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时间:2019-05-14 06: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第一篇: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沈灿灿

生命科学学院1401班

摘要:近年来,在现代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来,环境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国;发展;保护对策

言:中国人民在经过了漫长的奋斗历程之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各种废水不断排入河流、海洋之中,城市周围垃圾堆成山,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天空被雾霾笼罩,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作为大自然向我们的报复不断发生,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环境的保护是全人类重视的问题。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一切发展的前提,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延续,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1.当今中国的几大环境问题 1.1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现象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所没有的微量物质,而这些微量物质的持续以及数量的增加,对人、动植物、材料、物品产生不利影响及危害,且这种状态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及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时,便被称作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雾霾、PM2.5等关于大气污染的名词也被人们常挂在嘴边。由此可得知,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已越来越重视。因此,采取积极、合理、有效的策略,来做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工作,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1.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1]。1.1.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1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201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1]。

近年来,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每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1]。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1.1.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1.1.4政策出台后的大气状况

自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废气排放中,电力行业所占比例高达47.52%,而钢铁、水泥建材、有色冶金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10.64%、13.26%、6.04%。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立方米,11年间增长了2.39倍[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这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1.2水体环境问题

1.2.1水资源管理模式有缺陷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这是我国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相关条例所规定[3]。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水资源被分类,并且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开发和利用,而国家气象局又拥有大汽水的管理权,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于分别有建设部、农业部以及林业局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又负责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不同的管理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缺少合作和协商,不同管理部门制定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水资源保护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地实施。总的来说,“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成效[4]。1.2.2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水资源保护队伍主要指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在众多制约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的因素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甚至直接决定了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然而在我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践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却表现出参差不齐、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普遍偏低和偏弱的特点,缺少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水资源行政执法工作,素质不高造成日常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暴露出众多的问题,不仅导致水资源保护的效率不高,也使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破坏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2.3人民对水资源认识不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往往把二者区别看待。在水资源的需求方面,人们一般都会考虑到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但往往忽视了生态用水。在进行水资源开发时,人们只重视地下水的储藏量,比较关心可以开发到多少水,而忽视了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往往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退化[5]。

人们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阻碍我国制定保护水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并影响到其实施效果。同时,在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讨论上缺乏长远眼光,仅仅停留在一些常规、宏观的污染讨论上,而没有对一些新兴的、微观的污染进行研究。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在保护方法的制定,手段的选用上往往会给水资源污染留下漏洞。1.2.4水价制定不合理,无法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

我国虽然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位公民都要有节约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感化身边的人节约用水。与此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光靠公民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一套系统的制度,对公民的日常用水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包括对企业用水的约束。在水资源的使用是否收费的问题上,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可以用到免费的水,那么每个人都会想最大限度占用水资源,这样不能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定合理的水价反而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6]。由于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此外,在水资源的产权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水资源是上天赐予我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从理论上来说,水资源应该改为其所在区域的居民共同享有,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水资源免费基本上还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颁布的《水法》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7]。实际上,在我国实行的是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有偿制度,也就是说,在水资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价的制定以及征收标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此标准的制定充分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人们是经济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地方水资源费用的征收标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很多地区存在的差异较大。由于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管理与规范,各地方在进行水资源费用征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严重扭曲了制定水价的初衷。可见,在我国水资源所有权的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1.3土壤环境问题 1.3.1 工业污染源

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都比较高,一旦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在短期内即可引起对作物的危害。一般直接由工业“三废”引起的大面积土壤污染仅局限于工业区中数千米,数十米范围内。工业“三废”引起的土壤污染往往是间接的,是由于以废渣等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或以污水灌溉等长期作用使污染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引起的。

1.3.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土壤污染包括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污染,这些物质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和品种在不断增加。喷撒农药时,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落于土壤表面,一部分则通过落叶,降雨而进入土壤。农药的大量使用是土壤中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1.3.3生活污染源

人类尿及畜禽排除的废物长期以来被看做是重要的土壤肥来源问题外,也会产生严重的土壤和水体污染问题。含有人畜遗弃,排泄物的生活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等均含有致病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将这种未经处理的肥源施与土壤,会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染。

此外,自然因素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例如,强烈的火山喷发,富含某些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的矿床附近地区的土壤,由于含矿物质(岩石,矿物)的风化分解和传播,可使有关元素在自然界的作用下向土壤中迁移,引起土壤污染。

1.4固体废物处理问题

个人环境保护行为 2.环境保护对策 2.1

参考文献

[1]平措.《环境科学与管理》[M].环境科学与管理杂志社.2006,31(01):18-21.[2]席中军,崔宾飞,胡海平.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灰色综合评估法[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32(3):235-237.[3]田志红.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2).[4]苏腊红.我国水资源保护问题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01).[5]匡耀求,黄宁生.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4):29-33.[6]宋宪宗.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北方环境, 2013(12):56-57.[7]耿峰,张茹松.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8):107.

第二篇:浅析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进涛2008641708级土管二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资源问题保护对策生态保护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2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

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00亿元。

(3)土地污染。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2.1.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1.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法应以“供”定“需”,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于主导地位。

(2)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获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达到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和耕地数量压力缓解的双赢,其唯一的途径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组团式发展。

(3)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费,

2.2 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2.2.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

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2.2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2.2.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2.3 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2.3.1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保护土地质量。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者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看,通过农地保护措施,可以维持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分析,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在这个生产周期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2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上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土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用工省、见效快、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荒地开垦和废弃地复垦要进行经济性研究。

2.4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①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虫害的出现。一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害虫对农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使得人类施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得不增加,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②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态体系中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多数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中毒的昆虫被啄食,又害死鸟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死

亡,而天敌的繁殖能力远不如害虫,结果反而有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特征,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肥料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肥料、种子和水等粮食增产三大可控制要素中,化肥的作用率己达 30%-40%。但是肥料在我国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肥料对粮食增长率的作用不断下降,即肥料利用率在我国尚处较低水准。而且,肥料的大量施用还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这是肥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一方面,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论

面对如此严重的土地问题,为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做好土地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吉平.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3).[2]陈美球等.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

[3]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鲍荣华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4).

第三篇: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问题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是本人对我国环境资源问题作一些探讨,并就如何改善我国环境资源状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2012年6月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环境状况和环保进展中的积极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环境和环保中存在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年均分别增长6.6%和11.2%,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表明,我国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与之相伴的有更多让人欣喜的消息: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77.9%的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占76.1%。《公报》显示,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同时,我国生态建设进展较好。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

喜中有忧,透过《公报》,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家控断面中,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25.3%和13.7%。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2011年对全国364个村庄的监测试点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村庄占81.9%;农村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环保任重道远,环境问题在我依旧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

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6月

[3] 《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日报,2004年12月

[4]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年

第四篇:浅谈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本文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我国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特殊性,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法制建设、政府干预、环境保护产业化

前言: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 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环境恶化己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因此,深刻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深入探索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它不仅被单独使用,也常和其他词组合成复 合词,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地理环境等。不同的学科对其涵义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所研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1.2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均物质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接轨”的步伐加快,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激烈化和外显化,尤其是环境污染十分突出。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次能源中煤占70%以上,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大气污染物都将增加。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沉降重点地区之一。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大城市中,我国占7个。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为数很少。此外,汽车尾气污染突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流动污染源。

1.2.2水体污染形势严峻

由于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污染物使得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 染,造成水质恶化。七大水系中,1/3以上的河段的水质不能达到使用功能要求,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我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仅占10 %,基本符合标准的占20%,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 70%。以地下水为饮水的城市,90%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污染逐年加重。

1.2.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不仅使我国失去了大 片宝贵的土地,还使河床升高,湖泊、水库淤积,因而洪涝灾害频繁,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 亿亩扩大到 2 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

1.2.4噪声和固体废物加剧

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又由于我国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率均较低,多数垃圾只是露天放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了耕地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O亿吨,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物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

1.2.5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中央型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在此过程中,各种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所呈现的矛盾也愈发加剧。由于政府(环境治理的供给者)和生产厂商(环境治理的消费者)目标函数的差异以及预期收益——成本大小的不同,决定了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我国环境问题固然有其国情、历史、技术、伦理等方面的原因,但造成我国目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2.1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2 环境立法的滞后

我国的环境立法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立法指导思想多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兼顾环境保护,基本上是建立在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 90 年代开始注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但并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长期遵循“成熟一条制定一条”的原则,这一原则使环境立法只注重经验性而忽视先导性,许多条款明显滞后,甚至与现实脱节,使得市场经济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措施无法可依。同时,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创设时间短,且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一是尚未经过、也未有成熟的市场考验;二是有些制度援引或借鉴西方法律体系的内容,很难在短时期完全吻合我国特定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

2.3 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职能不到位

在现行体制下,环保法律几乎未授予环保部门任何直接强制执行权力,尤其是无工商、税务等部门所拥有的查封、冻结、扣押、没收、强制划拨等手段,使得环保部门对层出不穷的违法行为常感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只能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方式迫使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普遍感到缺乏必要的直接强制执行权力来保证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这就决定了环保执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软弱的状态,它不仅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执法积极性,降低了执法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环境违法行为的滋生。

2.4政府干预的失灵

在我国赶超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从地方利益还是政治前途出发都会选择经济利益至上的战略,甚至为此牺牲环境利益。原因很简单, 环境质量的改善通常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显现,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和明显。地方官员的任期通常比较短,在此前提下,忽视环境而发展经济就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再者,地方政府与其所辖的污染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往往维护企业的发展,在制定和执行污染控制任务时敷衍、搪塞;况且,环境质量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不仅表现在一个地区对公共环境的污染会损害相邻地区的利益,而且一个地区政府治理本地区环境的好处肯定会被其他地区所获得,这就削弱了地方进行环保投资的积极性。这种政府负责环境治理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存在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 相应的环境监测、监理、统计、科研、宣传、教育体系,环境保护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变到源头控制。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必须寻找与所有者利益兼容的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的宏观治理,建立并健全干预机制,才能使生态环境的治理长期、有效地开展。

3.1 加强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保护的开展,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需要全国的共同参与与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特别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执法人员的教育,以提高环保执法水平。

3.2 强化法律手段,切实落实环境保护

我国虽然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法律的执行中问题题还很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普遍。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可 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客观需要。因此,环境保护要进一步强化法律手段,修订与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要努力填补环境法领域的空白,尽早出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有毒化学品管理法以及与单行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强地方 环境资源立法,使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相互配套,使法律对环境的保护更具有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我国的环境执法体制及各执法机构的职责。避免由于执法机构的职责不清、多头执法而影响执法效力的问题。

3.3 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使环境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分离的误区,确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分的理念。我们再也不能沿袭过去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型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从传统的发展模式改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从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转变为 资源节约型,从破坏环境型的发展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从技术落后型转变为技 术先进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变为管理科学型;要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建立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运用市场和科技的力量,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

3.4 推进环境保护产业化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环保产业,要通过观念更新,创造环保产业的需求。要在决策体系中增加和突出环保评价程序,依法采取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从而确立环保在经济活动中 的根本地位和权威,由此创造环境保护产业的需求。

要通过体制创新,引进环保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化。要通过调节税收政策。优化推进环保产业化的政策体制;要通过转化和应用环保科技成果,提升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与水平;要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财力投入,积极探索多元 化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方式,鼓励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建设。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人类对自身的不良活动及不良后果的认识更加深刻,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地球的升温等一系列突出的生存危机问题,已摆在人类的面前,人类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前提,把发展放在好的基础上前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今天困扰我们的各种环境问题如果不好好解决将会遗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虽然今天在我们的努力后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样的进度是远远不够的,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正所谓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真正认清环境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遏制住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们的经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徐辉.我国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丛,2010,(17):197.[2]雷家骕,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J].1998(03).[3]黄敬宝.莫小红.中国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R}2.11:48~50.[4]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教学与研究.1998(8).[5]朱德明.城乡统筹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5(71).[6]魏菊梅.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建设论坛.2010(8).

第五篇: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姓名:单位:专业: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农村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污染治理设施等与人居环境有关的公共服务远未跟上,导致农村的环境状况显著劣于城市。本文从分析农村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揭示了当前农村环境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对策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应引起关注的是农村环境恶化、地下水的污染和缺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对农村环境问题能有更好的了解,我们对农村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从总体上看,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水环境恶化

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2003年我国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1%,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卫生厕所普及率仍不到10%,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率几乎为0。造成农村水源污染的源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产生2500万吨生活污水,且大部分都末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严重的污染,以至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口喝不上干净水,有1.9亿农民的饮用水是受到严重污染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其中还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对人、动物都是威胁。另一方面农药的使用更是加重了水源的污染,田地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严重污染了水源。二是工业废水,随着农村小城镇的复兴,农村工业的勃发,现代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城市生产生活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导致农村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不争得事实。受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的限制,乡镇企业大多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高污染行业而且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农村水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正常生存。

二、固体垃圾污染

农村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化垃圾,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剩余物、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废旧衣服鞋帽等。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处理设施,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又相对较差,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如旧衣服、一次性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随意倒在田头、路旁、水边,许多天然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以及发酵甚至发生反应,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1.2亿吨生活垃圾露天堆

放。并且这地固体垃圾大部分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农用塑料薄膜技术自从在我国推广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目前多数农用薄膜为聚乙烯成分组成,这种材料的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光解和生物分解性均较差,残膜仍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 kg/ hm2,高者达270 kg/hm2。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据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kg/ hm2,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8.5 kg/ hm2,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同时,也阻碍了农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和根系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生量约6亿t,其中稻草1.8亿t,玉米秆2.2亿t,小麦秸1.1亿t,还有苷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秸、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它们产出的秸秆量都超过了千万吨。目前在饲料、还田、造纸、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对秸秆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如秸秆作为饲料的问题是消化率低,只有40%左右,氨化技术氨源损失达70%。秸秆还田腐烂速度和秸秆还田机械问题尚有待解决,秸秆造纸引起的污染难题也需根冶,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挤效益不高等,使每年秸秆利用数量相当有限。另外,秸秆焚烧现象在我国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由于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恶英、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再加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从而使农村固体垃圾污染加重。另外,乡镇企业排放的有害固体废弃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

三、空气污染

以前,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是造成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在农村每当农民收获完小麦、玉米等后剩下的桔秆就要焚烧掉,一方面焚烧后的灰分可当化肥,另一方面省去了清除的力气。可是焚烧的浓烟不仅使行人烟眼流泪,而且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如今,随着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政策的推出,由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逐渐消除。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粉尘已经成为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这些废气中的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乡镇企业空气污染的报道不断增多,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农村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近来,很多农村地区提倡开发山区,发展果业,以至无度地砍伐,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被破坏。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还有伐木为柴的大量砍树,也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我国的森林总面积仅有1.59亿公顷,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然而农村森林面积却每年以8.7万公顷的速度剧减。并且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大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破坏,而大规模地牵移,甚至遭到灭绝。同时,也少不了造成水土流失,蓄水量下降。

五、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部分企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农村环境问题这么严重的原因很多,但总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农村环保监督能力严重不足。3.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到位。4.有关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乡(镇)、村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同时配套环卫等基础公共设施,在一定场所、范围内设置垃圾池,便于集中或定期进行处理;二是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从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三是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制癌物和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通过环境规划,使乡镇企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合理,“三废”污染得到充分利用与治理,使乡镇企业沿健康的轨道,同时督促乡镇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应引导农民重视使用农家肥,积极推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五是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意识。五是政府应重视环境问题,制定并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和规章制度。从法律上规范农村的环境保护行为。

结语

中国有将近70%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国应积极通过包括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意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农村一个碧水蓝天。

下载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今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

    论昭通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昭通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 作者:阮荣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昭通市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防......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

    当今中国存在的主要文化问题5篇

    当今中国存在的主要文化问题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z0903 学号:1141090308 姓名:杨菊 当今中国存在的主要文化问题 一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定稿)

    摘要:本文对大兴安岭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生态保护 建议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以来,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所造成得可采森林资源锐......

    中国煤矿环境与保护的主要问题

    我国煤矿环境和保护有好多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1、煤矿开采中的环境问题2、煤炭洗选、储运及转化中的环境问题3、煤炭使用中的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煤矿环境保护的......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5篇)

    论述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原有的著作权保护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对著作权进行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探究网络环境下著作......

    保护家乡环境

    保护家乡环境,从你我做起 原本,我们的家乡十分的美丽。到处都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条条小河清澈见底,口渴时,只要用手一捧,就可以喝到甘甜的河水„„ 可是,现在小河的周围都建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