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台湾,深度体验特色休闲农业与民宿
走进台湾,深度体验特色休闲农业与民宿
日本、台湾农业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我们趋之若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们中国的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农业人涌入,休闲、种植、养殖、亲子等等各种农庄应运而生。
未来最赚钱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农业。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百家争鸣的农场中脱颖而出,成功瓜分到这块巨大的蛋糕?在我们没资金、没经验、没资源的同时,怎么样才能将我们的农场运转起来,并且做到盈利?台湾游学第二季,我们安排了11个台湾优秀农场、民宿考察。届时将有众多台湾优秀的农业人为你解惑,与你面对面交流农场运营的经验和问题解决。看我们所需,学我们所缺。这个1月,我们约定台湾,不见不散。这次在台湾,我们将看到。。休闲农业
香草菲菲芳香植物博物館▼室内以挑高宽敞的设计,让室内没有压迫感,里面设有餐厅,有花园Buffet、花园下午茶、香草烘焙坊,融合了特有的建筑特色,四周有绿色植物围绕,芳香扑鼻,还可至三楼户外挑望欣赏美丽的太阳湖,最有名的天空步道,可别忘了在它开放时间走上一遭,在天空步道上散步环绕室内,由上往下看是个截然不同的感觉,彷彿在与蓝天白云对话般,非常享受,来香草菲菲与花草为伍,感受一下浪漫的异国度假风情。明德水库▼
薰衣草森林从最微小的偏境开始希望台湾每个村落都能发光最大的愿景从最小的地方做起透过旅行里的设计和学习让旅人体验共享价値的企业理想 也经由一趟旅程让旅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系列慢游。台湾众多休閒农场,田园景观设计极佳案例之一,值得学习考察。
蘑菇部落休闲农场▼蕈优生技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并致力于食品安全的严格把关。将自然导入科技,再以科技回归自然,藉由推广有机生活,让所有的消费者吃得安心、玩得开心,并放心享受魔菇部落所提供的五感体验,最终诚心把「自然」、「养生」、「乐活」、「健 康」的概念,分享给同样珍爱大地的你!马濑农场▼以专业种草起家,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閒农场,并且第一批获颁合法风景游乐区标章,连续11年优等及特优考核园区。2004年11月,荣获农委会委託台湾休闲农业协会评鉴,优级休闲农业标章。走马濑农场佔地120公顷,足足有四个台北大安森林公园大,由台南市农会于国民77年开发经营,是全国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
万景艺苑▼万景艺苑为私人宅邸,园内有亭台、楼阁、拱桥等中国式造景,十分优闲与高雅,占地广达5甲多,园内多栽种濒临绝种或罕见的台湾原生树种,如黑檀、紫檀、象牙树、兰屿罗汉松和百年七里香等,可体验中式园林、盆栽艺术的巧夺天工。环湖自行车道生态工法▼日月潭的美,从早晨到黄昏,从春夏到秋冬,无论风和日丽或烟雨迷濛,都回荡着绮丽的风姿,令人百看不厌、赞叹不绝!日月潭潭面清澈碧绿,群山环抱,山水辉映,风光旖旎,更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为台湾地区最负盛名且最具发展潜力之国家风景区,在国内外皆享有盛名。民宿群落
宜兰特色民宿▼业者利用宅地空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不若饭店的管理模式,优质化具有特色,以「小而精致、小而美」的原则,善用其本身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发挥主人特有魅力,将游客当自己亲人般对待,使游客在住宿时有住在家里的感觉,享受著亲切与温馨,进而能体验自然及人文生活的点滴。
桃米生态村▼生态村为埔里镇的桃米里,是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宝地。
在桃米里经历了921大地震之后,当地居民决定以自然生态为主题重建家园,在各相关单位的协力推 动之下,重新建立生态环境,并且并成立多家民宿,欢迎前来一探这处美丽的生态宝地。
三、精品文创 罗东文化工场▼罗东文化工场佔地4.3公顷,灵感构想来自太平山林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设计上採开放的森林生态地景公园,与社区、学校生活圈连结,同时,也大量使用工业质感的复合媒材,如耐候性钢材、婆罗洲铁木等,不但简单、俐落、美观,而且具备前卫意象,反映出罗东的城市特质。驳二艺文特区▼驳二艺术特区由老仓库改建而成,其主要结构分为四部分:有适用于大型展演的「驳二P2仓库」,以及适合小型作品展览用途的「C5台糖仓库」,还有专用于表演的「月光剧场」,以及作为社区市民休憩场所、艺术市集的「艺术广场」。整体呈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且为了让艺术气息能够融入整个市民生活中,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也将不定期的展演艺文活动,提供艺术家一个创作发表的艺文展馆。维格饼家梦工厂▼维格饼家精心烘焙的凤梨酥扬名海外,是台湾目前最著名糕点!凤梨俗称'旺来',象征着好运降临、络绎不绝!维格饼家于2012年3月精心打造全球独一无二的「凤梨酥梦工场」,期盼能以「台湾凤梨、好运旺来」为营运主题。维格饼家也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出相对应的公仔,透过充满趣味的互动以及DIY凤梨酥的过程中,让来访的贵宾们开心地享受台湾凤梨带来的好运及美味。这次在台湾,我们将会听到。。台湾民宿的经营与创意▼宜兰县乡村民宿协会理事长林佳民乡村度假是未来的趋势,住当地的民宿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认识风土民情,很方便地亲近自然与乡土。优质的民宿经营者往往是梦想的实践家,民宿像是当地的接待家庭,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还有回家的感觉。各地的民宿如同是家,民宿主人像是朋友,民宿不但是具当地特色的乡村度假空间,更是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深度旅游的最佳落脚处。
美丽乡村~台湾休闲农业创新思维▼张玉成博士分享会(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台湾生态农业发展协会前理事长)观光工厂品牌成功运营模式▼以维格饼家梦工厂为例-观光工厂、上柜市公司休闲农场成功运营模式考察▼以薰衣草森林为例乡村在地产业发展与交流▼桃米休闲农业区发展协会项目负责人1.从生态乡镇到社区产业与旅游发展-桃米生态村环境营造特色2.桃米社区营造与休闲农业发展农品深加工成功运营模式▼以蘑菇部落为例这次在台湾,我们将会玩到。。
故宫博物院-台北101观景台▼
故宫博物院-馆内珍藏了中华文化的遗产瑰宝,典藏了历代文物艺术精粹,也是各国观光客来台必访之处。台北101观景台-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特色的这栋前卫建筑,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柔韧有余,象征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建筑意涵。佛陀纪念馆▼佛陀纪念馆位于台湾高雄市,是一座融和古今与中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具有文化与教育、慧解与修持的功能。主体建筑本馆外,更有所谓「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灵山,北有祇园」的宏伟格局,是一座佛教的历史性建筑,其建筑特色融合了中、印的风格,庄严威重。版权声明
第二篇: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07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07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2013年9月29日
第三篇: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同时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也呼唤着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内容更为丰富的休闲农业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休闲农业重要发展载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图1、2、3)。
图1台湾南投县清境青青草原农场图2台湾南投县翠竹绿休闲茶园图3台湾清境休闲农场 休闲农业的定义、功能
1.1 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换言之,休闲农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更是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企业。
就经营范围而言,休闲农业已将传统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休闲农业不只生产固定形式的产品,而且还包括各种蕴含创意的服务,这样可以创造出许多附加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数量、质量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好坏。
1.2 休闲农业的功能
休闲农业结合农业与服务业,具有下列7种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所得条件,提高农家收益,改善农村经济。
(2)社会功能:增进都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村居民的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都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作物栽培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
(4)环保功能:休闲农业区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藉由教育解说服务使民众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重要性,主动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游憩场所,从事休闲旅游活动。
(6)医疗功能:提供民众休闲活动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舒畅身心的作用。
(7)文化传承功能: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可因休闲农业的发展而使其得以继续延续与传承,同时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1]。
4充满童趣的体验活动—抓泥鳅 5陶艺制作 6儿时的回忆—肥皂泡体验
7童玩区--荡秋千 8 生态知识、植物识别讲解
图04-08休闲农业园区内不同功能的休闲体验活动拓展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发展阶段与重点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2.1 观光农业时期(1971—1989年)
自20世纪50—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以来,农政单位便积极致力于改善农业结构,寻求新的农业经营型态,以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识之士便酝酿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游憩消费享受田园之乐,并促销农产品。
1980年,台北市首先在木栅区指南里组织53户茶农开办茶园,称为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台北市观光农园的先例。鉴于台北市观光农园之发展经验,台湾自1981年底开始执行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辅导设置观光农园之地点、面积、种类、规模等均不断成长;从1982—1989年的短短7年中,观光农园面积超过1000hm2,范围包括14县,42乡镇,22种作物。
2.2 休闲农业发展时期(1989—1994年)
为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于1989年4月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在会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基本形成了共识,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
1990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在《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订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制定了“设立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为加强休闲农业区的管理,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关于199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并设定了“休闲农业标章”。
2.3 休闲农业提升时期(1995年以后)
台湾的休闲农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快遇上了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法令规章无法配合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大众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理念共识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休闲农业计划难于推动。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在台湾顺利发展,将计划策略与政策方向重新调整,较重要的有下列几项:
(1)修正“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明确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和辅导办法。
(2)研拟《台湾省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草案,制定《休闲农业设施设置标准》。
(3)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供辅导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4)组织专家评估、推荐优等休闲农场。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3.1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2004年,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全台湾地区共有正式批准的休闲农场1102个(表1)。
台湾休闲农场的设立,是随着不断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休闲农业进入兴盛发展期,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共有584个,占53.0%,比往年增加1倍,有4个县近几年新设立的休闲农场更多,如桃园县67个,宜兰县59个,南投县54个,台中县47个。可见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较强。
表1 台湾休闲农业场统计表(2004年)地区别县市场数百分比台北区宜兰县 128 11.6% 基隆市 10 0.9% 台北市 91 8.3% 台北县 65 5.9% 桃园县 94 8.5% 新竹县 34 3.1% 苗栗县 70 6.4% 小计 492 44.7% 台中区台中县 74 6.8% 台中市 24 2.2% 南投县 100 9.1% 彰化县 62 5.6% 云林县 55 5.0% 小计 315 28.7% 台南区嘉义县 37 3.4% 台南县 56 5.1% 高雄市 6 0.5% 高雄县 38 3.4% 屏东县 33 3.0% 澎湖县 9 0.8% 小计 179 16.2% 台东区花莲县 50 4.5% 台东县 60 5.4% 小计 110 9.9% 金门县 6 0.5% 合计 1102 100.00% 资料来源:台湾休闲农业学会,2004年
3.2台湾休闲农业园区与建设类型
历经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目前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农业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2]。
(1)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的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览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图9)。
图09台湾台中市菊园观光果园
(2)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中国台湾地区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者。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
在台湾地区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0-图13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精致的小品如台北市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8朵/100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
(3)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的场所。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图14)。
图14
图14台湾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
图15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大陆专家参观考察台湾休闲农业:初鹿牧场休闲平台品尝农牧产品
(4)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1994年台湾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
这些市民农园与观光农园相比,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5)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以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的初鹿牧场为例,场区占地约54hm2,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可观(图15)。
3.3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特色
我国台湾地区自2001年起开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后来改称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该计划在增强园区内的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提供游客前来园区旅游消费,增加园区居民的收益以及地方的繁荣与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从而走在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前列(图16、17、18)。总结起来,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创设具有下列特色: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的发展、软、硬件兼顾并互相配合、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加强策略联盟与整合行销。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6 台中草莓文化园区入口景观图17富有创意园区灯饰设计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18 宜兰县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入口景观图19 接待服务建筑与停车场景观
台湾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图20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内植物生活伴手馆,台湾台东最优质的伴手礼购物空间,从原生植物的植栽、茶饮、香包、精油、沐浴、保养到家饰家用品,可充分满足游客购买健康的需求图21园区中央观景栈道图22先农亭景观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2004年全台湾休闲农业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了180 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
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方向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对我们大陆刚起步的观光休闲农业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4.1 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4.2 规划与研究并举,防止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为防止观光休闲农业背离农业本质,使其合理发展和布局,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台湾农委会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计划列入全面的综合农业规划之中。
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专门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我国台湾地区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如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4.3 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科学管理,保证休闲农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为了保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台湾农委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休闲农业相关法规,主要有:(1)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2)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3)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其他相关法规有土地、观光游憩、营建、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农产品卫生、农产品交流、经济赋税等多方面。这些法规中,最重要的是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1996年制定,1999年修订),共分6章25条,包括总则、休闲农业之规划及辅导、休闲农场之申请设置、休闲农场之设施、休闲农场管理及监督、附则等。总则首先明确制定本办法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休闲农业的定义及相关术语的含义。办法还明确了规划休闲农业区(10-50hm2以上)和休闲农场(0.5-10hm2)设置条件和面积,以及应有的观光、餐饮、住宿、农产品的安全、卫生、道路、标示、环保等设施。
4.4 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8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1)农场资源;(2)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3)整体经营方向;(4)服务及体验活动;(5)餐饮服务;(6)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3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90分以上者为“最优”。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近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5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具有地方意义的社区(community)的理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度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结语
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我“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正式启动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在全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 000个特色乡、10 000个特色村。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力争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由此可见,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开展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图24、25)。
图24爷孙同享丰收果(北京大兴区)图25丰收的喜悦(北京房山区)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吕明伟,郭焕成.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6):p36-38.[3]陈昭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郑健雄、郭焕成、陈田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P16页 [4]段兆麟,休闲农业规划的理念与实践,郑健雄、郭焕成主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56页)
第四篇: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休闲农业体验感构建与提升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渊源来看,休闲农业就是利用田园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可以说,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用体验来创新休闲农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更能体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
一、体验设计的要求
1、技术的可行性
休闲农业设计体验,技术必须科学、可行。比如,在耕作制度上,无论空间的利用还是时间的利用,都既要保证农庄生产的正常运行,又要满足一定的休闲需要。又如,在种养品种选择上,既要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或设施化条件,又不能带来或造成新的病害、虫害和生态灾害,于人们身体有害的植物必须谨慎引种。再如,技术与必要的设施要配套。对于体验尤其是农耕的设计,其全程配套技术和指定所需的设施、设备要求,必须有可应用性,并指明技术要点、技术关键。
2、落地的可操作性
这里所说的可操作性,指的是由技术可行性转化为现实性所必须达到的要求,它是项目实施的具体依据。
农业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所用品种以及设备的规格、数量要明确,种养方式和生产资料要明确,生产操作程序要明确,种养技术规格要明确。
3、生产和游赏的可契合性
休闲农业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设置体验,通常会面临农业的生产性和游赏性并不统一的情况。因此,在休闲农业的体验设计中,就必须寻求生产需要与旅游需要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实现生产与游赏价值的互补和统一。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新、奇、特、稀、珍等品种)、技术处理(嫁接、修剪、造型等)等来实现,通过季节反差、品种反差或塑造景观氛围等方法加以调整、搭配,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设施作衬托(如艺术支架、通道花镜)或作为景点背景等方面形成美化的形象,从而使游客获得悦目感。
4、设计的可参与性
体验经济经历了一个由旁观到参与的阶段,因此在设计中可提供一定的参与性,不仅可以让游客获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休闲的乐趣,还可以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达到怡情益智的效果。
在休闲农业体验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把生产过程中某些环节的一般性操作转化为可参与性的操作,给游客提供尽量多的直接感受的机会。如参与耕作、播种、采收、捕捞,或是学习修剪、嫁接、挤奶、剪毛等。当然,为保证农庄生产的正常运行,有的可单辟专区、专项提供农事参与的内容。
二、优化环境与改善设施,加深感觉体验
感觉体验所对应的临界体验是第一层次。作为休闲农业企业,最起码要满足游客的感觉体验,否则,游客就会感到不满意。感觉体验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发挥作用。感觉体验是游客认识事物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游客最能有“感觉”的接受外界事物的方式。
根据感觉体验的内容,休闲农业企业应从景点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饮居条件等方面加以设计或改造,来满足游客对感觉体验的需要。
1、景点布局
景点布局要讲究景点之间的协调性,尽量保持自然景观的特点,重视植物造景,发挥生态作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景观效果,景点布局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创造弹性而多层次的体验空间,尽量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舒适、自然。
2、基础公共设施
基础公共设施应完备,设备的安装以及基本安全维护设施等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舒适感。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防止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外部污染物质的侵入,实现生态环境系统内部本身的内在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防止在休闲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防止不合理活动对人类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利益关系,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掠取,让游客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饮居条件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安全舒适卫生的住宿环境,带给游客“宾至如归”的感觉。吃好、住好是玩好的前提条件,饮居设施的好坏将给游客造成味觉、触觉、视觉和嗅觉等方面的深刻体验。
三、农业生产资源的运用
1、农作体验方式
农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粮食作物或园艺作物等,从播种到收获,从生长时的生理特征到加工制品,都有多种体验方式。
(1)农作物观赏。根据不同的时令,安排有关农作物的枝、叶、花等形态的观赏,如春季赏油菜花,夏季赏荷花,并可制作成标本。
(2)园艺习作。体验选种、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获、加工处理等劳作乐趣,并学习相关知识。如农作物习性的了解,茶叶的采摘、储存、加工技巧和工艺等。
(3)农耕活动。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赛等。可将花田、果园、茶场的土地按块租赁给旅游者。游客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带领家人前来养花种树,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全家人的感情。
(4)特色农艺。体验纺线织布、剪纸、手工酿酒、土菜烹饪等。还可开展艺术插花、干花书签、花卉风景彩照等制作,以土特产的形式出售给游客当做旅游纪念品。
2、农具体验方式
农具能加深游客对农业发展的认知。传统农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经验累积的精华,其在农业体验中的利用不仅能让游客了解过去,还能唤起游客对以往岁月的追忆和怀念。
(1)农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机,传统织布机、风车、水磨器具等等。并通过影视记录,图片展示等加以解说,使游客对历史和现代农业技术水平都有所了解。
(2)农具操作。如牛车、水车、耕耘机等。
3、家禽家畜体验方式
(1)荤菜烹饪。根据当地菜肴特色,运用特殊烹调工艺进行加工和制作。
(2)亲近动物。组织游客认识、观赏、喂养或骑乘家畜类动物。
四、农民生活资源的运用
1、日常体验方式
农民拥有本身的特质,在语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均与城里人有所区别,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为当地特色的一个发挥。并选拔和培训一些懂旅游、善交流、有专长的人员从事导游讲解工作。
(1)体验具有农家特色的烧火煮饭。用大土锅、大蒸笼、大土碗等器皿,采用家传的烹饪技巧,制作出正统的农家味道。
(2)在农庄居住,使用农家家具摆设及设备。
(3)教授游客纺线织布、做衣,可作为展示或作为纪念品。
(4)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游客尽情享受农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大、下棋等。这些活动让客人了解了当地,加深了对农业的认识。农庄可邀请村里的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村里的老人等,利用聊天的形式,向住客介绍当地的建设、发展,浅显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经验,致富经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轶事等。
(5)为旅游者提供农村传统服饰的租售业务,供其体验劳动或游玩时穿戴和照相。
(6)教授、分享传统民间游戏之乐。
2、农村节庆体验方式
(1)修建陈列农业文化、活动庆典、民俗相关的展室,普及农业文化。
(2)为客人安排庆典角色,参与庆典表演。
(3)组织农庄文化游,如婚俗、丰年祭、赏花灯、舞龙舞狮、皮影戏、歌子戏、布袋戏、划龙舟、雕刻、绘画、泥塑、剪纸、赏花节、采摘节等民俗节庆体验。通过观赏、解说、参与特色活动,增加游客对农庄的认识。
五、农村生态资源运用
1、农村气象体验方式
(1)制作气候与农事知识的展板,指定专人讲解。
(2)组织与天气有关的游憩活动。
(3)开展风筝比赛,欣赏特殊的天象和气象等。
(4)根据季节,开展食疗进补等。
2、农村地理体验方式
(1)利用农村资源提供远足活动,如穿越挂满累累果实的果园等。
(2)围绕水资源,开发相关的休憩项目,如捕鱼捞虾、打水仗、观赏蝌蚪等。
3、农村生物体验方式
(1)向游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饪的必备用品,使游人感受从田间到饭桌的全过程。
(2)教授各类鱼的不同制作方法,并现场进行烹制、品尝和习作。
(3)开展识别野菜活动,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饪野菜、品尝野菜的全过程。
4、农村景观体验方式
(1)增加景观小品,增设宣传配套设施。
(2)建立可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安装休息设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
(3)设立观景台,供游客登高观景。
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为游客提供各类体验式服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刺激,体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自然美景。这些活动将无形中增加游客对休闲农庄的特色个性化服务、家庭氛围的体验和感受。
六、需注意的问题
1、建立企业品牌,打造企业文化,促进关联体验
关联体验所对应的溢价体验是是要使得顾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感到非常地满意。这一体验最能使顾客在心中树立品牌,增加重游率。关联体验是在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与行为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是体验的最高层次。休闲农业企业应该让顾客的认知超越对产品本身而去体验与企业相关联的品牌、文化和价值等。休闲农业企业应尽量提供感性、生态的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特有的精神和心理的享受,建立企业品牌,打造好企业文化。
2、重视文化含量,提升体验品质
在一定程度上,体验性产品和文化性产品是相互交叉的,就是通常说的文化体验型产品。它是指游客亲身参与农事习作,或参加民俗文化体验,或亲手制作工艺品等。这种模式加强了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游客的重游率。
3、目标市场细分,提高体验参与度
对目标市场细分是休闲农业体验需要着力推行的部分。如学生的娱乐教育性体验,新婚情侣的农场摄影、农场婚礼等体验,老年人的体验,可以和社区结对,邀请社区的老人来休闲农业园区体验诸如森林浴、农家餐饮等活动。还可以联系相关的协会组织,如摄影协会、钓鱼协会等,来园区开展采风、沙龙等体验活动。对于一些喜欢在网上“种菜”的人士,则可以邀请其在园区认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真实体验“地主”的感觉。总之,可根据休闲农业企业的自身资源和社会条件优势,定位不同的市场目标群体。同时应做好目标群体的需求调查,不断完善体验活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4、重视员工培训与游客信息利用,加强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要让游客感到满足,觉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情感体验诉求游客内在的感情与情绪,其范围可以是一个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到欢乐、自豪,甚至是激情的强烈的激动情绪。情感体验营销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游客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休闲农业要加强游客的情感体验,就应该重视员工培训、利用好游客信息。
(1)员工培训
对从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使员工举止得体、能察言观色,既不过分热情又不过于冷漠,能与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高素质的员工能使休闲农业的消费过程变得富于情趣,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要素方面的不足之处。
(2)游客信息利用
休闲农业同样要研究市场,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分析游客的来源、构成与消费取向,建立专门的游客信息系统,对游客的信息进行有序的收集与分析。还应建立游客的意见反馈系统,对游客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其目的就是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根据游客的合理化建议与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服务与设施,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以游客为中心,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才会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
总之,体验是休闲农业企业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产品,体验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体验农业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同时还创造出新的服务,带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链发展。对于我们的休闲农业企业来讲,借鉴他山之石,大力倡导休闲农业体验活动,必将极大推动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休闲农业体验是通过认识和了解游客,创造有价值的游客体验,它可以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设计、操作,注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注重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心理属性,注重整体体验的协调性,注重设计游客接触面等。
第五篇:民宿乡村酒店规划是休闲农业旅游新机会
民宿/乡村酒店是休闲农业开发中的旅游地产新机会
原创: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汤俊
一、休闲农业大势研判
众所周知,中国地产黄金十年过去了,矿产黄金十年也过去了,现在进入了农业黄金十年。近年,在城郊拿上千亩甚至万亩土地,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等大休闲泛地产项目的热潮渐起。
(一)目前都是谁在搞休闲农业呢?
第一类人群: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商、矿老板和实业制造商。
房地产下行压力/国家对能源的控制/新技术和高科技门槛太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这个资本洼地,开始圈地运动,图谋转型;
第二类人群:资本市场,VC、PE、基金和机构。
看重的是农业经济长远升值的潜力,而且农业题材在政策和金融上也有短期运作空间,大宗交易、农产品期货、农业设施租赁、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游戏规则已经建立;
第三类人群:返乡创业的农民。
这些人带着资金、经验、资源和成功的光环回来接收同村人大片抛荒土地,搞起家庭农场自己当家作主;
第四类人群:有“中国乡村情怀”的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等群体甚至还要在华生活的“老外”。
这类人群厌倦城市化,追求“归去来”的田园生活,是城市里的具有乡愁意识的觉悟者。总之,城市红利摊薄,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休闲农业恰逢其时,5-10年中国农业必将迎来大复兴!
(二)休闲农业应该怎么来做呢? 首先,做好策划规划。
当前社会处在一个思维觉醒的时代,工业4.0、互联网+、90后登场、老龄化社会等等代表未来趋势的跨界融合,是农业升级的必然方向。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休闲农业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思维、拼资源、拼品牌、拼情怀、拼生活方式。策划规划是连接资本、政府、民众和市场的魔法师,从选址、立项、设计、建设,策划师和规划师在休闲农业里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
其次,不能盲目投资。
休闲农业不是硬开发、大开发、盲目开发,而是软开发、小开发、巧开发。近几年农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千亩万亩,财力雄厚的开发商以资本为傲,加之不切实际的军师推波助澜,很容易陷入投资冲动和资本思维里,最后变成拼砸钱和打价格战,从而导致成本难以收回,千万投资付之东流。
二、逼格的旅游地产才能大卖
休闲农业是一个值得长期耕耘的事业,但不是来大钱、来快钱的领域,如何找到当前的盈利点,使地块能够良性运转起来,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地产黄金十年时间盖了几代人都住不满的房子。除了少数大城市,各个地方都出现了空城、鬼城,盖出来的房子并没有那么多人去住,也租不出去。大部分人买房子是为了坐等升值,房产成了一种金融工具,购房不是为了投资而是投机。同时,旅游地产也出现滞销现象,除了节假日热闹外,其余时间冷冷清清。投资商搞旅游是为了卖房子,借着景区要地但不做旅游——也是挂羊头卖狗肉。
在新常态下旅游地产还能做吗?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肯定的是旅游地产值得做,但是做法要改变。以往的旅游地产大部分依托传统观光型景区,主要是国家4A及5A级旅游景区,但这类景区基本上是靠名气挣团队客源钱的观光模式(一锤子买卖),而且大部分的旅游景区由于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不佳,“不来终生遗憾,来了遗憾终生”,此类景区的旅游地产基本上是没有出路。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地产逐步回归实业属性,就是要“住人”。
而现在旅游休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自助式的时代,现在又是一个讲究逼格的时代,中国人正逐步过上“5+2” 的逼格生活方式,逼格时代的旅游地产卖的不是量而是质,求“既好玩又有情怀”。比如浙江德清的莫干山民宿,以“裸心谷”为代表的乡村民俗动辄都是二三千元的高房价,还供不应求。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镇”,特别有逼格,当然房价也很可观。这些创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也代表了未来的旅游地产升级方向,要想旅游地产卖得好,就要做出逼格的休闲环境,要有逼格的产业项目支撑。
休闲农业的旅游地产市场更好。因为传统主景区那边,大格局已定,船大难掉头。而新开发的地块,没有什么负担,只需要创意,反倒能做成很有逼格的休闲度假产品。所以,现在旅游地产的盈利实现的模式不主要依靠“卖房子”,而是“卖产业”。这个产业就是融合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验。要实现“卖产业”的目的,就必须识到“旅游地产”本质是“休闲地产”,要抛弃“挂羊头卖狗肉”的思路,踏踏实实地做旅游、休闲的文章,做出有逼格的休闲环境和休闲产业来!
三、民宿/乡村酒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近20年的发展中,乡村旅游虽然日渐红火,但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农家乐,也即“午餐经济”,能让游客住下来的民宿/乡村酒店很少。
民宿是一个日本词汇,后来被台湾引用,大陆转用,中国历史上没有这个词,历史的传统是叫宾馆、驿站、客栈、客舍,其实都是只在乡村的民间酒店,这里不妨统称为“乡村酒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相处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去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话语让人们更加思乡,渴望回到多年前梦中的美好乡村,真正能够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去。
近年来兴起的一些民宿/乡村酒店,比如北京的山里寒舍、浙江的裸心谷、江西的篁岭,以全新的姿态亮相市场,其质朴的外观,星级酒店的设施,乡愁文化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房价很高(一般都不低于1000元/晚),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这些民宿/乡村酒店面向新兴市场,由于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以其前期的成功走向品牌扩张之路。这种民宿/乡村酒店就是未来旅游地产投资的一个新兴方向,打着旅游地产名义的住宅房产开发已经到了末路。
现在很多投资商投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不仅是规划未来的蓝图,还得找到当前的赢利点,使地块能够良性运转起来,民宿/乡村酒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民宿/乡村酒店不仅是铺天盖地的农家乐改造升级的需求,也是创造新需求新业态的重要方式。民宿/乡村酒店通过将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趟出了一条乡村建设的新路。民宿/乡村酒店依托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这是农民最大的资产,也是最亟需唤醒的沉睡资产。令人遗憾的是,古老的原生态乡村已经越来越少,且消失速度相当惊人。据统计,2000年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4年减少到230万个,十多年里有100多万个村子消失了,等于一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这其中包含不少古村落。很多古村落像很多中国农村一样,变成了只有少数留守老人的“空心村”,破败凋敝。苦于找不到发展路径,只能面临消失的惨痛命运。另一方面,这些“记得住乡愁”的古老村落,又是城里人渴望修养身心的最爱。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如果能通过民宿/乡村酒店的建设得以留存,让农村里的古树、庙宇、老房子等风貌存活下来,而不是沉淀为一种记忆,一定会受到城市高端人群的欢迎。
民宿/ 乡村酒店投资,首先第一步要选址。一般合适的目标大概需具有六个条件:第一,交通便捷,高速路下来半个小时车程。第二,独立村落。第三,最好是古村,有良好的的文化底蕴,有老房子。第四,这个村子空置率一定要有70%-80%。第五,风景好,有青山绿水环抱。第五,农村基层组织有凝聚力,“两委”负责人有号召力。
选址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土地流转和资产买断或者租赁。一般是采取租赁的方式,这对农民有保障。每家每户本着自愿原则写申请,将全村的闲置房屋出租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给一个合适的可变动的租价。农民的土地也可以流转给公司进行农副产品和旅游配套项目开发。土地和房屋问题解决以后,开发公司对村中老宅进行改造,农民不掏一分钱,都是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房屋权属仍是村民和村集体的,租赁期满即可收回,让村民们吃 “定心丸”。
民宿/乡村酒店房间一般在原有老房基础上改造装修而成,从外面看还是老宅,木门、木窗、椽子、石头院墙等都得到保留。而室内却别有洞天,融合古朴与现代理念,五星级的客房及卫浴设施,中西餐厅,无线网络覆盖;木门、木窗内加衬双层塑钢玻璃门窗,青石铺地,安装地采暖设施;家具摆设颇费心思,很多衣柜、条案、桌子都是从村民手里淘来的“老物件”,连门牌都可用时令和节气来命名,要透着悠久的乡舍韵味。
一般而言,可以先选取几个院落进行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后,再逐步扩大规模。这有利于资金的回流,也通过示范性的工作让村民看到远景,推动村民和公司的顺畅合作。开发公司可以协助村里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土地、房屋流转,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村民以房屋、果树、土地入社,化零为整,委托企业统一管理;合作社可组织农民到公司上班,为社员农户同时带来土地(宅地)租金、工资收入及效益分红等多种收益。
这种民宿/乡村酒店投资少、见效快,发展预期稳定,特别受到各级政府和村民的欢迎,有长久的生命力。最终将形成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可以进行连锁运营,将项目的投资、开发、运营及管理经验系统化,未来在扩展到周边乃至全国大城市、风景名胜周边形成连锁式运营,逐渐延伸品牌,从开发经营逐渐转移至投资管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