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腐败的本质是权利的滥用大全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
——通过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制约问题浅谈公务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行为规范对公务员最基本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既强调引导公务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又强调依靠法制等多种手段,监督规范的实施。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力度,查处了一系列贪污腐败案件,我们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公务员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手中权力?在公务员这个大队伍里,怎样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风气,为人民服务的氛围?
近日杭州原副市长许迈永贪腐数亿元一审被判死刑。1995年5月至2009年4月间,许迈永利用担任萧山市副市长、杭州市西湖区代区长、区长、区委书记、杭州市副市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受让项目股权、承建工程、结算工程款、解决亲属就业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此外,许迈永在任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退还有关公司土地出让金7100万余元,造成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
本人认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我们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权力过大、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约束。治理腐败首先应该从制度上规范权力的使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不是制约权力,而是制约具体行 使权力的个人。个人超越法律来行使权力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类:
第一,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滥用权力。但通过目前我国已建立的公务人员选拔,培训,考核制度。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把严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大门。以及一大批受过相当程度学历教育的青年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后,不懂法的现象将逐渐减少。因而,就这个层面的原因而言,仍需制约,但并非问题的主要方面。
第二,行政机关公务人员自身受某种私利的驱使滥用手中的权力。这是一种较多的现象且不易控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作为国家官员本应只代表国家利益行使国家权力,为何会受其私利驱动而滥用手中的权力?这与集中于其身上的不同的法律身份有联系。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行政机关公务人员是兼具多种法律身份的人。而各种法律身份所代表的利益又是相互冲突的。国家公务员实际上具有三重法律身份,即普通公民、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代表务。公务员的这第三种身份使他们实际上掌握并运用着行政权力。个人作为行政主体代表的身份行使行政权力,而这种身份拥有的行政权力又可以服务于他的其他法律身份,可以说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多种身份使之既能运用行政权力又能运用权力隐形服务于自己的私利。
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同时兼具的不同身份各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各种法律身份所体现的利益往往会互相冲突。冲突的结果如果是个人或小集体所代表的利益战胜了行政机关所代表的公共利益时,权力滥用于谋私就有其基础。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偏好。这就是促使这 些权力实际主体背离法律赋予其权力初衷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公务人员作为普通公民有其利益,包括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作为公务员群体也有其群体利益,部门利益。如充足的经费,更好的办公设施,更多的福利待遇等。为达此目的往往发生争权越权的部门本位主义,为了得到更多的,更好的公务员群体工作待遇和相关福利争经费,滥收费,滥罚款的现象就易于发生。由于公务人员各种法律身份所对应的利益并不一至,这些差别的利益种类又集中于同一个主体——国家行政权力的执法者——公务员,且无论个体的公务员还是群体的公务员都具有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这就不难理解有时行政权力被他们违法使用的现象了。
为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转,国家不能不把行政权力交给公务人员使用,而在社会资源相对短缺,国家公务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权力有可能被他们用于谋私。如何解决这个悖论,以回归法律赋予公务人员行使权力的初衷?对此我们要在在成本和交易机会上形成制约公务员运用权力牟取私利的机制。如果公务员利用代表社会公益的身份为个人或部门群体牟取利益远小于他们所付出的成本,或者能强有力的控制他们利用权力进行交易的机会,则能行成有效地制约。当然这只是从正面约束他们手中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方式之一。而这达不到制约的目的,原因是这解决不了贪欲的问题,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是膨胀型的,一旦失控将难以满足。因此有针对性的制约重点是:其一,尽可能设置使他们不敢滥用权力的机制。其二,设置使他们不能(或无法)滥用权力的机制。
公务员的廉政行为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所以,每一个国家公务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廉政行为规范。自律、自省、自尊、自受、自励,当好人民的公仆。一言以蔽之,无论是从消除政府机构的腐败现象,还是从保证政府机构有效地执行公务,以及从维护国家公务员个人形象等方面来看,都需要完善国家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制定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加强廉政建设,是保证建立强有力、高效能政府工作系统,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稳定迅速发展的重要措施。规范廉政行为,可以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活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国家公务员公正无私地执行公务,使其形象更加完美。
第二篇:股东滥用权利第一案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李正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案
(一)首部
1.判决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8)南民二初第738号民事判决书。二审判决书: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佛中法民二终字第960号民事判决书。
2.案由: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
3.诉讼双方
原告(上诉人):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莱特公司)。法定代表人:柴国生,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罗文志,北京市邦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谢会生,北京市邦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被上诉人);李正辉。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王美龙,广东国慧律师事务所律师。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一审法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冯载勋;审判员:石慧;代理审判员:曾婉慧。二审法院: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怀晓红;代理审判员:许义华、李秀红。
6.审结时间
一审审结时间:2008年8月21日。
二审审结时间:2008年12月9日。
(二)一审情况
1.一审诉辩主张
原告诉称:原告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长期以来均有良好的社会评价。被告曾担任原告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职务。2007年7月,被告以个人 身体原因为由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请求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原告公司董事会于2007年8月27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经 过决议,董事会同意被告辞去副总经理职务;按照原告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辞职,自辞职报告到达董事会时生效。被告于2007年 8月28日与原告办理了离职手续,原告并且应被告的要求,为其开具了离职证明。但被告出于其他个人目的,于2007年10月下旬,向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提起股东权纠纷民事诉讼,称原告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违法,侵害了他作为董事的权益,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该案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多家媒体 分别以“休假时秘开董事会写„休书”、“副总被炒告董事会”、“雪莱特与原高管对簿公堂”等作了报道,该类报道对原告生产经营以及社会声誉造成了极大负面 影响。上述案件在南海区人民法院的审理过程中,被告于 2008年3月10日申请撤诉,法院作出裁定,准许被告撤回诉讼。被告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赋予的诉权,在毫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原告提起诉讼,在案件经法院两次开庭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后,随意撤诉,该行为属于明显的滥诉行为,给原 告造成了包括股价波动、社会负面评价、支付律师费用等在内的各种损失。故起诉请求: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00256元(后变更为130256元);判令 被告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等媒体向原告公开
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被告辩称:被告诉原告股东权纠纷一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所 赋予的法定权利,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正当行为。原告的两项诉讼请求均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告没有因被告的行为而产生其 所称的股份波动、社会负面评价等经济损失;被告的行为与原告所称的经济损失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原告请求被告赔偿其支付的律师费用亦没有法律依据,当事人是否聘请律师是当事人自己的意愿,并不是直接的经济损失,聘请律师的费用应由当事人自己承担。故请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一审事实和证据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被告担任原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期间,于2007年7月25日向原告提出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原告的 人力资源部在当天收取被告的申请。同年8月27日,原告董事会决议通过被告的辞职议案。2007年10月19日,原告的董事长柴国生以被告未遵守在相关文 件中作出的承诺和约定,无故辞去董事及副总经理职务为由,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返还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并赔偿损失给原告。该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尚 未审结。2007年10月25日,被告认为原告在未通知其参加董事会的情况下,召开董事会并决议其辞职的议案,侵害了其作为董事的权益,向本院提起撤销上 述董事会决议的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于2008年3月10日向本院撤回起诉,本院裁定准许。因原告系上市公司,原、被告间的纠纷被多家媒体报道。现原告认为被告无故起诉、撤诉,属于滥诉行为,遂诉至本院。
另查明:被告系原告的发起人之一,记载于原告公司章程。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予以证明: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7)南民二初字第2068号民事裁定书。
(2)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粤高法民二初字第30号受理案件通知书、民事答辩状。
(4)南劳仲案字(2007)632号仲裁裁决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8)南民一初字第256—2号民事裁定书。
(5)2007年10月31日原告的诉讼事项公告,2008年3月13日原告的诉讼事项进展公告,2008年4月3日原告的诉讼公告。
(6)被告辞职报告。
(7)原告第一届十四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原告第一届十五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表决票、决议和记录。
(8)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柴国生与被告股权案相关法律文件。
(9)多份报纸的报道共12篇。
3.一审判案理由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一、二款规定:“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 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 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被告认为原告的董事会会议召开程序违法,向法院诉请撤销,是法律赋予被告作为原告股东的权利。
本案主要争议焦点系被告是否滥用诉权。滥用诉权是指行为人有民事程序的诉权,但是其追求的诉讼目的是正当诉讼目的以外的非法目的,并造成受害人损害,应
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原告认为被告的目的是为了打赢原告董事长柴国生诉被告股权赠与合同纠纷一案。本院认为,被告为了反驳柴国生诉其未遵守承诺和约定 辞职,请求法院确认董事会召开程序违法,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当事人对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规定,故被告诉原告撤销董事会决议的诉讼,并无不当。而被告撤回起诉,亦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诉权行使的规定。综上,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为了非法目的无故起诉,滥用股东权利。
4.一审定案结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驳回原告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2905元(原告已预交),由原告承担。
(三)二审诉辩主张
上诉人(原审原告)雪莱特公司上诉称:
(1)原审法院曲解法律,适用法律错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股东请求撤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应当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提出,且上述法律中规定的“违反”是“实际违反”,并不是股东“认为违反”。对于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作出的决议,《公司法》 不仅没有规定股东有提起诉讼的权利,并且为防止股东错误行使权利,在股东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担保。此处担保的目的 在于防止股东利用股东身份,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作出的决议起诉要求撤销,干扰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在股东错误起诉的情况下,此担保用于对公司 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但原审法院却将《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引申为“被告认为原告的董事会会议召开程序违法,向法院申请撤销是法律赋予被告作为原告股东的权利”。原审法院扩张并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股东通过诉讼行使撤销董事会决议所应具备的限制性条件进行了扩大,并且对股东依据该条提起诉讼所应承担的义务进行割裂,导致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2)原审法院偏离争议焦点,认定事实错误。本案是“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争议的焦点是李正辉是否滥用了股东权利。原审法院应当就李正辉利用 股东身份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起诉要求撤销董事会决议是否属于对股东权利的滥用,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进行审查。但原审法院在判决书中却将本案争议的焦 点归结为“李正辉是否滥用诉权”,进而推论“李正辉诉雪莱特公司撤销董事会决议的诉讼,并无不当,而李正辉撤回起诉,亦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诉权行使的规定”。“诉权”与“股东权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权利。行使股东的权利可以通过行使诉权来实现,但诉权本身并不是股东权利。对于滥用诉权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而对于滥用股东权利承担的民事责任,除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外,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和公司章程。显然,李正辉利用股东身份提起诉讼只是其行使股东权利的表现形式,是否滥用股东权利和是否滥用诉权并无必然联系。但原审法院却将“滥用股东权 利”与“滥用诉权”进行混淆,对李正辉是否滥用股东权利不进行审查,而审查李正辉是否滥用诉权。对应当审查的事实没有审查,对可以不审查的事实却作为“焦 点”审查,从而必然导致判决结果错误。
(3)李正辉滥用股东权利造成雪莱特公司损失,应承担民事责任。李正辉是否滥用股东权利不仅取决于李正辉是否有权提起诉讼,还取决于李正辉提起诉讼有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李正辉在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所 赋予的权利时,必须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能够“证明”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而不仅 仅是“认为”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如果股东在提起诉讼后不能证明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 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公章,就属于对股东权利的滥用,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李正辉作为原告起诉撤销雪莱特公 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案件中,原审人民法院已根据雪莱特公司的申请责令李正辉提供了担保,此担保的意义正在于让李正辉在起诉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 时对应当承担责任的担保,但李正辉在原审法院两次开庭审理、案件经媒体大众广泛关注后,突然撤诉。显然,李正辉的诉讼主张没有得到人民法院的证明,其随意 起诉、撤诉的行为已经构成滥用股东权利。
(4)一审法院是枉法判决。在本案之前双方有股东权纠纷,此案中李,正辉于2008年3月10日向原审法院申请撤诉。在李正辉申请撤诉的当日,原审法 院就允许撤诉,当日发还担保款。原审法院在对待本案的处理过程中超出了当事人能够正常理解的范围。在之后,雪莱特公司起诉李正辉滥用股东权利的过程中,原 审法院错误归纳争议焦点以便于枉法裁判。
据此请求:(1)撤销原判;(2)判令李正辉赔偿雪莱特公司经济损失130256元;(3)判令李正辉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等媒体向雪莱特公司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4)判令李正辉承担一、二审全部诉讼费用。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李正辉辩称:
(1)一审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雪莱特公司一审诉讼请求及上诉请求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李正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 规定提起股东权纠纷诉讼是行使法律赋予的股东权利,采取的是法定方式,行为和目的是合法、正当的。雪莱特公司在上诉状中将股东权和诉权进行泾渭分明的划 分,是仅凭其见解进行,在股东权和诉权间,任意混淆和偷换概念,不顾自己一审时的事实与理由。雪莱特公司认为李正辉的诉讼行为造成了公司股价波动、社会负 面评价、支付律师费用等在内的各种损失130256元,没有事实依据,雪莱特公司一直以来都公告称诉讼案件对公司利润没有影响,雪莱特公司也没有提供因李 正辉与雪莱特公司的股东权纠纷案而遭受到的损失和有负面评价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与其证明内容完全无关联。雪莱特公司将多宗案件的律师费及律师消费票据作 为经济损失的唯一依据。当事人是否请律师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也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本案是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索赔纠纷,雪莱特公司要求李正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上诉请求混杂名誉权纠纷。李正辉的诉讼行为没有造成雪莱特公司的所谓名誉损失。
(2)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正确。雪莱特公司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一审法院与李正辉认为撤诉是法律赋予李正辉的权利,撤诉并不代表雪莱特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也不能否认李正辉提供给法院证明雪莱特公司董事会会议违法事实的证据及相关法律依据。
(3)雪莱特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是一次严重违反《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公司章程的违法会议。根据前述法律规定,对照雪莱特公司的会议公告和会议记录所表述的内容、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就能够判断董事会议严重违法。首先,虚构、捏造董事会于 2007年8月25日收到李正辉提交的辞职报告谎言。其次,召集
程序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及深交所的规定。再次,表决方式违反《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董事会会议,应有董事本人出席。”公司章程第一百四十条也明确规定:“董事会决议表决方式为:举手或投票表决。”雪莱特公司第十五次会议公告中却称用通讯表决方式,没有公告采用什么通讯方式表决。
(4)雪莱特公司关于原审枉法判决的理由纯粹是虚假猜测和妄自捏造。
综上所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恳请二审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维持,驳回雪莱特公司的上诉请求。
(四)二审事实和证据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另查明:2007年7月25日李正辉向雪莱特公司提交的辞职报告主要内容为: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同年8月27日,雪莱特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 次会议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并形成决议,决议主要内容为:李正辉辞去董事职务,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李正辉辞去副总经理职务,自本董事会决议通过 后生效。二审期间,上诉人雪莱特公司及被上诉人李正辉均没有提交新证据。
(五)二审判案理由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二:一是李正辉是否滥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所赋予其身为雪莱特公司股东所特有的诉权?二是如果李正辉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的诉权,应如何确认其应承担的责任?
1.关于李正辉是否滥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之诉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雪莱特公司上诉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的“违反”是“实际违反”,并不是股东“认为违反”,如果股东在提起诉讼后不能证明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就属于对股东权利的滥用。对此,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关 于董事会决议撤销之诉的规定是基于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提起诉讼的股东对董事会决议“违反”相关规定的判断必将以其个人的视角为基础、伴随其自身对事件的感 知和判断,至于董事会决议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应予以撤销的判断与裁量权在人民法院。若以股东在提起诉讼后能否充分证明其主张以得到法院的支持来判断股东是 否滥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赋予其的诉权,对于股东而言义务过重。故雪莱特公司关于李正辉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赋予的诉权的理由本院不予采信。但本案中,李正辉于2007年7月25日向雪莱特公司提交辞职报告请求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同年 8月27日,雪莱特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形成决议,同意李正辉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董事会决议的内容与李正辉的辞职请求一致。但 2007年10月25日,李正辉以雪莱特公司董事会会议召开程序及作出的决议违法为由,向法院提起撤销董事会决议之诉。李正辉作为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 员,在董事会决议内容完全尊重其个人请求的情形下却提起撤销董事会决议的撤销之诉。在正常情形下,撤销之诉产生的后果为撤销董事会同意李正辉辞去董事和副 总经理职务的决议,这一后果与李正辉之前向公司提交的辞职报告相悖,由此完全可得出李正辉提起撤销之诉的诉讼目的并不在于实现撤销之诉正当的诉讼目的,故 应认定其滥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的相关诉权。综上,虽然本院不采信雪莱特公司关于李正辉构成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的诉权的理由,但对雪莱特公司关于李正辉滥
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赋予的诉权的上诉主张予以支持。
2.关于李正辉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赋予的诉权之责任确定的问题。雪莱特公司称李正辉滥用股东权利造成其经济损失130256元,其中律师费80000元、差旅费 17026元、其他损失33050元,因律师费并非此类诉讼的必需支出,雪莱特公司对其他损失未能提供相应证据,故本院对律师费及其他损失不予支持。关于 雪莱特公司主张的差旅费,因雪莱特公司提供的差旅费依据皆为飞机票和出租车车票,并非差旅的最经济方式,故本院酌情支持10000元差旅费。关于雪莱特公 司要求李正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请求,因该类案件并不涉及雪莱特公司的名誉或商誉,故对雪莱特公司的这一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六)二审定案结论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1.撤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8)南民二初字第738号民事判决;
2.李正辉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10000元;
3.驳回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七)解说
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新增加了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案由,本案被媒体称为该案由规定生效后的第一件股东滥用股东权利赔偿纠纷案,同时也是上市公司诉股东滥用权利第一案。
禁止滥用权利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最早于1909年《德国民法典》引入商法领域。如何界定权利滥用,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学说,主要学 说有:恶意说,即从主观角度出发,认为权利的行使不得抱有恶意,即不得以损害他人为目的;本旨说,即认为权利的本旨在于权利的社会性,权利行使应当遵守诚 实信用原则;界限说,即认为权利的滥用归结为对权利行使正当界限的超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规 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 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上述规定从宏观上确立了禁止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原则,但对于依据什么标准认定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法律并没有 明确规定。雪莱特公司认为李正辉构成滥用股东权利的界定标准与界限说相似,即以李正辉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提起撤销之诉,不正确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赋予的股东权从而构成滥用。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行使要件就是以股东个人视角为基础,而不需要以董事会决议“事实”上违反规定为要件。因此雪莱特公司以李正辉权利行使的方式不当作为主张李正辉滥用权利的基础并无不当,但其所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权利行使要件不正确,导致整个立论丧失基础。
二审法院认定李正辉滥用权利,其根本原因是李正辉的前后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李正辉的辞职报告明确提出请求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其却在董事会决议 的内容完全尊重其个人请求的情形下提起撤销该决议的诉讼,行为前后矛盾,行为效果相悖,可推定其诉讼的目的并不在于实现撤销之诉的正当诉讼目的。考察雪莱 特公司与李正辉之间的连申诉讼: 2007年7月25日,李正辉向雪莱特公司提交辞职报告,拟月末辞去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雪莱特公司董事会同意。2007年9月29日,雪莱特公司董事长 柴国生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李正辉未履行协议和承诺为
由,要求返还公司股票5223886股、赔偿经济损失17812080.45元。该纠纷 涉及价值上亿元的股权,被称作国内首例股权激励纠纷案。该案尚未开庭审理期间,李正辉于2007年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起诉雪莱特公司董事会决议 违法,要求撤销决议恢复其股东权益。2007年12月,李正辉不满劳动仲裁,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法院确认雪莱特公司违法解除与 其劳动关系,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18.6万元、额外经济补偿金9.3万元、董事津贴27万元。2008年1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前述柴国生 诉李正辉的股权激励纠纷案。2008年3月10日,李正辉向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申请对两案件撤诉,法院当日裁定准许。如果没有李正辉事前提交辞去董事和 副总经理的申请这个与后面提起诉讼的效果完全相反的行为,即使事后李正辉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 定的权利提起撤销董事会决议诉讼的根本动因是希望形成作为股权激励纠纷案判定的先决条件的既判事实,认定其行为构成股东权利滥用的依据仍然是不充分的。因 为目的是主观范畴的证明对象,没有行为人外化的行为,不能仅凭常理或人之常情对行为人行使权利的目的作出推断,更勿用说对目的的正当性作出评价。
本案在如何界定股东滥用股东权利问题上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认定权利滥用的恶意说、界限说和本旨说都在当事人的主张或法院的判定依据中有所体现。不同 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利滥用的界定方式,应根据案件特点选择适合的标准。在认定股东是否构成滥用股东权利的纠纷中,既要看权利人有无滥用权利的故意或 过失,更要重点考察其行使权利的背景、客观方式和结果,通过外化的行为推定其目的从而准确界定权利滥用的维度。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方 菲)
fnl_383781
第三篇:滥用诉讼权利法律规制之构建
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使这些诉讼权利背离其本来的目的,超越了法定权利的范围,为法院行使审判权设置人为的阻碍,拖延了诉讼的正常进程,也给对方当事人增添了诉讼负担,增加相对方的诉讼成本,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公害。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总的来看尚缺乏完善的法律对策制裁滥用诉讼权利者和保护被侵权者的诉讼权益,这在客观上纵容了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的大量发生。因此,我国应尽快构建滥用诉讼权利的法律规制。
一、构建滥用诉讼权利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维护正常民事诉讼秩序的需要。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必然对正常的民事诉讼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到法院正常民事诉讼秩序的进行,增加司法成本。所以,只有对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才能保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国家司法资源的浪费,维~院诉讼秩序的正常进行。2、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必然侵害相对人合法或正当的民事权益,给相对人诉讼标的外的实体利益造成损害。不管相对人最后是否胜诉,其物质上的损失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不建立起滥用诉讼权利的法律规制,相对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3、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下,缺乏对滥用诉讼权利进行制裁的措施,当事人若无法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被侵害的合法权益,这样就会对法律制度产生怀疑,出现法律和司法的信任危机,可能转而寻求法律以外的方法找回公平,进行报复,这就必然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滥用诉讼权利法律规制的具体构造1、建立滥用诉讼权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由于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构成要件符合民事侵权行为的特征,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所以滥用诉讼权利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是实体意义上的民事侵权责任。设立起滥用诉讼权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一方面可以遏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对人获得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2、设立罚金制度。对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直接予以经济制裁是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可以促使当事人合法、合理地行使诉讼权利。3、建立当事人之间责任费用分担制度。我国现行的诉讼费用分担制度,实行的是“败诉方承担全部诉讼费用”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方当事人胜诉的,由作为受害方的败诉方来承担全部诉讼费用明显缺乏公平。因此,从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角度来看,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当事人之间责任费用分担制度,减免因滥用诉讼权利行为而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的全部或部分诉讼费用。4、确立认定滥用诉讼权利行为无效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针对一方当事人滥用起诉权以外的其他诉讼权利而设计的规制方法。比如针对当事人滥用反诉权、滥用申请财产保全权、滥用申请回避权等行为,法官可以直接认定这些诉讼行为属于无效行为,以此规制在法庭上发生的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防止诉讼过程的迟延,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
第四篇: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建研究》 邹发生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实现方式、发展道路的历史辩证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居于这一认识,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邓小平提出分“三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经济目标,而且也是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能不能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检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策的是完全正确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家的其他事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发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实现方式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发出的现代化进军号角,提出的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和步骤的进一步具体化这一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要求,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决策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说明党在面临各种繁重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地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执政为民,就是支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实现党的远大目标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历史挑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和谐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当好公仆,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概而言之,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求党的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时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为全民族的坚强核心,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大伟业。
第五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产富裕。(解放生产力)
2.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两部党内重要法规是________ 和________。(《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3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和党旗是的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 和________。(象征、标志)
4中国共产党名称最初由________提出,在党的________大会上确定。(蔡和森,一大)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景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6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他们是陈独秀和李大钊。“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________。(十五大)(________)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
9_______
10、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元旦发表《________ 》,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实现“________”。(告台湾同胞书、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