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22: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陆续涌现了许多由社区居民自发或由有关部门倡导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会组织

和谐社区

对策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一)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等优势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人口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层次的提高,任何一个政府无论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务。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中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力量,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职能、事务剥离和转移交给民间组织,利用民间组织向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来实现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起到了政府与社区,政府与家庭、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参与社区建设,拓宽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 社区建设标准的高低,取决于政府财力的投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这些社会组织的涌现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资金的资源。首先是增加了社区的社会保障资金。构建和谐社会须关爱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必须建立社会福利、救济、互助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单靠政府力量的帮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其次是社区建设资金。国外的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民间组织收取的服务费三种渠道。在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总体不足,社会捐赠未形成风气,依靠社会组织可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繁荣社区经济。

(三)缓解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企业改革和单位体制的解体,大批下岗人员的就业转移到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许多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岗位,为待业人群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社会问题。社会组织致力于就业培训、成人教育、医疗卫生、各类中介服务、家政服务、老年人服务等,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为保证社区稳定、凝聚群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维护社区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大量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解决好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促进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和融合,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在有秩序的前提条件下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将减少自发行动给社会带来的对立、排斥、冲突,促进整个社会更加成熟、理性,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五)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如社区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群众文化团队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拓展人们奉献社会的渠道。社区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文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涨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多角度地加强了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真正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社区人际关系。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发展,和谐社区的建设也会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作为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规范社会作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区社会组织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

例如,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在性质上属于群众的基层自治组织,但现实是社区居委会是准行政组织,承担了大量行政事务,背离了自治的根本性质,丧失了独立自主性,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承担着领导、指挥其他社区社会组织的职能,其自身也是被动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没有形成吸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机制,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我国目前有关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等方面的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法律政策层面上缺少鼓励、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应制度,不仅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生存和发展,也影响了其自治和相当一部分社会功能的实现。

(三)社区社会组织主体地位不明确

社区社会组织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基础条件薄弱,规范化不够,其成员素质不高,自身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弱,难以发挥作用。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投资占大多数,而相应的捐赠、减免税、财务等方面的政策也不完备,致使社区社会组织资产和理财的能力不足。加上社区社会组织中公益服务类型的很少,这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凸现,社会问题增多的现实很不协调,不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从整体上来说,和谐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我国还处于探索之中,加上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实力上比较弱小,现实中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家政服务等个别领域,途径和方式比较单

一、分散,主要是自主的、零散的社区服务,或者是社区居委会依照基层政府要求开展的准行政职能工作等。

(五)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信任度低,社会动员能力有限 由于法制不健全,外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自身能力建设,内部管理混乱,有的甚至违背其服务宗旨,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服务质量,忽视社会信誉和社会责任,导致莫社会影响力大大降低,难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不能有效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

三、规范、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一)以培育发展为核心,加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往往都无“户口”,不受监管,方向极易走偏。一些没有正式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有的走入半公开或地下状态,极易走入歧途,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反面力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张合法的“身份证”,也就是民政部门要予以备案,承认它的合法性。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要把制定的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减少登记、批准环节,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审核、审批制度,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提升社区成员申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加快建立社会组织机制

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因此,我们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掌握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其次要按照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功能、业务领域、成员与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根据其特点,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上,充分满足居民多层次需要,尽量适合居民喜好特长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程度,使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后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机制,形成以各地民政局为备案机关、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为主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基础的三级监督管理网络,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

(三)以提升形象为目标,注重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工作中,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重研究解决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统筹规划,科学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运行有序、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格局。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总结推广、完善提高”的工作思路,立足于以社区为平台整合民间资源,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凝聚社区力量,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大力培育一批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作规范、服务功能较强的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使各类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已步入健康、规范、持续发展的轨道,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格局,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作用。

(四)以群众满意为归宿,彰显社会组织服务功能 社区社会组织散落在社区中,大多没有规范的组织机构,缺乏组织协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需要有一个活动和发展的平台,也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规范和引导两大任务摆在了民政部门面前。“规范”主要是帮助健全组织、理顺关系、搭好平台;“引导”主要是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多元化的特色服务,制度化地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等多种活动,凝聚了居民、服务了居民、满足了居民不同的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培育、引导扶持、规范,努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保障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对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对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社区建设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 20 世纪初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社区建设运动。进入新世纪,我国社区建设进入了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新阶段。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工程。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区是体现民生、联系群众最直接、最密切的地方,政府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社区、反映在社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人本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次,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各级党政机关都通过社区这一窗口,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实施科学决策。最后,和谐社区建设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很明显进行和谐社区建设,充实社区功能,积极发挥基层管理机构、各群众自治组织的安全阀作用,将各种问题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城乡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建设管理体制落后当前相关体制改革落后,导致各类社会管理交叉与断层错位、脱节缺位并举,或多头管理、或互相推诿,和谐社区建设存在一定的无序化。

第一,政府职能不明确。

首先,就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基本职能而言,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完善,致使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权利边界和职责范围模糊不清,社会管理中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并存现象相当突出,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行政管理资源分散,管理合力难于形成1。具体到社区层面,表现为社区缺少一个权威统一的监督和指导机构,导致社 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

其次,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难以落实。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凭借社区具有协助政府管理的职责,随意地将政府的职责摊派给社区,既没有进入审批,也缺少人员、经费的支持,却经常进行各项考核,导致社区常常忙于应付,而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第二,社区管理法制化落后。首先,政府行为法制化落后,现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一般都没有对政府社区建设的事权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政府权责处于模糊化状态,从而导致了很多政府主体在社区建设中出现不作为或过度作为的状况。其次,社区建设的《居委会组织法》,颁布时间过久,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需求。再次,对于各类社区组织的立法工作,立法内容不健全,立法层次过低。当前针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只有政府部门颁布的条例,例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间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这些条例远远不能满足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第三,社区中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发育迟缓。表现为:

1、数量偏少,规模小;

2、自治组织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娱乐性,互利性的协会组织,而公益类,维权类组织发展缓慢,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3、民间组织管理不善,家政、房产中介,就业中介 等组织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很多存在管理混乱,收费不合理问题;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站存在设备陈旧、服务项目少的问题;

4、大部分社会组织与政府机关相挂钩,行政化倾向依然存在,无法很好展现居民自治的特点;

5、准入门栏高,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发育;

6、政策扶持力度不强,政府重视不够,群众组织发展环境不宽松,在公共服务领域基本没有发展的空间。基于民间组织存在的这些问题,无论是社区居民小组的各类自治组织还是中介服务组织或志愿者组织,他们都无法承接政府和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从而加重了社区居委会负担。

(二)社区运行机制不畅 第一,基层民主建设有待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应该由居民选举产生,而当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政府实际的下派机构。直接选举在城市社区的普及面不够广,半数以上的社区还停留在试点阶段,而且不同社区间居委会成员的调动也相当频繁,这些难免会挫伤居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一些已建立民主制度的社区,在具体执行情况上也令人担忧,很多流于形式,成为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空

洞条文。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功能效应,延缓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第二,广大居民社区参与不足。成熟的公民社会要求相比,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以及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都需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公民社会还处于雏形阶段:

首先,社区居民与社区关系较为松散,大部分居民作为成果“享受者”、“旁观者”的角色来看社区建设,他们不关心社区事务,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其次,在参与的年龄层次上,“两头参与多,中间参与少 ”,即一般都是一些退休和居家老人,儿童青少年以及外加一些下岗待业人员,享受社区福利待遇的人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活动,而大量的中青年则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最后,从参与的深度来看,当前居民的社区参与往往仅限于浅层次的活动参与,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社区自治、社区资源整合等方面参与较少。第三,社区服务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来看,目前大部分社区中政府和社区组织在实际工作和谐社会社会。

反映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精髓。“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无偿献血体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精神品质的行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参与着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应运而生。由于人各自的需要,以及通过需要得到满足的不同方式,将他们组成一个整体并统一联系起来。无偿献血行为,“人”的社会关系体现在道德伦理关系中,“无偿”使其联系起来。“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 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9]所以是“人”本身的伦理道德的体现方式。学者王阳明言:“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这一观点是将整个人类看作整体。生命伦理学讲的恰恰就是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它的伦理思想立足点是公益,“就是义务、价值与公益相结合,它是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追求理想的生命为目标”。无偿献血是公民自愿的、高尚的、不期任何形式回报的自觉行为,它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公民的人文关怀义务,无偿献血是种利他的善行,是道德义务。它不属于法律强制约束的范围,不是法律义务,是公民的道德和公德所倡导的,这即是无偿献血的生命伦理定性。所有医疗行为以道德为支撑,它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以人为本。这不能仅通过法律上或行政上的强制性,还要依靠医务人员的内心信念来自觉维护。只有医务人员做到“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学伦理原则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工作,也才能使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无偿献血需要生命的互助及利他的善行,需要不断践行生命伦理道德教育。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联系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在不断吸收现代教育成果的同时,有效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他们并没有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往往是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服务供给,从而导致供给产品的一般化,无法满足居民异质性的需求,而且一些政府将社区建设当成政绩工程,大搞形式主义,使得社区建设 “有其形,无其质”,社区各项建设得不到实质的支持,社区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只注重浅层次工作,而没有真正满足居民的切实需要。从社区工作者方面来看,当前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低,技术手段落后,很多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社区心理服务、社区矫治、居民康复辅导等等,当前社区服务一般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第四,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缺乏。社区建设的开展有赖于资金的供给和利用。而实际情况是不少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缺乏,社区公共设施不足,社区活动专项资金没有到位。社区建设相当大的部分属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属于政府的责任范围。因此,政府的投入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来源。当前政府提出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以奖代补”从出发点来看是好的,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发人们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但具体执行中容易造成实质的非公平性,出现“马太效应”因此,应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尤其对于那些困难社区,应该加大投入力度。

第五,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待加强。在社区建设的近几年,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还有不少问题。首先,社区工作者双重角色导致角色矛盾。

其次,社区工作者的各类待遇不高,职业认同度低。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而当前社区工作者待遇普遍不高,工作条件差,与其工作量、工作责任和工作价值不相符合。

从而导致不少人才外流。而社区工作者所具有的责权不同,又使得很多社工产生较低的职业认同度。

再次,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不高。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使得社区任务加重,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剥离出来的那部分社会服务需要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去承担3。但是当前从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来看,社区工作者基本不具备专业理念和服务技巧、方法,对社区居民的帮助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助人上。在工作方法上主动创新意识比较差,也一般是重复劳动,不科学劳动。最后,社区工作者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一,缺少科学性,且偏离社区自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经常流于形式。

三、总结

改革的张力是巨大的,社会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凸显,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出色地解决所有的新挑战、新任务。这就需要扩大管理主体的数量,形成系统管理。一些国际社会的成功管理经验向我们证明了,重视和谐社区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发展市民社会,形成社会参与与政府管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将是今天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无疑表明了它们还无法很好地承接这些任务。当前,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第三篇: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杨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社区功能不断扩大,原有单位制模式下的各种社会事务,由单位统包转向社会管理,社区逐步承担起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因此,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社区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关注社区发展,进一步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建设安全、和谐、文明、繁荣的社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1、建设和谐社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就难以又好双快地发展。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形成稳定的适合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2、建设和谐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职能也大量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

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要从和谐社区建设抓起,完善社区服务和管理,有效发挥社区功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社会,“稳定”即不是“万马齐喑”,更不是一潭死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城市中,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在社区完成,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始刚刚起步,建设城市和谐社区是其中的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城市社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具备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社区已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1、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2、社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社区建设开展十多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基层建立和谐社区的条件也是完全具备的。首先,社区地位提升了,社区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次,社区的对象增多了,功能扩展了,组织加强了,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了,在群众中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区内外关系在不断理顺,社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第五,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第六,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达标,软件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能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第七,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核心领导,巩固了党在城市的这个执政基础;第八,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些都是我们落实中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条件。

三、和谐社区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及分析

(一)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社区建设进展顺利,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办事处社区建设调研的情况分析,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1、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其一,在办事形式上,行政办公场所的色彩浓厚。居民来办事,只要门一关就不知去向。其二,在工作内容上,做上面交办的事情多,为居民服务得少。社区居委会已成为除街道办事处之外的又一个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化负担重的结果,就是使社区干部忙于应付各种事务,设法开辟财源,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背道而驰。

2、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其一,在工作任务上,名目繁多。现在的社区居委会承担了100多项任务,有些部门把自己的职责转嫁给社区,如居民住房入户调查等。其二,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达到。一些部门不仅下达工作任务,还要提出许多具体要求,一是要“挂牌”,一个社区居委会多的有10多块牌子;二是要“上墙”,社区活动用房的墙上要挂反映数项工作的负责人员的名单和工作职责。其三,在经济负担上,入不敷出。一些部门没有“费随事转”,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嫁到社区。如有的部门调查登记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印发;在评比和攀比的压力下,社区为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挂的牌、上墙的版面追求精美花费大。其四,在工作考核上,检查评比多。除街道要求进行的常规检查考核外,许多部门都自行直接下去组织单项检查评比,有的检查已落后于形势的变化。如环境、卫生、绿化、治安等项目在许多住宅区都由物业公司承担,他们收费、他们办事、他们负责,但检查评比时,仍按传统找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忙于应付,不知所措。

3、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虽然办事处社区基础设施在平均水平上已普遍达标,但精品很少。活动用房面积普遍在100平米左右,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居民在社区建设的参与程度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对

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弱,参与积极性低;居民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对社区居委会的需求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一是有的辖区单位认为与社区搞共建是找麻烦,只是要钱、要人、要物;有的条条单位老大自居,社区上门搞共建,常被拒之门外或以各种借口拒绝。二是有的社区没有实施共建联动,互惠互利,向辖区单位要求过多,为他们服务较少,义务和权利不统一,使有些单位不愿意参与共建。三是大多数有工作单位的居民,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转为社区人,对社区居委会的依附性不强,认为社区建设是老头老太的事,是弱势群体的事,与已无关,不愿意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更谈不上主动地去参加社区的活动。

(二)对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1、从认识层面分析。一些领导同志、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对社区居委会性质和任务定位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状态下的居委会的认识。还未认识到社区正在成为一种覆盖全社会、为全社会服务,具有新的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机制的社会组织。更没有认识到,这种社会管理和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本身,就是我国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保证,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极大进步。

2、从法制层面分析。社区居委会性质的定位,或是涉及社区人财物、责权利的许多具体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很有针对性的“社区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文件大多已经明确。问题是,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或愈演愈烈。

3、在体制和机制层面分析。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的影响仍然很深,机械、僵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经常出现。认识不到位,行政不依法,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可以说直接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4、从客观形势层面分析。目前,流动人口、村转居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待安置的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自由职业者等等,组成了浩荡的“社会人”大军,加重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和难度。城乡各种社会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困难群体求助问题、戒毒问题、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等都向社区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明显地担当着“前沿”角色。

5、从历史必然性层面分析。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选择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经济改革这一动力摧生下,原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得以重组、改造或完善。原来不少由政府包办的事务,政府不再包办,而推给社会,原来由企业包办的事务,企业不再包办,也推给了社会。而我国长期以来因

为缺乏社会建设,各种社会组织承接从政府、企业剥离出来事务的能力极其有限,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都沉淀到社区中来。从这个角度看,社区负担过重是一种必然现象,恐怕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这种现象都会存在。

四、整体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努力改革创新,精心谋划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断规范、拓展、创新,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规划长远,分步推进

1、规划长远,分阶段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9

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也不是三年两载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目标。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近期目标:可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目标。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这就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第三阶段的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时间跨度讲,这个目标将贯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2、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其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城镇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市、区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之中。引入社会资金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公益设施建设的发展;其二建立社区财力保障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中央、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定,科学界定社区规模和职能,合理确定社区经费标准,采取核定基数、定额补贴、分级分担的办法,对优秀社区予以扶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服务领域,增加社区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其三建立社区干部激励和约束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成员绩效考核办法,对社区工作者实行选聘制;其四建立社区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实现社区资源的共建、共享,营造一个共驻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其五建立社区部门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建立驻社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抓社区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把社区成员单位推进社区建设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齐心协力支持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二)拓展社区建设的范围

1、加强社区管理和拓展社区服务。要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新途径。高度重视解决城乡结合部、新建小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缺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全覆盖。大力指导和引导驻社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立健全共建机制、协商机制和指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机构和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市场化。切实加强政府对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和政策监管,推动城区和街道建立和完善“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切实加强以社区综合服务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质量较高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形成和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救助服务、安全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卫生和计生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多元化服务体系。

2、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设施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物质保证。社区设施要立足于挖潜力和新建、置换等多管齐下,注重网络体系建设。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设施和项目有条件的都要逐步免费或低偿向社区开放提高社区资源的共享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引导商业、医疗、保险等服务业到社区设点,社区内经营性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和服务要给予优先和优惠,并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联网运作,构建社区建设网络体系。

(三)加大社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力度

1、加快社区自治进程。从目前来看,普通群众关心和参与的主要领域还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上访、信访、上诉等还是主要手段。随着社会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将不仅关注切身利益、现实利益,而且会关注群体利益、长远利益;不仅关注经济生活权益,而且会关注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权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在社区建设中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其一,要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通过社区的直接选举,能有效地保证城市基层居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的直接选举的方式要进

一步推开,程序要进一步规范,方法要进一步简便。全力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提高居民群众在社区事务中当家做主的能力。其二,要完善公开制度,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及时公之于众,接受居民群众监督,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其三,要完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应依程序按大多数居民意见办理,保障居民的参与权。四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监督评价活动,保障居民群众的监督权。

2、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为了有效缓解社区行政化倾向,我们必须采取改革的理念,探索的方法来寻找解决的途径。可以在街道层面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把以前下沉到社区的事务,截流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集中精力,协助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了解民情,掌握动态,反映诉求,为居民办实事,做好服务工作,而行政事务一律由街道办事处承担。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办事处课题组

2009年3月15日

第四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建设正是顺应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这一现实需要而产生的。社区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参与、自治、共享,希望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但城市社区建设毕竟还处于初始阶段,居民参与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居民的民主意识还不够,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不够广泛。据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7.2%的居民认为社区参与非常必要,而只有3.4%的居民实际参加了社区志愿活动,56%的居民表示,在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的条件下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另有6.1%的居民认为参与社区没有意义,表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还处于较低水平。

二、居民对社区职能定位不够准确。社区是居民自治的组织,而大多居民仍然把社区组织当作基层行政部门,社区自治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普遍居民认为社区居委会行政化、机关化现象严重,社区自治能力不够,在“小政府”形象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大社会”的功能却没有发挥出来。

三、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当前开展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

1、志愿者工作制度化差,相关的议事规则没有建立或者不健全,参与人数少,活动次数少,服务面窄,难于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2、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意识不强。这主要是由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邻里关系日益物质化、现代都市人行为功利性倾向明显等主客观因素所致。多数居民对社区公益工作不闻不问,更谈不上主动无偿服务社区居民。

四、“费随事转”难以落实。政府在下达大量任务的同时,相应的经费安排基本不到位。抽样调查显示,51.55%的被调查社区认为政府没有做到“费随事转”,认为“完全做到”的仅占5.84%。政府拨款大多用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发挥受到制约,也为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1、不断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1)按照“党为核心,议行分设”的原则,在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为核心的社区自治组织。(2)积极培育社区自治机制。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之间是“指导与协调、服务与监督”关系的基础上,理顺社区内外的关系,推进社区自治。(3)着力深化社区建设的参与机制,大力培育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公共意识,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的积极性。

2、发挥辖区单位的作用,开展好精神文明共建工作,如我后厂社区每年都要组织辖区单位召开两次精神文明共建理事会,请辖区单位对社区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商社区建设事宜。同时社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为单位服好务,办好事,共建应是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只有为社区单位、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才能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组建志愿者组织、制定志愿者组织活动规则,形成制度化。经常性的开展生动活泼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实际。

4、及时组织居民对社区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每年重阳节我们都要召开重阳节活动听证会,听取老人们对退管工作和如何开展好重阳节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5、资源共享,依托社区(含社区共建单位)各类资源,广泛建立服务基地。积极协调社区内的单位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形成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事务共管的工作机制。

6、“费随事转”能落实到位。希望政府在下达大量任务的同时,相应的经费也能安排到位,从而为社区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一定的经济条件。

7、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和文体娱乐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如实行居民代办制度:凡是社区居民需要通过社区办理的,只要符合各项政策法规要求,就可以由社区代为办理;例如去年我社区共为居民代办事务4件,代办成功率100﹪;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应利用节假日组织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今年水南街道办事处和亿发商贸城开展庆元宵、元宵灯展、歌舞、焰火晚会。借此契机,我社区也开展了“庆元宵、婚育新风进万家有奖知识竞赛问答”的活动。

总之,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动力,只有借重和突出社区群众的动力。才是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重要途径。

后厂社区

2009年4月20日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munity)这个词最初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一个词,滕尼斯写了一本书叫《社区与社会》,这本书介绍了一下什么叫社区,community这个词和共产党的词根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共同的意思,自治的意思。所以社区这个意思在 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西方国家的基本意思是由自由的人民群众共同构成的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它应当没有任何行政色彩的。

所以在西方国家,社区、政府和市场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力量,如政府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市场行使的是经济权力,是盈利的,而社区是公众平等交往的领域,它不应当跟政府,也不应当跟市场交织在一起的,但中国长期以来,政府机构下沉,政府机构管着社区是一个传统,而且中国老百姓已离不开政府机构了,所以中国社区建设虽然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它的行政化色彩相对而言仍然比较浓厚,甚至个别地方,如一些直辖市的一些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甚至还有给他参照一些行政级别,如副处级的说法,给他行政级别的待遇,我们现在一部分的基层自治组织的领导内心中也有存在一些行政化的痕迹在里面,所以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主体这一块行政化色彩相对而言比较浓厚,行政化比较浓厚过后,对政府机构的意志贯彻得非常好,但对老百姓活力的发挥,积极性的发挥相对而言有一点约束作用,这是我们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社区建设要钱,要人,要东西,但现在无论是钱,还是人,还是服务设施相对而言都不太足,这个在中小城市,尤其在农村社区里边表现得非常明显,如社区的工作人员不够多,而且相对而言社区工作人员比较单一,如有“社区老大妈”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比较片面的,老大妈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也需要一部分新的人才,如社会工作者,它需要大学毕业的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基本上是不敢想象的,在很多中小城市里也很少,人员配备还不够。如经费不足,很多活都无法开展起来,因为它到社区级别就不属于行政系统,财务体系比较麻烦,而且自己没有自己的独立财务,甚至在乡里面代管之类的,钱不够。第三服务设施不足,很多地方的服务设施,无论是娱乐设施还是自己的办公设施都相对而言不足,这些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导致和谐社区建设相对而言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对于很多居民和村民来说,他们的社区意识比较大,社区参与程度比较低,很多村民、居民觉得自己这个小区、社区里边的和谐社区建设主要是居委会的事情,党的事情,治保会的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我应该为社区出一份力的意识比较单薄,他又不愿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些事务,觉得耽误事情,觉得我不敢参合,这也制约了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社区的维稳和社区的和谐难以协调一致。这是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词是“和谐”两个字,既有活力又安定有序,但一个社区秩序或社会秩序的状态有很多种,根据社会稳定不稳定,一个社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很多种状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态,如最不稳定的战乱状态、**状态是最不稳定的,如巴基斯坦地区还属于战争状态、**状态,现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不是这种状态。比它稍微好的一个社会状态是骚乱状态,这个国家总体比较稳定,但是经常有老百姓起骚乱,如以前伊斯兰的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如埃及的一些国家,老百姓经常上街游行示威,打砸抢烧的骚乱状态。第三种,比它更好一点的状态是稳定状态。这个社会表面看没有什么大的骚乱,更没有**,它表面上比较稳定的,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处在这种状态,但比较稳定的状态它有一个问题是它看上去比较稳定,但内在的很多有可能导致冲突和骚乱的因素非常多,随时都可能爆发,这叫稳定状态。第四种状态比它更好一点,社会比较稳定,社会群体的关系比较和谐,叫团结状态。社会群体比较团结,像朝鲜,老百姓的群体之间比较团结。最高的状态是和谐,我们可以发现和谐,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和谐共处,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而且这个社会有活力,这是最高状态。对于社区来说,它追求的是和谐,但现在中国整个社会总体状态不是**,肯定不是,骚乱也不是,和谐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团结的状态我们现在可以说因为城乡矛盾、区域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新市民和旧市民的矛盾都比较突出,我们也不敢说现在处在比较团结的状态,说我们现在处在一种稳定状态是大家比较认同的,社会比较稳定,但矛盾冲突也比较多,所以现在建设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是维稳,很多时候把和谐就等于维稳了,但和谐不等于稳定,稳定是第三种状态,和谐是第五种状态,是最高的状态。

但现在政府根据现实的可行性,尤其社区根据现实的可行性,它遵循的是长期保持社区的和谐稳定,尤其稳定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现在压力制体制下,维稳工作是一票否决的,到街道,到乡镇这一批都是一票否决的,甚至到社区都是这样的,都是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我们的硬任务。所以很多时候,维稳和和谐是难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有时候为了维稳,为了维护稳定而不惜牺牲长期的和谐,都有这种可能的,或者说,你现在为了追求长期的和谐,短期之内很难保持社区稳定的。我举一个例子,一个社区拆迁,这个社区有73户人家,拆迁的过程中有60户人家经过居委会,经过各方做工作,同意跟开发商签合同了,60户人家赔偿了50万,他搬走了,有13户人家死活不搬,不管怎么做工作都不行,他不断地到市政府门口去示威,不断去北京上访,不断地在工地上横躺着不让开工,闹了两三个月之后,当地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受不了了,最后偷偷跟他们达成协议,这13户人家每户增加20户,签订了秘密协议不要公开,但隔了一年多后,房子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这60户人家突然发现原来这13户人家多给了他20万,这60户人家就不敢了,结果这60户人家大部分人又开始上访,又开始到市政府门口聚集,通过各种途径喊冤,喊委屈,结果这种维稳的动作是维护了13户人家的稳定,但长期导致了社区不和谐,导致一年过后,三年过后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个社区仍然不和谐,而且是回迁户的格局,这13户人家跟这60户人家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好,本来是13户人家的问题,结果变成60户人家的问题,所以短期的维稳有可能跟长期的和谐难以协调一致,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这是第四点问题。

第五点问题,国家政权下沉和民主自治的相悖离。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现在对基层的社会管理非常重视,我们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创新,各地动作都不断,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把基层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基层稳定和谐,这样的话国家政权有可能不断地下沉,它把自己的力量下沉,为了维护基层的稳定,把财力、人力,还有一些东西都下沉到村庄和社区里面去,给社区老百姓提供服务,同时提供管理,进行服务管理,在下沉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国家政权下沉了,有可能和居民的民主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之间是矛盾的。国家政权下沉的一个标志,举一个例子,某一个市为了保证全市5000多个村庄和社区和谐稳定,就在各个村庄和社区里面设立一个治安员,每一个村庄设立一个治安员,这个治安员统一招考、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下派到村庄里面去,成立一个警务室,治安员都拿政府工资,政府的公共财政给他支出,这位治安员同时兼当地的一些村委会主任助理,相应地参加一些当地村务工作,参加当地党务的一些工作。这些治安员是基层政权下沉的标志,有利于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也有可能干涉到当地居民和村民的自治,很多事情本应该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事情有可能跟社会稳定混在一起,侵犯了居民的民主自治的权力,如果做得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侵犯他们的权力,这样的话,国家政权下沉有可能跟民主自治相悖离,我们如何又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要让社区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是我们目前仍然无法处理好的一个大问题。这是我说的居民自治目的存在的一个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成就是很辉煌,很显著的,但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正是因为存在以上问题,所以我们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很多地方性的探索。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地方性探索

第二个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的地方性探索。各个地方进行了很多探索,怎样把社区建得更加和谐,这些探索分别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索的,这些探索对各个地方进行和谐社区多少都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以下我讲这么几个探索:第一个探索,在体制这一块的探索,强化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如北京,北京成立在市委和市政府共同领导的一个市委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各个区也相应成立了区委的社会工作委员会,区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在街道一个级别也分别成立相应的机构,但在社区这一块不成立,但这些社区社会工作委员会或社会建设办公室对社区建设都提供指导,如社区党建工作,它提供指导;社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稳定工作,它提供指导,它对社区党建提供相应的指导,甚至建立一个新的考核体系,它成立了新的机构,大庆都有这种社会工作委员会,大庆甚至是市委常委担任社会工作委员会的主任,重视程度很高。在领导体制这一块,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这是第一个地方性的探索。

第二个和谐社区的探索,对农村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进行总体性创造的探索,整个农村地区,我们这一片怎么建设和谐社区进行了探索。例子非常多,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河北沧州肃宁的“四个覆盖”的做法,河北沧州肃宁3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人都是农民,80%以上都是农民,27、28万都是农民,这样的话,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稳定问题非常重要。河北沧州肃宁县就专门推行了一个农村社区的“四个覆盖”,在所有的农村社区做到党组织全覆盖、居民自治组织全覆盖、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所有的村庄都有党组织,都有居民的居委会,都有经济合作组织,如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社会,瓜果协会这些协会,同时综治维稳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些治保,治安保卫,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这一块,巡逻队这些东西,它全部覆盖。使农村地区社区有人管,管得到,管得住,这是农村社区的三大问题。现在农村社区的三大问题:第一,没人管,很多村支部书记、村长出去打工去了,很多时候没人管;第二,管得到,很多事它管不到,它管不了,像农村治安问题,它力量不够;管得住,以前管不住,有一些社区比较乱。这样的话,肃宁地区通过“四个组织”全部覆盖,把广大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解、自我保护,实现了这个目标。实行1、2年以来,使农村社会的秩序明显好转,而且农村地区社区的老百姓非常开心,非常和谐。

习近平同志专门给它一个长段的批示,批示的第一句话是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效果不错,值得推广,是这样的一个批示。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农村社区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做好的问题,但是在沧州肃宁这个地方,它进行了探索。

河北秦皇岛地区以肃宁为基础,进一步把“四个覆盖”变成为“六个覆盖、六个提升”,除了党组织覆盖之外,村民自治组织覆盖之外,经济合作组织覆盖之外,还有一个综治维稳组织覆盖,另外加上两个社会组织覆盖,一个文化组织覆盖,一个社会保障组织覆盖,六个覆盖,使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明显提高,这是第二个创新。

第三个创新,创新社区的运行机制,使整个社区运行得比较和谐。如沈阳的沈河区模式,我们搞社区建设的同志都知道,沈河区的“沈阳模式”是个老模式,运行得非常好。沈阳沈河区的社区建设在运行机制这一块,按照国家权力机关运作的机制,参照国家机关的运作机制的做法,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这三个委员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会。这三个大会和委员会,它分别代表了决策、执行和议事协商这三个机构。社区的事务决策主要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有什么大事小事都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表决、决策,这个事情决定了过后就由社区委员会来统一执行,执行的过程中由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来协商、监督,它有决策制度、有执行机构、有监督机构,是议行分离、相互制约。整个社区运行真正体现了居民自治自觉、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所以导致社区运行得非常好,这是社区创新的运行机制这一块。

第四个,探索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机制。社区,尤其是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矛盾化解是关键,很多矛盾都是起于基层,我们不希望它从社区跑到街道,跑到区里边,跑到市里面,跑到省里边,最后跑到北京,我们希望在村委会和居委会、街道,在比较基层的层面把它解决掉,社区的和谐程度就会明显地增高。我们现在探索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这一块,各个地区都有很多新的做法,现在全国比较好的一个做法是南通探索的一个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全国很多社区都去学习,社会矛盾的调解。南通最近十几年以来,探索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这样一个六级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从村开始,到街道,区里面,市里面,一直往上,六级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它在各个村庄,以村庄和社区为基础,希望实现社会和谐,具体的做法是在所有的社区里面都设立了一个“1122”模式,都建立了“1122”模式,所有的基层社区都推行“1122”专职队伍建设新模式,在所有的基层社区里面都配备一名公安干警,配备一名综治专干,配备两名专职治安,配备两名专职调解员,“1122”模式。在一个村庄、一个社区里面有6个人,一个是公安民警,第二个是综治专干,村委会、居委会的综治专干,配备两名的治安员,配备两名调解员都是专职的,综治专干和民警还好说,因为本来都有,但两名的专职治安,两名的调解员很多地区都没有,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大笔的钱购买公共岗位在村庄配备治安员和调解员,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让老百姓的矛盾,起于基层,终于基层,矛盾不上交。经过多年的努力,南通地区的和谐社区建设是非常成功的,80%的矛盾冲突都化解在基层的社区层面,矛盾不上交。这是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这一块。

最后一个,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这一块,这也是社区和谐的一个关键所在,很多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还有城郊接合部的社区,它是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农村地方有很多特殊人群在居住,如刑满释放人员,如解教人员(劳动教养结束的人员),如精神病,如老上访户,如流浪乞讨儿童,如法轮功,甚至于一些敌对势力,还有一些宗教敌对势力,这一些都是特殊人群,还有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对社区的和谐稳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基层社区,尤其是社会稳定工作的一个重心所在,很多地区都对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这一块做了很多探索。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如广州在2010年开始在全省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中间,流动人口中间推行了居住证制度,把暂住证制度给取消,推行了居住证制度,暂住证制度主要是管理,而居住证制度更多体现的是服务,如提供办理驾照等11项新公共服务,通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让社区的外来人口感觉到这个社区是我家,我是新市民,所以它对社区的认同感就会增加很多。如广州的居住证制度现在在全国开始推行,各个地方都在效仿,中央在全国推行。

如北京推行以房管人制度,北京专门成立了一个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放在一起,在社区层面上。大家可以看这个图片,每个社区都设立了一个来京人员出租房屋服务站,服务站不仅仅是给你提供租房子服务,它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你的孩子要上学,你可以问社区怎么办上学手续,如你要交社保,你在社区享受公共医疗服务,社区都会提供相应的咨询,甚至直接提供服务,所以北京市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和以业管人相结合,以证,暂住证;以房,出租房屋,你到我这个社区来居住的话,我就把你登记下来,走的话就销掉,然后把数据都录入电脑中,这样的话,这个人在北京地区住房的情况、变动情况或社区给他提供服务的情况都基本上比较清楚。

如北京还推行了一个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式管理做法。对于城郊结合部社区,因为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还要多,甚至多了多少倍,这样的话社会治安情况就比较混乱,和谐社会建设就比较难,北京市对300多个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还多的流动人口倒挂村推行封闭式管理,叫社区化管理,把城郊结合部都砌上围墙,做上大门,安上摄像头,配上专职保安,整天巡逻,社区以外的人进来过后对他进行查询、问询,这样的话,这个社区的治安情况明显比过去好了多,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式管理。以上是我说在解决和谐社区建设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社区的领导体制、农村社区的整体性创新、运行机制、矛盾的化解机制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的创新这一块,分别介绍了一下不同地区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探索和尝试都是得到中央承认的,甚至推广的,所以值得各个地区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参考、借鉴。这是我从地方探索和创新的层面来讲怎么建设和谐社区。

三、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点,最后一点,从宏观层面来讲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是从宏观层面、从国家层面、从都很适用的层面来讲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讲几点。第一点,健全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国人现在主要居住在社区里面的,单位制以前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以前中国是单位制,无论是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还是城市的真正意义上的单位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制度,它都发挥了社会稳定的作用,都发挥了维护社区和谐的作用,但现在的单位制度有一部分在延续,但大部分老百姓不是生活在单位制度里面的。这很简单,我们都可以分析一下,现在将近一千万的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加上三千六百多万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加上国企一千多万人员,现在真正地在单位制度内部的也就六、七千万人,但他们的家属乘以三的话也就是两亿多人口,所以中国的大部分人口,80%以上的人重点是生活在社区里面,而且现在还有很多新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很多单位只管你的工作,不管生活,结婚、生老病死,单位都不管的,所以这样的话都是由社会来管或者自己管,很多时候,8小时以外的社区生活重要性比过去更加重要了。这样的话,我们过去是“单位人”,现在是“社区人”、“社会人”,是“自由人”,在这样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基层的社会管理体制一定要健全,一定要加强,我们现在中国总体情况是大中城市的社区管理体系,和谐社区的建设体制是比较健全的,小城市,尤其是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而言,体制比较健全但执行比较起来困难,还有一些体制是涣散的,很多村委会的干部都出去打工去了,都找不到人影,甚至很多中小城市的居委会没有钱,没有人,建设起来非常困难。

这样的话,我们要完善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顶层设计这一块首先要做好设计,因为现在社会和谐社区建设任务非常多,很多国家的公共服务,很多的社会管理的职能都承担到社区来了,社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上面是千根线,下面是一根针,都要经过社区的针缝里给穿过去,所以社区工作的任务非常重,非常多,还有很多新的任务不断地加过来,在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社区的顶层设计这一块做得非常好,如北京市统一“两委一站”,居委会、村委会加上一个站(服务站),“两委一站”,加上一个服务站,这个服务站是所有的公共服务集中到这几个地方来,“两委一站”的做法,体制这一块就比较集中,做法就比较好,比较清晰,你来什么事情都是结构体制快都比较清晰,这是顶层设计这一块,所以,将来很多社区理顺社区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它到底是什么关系?一定要说清楚。另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是什么关系,和一些经合组织是什么关系,这一定要说清楚。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各负其责,应该各得其所。

另外一个,在管理体制这一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要发挥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的作用。社区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否则的话社区建设就变成党的建设、几个社区领导的建设,其他人跟他没关系。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作用的话有两个精神应当关注,一个精神是自愿精神,一个精神是互助精神。自愿精神要发挥年轻人的自愿者,作为自愿者的精神。自愿精神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中华民族有一个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手腕相助的历史传统,几千年以来村庄之间、邻居之间、亲戚之间的互助和自愿精神都非常普遍,只不过现在城市社区越来越多过后,很多社区是新建的,所以它的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的发挥程度有限,我们将来要不断把它给发挥出来。

如奥运会期间,汶川大地震期间,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轻人都自愿去帮忙,很多人都愿意发挥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社区建设也需要自愿者,我们现在一到重大节日,重大会议的时候,基层社区就非常紧张,动员很多老太太们,动员很多基层干部们上岗,五步一人,几十米就一个人,然后死看死守,这种做法暂时是有效的,但有时候还更需要发挥社区成员自愿精神,让他感觉这个社区是我的,这是我的家,我也有一份责任,我愿意自愿地做社工,做相关的自愿工作。

另外是互助精神,如很多老年人退休了过后,在社区里面人很多,他们有时候除了照顾好家人、煮饭、看孩子之外,还有有余的精力,这有余的精力还有时候打打牌,这都没问题,但有时候对于一部分人是否可以动员他们,像图片一样,形成一个巡逻队,在街道口上自愿进行维护交通秩序、社会治安,这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他们有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这种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一旦发挥起来过后,老百姓的积极性发挥起来过后,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就比以前好做得多。这是第一点,要健全社区的管理体制,让社区的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二)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二点,宏观的对策建议要不断地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功能。社区要和谐的话,利益和谐是关键,因为目前中国的社会矛盾冲突主要是利益冲突,如果把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解决好的话,把城乡矛盾、区域矛盾、人群之间的矛盾,把贫富矛盾、阶层矛盾、劳资矛盾,还有一些新旧市民之间的矛盾解决好的话,和谐社区建设就非常容易做,我们在社区层面要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社区就承担了重要的功能。如在利益分配和调解这一块,社区对劳动就业、社保、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社区都承担的,服务站所都承担的,叫新来的工人工作,给他教育功能,如老民工的孩子进城过后,父母工作时间特别长,但孩子放学很早,社区就会组织一批大学生来给他看孩子,这都是一个公共服务,他能够使外来流动人口感到非常开心,利益得到相对的调解,分配起来就比较公平。

如在诉求表达诉求表达这一块,社区也承担了一个巨大的功能,社区有一个基本的,让基层老百姓的利益表达,不高兴的事情可以表达出来,首先就应该向居委会、向村委会、向党组织反映,社区是行政部门的神经末梢,所以社区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我们到街道、10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乡镇这一块,行政机关就到此为止了,但社区是神经末梢,很多事情社区的利益表达诉求这一块,它能够直接跟村民和居民对接,它也能够跟政府机构对接,这样的话很多的利益诉求表达,它能够向上表达,下情上达,上情也可以下达,国家和政府的意志也可以下达,社区机构是非常重要,诉求表达是关键部门,社区制度如果非常健全的话,表达和平就比较简单,如果社区力量比较强大的话,居民和村民的非正常的上访、常访、反复上访、群体性上访以及几十年的累计性上访就会越来越少。

再比如,在矛盾的调处这一块,社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该形成比较完善的矛盾调处机制,如人民调解机制,居民的自治自觉机制这都是两个最重要的矛盾调处机制。如果有矛盾了,社区里和村委会的矛盾有时候很小,有时候是鸡毛蒜皮的一些矛盾,大一点的,比方说宅基地、村委会干部选举,如拆迁,这是大矛盾。小矛盾,如吵架这些矛盾,有时候矛盾很多、很琐碎,有时候根本就不用民警介入、国家强力机关介入,也不需要政府机关介入,人民自己调解就可以了,村委会内部、居委会内部自己就能够把这件事情解决掉,有时候可以通过自治的方式自己解决,如果村委会和居委会把相关制度比较健全的话,成立了很多相关的调解制度,挂在墙上了,深入老百姓的心中了,写在纸上了,街道都有,老百姓都能够看得到,都记入心中的话,矛盾调处这一块就比较好做。

最后一点,矛盾的冲突应对这一块,社区也发生很重要的作用,比方社区几十个人上街了,去静坐了,甚至是喊口号去了,这时候我国可以通过强力机关来制止,警察,领导干部出来做解释工作,这都可以,但最重要的是当地社区的人能够把问题给解决掉,把他拉回去,问题解决掉,所以社区非常重要。

我们要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主要分为四个机制,一,在利益分配和调节这一块,调解它的机制;第二,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第三,矛盾的调处机制;第四,冲突的应对机制这一块,政府机构在不断完善,但一定要把基础弄到基层来,把基层给夯实了,否则的话就是地动山摇的,如果把基层社区这一块的矛盾的调解等利益协调机制比较健全的话,我们将来做起工作来的话就比较简单,社区就比较和谐,这是第二个对策建议,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一些制度规范,政府要提供支持。

(三)改善民生与社会管理良性互动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政策建议,前面两点我们重点是给当地政府、给社区本身提的,第三点是给国家、给中央、给大的宏观层面提的一个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一定要实现改善 1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民生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一定要良性互动。和谐社会建设现在主要有两种手段,按照我们“十二五”说的两种手段,一种手段是改善民生,第二种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里边,第八篇和第九篇分别讲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所以,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手段,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软手段,如给你好处,给你提供服务,你不要闹事情,大家比较和谐,相安无事就好了,和谐共处,有活力又和谐,这是软手段,同时我们也在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硬手段,和谐社会建设下沉到社区建设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社区建设里边也存在两种手段,一手软,一手硬,像治安、综治,综治专干,治安员属于硬手段。提供服务,就业服务、孩子的教育服务、看病服务,这些服务,居民自治的服务是一个软手段,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软手段和硬手段都必须并行,一手软,一手硬是不行的,两手都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比较完善,而且两者必须良性互动,如果不能良性互动的话,我们有时候加强社会管理的手段暂时是导致了社会的稳定了,但长期有可能导致这个社会不和谐,民生也无法改善,有时候我们改善民生的很多手段可能导致社会的长期不和谐,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举一个例子,住房问题。这在城市社区里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不断地改善民生,我们不断地建各种各样的保障性住房,包括二线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在城市地区建了很多保障性住房改善收入比较低下的社区居民的生活,让他的生活改善得比较好,同时我国对中高等收入推行了商品房制度,商品房制度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导致了一个共同的结果:不同经济资源、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人居住在不同的社区里面,我列了一下,如在大中城市里面,如果你的收入不同,社会声望不同,掌握的权利不同的话,那你就会住在不同的社区里边。如有人住在城郊的别墅区里边,住在高档社区里面,这是社会的上层;有人住在普通商品房里面,两限房区里边,经济适用房区里边,这可能是社会的中层;还有人住在公共租赁住房里边,廉租房里面,城中村里边,甚至远郊的村庄里面这可能是城市里面比较下层的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住房问题,改善民生,但导致了不同的人群住在不同的地方,社会出现了隔离现象,不同人群相互隔离了,他们不住在一个地方。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图片,如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别墅区,它就分布在一些上风上水,比较好的地方,房价很贵,八达岭别墅区,西山别墅区,潮白河别墅区等,它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只有社会的上层,经济素质非常高的,政治权力非常大的,社会声望很高的这一部分人才能居住。

高档社区,如均价4、5万,5、6万的高档社区也分布在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他们的社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区都是隔离的,社区的居民的收入都比较高。

但同时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尤其是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是政府建的,产权主要是政府的,政府建的时候是保障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它建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比较差,地价比较低的地方建的,穷人居住在一起的,结果很明显,结果导致先富型的人群自愿性隔离,先富人群自己愿意自己隔离开来,我成立一个独立的社区,我独立生活。同时,社会底层是被动性的隔离,先富群体是长期生活在高档的酒店、会所和高档小区里面。社会底层会被动隔离,他们被集中在一个位置比较差的一些社区里面,这里的公交车也不方便,买菜也不方,比较偏僻的一些地方,治安环境不太好,聚集在这些社区里面,叫社会底层的被动性隔离。

我们可以看这个图片,这个图片不是中国的这就是社会底层社会人群聚集在一个地方,这是巴西的,巴西人口非常多,人均GDP比中国还要高,但巴西,大城市里边有一个规定,农民到城市里面居住的话,随便都可以进来的,没有什么户籍迁移管理制度规定的,所以几百万的老百姓聚集在一个大城市里,这张图片就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大城市,一个非常美的旅游城市,几百万穷人聚集在一个社区里面,巴西马上要举办2016年奥运会,所以几百万穷人聚居在一起,使整个社会很不稳定,比中国城市社区乱得多。

你可以看一些图片,如这个图片是巴西社区的无业年轻人,他们摆弄的枪是真枪,不是假枪,是冲锋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几百万人的贫民窟里,重武器有几万件,轻武器不计其数,看他们内部的治安问题就非常严重,警察就不敢进去巡逻,而且里面都有枪支,而且毒贩经常在里面统治一切。如这个图片可以看出来,双方的毒贩发生交火火并过后,打死的人就在社区门口烧了,老百姓也不管,警察也不敢干。巴西马上就要开奥运会,为了让奥运会场馆周围的村庄安全一点,警察就进来,但进来的时候都不敢自己进来,都是开着装甲车进来,警察都不敢社区,只有军人才敢进去,所以像里约热内卢专门把旅游区和贫民区这两种不同的社区建立一个隔离墙,把它建的隔离墙分开,旅游的人别进去,里面的人少出来,这里面是乱的,外面是比较稳定的。

不仅仅是巴西,像印度,跟中国同属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的贫民窟也非常多,如这个图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贫民窟——达拉维贫民窟,达拉维贫民窟住了几十万人口,像这种社区的话,要想让它和谐,要想让它稳定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社区的治安不说了,消防都没法弄,一旦起火的话,整个社区基本上就烧得差不多了,前段时间印度的贫民窟经常起火,起火一烧就几十个人死了,几千家、上万家的房子烧没了,消防车都进不去,这种社区根本无和谐可言了。中国到目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贫民聚集的地方,因为中国首先不让农民随便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到城市里打工聚集,第二城市地区经常搞棚户区改造,发展得非常快,但并不是说越发达,做得越好,这个社区就不会有冲突,就不会有**的问题,社区是和谐的。

发达国家因为住房居住隔离的问题也导致了大规模群众的空间隔离的现象,如巴黎,巴黎大骚乱,2005年、2007年、2010年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社区居民的骚乱问题,导致当时社区不和谐,出现**。但巴黎的社区**,看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出来,巴黎所谓的大骚乱主要是在郊区的一些社区里**,郊区的社区不是市中心,市中心没什么**可言,主要是郊区的一些地区,如我画的两个红圈,第一次是在克利希苏布瓦市,后来是在villiers-le-bel,然后在各个地方蔓延,蔓延的过程中,它是在郊区的一些社区里面出现了骚乱,而郊区这些社区主要是一些贫困失业的人员,西亚和北非来的阿拉伯地区的人、年轻的无业人员,还有一些犯罪集团,他们聚集的地方,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组织,这样的话这些社区就比较乱,本来和谐社区就比较难,所以一旦出现问题过后,马上就出现了骚乱,它把穷人和危险的人聚集在一起了,空间隔离了,凝固下来了。

英国也是一样的,英国2011年8月6号出现大规模的“伦敦骚乱”,很多社区都出现了打砸抢烧的现象,导致很多社区的住房被烧了,很多超市都被抢了,英国伦敦警方先后逮捕了3000人,把1800多人判刑,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大家想象一下,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一下把1800多人一下子判刑,所以当时的骚乱是非常厉害的。骚乱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因为穷人聚集在一定的区域里面,富人聚集在另外一个区域里面,导致穷人和年轻人,尤其失业过后,经济危机爆发过后,欧债危机爆发过后,很多年轻人失业,失业了过后还得闹事,才开始大规模打砸烧抢。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个现象,这就是发展中的大国,巴西、印度还有墨西哥,以及发达国家,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都给我们一个直接的提示,不要让穷人聚集在一个地方,穷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会导致社会的捣乱,和谐社区进展不从谈起。

但对中国来说,更加宏观的一个建议是,因为中国没有出现穷人聚集的现象,所以更加宏观的一个国家层面的启示是,我们一定要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和谐一致。我们改善民生,如现在城市地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到2015年,要在城市地区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要让城市里面收入比较低下的20%的人全部住上保障性住房,但在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可能出现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国、法国已经出现的现象,把穷人聚在一起,而富人住在另外一个地方,尽管短期内社区内部是和谐的,但五年、十年过后,社区内部就会出现这是贫民窟,那是富人区的现象,社区内部矛盾会多,社区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已经给了我们这个启示,所以我国在未来的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一定要警示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的两者的协调一致,这需要我国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基层努力,更需要我国在政治上,国家的各个省、市在宏观政策上有战略思维,不要为了短期痛而引起长期的疼痛,这样的话整个和谐社区建设才能做得更好,城乡社区的老百姓才能保证和谐共处,整个社区才能保证既有活力,又安定有序,和谐社区建设才能算是完满完成它的任务。这是我今天的内容,时间比较有限,其中讲的也有不妥,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下载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村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川南充市小龙镇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林艺、任中平内容摘要: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小龙镇部分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进行......

    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来源: 时间:2011年08月18日作者:桃花仑街道党工委书记唐韬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6月18日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今年上半年,宝鸡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计划建成项目呈现加速建设的态势,续建项目进展基本平稳,新开工项目也好于预期。......

    桥梁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推荐]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质量是道路桥梁工程的灵魂,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本身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道路桥梁建设在施工管理与过程方面都存在......

    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