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4平米三居室精装修案例展示
114平米三居室精装修案例展示
【装修面积】:实用114平方 【室内格局】:三房两厅两卫 【装修费用】:全部104000.00 对于我们的第一个房子,买房花了不少钱,装修时我们就精打细算了,精力投入了许多。我们喜欢温馨却又不喜欢过多的弧形和太多繁琐的细节,和设计师交流后,还好设计师能捕
【装修面积】:实用114平方 【室内格局】:三房两厅两卫 【装修费用】:全部104000.00 对于我们的第一个房子,买房花了不少钱,装修时我们就精打细算了,精力投入了许多。我们喜欢温馨却又不喜欢过多的弧形和太多繁琐的细节,和设计师交流后,还好设计师能捕捉到我们的需求,设计了这个温馨的小屋,废话不多说了,把这个充满橙香的小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温暖的客厅设计
客厅电视背景墙
餐厅
餐桌上的设计
厨房
入门处玄关
卧室
书桌
晒完了,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意见请指点,觉得好的给顶下!~
第二篇: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一)【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 记承天寺夜游 授课教师:
【说课】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的文章。
优秀的山水诗文,是这个单元学习的主题。本篇文章是作者苏轼被贬黄州所写的一系列作品中的精品,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散文。
抱着“古文新教,古为今用,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的设计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写作”串联老师送文章,师生共同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教学目标设计为: 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类文章。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明事——析景——悟情”,感受作者在叙事写景方面的精妙,学习写作技巧;同时,把握作者豁达乐观的人格魅力,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信息技术指导并服务于语文教学。本节课信息技术的使用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图”、“声”为“文字”服务。2.为课堂教学“板块化”服务。
3.指向性明确:让整个“学程”清晰、流动、有层次。4.实现“课前----课堂----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5.作业信息化设置,希望提高语文作业的兴趣性、实效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品味、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顺畅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如个别环节的设计还不够大胆与创新,课文朗读不够充分等,需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1.古文新教,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2.古为今用,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串联,老师送文章,师生共同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写出自己的文章。[教学目标] :
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力: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类文章。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 明事——析景——悟情
[教学难点] :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 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 CAI 多媒体课件 打印的文章 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送大家一篇文章:《请记得我们的青春》
这是我写在我们琥中校园网上送给我第一届也是 2010 年刚刚毕业的学生的文章:很清楚地记得考完英语的那个下午,阳光灿烂的近乎耀眼。看着他们最后一次关上教室的门,下楼,再下楼,走出学校的大门,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抱头痛哭的场面。那一刻,我忽然感觉,2010 年的那场毕业,就如一窗易碎的玻璃,我擦着凛冽的痛,一扇一扇地走过去,回头,是一地的碎片。
我想说的是,语文就是生活,文章就是心声。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人,必然热爱写作。
细细想来,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时刻,需要我们用心去记一件事,绘一片景,抒一段情。
在古今众多的文学家里,苏轼就是那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再苦涩的遭遇,再难言的酸辛,哪怕是生活中最平淡无味的地方,在内心芬芳的他那儿,都有风景。《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苏轼共同经历一个难忘的夜晚,学习他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检查预习:
在老师看来,会学习语文的同学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预习。预习是提前接触,是准备,是基础。我也相信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会有预习的好习惯。下面老师就 以“读”的形式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们将课文读三遍: 1.一读:请一位同学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2.二读:再请一位同学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
3.三读:对照注释疏通文义,不理解的作出记号,讨论,提问,读懂。过渡:有人说,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垂着两轴精品: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在学术界,人们更是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 字的文章是神品。神在哪里?下面我们就一起从文学的角度,来品味这篇课文。
三、新课内容: 1.“明事”:
问:文章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你能围绕六要素提出怎样的问题? 同学提问题,思考,明确: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与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起因:月色如户,欣然起行。经过: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寥寥数语,记叙的六要素聚集了。如何不显枯燥?要在凝练之余,味道十足。
下面,请大家通过填写“叹词”的形式,来揣摩我的心理活动,体察作者言简意丰、曲折为文的风格。
欣然 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寻(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叹词:噫——唉——嘻——哇
这就是苏轼的行文风格:以极少的文字,包含极多的内容。才 47 字,不仅记叙得眉目清秀,而且是跌宕起伏,字字翻江倒海,句句韵味无穷。朗读指导: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2.“析景”:
问: 在苏轼的眼里,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夜游所见,乃是全篇之精华所在。品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请同学们把“如”和“盖”去掉读一遍。
既然是比喻,那么就让我们这样来写:“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比较这两者,课文的“盖竹柏影也”的“盖”给人怎样的感觉? 是的,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这样美妙的夜晚,这样澄清透明的月光,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请一位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一下月色。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朗读指导:读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无一月字,却句句写月。把一用俗了的比喻句“月色如水”,化腐朽为神奇。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老师布置大家课下一个任务(任选其一完成): ①课下积累关于月的诗词或图片,然后为诗词配图,或为图配诗词。②找一些美景的图片,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为图片配写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并制成 PPT 的形式,为它起个诗意的名字。3.“悟情”:
问:王国维说,“凡景语,皆情语。”苏轼用心灵为我们拍摄了一幅照片,透过这张照片,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闲人”最能体现。
“闲人”什么意思? 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下面注释:闲情逸致的人!如果仅仅如此说,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学生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讨论明确:一声“闲人”,几多“内涵”: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悠闲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达观。学生思索、笔记、形成认识。
短暂的沉默,是想让大家在这里停留得更久一些,思考得更深一些。苏轼就是苏轼,面对命运的重创,短短 84 个字里,没有悲伤,没有抱怨,没有一蹶不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何其洒脱!
朗读指导:读出一些复杂的情愫。4.综合演绎:
看视频,分小组为它拟写配音词,检验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期读懂读透。多美呀!通过你们的演绎,九百多年前的那个夜晚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
四、总结拓展: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的确,对于苏轼来说,黄州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灵,但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让他在人生的低谷完成了豁达人生观的塑造,从而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
阅读指导写作,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确,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境况下,面对一片如水的月色,抒发了一段闲人的心境。这也是我们可以总结出的 写作公式:“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对怎样的一处场景,有了怎样的感受。”希望大家尝试着去写作。
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把生命比作是一条小舟的话,大家停靠的人生站点真的不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两年后的今天,你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吗?从家出发,穿过红绿灯,走过斑马线,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人,然后,出现在琥珀中学和老师同学们的面前了吗?不会了。三年呀,一千多个日子。在这期间,考试,分数,会有压力、失意与痛苦,面对学习与生活的风雨坎坷,请经常读一读苏轼吧!更希望大家用笔为生活存档,老师愿作为你们忠实的内心聆听者。
送大家三句话: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愿我们能书写出自己的人生经典!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叙事写景抒情的学习生活类文章。
【教学反思】
教学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是否合理?效果如何? 图片、声音与文字处理;视频播放;“图”、“声”形象直观,但为“文字”服务,体现学科特点,合理有实效。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及形成了哪些生成性资源?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1.还原“文字”背后的“生活”; 板教学小结 2.为课堂教学实现“板块化”;
3.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形象化、兴趣化;
4.作业网络化。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 的 改善,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1.让整个“学程”清晰、流动、有层次;
教学反思
2.提高了课堂教学节奏与效率 ;
3.真正实现: 语文是生活,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前----课堂----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所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适用性暨有关功能等的改进建议或意建议 见。
总体适用性优良,功能齐全。
建议:教学资源的储备更丰富,音频调控与调取更便捷。
第三篇:案例展示一
案例展示一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江苏省译林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6 A charity walk —Vocabulary 授课教师:赵文琳(苏州市立达中学,中教中级)
【教学设计】
8B Unit 6 A charity walk
慈善行走
一、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 : 1.学习理解 复合词 的构成与含义。2.根据提示组成和记忆复合词。3.能在现实情景中灵活运用。
4.让维基白板功能在英语教学中得以体现。
二、教学内容 Teaching Contents : 学习掌握复合词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 Background : Oxfam Trailwalker , 乐施会毅行者是为了募集资金而进行的一项慈善步行活动。由香港乐施会组织,一年一次,全长 100 公里,从东到西穿越 8 个乡村公园,必须在 48 小时内跑完。四人一队,要求相互支持与帮助,因此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参赛队可以从后援团那里得到必要的食物,饮料与衣物。每个队必须募集到至少 6500 港币的赞助。这些钱用来帮助穷人,实施发展项目于救济计划。1.导入 Lead in :呈现 Oxfam Trailwalker 的有关图片,复习本单元 Reading 所学内容 We need your support Oxfam Trailwalker,提问:(2 分钟)
Q: 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 A: It is one of the biggest fund-raising events in Hong Kong.Q: Is it possible that people carry everything with them during the walk? A: No, they cannot carry everything with them.2.呈现 Presentation :(6 分钟)
划出句子中的有关单词: trailwalker , fund-raising,学生大声朗读,并且作解释。
观察单词,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由两个独立的单词构成的新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单词,口头说出(6 个左右)。总结规律,复合词的构成形式,中文解释。3.练习Exercises :(12 分钟)
给出第一组复合词,让学生猜测词义,提醒必要时使用连字符号。Swimsuit backpack English-speaking without understand earring 用以上单词进行句型填空。
给出第二组复合词,连线。
first-aid myself trailwalker wildlife raincoat football 用以上的单词进行问题回答。
呈现一篇文章(已学过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内容复习),包含若干复合词,让学生找出复合词,说出意思。(4 分钟)
Last weekend , my grandmother and I went to Disneyland by underground.We visited Tomorrowland , Fantasyland , Adventureland and Main Street USA.Both of us had cheeseburgers with fries in a take-away restaurant.In the afternoon , we watched a three-D film.It was eye-catching.Then my grandmother bought some T-shirts and I bought a pair of sunglasses in the shop.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atched fireworks.What a wonderful day!Game :将全班分成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找出本课所学习的复合词,完成的多且正确的为获胜组。(3 分钟,使用计时器)
Group Work :四至五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用上本课所学的至少五个复合词,越多越好,编写一段故事,要求设计合理,生动有趣。课堂交流 3-4 组故事。(7 分钟)
翻译句子(5 分钟)
5.回家作业 Homework :(1 分钟)复习,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复合词有关内容。完成《学与练》 Vocabulary 的练习。
【说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 合成词(也叫复合词)的构成与含义。2.根据提示组成和记忆合成词。3.能在现实情景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进行 pair work 与 group work,把学生分成 4-5 人一组,男女生搭配,面对面坐。
2.教学 PPT,实物教具。
三、教学过程:
1.由 Reading 的 Oxfam Trailwalker 作为切入,通过有关图片描述,复习课文中已经学过的合成词 trailwalker,fund-raising,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且给出类似的例子: classroom,superman 等等,由此提出构词法(word-building)中的一类:合成词(compound words)。
2.给出两组复合词,通过实物,让学生猜测词义,加以具体练习,比如单词填空,照片描述,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使用相应的复合词。
3.在本册数书第二单元 Travelling 中学生们已经了解了香港 Disneyland 的情况,知道它是有四部分组成的: Main Street USA,Tomorrowland,Fantasyland,Adventureland,可见教材的安排前后呼应,这些词恰好就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合成词,由于已经做好了铺垫工作,我就给出一段关于 Disneyland 的描述,让学生找出复合词(12 个),在实际情景中不仅复习了景点描写的要点,更掌握了合成词的使用,一举两得。
4.通过游戏,让学生归纳我们本堂课出现的复合词。将学生分成男生组(Super Boys)与女生组(Spicy Girls),进行快速反馈。
5.呈现单词,加深记忆。
6.最后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创设语景进行交谈,将我们所学的合成词加以运用,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如何有效的实现英语词汇的教学?本堂课我设定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学会使用合成词。
词汇教学要讲究策略,讲解不要过多,训练不要太单调,检测不要太难,应该在语境中讲解清楚,保证训练量,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合成词的语法概念给予一个比较轻松的归纳与讲解,具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语境给出操练,让学生多动脑,自己讲,老师在一旁起到辅助的作用。
由于使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合成词,学生没有感到明显的难度,比较容易上手。合成词构成比较简单,通过在英语语境中的学习,学生们基本学会了它的结构与解释,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由于考虑还不够周全,难免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
案例评析一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江苏省译林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 8B Unit6 A charity walk — Vocabulary 评析教师:胡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费建华(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赵文琳(苏州市立达中学,中教中级)
【评析文本】
赵文琳老师上的是一节初中英语语法课,所用的教材是牛津英语 8B 中 Oxfam Trail Walker 部分。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合成词的用法,合成词属于构词法中的一类。教师利用这个 reading 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切入。
赵老师的这节初中英语词汇课体现了以下的几个特色:
1.教师利用照片等教具创设情境,为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合成词创造条件。
赵老师发现合成词在教材里练习非常少,因此,教师对如何把合成词在情境中呈现和运用方面动了不少的脑筋。考虑到学生是比较喜欢看图片的,所以教师首先是在设计的时候,使用了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了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内容,然后,从中选择了两个单词。教师引导学生讲 walking 的图片,选得非常好,组织的活动也比较贴切。教师还用了一张本人在英国学习时候和在曼联拍的照片。学生喜欢这些照片,喜欢照片中出现他们本人,或者他们认识的老师,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合成词,提高学生对于合成词辨认的能力。
赵老师在上课中间设计了一个活动,教师把这些词放在一个语境中间,要求学生在这个文本中间找出他们所能发现的合成词。那么,这个语篇本身就是一个语境。教师选择的这篇文章,正好是牛津英语 8B 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内容,讲述的是有关于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跟学生的生活非常的贴近,很多学生都去过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所以他们对这里面的一些场景都非常的熟悉。因此,文章一出现,他们就觉得很多词我们都学过,他们都看到过,所以,他们表现很积极,很容易地就能挑选出来。这样做就能帮助学生在语境当中掌握这些合成词了。
3.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体现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词义、会拼读、会运用的原则。赵老师整堂课不仅是词汇教学,而且是构词法的学习。词汇教学,无非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么几个要点:第一,词义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第二,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同时,单词的拼读、拼写也都要准确。赵文琳老师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包括学生对于这些单词的识别、朗读以及这些单词在实际情境当中的使用,她都能够融会贯通于整个教学当中。
4.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得体地使用了肢体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具有工具性。工具性实际上就是用来与人交流。如果没有这个工具的话,你就没办法与人交流。在教这些词的时候,使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赵老师的 body language。她用一些手势、动作,让学生来体会一些词等。这些都使我们印象深刻。
5.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实际上,老师上课的时候并不是只是讲一些构词法的规则、词义间的辨析。大部分时间要设计情景和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来练习、运用词汇和语言。我们注意到,赵老师这堂课上也没有采用翻译法让学生来做进一步的练习。
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 speak English most of the time。教师在考查学生如何运用的过程中,设计了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____, when you go to the beach.语境的时候,教师的预设是: When you go to the beach.就是去海滩的时候,这是一个情景。教师在设计的时候的预设是让学生说: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swimming suit.但出其不意的是教师叫起来的学生马上就说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homework.这个时候,教师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教师没有马上去批评学生,怎么到海滩上去还要带 homework 呢?这个就是鼓励学生,而且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方法,是散发性的。这是一个亮点。因为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往往就语言而进行教学,而不太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有所提高的,那就是通过构词法来创设一些新词。我们注意到教师在讲到 English-speaking,然后让学生说出 Korean-speaking,Japanese-speaking。其实,构词法就是这样,不是就这个单词的学习而言,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单词,而是通过这个构词法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或者写作过程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单词,这也是一个亮点。
6.教师使用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合成词。
赵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和学习合成词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个活动---用了计时器。2 分钟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学过的合成词。教师的要求是 20 个。我们觉得这个练习还是非常好的。这个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7.教学和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堂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和学习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教师通过设立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合成词。在本堂课中,教师对于合成词的这个构词法的概念,还算是比较轻松的进行了讲解与归纳,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进行操练,多动脑筋,不断地进行运用。教师通过使用到很多学生以前学习或接触过的合成词,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有明显的难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总之,该教师是通过以新带旧,或者以旧的来引出新,然后还生成新的方式来教授单词,这样学生就不觉得累。构词法是课标 5 级分级目标所要求的。根据构词法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效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因为英语学习中,词汇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希望老师们今后都能够那里在语境中进行单词的教学,不断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
第四篇:案例展示《穷人》
案例展示一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2册 《穷人》(第2课时)授课教师:马丽(北京市密云县第二小学,小学高级)
指导教师:杨德伦(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小学特级)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情分析: 该文篇幅较长,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能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可提示学生先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桑娜的活动给课文分段,然后归纳段意,最后合并段意。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感受人物美好心灵。文中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是体会人物美好心灵的关键,因而也是研读的重点。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桑娜复杂不安的心理活动及她与丈夫的对话,可作为练习和指导朗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 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 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预设: 如果学生说到7自然段,教师可作两方面引导——①母爱是相通的,虽然贫穷,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一细节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西蒙对孩子强烈的爱。②是啊,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桑娜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家,这种本性的善良怎不令人感动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一)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感受善良
(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心情怎样?
2.(再读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她怎样的忐忑不安?(害怕、自责、担心、决断„„)
教师引读:短短的几句话,既让我们感受到桑娜的紧张、担心、自责,又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坚定。大家都感受到了吗?你们都体会着读一读。
3.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想一想,段中的省略号对表达桑娜的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们再想一想:仅仅是多了两个孩子,桑娜为什么如此地忐忑不安呢?(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板书:环境描写)
5.指名把课文的1、2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一读,此时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对表现人物品质起什么作用?(板书:铺垫、衬托)
过渡:仅仅是描写桑娜的这个场景让你感动吗?
(二)抓住渔夫的语言、神态描写,感受善良
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24自然段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让学生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①你们想一想,家中只多了两个孩子,渔夫为什么会如此的严肃、忧虑?(板书:严肃、忧虑)
②你还从哪个字感受到的?“熬”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渔夫的语言中为什么没用这些词?(板书:搔、熬)
③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④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这段对话,再一次感受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悟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呢?学生看板书总结。(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四、读写结合,完成片段练笔
1.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的写法,自选内容写一个片段,写一写自己遇到这些情况后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课间,小刚的文具盒被王强碰到地上,小刚认为是我碰掉的就大声指责我,此时,我非常 „„
②上课时,老师把检测的试卷发下来,我只考了70分,此时我 „„
③作文讲评课上,我的作文获得 “ 最佳习作 ” 受到老师表扬,此时我 „„
2.学生展示作品,借助实物投影,师生赏评,再修改。
3.教师推荐作品: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的都非常好,如:《李子核》讲的是„„又如《战争与和平》讲的是„„要想知道事情的结果怎样,课下你们一定读一读。
【教学反思】
《穷人》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2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语言朴实、准确,读来使人深受感动。《穷人》一文是世界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篇幅较长,重难点较多。许多地方都有可推敲之处,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本课,我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如何辩证解决“长文”教学内容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著名特级教师于映潮说过:“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表现在‘点’上,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 也就是说,长文短教最重要的是从冗长的教学内容中选出“教学点”。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广阔的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小学课本,不仅因为文中人物善良的品质感动着我们,课文在刻画人物时突出的写作技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如:课文具体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让人品味到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又如:文中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精心描写,对凸现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作用;再如:渔夫回家后,侧重描写了渔夫与桑娜对话时的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个淳朴善良的渔夫形象跃然纸上。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
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的删填对比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4.把1、2自然段连起来再读,体会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自然无痕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又如,在体会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写作技巧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情形,再读课文结尾,与之进行比较,学生自然领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三、强化动笔实践,加强读写结合读是为写服务的。要创建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就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变课堂上只动口为既动脑又动手。学生学习时已领悟到真实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课后作业中也安排了一项描写心理活动的片段练笔,将仿写练笔(心理描写)安排在课堂上,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了“借省略号来表现人物复杂心理活动”这一表达方法,又引导学生加深领悟了“心理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笔,并帮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场景,再提供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减少了练笔的难度,很多学生当堂便顺利地完成了片段,教师有针对性的赏评,对所有学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不但使“课堂练笔”具有了多元的作用,而且使课堂教学更具时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
第五篇:足球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初中二年级 《足球之头顶球课》
授课教师:刘欢(北京市第六十二中学,中教二级)
【说课】
一、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材,以学习内容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和快乐中学习本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二年级学生的足球教学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爱好体育活动,喜爱集体运动,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及竞争性,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进取、敢于竞争。参与足球运动,可以满足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是:通过对足球运动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足球课活动中,感知足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专长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三、课的构思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内容“头顶球”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巧妙地设计学习过程,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练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头顶球”的技术动作,满足学生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同时,安排了比赛游戏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头顶球的基本方位和作用,尝试头顶球的动作,能初步掌握动作和有意识地运用。
2.技能目标:学习正确的头顶球技术,培养学生对顶球的准确度,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善于进取的体育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语言提示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分组教学法。2.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观察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设计】
学校:北京市第62中学 年级 初二 第 6 课次 教师:刘欢 教材内容: 足球之头顶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头顶球的动作方法及发力顺序,了解头顶球在实战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正确的头顶球技术,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善于进取的体育精神。部课的内容 次时间 组织教法与要求 分 数
开1.两队入场
2分钟 组织: 始部2.体委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分
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要求:
4.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
1.队伍集合快、静、齐 2.体育委员口令洪亮 3.师生问好声音干脆有力 4.利用入场式的设计完成课堂常规 组织:二列横队
教法: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统一练习
准
一、慢跑
备部教师带领学生绕分
操场慢跑
二、足球操 1.提膝外展 2.提膝内转 3.跨步转体 4.急起急停加速跑
基
一、热身运动 本部1.颠球练习分
2.两脚踩球练习
3.跨球练习。4.左右拨球练习
二、头顶球: 1.问题导入:在足球场上,除了双脚,还有哪个部位可以有效得分?
2.学生自由模仿头顶球的动作。
要求:
1.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 2.队形整齐、步伐一致 组织:
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
2.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要求:
1.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动作 2.学生动作协调、整齐
3.动作幅度大,充分活动开各关节 组织:学生分散在足球场上 教法:1.学生在教师统一指挥下练习2.教师进行监督、纠正动作 要求:1.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动作 2.学生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组织:学生分散在足球场上 教法:
1.教师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 2.教师提出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模仿动作,在练习中找出答
3.动作要领:两脚前后开立,两案
手自然张开,身体后仰,顶球时两脚用力蹬地,两腿伸直,上体由后向前快速摆动,借助腰腹及颈部力量,用前额将球顶出。4.动作重点: 身体技术要领,对球接触后的控制。
5.动作难点:顶球部位准确性以及力度和方向。
三、练习内容 各两1.原地模仿头顶至球动作练习三
组2.原地跃起模仿头顶球动作练习3.行进间模仿头顶球动作练习。4.图板讲解 5.顶固定球练习。6.自抛自顶练
4.学生做展示,总结答案
5.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模仿动作练习找出问题。纠正问题并讲解示范头顶球技术动作,提出动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要求:
1.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 问题
2.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模仿动作,体会出头顶 球的技术动作
3.学生统一听从指挥,注意练习安全 练习1、2、3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练习5、6、7组织:学生分散在足球场上,两人或三人一组。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讲解练习方法。2.教师利用语言鼓励学生完成练习,激发学习热情。
3.教师巡视,随时纠正动作,进行个别辅导、纠正。
4.教师利用图板进一步讲解头顶球技术动作。5.学生展示,利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优点
习。7.对抛对顶练习。
8.分层次练习:
(1)正面头球攻门练习(2)侧面头球攻门练习(3)正面鱼跃冲顶攻门练习。
与不足。
6.教师统一指挥,一切听从教师安排 要求:
1.学生认真参加练习,听从教师指挥
2.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问教师,做 到不懂就问
3.学生努力克服心理恐惧,勇敢的完成练习4.学生在理解动作的同时,互相帮 助,互相进步
5.学生统一听从指挥,注意练习安全 组织:将场地分为四块。
层次一、三:各一组学生。
层次二:两组学生。教法:
1.教师把学生分组并讲解练习方法。
2.教师巡视,随时纠正错误动作并做个别辅导。3.教师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练习热情。4.利用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
1.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认真练习。
2.学生在练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问教师,做 到不懂就问。
3.学生努力克服心理恐惧,勇敢的完成练
四、游戏 名称:足篮一体游戏
方法:进攻方用手或头控制进攻,最后用头将球顶进球门即进攻方得一分。游戏结束后,得分多的队伍取胜。
五、放松 1.集合放松 2.展示
3.布置作业
4.宣布下课
习。
4.学生在理解动作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 进步。
5.学生统一听从指挥,注意练习安全。组织:学生分为两个比赛小组在两块场地上进行比赛。每组两队共15人,每队7人,另设一名裁判。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2.教师巡视,裁判比赛。
3.教师语言鼓励,激发学生比赛热情。要求:
1.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认真对待比赛。2.学生做到学以至用,合理运用头顶球技术。3.学生互相鼓励,发扬团结、顽强的拼搏精神。4.进攻方不得运球,三步之内将球传出。组织:四列横队
3分钟 教法:
1.教师带领学生做按摩放松练习,在放松的同
时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2.利用音乐放松学生心情
3.教师用心对学生提出希望
要求:
1.放松时调整呼吸。积极展示自己 2.集合快、静、齐
3.认真听讲,总结本节课表现
练习密度预计 35%左右 教 足球:30个
运
动具 图版:1个 量
曲分队衫:15个 线
预标志帽:10个 计 多媒体:1套 小 结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符合初二男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体现教学方式的实效性。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形式新颖,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下一节足球课有很大的期待。
本堂课利用引导、启发式教学、讲解示范、分层次练习、情景教学、插入音乐、图版讲解、游戏融入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练习中不那么枯燥乏味,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激情,很好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全班 95% 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头顶球的基础技术。教学方式的实效性非常显著。
由于头顶球相对足球其它技术相对简单一些,所以本课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没有场地的学校进行教学,有些学校因为场地的制约,足球运动开展较少。我想开展不开展足球课不应建立在有没有场地的基础上,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尝试各项运动。不能把场地的因素作为限制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借口。我会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初中二年级《足球之头顶球》 评析教师:吴 宏(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一级教师)
周建龙(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中学高级教师)
刘 欢(北京市第六十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评析文本】
本次课是初二年级男生足球单元的头顶球课。本案例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收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对教材、学生情况及背景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以兴趣导入 — 体验球性 — 互动学练 — 实践创新 — 放松身心 — 评价小结为流程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进行分析、比较、体会,从而得出比较明确的答案,从根本上使学生理解技术、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严谨有序,教师善于用语言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较高。课的结构合理,主题明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主教材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由体验感知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营造自主练习的学练氛围。教学方法合理、得当,实效性强。采用引导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体会,得出问题答案,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启发式教学,利用语言提示,启发学生继续思考、尝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讲解示范法,教师利用正确的语言讲解及规范的示范动作给与学生深刻的印象。分层次教学法,区别对待,是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就感。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按掌握技术层次分组,这样即能多照顾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让完成技术出色的学生有事可做,消除他们不认真对待的思想。
图解法:利用图解的方式,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更清楚练习原理和目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情景教学:利用教师语言、音乐、以及设置入场式和记者采访的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本节课亮点
1.情景设置恰如其分,以足球比赛开场的方式引入课的主题,使学生有亲临比赛的感觉,积极参与的意识强烈。
2.结合情景教学,学生统一宣读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有效地使学生明确课的内容与任务。并通过运用正式比赛的各个环节巧妙地完成了课堂常规的内容。3.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自己亲身体会,并在思考与体会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4.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基本规律。
5.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使每名学生都得到提高。6.将音乐带入了课堂,在练习中放一些有激情的音乐,在放松时放一些优美温和的音乐,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练习,一下变的有激情、有意境,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议
在教学语言上再应生动些,营造更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游戏环节中应有意识地为头球攻门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把所学的技术动作运用到实际当中。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初中二年级 《足球之头顶球》
导读教师: 吴宏(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一级教师)
【导读文本】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中学足球的体育教学。在此,我们为老师们带来了一节初中男生头顶球的课堂实录进行展示,供大家学习探讨。在观看前为加深课的印象和对录像有一个概况了解,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材,以学习内容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一个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和快乐中学习本领。
二、教学内容分析
头顶球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初中足球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本课是足球教学单元中头顶球的第二次课 —— 进一步学习正面头顶球技术;头顶球技术入门难,技术复杂,并且不容易控制方向。对时空感、身体控制能力和判断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头顶球的练习中,首先的感觉就是怕,容易低头,不敢主动去发力。其次是由于控制不好球而可能导致失去兴趣。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在本次课教学中,首先是通过问题框架吸引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之后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过程中激情鼓舞的音乐也非常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一些关键问题。
三、教学方式手段 .情境模拟; 2.讲解示范; 3.分层教学 ; 4.指导纠正;5.游戏、比赛;6.优秀学生展示。
四、教学的特点
本次课的特点有这样几处:1.模拟真实的足球场面,如足球入场式,比赛前相互握手,足球专项行进间准备活动,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对于调动练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2.分层教学方法、手段得当,练习效果明显;3.激情的背景音乐,学练积极性高,师生互动及时,课堂氛围好;4.篮足球一体游戏紧密结合所学内容,力争服务比赛,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兴趣导入 ——体验球性——互动学练——实践创新(增加拓展内容)——放松身心——学生展示——评价小结
本次课目标明确,课中始终贯穿头顶球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由浅入深、从分解到完整的练习手段,教法得当,组织教学紧密相连严谨有序,课中教师的循循诱导和基本功得到了充分展示。
学习者可根据本案例设计的特点重点观看,并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关注课中每一个有特点的练习环节。以充实日后的教学活动。同时可以批判性观看,以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