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缙云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问题与对策)
缙云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来源: 缙云县民政局 李晓军 丁伟华 祝伟华 尹李周 责任编辑:冯红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3日
点击: 451 【字体:大 中 小】
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是居民、村民自愿成立各种健康有益的一种组织,它们是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合法组织形式,是国家个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各种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在便民服务、加强管理、创新体制、深化城乡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来的培育发展,缙云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工作成绩显著,截至目前,缙云县共培育发展了110家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其中,已登记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3家,城市社区社会组织87家。涉及农业、文化、体育、社区服务、慈善救助、卫生、老年等多个领域。如:缙云县科普美术协会,成立于1983年4月,是一个经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协会自成立以来,运用美术与摄影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把为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作为自己应有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协会共举办30多期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计1000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共举办各种大小型展览会60多次,有《缙云县首届工业企业产品照片展览》、《纪忆缙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摄影图片展》、《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二十多年来,协会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学习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及组织会员下乡、下厂和参加外地举办的各种美术、书法、摄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会员和业余美术摄影爱好者的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有6000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有600多幅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有的作品还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金奖与银奖。由于协会工作出色,自成立以来已有10多次被县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协会。特别是2000年以来,已连续9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并授予“科普示范协会铜牌”和“科普志愿者旗帜”,年年都受到表彰,赢得群众一致称赞,群众们深有感触地说:“协会把我们绚丽多姿的仙都风光,独具特色的石城新貌,淳厚质朴的乡风民俗,通过美术摄影作品作了真实的反映,同时通过展览宣传了科学文化知识,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山区文化传播的信使。”又如,缙云县老年协会,创办老年经济实体350余个,他们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如种植养植业、第三产业等。各类经济经济实体合计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五云镇下小溪村,老年协会分会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白手起家把牛头湾变成“聚宝盆”。他们改造了荒滩,办起了砂场,建造了鱼塘,老年协会经济从无到有,现已拥有设施和资金,价值上百万元。壶镇镇姓汪村老年协会创办老年公共浴室和小商店,生意红红火火„„老年经济实体的创办,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又增了老年人的收入,还为发展老龄事业积累了资金。许多村老协把老年把老年经济实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如下小溪村老年协会拿出6万元支援村里建成周湖堰水利工程,又筹资7万元帮助村里建好教育宿舍。再如,缙云县婺剧促进会,成立三年来,县婺剧促进会一路凯歌捷报频传,多次获省级婺剧各项比赛的金奖,在全省打响了缙云婺剧的品牌文化影响力。墙内开花墙外香,作为回报家乡人民对婺剧事业的支持厚爱,县婺剧促进会在建国60周年之际组织了多次的汇报巡演,并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婺剧的文化影响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担负起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主力军为创建省级文化强县出力,真正做到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谐社会的促进者,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此外,缙云县官店石材石雕行业协会,本着服务会员,解决石雕行业内部长期无序竞争,推进石材石雕行业发展的原则,千方百计为石材石雕企业办实事,成了会员的“娘家人”,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好评。如今全村共有石器厂家30余家,生产从业人员300多人,行业总产值超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389元。为改变石雕生产混的局面,协会在向上级要求设立专门的生产园区和设立新矿点的同时,不放慢壮大石雕产业的脚步。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即“生产石材在外,加工场地在外,销售市场在外”的路子。最初,村里的一些石雕工艺厂还是到永康、青田、武义甚至福建省买石材加工,后来,村里的缙云石器工艺厂干脆在永康办分厂,仙都石料装潢公司到武义办分厂,接着其他生产厂家也纷纷效仿。到目前止,全村30多家石材石雕企业在外办分厂的有近十家。村里的一大批石材、石雕交易经纪人接到订单后,也大都在外选择加工点。这样,仙都景区的生态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官店村的石雕行业仍在壮大,实现了“双赢”。协会会员、缙云石器工艺厂厂长杨伟杰告诉记者:“在外办工厂,虽然经营者经营成本有所提高,生活上不方便,但景区得到了有效保护,石雕产业得以持续发展,这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缙云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近年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程度作用。但总的看来,无论是发展规模、服务水平、作用发挥,还是在监督管理,都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走访,我县部分领导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目前抓经济为主,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还排不上号,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领导认为城乡基层社会无权无钱,工作难度大,领导又看不到政绩,互相推诿,遇到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通过对28家单位和362名干部、群众走访了解,有71%的同志不知道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有28.2%的被调查者甚至还不知道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缙云县民政局。
(二)登记率低。来自缙云县社会事务科的统计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仅为110家,这与事务科摸底的717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登记率仅为15.3%。有一部分社会组织负责认为,自己已经主管部门批准,有几间房子、几张课桌、一点经费就可以,用不着再到民政部门登记,这样的观点在我县的城乡社会组织中还占一定的比例。
(三)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整体质量不高。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整体结构不够优化,尤其是乡镇、村级涉农行业协会、社区和公益性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规模尚小、数量较少、服务社会的能力还比较弱,与当前缙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少数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法制观念淡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民主建设不到位,有的缺乏社会公益、社会责任、社会服务、社会诚信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且有不当营利行为,社会形象差,公信不高。如某镇所在地村一所幼儿园,租用村里的破旧祠堂作为办园场所,办园者只是用半截泥墙隔了几间幼儿的教室和寝室,如遇阴冷天气,祠堂天井空空荡荡,幼儿就同在室外上课或午睡无异,另外祠堂木结构霉变也比较严重,这样的场所应该说很不适宜办园。
(五)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监督工作滞后。全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人员、专项经费等与管理任务不相适应。目前缙云县无专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管理人员,此项工作由事务科一名同志兼任,除每年一度的年检外,还承担大量的咨询、登记、变更、等事务性工作,加上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根本没有专项工作经费,造成管理力量与管理任务严重失调,工作人员根本没时间精力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六)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存在双重管理。一些业务主管单位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不重视,或者放任自流,不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与登记管理机关不相配合;或者部门利益严重。特别是基层还有一定数量的幼儿园、诊所等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至今未到民政部门登记,疏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和安全隐患。
(七)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不优。不少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经济基层薄弱,活动场所简陋、活动经费紧缺,活动设备简陋,经费没有来源,主要靠自筹、赞助等形式,甚至个别社会组织处于自生自灭状况,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后劲不足。投资者和从业人员没有任何经济回报,投入也有限,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活动开展不积极,发展活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目前,缙云县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经费尚靠财政拔款,无专项经费,所给的经费少得可怜,仅能维持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办公费用。政府根本不可能给予过多的经费,而民政本身资金还比较薄弱。因此,开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缺少经费,宣传没有深入,致使有些单位和群众缺少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感性认识。有些单位、群众甚至连最起码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登记程序等都不懂。
(二)管理力量薄弱导致问题增多。
管理力量薄弱是导致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问题增多的又一原因。几年来,民政部门在加强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人员编制少,遗留工作多,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缙云县无专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管理人员,此项工作由事务科一名同志兼任,且工作不能做到相对固定。除每年一度的年检外,还承担大量的咨询、登记、变更、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时间精力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在现实工作中,就部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而言,只要业务主管单位批准了,登记管理机关就得批准,否则,就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这种现象直接造成了登记管理机关被动审批登记,严格执法困难,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监管不力。加上此项工作没有引起各部门足够重视,因此出现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率低等种种问题。
(三)法规政策不配套。
一是现有的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条例立法层次低,缺少《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法》,使得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及职能等没有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二是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缺少相应的具体登记管理办法,影响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三是在城乡基层社会在县级没有正式人员编制,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税收减免、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系统配套的政策,限制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四是行政执法缺少法规依据,尤其是取缔非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缺乏强制手段,造成一些未登记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取缔困难,带来社会隐患较多;五是现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与个别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不衔接,造成“双重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六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社会评估机制,影响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自律机制的建设。
(四)地位没得到领导足够重视。有的领导认为城乡基层社会无权无钱,工作难度大,领导又看不到政绩,互相推诿,遇到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县还没有系统性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致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盲目性,设置不科学,布局不合理;二是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经费不到位,到目前止我县还没有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的缺乏导致我县在人员配备、工作开展了受到较大影响,致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队伍与管理手段薄弱,管理监督工作滞后。三是部分负责人认识有偏差,部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看成是看成是负担,对本应转移到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行业管理职能和事务性工作紧抓不放,限制和影响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甚至由于一些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交叉,或由于种种其他原因不愿作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致使一些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得不到登记。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要求,结合缙云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在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中,做好城乡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发挥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积极研究和制定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影响。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问题众多。因此,仅靠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办公室、一名办事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统筹兼顾,统一安排,在政策制订、资金安排、机构设置等方面协调一致。一是处理好与县委、县政府的关系。要主动地、经常地向党委、政府宣传关于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汇报本地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有关情况和问题,并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有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保证和落实;二要处理好与主管部门联系。民政部门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有理有节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使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和领导所属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并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与民政部门配合,共同搞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三要处理好与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民政部门要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联系制度,互通情况。对未经登记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从事违法活动及时发现,做到该整顿的整顿,该处罚的处罚,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四是抓好培训工作。针对各地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不同情况,举办了业务人员培训班、下发了相关文件,同时组织全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业务骨干到先进县学习考察,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活力。五建立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的长效运行机制。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的工作实际,全面开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诚信建设,逐步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行为更规范、高效、透明,基本做到向社会披露重大信息和相关服务承诺。
(二)加强宣传,深入人心。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说到底是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对《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贴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第二,利用会议、发送宣传资料和举办业务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帮助群众认识规范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和好处,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开通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热线,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疑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第四,登记管理人员发扬民政干部务实作风,深入各单位、乡镇、行政村、户,把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落实到各单位和群众的心坎上,使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工作妇孺皆知。
(三)规划先行,做好培育。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合理布局进行前瞻性研究,科学制定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确定培育发展重点,增强民间组织设置的科学性。以政府名义专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若干意见》,给社会组织制定了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加大扶持力度。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切实做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规划。要结合我县各乡镇、社区、村自身区位优势、功能定位、资源优势、新兴产业发展及村庄地理位置等,做好特色开发。只有规划好,才能正确处理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才能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利用率。
(四)政策保障,破解难题。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法规建设对于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重点解决好领导和社会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的认识障碍,营造一个支持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呼吁上级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培育发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以及加快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各类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性质和职能。制定优惠或鼓励性政策,如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开通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双重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确定不同类别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上的业务主管单位,并使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权限制度化,确保其履行对该领域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监管职责,从而解决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登记率不高问题。
(五)专项整治,逐一解决。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清理未经批准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定期不定期开展擅自开业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清理整顿,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抓出成效。二是明确重点,严肃查处。民政、文化、教育、工商、公安等管理部门要互相配合与支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对辖区内的未经登记的城乡基层社会进行取缔,对已经登记对查实有违法行为的要依法查处。三是降低门槛。针对一些主体上是为了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高日常生活需要、为社区及周边的村民服务而成立,且内容形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登记的时候,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如有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虽然会员人数达不到法定的标准、注册资金达不到有关要求,但考虑到这些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成立给广大群众带来很大实惠的,我们就适当降低标准,进行登记。四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广大群众确实需要,遇到各种难题的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可以帮助牵头解决场地、资金难题等实际问题。
第二篇: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鼓楼街道办事处成立四年来,围绕加强城市管理,突出服务主题,不断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确立了“一个保障,三个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加
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使街道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发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辖区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鼓楼街道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一是社区社会组织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9年3月,辖区社会组织总量已近300个,其中社会团体266个(老年、残疾、关心下一代、养犬自律、计生、象棋等各类协会130个、文体队伍64个、志愿者活动站41个、义务巡逻队3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4个。二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如社区居民文体组织,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挖掘、培养特长人员923名,全街道县级文体品牌队伍发展到38支。三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在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2008年,鼓楼街道围绕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以社区商管协会建设为试点,开始了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1、辖区基本情况和问题:鼓楼街道地处县城中心区,辖区面积13.06平方公里。下辖2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3个居委会尚在筹建中),设有基层党总支11个,党支部52个,党员2365名。辖区实住居民43164户,125297口人,有驻区行政事业单位169个,中小学校11所,二、三产业活动单位4598个,从业人员25333人。2007年11月,街道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部件、社会治安纳入网格得到了有效管理,而对辖区新经济组织(商户)的管理还是多头管理,各管各的,谁都管谁都管不好。存在商户缺少利益诉求渠道,一些商户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2、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成立。为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找准街道、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在辖区经济组织(商户)管理工作上的结合点,解决社区商户不好管理、缺乏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等现实问题。首先,街道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入手,在车站路南区尝试成立了社区商户管理协会。协会的性质是辖区内从事商品交易、食品生产及加工、餐饮、娱乐、中介、房屋租赁、医疗、老年服务、维修及其它服务等活动的公司、企业和从事上述工作的个体工商户组成的社区自治组织。协会受鼓楼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协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居委会做好商户管理工作,维护会员(商户)的合法权益,教育会员依法经营、规范从业,积极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培育商户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创共驻共建、部门互动、齐抓共管、合作双赢、健康文明、顺应民心、科学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协会组织机构设会长1名、副会长若干名、理事若干名。会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会长由工商、公安、城管、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管片人员和有较大实力、影响力的商户负责人担任,理事按区域推选支持协会工作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商户出任。协会下设管理员若干名,由社区各类协管员担任,弥补协会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
其次,加强对社区商户管理协会的指导,规范商管理协会工作。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街道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责任科室,多次到社区指导商户管理协会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社区协会工作。车站路南区商户管理协会成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管理、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以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寓管理、协调于服务之中,通过管理员、理事、副会长、会长及各种例会及时了解、主动征询会员意见,畅通了会员利益诉求渠道。为便于管理,协会对辖区会员信
第三篇: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已迈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问题与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地区和部门尚未认清社会组织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还存在“宁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观念;有的认为社会组织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主动愿意转移给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项目不多;有的将社会组织当作政府职能转移的“二传手”,指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影响了公平竞争;有的忽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的培育,在日常监管中,未能及时督促推动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在行业协会脱钩、领导兼职、党建工作、税收優惠、执法监管等领域的政策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执行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对承接的单位、方式等还缺乏具体规范;社区、服务对象和社会组织缺少直接参与需求项目制定的途径;社会组织退出操作性法规有待完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保障制度还需完善。(三)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现有发展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范围和深度有限,社会组织可持续的乏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时,还存在轻视草根社会组织的现象,影响了公平竞争环境和草根社会组织发展。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现有扶持资金还缺乏统筹合理的利用,资金要素保障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举措不多,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资金瓶颈”有待下大力气突破。(四)平台建设仍需规范。
各地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中,普遍存在重“推广”、轻“评估”的现象,盲目宣传推广,缺乏对实体孵化器运营状况的评估,孵化器“空壳化”问题较为突出,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还需加快进度出台,政府、孵化器和入驻社会组织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五)监管评估还需完善。
监管评估的主体力量还需加强,没有充分调动整合社会公众、捐赠方、组织内部、服务对象以及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管评估,监管评估“面窄”“量小”,效果不明显。监管评估方式单一,只注重传统做法,忽视了对监管评估的探索创新,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人少,疲于应付,致使有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及时解决,对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规行为的查处比较困难。(六)结构类别有待优化。
从领域看,在已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中,从事教科文卫体及经济行业性的多,社会治理服务专业性组织的少;从规模看,人数和业务量小、影响力小的社会组织多,规模并富有特色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少;从活动看,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普遍化服务多,高层次、人性化、本土性的服务少。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制度体系,完善规划布局。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前瞻性。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要尽快编制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总体规划,形成“短、中、长”详细规划,明确各阶段重点,确保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持续健康推进。(二)加强监管评估,引导规范发展。
要坚持以评促建,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管评估体系,坚持第三方评估机制。要严格年检、年报、项目抽查审计等监管环节,要充分发挥监管评估和退出机制的倒逼作用,积极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措施,促进社会组织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章程,实现自主、自律、自强发展。(三)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要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把懂专业、想干事、作风好的同志充实到队伍中去,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要积极引导和规范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努力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要建立社工能力提升动态可持续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实务培训,提升能力,更好服务群众。要改进社工选拔录用机制,给予基层政府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工作需求。(四)规范平台建设,强化功能定位。
要加快出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明确孵化器功能定位及运行评估等规范,理顺政府、孵化器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有效解决入驻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资源,自身业务技能建设缺少动力等问题,增强社会组织自主性。要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评估监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营评估监管新模式,不断释放各类孵化平台生机活力,持续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五)加大资金扶持,拓展筹资渠道。
要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完善购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供需有效对接,及时落实购买服务资金。要积极探索公益创投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金融信贷、公益组织之间联动合作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要大力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通过联合劝募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六)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核心作用。
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由组织、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等部门组成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第四篇: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摘要:财务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不但存在于企业,在政府机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里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基层政府财务问题的一些现状以及面对这些情况应该拿出怎样的应对措施。通过解决这些潜在的隐患为建立一个吏治清明、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制度是关于资产在投资和融通以及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统计和后期利润分配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规范经济行为的必要制度。而对于非盈利性的政府机构来说,我们也需要设立财务管理制度。而且虽然政府是非盈利性的国家机构,但是在他的内部有包括人员工资、国家专项款等等的经济行为发生,尤其是在遭遇大型自然灾害以后,国家不遗余力划拨救灾款以及民众自发捐款通过各种慈善机构进入政府管理范围的款项。如果基层政府没有严格合法的财务管理制度,最终会造成资金流向不明,导致民众未能真正享有应得的福利,从而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严重后果。
一、基层政府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政府机关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在不断的增多,尤其是基层政府因为是项目的具体实行者,故而经济收入相对也更加直接。所以政府机关设立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其必要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明确财务账目。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事关党政建设、党风廉洁、党纪规范,事关民生国计。
其次,防止权力的滥用。胡锦涛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发表重要讲话就指出:坚持清正廉洁。我们要始终保持不
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基层政府权力人员总抱着“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态,所以会费尽心机苦心钻营为自己谋取私利,如果在基层政府建立一套严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可以避免权利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二、当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政府财务管理尤其是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因为很多客客观主观的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
一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责任心较差,知识陈旧过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积极主动学习准则及法律等对新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难以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唯领导命令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是会计队伍不稳定,财政所人员受双重领导,时常出现调动,上级部门不及时补充人员,基层政府又没有应急准备,导致财务工作混乱。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到位
当前,我国一些基层政府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执行方面也缺乏严肃性与一致性。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基层政府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
度、稽核制度、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没有实行真正的职务分离,或只实行职务分离,没有实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政府的财务制度建立既不系统,也不完整,财务公开制度没有建立,一些现有的条文也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少数政府虽然制定了相关财务制度,但在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开支随意性大,不遵守有关财经法律制度,财务人员听之任之,有章不循,使制度流于形式。另外,在财务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经费支出不合理,如没有实行不相容岗位牵制,会计兼任文书和出纳,又管钱又管账。白条入账、不及时准确核算等常常发生。又如,一些资金账务不透明,存在大量账外资产,个人无偿占用集体资金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些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账,有的甚至帐目丢失。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变毁坏。说到底就是因为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的后果。
(三)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影响基层政府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表现在:一是缺乏面向市场的观念。大多政府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把面向市场的观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之中。二是缺乏防范风险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政府单位同样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步培养自身 的财务风险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部门预算没有规划,经费相互挤占,或者即使有计划也是无定额,或是虽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而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管理也经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对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资金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
(四)监督存在死角,缺乏协作机制
在基层政府财务监督方面,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基层政府监督检查工作普遍加强,但监督范围有待拓展,监督内容有待充实,监督周期有待缩短。一是审计次数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审计机关对基层政府审计,主要是基于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调整变动而实施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或者是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个别单位开展的预决算进行审计,以及上级机关统一安排的专项资金审计,次数少,时间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二是审计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三是审计偶然,随机性大,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对财务监督不到位,进行每年一度的检查多数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协作机制方面,由于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各自归属不同,工作职能,工作性质有别,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彼此协作不够,导致计划环节缺乏监督,各单位只有年初才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确定工作任务和监督对象;监督环节缺乏衔接,各部门不相互协作,都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独立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成
果相对保密,内外有别,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查,降低了工作效能;处理环节缺乏监督,各自按照行业要求和规范处理处罚,存在处理制度畸轻不畸重,或者问题久拖不解决等弊端。
三、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弊端存在的原因
综合以上因素,造成我国基层政府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某些基层政府权利核心人员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因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政府大力提倡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基层政府的很多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却反其道而行之,盲目攀比。在招待费用上肆无忌惮的挥霍,不遵守政府机关的用车制度,把公家车当私家车用,这种拿着公款的攀比现象必须遏制。
第二,在建设市场经济的潮流影响之下,某些权力核心人员不能抵挡外界诱惑。他们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宗旨,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糖衣炮弹攻势之下以权换钱、以权易色,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原则,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中饱私囊,公器私用,成为人民公害。
四、建立相对有效地管理措施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案。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业务、工作水平。有些会计人员不重视专业知识更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除培训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理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后财务事项确认和会计核算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财政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把《内部控制规范》的培训作为重点内容,使其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具体要求。从而能够将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政策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在单位制订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中。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建立健财务内控制度,要建立《机关财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操作性。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对县上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车辆保险,办公用品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增强支出透明度。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乡长,“一支笔”签批,1000元以上的大额度资金支出必须经党工委会议集体审核,财务支出情况必须在党工委会议上公布,接受干部监督。
2.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及财会人员财务加强风险防范制度学习,定期对学习,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二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并给予违纪人员相应的惩罚措施,三是加强《会计法》的培训学习,使各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充分认识贯彻执行《会计法》的重要性,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单位各项财务收支合理、合法、真实、有效。
(三)加强基层政府领导人的法律意识
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与政府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基层政府领导人的法律意识是解决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家和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政府负责人进行财务会计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的内容。特别是要明确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负的会计责任,明确在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责任。司法机关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旦发现公职人员有知法犯法行为,必须严惩。
(三)严格审批报销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
针对基层政府财务管理审批报销制度不严,会计核算不及
时,财务管理混乱现状,首先要严格审批报销制度,一是要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在支付各种费用和其他款项时,由经手人签名、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二是要严格审批额度,支付办公用品及其他小额费用金额在300元以下的,由经手人签名,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可办理报销手续;300元以上的,必须报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1000元以上的报乡、镇长审批。三是加强管理监督,乡财政所所长要加强管理监督,并定期进行检查,对不执行本规定的要及时纠正,如发现违纪违规行为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单位或部门领导人的责任。其次要规范会计核算,一是要统一设置会计科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二是统一凭证和收据,所有凭证,账簿等均由财政局统一提供,并建立严格的登记销号制度,杜绝凭证乱购,报表乱设,收据乱用等不良现象,三是统一归档,各财政所要设立乡级财务室,建立资料柜,实行专柜分设,专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入档和查阅制度,再次加强财务管理,一是要硬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预算。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会议经费、基本建设经费要编制到具体项目,并说明编制依据和要求等。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按照收支计划办事,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同时,对机关干部的电话费、差旅费、交通费实行定额管理。三是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强化政府财政职能。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对预算外收费实行
“一章一户”制,财政所设专人、专户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乱收费和行政审批权力失控的现象。
(四)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基层政府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建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以有效防止重大违纪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内部控制监督,把好权力制约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稽核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并实施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财务和经济运行的透明度,以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信息共享、联系畅通、查处及时的工作机制。财政部门也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审计部门每年要根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并且保证审核过程的公正严明性,检查基层政府财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罚机制,督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及时将检查中的重大事项向同级政府报告,并依照有关规定公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
总之,目前我国某些基层政府财务管理上存在隐患颇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基层政府这些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
解决,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影响到我们的国计民生。因此基层政府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潮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第五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其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本文探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所以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央财政在2015年下拨了26亿元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因此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农业技术推广概念。农业技术推广就广义上来说,是在农村社会的范围内,面向农民的,以家庭农场、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指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农民推广,使农民在实际的劳动生活中得以应用,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
2.贵州省农业现状。贵州省的农业发展推进,预计其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可达到78.56亿元,同比增长约6.8%,非粮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84.3%。粮食总产量68.3万吨,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2.5万亩、44.1万亩、33万亩、50.7万亩,收购烤烟18.1万担,粮经比调整为34:66。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从8个增加到13个,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总产值35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5个,农机化综合水平45%。
三、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推广经费不足。在我国事业单位条例中,规定推广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重视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比例非常低,导致基层乡镇农业部门经费少,难以开展推广活动。有的基层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员、设备投入也较低,影响了推广工作的积极开展。
2.推广体系不健全。在农业技术推广实际运作中,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会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出现阻力,一些农业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之间衔接不到位,科技、教育与农业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使许多农业新技术在基层推广中难以落到实处。
3.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符。许多科研成果往往难以推广和实用,导致农业应用科研工作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直接、实用型生产技术。科研成果只有使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转化成真正生产力,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而当前推广技术较为单一,供求不平衡。
4.推广理念和手段落后。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老观念、旧方法仍被沿用,缺乏新的、现代化的理念创新。例如,制定推广的项目和研究成果基本脱离实际,导致农民参与性不高。新技术推广方式依赖于行政手段,而不是真正通过试验、示范,令农民满意,造成推广部门和农民越来越远,缺乏有效的监督双向机制。
5.农民文化程度与推广效率低。农业技术推广最终在于农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推广效率的好坏,而我国大部分农村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5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对科技成果的认识也不到位,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加大投入。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科研项目的专项经费,各级政府部门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强站房和科技示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站可以购置必要的办公用品和仪器设备,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增加资金的投入,出台法律法规限制其他部门不得挪用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资金。
2.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健全人事管理机制。应当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漏洞与不足,找出解决办法,同时进行必要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可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2)完善考评制度。建立当地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职工共同参与、共同考核的评价体系,并加大考评奖罚力度,奖优罚劣;(3)创新分配机制。要打破“大锅饭”、平均分的分配制度,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工资机制,按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用新的分配体制来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兴农。可以在推广站,安装宽带、配备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利用互联网对一些新兴农业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对内部信息进行联网,收集、整理符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的先进的农业项目、农业种养方法以及农业实用设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把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放在网上,供人浏览学习。全面推动农业技术科技的普及,使农民生产经营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我国农业的振兴。
4.建立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建立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可以将动植物的科研新品种,也纳入科研专利,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实用的、易推广的产品,以解决科研和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对于研究和开发示范结合的项目,及偏重开发性的项目,在评审中可将技术创新和经济性分离,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使其更为迅速的转化成实用技术。
5.要加快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效益。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把一些散户的土地或水产养殖区集中到养殖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经营。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必须接受一些农业实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例如,普定县城关镇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精品水果种植技术,建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己经发展精品水果种植户数88户,建成示范推广面积超过4200亩,农民从水果种植中人均纯收入达2500多元。
6.培养农民素质和技术
(1)通过夜校、成人学习班,帮助农民提高文化程度,使他们能够了解新的农业技术,并掌握这些技术的方法;(2)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技术的培训班、指导班,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帮助提高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农作物加工等的生产水平;发展具备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参加农业函授班学习,培养他们成为使用农业技术科学生产模范;(3)在对农业技术进行大力的科普,要创新方法,不能局限在一个领域,使科普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加有意思。
五、结语
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在帮助农民脱离贫困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重视技术推广,政府应加大投入,健全推广制度与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多元化的推广方式,从而提升推广效率,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燕.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2011(2):100-103.[2]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76-180.[3]蒋和平,崔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