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时间:2019-05-14 06: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1994]91号 【发布日期】1994-09-26 【生效日期】1994-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

(陕政办发〔1994〕91号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4〕64号),已印发给你们。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国办发〔1994〕64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林业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向全社会深入广泛地宣传林业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宣传国办发〔1994〕64号文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宣传《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我省各地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成就、存在问题和当前要认真做好的工作。宣传工作要形成声势,注重实效,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理顺工作思路。各地在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要根据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组织力量,在今年内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系统的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主要是:(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林业经济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关系。(2)林业的发展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山区脱贫致富的要求。(3)如何进一步强化领导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4)国有森林资源如何实行资产化管理。(5)如何搞好国有和集体林业用地有偿使用工作。(6)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指导思想,理顺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搞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打好基础。省林业厅要加强组织与指导工作,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三、抓紧做好“四项”清理工作。贯彻国办发〔1994〕64号文件精神,务必抓好落实。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立即组织有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针对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四项清理工作:一是对1991年以来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清理;二是对1992年以来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清理;三是对1992年以来征占用林地情况进行清理;四是对当前乱捕乱猎和倒卖走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进行清理。结合清理工作,各地要有目的地部署开展专项管理活动,重点打击那些哄抢盗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非法经营木材、走私倒卖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伤害,殴打护林执法人员的犯罪行为。清理工作情况,由各地(市)政府在10月底前向省政府写出报告,并抄送林业厅。

四、四、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出发,稳定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稳定林政、林业公安和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和林业执法队伍。不要随意撤销或层层下放,也不要给他们下达经济创收指标。同时,各地还要加强林业执法人员自身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保证林业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病

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09‟14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陕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陕西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当前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职业病病人数量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报告职业病23335例,其中2001—2008年新增病例3527例,平均每年新增加400多人。这些新增加的职业病人是在职业健康体检率不足30%的基础上发现的,其中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尘肺病是我省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专家估计我省每年实际发生的职业病要大于报告数量。二是职业病危害范围广。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三是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四是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较多的省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还存在许多问题。五是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石泉县矽肺、陈耳金矿群体性尘肺等事件,一次性造成几十人患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已从原来的农业大省变为煤炭、化工、石油、建材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快速发展的大省,除了一些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防护条件差、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的存在外,一些新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不断在我省落户,我省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将会不断增加,职业病危害也将会日渐突出。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复杂而导致的健康权益问题也将会陆续显现。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行业,改善工作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以及职业病不断出现,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显著减少,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臵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臵。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安臵,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按要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以控制煤工尘肺、矽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煤矿、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用2—3年的时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尘肺病普查和粉尘危害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病率。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水泥厂、小煤矿、小冶金厂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冶炼、制药、电子、酿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病危害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

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卫生、安监、环保、劳动、工会等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各地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安监、劳动、环保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乡镇一级。

2.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加快培养职业卫生监督员的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从人才的准入、培训等渠道综合考虑,不断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四)提高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强调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益,企业要将农民工等各类用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加强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解决职业病人权益纠纷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动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职业病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等。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订地方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

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三)工会组织。

1.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对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协调并督促用人单位解决。

2.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完善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四)发展改革部门。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工业信息化部门。

1.在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

2.组织实施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七)环境保护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地方性辐射安全法规和政府规章,拟订技术标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负责辐射事故调查处理。

2.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臵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3.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

(八)财政部门。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科学技术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司法部门。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至少1—2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每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年审工作。

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省、市两级的卫生、安监等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1—2期职业卫生相关技术和职业卫生监督培训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作业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水平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每一个卫生监督机构至少要培养2-3名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当地职业卫生工作。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

(四)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培育和发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技术培训和咨询、化学品毒性鉴定、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介组织,构建多层次、多种模式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省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病体检、诊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从业行为,促进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执业制度,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资质培训,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适度放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审批,有条件的县都应设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以满足当地职业健康体检的需要。

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臵能力,完善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和核辐射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臵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六)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哨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先进的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各级职业病信息监测标准化建设。

(七)开展专项调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调查,构建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对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检查、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八)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卫生、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宣传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依据自己的职能,明确职责,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要建立信息畅通、密切联系、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退耕还林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办发[2000]125号 【发布日期】2000-11-15 【生效日期】2000-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退耕还林

(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试点

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0]125号2000年11月1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粮食供应暂行办法

为了认真搞好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供应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印发的《关于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的粮食供应暂行办法》(计粮办[2000]241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基本原则

(1)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并组织实施。

(2)以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0]111号)为依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退耕还林(草)计划及检查验收结果,及时有效地组织好所需粮食的供应。

(3)保证粮食数量、质量,并及时兑付到农户,努力降低运作成本。

第二条 第二条 粮食供应标准、价格和期限

符合退耕还林还草标准,并验收合格的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执行国家补助标准。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出库价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执行,由此而造成粮食企业的亏损申报国家予以解决。

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多少年再继续补多少年。

第三条 第三条 粮源安排

粮源按就地就近原则统筹安排解决。具体由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农发行提出粮食出库计划,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粮食部门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的补助粮食动用省级储备粮、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商品周转粮,必要时申请动用中央储备粮。

第四条 第四条 粮食质量与品种

粮食供应品种为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范围内的粮食。粗细粮搭配供应,按各50%的比例控制。搭配供应比例为:汉中、安康两地市小麦20%,稻谷30%,玉米50%,其他地市为小麦和玉米各50%。

供应的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准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符合标准的粮食供应给退耕区农民,严禁将陈化粮供给农民。

第五条 第五条 组织实施

(一)全省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发放工作由省粮食局负责并组织实施,具体业务由各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

(二)向退耕还林还草户无偿提供补助粮食,要依据农户退耕面积和还林还草的实际成效综合确定。当年退耕还林还草成活率达到规定标准的,原则上兑付一半,保存率达到标准并不复垦的,按规定全部予以兑付。

(三)粮食部门要依据各级林业部门提供的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卡)(如属退耕还草的,由农业部门提供,林业部门汇总,下同),按照补助标准向退耕还林还草户兑付粮食。具体程序是:

1、省粮食部门根据省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地市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国家规定的粮食补助标准,确定并下达各地市粮食补助的数量。

2、地市粮食部门根据地市林业部门提供的分县区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县市区粮食补助的数量。

3、县区粮食部门根据县林业部门提供的分乡镇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确定并下达各乡镇粮食补助的数量。

4、乡镇人民政府将县林业(农牧)部门提供的检查验收结果通知单和下达到乡镇的粮食补助的数量分解到村,并组织各村填写由林业部门统一制作的《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和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表、卡必须相符。明细表要张榜公布,同时提供给粮食部门设置的供粮点,抄报县粮食、林业(农牧)部门备案。

5、粮食供应点根据乡镇政府的分村到户《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和《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向农户发放粮食。粮食供应点发放粮食时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登记卡》上加盖单位印章并由经手人签名,农户户主须在《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及粮食补助数量明细表》上签字。

上述表、卡由省林业厅、粮食局统一印制。

(四)粮食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收购网点,本着就地就近,减少环节,保证质量,品种对路,价格合理,降低费用,加强服务的原则,采取计划安排或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招标等办法,保质、保量按时供应到户。对没有收购网点的乡镇,可增设临时供应粮点,以方便农民领取粮食。供应时间为当年的11-12月和下一年的5-6月。

第六条 第六条 粮款结算

退耕还林还草供应粮食的粮款结算实行报账制。按照规定的供应期限,第一次结算截止时间为12月底,第二次结算截止时间为下一年7月底。每阶段粮食供应结束后,各级粮食部门负责统计粮食的出库数量、品种和库点单位,并经同级财政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审核后,于次年1月20日、次年8月20日前逐级上报至省粮食局,经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联合审核无误后,由省财政厅于次年1月和次年8月底前将粮款直接拨付到县财政,再由县财政直拨到各供粮企业。

粮食调运费用由地方财政部门按粮权隶属关系分级负担。即动用库存商品周转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地县财政负担;动用中、省储备粮发生的调拨费用由省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加强领导,搞好协调

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并指定一名政府领导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检查。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切实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农户补助粮食的供应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地保护农户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要加强内部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粮食供应工作及时到位。省山川秀美办公室要加强检查落实,及时组织粮食、计划、财政、林业、农业、审计等有关部门在供粮期间和供粮结束之后进行检查,对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挪用挤占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第八条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试点资金报账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朱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12-31 【生效日期】1997-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黑政明传〔1997〕8号1997年12月31日)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近一时期以来,我省一些地方滥砍盗伐林木、任意侵占林地、违法经营加工木材等违法活动有所抬头,特别是以治危兴林、熟化土壤营造速生丰产林和低价林改造为名变相毁林的现象尤为突出,致使森林资源屡遭破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造成全省森林面积减少,覆被率下降,环境恶化,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现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一、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鉴于当前毁林开荒、超坡开荒、侵占林地活动比较严重的情况,各级政府要组织林业、公安、工商等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立即开展以打击滥砍盗伐林木、违法划拨和乱侵滥占林地、毁林开垦等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对毁林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对过去遗留案件,要冲破阻力,重点查处,克服和防止以罚代刑的现象,从严从快,依法打击,绝不手软。要以打团伙、抓逃犯、查处重特大案件为突破口,选择几起典型案件公开处理,并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群众,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效地制止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二、坚决制止乱侵滥占、毁林开垦行为,切实加强林地管理

林权证是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唯一法律凭证,未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和无偿划拨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林地。对速生丰产林整地熟化土壤和低价林改造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各地要对前段的这方面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乱侵滥占、毁林开垦的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回收。对乱侵滥占、毁林开垦的林地和超坡耕地要限期还林还果。在搞好林地清理的基础上,对个别尚未完成林权证颁发工作的地方,要加快林权争议的调处,在1998年底前必须完成颁发工作。今后,凡占征用林地的,必须按权限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规定予以补偿。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任何部门无权批准占征用林地。

三、三、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凭证采伐林木制度,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

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准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严禁随意串用和突破。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坚持凭证采伐林木,禁止乱开口子、乱批条子和以各种理由、借口无证滥伐林木。对超限额、无证采伐林木的单位,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擅自批准同意超限额、无证采伐林木的,必须严肃处理,坚决扭转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

四、四、整顿木材流通秩序,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管理

各地要本着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合理地制定木材经营加工的发展规划,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和布局。决不允许在林区腹地设立木材经营加工厂点,已设立的要尽快撤出。林业、工商部门要密切配合,按《黑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共同把好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审批关。对无证、无照经营和私收滥购木材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取缔。要坚持凭证运输制度,凡没有县级以上林业(森工)部门签发运输证的木材,铁路、交通等部门一律不许承运。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车站、码头、货场的检查,有关部门要予以支持和配合。要加强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加快木材检查站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依法保护木材流通领域的正常秩序。

五、五、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搞好执法监督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国函〔1995〕120号文件的要求,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林政稽查队伍,加强执法监督。省和各级编委、财政、控办等有关部门在行政执法人员的编制、经费、车辆定编上要给予支持,确保林业行政执法的正常进行。要加强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正确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行使国家授予的权力,严格执法,秉公办事。

六、六、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真正摆上日程,经常研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要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今后,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境内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凡对毁林现象制止不力、致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要坚决按中发〔1987〕20号文件的要求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行政管理职能,加强检查监督,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从根本上扭转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的被动局面,保证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等各项措施的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乱占林地的通知(晋政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4〕4号 【发布日期】2004-02-06 【生效日期】2004-02-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乱占林地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4〕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我省森林资源严重短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但是,一些地方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侵占、乱占林地现象,造成林地的大量流失和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使局部地区的生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和乱占林地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深刻把握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山西”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切实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和战略任务来抓。要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关系,决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决不能急功近利而损害全局、贻误将来。要把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面貌,作为长期的关系全局的大事,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二、全面清理,严厉打击,迅速遏制乱占林地的势头

建设“绿色山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和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林地面积的增加和林分质量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8号,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其他国家关于林地管理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要迅速开展对毁林及乱占林地行为的清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近几年特别是《通知》下发以来,发生在本地区的乱占林地行为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要以县为单位,逐乡逐村查清采矿、采石和修路等工程建设中非法占用林地的时间、地点、林地类型、面积、批准单位、批准人以及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对清查出的非法占用林地问题的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从快、从严处理。凡未经依法审批占用林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必须立即停止,该补办手续的要尽快补办手续,该依法处理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要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遭到破坏的林地必须尽快恢复森林植被。省林业厅要组织力量对各地非法占用林地情况进行抽查,对敷衍塞责、走过场的要认真查处。

各地要结合清查工作,组织林业、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刹住毁林和乱占林地的歪风。要强化舆论监督,对典型毁林和乱占林地的案件要公开曝光。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林地大量流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毁林占地数量巨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严格审核审批制度,依法规范林地利用行为

要实行现有林地总量控制制度。各地已规划和区划的林地,包括灌木林地、宜林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确需占用林地的,要本着生态优先、不占和少占的原则,严格控制、合理规划、依法审批、有序开发。要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严格审批,加强监管。凡勘查、采矿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要征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审核同意后领取林地审核同意书。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核发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矿产部门不得办理矿产开发许可证。省直林区、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区需要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后按照审批权限逐级报批。对汾河、苍头河、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岚漪河、蔚汾河、清凉寺沟、湫水河、三川河、屈产河、芝河、昕水河、鄂河、涑水河、毫清河、沁河、桑干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青洋河、滹沱河、桃河、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等源头20公里以内汇水区的林地和上述河流流程在10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的林地;黄河及黄河干流,汾河、涑水河、沁河、三川河、昕水河以及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流程在100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所有湖泊和水库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干旱荒漠化和沙化严重地区的晋西北和大同盆地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国铁、国道(含高速公路)、军事禁区及国防公路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林地;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和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区域范围内的林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景区范围内的林地;划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林地,除国务院批准或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一律严禁占用。凡违反审批程序擅自占用林地或未批先用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人员的责任。严禁超过批准范围多占林地。

要强化征占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缴和使用管理。省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省财政、物价部门修订征占用林地补偿办法。对收取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要专款专用。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必须按规定上缴国库,经批准后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森林资源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多收、减收、免收和缓收,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林业、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对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缴、使用和占用林地后的植被恢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四、切实加强对林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实行保护林地任期目标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是保护森林资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要把保护林地和培育森林资源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毁林和乱占林地的行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不得推诿扯皮。对清理走过场,查处不力,隐瞒不报、少报和漏报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与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依法治林,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要加强林政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严格执法。

二○○四年二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