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6:5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

第一篇: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

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2)二个氢原子(3)5N2 .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D中x=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倍.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计算题

2﹣

2+

2+ 5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

3水

=1g/cm)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013•内江)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具有多少质子就有多少核外电子,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要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例回答,要熟记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选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a+(﹣2)×3=0,解得a=+4;

B、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b+(﹣2)×4=0,解得b=+6;

C、氧显﹣2价,氢显+1价,钾显+1价,设K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1)+c+(﹣2)×3=0,解得c=+4;

D、氧显﹣2价,钠显+1价,设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d+(﹣2)×3=0,解得d=+2; 因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故选B.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 Ca(2)二个氢原子 2H(3)5N2 5个氮分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N2可表示为:5个氮分子.

故答案为:(1)Ca;(2)2H;(3)5个氮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O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H2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Ca(OH)2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CO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CaO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

2+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3)D中x= 8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47,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9 倍.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

(2)依据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2)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是带有三个正电荷的铝离子,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C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所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故答案为:(1)三;(2)AlCl3;(3)8;(4)47;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物理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氧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碳酸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考虑;(3)根据盐的分类考虑;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红砂岩雕刻佛像,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的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3)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X,反应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

倍=9倍;

别为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物理;(2)氧;(3)碳酸;(4)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熟悉盐的分类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F或Cl(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4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弄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间的关系,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1)由于该元素是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得到,非金属.

(2)由于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因此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应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故答案为:F或Cl(3)由于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应为+5价;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答案为:+5,214.

(4)由于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加碘盐,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可能容易分解.故答案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H3 .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88.9%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6NO=5N2+6H2O .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依据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绘制要求和氮原子的化合价分析解答;(2)依据水的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来源以及变化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核外电子数也为7.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氨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是+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表示为H3;

×100%=88.9%; 知

应的图

为(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由图示的情

可,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4)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是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电火花的引发下生成氮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 H3;(2)88.9%;(3)4NH3+6NO=5N2+6H2O;(4)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Na,阴离子 F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

(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

(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Na;F.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

+

﹣ 21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运动型.

【分析】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 22 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钠、氯两种元素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Na+、Cl﹣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蒸发结晶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

2﹣

2+

2+【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进行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填:钠元素和氯元素;(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Na、Cl;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常加入过量的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故填:蒸发结晶;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

+

﹣ 23(4)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碱是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以及粗盐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五、计算题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4.8 g氧元素.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100%=4.8g(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

=1g/cm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

=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6:1:12;(3)15;8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2018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形成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2.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航天员专用水。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6小时正常需水量,如果是普通水,一昼夜正常需水量为2-3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和普通水不同 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 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空隙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的原子是()

5.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薮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6.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7.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

B.Na2SeO4

C.NaSeO2

D.Na2SeO2

8.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A.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D.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9.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硫化氢H2S B.氯化钾ClK C.高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10.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A.OB.2H C.N

D.Fe 11.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KI ②I2 ③HIO ④X ⑤NaIO4。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AgI

B.KIO3 C.I204 D.I205

12.下列符号中的有关数字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Al中的“2”表示两个铝原子

B.2N中的“2”表示2个氮分子 C.O2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

D.5H2O中的“2”表示每个氢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4、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图所示),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15、对Fe、Fe、Fe三种微粒的判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2+3+

C、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D、质量几乎相同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17、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外观极像食盐,人若误食亚硝酸钠会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18、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该粒子的()A.相对原子质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某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粒子进行探究,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当x=6且该粒子为原子时,核电荷数n应为8 B.当x=8且该粒子为阴离子时,核电荷数n应为12 C.当n=11且该粒子为阳离子时,x应为8 D.当x=8时,粒子中n越大,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越大

2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合或化学式填空:(1)2个铁原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5个一氧化碳分子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5)最清洁的气体燃料 ;(6)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7)胃酸的主要成分(8)大理石的主要成分。(9)2个氢原子_________;(10)氦气_______;

(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12)硝酸铵的阴离子__________;

(1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22、用下列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图中共有 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1)表示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2)具有稳定结构的是。(3)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4)C和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3、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2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示及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它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其核内中子数是________。

(2)氖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___,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上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

(4)15号元素与8号元素形成的纯净物的名称是________。(5)根据表中的内容总结出一条表中各元素的排列规律:________。25.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氢元素 ;②两个氢分子 ;③铜原子 ;④铵根离子 .

(2)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写出一条从图2中获得的信息 .

(3)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图3中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A.元素种类;B.原子种类;C.分子数目;D.原子数目.

②图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为防止汶川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每50kg至少需要漂白粉250g,则消毒一桶水(约20kg)至少须加漂白粉 g。

第三篇:2012届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2012届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基础回顾: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原子由 和 构成。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2.相对原子质量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联系是 【例题】

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2、1999诺贝尔化学获奖得者哈迈得•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B、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例题】: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试计算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2 元素

1.元素是:。元素只讲 不讲。元素与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课本后面的元素周期表中有 个周期、个族。每个周期一般是以 元素开头,在接近尾部时一般是 元素,最后以 元素结束。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多数是 元素。元素周期表是 的重要工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非金属元素是 4.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宏观

()()微观

5.元素符号的意义: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碳分子是碳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二氧化碳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

2、某全麦片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是指()营养成分 铁 镁 锌 钙

含量(mg/100g)4.5-5 90-100 3-4 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例题】:请参照课本后元素周期表,回答以下问题:

(1)(1)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名称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它位于第 周期,第 族。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下同)。左下((2)左下方一般是 元素,右上方一般是 元素。课题3 离子

1.原子核外电子是按 的不同 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 表示。如:氧原子

3.叫离子.叫阳离子,如: 叫阴离子,如: 4.在阳离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例题】: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以下空白:

(1)X的值为。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A B C D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是:。2.化学式的意义:① ② ③ ④ 3.以“H2SO4”为例,说出该化学式的四点意义:

4.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有 和。由于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在单质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因此可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也可根据化合价写出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或检查化学式的正误。【例题】标出加点元素的化合价。(1)KMnO4、K2MnO4、MnO2、Mn(2)KNO3、NO2、NaNO2、NO、N2O、、NH3。上述物质按一定规律排列,则此规律为,横线上应填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例题】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正确的化学式为()

A、Ca2(PO4)3(OH)B、Ca3(PO4)3(OH)C、Ca4(PO4)3(OH)D、Ca5(PO4)3(OH)

【例题】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这是人类生命生活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达标训练】:

1.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质子数为11。试以钠原子为例说明原子由哪些粒 子构成?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下列物质中 ①空气 ②二氧化硫 ③液氧 ④氯酸钾 ⑤河水,其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3.下列关于Fe、Fe2+和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是同一种粒子

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同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4、5.若要使N2O3和N2O5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N2O3和N2O5的分子数之比为()A.5 : 3 B.3 : 5 C.1 : 1 D.6 : 5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X=,该粒子的符号为 ;

(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X=,该粒子的符号为 ;(3)若该粒子带二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该粒子的名称为。6.跟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原子的()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7.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

C.可能是混合物或单质 D。可能是金属或化合物

8.在由FeSO4和Fe2(SO4)3所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则在这种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4% B。22% C。66% D。无法确定

9.要使CO和CO2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则两者的质量比为()A. 2 :1 B。7 :11 C。11 :14 D。14 :11 10.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最多有2种 D。该气体的组成情况最多有3种

11.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化学式为NaAl(Si2O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12、已知“ ”“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一。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从葡萄糖的化学式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3.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金刚石 干冰 石灰石 生石灰 消石灰 纯碱 硝酸铵 小苏打 酒精 硫酸铝 14.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 来实现的,在转化过程中(请用“一定改变”,“一定不变”或“可能改变”来填写),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粒子的电子层数

15、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线取该牛奶样品30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2)30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3)左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的蛋白质的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4月29日,我在178班上了第三单元复习课。复习课的模式是我们组自去年开始探索的“先进行课前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展开课堂复习,一段时间后再把课前诊断中出现的错误改头换面再次检测。”4月28日用15分钟检测(使用单元自查),收了1组半学生(16份)的试卷批改、统计。从诊断结果来看,该班学生对于微粒的表示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漏洞较大,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尚有一定遗漏。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掌握微粒的表示方法。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前面的复习课都在用这种方式,学生已适应。授课方式还是我惯用的一对一地提问交流,提问中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一般会提问课前诊断中出现错误的同学)。学生在课堂表现得很积极、踊跃,特别是砸金蛋一环节很受学生欢迎。一节课下来,我在同学们脸上看到的是意犹未尽、是喜悦。他们的表情告诉我,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去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吴老师听课后肯定了这种做法,给了我们前行的信心。今年,我们依然坚持,相信会做得更好。

第五篇:中考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2.某药品的说明书上有以下内容:本药品每片含有锌

20mg,铁

36mg,钙

200mg,这里的锌、铁、钙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3.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酸根离子不同

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

A.物理性质                              B.元素组成                              C.微观结构                              D.用途

5.锇是密度最大的金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锇元素的相关信息,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锇的原子序数是76                                              B.锇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锇的元素符号是Os                                              D.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2

6.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7.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水                                     C.氯化钠                                     D.铜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9.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10.“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二、多选题

11.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A.②和④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1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空隙

C.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14.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冰能融化                                                     B.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上可以观察到气泡

C.墙内开花墙外香                                          D.各取1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溶液总体体积小于20mL

三、填空题

15.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________,A属

________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原子通过得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16.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 组成的.

17.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

(1)

m(Na)________ m(Na+);(2)

r(Cl)________ r(Cl-);

(3)

r(Na)________ r(C1);(4)

r(Na+)________r(Cl-)。

18.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构成粒子,其符号为________;某同学在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时,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__ 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 构成的。

⑶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__ 构成的。

四、解答题

20.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改变了吗?能否谈谈你的认识.

五、实验探究题

22.小英同学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区域(如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蓝墨水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不同;

③粉笔和酒精一定会发生化学反应

(3)上述实验还可以说明分子在运动.请举一例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钙、硒、氟指的是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2.【答案】C

【考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某药品的说明书上的“锌、铁、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铁、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锌、铁、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答案】A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救援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不同的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解离生成的酸根离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答案】B

【考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解答】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物理性质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C、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微观结构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D、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用途不一定相同,如金刚石和石墨,用途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的原子序数为76,故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则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的元素符号为Os,故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2,故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6.【答案】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钠,故选项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a,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

7.【答案】B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8.【答案】B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硅是“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B。【分析】“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气”字头的是非金属气态元素;“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固态元素;“氵”作偏旁的是液态元素。

9.【答案】B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改变的分子间隔,此项错误;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此项正确;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分子数目没有增加,此项错误;

D、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和分子碰撞频率减小没有关系,此项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A、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A不正确;

B、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B错误;

C、分子在不断运动,粽子中含有的香气分子通过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C正确;

D、人们能够闻到粽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二、多选题

11.【答案】B,D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所以①③④都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而②最外层电子数是2,表现为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活泼.

故选BD.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大豆与小米用肉眼能看到,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热胀冷缩——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分子的热运动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不能用肉眼辨别即可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大小不会变化进行分析。

13.【答案】B,E

【解析】【解答】从图示看: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原子,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丙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从一种单质变为另一种单质,B符合题意;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分,D不符合题意;

该化学反应中,经过配平方程式看出: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E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E。【分析】模型题关键是根据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4.【答案】A,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冰雪化成水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分析,分子之间间隔变化了;与分子间隔有关,故此选项正确.

B、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分子间隔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运动,和分子间隔无关.故此选项错误.

D、100mL的水与10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故混合后体积变小.与分子间隔有关,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D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间都有间隔,气体的分子间隔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小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分子的特性.

三、填空题

15.【答案】16;6;非金属;S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圆表示原子核,圆内数值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由于图中圆内数值为16,即表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则为硫元素,符号为S;

距核最远的层称为最外层,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的,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根据图示,该原子最外层上数值为6,即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则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写作S2-。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氢原子和氧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1)氢原子和氧原子;(2)碳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1)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因为半径越小,对电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外围的电子数就越多;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1)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m(Na)≈m(Na+);

(2)因为Cl离子比Cl原子多了1个电子,所以Cl离子的半径大于Cl原子的半径;r(Cl)<r(Cl-);

(3)根据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可知:r(Na)>r(C1);

(4)比较离子的半径大小:第一看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第二,如果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核数越大对外界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反而越小。Na+只有两层电子层,Cl-有三层,因此:r(Na+)<r(Cl-)。

【分析】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本题难度较大。

18.【答案】Na+和Cl﹣;偏大

【解析】【解答】解: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

某同学在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时,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Na+和Cl﹣;偏大.

【分析】根据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解答.

19.【答案】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体温计中的水银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

(2)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分析】金属、非金属固态单质、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气体、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分子构成;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四、解答题

20.【答案】解:因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都能构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而分子可分,故答案为:

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有:①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②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和原子质量都很小,但仍有质量.

④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⑤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⑥分子和原子都有可分性,又都具有不可分性.

⑦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相互作用.

不同点有: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②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一般来说不能独立存在.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具有很多的相似点,不同点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它们在化学变化中变化不同.

21.【答案】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微粒,但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不变.

故答案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保持不变.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要从概念和微观上来认识它们.

五、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混合物

(2)①②

(3)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解:(1)蓝墨水是有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蓝墨水是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故答案为:①②.(3)分子之间有间隔,例如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故填: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

【分析】(1)蓝墨水是有颜料和水组成,即溶质和溶剂,因此是混合物.(2)实验前蓝墨水在一个位置,实验后变成两个位置(蓝色位置和紫色位置),说明蓝色物质和紫色物质在酒精中运动速度不同.(3)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下载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反思

    好不容易结束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方程式》的新课教学,总体感觉好难,好累!老师累,学生也累!这些既抽象又容易混淆的知识让学生的大脑象灌了糨糊一样的理不清头绪!不过,虽然......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是有微粒构成的 微粒是无可见得,想东西溶解 微粒是运动的,像香味的飘散等 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热胀冷缩,气体被压缩等 微粒之原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时不......

    中考化学知识点 总复习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

    中考化学复习总资料

    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

    《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合集5篇]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单位:狼皮子梁学校 姓名:惠杉 联系电话:*** 邮箱:hszj412@126.com《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认......

    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发言稿

    中考化学总复习策略 庄浪县阳川中学孟强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大家探讨学习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问题,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

    中考化学总复习必杀题汇总

    中考化学总复习必杀题汇总失分点1 空气的成分及用途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C.空气的成分中氧......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精选5篇)

    溶质的质量分数北京市房山四中 杨玉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