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受理材料形式审查标准
行政受理材料形式审查标准
一、法律文书的审查标准
(一)法律文书是指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相配套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法律文书。
(二)建设单位应如实填写各项内容,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不得虚构、伪造或编造事实。
(三)文书应使用钢笔和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墨水填写或打印,做到字迹清楚、文字规范、文面整洁,不得涂改。文书设定的栏目,应逐项填写完整、准确;不需填写的,应划去。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联系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必须填写。未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不填写相应栏目。
(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表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表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申报表》(表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申报表》(表四),是建设单位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设计备案、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所使用的文书。表
一、表二制作时使用国际标准A3型纸对开正反面印制;表
三、表四制作时使用国际标准A4型纸正反面印制。
(五)申报表格应由建设单位填写并加盖印章,没有单位印章的,应由其负责人签名。
二、证明文件等复印件的审查标准
(一)其他各项提交的材料应使用国际标准A4型纸打印、复印或按照A4型纸的规格装订。
(二)“证明文件”、“合格证”均为复印件,经申请人签名确认并注明日期,受理人员应现场核对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三)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应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
三、消防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审查标准
(一)一般要求
1、消防设计文件应当包括设计说明书,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主要消防设备、消防产品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表,重点反映依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设计的内容。
2、消防设计文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编排:(1)封面: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日期。
(2)扉页: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
(二)新建、扩建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申报内容
1、设计说明书(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批文,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有关部门对本工程批准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总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以及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座位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厂房、仓库等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等。
(4)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5)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
(6)总平面。包括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位臵,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拆除的情况,建筑物、构筑物满足防火间距的情况,功能分区,竖向布臵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臵及停车数量的确定,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臵,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
(7)建筑、结构。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和结构选型,建筑物构件的构造及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安全疏散、消防电梯以及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的布局,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等。
(8)建筑电气.a、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及电器装臵。包括消防电源供电负荷等级确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备用电源性能要求及启动方式;变、配、发电站的位臵、数量、容量及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消防技术标准有要求的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型号和敷设方式,以及配电设备、灯具的选型、安装方式;消防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型式、灯具配臵、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持续时间;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臵部位、照度、供电时间等。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包括保护等级的确定及系统组成,消防控制室位臵的确定,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台(柜)等设备的选择,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要求,控制逻辑关系及控制显示要求,概述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臵及消防通信,概述电气火灾报警,消防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接地及接地电阻要求,传输、控制线缆选择及敷设要求,应急照明的联动控制方式等;当有智能化系统集成要求时,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接口方式及联动关系。
(9)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a、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采用天然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及供水能力、取水设施;采用消防水池供水时,应说明消防水池的设臵位臵,有效容量及补水量的确定,取水设施及其技术保障措施。
b、消防水泵房。包括设臵位臵、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
c、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外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总用水量的确定,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的布臵,系统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式。
d、室内消火栓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的设臵场所、用水量的确定,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的布臵,系统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式,消防水箱的容量、设臵位臵及技术保障措施。
e、灭火设施。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各类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系统组成、控制方式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予以说明。
(10)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包括设臵防排烟的区域及方式,防排烟系统送风量、排烟量的确定,防排烟系统及设施配臵、控制方式;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11)热能动力。包括室内燃料系统的种类、管路设计及敷设方式、燃气用具安装使用要求等燃料系统的设计说明;锅炉型式、规格、台数及其燃料系统等锅炉房设计说明;气体站房、柴油发电机房、气体瓶组站等其他动力站房的设计说明。
2、设计图纸(1)总平面 a、区域位臵图。
b、总平面图: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臵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臵、名称,层数、间距;建筑物、构筑物的位臵、名称、层数;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臵等。
(2)建筑、结构
a、平面图: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平面布臵,房间功能和面积,安全疏散楼梯、走道,消防电梯,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臵和分隔物。
b、立面图: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件的可见部分;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c、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3)建筑电气
a、消防控制室位臵平面图。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各层报警系统设臵平面图。(4)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a、消防给水总平面图。
b、各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c、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平面图。; d、其他灭火系统的系统图及平面布臵图。(5)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
a、防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b、排烟系统的系统图、平面布臵图。(6)热能动力
a、锅炉房设备平面布臵图。b、其他动力站房平面布臵图。
(三)改建、内装修工程消防设计文件申报内容
1、设计说明书
(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2)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改建或装修设计的面积等指标。
(4)工程原已设臵(或新增)的主要消防设备、消防产品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等。
(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6)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7)装修专业。包括原工程用途、分类和耐火等级等概况以及本工程概况;本工程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功能分区、平面布局以及对原工程改建情况;装修各部位采用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除用文字说明以外亦可用表格形式表达。
2、装修专业设计图纸
(1)建筑平面图:原工程总平面图和平面图;本工程平面图,平面或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面积,分隔位臵和分隔物。
(2)装修图纸:应体现工程各部位顶棚、墙面、地面、隔断的装修材料以及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饰材料的选用,可采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节点详图表示。
第二篇:航道行政审查审批受理程序
审查审批项目内容
一、审批的含义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二、审批的项目
专设航标的设置、撤除、位置移动和其他状况改变。
三、审查的含义
审核、调查,或者说是对某项事情、情况的核实、核查。
四、审查的项目
过河建筑物:桥梁、隧道、渡槽、过江管线等;
临江建筑物:码头、栈桥、取(排)水口、抽(排)水站、护岸矶头、滑道、冲滩(岸)撤船等;
其他与通航有关设施:锚地(含系船浮锚地)、水上船舶基地、水上施工作业、水上船坞、水上钻探、航道整治工程、固定渔具、贮木场、水利清障、固定(或活动)水文观测平台。
航道行政管理审查审批程序
一、专设航标审批程序
按照交通部颁布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及长江航道局的规定执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已于2004年11月5日经第24次部务会议通过,共26条,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当收到审批申请材料后,若申报材料齐备,应有2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出具《专设航标行政许可决定书》。
二、与通航有关设施工程项目的审查程序
1、工程选址阶段:航道管理处获悉本辖区拟建设与通航有关设施时,应主动与建设或施工单位联系,了解工程情况,告之有关审批、审查、征求意见的程序和要求,主动提供工程选址、技术要求等航道咨询服务,并按照航道行政管理工作
规定的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2、前期工程选址涉及航道有关意见写法:
一、是否同意码头工程选址,并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码头工程的前期研究及设计工作。
二、码头工程设计应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的规定,满足《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2005)的要求。
三、要求有关工程下阶段设计资料及文件,应按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及时向我局申报,办理航道行政审查手续。
3、工可研阶段
与通航有关设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审查时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报送申请阶段
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项目立项后,向长江武汉航道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修建的理由,与通航有关设施的种类、结构、规模、位置等,并提供申报资料。
(二)资料审核阶段
• 航道管理处在收到申请文件和资料后,应掌握和理解工程项目的情况,提出书面意见并连同有关申报材料一起上报长江武汉航道局;若长江武汉航道局委托航道处出具审查意见时,航道管理处应事先将审查意见上报长江武汉航道局审核。
(三)现场踏勘阶段
根据建设或施工单位提供的申请文件、图纸和设计资料,局和航道管理处应派员到现场勘查,了解现场的航道条件及工程项目对航道的影响。
(四)审查阶段
当接到审批、审查或征求意见的申报材料后,若申报材料齐备,符合受理要求,应向申请人出具正式受理文书,并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对方回复;需上报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上报。如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应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须补充的相关材料及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图纸、资料、设计文件、专题论证报告,结合现场踏勘的情况综合分析,出具工程涉及航道有关的意见。
4、工可研阶段审查意见写法主要包括:
• 是否同意码头工程建设,工程所处水道、岸别,航道里程。其建设规模为、泊位数以及码头结构形式(钢引桥浮式码头、直立式高桩梁板、实体斜坡道等等)。• 拟建码头前沿线布置,上、下游角点坐标。
• 现行航道布置条件下,拟建码头前沿线及停泊水域对主航道影响。• 强调在工程施工阶段的设计文件和资料,应按水运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及时向我局申报,办理工程施工审查手续。
5、施工组织设计阶段:航道管理处在上报施工阶段有关意见时,应包括以下方面:
• 工程基本情况、所处河段航道情况、航道里程、岸别、是否同意该工程施工; • 施工作业区域范围及坐标;
• 施工期间,航道安全保障措施,即专设航标配布情况; • 专设航标期限; • 设标方案简图
在工程施工期间参与施工定位放样;对施工进行现场监督,参与竣工验收,监督施工方清除水下遗留物。
临时提高部分河段航道维护水深的审批程序
当沿江企事业单位向航道管理部门申请临时提高部分河段航道维护水深时,应按照长江航道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
(1)申请条件:关系到国计民生、国防安全、“煤电油运”项目的重要物资运输,且运输企业具有相应应急处理机制:中途减载条件,通讯和调度渠道通畅等;
(2)申请形式: 书面申请;
(3)申请内容:提高水深时间、区段、维护尺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申请时间:计划开始执行前20天提出。
二、申请受理及审查
(1)长江武汉航道局就临时提高航道维护水深可行与否进行审查,在7天内提出具体意见。具体意见应在开展航道测量等工作的基础上,对该河段的水位变化、航道水深、演变趋势等进行分析预测,航道航标可能的调整情况及相关措
施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
(2)如审查不可行,长江武汉航道局直接回复申请单位;
(3)如审查可行,长江武汉航道局应在接到申请9日内上报长江航道局进行审核。上报材料包括:企业的申请文件、分析预测报告和拟订的实施方案、责任协议书和应急处理措施;
(4)临时提高航道维护水深最终以长江航务管理局批复为准。
审查审批时受理材料内容
(一)专设航标审批
1、按照交通部颁布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及长江航道局的规定执行;
2、建设或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基本资料: • 专设航标行政许可申请 • 水下地形测图 • 施工组织设计 • 专设标委托协议书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 涉及采砂吹填专设航标的,需提交采砂许可证及航道影响报告书 • 涉及桥区航道、专用航道的需提供航标配布设计
3、当收到审批申报材料后,若申报材料齐备,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批复。
(二)与通航有关设施工程项目的审查 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项目立项后,向长江武汉航道局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修建的理由,并根据通航有关设施的种类、结构、规模不同,应提供下列材料:
1、桥梁工程审查 • 申请文件 • 桥梁工可报告 • 桥梁初步设计
• 通航净空尺度论证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桥梁施工期桥区航标配布和航道维护方案 • 水下地形测图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桥区航标配布和航道维护方案)
2、码头工程审查 • 申请文件
• 码头工程可行性报告
• 码头工程航道影响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水下地形测图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3、架空电缆项目审查 • 申请文件 • 工程施工方案
• 通航净空尺度论证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 架空电缆架设垂弧图
3、取排水口、管道、隧道、水下电缆审查 • 申请文件 • 工可设计 • 工程平面布置图 • 工程剖面图
• 航道影响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4、锚地、转载基地审查 • 申请文件 • 水下地形测图
• 航道影响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5、其他工程项目审查 • 申请文件
• 航道影响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 • 工可报告 • 水下地形测图
• 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批准文件
受理审查审批材料料需注意的技术要求
一、临河建筑物及其它设施
1、码头
(1)、码头选址应符合《内河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和《河港工程设计规范》,选择在河床稳定、水深富裕、水流条件良好的顺直河段,避开河道弯窄、河岸冲淤变化较大的水域。(2)、通航控制河段内不得修建码头。
(3)、码头前沿船舶靠泊水域应不影响航道布置,并留足富裕宽度。
2、码头的前沿线应尽量少伸入可通航水域,不满足设计水深要求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具体要求为:
(1)、河道顺直、深泓近岸的河段,码头的前沿线位置应与规划的航道水深相协调,尽量减少和占用通航水域。
一般情况下,码头的前沿线布置控制在下列自然水深范围内(理论最低潮面或航行基面下):
• 南京至武汉河段:5000吨级及以上泊位,前沿线不宜超过5.0米; • 武汉至重庆河段:3000吨级及以上泊位,前沿线不宜超过4.0米;
(2)、码头的前沿位于边滩、河岸冲淤变化较大的水域,除满足上述规定的要求外,其前沿线还不得位于可能出现的深槽摆动和洪水期航道的范围内。
(3)、新建和改(扩)建码头所处位置上、下游都建有泊位时,应综合考虑上、下游的关系,码头前沿线应与上、下游码头前沿线平顺布置。
3、取(排)水口等
(1)、取(排)水口、滑道等水下设施。设置位置应选在河床及岸线稳定、水深富裕、水流条件良好的水域。
(2)、伸入现行和规划的航道内的,不得造成碍航,并应进行航道影响的专题论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3)、伸入到航道内的临河水下建筑物,其顶部高程应低于规划航道底标高以下2米。在各河段应根据《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的要求,具体确定其顶部高程。
4、锚地、锚泊基地:设置锚地、锚泊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地、锚泊基地位置原则上不应占用现有和规划航道,其设置应进行专题论证确定;
(2)、锚地、锚泊基地位置应选在平顺、稳定的河段;
(3)、锚地、锚泊基地与航道边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倍最大船舶宽度;(4)、锚地范围应设置专设航标标示。
• 当航道发生变化,锚地、锚泊基地与航道不能兼顾时,锚地、锚泊基地应无条件服从通航需要。
• 锚地、锚泊基地的改、扩建工程,须重新进行航道影响专题论证确定并申报审查。
审查临河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时需提供的图纸要求
一、图纸的比例为要求:(1)长江上游不小于 1:2000(2)长江中游不小于 1:2500(3)长江下游不小于 1:5000
二、平面布置图的要求
1、平面布置图应反映拟建工程与上、下游已建(在建或拟建)工程的相互位置关系,标明拟建工程前沿线端点坐标。
2、平面布置图应反映拟建工程附近航道情况,标明工程所在一侧航标配布情况、航道界线和零米线。资料可套用有关单位最新测图资料。
3、平面布置图应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的要求绘制,采用相对高程成图。
4、报审工程平面布置图图幅要求:采用A1幅面,可适当延长,尽量采用一张图幅。
5、报审工程平面布置图应注明图纸比例、制图日期,应有制图(设计)、检查人员签名,应有建设单位签章,或建设单位委托的设计单位签章、并附有建设单位的委托函。
第三篇:资质申请、受理、审查和审批规定及相关标准说明
资质申请、受理、审查和审批规定及相关标准说明
一、资质申请、受理、审查和审批(—)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
1.企业申请的增项资质不得高于主项资质级别。
2.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也可以申请不超过5项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劳务分包类别资质。
3.专业承包企业除主项资质处,还可以申请不超过5项的相近专业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劳务分包序列各类别资质。
4.劳务分包企业可以申请本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专业承包序列各类别资质。
(二)资质受理、审查和审批
1.企业资质申请应随时受理,行政许可机关在规定时限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2.企业资质行政许可采用分级方式,分为审核和审批两级。其中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资质,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和审核。
3.企业资质审批可采用专家审查的方式,专家审查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专家审查时限由资质审批部门确定。其中,交通、水利、铁道、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资质应在审批前征求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的审核意见。
4.企业资质审查和审批意见在正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可以进 行公示。
5.企业资质行政许可决定除涉及保密要求的信息外,应对社会公告。
二、资质标准说明及补充规定(-)业绩说明
1.企业工程业绩不能重复计算,一个工程只能算1项业绩; 2.企业可将总承包工程业绩用于申报施工总承包资质,也可将其中自行完成的多项专业工程业绩分别申报多个专业承包资质,但一个总承包工程业绩不得同时用于申请总承包资质和专业承包资质;
3.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项数必须分别满足,同一类别的多项工程只能算l项数;
4.工程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为总承包工程业绩;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专业工程代表业绩的,应提供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资料或总分包合同和业主证明材料;
5.同一个工程项目分期发包,且中标单位为同一家企业的,可以将各期工程累加,但不能超过资质等级标准规定的时限要求;
6.总承包工程不论该工程是否由该企业全部自行完成,均可计人申报企业的总承包业绩;
7.标准中要求的“近5年”或“近10年”,是指自申报起逆推5年或10年。如:申报为2005年,“近5年”的业绩年限从2000年1月1日算起;
8.房建业绩中涉及“单位”、“单体”、“单跨”、“单项”工程,均指单体建筑或连体建筑;
9.轻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跨度业绩不能作为房建工程跨度业绩;
10.房屋建筑工程的高度业绩应为从标高正负零算起至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天线、水箱等构筑物不能计算在内;
11.装修装饰业绩不含幕墙工程; 12.网架边长按短边进行考核。
(二)人员说明
1.企业技术负责人不得为退休返聘人员;
2.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只能在一家企业任职。其证书上的单位名称必须与申报单位名称一致;
3.企业聘用退休人员总数不得超过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总数的15%;
4.初级及以下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件、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由最初一级受理资质申报材料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验,不需上报。
(三)工程结算收人
1.企业完成的各类工程结算收人,不包括工程施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人;
2.工程结算收入的计算不分专业,可按企业申报的各资质类别最高标准值考核,但资质等级标准中规定必须是本专业工程结算收入的,应按该专业工程结算收入考核;
3.特级资质或资质标准中有本专业工程结算收入要求的资质类 别,如公路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等,申报单位需要提供本资质类别所要求的近3年经业主或有关机构确认的工程结算资料。
(四)年限
资质升级应当逐级晋升。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资质升级的应当满3年,申请专业承包序列资质升级的应当满2年,按企业取得该类别等级资质时起至申请资质升级之日止的时间跨度计算。
(五)注册资本与净资产
注册资本以工商营业执照为依据,净资产以企业资产负债表为依据。
(六〉覆盖专业工程规定,另行制定
(七〉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界定
1.涉及铁道方面的资质包括: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
2.涉及交通方面的资质包括: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港口装卸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航道工程专业承包、通航建筑工程专业承包、通航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水上交通管制工程专业承包;
3.涉及水利方面的资质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专业)、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专业承包、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 装工程专业承包、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堤防工程专业承包、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水利专业)、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
4.涉及信息产业方面的资质包括: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电信工程专业承包、电子工程专业承包;
5.涉及民航方面的资质包括: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机场空管工程及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专业承包、机场目视助航工程专业承包。
(八)分立和合并
企业分立后申请资质的,原企业仍保留资质的,应与分立的新企业同时申请核定。资质审批部门按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分别进行审批。企业合并申请资质的,合并前各企业所具有的所有资质可作为其原有资质认定。
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和增补有关事项
(一)建筑业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当在变更后的一个月内办理变更手续。
(二)由建设部批准的建筑业企业办理资质证书变更和增补有关事项,执行“关于建设部批准的建设工程企业办理资质证书变更和增补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市函[2005]375号)文件有关规定。
(三)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和增补事项
1.由企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需 加盖申请企业公章)并提供相应的附件材料,经市级(扩权县)审核同意并签章后报省建设厅行政审批窗口服务中心。
2.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随时受理有关资料。3.各种变更事项需提交如下附件资料:
1)企业名称:营业执照、企业改制批复文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更名证明资料、企业章程、企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所有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2)详细地址:营业执照、所有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不涉及资质证书编号变更[跨区域变更]的可不提供资质证书正本)。
3)注册资金:营业执照、验资报告、所有资质证书副本。4)营业执照注册号:营业执照、所有资质证书副本。5)注册经济类型:营业执照、所有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决议)、职称证件、身份证件、所有资质证书副本。
7)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任职文件、职称证件、身份证件、工作简历、聘用合同、所有资质证书副本。
8)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任职文件、职称证件、身份证件、工作简历、聘用合同、所有资质证书副本。
4.建筑业企业遗失《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应当在公众媒体(由建设部审批的企业应在全国性媒体、由省级审批的企业应在全省性媒体)上声明作废。5.企业办理各种变更事项均需及时通过河北建设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办理网上变更手续。如果资质证书编号已变,则通过变更系统进入,将资料修改完毕后及时上报;如果资质证书编号未变,则通过申请系统进入,将资料修改完毕后保存即可。
第四篇:重视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受理前的行政审查和处理
【关键词】医疗事故争议,鉴定,审查
【中闰分类号】d922.16;r0
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1—0016—0
2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前履行《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规定的审查内容,判定申请当事人的申请是否应予以受
理进入行政鉴定程序。在此基础
上,卫生行政部门有责任运用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3种处理方式,来缓解医患矛盾。本文结合实际处理案例分析进行讨论。
案例资料
女性,3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3年,相应先天性心脏体征
逐年加重。2001年2月,人住上海某三级医院心胸外科。体检:
t36.6℃、p 92次/分、bp 15/5kpa、l3—4smili—iv级、p2下降、杵状指(±)、ekg右室大、cxr心影偏大、肺血多、ech0:vsd、rvoto(ap78mmhg)、cath:vcd、rvot(ap55mmhg)。诊断:
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001年3月行“室间隔缺损修
补术”。术后1周心超提示vsd/rvoto术后残余分流、右室流
出道残余梗阻(流速28m/s)。术后20天体征明显改善,出院回
浙江原籍,期间发生医疗费用6万元。
2003年3月,其父因女儿仍经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即来沪
复查,复查心彩超提示:室间隔缺损,仍未完全闭合修复及流出
道存在少量梗阻。由此,其父认定当前患儿出现的心脏体征和
症状,完全是由于当初医院的手术不成功所致,是医疗技术操作
不当引起的医疗事故。当事人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
称《条例》)赋予的权利两次来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处
理,并要求为其女儿作医疗事故鉴定。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患
儿住院病史资料和依据相关医政法规,认定医院在患儿整个诊
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违反行政法规和诊疗常规的事实依据。
在与当事人作了积极的劝解和沟通后,当事人撤消了鉴定申请,从而避免了1起医疗事故争议的鉴定。
讨 论
卫生行政部门接受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受理前的审查,这是卫生行政部门落实《条例》的行政职能之一:
卫生行政部门重视鉴定申请受理前的审查,首先要熟悉掌握《条
例》规定的审查内容,并在接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
日内进行审查,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依据《条例》的规定,卫生
行政部门对受理前的审查主要有:(1)管辖范围:审查被申请方的医疗机构是否为本辖区的管辖范围,非管辖区内的医疗机构
应不予受理。(2)医疗主体:审查被申请方是否具备法定行医资
格,无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为非法行医,不能医疗事故争议受
理。(3)由请人资格的确定:审查申请人是否为患方本人、法定
代理人、监护人或死者的近亲属。对医疗机构提出的申请,要有
法人签发的委托书和申请书,同时要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时限:申请人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伤害1年
内提起,无特殊理由及依据而超过时限的不予受理:(5)确认明
确的相对方:审查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机构、科室和医护人员:
(6)争议是否经其他途径解决:审查应排除申请人已提起法院诉
讼或已得到院方协商理赔解决。结合本案,申请当事人所提供的资料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调查,对上述6项内容的审查符合应当受理的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同意受理,并告
知如何进入下一步鉴定的行政程序。但作为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卫生行政部门,更需要考虑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事实、申请人的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重视申请鉴定受理前审核基础
上,应采取对医疗事故争议行政最佳处理的原则,达到缓解医患
矛盾的目的。
《条例》第一章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事故。鉴于以上
《条例》对医疗事故定义解释和相关医政法规,本案的关键是卫
生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医患双方提供的病史材料,分析当事人提
出患儿当前的心脏体征和症状,与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存
在因果关系,是否违反医政法规,进而考虑决定是否同意申请人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ll卷(第1期)的申请。本案的行政处理有3种方式:第一是受理并移交鉴定。
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行政部门分析后,认为或者疑有
被申请方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有过失行为,如漏诊、误诊、误治,造
成患者伤害,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对责任程度的认定须由相关专业专家来组织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既
没有专业的鉴定水平,也没有职能上的权力和义务。此类情形
在受理前审查通过后,应同意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受理并移交医
学会进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第 二是协商,适用一般过失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
行政部门的分析后,认为被
申请方医院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但此过失尚不足构成医疗事
故,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条例》规定,建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
当事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仍有争议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第三是调解沟通。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质疑经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分
析认为,在其整个医疗过程中,被申请方的医务人员并不存在违
反诊疗规范和操作不当的医疗过失行为的事实,那么卫生行政
部门应与申请当事人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劝解,让当事人撤消医
疗事故鉴定申请。
本案经查阅双方提供的病史材料和分析后,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适用了第三种处理方式。其主要依据有:第一,患儿病史
书写和内容符合医政法规规定的书写要求,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内容齐全。第二,实施手术前,该院胸外科医师向当事人履行了
术前告知义务,对手术可能的并发症及手术疗效一一向当事人
· 17 ·
作了交代,家属也签了手术同意书 第三,术前患儿心脏彩超提
示“右房室间隔缺损”为1.5cm,术后第5天彩超提示“右房室间
隔缺损”为0.3cm,流出道梗阻明显减少,说明手术预期效果已经
达到。第四,术后患儿心脏体征明显改善,以后因器质性心脏病
而诱发心力衰竭可以排除,手术效果明显,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
育。
由此可见,依据现有的医政法规,患儿在该院的诊治过程
中,医务人员并不存在因为违反诊疗规范或操作不当致使患儿
受到伤害,患jl当前出现的体征和易发呼吸道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手术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进入专家
鉴定程序,仅凭手术效果不满意和当前易发呼吸道感染作为争
议要点,确定医院存在过失的依据不足,鉴定结果很可能不利于
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患方。在此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本
着处理事故争议有利于医患双方的原则,通过对患方当事人的适当劝解,患方表示理解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诚意,撤消了
要求事故鉴定申请书。
《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及医疗
机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受理、审查、移交和审核医疗争议鉴定职能的同时,更要为医患双方解
决医疗事故争议提供最为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收稿:2003—05—29修回:2003—07—18)
第五篇:GSP认证受理标准
GSP认证受理标准
根据国家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及《关于GSP认证工作的通知》(国药监市[2002]488号)等相关文件的精神,我省GSP认证受理标准如下:
一、申报磁盘:(一张)
1、计算机填报申请磁盘(电脑操作系统建议使用Windows2000或Windows XP);
2、磁盘填写的部分要求:
a、填写《企业基本情况》表格时,其中的项目“经营范围”按照下拉表格中的选项进行(√)选择;“职工人数”、“上销售额”项目仅需要填数字,不需填写单位;各类人员的“职务”、“职称”、“联系电话”项目中只能填写一样,不能多填写。
b、填写《企业负责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情况表》、《企业验收养护人员情况表》时,其中的“是否为执业药师”项目,只需填写„是‟或„否‟,不能填写„执业药师‟;各类人员的“学历”、“所学专业”项目都应填写。在《企业负责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情况表》中应在“备注”栏目中填写企业的„质量负责人‟。
c、填写《企业所属经营单位情况表》时,所填报的单位为“企业所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药品批发和零售单位”。
d、填写《企业经营设施、设备情况表》中,“特殊管理药品专库”中特殊管理药品仅指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填写内容时应注意“窗口”下方的“填写说明”。库房的面积仅需填写数字,而不需填写单位。
e、填报的磁盘不要随意更改表格格式。
二、申请书(一份)
1、申请书打印表格一份(共七页,内容在申请磁盘中);加盖公章;
2、所有材料统一使用A4纸规格,应打印清楚整洁。
三、申报材料(一式四份)
1、《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2、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情况的自查报告(加盖公章);
3、企业非违规经销假劣药品问题的说明及有效的证明文件(加盖公章);
4、企业负责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情况表(附:所填报人员的学历、资质证书,质量管理员还需附上岗证等有关证明的复印件);企业药品验收、养护人员情况表(附:所填报人员的学历、资质证书、上岗证等有关证明的复印件);
5、企业经营设施、设备情况表;
6、企业所属药品经营单位情况表;
7、企业药品质量经营管理制度目录;
8、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框图;
9、企业经营场所、仓库的平面布局图;
10、各地、市药品监督管理初审意见;
11、各地、市药品监督管理初审受理通知书。
四、认证材料初审时的要求:
a、各地、市级药监部门在初审完毕后,要按照附件中的要求填写初审意见。
b、企业所附《药品经营许可证》中如有注销项目,应附上省级药监部门的变更证明(许可证副本)或“批复”,若尚未批复,请附上企业注销项目的“申请”,待省级药监部门的“批复”后,用“批复”换回“申请”。
c、相关人员的学历、职称资质文件、上岗证等相关文件复印时应清楚明晰。相关人员证明材料中如“姓名”与证明材料不符时应认真审核不符的原由,如变更“姓名”的应附上现用的身份证复印件。
d、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框图中要体现出企业质量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