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5年5月3日关于调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管理体制的决定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
导管理体制的决定
国发[199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军区、各军兵种,各省军区,各军、军委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1982年组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的领导、支持下,部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在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项任务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武警部队担负的任务日益繁重,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利于党和国家对武警部队集中统一领导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地方党委、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动、使用这支部队,有利于武警部队依法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现就调整武警部队领导管理体制的几个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领导关系与职能分工
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国务院主要负责武警部队日常任务赋予、规模和编制定额、指挥、业务建设、经费物资保障。国务院对武警部队的领导,主要通过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在执行公安任务和相关业务建设方面,武警总部接受公安部的领导和指挥,总队及其以下武警部队接受同级公安部门的领导。公安部部长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长,地、市、州、盟公安处(局)长,分别兼任武警部队和总队、支队第一政委。
中央军委主要负责武警部队的组织编制、干部管理、指挥、训练、政治工作。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的领导,主要通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组织实施。
武警部队平时执行正常勤务的兵力使用,按照现行规定办理。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使用武警部队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可按照规定权限调动使用本行政区域内的武警部队;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动使用武警部队时,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二、部队建设
武警部队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宗旨、原则,按照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件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武警部队特点,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武警部队支队和相当支队以上的单位建立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大队和相当大队的单位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支队以上单位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武警部队各级党委接受上一级党委和同级地方党委双重领导。
武警部队与人民解放军同等待遇,经费供应、物资保障按现行规定执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武警部队,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
三、干部管理
武警部队的干部管理工作,原则上执行人民解放军干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规定。
武警部队干部任免按以下程序办理:正军职以上干部由总政治部提名,经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审批。其中,武警总部部门正职以上干部,总政治部在上报前征求中组部意见。副军职和正师职干部由武警总部党委集体讨论,其中副军职干部由总政治部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审批;正师职干部由总政治部代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副师职以下干部(含专业技术干部)分别由武警部队各级党委集体讨论,其中副师职、正团职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干部,由武警总部任免;副团职、正营职、副营职干部和中、初级专业技术干部,由武警总队任免;正连职以下干部由武警支队任免。总政治部和武警部队各级党委、政治机关考察、提名和任免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时,要听取地方党组织和公安部门的意见。
武警部队干部警衔的授予和晋升按以下程序办理:授予或晋升少将以上警衔的,由总政治部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审议,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审批;首次授予上校、大校和晋升大校警衔的,由总政治部代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批;首次授予少校、中校和晋升少校、中校、上校警衔的,由武警总部党委审批;首次授予少尉、中尉、上尉和晋升中尉、上尉警衔的,由武警总队党委审批。
武警部队的干部生长补充、交流、调动、院校培训、转业复员和离退休干部的安置,原则上纳入总政治部的统一计划,业务工作受总政治部领导,具体工作由武警总部承办。
四、武警总部的职责和总队的等级
武警总部是武警部队的领导指挥机关,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主要负责领导管理武警内卫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后勤工作,对列入武警部队序列的其他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进行指导。
为加强武警部队的领导,将编制人数较多、任务较重的武警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新疆、陕西、山东、上海、河南、广东、湖北、云南、四川、西藏总队调整为副军级,其他总队仍为正师级。
五、边防、消防、警卫和水电、交通、黄金、森林警察部队的领导管理
列入武警部队序列的公安边防、消防、警卫和水电、交通、黄金、森林警察部队与人民解放军同等待遇,其领导管理体制、业务工作、干部管理、政治工作、党的工作和后勤保障等仍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武警部队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计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大力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训练和战备建设,提高现代条件下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树立忠诚卫士的良好形象,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钢铁之师、文明之师,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鄂政发〔2010〕6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省与市(州)、县(市)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各级人民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的积极性,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我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自2002年运行以来,充分调动了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全省财政收入规模持续扩大,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主要表现为:
市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不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我省县域经济实力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市县分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比例偏低,分成级次过多,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市县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省级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不利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建立和民生支出政策的落实等。为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科学配置财力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二、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收入下划、核定基数、同增同减、共同发展”的要求,通过下划省级共享税收收入、适当向下倾斜财力、科学核定分享比例、完善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扩大市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调动市县政府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增强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从2011年1月1日起,将原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省级共享税收收入全部下划到市县,作为市县固定收入,税收统一实行“属地征管、属地入库”.省在原财政管理体制下分享的税收,以2010年各市县核定省级税收为基数,与各市县地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同增同减,由市县通过财政年终结算上解省财政。同时,按照 “有保有挂、体现激励”的原则,即:省确保各市县2010年既得利益,省财政建立激励机制,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挂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调动市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积极性,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省与市县收入划分。
将原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省参与分享的税收收入(增值税8%、营业税30%、企业所得税15%、个人所得税15%)全部下划到市县,其他财政收入省与市县划分范围不变。
1、中央分享的增值税75%、企业所得税60%、个人所得税60%维持不变,铁路运输企业、国有邮政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等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包括滞纳
金、罚款收入)以及铁道部缴纳的铁道营业税、各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金融保险营业税继续全部作为中央收入。
2、省级财政分享税收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调库划转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中央核定我省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省级40%部分(根据中央决定,已从2008年7月1日起暂停征收),铁路、高速公路等另有规定由省直接集中征收有专项用途的税收等。省级财政继续按32%比例分享中央消费税、增值税增量返还。
3、市县财政分享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25%、一般企业所得税40%(不含中央独享及中央、省级分享税收,下同)、一般个人所得税40%、营业税100%以及房产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和其他税收收入等。市县财政继续按68%比例分享中央消费税、增值税增量返还。
(二)市县上解省级财力的确定。
各市县上解省级财力计算公式为:
某市县上解省级财力=上年该市县上解省级财力×(1+该市县当年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各市县上解省级财力以2010年核定省级税收为基数,如果某市县以后计算上解省财力达不到2010年的数额,则按2010年基数办理上解。
四、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
(一)调整省集中税收增量返还补助政策。
1、省对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重点企业发展政策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政策有效期执行,到期后取消。
2、省对其他市县税收增量返还补助政策2010年到期后不再延长,从2011年起,省对市县以2010年当年核定返还补助数为基数固定补助,以保证市县既得利益。
(二)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
按照 “有保有挂、体现激励”的原则,省财政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市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调动市县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
1、建立税收收入增长奖励机制,对各市县当年地方税收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水平的部分,省财政按50%对市县财政予以奖励性返还补助。
2、建立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市县,省财政给予激励性转移支付。
3、建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市县争强进位,对经济发展较快、地方税收收入在全省进位较多的市县,省财政给予激励性转移支付。对市(州)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排序取得重大突破的市(州)、县(市),省财政给予特别奖励。
4、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调整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省级新增财力,将主要用于增加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加大对民生支出的补助力-5-度。
五、调整和完善省市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
各级政府及财税部门要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对税源的科学预测分析,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要严格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以及 “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问题。凡属违反税收征管规定,人为降低收入基数、提高省税收增量返还补助基数、不按规定的收入级次入库等行为,相应增加或扣减基数。要确保财政收入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及时足额入库。
各级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衔接,尽快调整各项收入划
分、征缴、报解、入库及国库资金调度等制度,完善税收征管和国库运行软件,保证新财政管理体制下各级财政国库资金正常运行。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税务稽查、审计检查职能,加强对各项财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新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实施。
六、实施时间
本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自执行之日起,征收机关征收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按本决定的规定分别缴入中央、省和地方各级国库。有关基数的核定、转移支付补助和具体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家-6-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另行分别制定下发。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年军事领导调整2012
十八大前,我国解放军近年来最大规模的高级将领调整拉开帷幕,并于近日调整完成,包括中央军委、四总部、七大军区和单兵种等共22位高级将领履新。军事专家分析,从人事调整的将领人选看,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解放军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相符合,“未来解放军将会更加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
■调整军区司令直升军委副主席
十八大前夕和会中,我国解放军高层及高级将领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记者统计发现,此次调整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涉及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空军、二炮部队和驻港部队的22位高级将领。
在中央军委高层中,十七届七中全会决定增补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范长龙原为济南军区司令员,许其亮原为空军司令员,这次增补开创了大军区司令员首次直升军委副主席、空军司令员首次晋升军委副主席两项解放军高层职务调整的先例。
11月21日,许其亮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他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来访的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一行。这也是他首次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亮相。在这次会见中,许其亮提出,中方始终把发展对俄军事关系作为对外军事交往的优先方向。四总部八将领履新
此次调整中,四总部共有8名高级将领履新。
官方公布的履历显示,总参谋长房峰辉、总政治部主任张阳、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4人全部从地方大军区调任。房峰辉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张阳原为广州军区政委,赵克石原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张又侠原为沈阳军区司令员。这也是首次四总部首长全部从地方大军区调任。
同时,4人均从地方野战部队基层逐步提升,这显示出解放军选拔干部更加看重基层工作经历。房峰辉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时,完成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国际维和等重大军事任务。张阳任广州军区政委时,完成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奥运会香港赛区安保、赴缅甸医疗救援等任务。赵克石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带领南京军区官兵参加了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江西特大洪涝灾害等任务。张又侠曾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表现出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年龄结构上看,房峰辉、张阳、张又侠均刚过60岁,体现年轻化趋势。五大军区司令员调整
七大军区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每个军区下辖有若干陆军集团军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指挥军区空军和海军舰队在本区的联合作战行动。1985年以来,中国设有沈阳、北京、兰
州、济南、南京、成都、广州七大军区。
据公开报道显示,在七大军区中,有5位司令员和3位政委履新。司令员中,除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和广州军区司令员徐粉林外,其他五大军区司令员均有所调整。
从简历上看,除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64岁外,其他军区司令员均为1950年后生人,济南军区司令员赵宗岐、南京军区政委郑卫平和成都军区政委朱福熙均为57岁,是目前最年轻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
此外,调整后,七大军区的司令员均曾担任集团军军长,其中刘粤军、赵宗岐、蔡英挺、徐粉林、李世明还曾担任大军区参谋长,刘粤军、赵宗岐、徐粉林直接由大军区参谋长升任司令员。单兵种三将领履新
单兵种方面,共有3位高级将领履新,分别是空军司令员马晓天、空军政委田修思和二炮司令员魏凤和。
今年63岁的马晓天曾经历过地方野战部队、空军机关、军校、军委总部等多个关键岗位的历练,曾多次指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军事演习,部署中国军队积极防御战略和战术。在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期间,他分管外事及情报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军方在国际上进行强硬表态。
与马晓天搭班子的新任空军政委田修思上将出生于1950年,河南孟州人。他长期服役于新疆军区直属炮兵部队,曾参加过老山战役,此前担任成都军区政委。
二炮司令员魏凤和可谓二炮队伍中的“老兵”。他出生于1954年,山东聊城人,16岁入伍时就在第二炮兵部队服役,历任排长、旅作训股长、科长、参谋长、旅长。2010年,时任二炮参谋长的魏凤和交流至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成为当时副总参谋长中最年轻的一位,此次再次回到二炮担任司令员统帅中国的战略力量。
近期军方高层调整
职位姓名年龄籍贯原职
空军政委田修思 62 河南孟州成都军区政委
二炮司令员魏凤和 58 山东聊城副总参谋长
北京军区司令员张仕波 62 浙江诸暨驻港部队司令员
沈阳军区司令员王教成 60 浙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济南军区司令员赵宗岐 57 黑龙江宾县济南军区参谋长
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粤军 58 山东荣成兰州军区参谋长
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 58 福建泉州副总参谋长
南京军区政委郑卫平57 山西万荣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广州军区政委魏亮 59 江苏高淳总政治部主任助理
成都军区政委朱福熙 57 浙江临海空军政治部主任
驻港部队司令员王晓军 60 河北馆陶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职位姓名年龄籍贯原职
军委副主席范长龙 65 辽宁东港济南军区司令员
军委副主席许其亮 62 山东临朐空军司令员
总参谋长房峰辉 61 陕西咸阳北京军区司令员
副总参谋长王冠中 59 黑龙江肇东军委办公厅主任
副总参谋长戚建国 60 山东文登总参谋长助理
总政治部主任张阳 61 河北武强广州军区政委
军纪委书记杜金才 60 河北景县总政治部副主任
总政治部副主任殷方龙 59 江苏扬中二炮政治部主任
总后勤部部长赵克石 65 河北高阳南京军区司令员
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 62 陕西渭南沈阳军区司令员
空军司令员马晓天 63 河南巩义副总参谋长
分析
军委更重视高技术兵种将领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罗援少将分析,军方这次人事调整是近年调整规模较大的一次。从调整的将领人员看,解放军人事体制已经非常成熟,22位将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阅历更加完备。在调整中,中央军委对高技术兵种将领更为侧重,占到一定比例。单从四总部将领的调整看,军委对将领的基层阅历非常注重,此次四总部将领均有掌管一大战
区的履历,经受过战争考验。
另一军事专家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重点提到了对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关注。从调整人员上看,高级将领的年龄结构平均较为年轻,对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都比较了解,对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的认识也比较丰富,这将对未来解放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以及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篇:关于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
实施方案(呈报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为核心,以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为目标,强化行政机构层级管理、完善技术机构体系建设,确保质监体制调整顺利进行。
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妥善解决好异地交流任职等干部的工作安排问题。二是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我省发展和质监系统工作实际,特别是我省面对的严峻质量安全形势,以及质监技术机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三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又要针对质监体制调整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确保体制调整平稳、高效进行。
二、主要内容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为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理顺权责关系,完善监管体制,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为统筹管理使用检测资源,满足履行监管职责的需要,保证人员不散、工作不乱、体系不弱化,质监所属技术机构中涉及质量安全的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
(一)职能调整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承担市以下质监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编制、人事、财务、审计、监察、离退休干部、基层队伍建设等具体管理工作,对市以下质监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及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设区市政府管理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干部。
(二)行政机构管理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政府的工作部门。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置方式和管理体制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稽查队等机构的设置、变更、撤销,由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行政区局和开发区局等非行政区局仍作为市局派出机构管理。质监行政机构与地方区划不对应的,有关市、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于下划前提出具体的机构设置意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分级管理后,政府行政机构限额相应增加。
(三)技术机构管理
1、质监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审批。为避免按地域设置造成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形成全省统一协调的检验检测体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省质监技术机构建设发展的统一规划**。市、县质监技术机构的设置、变更和撤销须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后,由省编委办审核批准。
2、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市、县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暂不下划。市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省局管理,县级食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由所在设区市局管理。
3、国家质检中心管理。国家质检中心是指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设在质监系统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质检中心全部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
4、其他质监技术机构管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所属技术机构全部下划到市、县两级,作为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直属单位。
(四)干部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副局长实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副局长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经征求上级业务部门意见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免手续。
(五)人员安置和下划
1、人员安置。按照政府计划接收安置的军转干部、退役士兵以及招录的公务员、招聘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办结相关手续后再移交。需调整的异地交流干部和培养锻炼干部,按照以人为本、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按有关规定调整后再移交。正在履行任免程序的干部,应办结有关任免手续后再移交。省编办已批准成立但尚未正式组建的质监机构,应按规定组建后再移交。异地安置军转复退人员、异地录用聘用学生、长期借调人员可于下划前按有关规定在系统内部适当调整。异地交流和锻炼干部需要回原单位的,如果安置单位没有相应空缺编制和领导职数,可以暂时突破编制职数进行安置,待调整后逐步消化。事业单位政策性接收安置的军转复退人员,如果接收单位没有相应空编,可以采用“先进后出”、暂时突破编制、逐步消化的方式进行安置,或者使用质监系统预留编制进行安置。地方实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质监局配备的纪检组长,移交后转任同级领导职务。已划转地方政府管理的秦皇岛市能源所、唐山市能源所的正式人员,一并移交地方政府。质监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时的未上划人员,由当地政府予以安置。质监系统人员移交前按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移交地方后,按规定没有实行缴费的视同缴费年限。
2、人员下划。各单位下划人员,由质监部门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监局审核,由省人社厅核准人员、工资总额和工资标准后,按照自下而上、先移交县局后移交市局的原则,将人员名册和人员档案一并移交地方政府。
(六)经费资产管理
1、预算和财务管理。为保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完整性,质监系统下划单位的预算和财务系统自2012年1月1日起下划。质监系统2011预算执行到2011年底,从2012年起,下划单位的预算由省级统一编制改为省、市、县(市、区)政府分级编制,未下划单位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编制。
2、经费基数管理。财政下划基数以2011年年初预算财政补助市、县机构限额为基础,适当进行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2010年底、2011年追加的人员经费;因人员工资和津补贴调整,按照增加部分计提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相关费用(均以属地标准计算);扣除2011年预算限额补助内的年终一次性资金中超标部分。
3、经费保障。地方质监机构的经费保障工作由同级政府负责。下划后困难地区的经费保障,省财政以后在测算对下一般转移支付时给予考虑,以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将食品安全抽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行政执法、技术装备、基本建设等专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部门的经费增长要不低于同级财政增长幅度。
3、组织收入管理。质监系统预算和财务管理下划后,从属地征收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除现有政策规定需上缴中央、省以外,一律划归机构所归属的同级政府。
4、固定资产管理。下划单位占用、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移交同级政府管理,各类负债也一并移交。在建项目后续所需资金应由同级政府统筹安排。
三、方法和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市要迅速将方案逐级传达贯彻到各有关单位,组织进行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的精神,明确方案的要求,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保证体制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计汇总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质监机构根据体制调整的内容,按照有关规定,与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商,制定具体移交方案,全面准确进行统计汇总,严格规范逐级上报审批。
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下划人员登记造册,并逐级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汇总,报省人社厅核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所属各单位的会计资料整理,填制《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固定资产移交表》和各单位固定资产移交汇总表,并逐级报批。
(三)划转交接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各级财政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财物的划转工作,严格程序、明确责任,逐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各级组织、人事和质监部门共同负责人事、机构的划转工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移交人员名册及人事档案。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对于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严格各项工作落实,保证这次体制调整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二)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各级质监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服从大局。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要带头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向上级和党委政府反映他们的合理要求,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严肃工作纪律。体制调整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肃纪律、严密操作、严格把关,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违反工作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关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关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为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使乡镇财政通过自我发展、自求平衡,逐步摆脱困境,实现好转,现根据我市实际,就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一)鼓励发展原则。建立激励机制,“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受益多”,促使乡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乡情镇情出发,立足自我,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骨干项目,涵养税源,不断壮大地方财政收入规模。
(二)财力向困难乡镇适当倾斜原则。核定乡镇收支基数,确保乡镇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基本支出需要。对财力薄弱、收不抵支的乡镇从体制上给予补助。
(三)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市乡财政分配关系的确定要综合考量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多种因素,定量分析,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四)公正、透明、简洁原则。市与乡镇财政体制结算要公正、透明、简洁,易于操作。
二、乡镇财政收支范围
(一)收入范围
乡镇范围内组织征收的国税、地税收入和耕地占用税、契税及其它收入(国税收入指地方分享的25%增值税部分)。
(二)支出范围
1、乡镇行政部门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的经费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遗属,不包括乡镇教师);
2、乡镇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支出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公共设施维护建设支出、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及其它杂项支出等;
3、抚恤和社会救济对象补助费、自然灾害救济费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三、收入基数的核定
以2008年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下达的指导性收入计划(参考前3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绩),核定2008年各乡镇财政收入基数,一类、二类、三类乡镇收入逐年递增比例分别为30%、25%、20%(一类乡镇:田营、西城、光武、东城;二类乡镇:颍南、大黄、靳寨、陶庙、泉阳;三类乡镇:芦村、邴集、新马集、王集、代桥、任寨、舒庄、砖集、顾集)。
乡镇组织的契税、耕地占用税收入单独考核、计算奖返乡镇额度。
四、支出基数的核定
1、人员支出基数:以市编办、人事局核定编制内实有人数和工资标准作为基数核定(不包括乡镇教师)。
2、公用经费支出基数,按定额予以核定:
(1)公用经费定额: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按编制内人数每人每年2000元;乡镇总人口,按统计报表每人每年2元。按公用经费定额核算超过18万元/年的据实核定;低于18万元/年的,按18万元/年核定。
(2)乡镇支出应力求节俭、杜绝浪费,节支余额可结转下年使用。
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基数:
(1)乡镇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按人事局核定的标准分不同情况核定:其中离休人员离休费按人事局核定的标准和其他应享受的待遇全额列入基数;正常退休、提前退休、病退人员按人事局核定的标准列入基数。
(2)遗属补助费:按人事局批复的标准列入基数。
(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按民政部门核定的人员和支出标准列入基数。
4、乡镇因实际工作需要或应付突发事件由领导批拨的支出,不占乡镇当年支出基数,另外安排追加指标。
5、对不可预计的支出,如政策性调资、人员变动、死亡人员丧葬抚恤费补助等不列入乡镇支出基数,由市财政年终结算时一次性追加或调减。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实际执行中,乡镇要严格把关,节约的支出年终通过体制结算补助乡镇。
五、体制上解(补助)以及有关结算事项
(一)基本原则:财政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的乡镇为体制上解乡镇(田营、西城、光武、东城),收支相抵能基本持平或略有节余的乡镇为自求平衡乡镇(颍南、大黄、靳寨),其余支大于收、不能自求平衡的乡镇为体制补助乡镇,缺口由市财政弥补。
(二)结算办法:
(1)一类乡镇按基期收入数每年环比递增30%为当年收入基数,基数内收入市乡“八二”分
成,超收部分市乡“七三”分成。市对工业园区的投入结算时计入。
(2)二类乡镇按基期收入数每年环比递增25%为当年收入基数,超收部分全部留给乡镇。
(3)三类乡镇按基期收入数每年环比递增20%为当年收入基数,超收部分全部留给乡镇。
(三)体制描述
市对乡镇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财力下移,确保运转,收入递增,鼓励发展,超收返还,短收扣支,奖罚适度,一定三年”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配套措施
(一)强化收入征管,规范收入秩序
在新的财政体制下,各乡、镇、办事处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支持征收机关抓好辖区内税收征管工作。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收入,做到应收尽收,并切实加强体制运行中的监督检查,不准擅自改变收入级次,不准随意将收入在乡镇间调整。对故意扰乱收入秩序的,按违反财经法规论处。市国税局、地税局于每月5日前向财政局报送上月分乡镇、分税种、分企业的税收收入报表,以便市财政局准确掌握乡镇收入进度,分析收支形势,汇总后向市政府按月报送,及时安排相应支出,并做好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二)硬化预算约束,监督预算执行
各乡镇要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所有经费必须在综合预算中安排,不得搞体外循环。政府非税收入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市对乡镇每年只下达指导性收入计划和提出编制预、决算的要求,由乡镇根据财源、税源情况和支出需要,自行编制财政收支预算,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会计核算中心乡镇部负责乡镇预算执行,以规定的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作为乡镇相关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的主要依据,对未经批准突破标准的,应拒绝拨付资金。
(三)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支出行为
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收入、支出、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票据、会计基础、内部建设和监督检查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办法,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各项开支要严格按预算办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乡镇办事处都要成立财经领导小组,对各自乡镇的财务开支实行财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制度,在票据的审批上实行两个一把手负责制,执行“两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的监督管理,实行乡镇财务定期互审制度、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规范乡镇财务收支行为。
(四)建立乡镇财政收支考核的奖惩机制
1、乡镇当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年收入基数部分,除一类乡镇市参与分成外,其余乡镇超收部分全部留给乡镇,乡镇短收部分实行市与乡镇“二八”分担。
2、契税及耕地占用税按年初财政部门下达的指导性收入计划为考核依据,任务内征收的“两税”全部留给乡镇,实现超收的按超收数另加10%奖励。
(五)建立消化乡镇债务激励约束机制
在全面清理核实乡镇债务的基础上,建立消化乡镇债务的激励约束机制。一类乡镇力争3年,其余乡镇力争5年把债务规模降到合理水平。
1、对负债乡、镇、办事处每年超收所得的50%,强制用于消化债务,由市会计核算中心乡镇部负责监督实施。
2、各乡镇办事处要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根据财力制定发展规划,不得超越自身能力盲目举债搞建设。对擅自举债的乡镇,市财政将相应扣减其公用经费支出。
3、对乡镇化解债务的奖惩按债务化解奖惩办法执行。
七、本体制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原体制及以前乡镇与市的往来结算余额同时废止。除遇国家重大政策变化外,执行期内不调整乡镇收支基数。
八、以上意见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