诺是:“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他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61] 因此,强调要“舍己”、“自我否定”的基督教,最终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其实却是达到儒 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换句话说,基督教与儒家,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却迥然有别。基督教是由人的“否定自我”入门,然后才逐步达到对自己新身份、新地位的“再肯定”,藉此而“超越”原先的自我。
相反地,今天心理学的误用,造成了无数因“自我催眠”而沾沾自喜的肤浅小人。尼采在发 现自己并非“超人”之后,郁郁寡欢地在精神病院中渡过余生。韦政通也批评儒家把修养工夫,看得太轻易了,以致于道德实践流于虚玄。[62]这是另一个基督教以“迂回方式”,表达一个“背律二反”真理的实例。
若从这种“背律二反”的特征去看基督教,我们就可了解,基督教乃是以“外在超越”的方 法,来使人脱胎换骨得到生命的“更新”;再由这新生命来进行“内在超越”的“成圣”工作。还有,神既是“绝对的他在”,但同时,祂又与信徒“互为临在”(MutualDwelling),正如耶稣常对门徒们说的:“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63]不单如此,基督教认为“死”是通往“生”的必经之路,因为种子如果不被“埋藏”在土里,焉能开花结实?同理,人若不肯__“埋葬”自己的野心或私心,也无法得到另一层次的丰盛新生命。[64]通过这样来理解基督教,就可以找到许多可以与中国文化会通之处,甚至可以找到对治中国传统文化弊病之道。刘述先也注意到这一点,他指出,儒家思想后来发展的结果是,人之无穷扩大,甚至到了一个地步,跟本见不到“天”了。[65]所以他认为儒家思想也应凸显出“天”的超越性,不可任其塌陷下去。基督教强调“纯粹的超越”,正可以提醒儒家不要听任“天”的超越性失坠。[66]他还指出,基督教排斥“偶像崇拜”是有深刻含意的,因为有限固然可以通于无限,并不意味着有限可以等同于无限,更不可将真正的无限,用有限来“形相化”的。
余英时也说,在西方,基督教“外在超越”的价值系统,不仅没有因为现代化而崩溃,而且正是现代化一个极重要的精神泉源[67]。卓新平还进一步指出,基督教“超越观”可以提醒人们,在建立“法治”的社会时,需要有一种超俗、绝对的价值观来作对比、参照,使得这些法律、制度、组织得以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68]。也就是说,这些学者以及汤一介都认为,基督教所强调的“外在超越”,不仅不是个文化会通的“障碍”,反而可以藉此补足中国传统文化过份强调“内在超越”的缺欠。因此“超越观”是会通的交会点,也将是未来中国文化的转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