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

时间:2019-05-14 06: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

第一篇: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水分在作物生理中的主要作用为:——、——、——、——、——。2 土壤热特性指标有、、。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一般有、、。4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分为三组:、、。5 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原因有、、。6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有、、。

二、解释概念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地下水临界深度 2 耐盐极限 3 蒸散量 4 活性酸度 5 田间持水量 6 土壤热容量 7 需水临界期 8 生理需水 9 基质势 10 肥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盐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4 土壤有机质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5 土壤通气性指标有哪些? 6 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 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有哪些? 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四、简述题(共10分)

简述土壤中有效养分迁移转化的途径及植物对其吸收作用的类型。

第二篇:土壤学与农作学参考答案2006-补考

土壤学与农作学参考答案2006-补考

一、填空题 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一切生化反应的介质、溶解和输运养分、保持作物处于一定状态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张力计法、砂芯漏斗法、压力薄膜法

水分散组、钠分散组、磨散组

同晶置换作用、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晶格断裂

是一种可逆反应、等当量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二、解释概念题 生产上,一般把保证作物根层土壤不发生盐渍化所要求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一般将作物所能忍耐土壤盐碱的最高限度称为该作物的耐盐极限。3 作物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所消耗的水量,总称蒸散量(腾发量)。4 活性酸度指由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当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单位重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土壤热容量。需水临界期指水分不足或水分过多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但不一定是作物需水最多的时期。生理需水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水分。9 由土壤基质的吸附力和毛管弯月面力所产生的势值统称为基质势。所谓肥力,就是土壤同时地不断地满足和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的能力。

三、简答题 盐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干旱的气候条件、较高的地下水位和矿化度、低平的地形条件、含盐母质与土壤质地的影响、生物的聚盐作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土壤基质势与含水量的换算、了解土壤基质势与当量孔径的关系、计算土壤的容水度。土壤通气性、土壤水分状况、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4 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保温的能力;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土壤呼吸系数、土壤中氧的扩散率、土壤通气量、土壤的空气孔隙度、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全持水量。机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生物吸收、离子代换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土壤胶体上存在着许多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蛋白质、胡敏酸及氨基酸对酸碱的中和作用。

四、简述题(要点)土壤中有效养分迁移转化的途径为: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重新变成迟效性养分;随水从土体中淋失;转化成气体而散失;被土壤胶体吸附;为植物吸收。植物对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离子的扩散作用、“向根液流”及根系的拦截作用。

第三篇: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般具有()构造。

二、判断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4、()花岗岩是变质岩。

5、()板岩属于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但是重量(质量)最大的是岩浆岩。

7、()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度不同而已。

三、名词解释

1、矿物:

2、原生矿物:

3、次生矿物:

4、岩石:

5、岩浆岩:

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

8、变质岩:

9、风化作用: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12、水解作用:

13、水化作用:

14、生物风化:

15、有机质积累过程:

16、粘化过程:

17、富铝化过程:

18、潜育化过程:

19、潴育化过程:

20、熟化过程:

21、退化过程:

22、土壤剖面:

23、土体构型:

24、硅铁铝率:

25、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四、选择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5、下列矿物中,最难风化的矿物为()。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6、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

7、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心土层;

D、母质层

8、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

B、正长石;

C、角闪石;

D、高岭石

9、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层次为()。

A、淀积层;

B、心土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10、下列矿物中,最容易风化的矿物为()。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五、简答题

1、地壳中常见原生矿物有哪些?

2、地壳中常见次生矿物有哪些?。

3、地壳中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

4、地壳中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5、地壳中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

6、简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

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8、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9、自然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10、人为农业旱耕地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

1、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毫米。

2、土壤粒级一般可分为()、()、()、()四级。

3、土壤质地三个基本类别是()、()和()。

4、土壤腐殖酸可分为()和()两大组分。

5、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6、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电,也带()电,但以()电为主。

7、按粘土矿物晶层结构划分,蒙脱石属于()型矿物,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8、土壤胶体可划分()、()、()等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

9、土壤矿质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两种。

当土壤溶液pH值高于等电点时,胶体带()电,吸附()离子。

10、铝氧八面体由()个铝原子和()个氧原子组成。

11、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和()两大类。

1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两大层。

13、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四个方面。

14、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包括()、()、()、含N、P、S的有机化合物、其它有机物。

二、判断题

1、()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2、()砂质土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3、()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4、()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粘粒含量。

5、()壤土发老苗也发小苗。

6、()一般来说,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

7、()只要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8、()只要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不断地提高。

9、()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10、()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而且具有可逆性。

11、()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绝大部分。

12、()腐殖质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13、()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的粘结力大,比粘粒的粘结力小。

14、()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15、()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6、()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但表面能很小。

17、()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8、()伊利石属于1:1型矿物。

19、()2:1型的粘土矿物带有比较多的负电荷,其数量大小取决于环境pH的改变。

20、()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21、()高岭石属1:1型粘土矿物。

22、()胶粒是电中性的。

23、()胶体的永久电荷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同晶置换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土壤粒级:

2、土壤机械组成: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腐殖质:

6、土壤胶体:

7、同晶置换:

8、永久电荷:

9、可变电荷:

10、腐殖化系数:

11、有机质的矿化率:

四、选择题

1、使土壤颜色呈现黑色的物质主要是()。

A、腐殖质;

B、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碳酸钙

2、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A、碱性;

B、中性;

C、酸性;

D、强酸性

3、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A、<0.01mm

;B、>0.01mm;

C、<0.001mm

;D、>0.001mm

五、简答:

1、不同粒级土壤的特点

2、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

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

5、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些物质?

6、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分几种类型,各举1-2例。

7、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六、论述:

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2、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4、主要类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七、计算题:

假定每亩表层(20厘米)土重150

000kg;某土壤有机质含量2%,矿化率为2%;假定施入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紫云英含水率86%;则要想用紫云英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水平不下降,应施入量为多少?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

2、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3、一般耕地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g·cm-3。

4、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

5、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大类。

6、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7、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容重比砂质土()。

8、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

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

10、pH

8.0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

11、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12、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

13、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14、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

15、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

16、我国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北()。

17、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

18、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

19、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二、判断题

1、()比重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2、()土壤密度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3、()土壤密度永远比土壤容重小。

4、()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

5、()颗粒排列很紧的土壤,其总孔隙度小,但通气孔隙相对较多。

6、()砂土的总孔度大于粘土。

7、()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体类型为柱状结构体。

8、()土壤的宜耕期是指土壤适宜耕作的时期。

9、()土壤胶体是一种矿物。

10、()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1、()电价数相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其水化半径小的,则交换能力强。

12、()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13、()胶粒是电中性的。

14、()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5、()互补离子与土壤胶粒之间吸附力量越大,则越能提高该种养分离子的有效度。

16、()铁铝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有利的。

17、()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植物吸收,变成无效态养分了。

18、()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不能代换出被胶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

19、()在无机胶体中,CEC从大小顺序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20、()Al3+是酸性土壤潜在酸的主要根源,它比交换性H+重要得多。

21、()北方石灰性土壤的潜在酸比南方酸性土壤高,是因为石灰性土壤CEC比酸性土高所致。

22、()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酸性土壤。

23、()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其pH值升高。

24、()在中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25、()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潜性酸。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孔隙:

2、土壤密度:

3、土壤容重:

4、土壤孔隙度:

5、土壤结构:

6、土壤团粒结构:

7、土壤吸收性能:

8、阳离子交换吸收:

9、CEC(阳离子交换量):

10、盐基饱和度:

11、致酸离子和盐基离子

12、离子饱和度:

13、土壤活性酸:

14、土壤潜性酸:

15、土壤交换性酸:

16、土壤水解性酸:

17、土壤缓冲性:

18、土壤耕作:

19、土壤粘结性:

20、土壤粘着性:

21、土壤塑性:

22、土壤耕性:

23、宜耕期:

24、缓冲作用:

四、选择题

1、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

A、等当量代换;

B、等离子代换;

C、正负电荷代换;

D、不对等代换

2、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均无变化;

C、均向酸方向发展;

D、均向中性发展

3、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

B、风干土重;

C、湿土重;

D、自然土重

4、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

A、粒状;

B、团粒状;

C、块状;

D、片状

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无机酸

6、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A、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7、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

A、石膏;

B、石灰;

C、明矾;

D、硫磺

8、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A、K+;

B、Ca2+;

C、Mg2+

;D、Al3+

9、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A、层状;

B、片状;

C、柱状;

D、团粒、五、简答题

1、土壤孔隙可分为几类?每类的具体指标及性能如何?

2、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

3、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4、什么是土壤的酸碱缓冲性?如何评价之?

5、阳离子代换吸收有什么特点?

6、影响阳离子交换力因素有哪些?

7、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8、试分析我国土壤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的原因。

六、论述题

1、土壤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及改善途径

2、影响土壤酸碱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方法有那哪些?

七、计算题:

1、下表为某种土壤的阳离子组成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交换量。

阳离子种类

Ca2+

Mg2+

K+

Na+

NH4+

Al3+

H+

交换量(cmol(+)/kg)

A、土壤的CEC;

B、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C、这种土壤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2、根据下表判断甲、乙两种土壤的离子有效度。

土壤种类

CEC

(cmol(+)/kg)

交换性Ca2+

(cmol/kg)

交换性Mg2+

(cmol/kg)

交换性NH4+

(cmol/kg)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一、填空

1、土壤液态水按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土水势包括()、()、()、()四个分势。

3、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4、土壤水气从温度()处移向温度()处。

5、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处向土水势()处运动。

6、土壤气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7、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两大类。

8、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主要有()和()。

9、土壤含水量愈大,土壤热容量也愈()。

10、土壤热能主要来自()、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等四个方面。

11、土壤热容量分为()、()两种表示方法。

12、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

13、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

14、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并随热容重增大而()。

15、土壤温度日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土壤温度所变化最低温度出现在()。

16、按作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为()和()。

17、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18、土壤养分按植物吸取难易分为()、()两大类。

19、集中施肥体现了土壤()效应。

二、判断题

1、()非活性孔隙中保持的水对作物是有效的。

2、()烘干土即为风干土。

3、()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4、()膜状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的。

5、()某土壤含水量200g·kg-1,则1千克该土壤含水分200克。

6、()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容重增大而增大。

7、()土壤空气中水汽总是饱和的。

8、()土壤水的流动方向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9、()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的稀薄溶液。

10、()土壤水分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11、()土壤热容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

12、()土壤有效水分最高上限是全蓄水量。

13、()一般土壤水分含量愈高,土壤热容量愈大。

14、()垄作的土壤吸热多于平作。

15、()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磷素的化学固定量较少。

16、()在水田施用硝态氮比较好。

17、()氨化作用只能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18、()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19、()土壤中氮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20、()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都是它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21、()土壤溶液总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22、()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高,所以它们比微量营养元素重要。

23、()反硝化过程是土壤N素的无效化过程之一。

34、()反硝化过程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利用。

25、()肥料三要素是指钙镁硫。

26、()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27、()土壤中没有有机态钾。

28、()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好。

29、()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钙磷酸盐。

三、名词解释

1、吸湿水和膜状水

2、最大分子持水量: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量:

6、土水势:

7、土壤水吸力:

8、土壤热容量:

9、导热率:

10、氨化过程:

11、硝化过程:

12、土壤水的重量百分数: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4、土壤养分、速效养分、迟效养分

四、选择题

1、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A、最大吸湿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系数

2、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土

3、土壤中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

B、固态水;

C、膜状水;

D、毛管水

4、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粘土

5、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汽常饱和。

A、多;

B、少;

C、较少;

D、最少

6、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为()。

A、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B、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C、全容水量-凋萎系数;

D、全容水量-吸湿系数

五、简答题

1、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哪些?

2、土壤气态水的运动规律怎样?

3、土壤空气与大气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土壤的呼吸作用?

5、土壤水、气、热相互关系怎样?

6、什么是土壤有效水?

7、影响土壤供磷能力的因素

8、影响微量元素供应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特征。

七、计算题

1、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kg-1),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2、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g/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多少立方米?

3、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若土壤容重为1.25g/cm3,比重为2.50

g/cm3,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试求: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

(4)土壤的三相比例。

4、某块地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密度为2.6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

一、填空题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二、判断题

1、()土壤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2、()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3、()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强。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地带性:

2、土壤纬度地带性: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土壤垂直地带性:

四、选择题

1、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中由下向上的排列,正确的是()。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3、土壤与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地带性分布;

B、非地带性分布;

C、隐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4、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的土壤是()。

A、棕壤;

B、黄棕壤;

C、褐土;

D、红壤。

5、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黄壤;

D、红壤。

6、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暗棕壤;

B、黄棕壤;

C、黄壤;

D、砖红壤

五、简答:

1、森林土壤:(湿润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草原土壤(半湿润半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3、荒漠土壤:(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4、水成土和半水成土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

1、论述中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安徽土壤

一、简答:

1、安徽省共划分出哪些土纲?

2、安徽的主要土壤类型(土类)有哪些?

二、填空:

1、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带性土壤是()和()。

2、一般地把土壤与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或显域性规律。

3、淮北的地带性土壤是()。

4、江淮之间的地带性土壤是()和()。

三、论述:

1、论述安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土壤学II》练习答案

绪论

一、填空

1、矿质营养

2、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3、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4、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四、简答题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与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所谓发挥土壤肥力的外界条件指土壤所处环境、气候、日照状况、地形、供水、耕作等。

2、(1)西欧土壤学派:

其主要包括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2)俄国土壤发生学派

(3)美国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上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填空题

1、氧、硅、铝

2、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5、侵入岩、喷出岩

6、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7、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8、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

9、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10、淋溶层、淀积层

11、块状、层理、片理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解释

1、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2、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3、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4、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5、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6、各种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原有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结而新形成的岩石。

7、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8、先成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9、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的作用。

10、指岩石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1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因素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12、是由于水的部分解离所成的氢离子(H+),与矿物中的碱金属(钾、钠)或碱土金属(钙、镁)(统称盐基离子)起置换作用,使岩石矿物遭受破坏,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13、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4、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5、是指在各种植物与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其结果是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暗色腐殖质层。

16、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土体心土层粘粒有明显的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粘化层。

17、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干湿季的条件下,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中性或碱性环境,随着盐基离子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铁、铝、却发生沉淀,滞留于原来心土层中,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

18、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

19、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

20、人们通过轮作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

21、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22、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23、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它是识别土壤最重要特征,也称剖面构型。

24、用硅铁铝率来表示母质风化程度的度量指标,是指土壤母质中二氧化硅与氧化铁和氧化铝分子含量的比值(SiO2/(Fe2O3+Al2O3))。

25、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26、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岩石风化物或各种类型的地质沉积物。

四、选择题

2、C2、B3、D4、A5、D6、D7、C8、D9、A10、A

五、简答题

1、石英、长石(正、斜)、云母(白、黑)、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另有硫化物类、磷灰石等。

2、次生矿物主要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等)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

3、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等。

4、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

5、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粘土岩(如页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三大类。

6、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只有在母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命有机体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植物:

A、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对肥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植物根系的穿插和其分泌物(二氧化碳、无机酸等)对土壤结构形成、矿物的风化、分解有重要影响。

C、植物可改变水、热等环境条件,从而影响成土过程。

(2)土壤动物:

A、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

B、动物以特定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

C、蚯蚓等动物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

(3)土壤微生物:

A、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有机体。使土壤物质循环反复进行。

B、某些特种微生物作用。如固N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N养分。

7、主要表现为:对农、林、牧业的发展,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平整土地、改造地形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度肥沃土壤。

(1)栽培作物: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一方面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残根、落叶和根系分泌物质补给土壤,同时根系的机械作用影响土壤的结构性能,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

(2)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创造了疏松的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也解决了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同时供应的矛盾。

(3)合理灌溉排水:有意识地控制土壤水分状况,并通过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4)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改良土壤的措施:能够改良土壤肥力性状,削弱或消除影响土壤肥力发挥的限制因素。如:盐碱土排水洗盐,能消除盐分的危害;酸碱土的改良可消除酸碱性的危害。

此外,不良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不当使土壤盐渍化,耕作不当使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变坏、物理性质恶化等,使土壤肥力向着肥力减低的方向变化。

8、(1)从植物营养元素运动方向来看:地质大循环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累积过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2)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的营养元素就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肥力就不会产生与发展,也不会形成土壤;没有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仍可以进行,但释放的养料得不到积累和集中。

(3)土壤形成过程中,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二者的矛盾与统一是土壤肥力前进发展的基础。

9、(1)覆盖层(O);(2)淋溶层(A);

(3)淀积层(B);(4)母质层(C)。

10、(1)耕作层(A);(2)犁底层(P);

(3)心土层(W);(4)底土层(C)。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1、0.012、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砂土、壤土、粘土

4、胡敏酸、富里酸

5、矿质化、腐殖化

6、负、正、负7、2:1、1:18、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机无机复合体

9、硅氧片、铝氧片、负电、阳10、1、611、硅氧片、铝氧片

12、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13、同晶置换作用、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14、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木质素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名词解释

1、土壤矿质颗粒的大小不均,按照颗粒直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叫粒级。

2、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

3、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4、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5、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大分子胶体物质。

6、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7、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的离子取代,它使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但晶层结构未发生变化的现象称同晶置换。

8、类似同晶置换所产生的电荷不受介质的影响,称为永久电荷,因其电荷均为负值,也称为永久负电荷。

9、把因受介质pH的影响而产生的电荷称为可变电荷。

10、是指有机物质施入土壤中后形成的腐殖质量与原来施入的有机物质量的比值。它的大小与有机物质的类型、土壤水热条件等因素有关。

11、是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数。一般土壤的矿化率为1%—3%

四、选择题

1、A2、B3、A

五、简答:

1、(1)砂粒: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导致)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吸附性均差;矿质元素数量少、种类少、有效养料贫乏;保水、保肥性差;透水容易、排水快、通气好。

(2)粘粒: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导致)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吸附性均强;矿质元素数量多、种类多、有效养料丰富;保水、保肥性好;透水困难、排水慢、通气差。

(3)粉粒:颗粒大小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性质介于两者中间。

2、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也较高。

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

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

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

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

3、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4、来源: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

存在状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包括普通有机化合物和特殊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成分:各种化合物,主要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腐殖质三大类,此外还含有数量极少的其他类化合物,如蜡脂类等。

5、土壤胶体: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土壤中胶体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胶体(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大类。此外,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按其大小也可算胶体。

6、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主要分2种类型,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

1: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高岭石等

2: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等

7、土壤胶体结构图

六、论述:

1、肥力特征:

(1)砂质土类

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耕性: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

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管理要点:

(1)砂土:选择耐旱作物或品种,施化肥时应少量多次,并注意发小苗不发老苗,后期脱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轻等问题。耕作管理上,一般可平厢宽垄,播种宜较深,播后覆盖;作物种植上宜选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2)粘土:化肥一次施用量可比砂土多,苗期注意施用速效肥提苗,促早发;耕作时要抢时。

2、(1)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

①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

多汁、幼嫩的绿肥比干枯、老化绿肥易分解;磨细的比未粉碎的更易分解。

②有机残体的化学组成:

单糖、淀粉、水溶性蛋白质、粗蛋白质等容易分解;而纤维素、木质素、脂肪、蜡质等很难分解。

③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N):

碳氮比是指有机残体中碳总量与氮总量之比。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N)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C/N适宜的有机残体,有机残体矿化快,反之则慢。

(2)土壤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来实现对有机残体转化的影响。

①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水田是还原条件,分解慢,有机质高;砂土比粘土有机质低。

②土壤温度状况:

不同季节不一样;不同地区也不同,如我国从南到北,有机质逐渐增高。

③土壤酸碱度:

不同微生物要求不同pH范围,如多数细菌要6.5—7.5;

④其它因素:

如盐分过高会影响;某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都会限制有机质转化。

3、作用:请按以下要点论述:

①提供植物养分;

②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缓冲性和保肥性能;

④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⑥其它作用:如,能加深土壤颜色,提高土壤温度等。

调节措施:

①种植绿肥;

②增施有机肥料;

③秸杆还田。

4、(1)高岭组:高岭石、埃洛石等,1: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小,胶体特性弱;

(2)蒙脱组:蒙脱石、蛭石等,2:1型,膨胀性大,电荷数量多,阳离子交换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3)水化云母组:水化云母(伊利石)等,2:1型,非膨胀性,电荷多,阳离子交换量居中,胶体特征中等;存在层间钾离子。

(4)绿泥石组:绿泥石等,2:1:1型,同晶替代普遍,颗粒较细。

七、计算题:

每年被矿化消耗掉的土壤有机质每亩为:150000kg*2%*2%=60kg

设紫云英用量为x,则x*0.14*0.25=60kg,因此,x=1700kg或1714kg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大

2、小3、2.654、小于0.002mm5、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6、粘土、壤土、砂土

7、大、小

8、土壤结构体

9、粘粒、无机胶体、有机胶体10、100%

11、耕作阻力尽可能小、耕作质量好、适耕期尽可能长12、100%

13、盐基饱和度

14、H+、Al3+

15、Al3+

16、酸、碱

17、降低

18、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

19、pH逐渐增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固相的土粒或土团之间的空隙,称为土壤孔隙。

2、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称土壤密度。

3、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烘干土重。

4、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数,称土壤孔隙度。

5、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或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其中包括两重含义,即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品质及其排列状况等的综合特性。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

6、土粒胶结0.25~10mm的圆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小于0.25mm的称微团粒。

7、指土壤吸收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或使它们在胶体表面浓度增加的性质。

8、指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9、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一般pH为7),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以每千克厘摩尔数(cmol/kg)表示。

10、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1、致酸离子:H+和Al3+,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使pH下降,土壤变酸,故称致酸离子。

盐基离子:可使土壤向碱性一侧移动,主要包括Ca2+、Mg2+、NH4+、K+、Na+等离子。

12、是指土壤中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该离子的饱和度愈大,有效性也愈高。

13、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14、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

15、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16、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17、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18、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

19、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20、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21、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

22、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

23、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24、当向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物质时,土壤阻止pH值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作用。

四、选择题

1、A2、D3、A4、B5、A6、A7、B8、D9、D

五、简答题

1、土壤孔隙可分为三级: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0.002mm以下;孔隙中的水分所受的吸力很大,水分基本上不能运动,作物难以利用,也称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

0.002mm~0.02mm;具有保水作用,决定着土壤的蓄水性。

通气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大于0.02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气透水,决定着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状况。

2、对旱地土壤而言,一般以耕层总孔度50-56%,通气孔度在8-10%以上,如能达到15-20%则更好;在整个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耕层毛管孔度与通气孔度之比为2:1至4:1比较好。

3、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结构体、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除团粒结构体是优良结构体外,其他都是不良结构体。

4、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值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酸碱缓冲作用为植物生活维持比较稳定的环境,是影响土壤肥力重要性质。

5、(1)可逆性

(2)离子与离子交换以等当量关系进行

(3)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6、(1)离子电价数

(2)同价离子,与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有关

(3)离子浓度

7、(1)质地

(2)胶体数量

(3)胶体类型

(4)pH值

8、南方温度高雨量多,风化淋溶较强,盐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

北方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盐基淋溶少,而且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层,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应。因此,我国的土壤酸碱度有东南酸而西北碱的分布趋势。

六、论述题

1、(1)团粒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

孔隙大小兼备,总孔隙度大:

解决了土壤透水性和蓄水性矛盾。因为团粒于团粒间为非毛管孔隙,有利于土壤的透水性,可减少地面径流损失,团粒内部或团粒与单粒间存在大量毛管孔隙,由于毛管力的作用,使吸水和蓄水性能力强,同时,因蒸发而使表层变干时,团粒因失水而收缩,可切断毛管联系,形成隔水层,从而降低蒸发,有利于土壤水分保蓄。

土壤中水、气矛盾得以解决。团粒结构的土壤主要依靠土壤结构体内部的毛管孔隙储蓄水分,团粒间非毛管孔隙则通气。

保肥与供肥协调。团粒的表面(大孔隙)和空气接触,有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有机质迅速分解,供应有效养分;在团粒内部(毛管孔隙)储存毛管水而通气不良,只有嫌气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养分的储存。

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团粒间接触面较小,粘结性较弱,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

(2)土壤结构的改善:

主要是使土壤更好地协调水、肥、气、热,应促进团粒的形成。

①改良土质和增施有机肥。这是保持和提高土壤结构的一项基本措施,因为有机物能提供作物多种养分元素,同时其分解产物多糖及重新合成的腐殖质是土壤颗粒的良好团聚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

②实行合理轮作。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动和合理的耕作管理制度,对土壤结构性可起到很好影响,如多年生禾本科或豆科比一年生更有利于团粒形成。

③合理耕作和合理的水分管理。适耕含水量时耕作,避免耕作破坏土壤结构;水旱轮作,减少水淹时间,可改善水稻土结构状况。

④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酸性土施用石灰;碱土施用石膏,均有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

⑤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改良剂是改善和稳定土壤结构的制剂,按原料来源分:

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自然有机制剂:无机制剂。

2、答案要点:

(1)

气候条件

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着土壤母质或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转化和移动,同时还影响着植被及其它土壤生物的活动。

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土壤矿物质风化作用强,释放矿质元素多,另淋溶作用强,矿质元素大部分受淋失,盐基饱和度下降,pH下降,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北方相反,pH上升,土壤碱化。

(2)

地形条件……

(3)

母质条件……

在其它成土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酸性的母岩(如流纹岩、花岗岩)常较碱性岩(如石灰岩、大理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较低的pH值

(4)

生物条件

生物呼吸

微生物:硫化细菌、硝化细菌

地上生长植物种类:针叶林中单宁——单宁酸;阔叶林灰分元素——盐基离子

(5)

人类活动

农事活动

A

施肥。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KCl、K2SO4、(NH4)2SO4;长期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NaNO3;长期施用生理中性肥料:如:NH4NO3、CO(NH2)2

B

灌溉。合理排灌可改良盐碱土,反之可使土壤盐碱化;污水灌溉使pH值不稳定。酸性土壤淹水后pH升高

;碱性土壤淹水后pH降低

;碱和碱性盐被溶解淋失

其它活动。排放气体,N2O、SO2会遇水形成酸雨

(6)

盐基饱和度

3、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1)常用石灰来改良。

(2)草木灰既是良好钾肥,同时可中和酸性物质。

(3)沿海地区,可用淡水洗盐,同时也能把一些酸性物质除掉。

碱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1)可用石膏

(2)加硫磺:S经土壤中硫化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

(3)加明矾:硫酸铝钾在土壤中水解产生硫酸,可中和碱性。

七、计算题:

答:A、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4+3+1+1+1+5+2

=

cmol(+)/kg;

B、盐基饱和度

=

(4+3+1+1+1)/

CEC

=

58.8%;

C、这种土壤呈酸性。

2、答案要点:甲土交换性Ca2+离子有效度:13

/

=

43.3%;乙土交换性Ca2+离子有效度:7

/15

=

46.7%;

同样计算甲土和乙土交换性Mg2+离子有效度为23.3%、26.7%;交换性NH4+离子有效度为26.7%、20.0%。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一、填空

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3、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气态水的凝结

4、高、低

5、高、低

6、凝结扩散

7、整体交换、扩散

8、整体交换、扩散

9、大

10、太阳辐射能

11、重量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12、小

13、导热性

14、增加、增大

15、午后1-2点、日出前5-6点

16、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17、有机态、无机态

18、速效性养分、迟效性养分

19、离子饱和度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4、×

25、×

26、√

27、√

28、×

29、×

三、名词解释

1、吸湿水:由干燥土粒吸附力从空气中吸附气态水分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膜状水: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

2、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3、在饱和水汽中,干燥土粒吸附的水分子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4、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枯萎系数)。

5、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6、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同样条件的纯自由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主要是降低,这个自由的差用势能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7、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叫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或负压力。

8、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土壤,当温度增减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9、指单位厚度土层两端温差1℃时,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10、氨基酸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氨化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不论在好气或嫌气条件下均能进行。氨化过程可以通过水解、氧化、脱羧基、还原几个途径进行。

11、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是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养分。

12、水分重量占土壤烘干重量的百分数(最常用)

13、将土壤水的能量指标(势值或吸力)与土壤含水量(数量指标)作成相关曲线,称作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表示了土壤水分数量与能量关系。

14、土壤养分:由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速效养分:不经过转化就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迟效养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分解转化为速效养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四、选择题

1、B2、D3、D4、C5、A6、A

五、简答题

1、土壤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的降水、灌溉水、地下水和气态水的凝结。

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水和空气界面上的毛管力和重力。

2、主要有两种形式:

(1)凝结

(2)蒸发:从灌水后地表水完全渗入土中开始,土壤水蒸发量明显有三个阶段。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蒸发率不变);②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③

扩散阶段

3、(1)

土壤空气中的CO2

含量高于大气。

(2)

土壤空气中的O2

含量低于大气。

(3)

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气高,经常达到饱和状态。

(4)

土壤积水或通气不良时还可产生还原性气体。

4、土壤和空气间气体交换主要是O2和CO2气体的互相交换,结果是土壤从大气中不断获得新的O2,同时向大气排出CO2,使土壤空气得到不断更新。它是气体扩散的一种形式。

5、(1)水、气、热同等重要

(2)水、气、热三者在土壤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水、气同处于土壤孔隙中,互为消长。水、气比例的变化影响着土壤温度的变化,反过来土壤温度的变化又影响水气的存在和运动。

6、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一部分水分是植物可以吸收的,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称为土壤有效水。

一般来说,有效水分是指自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

7、(1)土壤酸碱度对P有效性的影响:

P对植物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由离子态P所决定的,而离子形态又决定于溶液的pH值。一般pH值6—7时,P有效性最大,但仅有10%—30%被利用。

(2)土壤生物和有机质对P有效性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其固P作用往往较弱。

(3)其它因素:

氧化还原条件:淹水条件可提高闭蓄磷的有效度。

质地:粘土固P作用一般比砂质土壤强;

微生物:微生物活动弱的土壤,P的有效度比较低;

另外,交换性离子种类和盐基饱和度也都影响P的有效性。

8、土壤中微量元素能供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是水溶态和交换态等形态,矿物态一般很难溶解,难以发挥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有效态转化。

(1)土壤反应:

在土壤pH值变幅范围内,铁、锰、铜、锌等阳离子微量元素和阴离子元素硼的溶解度都随pH值下降而增大,有效性也随之而提高,而钼则会被固定(和铁、铝反应)。

(2)氧化还原状况:

微量元素中铁、锰、铜等都有氧化态和还原态之分。在相同pH值下,还原态溶解度较氧化态大的多,有效性也更高,在强还原条件下,有时甚至会达到毒害作物的浓度。

(3)有机质含量:

阳离子微量元素都能为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腐殖酸等)所络合。简单络合态微量元素仍可为植物吸收利用,但复杂的则不可。

(4)其它因素:

微量元素还可和土壤中其它化合物(如磷酸盐)发生反应而沉淀,或为粘土矿物所固定。

因此,应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可提高土壤供应微量元素的能力。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土壤温度变化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

①土温的季节变化;②土温的日变化:

(2)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

①外界因素:纬度;海拔高度;坡向;植物覆盖与地面积雪。

②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土壤水分与空气含量;表土颜色,深浅色对吸热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有稳温的作用:一方面,有机质分解可放热,同时颜色变深,可增加吸热,使土温升高;另一方面,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不利于土温上升。)

七、计算题

1、答案要点:

土壤容积含水量%=200×1/1000×100%×1.2=24%;

土壤空气容积% =54.72-24=30.72%;

土粒容积%=100-54.72=45.28%;

三相比为固:液:气=45.28:24:30.72=1:0.53:0.68。

2、答案要点:

每亩土壤重=面积×深度×容重=667×0.2×1.15×106×10-3

=153000≈150000(kg);

150000×(28%-8%)=30000(kg)≈30立方米;

3、答案要点: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1-1.25/2.50)*100%=50%;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500×0.2×1.25×103=125000;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质量含水量×容重=20%×1.25=25%;

(4)土壤的三相比例:固:液:气=50%:25%:25%=2:1:1。

4、答案要点:

固相率=容重/密度=1.2/2.6=46.2%

液相率=田间持水量*容重=25%×1.2=30%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1-46.2%-30%=23.8%

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固:液:气==

46.2%:30%:23.8%

=

46.2:30:23.8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

一、填空题

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二、判断题

1、×

2、×

3、×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分布与当地气候及植被相对应的现象称为土壤地带性。

2、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在赤道、两极区典型。

3、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由于海陆分布的态势,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地理环境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在中纬度表现最典型。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

四、选择题

1、A2、D3、A4、D5、B6、A

五、简答:

1、(1)气候湿润,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盐基物质较少,交换性盐基

呈不饱和状态;

(2)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主要集中土表,向下突然减少;

(3)土壤反应趋向酸性。

如: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等均是属于森林土壤。

2、(1)气候相对干旱,淋溶弱,盐基丰富(黑土除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钙积层,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

(2)有机质主要以植物根系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3)土壤反应多为中性至碱性。

如:黑钙土、栗钙土等属于草原土壤。

3、(1)土壤组成与母质非常相似,腐殖质含量少,没有明显土层分化;

(2)地表多砾石,龟裂土壤表层为孔状结皮;

(3)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易溶性盐。

如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就是属于荒漠土壤。

4、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都是受地下水影响的土壤。前三者只是剖面下部受地下水影响,称为半水成土;后两者剖面中上部就受地下水影响,甚至地表积水,称为水成土壤。表现的特点是:

(1)所处地势较低,受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水的强烈影响;

(2)在土体中进行明显的潴育化或潜育化过程,具有蓝灰色(潜育化)或锈纹锈斑(潴育化)的土层。

(3)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土壤有机质明显积累。

六、论述:

1、答案要点:

土壤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与纬度或经度相平行的土壤带状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指土壤随纬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分布规律性。划分条件:以热量为主的湿热生物气候。

经度地带性:指土壤随经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分布规律。划分条件: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山脉走向、风向产生的降水、生物差异的基础上引起的土壤类型变化。

中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见下表

干旱类型土壤带

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

草原

草原化草甸、草原植被

湿润类型土壤带

气候

植被

灰棕漠土

灰漠土

棕钙土

栗钙土

黑钙土

灰化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黑土

暗棕壤

中温带季风气候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棕漠土

灰钙土

黑垆土

褐土

棕壤

暖温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林

青藏高原高山土壤

黄褐土

黄棕壤

北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常绿、落叶混交林

黄壤

红壤

中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砖红壤性红壤

南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湿润季雨林

青藏高原高山土壤

红壤、黄壤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雨林

第六章

安徽土壤

一、简答:

1、铁铝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土

2、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

二、填空:

1、红壤、黄壤

2、地带性规律

3、棕壤

4、黄棕壤、黄褐土

三、论述:

1、(1)淮北属于棕壤地带:

①广大淮北平原主要是半水成土:潮土与砂姜黑土。其中,潮土分布在淮北北部黄泛冲积平原,沿淮河及支流两岸的泛滥带上,是由黄泛河淮泛沉积物母质形成的;砂姜黑土则分布在河间平原上,没有或较少受黄泛或淮泛影响,母质是全新世中期黄土状沉积物。

②局部石灰岩丘陵分布的是石灰(岩)土;

③少数酸性结晶岩与页岩残积物上发育石质土或粗骨土;

④一些残留阶地上和河岸自然堤上,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中期黄土发育为黄褐土。

(2)江淮丘陵岗地,主要是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黄棕壤与黄褐土。

其中东部和西部主要为黄棕壤;中部多为黄褐土和水稻土。

(3)沿江是长江冲积物和山河冲积物发育的灰潮土。

(4)皖南地带性土壤是黄壤和红壤:

另有棕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紫色土和石灰(岩)土等。

第四篇:《土壤学》考试大纲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2、土壤的基本概念

3、土壤的主要功能

4、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5、近代土壤学科的发展及主要观点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组成,包括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微生物指标及其表征;土壤动物;土壤中的植物根系

2、影响土壤生物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氧气和Eh等

3、土壤生物的分布及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五)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

3、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土壤通气性

4、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

5、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6、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及土壤温度的调节

(六)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成土因素

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七)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1、土壤粒级、土壤密度与容重、土壤孔隙

2、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改良

4、土壤力学性质、土壤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八)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1、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土壤中的水汽运动

2、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农田土壤是动态与调控

3、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九)土壤胶体表面化学

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

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

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溶液化学反应

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

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土壤酸度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影响与调节

4、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5、溶度积及其应用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络合物与螯合物及土壤有机物质的螯合作用

(十一)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

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损失的环境效应、土壤氮素调控

3、土壤磷的形态、固定与机制、磷流失途径与环境效应

4、土壤中硫、钾、微量元素的形态、循环转化及影响因素

(十二)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

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2、土壤养分的供应与迁移过程

(十三)土壤污染与修复

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

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4、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

(十四)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1、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

(十五)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三、考试要求

(一)土壤学概况

1、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基本物质组成等概念。

3、了解土壤科学发展简史,包括世界土壤科学发展史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及其基本观点和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史。

4、了解土壤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了解原生矿物组成,次生矿物组成,掌握土壤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2、重点掌握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构造特征,粘粒矿物晶架内的同型异质替代(同晶替代)。

3、掌握粘粒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粘土矿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粘粒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掌握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的概念,了解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情况。

3、了解腐殖质形成的两个阶段,及合成腐殖质所需的基本材料。

4、掌握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土壤反应,有机物质的组成状态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影响。了解腐殖化系数的概念。

5、重点掌握腐殖质的组成,腐质酸的分离提取,腐质酸的含氧功能团和电性。掌握腐质酸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腐质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6、掌握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保肥性能,以及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激发效应”。

(四)土壤生物

1、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掌握土壤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4、掌握菌根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5、了解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指标。

6、了解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掌握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重量百分数,容积百分数,土壤水贮量,土壤水含量的测定方法,土壤水类型。

2、着重掌握土水势及其定量表示,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当量孔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等概念。

3、掌握土壤水的饱和流动(达西定律),饱和导水率。掌握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水汽运动规律。了解水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田间持水量,土面蒸发等的概念。

4、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及永久萎蔫点的概念。

5、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掌握土壤通气性机制、指标。

7、掌握土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温对土壤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土壤热量的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土壤表面热量平衡,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状况等内容。

(六)土壤形成和发育

1、熟练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综合作用。

2、掌握主要成土过程,特别是典型地带性土壤的形成过程。

3、熟练掌握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和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

4、掌握土壤剖面、发生层、土体构型及诊断层的概念。

5、基本掌握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理化特性。

(七)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1、掌握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掌握砂、粉、粘粒的基本性质,了解前苏联、美国、中国的土粒分级标准。

2、重点掌握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了解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3、掌握砂土、壤土、粘土的理化特性,了解土壤质地层次性及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

4、掌握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5、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常见的耕作及特点。

6、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限、脱粘点、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土壤硬度、土壤耕性、土壤结持性、土壤坚实度。

7、重点掌握影响土壤耕性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等内容。

(八)土壤水分运动与循环

1、掌握土壤水的饱和流动(达西定律)、饱和导水率。掌握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水汽运动规律。了解水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田间持水量、土面蒸发等的概念。

2、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

3、了解土壤中溶质运移的对流、扩散和弥散等过程。

(九)土壤胶体表面化学

1、掌握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等概念。

2、掌握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的来源,土壤电荷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电荷密度。

3、掌握交换性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4、了解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概念,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5、了解阴离子吸附的概念,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溶液化学反应

1、了解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等概念,重点掌握土壤酸度的类型、成因。

2、掌握土壤碱度的概念,衡量土壤碱度的指标,碱性土的成因。

3、掌握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土壤胶体上酸基的解离常数、土壤吸附性阳离子组成和盐基饱和度、土壤空气CO2偏压、土壤水分含量、土壤Eh对pH值的影响。

4、着重掌握土壤缓冲性能概念及产生缓冲性能的原因,影响缓冲能力的因素。

5、了解土壤反应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反应和养分有效度之间的关系。

6、了解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7、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重点掌握土壤碳循环,土壤碳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重点掌握土壤中氮含量和影响含量的因素,土壤中氮的形态来源和氮素循环。

3、重点掌握有机态氮和矿化过程,硝化过程,生物脱氮过程、化学脱氮过程,铵态氮的晶穴固定作用,氮的同化作用,土壤氮形态状况及调节原理。

4、掌握土壤中磷的含量,磷的形态及影响因素。了解磷的固定机制(化学沉淀、表面反应等)、影响土壤固磷作用因素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

5、了解土壤中钾、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增加有效性的途径。

(十二)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

1、掌握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与土壤养分、土壤生产力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土壤养分的形态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

3、理解土壤养分在土—液、土—根界面上的转化、移动的主要控制机理。

(十三)土壤污染与与修复

1、掌握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2、重点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原因、防治及治理途径。

(十四)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1、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

2、了解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十五)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1、掌握土壤退化的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我国土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主要参考书

1、《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2、《土壤学》,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期末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A)A.节省交易成本 B.便于管理 C.密切人际关系 D.提高生产力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C)A.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产业集中度较高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6.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最低 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 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 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9.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10.重工业化是指(B)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11.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12.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D)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13.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 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

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

1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15.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B)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16.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C)A.耐用消费品行业 B.工业品行业 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 D.中间品行业 1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A.定价是为了扩大需求量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18.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9.某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应该采取(D)A.前向兼并

B.后向兼并 C.混合兼并

D.横向兼并

20.交易成本的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一位经济学家最先提出的(A)A.科斯 B.张五常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21.(D)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贝恩的《产业组织》 22.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B)A.行业集中度 B.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 23.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24.古诺模型中两寡头的产量水平之和比两寡头勾结确定的产量水平之和(A),而利润()A.更高,更低 B.更低,更高 C.相等,相等 D.不确定,不确定

25.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政策可以被认为是(A)A.价格歧视 B.掠夺性定价 C.限制性定价 D.垄断 26.沉没成本是(D)A.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边际成本 D.无法回收的固定成本 27.伯特兰德模型中的寡头是以(B)作为决策变量

A.产量 B.价格 C.成本 D.利润 28.劝说性广告与产品差异的关系是(B)A.劝说性广告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 B.劝说性广告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 C.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D.劝说性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29.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 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30.厂商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弹性为同一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B)A.非线形定价 B.三级价格歧视 C.欺行霸市 D.不正当竞争

31.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的是(B)。A.韦伯 B.杜能 C.胡佛 D.赖利 32.我国国家标准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B)个门类

A.16 B.20 C.22 D.18 33.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是指(A)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布局理论 D.产业关联理论 34.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 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35.哈佛大学的教授张伯伦和(C)同时提出垄断竞争理论

A.贝恩 B.谢勒 C.罗宾逊夫人 D.克拉克 36.(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7.沉没成本与可竞争市场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垄断 B.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高,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D.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38.技术与经营支持是政府对(D)产业的调整政策

A.基础产业 B.战略产业 C.新兴产业 D.衰退产业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A)A.自然垄断产业 B.农业

C.竞争性产业 D.高技术产业 40.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1.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支柱产业是处于(C)的产业 A.成长期 B.衰退期 C.成熟期 D.形成期 42.不平衡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罗斯托

B.赫希曼

C.植草益

D.克拉克 43.后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C)A.第一产业地位下降 B.信息产业增长加快 C.产业知识化 D.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44.(C)着重研究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A.赤松要 B.钱纳里 C.霍夫曼 D.配第 45.克拉克在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使用的是(D)指标

A.产出 B.资本 C.需求 D.劳动力 46.下面(B)能够限制不同类别的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A.书籍 B.医疗服务 C.面包 D.电影票

47.电影公司推出新片时通常先收取高价,放映一段时间后再降价,这是属于(C)定价方式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时间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48.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A)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49.熊彼特认为(D)A.创新和企业规模大小无关 B.完全竞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

C.小厂商具有更大的创新动力 D.大型企业和垄断势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50.信息性广告具有(B)作用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高进入壁垒 D.夸大产品的差异 51.下面(B)属于经验性商品

A.服装 B.电脑软件 C.家具 D.个人电脑

52.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A)学派的观点 A.新制度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53.价格协调在下面(D)情况可能发生

A.市场集中度低 B.厂商数量多

C.成本差别大 D.产品差别化程度小

54.(C)是处于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55.当产品同质时,(D)模型的均衡结果具有竞争性产业的所有特征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豪泰林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川德模型 56.古诺模型中,当两寡头合谋时,结果是(B)A.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B.产量降低,价格提高 C.产量不变,价格上升 D.产量下降,价格不变 57.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C)A.平行于横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 D.垂直于横轴 58.下面(C)不是其所处行业中的主导性厂商

A.微软 B.通用电器 C.先科电器 D.柯达 59.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鼻祖是(A)A.科斯 B.威廉姆森 C.西蒙 D.阿尔钦 60.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A.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61.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62.(D)书的出版,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贝恩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63.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 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64.下列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类型中,哪种市场结构的进入壁垒最高(C)A.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C.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65.下面哪项属于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66.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A)A.熵指数

B.贝恩指数 C.勒纳指数

D.利润率指标 67.下列对贝恩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贝恩指数代表的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率 B.贝恩指数区分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C.贝恩指数越高,一定是垄断因素越强 D.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的数据更容易取得 68.资产的专用性与沉没成本之间的关系(B)A.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小 B.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大 C.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的大小无关 D.二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69.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B)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70.产业组织是指(A)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7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规模经济会形成垄断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72.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C)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

B.单个厂商对他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 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 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 7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A.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B.市场必须是能够统一的 C.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 D.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 74.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7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76.(C)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 A.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77.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78.下列哪一个分析范畴不属于实证分析(C)A.“是什么” B.“为什么” C.“该怎么办” D.“怎么样” 79.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是按照(A)分类法划分的

A.战略关联分类法 B.方向关联分类法 C.用途关联分类法 D.技术关联分类法 8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C)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81.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有(A)A.产品差别化

B.静态竞争 C.产品同质

D.以上都不正确 82.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A)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83.在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中,潜在进入者通常认为在位企业的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发生变化(B)A.价格

B.产量 C.成本

D.利润

84.下列那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的(C)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

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

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以扩大市场份额 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

85.在位企业的下列那种行为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不可置信威胁(B)A.广告 B.对潜在进入者的口头警告 C.对政府的游说 D.建立新的工厂进行扩大再生产

86.工业化是指(A)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87.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B)提出了基于国家之间生产技术相对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休谟 D.凯恩斯

8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89.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等是属于(C)分类方法 A.技术关联分类法 B.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生产流程分类法 90.打开“企业”这个“黑箱”是(B)学派

A.哈佛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91.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是(B)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92.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主要取决于(A)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产业内企业的数量 D.交易成本

93.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短期内企业的最优规模是由(A)原则决定的 A.MR=SMC B.P=MR C.LMC=SMC D.LAC=SAC 94.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D)A.《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B.《垄断竞争理论》 C.《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企业的性质》

95.(A)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A.张五常 B.科斯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96.(A)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 A.股票市场 B.管理者内部市场 C.管理者外部市场 D.产品市场

97.(A)本来是经济学家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市场集中度 A.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B.HHI指数 C.行业集中度 D.熵指数

98.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9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100.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这是企业实施的一种(A)A.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1.电信公司的一种定价方式是先按月收取月租费,然后再按用户通话时间收取电话费,这种定价方式是(D)A.时间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2.通常认为,劝说性广告主要针对的是(A)A.经验品 B.信任品 C.搜寻品 D.工业品

103.随着(A)特征越来越明显,广告竞争开始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A.寡占型市场 B.竞争型市场 C.垄断竞争型市场 D.垄断型市场

104.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05.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更具有敏感性和预测能力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属于(C)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06.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B)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107.早在17世纪,(A)就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A.配第 B.斯密 C.克拉克 D.马尔萨斯

108.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业的开发,这是属于(A)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09.(A)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A.创新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市场需求 D.资本积累 110.主导产业选择中的赫希曼基准是指(D)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11.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C)A.竞争性产业 B.垄断行业 C.自然垄断产业 D.垄断竞争产业

112.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A)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比较劳动生产率 C.平均劳动生产率 D.边际劳动生产率 113.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14.某些厂商在出售其产品时,批量越大折扣越大,这是(出题有误,BC均可)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115.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是(A)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116.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的是(B)A.张五常 B.威廉姆森 C.科斯 D.阿尔钦

117.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18.两个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A)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19.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规模大,甚至占据50%——95%的市场份额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小企业则自愿或被迫采取跟随策略是属于(A)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20.所谓产业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21.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系统建设,这是属于(B)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22.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C)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23.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向(B)转变

A.轻工业,基础工业 B.基础工业,高加工度工业 C.轻工业,重工业 D.农业,轻工业 124.广告密度和产品差别化之间的关系是(B)A.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 B.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

C.广告密度与产品差别化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D.广告密度无法衡量产品差别程度

125.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1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2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B.串谋时,P1=P2=3.6,Q1=Q2=10.8 C.非串谋时,P1=P2=4.5;Q1=Q2=9 D.串谋时,P1=P2=4.5;Q1=Q2=10.8 126.豪泰林模型说明的是(D)A.通过引入产品物理性质的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B.通过引入生产能力约束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C.通过串谋来获取最大利润

D.通过引入产品位置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127.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纵向一体化安排是为了(A)A.降低交易费用 B.避免政府干预 C.提高企业利润 D.扩大市场势力 128.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29.HHI指数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0.洛伦兹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市场集中程度(A)A.越高 B.越低 C.相同 D.不变

131.当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开发或原有产品的改善时,该产业部门趋于(B)A.收缩 B.扩张 C.不变 D.无法预测 132.(A)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A.迈克尔.波特 B.大卫.休谟 C.李嘉图 D.凯恩斯

13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B)的形成及发挥 A.比较优势 B.竞争优势 C.区位优势 D.政策优势

134.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方法,钢铁业、石油化工业属于(C)产业 A.最终需求型 B.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C.中间产品型 D.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135.限制性定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B)A.在位者 B.潜在进入者 C.供应商 D.零售商 136.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反映了(A)A.先行者优势 B.后发制人 C.比较优势 D.成本优势 137.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的

A.里昂惕夫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 赤松要 138.行业集中度指标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9.通过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等一系列概念来建立企业理论的是(B)A.科斯 B.阿尔钦 C.威廉姆森 D.张五常 140.最先把产业组织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是(A)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李嘉图 D.张伯伦 141.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142.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43.沉没成本与退出壁垒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低 B.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小,退出壁垒就越高 D.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高

144.所谓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是指(A)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145.关于技术进步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C)A.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B.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C.技术进步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D.技术创新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146.主导产业选择的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是(A)提出的

A.筱原三代平B.罗斯托 C.库兹涅茨 D.赫希曼 147.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农业是属于(B)产业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148.对外投资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进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都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49.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A产业是B产业的(B)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下游产业 150.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是(A)A.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 B.政府产业政策 C.充足的资金 D.廉价的劳动力 151.产业关联度基准是指赫希曼基准和(A)A.罗斯托基准 B.筱原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收入弹性基准 152大力发展(C)有利于提高就业弹性水平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本密集性产业

153.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B)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6 B.5 C.7 D.4 154.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155.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56.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D)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57.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是(B)提出的 A.李嘉图 B.波特 C.俄林 D.赫希曼 15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159.X非效率是(A)提出的

A.莱宾斯坦 B.马场正雄 C.渡边经彦 D.罗斯托 160.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化的关系是(C)A.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大 B.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趋于同质 C.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 D.没有关系

161.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62.不平衡”增长学说的创建者是(A)A.赫希曼 B.筱原三代平C.库兹涅茨 D.罗斯托 163.下面(D)构成沉没成本

A.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金融业的经营诀窍 B.运输业中的卡车

C.没有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往返于两城市间的航空飞机 D.用于研究开发、广告、员工培训的专用性支出 164.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理想状态是指(C)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165.下列(A)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A.根据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收取不同的价格 B.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C.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对每个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D.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方式 166.规模经济壁垒是指(B)A.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竞争者 B.新进入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规模导致的成本劣势 C.在位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比新进入企业具有的优势 D.在位企业控制了专利或技术秘诀

167.以产量为决策变量、动态的寡头垄断市场博弈模型是(A): A.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古诺模型 D.豪泰林模型 168.一家房地产企业兼并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是属于(D)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69.所谓产业的产值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70.将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产业工业和其他工业是属于(B)分类法 A.生产流程分类法 B.霍夫曼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171.在SCP分析框架中,对(A)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A.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B.消费者剩余 C.生产者剩余 D.贝恩指数 172.(A)通过对管理者的声誉评价,使得代理人不敢过分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A.管理者市场 B.股票市场 C.要素市场 D.产品市场

173.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以HHI为依据将市场结构分为(A)类 A.6 B.5 C.4 D.7 174.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C)A.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B.优化资源配置 C.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间的矛盾 D.促进技术进步

17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带动产业结构递进升级。这是(C)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76.产业结构优化是指(C)A.投资结构优化 B.供给结构优化 C.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D.产业间比例协调 177.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B产业是A产业的(A)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上游产业 178.筱原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D)A.罗斯托基准 B.产业关联度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179.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弹性水平会(C)A.上升 B.不变 C.降低 D.难以预测

180.在主导产业转换和发展的第五阶段,(B)是主导产业部门 A.汽车、石油和钢铁产业 B.信息产业 C.耐用消费品工业 D.电力、化工工业 181.衡量企业(工厂)规模经济的指标系数是(A)A.AC/MC B.MC/AC C.P-AC/AC D.P-MC/MC 182.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是(B)A.竞争促进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83.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B)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84.竞争促进政策主要是(B)A.限制过度竞争的政策 B.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C.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D.中小企业政策 185.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186.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直接干预是属于(C)的产业组织政策 A.控制市场结构 B.控制市场行为 C.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D.反不正当竞争 187.衡量产业素质是否协调,可以用(D)指标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需求结构 C.供给结构 D.比较劳动生产率

188.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是(C)A.食品 B.水泥 C.纺织工业 D.汽车工业 189.产业成长的实质是(A)A. 产业的选择 B. 产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产业的技术进步 D. 产品升级

190.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的手段有:(D)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19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一国的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供给因素 C.需求因素 D.国际投资因素

192.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这说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处于(C)A.低效率状态 B.理想状态 C.过度集中状态 D.高效率状态

193.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是:(B)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94.在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MES与进入壁垒的关系是(B)A.MES越大,进入壁垒越低 B.MES越大,进入壁垒越高

C.MES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

D.没有相关关系

195.以下(C)不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供给因素 A.投资结构 B.资源条件 C.消费结构 D.自然条件

196.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是(C)A.幼小产业 B.夕阳产业 C.淘汰产业 D.衰退产业 197.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B)A.产品质量上的识别性、产品品种的可挑选性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C.产品的外观特征、产品的价格 D.售后服务

198.韦伯是(A)理论的创始者。

A.工业布局

B.成本—市场学派 C.点轴

D.增长极

199.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200.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201.以下(C)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

A.资本结构 B.资源条件 C.个人消费结构 D.技术进步 202.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203.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204.对产业组织概念的拓展是将(B)纳入研究范畴 A.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B.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205.(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206.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 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07.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208.在(C)情况下,厂商攫取了消费者的全部剩余

A.二级价格歧视 B.三级价格歧视 C.一级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209.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 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

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 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

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 210.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

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211.在克拉克看来,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C)的差异 A.成本 B.价格 C.相对收入 D.绝对收入 21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1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

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214.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了(B)A.关联方式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农轻重分类法 D.生产要素分类法 215.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B)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216.直接规制政策是属于(C)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发展政策 21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产业布局实施了(D)战略

A.区位优势 B.平衡布局 C.生产要素优势 D.非均衡布局 218.赫希曼认为主导产业部门应当选择(A)的产业 A.后向联系系数大 B.前向联系系数大

C.收入弹性大 D.技术进步率高 219.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20.从狭义上讲,产业是指(C)A.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的某些企业的集合 B.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C.生产具体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集合 D.经济活动的总称

221.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运用(C)研究方法

A.S—C—P分析 B.计量经济分析 C.博弈论 D.案例分析 22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223.产业组织理论把(A)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市场集中度 B.企业集中度 C.行业集中度 D.买方集中度 224.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225.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发展的内涵是指(ABD)A.是一个包含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B.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C.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D.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E.不引起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有(BCD)A.产业内厂商数量 B.附加值高低 C.产业产值 D.产业关联效应 E.竞争程度

3.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ABDE)A.形成期

B.成长期

C.萌芽期

D.衰退期 E.成熟期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BCD)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E.消费结构优化

5.可用来定量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ABC)

A.利润率指标

B.勒纳指数

C.贝恩指数

D.基尼系数 E.恩格尔系数

6.产业间联系的纽带包括(ABCDE)

A.产品劳务联系

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

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7.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有(BCD)A.调整衰退产业 B.控制市场结构

C.控制市场行为 D.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E.行政干预

8.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E)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E.产业布局政策

9.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

A.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以轻纺工业为主导阶段阶段

C.以工业为主导的 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E.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10.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有(ABC)A.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B.产品同质 C.自由进入和退出 D.市场集中度高 E.信息不完全

1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的有(ACDE)A.种植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林业 E.渔业

12.贝恩指出的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A.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进入壁垒 B.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C.产品差别化因素 D.政府的政策法规 E.必要资本量

1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E.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14.市场行为主要包括(ABCDE)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 C.企业兼并与重组 D.企业定价 E.广告

15.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ABCD)A.产品同质

B.两个厂商同时作出决策 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

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价格 16.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ABD)A.产品同质

B.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C.产量竞争模型 D.价格竞争模型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

17.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ABC)A.消费者剩余 B.生产者剩余 C.社会总剩余 D.中间商剩余 E.X效率 18.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ABD)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E.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20.下哪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ACE)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E.主张经济自由化

21.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是(ABC)A.资产专用性 B.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C.交易发生的频率 D.交易成本的高低 E.纵向一体化

22.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A.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E.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3.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C.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E.霍夫曼比例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2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ABD)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供给结构基准 D.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E.国家基准 25.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有(ACD)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先进的技术资源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E.较强的扩散效应

26.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ABC)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结构效应 E.棘轮效应

27.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是(ABC)A.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B.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 C.控制企业兼并 D.直接规制政策 E.中小企业政策

28.产品差异化策略有(ABD)A.品牌差异化 B.渠道差异化 C.融资差异化 D.服务差异化 E.成本差异化

29、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ACDEB)A.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B.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 C.开辟新市场 D.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E.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30.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E.规模经济性

3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包括(ABCD)A.行业集中度 B.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C.HHI指数 D.熵指数 E.勒纳指数

3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ABC)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 D.完备信息 E.存在替代性产品

33、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ABC)A.产业集聚化 B.产业融合化 C.产业生态化 D.产业知识化 E.产业合作化

34、影响卡特尔稳定性的因素有(AB)A.经济人理性假说 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 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 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 E.政府干预

35、判断市场是否是有效竞争的三分法标准指(ABC)A.市场结构标准 B.市场行为标准 C.市场绩效标准 D.资源配置效率 E.生产成本标准

35、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ACBD)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E.产业规制政策

36.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CD)。

A.结构 B.政策 C.行为 D.绩效 E.价格 37.下面(ABCDE)是属于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个人消费结构 D.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E.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38.工业化过程要经历如下(BCE)阶段

A.信息化 B.重工业化 C.高加工度化 D.农业工业化 E.技术集约化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价格规制 E.规格规制

40.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CD)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A.进入壁垒 B.政策 C.完全可竞争市场 D.沉没成本 E.市场价格

41.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原因有(ABCD)A.利益集团目标分化 B.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C.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压力 D.成员“搭便车”动机强烈 E.技术进步 42.说明静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CD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豪泰林模型

43.制定战略产业扶植政策时,要防止(BC)A.设备加速折旧 B.战略产业选择失误 C.资源浪费 D.市场过度竞争 E.企业转产

44.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有(ABC)A.主体是企业 B.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C.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 D.决策权仍集中在中央政府 E.地区经济利益被忽视

45.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技术进步

46.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政府 47.评价市场绩效可以从(ADE)方面进行 A.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B.产业结构 C. 产业布局 D.产业技术进步 E.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8.衡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指标有(AB)A.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B.广告密度 C.AC/MC D.贝恩指数 E.勒纳指数 49.可用来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ABCDE)

A.职工人数

B.固定资产原值

C.产量

D.销售额 E.附加价值

50.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ABCD)市场关系 A.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B.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买卖双方的关系

D.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E.潜在进入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 51.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消费者喜爱

52.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E.奢侈品大量涌现

5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ABC)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E.美学 54.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有(ABC)A.马歇尔 B.张伯伦 C.罗宾逊 D.兰凯斯特 E.贝恩

55.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在1931年

C.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E.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5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 诱导手段有:(BCDE)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E.融资支持

57.下列各项中(ABD)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C.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E.必须处于垄断地位

58.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价格理论的两极是(AD)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E.垄断 59.说明动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AB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60.企业兼并有哪些类型(ABDE)A.水平兼并 B.纵向兼并 C.联合兼并 D.混合兼并 E.垂直兼并

61.根据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AC)A.消费资料产业 B.重点产业

C.资本资料产业 D.支柱产业 E.主导产业 62.三级价格歧视就是(BE)A.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

C.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 D.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E.根据消费者的年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6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A.前工业化时期 B.工业化初期 C.工业化中期 D.工业化后期 E.后工业化时期

64.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ABCE)A.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B.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 C.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 D.运输费用

E.获取市场信息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

65.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对在位企业成功实施掠夺性定价产生负面效果的行为有(ABCD)A.被掠夺方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 B.潜在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性资产 C.消费者与被掠夺者签定了以竞争价格供货的长期合同 D.商品可以转售

E.在位企业可以获得行业或地区的交叉补贴 6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包括(ABCD)A.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B.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C.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D.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E.必要资本量壁垒

67.贝恩依据(AB)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 A.CR4 值 B.CR8值 C.产业规模状况 D.HHI值 E.熵指数

68.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ABCD)阶段 A.重工业化

B.高加工度化

C.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 D.高信息化 E.规模化、标准化 69.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主要有(CD)A.定价行为

B.广告行为 C.价格竞争行为

D.价格协调行为 E.兼并行为

70.下列(ABC)描述的是哈佛学派的观点?

A.高集中度导致到利润率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反对政府干预

71.在(BC)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协调越困难

A.集中度高 B.集中度低

C.产品差别化程度高 D.产品差别化程度低 E.进入壁垒高

72.一级价格歧视下,(ABCDE)A.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B.厂商对每个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C.厂商攫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D.没有扭曲效率,但影响了分配 E.是所有市场形式中最低效的 73.在寡头垄断模型中,下列(BC)是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豪泰林模型 D.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E.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74.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包括(ABCDE)A.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B.技术进步

C.消费需求 D.投资需求 E.国际贸易

75.根据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程度的差异,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ABCD)类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E.先行产业

76.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罗斯托基准是指(AB)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E.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

77.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先导的代理理论包括(ABC)A.团队生产 B.测度、监控、偷闲 C.剩余权利 D.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E.垂直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78.度量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包括(ABCDE)A.需求的交叉弹性 B.广告密度 C.广告费用 D.销售网络状况 E.顾客对服务的评分 79.横向并购的福利效果是(ABC)A.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经济

B.形成卖方集中 C.造成了垄断 D.福利影响为负 E.福利影响为正 80.下列(ABD)描述的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A.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B.认为即使是独家垄断企业,也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竞争者进入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主张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是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81.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包括(ABCDE)A.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B.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C.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有成本

D.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划花费的成本要低 E.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82.资产专用性有如下(ABCD)种类型

A.场所专用性 B.物质资产专用性 C.人力资产专用性 D.专项资产 E.无形资产

83.混合并购的原因包括(CD)A.扩张市场势力 B.降低交易成本 C.资产充分利用 D.降低风险 E.获得规模经济

84.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BCDE)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关联理论 D.产业布局理论 E.产业发展理论

85.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DE)A.生产要素 B.需求因素 C.比较优势 D.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E.企业的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 86.构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包括(ABCDE)A.物理差异 B.心理差异 C.服务差异 D.空间差异 E.品牌差异

87.配第.克拉克定律描述的是(ABC)

A.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B.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C.反映了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D.资本品工业优先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规律 E.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

88.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ABCDE)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设备规制 E.价格规制

三、问答题

1.S-C-P三者间的关系。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7.试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9.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0.试述兼并的主要类型及动机。

11.试论述如何综合评价某一产业市场的市场绩效。12.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

1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14.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15.论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6.论述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17.论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8.论述贝恩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19.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20.论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21.简述产品差异性的度量方法。22.简述广告的类型及其特征。

23.简述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产生的原因。24.简述规模经济的三个层次。

25.分析不同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势力。

26.简述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新特点 27.阐述科斯的企业理论。

28.简述行业规模经济水平的测量指标。29.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

30.简述管理者市场是如何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31.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32.简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33.简述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及联系。3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35.简述勒纳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6.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37.简述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8.分析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39.简述规模经济壁垒。

40.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41.简述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4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43.简述HHI指数及其优劣势。

44.简述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45.简述纳什均衡的哲学含义。

46.简述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形成原因。47.简述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48.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

49.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50.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

下载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考试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银行 学期末考试

    一、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和联系 2.许多商业银行为商业票据和国债进行承销,与投资银行的承销业务存在竞争。 3.商业银行的许多咨询业务,尤其是针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顾问服务,是......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第六章习题

    食品营养学 第六章习题 1、 为什么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 答:几乎所有的天然食物中都含有人体所需的一种以上的营养素,除去某些特别设计的食物(如婴儿奶粉......

    微机原理考试习题与答案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及练习册 微机原理课程组 2009年12月 中北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习题及练习册---目录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考试习题

    《工程估价》复习与习题第一章 复习与习题 教材选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工程估价》2004.8 参考资料:略 第一篇 工程估价的计价依据 第一章 绪论 要求: 1) 掌握工程造价的计价特......

    军事理论考试习题与答案(六)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不知彼而知己,_______________”。 2、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_____......

    区域分析与规划考试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1区域 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2区域发展 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不仅表现在经济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最新2012年

    《社会保障学》 一、单选题 50.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C《中华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一部(C《社会保障法......

    学期末考试动员演讲稿

    学期末考试动员演讲稿 学期末考试动员演讲稿1 各位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期转瞬即逝,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迎来了期末复习和考试。期末考试是学校对一个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