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之比较毕业论文(推荐)
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之比较
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都属于成本计算方法,两者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事先制订产品的目标成本(即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作为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将实际消耗水平与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脱离目标成本的差异,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但是两种方法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制订目标成本的依据不同1.定额法。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以及计划单位成本、分成本项目(即原材料费用、生产工资费用和制造费用)来制订的。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通常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二、制订目标成本所依据的定额的稳定性不同
二、1.定额法。由于定额成本所依据的消耗定额就是现行定额,是企业在当时生产技术条件下,在各项消耗上应达到的标准,所以任何一项生产技术有所变化时,现行定额都应予以修订。也就是说,定额法下的定额是可能变化的,应设计一套定额变动计算方法,以计算定额变动的趋势和金额。如:以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与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之比确定系数的方法,来计算定额变动的差异。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是有效经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目标成本,也叫“应该成本”。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约束性,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不用设计相应方法来计算其变动差异。
三、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不同
1.定额法。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定额法下的差异是通过每一笔领料或加工零件来揭示并通过差异凭证来反映。如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方法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三种,其中限额法下的差异凭证又有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定额法工作做得很细,而且工作量相当大。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往往根据一定时期实际产量的实际消耗量和实际价格与实际产量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计算比较来揭示差异,没有专用的差异凭证。如材料成本差异只是通过公式计算,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耗用量-标准价格×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法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查明差异原因的工作不是十分细致。
四、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定额的差异(即材料、生产工资、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等三大类五项,设置口径较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这一类,具体包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四大项九种,设置口径较细。
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较为简单,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差异,且不是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而是与定额成本在同一个成本明细账中进行核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要为各种成本差异专门设置许多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并详列于利润表中。
六、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具体方法是: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材料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定额变动差异一般按定额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或在差异额较小时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对各种差异分别设差异账户单独归集,在年终予以处理,或者转为销售产品成本,或者直接计入损益。具体方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或者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我国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第二种方法
七、提供产品成本资料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定额变动差异要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将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定额法下提供的产品成本是实际成本资料,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实际成本列示。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按标准成本列示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只对改进管理有作用。因此,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标准成本列示。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根本性区别。
八、提供管理信息的详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成本按成本报表的要求划分成各成本项目,强调对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材料数量要采用各种凭证在日常核算中揭示;其他费用是通过对比实际数和预算数求出差异。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必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责任由采购部门负责(如材料成本差异),哪些责任由车间负责(如材料数量差异),哪些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如固定费用产量差异)等。资料详细、系统,强调全面管理,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分清责任、相互配合,有利于经济责任制的建立。
第二篇:管理会计第9章标准成本法答案
六、计算与核算题
1、A材料的标准用量=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实际产量=10×1000=10 000(元)
A材料的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00-210)×9 000=-90 000(元)为有利差异。
A材料的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 000-10 000)×210=-210 000(元)为有利差异。
A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的实际成本-A材料的标准成本=200×9 000-210×10 000=-300 000(元)或:A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90 000+(-210 000)=-300 000(元)
为有利差异。
2、(1)计算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5000÷2000=2.5(元/工时)(2)计算三种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5600-5000=600(元)
为不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400-2100)×2.5=-1750(元)
为有利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2000-1400)×2.5=1500(元)
为不利差异。
(3)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2.5×2100=5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600-5250=350(元)
或: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开支差异+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差异=600+(-1750)+1500=350(元)
3、(1)月末对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
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200×9000=1 800 000(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210×(10×1000)=2 100 000(元)
结转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2 100 000贷:材料1 800 000
材料价格差异90 000 材料用量差异210 000
(2)月末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核算。由已知:本月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5 600元,根据2题的计算,本月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为5250元 借:生产成本5 250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 500贷: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 750
制造费用(固定)5 600
(3)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差异。
已售产品直接材料和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利差异=600+1500=2100(元)
已售产品直接材料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有利差异=90 000+210 000+1 750=301 750(元)
综合后为有利差异:301 750-2 100=299 650(元)
借:材料价格差异90 000
材料用量差异210 0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 750 贷: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 500 产品销售成本299 6504、(1)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标准分配率=预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500/2500=0.2(元/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耗用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510-0.2×2200=7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200-2000)×0.2=40(元)(不利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510-0.2×2000=110(元)(不利差异)或: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耗用差异+效率差异
=70+40=110(元)
(2)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4000/2500=1.6(元/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耗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3980-4000=-20(元)(有利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2500-2200)×1.6=48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2200-2000)×1.6=320(元)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980-2000×1.6=780(元)(不利差异)或: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开支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20+480+320=780(元)
第三篇:浅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的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施工企业中的结合作者:江 凯 邱 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以及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各自特点和应用条件,得出在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将二者相结合是可行性的结论,并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结合在施工企业如何具体实施的设想和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实质与缺陷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 的实质与缺陷分析
摘自《财会通讯》2011年22期
(一)成本法的实质从会计原理本质上来讲,成本法是一种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基础的会计处理政策。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说,成本法认为投资方在对被投资单位无重大影响时,由于不能决定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政策,不将投资企业已实现但未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确认为投资方收益,这一点与传统会计理论的谨慎性原则———对未实现收入一般不予确认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从投资方公司的利润分配角度和纳税的角度上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好处在于确认的收益与现金流的发生一致,不至于产生盈利巨大,但无现金股利可发放的尴尬。同理,从投资方公司纳税的角度上看,采用成本法不至于产生为未获得实际分得的利润而提前交纳税金。最后,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委托人希望用更为稳健的方法考核代理人的监管责任和经营业绩。从避免因被投资公司虚构利润,而导致投资公司连带地虚增收益的角度来说,成本法确实能有一定的预防效用。因为,虚构的利润基本不可能转换成未来的现金股利。因此,委托人会更强调对利润的实际拥有或控制。
(二)成本法的缺陷从20世纪及以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有一定合理性,但到了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情况己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越来越多采用了复杂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往往占了母公司资产比例较高,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并产生了许多弊端。
(1)从伦理公平性和投资者保护层面来分析,成本法是有悖于公平保护投资者精神的。同股同权是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每一股份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不应存在区别和歧视。如果会计上人为地按持股比例大小将股东分为不同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是不妥当的。
(2)从法律层面来分析,成本法与现代立法精神有所冲突。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活动是由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经理人所控制和运作的,但经理人作为代理人对其所控制的资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润,却无任意处分或任意分配的权利,如果其做出的处分或分配,违反了合约规定,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这种行为都被认为是违法的。进一步,再来分析一下大股东之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企业的经理层是由董事会任命的,而董事会又是或主要是由大股东把持着的,这样,大股东似乎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处分分配者,他可以以有利其自身的方式处分和分配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小股东只能任人宰割。但这种现象本身是违法的。每份股权,即是对投资企业净资产和收益的请求权凭证,单位股权的请求权是相等的,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从法律上讲应该只是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确定问题上,如果仅仅因为股权比例未能达到控制力或重大影响力,而只能选择成本法的话,其实是在会计制度的本质上,承认了这样一种违法的侵占,否认中小股东与大股东在法律层面上应该有的同质的权利。
(3)从会计原理层面来分析。第一,成本法是用历史成本替代资产价值的表达,这是按“成本观”定义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谋求其收益的时候,并没有直接需要的费用配比,除非是资金的机会成本;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它并不谋求短期增值变现的交易机会。因此,以取得成本来表示股权投资的资产让人无法理解资产的实质含义。第二,成本法采用的现金制确认基础不符合权责发生制这一通行的会计确认基础。成本法只确认从被投资企业那里分得的现金股利(当然如果有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也会确认)作为投资收益,而不管被投资企业实际是否赢利或亏损,因此,成本法的会计核算本质是现金制的模式。而权益法的会计核算本质上是应计制的模式。从国际上看,应计制己在会计确认中得到广泛运用,从会计确认基础的角度,成本法和权益法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了。
(4)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分析,成本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计量来看,账面按照投资时的历史成本入账,日后即便被投资单位经营财务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发生重大损失或股权价值大幅提升,都基本不作调整,在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出台后,这种情况稍有改观,但整体来说,成本法采用的计量方式仍基本与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在价值是脱钩的,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从利润表角度来说,成本法对损益的计量采用的是现金制原则,并不能反映被投资单位对应期间的真实经营成果,投资收益只是反映被投资单位的股利发放情况,而且股利通常都是对以前利润的分配。因此,成本法下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非常差。(5)从会计实务操作层面来分析,实务操作中的核算简单,是成本法的优势之一,但从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来看,成本法的核算已越来越复杂。较之权益法而言,己经丝毫没有简便的优势。
二、权益法的实质与缺陷分析
(一)权益法的实质权益法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其原因在于其合理的作用机理。
(1)权益法是“实质重于形式”在投资实务中的应用。权益法强调投资公司和被投资公司之间的财务事实和经济实质关系,投资的状况随着投资对象的财富而变化,而不是随着现金的转移而变化;收益随着投资价值的增长而增加,子公司利润增加的同时,母公司也增加了;子公司利润计算的有效性在母公司也能得到保证;
而成本法在繁荣时代很可能低估母公司收益,而艰难时期又可能低估母公司的损失(M oonitz,1944)。因此,权益法能较合理地体现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在价值。
(2)权益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投资会计处理中的体现。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在被投资企业发生或确认时入账,所以,权益法是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一致。在权益法下,之所以将附属公司支付的股利看作是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变现,看作是部分收回附属公司的投资,其主要出发点在于正确反映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因为母公司的管理当局为了操纵利润,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多数股权,决定附属公司宣布股利的时间和股利金额,股利政策,这样,被投资者所分配的股利,并不完全代表股权投资的真正收益。所以,投资企业只要能对被投资企业的股利政策施加举足轻重的影响,就必须采用权益法处理。
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中,权益法是按被投资方净利润的相应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因其在确认当期并不一定收到相对应的现金,是否在今后能变成现金资产只是一种可能性期望,而被认为虚增资产,违背了资产的定义。但IASC(1989)的资产定义中写道“,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即是判断资产可定义性的本质特征,实际上任何一项资产,不管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其能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不能够仅仅因为存在不确定性和概率或然性而不确认一项资产,而断然将其排除于科技信息系统之外。(葛家澎,杜兴强,2003)“当一项投资的价值是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富变动相联系的,并不是由现金流来决定的。当被投资企业实现收入,价值增加时,投资企业的这部分投资也就随之升值”。“子公司利润计算的有效性在母公司也能得到保证”(M oonitz,1944)。由此可见,认为权益法按股权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和资产是虚增资产的说法,从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公司发生亏损时,同样要按比例确认损失和资产的减少。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有关上市公司对南方证券的股权投资案例也再次证明权益法的合理性。
(3)权益法的应用,是投资企业履行监管职责的必然结果。由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其投资收益率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投资企业通过权益法的应用,计入在这类被投资企业经营成果中归属自己的份额,来说明自己的这种监管职责。由此提供的所得和投资的分析资料,可用来计算更为有用的财务比率。(林钟高,1996)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国内外会计准则都对权益法的应用范围作出了严格规定,即当投资方对被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或控制关系时,应对投资采用权益法计价。
(二)权益法的缺陷权益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种方法,也存在着某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缺陷:(1)权益法与传统的会计概念框架存在一定冲突。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因此,由于采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而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增加额”就存在着疑问。这部分“增加额”既不由企业控制(除非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否则企业无权动用),更非企业真正拥有。只有在被投资企业破产清算,企业才有可能对其行使所有权。
而一旦被投资企业破产,投资企业能否收回投资成本尚无保证,对“增加额”的所有权更无从谈起。使用权益法确认的长期投资“增加额”在以后的某个时点(被投资企业发放股利时)可能转化为企业资产,但在该时点之前,它不具备一项资产的必要特征,不应确认为资产(周晓苏,1996)。否则,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产生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导,使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较为乐观的结论,这是违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当然,从会计概念框架出发,权益法确实存在商榷之处,但认为权益法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方法同样有失公允。当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也应按照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损失,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此时采用权益法的计量结果与稳健性原则的要求并无冲突(周晓苏,19%)。这也说明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双重特性。
(2)交叉持股和多层持股的会计处理的缺陷。在企业集团中,尤其是跨国企业或大型上市公司,除控股子公司外,往往还包括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交叉持股和多层情况。在交叉持股或多层持股情形下,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是有明显缺陷的。对此,福尔兹(FouldS)在《权益法会计注释》(EquiyaccoutingFootnote)一文中,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贾丁·马西森公司和香港地产公司每一家均拥有对方40%股权,由于双方都采用权益法会计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香港地产公司把贾丁·马西森公司利润的40%归入其财务报表,而后又把它的合并利润总额的40%“退还”出去,贾丁·马西森公司也是如此两家公司都需要对方的会计利润数据来核算公司的投资收益,陷入一个循环怪圈,香港金融报纸将其比喻为“企图在布满镜子的房间里找到最终的反射”。显然,交叉持股是权益法会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虽然现在出现一些数学分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实务当中还是有许多困难。
(3)核算和报告的时间上的缺陷。投资方如采用权益法核算,则其会计核算和报告必须等到所有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全报出后,才能核算出投资方最终的净收益。特别是如存在上述交叉持股或多层次持股的情况,那么,在各自的报告时间容易陷入循环难题。
(4)存在虚增利润的可能和虚构利润空间。如果被投资公司虚构利润,那么采用权益法就可能导致投资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带地虚增收益;如果,投资双方存在关联关系的话,也存在虚构利润的可能空间。
在我国成本法、权益法的使用界限和转换分析,如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一样并不是可以由投资方企业任意选择的,我国的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只有当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条件下,才能使用权益法
第五篇:基于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V a l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o . 7,2 0 0 8
价 值 工程 2 0 0 8年第 7期
基于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Ca l c ul a t i o n
o f
Lo g i s t i c s
Co s t
Ba s e d
o n
t he
Co mb i na t i o n
o f
Co s t
Ac c o un t i n g
a nd
Ac t i v i t y-Ba s e d
Co s t i n g
王玖河 Wa n g
J i u h e ; ~ Me n g
X i a n g we i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秦皇 岛 0 6 6 0 0 4)
(S c h o o l
o f
Ec o n o mi 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Ya n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Qi n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4)
摘要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 ABC作业成本法在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时各有优 劣。通过设置与物流相关的会计科 目,将二者
从形式上结合起来. 提 出将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分配率的选择,用于正确分配“ 间接费用”。通过例证说
明: 两者的结合既 易为会计人 员接 受,其核算 出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Abs t r ac t :T hi s
pa p e r t r i e s t o c o mbi n e t h e c o s t a c c o u nt i ng me t ho d a nd t he a c t i v i t y—b a s e d c o s t i n g
me t ho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l o g i s t i c s
c o s t
o f
a
c o mpa n y,co n s i d e r i n g
bo t h
t he
a d v a n t a g e
a n d
di s a dv a n t a ge
o f
t he
t wo
me t h o ds .F i r s t
i t
i n t r o du c e s
t he
b a s i c
t h e o r y o f
t he
t w o
me t ho d s . t l l e n
i t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i d e a
o f
c o mb i n g
t h e
t wo
f r o m f o r m a n d
t h e
i n d i r e c t
e x p e n s e s
a l l o c a t i o n
r a t e . An d
t h e n
i t
e x e mp l i f ie s
t ha t
t h e
c o mbi n a t i o n
i s
a c c e p t a bl e
t o
t he
a c c o u nt a nt s
a nd
t he
l o g i s t i c s
c o s t
i S
t h e n
mo r e
a c cu r a t e.
关键词 :成本会计 : 作业成本法 ; 物流成本
Ke y
wo r ds :c o s t
a c c ou n t i ng: a c t i v i t y— ba s e d
c o s t i ng; l o g i s t i c s
c o s t
中图分类 号: F 2 7 5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4 3 1 1(2 0 0 8)0 7 ~ 0 0 8 2 — 0 4
0 引言
物流是企业“ 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企业界的共
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界和学
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并
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日益突
出
原有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
成本.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
度。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其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
论价值 相关基本理论
(1
l 成本会计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及缺陷。
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下.物流成本的核算
是按职能部门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对不同部门的物流
成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一手数据均来源于企 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原有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核算方
法是指将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费用归集并分配至该
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方法.它以产品或部门为核算对
象. 核算成本与费用。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
中: 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
此. 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 不仅难以按照物流
成本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 .而且已被生产领域
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单独、真实地
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全貌。表 l为
物流显性与隐性成本主要项 目及会计处理。
表 1 物流成本主要项 目的会计处理
物流成本
物流功能
项 目(支付形态)
会计处理
隐性
成本
库存成本
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 品成
运输成本
本、产品损失、退货、缺货损失等
散落于各相关
返 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
会计科 目
输 重复运输 等。
表 1列举了物流成本中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所含
主要项 目及会计处理。
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项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被归
集入各相关会计科 目,从性质上难以划分,金额上难以
作者简介: tF A~(1 9 6 8 一),男,吉林榆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孟祥伟(1 9 8 4 一),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物 流与供应链管理。
一 8 2一
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 V a l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 7,2 0 0 8
价值 工程 2 0 0 8年第 7期
剥离。能否正确分离、核算 . 将是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Ac t i v i t y — B a s e d
C o s t i n 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 . 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 通过
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
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
上去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 产品消耗
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模型及分配方式如图 l所示
与传统
成本会计不同的是. “ 作业”作为联系资源——即各项
费用与“ 成本对象” ——产品、服务、作业、生产过程等的中介,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 资源最终精确的分 配到成本对象上去f ”
作
图 1 作业成本模型
素
动 冈
成本动 因是成本分配的基准 .对于成本信息 的准
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 ; 通
过成本动 因可 以建立成本分析 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
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 2 1。
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原有会计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 而
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使其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 又有实
施难度: 因此. 本文将尝试就二者结合作理论性的探讨. 1结合作业 成本法设置 与物流成本 相关的会计
科 目
(1)物流成本分类与物 流作 业成本 分析要 素。
①首先,参考一般物流成本的分类。并根据会计准
则 中的重要性 原则进行选择 .笔者将物流 成本按照特
流作业功能,主要分为: 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项 ; 而将花费少、对
管理决策不具有重要影 响的功能 .则放在其 他物流费
用中。
物流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上述
这五项物流功能可认为是物流作业中心: 再根据“ 作业
层级” 的概念逐层分解,作业中心则由各项具体的作业
组成。
②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 按支付
形态来 划分物流成本,包括人 员工资、福利 费、包装材
料费、水电费、折旧费、物流管理费、保险费、修理费等 .
可看作是耗费的各项资源【 3 J
(2)科 目级别设置。
关于将 “ 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费用”、“ 物流财务
费用 ” 设 置为一级科 目还是二级,我们认 为 : “ 物 流” 是
企业的支撑性活动.每一项功能都是与生产运作其他
功能相联系的。如运输 与原材料 的购进、产成 品的销售
等有关。这也正是物流隐性成本难以剥离的原因。由于
在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支出散落在多
个会计账户中. 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 应
在各级含有 物流成本 的一级科 目下设置 为二级科 目
如此 既不违反 财务会 计制度 .又将 物流成 本纳入了管
理会计体系. 有利于物流域本的管理与控制
在二级科 目下按物流范围设“ 销售物流成本、供应
物 流成 本、生 产物流成本、退 货物 流成 本、废弃物流成本 ” 三级科 目进行归集 在三级科 目下按物 流功能设置 四级科 目.再按 支
付形态下设子科 目
物流成本核算科目表如图2所示
品
成 i
妻
j 物 流 范 围 I 物 流 功 能 j 支 付 形 态
成 本 对 象 I
』
盅
f f 资 源
图 r 2 物流成本核算科 目表
由上.便可以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从形
式上结合起来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 科 目设置是灵活可变的 一
方面.可能会因为科 目设置级别过多过细带来核算不
便. 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自身条件. 选择级别设置的层级数目; 例如,企业极少设计退货或废弃物流. 不需
要独立 了解该方面的信息 . 则可不设置“ 退货物流” 与
“ 废弃 物流” 的三级科 目 . 而将 按功 能划分 的科 目设置
为三级科 目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依
据不 同而产生 了不同的类别 .所 以在进 行明细科 目设
置时 . 一定要结合本 企业的实际情 况 视企业需要得到
哪方面的信息而定。按支付形态类别进行科 目设置. 企
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
位置,物流费用中哪些偏高: 按照物流功能设置科 目,可以明确各物流环 节的责任与成 本
总之 .物流成本会计科 目的设置 因类别不 同而有
所差异。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 应结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套相适应的
会计账户体系. 这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是否有效 . 关系
到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整_ 2间接费用分配率的选择
“ 间接费用” .是指不 可直接 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
一 3—
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 V a l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工程 2 0 0 8年第 7期
上的费用。在第一步的设计中,仅仅将二者从形式上结
合起来是不够的。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会计科学之
处即在于它分配率的选择——即成本动因的选择。如
第一步设想我们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 目.但金额的准
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归结出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
我们
认为. 可按照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设定与计
算引入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将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 分配率”
关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 要考虑 到以下几方面 :
f 1)相关程度。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动因的
数量是线性相关。在实际中,存在着多个成本动因,而
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2 0 0 8 价值
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才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2)行 为导 向。
不 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 :不 同的成本
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会对组织和
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
因的行为导向。
(3)成本收益。
一
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
据. 无法采集的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
须考虑成本数据的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易于获
取 . 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 . 则可能使得 作业成 本无法
实施 阁
应用范例
笔者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范例 .比较传统的会
计核算模式下与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归集到最终成本
对象上的物流成本有何不同
3. 1范例设计
假设某公司的生产需要 A、B两种原材料. 由公司
自有运输部负责运输。现购进 A、B各 1吨,发生的资
源和费用如表 2所 列
表 2 运输部资源和费用
(单位 : 元)
现假设原材料 A体积大而数量少. 仅 4名装卸人
员即可
而原材料 B体积小而数量多. 故动用了 6名
装卸人员。传统的会计核算将采用单一分配率,按照原
材料重量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如下:
借: 原材料——A——运输成本0 0 0
— —
B ——运输成本0 0 0
贷: 银行存款等0 0 0 0
实际的帐务处理将通过 “ 物资采购”帐户进行归
集. 待原材料检验入库后再转入“ 原材料” 帐户。此处为
方便理解,直接计入“ 原材料” 帐户。
一 4一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A、B两种材料因特性不
同,应分担的装卸费用也不 同 ; 如再单纯按重量在 两种
原材料间分配费用 . 就会 出现 问题。而按照下列过程进
行归集. 计算出的结果将更为科学,见表 3和表 4。
表 3 ABC方法下间接费用分配率的计算
资源
运输人员
装卸人员(1 O人)
车辆损耗等
总计
费用 4 0 0 0 0 0 0
l O O O
l O 0 0 o
圆 J . —— „ 表 4 ABC方法下原材料费用归集成本
此时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 : 原材料一 A一 物 流成本一 运输 成本0 0
一
装卸成本0 0
原材料一 B 一 物流成本一 运输成本0 0
一
装卸成本0 0 0
贷: 银行存款等00 0 0 . 2结果分析
公司自运输部发生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在本例中.
前后对 比可发现 : 原材料 A的运输成本 由原来的 5 0 0 0
元降低为 45 0 0元. 而 B的运输成本则相应由50 0 0元
上升至 55 0 0元。
可见. 在原有核算体系下. 不能反映原材料成本中
真实 的物流成本 比重 .进而造成下游环节 即产成 品真
实生产成本的核算不清。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算出来的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 增加“ 物流成本” 等各级明细科
目. 可用于有效分析原材料成本构成中. 明确物流成本
所 占的比重及金 额以及物 流成本 的结构构成 .从而挖
掘成本降低空间。
结论
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将成本会
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通过设置 “ 物流成
本” 等相关科 目. 各级科 目分级汇总. 可以有效地核算
和归集出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构成 :并且在此基
础上,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又使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也更
为准确
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 V a l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 7,2 0 0 8
价 值 工 程 2 0 0 8年第 7期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
制造企业原材料库存控制
S t o r a g e
Co n t r o l
o f
Ra w a nd
Pr o c e s s e d
M a t e r i a l s
i n
M a n uf a c t ur e
Fa c t o r y
Ba s e d
o n Fu z z y
Co mp r e he ns i v e
Ev a l u a t i o n 丁雪 Di n g
Xu e: 施文 Sh i
We n
.
’
(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 0 0 0 4 4)、(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C h 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Ch o n g q i n g 0 0 0 4 4,Ch i n a)
摘要 :模糊综合评判是具有多 目标、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在分析供应链环境下制造 企业原材料评价 因素的基础上 . 将模糊
综合评判法用于企业原材料 库存管理,改进传统 的 ABC分 类法。应 用实例说 明. 该法对改进 生产制造企业物料库存 管理方式 具有可行性。
Abs t r a c t :Fu z z y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s
a
c o mp l i c a t e d s y s t e m c o n s i s t i ng
o f
mul t i p l e
t ar ge t s,mul t i pl e
h i e r a r ch i e s .On
t he
b a s i s
o f
a na l y s i s
o f
e v a l ua t i o n
f a c t o r
o f
r a w a nd
pr o c e s s e d
ma t e r i a l s
i n
ma n u f a c t ur e
f a c t o r
i n
t he
s u ppl y
c ha i n.
e
p a pe r
i n t r o d uc e s
t he
f u z z y c o mpr e h e n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t o t h e ma n a g e me nt
o f
r a w an d p r oc e s s e d
ma t e r i a l s
t o i mp r ov e
AB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me t h o d.An
e x a mp l e
d e mo n s t r a t e s
t h a t
t h e
p r o po s e d
me t h o d
i s
f e a s i bl e
t o
i mp r o v e
t h e
ma n a g e
mod e
o f
s t o r a ge
c o n t r ol
o f
mat e r i e l
i n
ma nu f a c t u r e
f a c t o r y .
关键词 :模 糊综合评判 : 原材料库存控制 : ABC分类法
Ke y
wo r ds :f uz z y
co mp r e he n s i v e
e v a lua t i o n; s t o r a g e
c o n t r ol
o f
r a w a n d
p r o c e s s e d
ma t e r i a ls ; ABC c l a s s i f i c at i o n
me t ho d
中图分类号 : F 2 2 4 ; F 2 5 32 2。
【 2 】李敏: 《 物流成本会计建立的初步设想》 [ J l ;(~i ~ t)2 o o 4
(1): 2 5 — 2 6。
【 3 】张亚萍: 《 浅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 叨; < 商场现代4)d)2 0 0 6
(1 2): 1 5 —1 6。
【 4 】 彭建: 《 物流成本核算: 会计核算制度的一个补充》 [ J 】 ; 《 集团
经济研究} 2 0 0 6(9): 1-1 3。
【 5 】王爱轻、盂群波: 《 物流成本核算的实现及其实证分析》 【 R 】 ;
《 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 0 0 7。
一 5—
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