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4 06: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篇: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一、前言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回老家的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王油坊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我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二)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一)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两元、三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二)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三)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农民文化观念呈现复杂化倾向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民主法律意识以及少生快富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村民观念更新上仍有很大局限性,道德观念新旧交织,价值取向更趋显示。调查显示,45.1%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10.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依然独占一隅,金钱意识浓厚,4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15.1%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而在创业致富问题上,52.3%的受访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自信不足、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仍然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2%的村民选择了“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分析上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但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杂浩繁的系统工程,且不如物质文明那样易于见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不知从何处入手,往往停留在年初忙计划、忙布置,年终忙总结、忙评比那种“两头重、中间轻”的浅层次上;还有的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可抓可不抓,没有硬性指标,且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抓了也是白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号召的多、落实的少;布置的多、督促的少。

(二)组织领导不到位

有干部群众反映,有的基层组织存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松一阵,紧一阵”的现象,习惯于为应付精神文明检查突击应付了事。说是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党委责任制,实际上往往出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难以排上议事日程,不分工抓这项工作的党委成员基本上不去过问或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三)资金投入不到位

乡镇村财力普遍困难,乡镇普遍存在“实实在在干事业”的想法,尽量挤出经费搞基础建设,上项目。“此消彼长”,安排用于精神文明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屈指可数,同时由于研究不出有效的集资机制和方法,也无法多渠道多途径创造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宣传文化事业投入总量相对减少,出现了“无钱打仗”的现象。

五、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二)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四)培养和造就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在当前青壮年大量外出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发挥民间专业人才,退休干部职员,农村教师的作用,依靠他们开展群众性活动,搞好传帮带,在活动中培养人才。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宣传文化干部等人在建设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制定培养规划,加强业务指导。

六、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家乡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此外,我认识到现在农村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一大半,因此农村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和现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进而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我希望国家在以后出台的政策中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投入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真抓实干,把农村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本次实践让我认识到与社会更多的接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认识和启发,多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二篇: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严智行计算机1202班20128625021

3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和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断加大,家乡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正在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的美好蓝图迈进。然而,家乡的文明现象和农民的文明素质却相对滞后,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而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现实话题。

一、当前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农民缺少休闲场所和休闲意识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也相距甚远。

(二)精神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打工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外出转移,而农村留守的常住人口非老即少,非贫即病,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了当前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形成或打工或经商的劳务经济,其劳务收入虽然使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因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人文素质亟待提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使留守孩子一般随其祖父母辈生活,隔代抚养现象普遍。而祖父母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孙子辈的养育仅限于吃饱穿暖和健康平安,留守孩子普遍缺少来自家庭的管教约束和家庭温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 度增大,品行上存在一些陋习,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只是农村中的为数不多的佼佼者。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同样也是愚昧的,这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的精神文明是相悖的。历史造成祖辈没文化,当今父辈去打工,孙辈教育少,精神文明的希望无处可托。

(五)弱势人群大量存在。政府现有社会低保体系以及有关部门各类相关活动和载体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杯水薪车,救急救不了穷。农村一些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

二、建设文明乡风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既表现在科技文化素质上,也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必须在加强教育和引导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开展形势教育。联系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讲形势、讲政策、讲道理,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培育现代意识。

二是强化文化熏陶。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民,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手段。应整合农村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建立集议事场所、服务平台和活动阵地为一体的村民中心,使之成为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先进文化。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

(二)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性、自发性,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力量。我们必须在观念创新上走在前面。要转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努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眼睛向着群众,多深入群众中了解实情,多听“原声带”,多体察群众的需求,多办实事,多向群众学习,让群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变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过去的“你说我听”,“我打你追”的方式容易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受到削弱。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心理特征,精神文明工作要正确 理解和灵活运用灌输的原理,由单一灌输型方法向交流型方法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氛围。用良好环境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既要着眼长远,搞好乡村建设规划,为优化农村环境打好基础;又要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抓好道路建设、改厨改厕、庭院美化等工作,改善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为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条件。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农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投入,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保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我乡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实力较强的镇、村要重在提高文化阵地的档次,完善文化阵地的功能,加强对文化阵地的管理。要按文明创建测评体系要求,把文明村镇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各项精神文明创建经费投入,使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增长。

(五)要拓展宣传覆盖的广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示范。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播快、覆盖广、受众多的优势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通过开设专题、专

栏等形式,积极宣传各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先进典型来宣传群众,激励群众。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针对城乡基层存在的各 种不良风气,批评和揭露各种缺德行为,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用反面典型来警示群众、教育人民。要充分调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分阶段、有重点地介绍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态势挖掘典型示范的深度。发挥模范典型示范作用用活生生的例子来具体地、有效地指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巩固、提高、扩大文明建设的成果。

第三篇: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分析

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一. 前言

当前,党的十八在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历进。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回老家,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丰盛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我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三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自2009年初我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全市上下以此为动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大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南通在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位次不断前移。文明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创建之路就是巩固提升城市文明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走向更加幸福之路。我市存在的文明现象:在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多数人们能够主动让座;人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都自觉排队、投币上车;超市及商店的服务员微笑待客。我市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很多站牌及墙面上贴满了小广告,地上还写了好多联系号码;城市市场地面很不干净,又是塑料袋又是竹签,还有污水;几家烤羊肉串的小店,烤出来的烟气弥漫在空中,让人喘不动气儿;在有些商场外面的空地上,一辆辆车子没有秩序的摆放在一起。以上是我家乡城市里的,那我真正的家乡,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和多样化。就以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按时间来说。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按不同人群来说。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1)赌博风的抬头。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两元、三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2)迷信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4)农民文化观念呈现复杂化倾向。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民主法律意识以及少生快富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村民观念更新上仍有很大局限性,道德观念新旧交织,价值取向更趋显示。调查显示,45.1%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10.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依然独占一隅,金钱意识浓厚,4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15.1%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而在创业致富问题上,52.3%的受访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自信不足、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仍然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2%的村民选择了“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四. 对现况的一些建议

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老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还有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创新重在持之以恒。好的创意,好的创新举措,只有坚持下来,才能产生实效,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人员配备。乡镇党委政府要安排得力人员分管宣传思想工作。建立乡镇文化站,选配合适人员担任文化站长。面向群众挖掘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二是挖掘民俗文化。大力开展文化县创建工作,奋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巩固和完善已建乡镇文化站的基础上,加大已规划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配套科普书籍、健身器材和文化设施,让群众忙时有用处、闲时有去处。五. 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家乡近年秋的发展与变化。此外,我认识到现在农村农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一大半,因此农村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和现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进而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我希望国家在以后出台的政策中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不仅是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投入也非常重要。这就是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真抓实干,把农村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本次实践让我认识到与社会更多的接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认识和启发,我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四篇: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麻栗镇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县文明办的要求,为切实抓好当前我镇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镇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到茨竹坝村委会等部份边境村寨就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麻栗镇当前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麻栗镇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下金厂相连,西与天保乡毗邻,北与西畴县接壤,南与越南河江省接界,国境线长17.7公里。全镇辖12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有221个村民小组和15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等民族,总户数11885户,人口473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20人,占总人口的23%;农业人口33391人,占总人口的70.5%。全镇土地面积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9016亩、其中田9838亩。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24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6元、人均有粮383公斤。近年来,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全镇已创建各级文明村10个,其中省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达280户,科技示范户 27户,“五好”家庭85户,使农村呈现出文明、整洁,安全优

美的精神风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一个思路,树立一种精神。一直以来,我镇始终紧紧围绕“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主题,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立志脱贫奔小康的精神。确立镇机关为重点,农村村组为基础,点线面结合的战略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农村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村这一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通过努力,我镇的精神创建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有友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良好道德风尚在全镇农村蔚然成风。

(二)抓实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当中,镇党委、政府从两个文明出发,坚持以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抓好“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创建活动,按照创“五好”,抓班子、抓队伍、抓经济、抓文明、促发展的要求,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委会班子以及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等基层组织建设。在镇机关站所大力开展“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以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载体的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实施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使农村呈现出文明、整洁、规范、安全、优美的精神风貌。推行门牌号管理制度,加强对户、院的管理,形成“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精神文明、公共事业联抓,科技文化联建”的格局。目前,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达280户,科技示范户27户,文明村10个(其中省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5个),“五好”家庭85户,通过开展“建设文明校园”活动,使各中学、小学的环境有很大改观,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常识等课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抓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是把开展科技普及、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增强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作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精神扶贫”和“经济扶贫”相结合。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三观”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公民道德普及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创建“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利用公民文明学校、文化活动室对村民进行培训。近年来,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125期,参训干部群众26549人次。二是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学楷模、促发展”等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普及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征

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读本》400余册,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农村进村入户,在村民中入心入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和赌博偷盗行为。组织农民开展读书、用书活动,2004年以来共读书学习人数达1万余人,累计举办农函大126班,学员达6482人。此外,我们还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我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紧及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正在形成,学文化、学科技、学科技的热情不断高涨,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开拓精神、有生产技能、有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摸得着,看得见,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二是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三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

志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二)阵地建设滞后。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目前,我镇除南朵、迷董等17个已建设小康村和三个社区外,全镇还有204个村民小组还没有科技活动室。南朵、迷董等17个已建设小康村和三个社区虽然有了活动室,但设施、设备不齐,村上文艺队想开展活动都缺乏表演服装等设备,因此很难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其

次的村民小组更是谈不上开展活动了。

(三)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存的现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一)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瓶颈”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建议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对农

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

(二)要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二是要加强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渗透和培训,重点抓好“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建议上级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培训、普法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科技

素质。

(三)要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活动。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一是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二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三是要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建议上级加大对农村文化

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使人民群众能正常开展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一是要抓好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道路建设、村落建设、房舍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要继续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引导农民改厕、改圈、改舍、改灶,改善居住环境。三是要逐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大力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方面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集中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改变农村的卫生状况。建议上级加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投入力度,特别是应该在每个村民小组设垃圾箱或垃圾池,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五)要突出“乡风文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多用农民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文明村创建”活动为龙头和载体,不断深化创建成效,同时,切实抓好城乡共建活动,动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在各种创评活动中,充实创建内容,提高创建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

第五篇:关于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的家乡衡水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认真贯彻省文明委有关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和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了三项重点工程:着眼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和眼服务国际马拉松赛,展示衡水新形象,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公共文明行为养成两个重点,实施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着眼推动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突出推进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和“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实施了道德高地打造工程;着眼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突出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和推进红花行动等道德实践活动为重点,大力实施了道德奠基工程。三大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全市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推动衡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以“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2012年我市按照省文明委“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组织群众广泛参加、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形成了推动有力、参与广泛、氛围浓厚、声势浩大、成果丰硕的良好局面。

(一)广泛开展了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群体的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四进”活动。组织干部群众与道德模范现场交流,建立主题宣传板报,利用电子屏幕宣传等多种方式,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二是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活动。在全市11个县市区和市直组成道德模范巡讲团,组织40名道德模范建立个人微博,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善行义举的心得体会,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基层的广为传颂,营造了崇尚道德模范、热爱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三是积极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大力表彰、宣传道德模范和道德典型事迹,增强他们的影响力;组织哈里逊国际和平医院、衡水中学等部门,开展“为奉献者奉献”活动,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提供帮助,让人们关心关爱道德典型,在全社会形成了好人有好报、为奉献者奉献的浓厚氛围。

四是建立“衡水好人墙”,集中宣传“衡水好人”的典型事迹。市文明委在滏阳生态文化广场建立了“衡水好人墙”,将我市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王文忠等共35位“衡水好人”的简要事迹和照片镶嵌于墙上,使广大市民能够经常性的感受到这些“好人”崇高的道德风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长期的熏陶中境界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华。

(二)围绕“互助、孝老、敬业”主题。组织开展了八项重点活动

一是在城市社区组织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共建和谐”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居民关系,促进邻里和谐;

二是在农村组织广大农民开展“尊老敬老孝老,创建和谐家庭”活动。结合开展五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村、乡、县、市层层评选表彰孝德家庭和孝德之星,通过组织农民群众参与评选和对孝德典型的广泛宣传,营造了尊老敬老孝老的浓厚氛围。

三是开展“厚德衡水大讲堂”活动和“厚德衡水典型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利用周末课堂、党委中心组学习等载体组织开展内容不同的宣讲活动。经过基层推荐、群众评选,评出“厚德衡水典型人物”,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厚德衡水典型人物进行了隆重表彰,同时利用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

四是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引导人们探望父母、追思长辈、帮助孤寡老人。

五是开展“大兴文明礼仪之风”活动。为迎接“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市文明委在全市部署开展了大兴文明礼仪之风”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干部群众礼仪轮训,近百万人参与;大力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教育,为马拉松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是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红花行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按照省要求组织美德好少年评选活动的同时,我们按照厚德衡水活动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红花行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了争创“红花好少年”十大系列评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争创“红花辅导好教师”评选活动,在社区、单位开展了争创“红花使者”评选活动。

二、围绕学雷锋,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把“关爱”志愿服务作为品牌长期坚持、重点打造。关爱他人,以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广泛组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志愿帮扶活动;

二是不断壮大我市志愿服务队伍。为推进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10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建设示范点依托省志愿服务注册管理网站,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并进行注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作用,不断加深网络文明建设。

三是开展“月评河北雷锋”活动。根据省文明办要求,积极组织“月评河北雷锋”活动,坚持每月从基层评起,逐级评选出当月衡水市学雷锋先进典型,而后向省推荐。我市先后有5名同志被评为河北省当月雷锋。

三、围绕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德育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科研课题,开展好德育科研工作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德育水平及学校德育水平。

2、丰富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争做环保小卫活动,“低碳”假期等活动,形式多样,效果颇佳。

3、组织开展衡水市新童谣创作评选活动。7月份全市广泛开展了优秀新童谣创作、评选活动。11月13日对推荐作品进行了评审并择优确定了优秀童谣10首报省文明办。

4、稳步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对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统一规划。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利用文体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规划设置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场所。发挥农村中小学校现有教师的作用,根据其特长安排到各少年宫作辅导,实现师资共享。

5、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厅组织开展的“百场儿童剧走基层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安平县、深州市、饶阳县、桃城区、武强县演出5场次。

6、深入开展“孝亲敬老歌进课堂”活动。九月份以来,督促各地各学校将《孝亲敬老歌》列入音乐课教学内容,组织中小学生学唱;

下载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乡现状调查报告

    家乡现状调查报告2008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姓名:专业:班级:20080413学号:家乡现状调查报告摘要:“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直是山西洪洞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一首歌谣。......

    现状分析

    区位分析: 该社区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华办事处东南处,属于南阳市老城区。 周围有福音堂等宗教建筑,也有第二实验幼儿园、南阳经济贸易学校等市级和省级学校,还有南阳府衙和南阳......

    现状分析

    5.1重庆保税港发展现状 5.1.1加强港口基础建设,打造口岸物流中心 重庆江北寸滩港区,是重庆市倾力打造的最大港口。重庆市正在以寸滩 港为口岸物流辐射中心,发展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定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采取......

    家乡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家乡生态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刘本元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信管,4#30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思考

    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思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问题比较多,其中教育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地区投入,师资资源分配,教育制度等进行分析。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论文(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王学强 数学作业的练习,特别是家庭作业的安排,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时间、地点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