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小悦悦事件”看中国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小悦悦事件”看中国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举国震惊的“小悦悦事件”,迫使我们深刻反思国人的道德良知。在舆论纷纷谴责冷漠的18位路人,哀叹社会道德沦丧,呼吁我们树立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道德底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不是一味地归咎于道德缺失,而应该更多地寻找我们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建设: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甚至无法可依
从前几年的彭宇案、许云鹤案到最近的小悦悦事件,一些法律相关人士开始呼吁设立见死不救罪,但从目前情况看为时尚早,是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与其思考立新法,不如暂时把注意力放到完善旧的法律制度上来。
其实,关于交通事故的救助,相关法律已给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①法律上的措辞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为什么是“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而不是“过往行人必须予以协助”?那么不予协助者又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应当”强调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义务。那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为什么不将救人作为一种义务来履行呢?排除他们不懂法律的因素,可以概括地说是因为他们在法律上的权利的缺失。法律上,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享受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履行义务也应当以拥有相应权利为前提。那么,路人的权利是指什么呢?简单地说,是国家对他们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或是补偿。这就引出了当前制度建设的又一问题。既然政府鼓励民众见义勇为,但制度上又缺乏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奖励机制或是补偿机制,有些见义勇为者甚至被当成肇事者,无故承担肇事责任,任是谁,都不会愿意再做吃力不讨好的“见义勇为者”了。
从法律执行的效果来看,也并不理想。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②然而,放眼全国,除了杭州等极少数城市外,又有多少城市基本上做到了“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机动车“停车让行”?而对于那些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事者的法律责任,没有人去追究,也没有办法去追究。如此一来,法律就只是空架子,只要不出事,它便只是一个摆设,根本不起什么作用。
二、社会保障:保障机制不健全,民众缺乏社会安全感
首先,从肇事者的角度看,以交通事故为例,缺乏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交通安全保险制度,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发生本不至于出现死亡结果的交通事故演变为人为地出现了死亡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死亡的结果更为经济。第一个碾压小悦悦的司机在接受上海电视台的电话采访时说道,他肇事后加速逃逸是因为不想坐牢。而他之所以第二次碾压小悦悦,是因为若将小孩撞死,只需一次性赔款一两万元;若是撞伤,后续的医疗费、生活补助费等赔偿金增加十倍都不止。而之前所谓“讹诈”的老人,多半也是因为难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而找个代替付费的人。还有网友曾经讨论过:若是小悦悦在第一次被撞倒的时候被及时救起送往医院,院方会在第一时间救人吗?现在的医院基本都实行先付款后治疗,那么结果也就不得而知了。由此,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不完善也是显而易见。
从路人的角度看,之所以宁愿选择冷漠不救,也是由于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缺乏 ①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 信心。民众往往担心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见义勇为行为而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赔款等法律责任。前几年的彭宇案就是很好的例子。
建立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保险机制真的困难吗?日本在1961年就已经实现了全民健康保险。我想,没有人会认为1961年的日本会比现在的中国更富裕吧。纳税人的钱不是用来给政府官员挥霍的,而是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三、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底线模糊,社会道德生态荒漠化趋势加剧
从之前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到“染色馒头”,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次的小悦悦事件,更是将社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推到了风口浪尖。网络上、媒体上对18位见死不救的路人的无情谴责,一浪高过一浪,但我们谁又能保证,如果当时你恰巧路过,你不会成为那些冷漠者中的一个?对社会公德丧失的声讨,并不能使中国整体的道德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习惯于躲在安全的角落大声地谴责冷漠者,而却用彭宇事件等的不测后果自我麻痹、自我安慰——见义勇为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于是他们选择做一个安全的观望者,而非援助者。
这是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时代,社会上的失信现象也很突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慈善机构对内慈善、对外搞摊牌,国企逃税漏税丑闻不断„„在这样一个失信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而导致的自私自利行为就并不奇怪了。
但我并不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已经到了像某些主流媒体所说的如此不堪的地步。就如同“郭美美事件”虽然降低了国人的慈善热情,但是只要在危难时刻,需要慈善捐款,只要有人振臂一呼,相信国人的慈善热情又会重新燃起。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谴责冷漠的路人,而是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社会公德底线,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道德自觉,通过教育,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系,“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③”。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中国的软实力却没有像中国经济一样崛起。小悦悦事件凸显了中国社会建设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道德体制建设方面的种种问题,引起了中国人的集体反思。这或许也是一个机遇,或许将成为中国新觉醒的开端。当前,我们要做的是重建国民的信仰,营造向善的舆论氛围,打造有力度的正义的司法,深入开展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讨论,辅之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真正提升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认知,让国人重新找回“真善美”,实现制度和意识的双重进步。③ 摘自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10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上的发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道德不是避风港》,俞天任,凤凰网,2011年10月25日。[3]《评论:第19名路人救助小悦悦凸显道德自觉》,人民网,2011年10月29日。
班级:08财政姓名:戎翀
学号:0802100131
第二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小悦悦事件解析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内,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货车撞倒,先后被两辆车的轮胎碾压4次重伤。在随后的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无一人施以援手。最终,一位拾荒者看到并施救。21日,小悦悦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一时间,这则消息迅速在网络以及各大平面媒体广泛报道传播,不断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国人脆弱的道德神经再次被触碰被打击,悲观的认为这个社会道德的濒临瓦解。
然而,事件所涉及的道德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更应该去深入思考的是隐藏在这背后的社会心理作用。只有从挖掘根源,才能更好的改变它。它并非为“无德者”开脱,而是希望能从心理过程来分析救助行为的发生和不发生,让我们能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事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18名路人的视而不见,冷漠对待,不一定非得归为因为害怕卷入是非,所以大家对同胞的遭遇麻木不仁,甚至为道德伦理的败坏。其实,这样类似的案例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发生过,社会心理学家将其归为“旁观者效应”,也称为“多元无知”效应。
何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指的是,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社会责任被分摊了。相反的则是,如果在一个只有旁观者本人和受害者的现场,90%的情况旁观者都会报警或者进行救助。
而“多元无知效应”是指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形势不够明朗,不确定性占了上风的情况下,我们最有可能以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结合此次的小悦悦事件来看,18名路人无一援手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均认为,当周围有其他人可能帮忙的时候,大家的责任感同时在在下降,他们认为或许会有其他能够站出来,然而,当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帮忙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帮忙。旁观者越多,挺身而出帮忙的人就越少,相反的情况,如果在场的只有一个人,那么他(她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体现了“旁观者效应”。第二个远在在于从众心
理基础上这与“多元效应”有关,当我们遇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是,自然而然的会先去看周围其他人的反应,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经常忽略,其他人也可能在观察我们的反应来做出他们是否采取行动的决定,每个人都一句别人的反应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结果依然还是会导致没有一个人行动。与此同时,事态将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危急,很可能达到某个一触即发的临界点。这时候,终于会有人不再受其他人的影响,站出来采取看来正义的行动。即此时陈贤妹阿姨出现并对小悦悦进行了施救。
旁观者效应,从心理学上讲,存在“责任扩散”;但是,从道德学上看,是道德力量的匮乏。故而,我们不能因为将其看为心理学上的问题就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沦为旁观者效应的俘虏。
从政府层面而言,应积极组织相关培训以及加强立法,弥补我国法律体系对于这方面的空白,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我们能够且必须去做的是解救心灵,突破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应该忍住观望别人“旁观者效应”的冲动,果断采取行动,担起责任,人人争先创优;并且在需要他人进行协助的时候应具体指定旁观的某一人,因为这将有助于打消人们的推卸心理。当我们作为受害者的情况下,需要别人帮忙,此时,我们应当主动的让周围的群众明晰自身情况,并积极寻求帮助,与其大声呼喊,不如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人或人数较少的几个人,同样的这样也有助于打消旁观者的推卸心理。
我们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对小悦悦事件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但不可否认的
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相比之前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足以且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只有树立好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才是改善社会整体大环境的最根本的方法,将每个人对于诚信道德的那份坚守联合在一起,和谐的社会才会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第三篇:小悦悦事件演讲稿
从小悦悦事件看现实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
一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带给我们的是对道德观念的思考,无法掩饰的事实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已经不如从前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脚步也随着加快,以至于出现现今社会上的很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小悦悦的惨剧到底该怎样看待?见死不救的路人自然是让人气愤,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表,有没有想过换作是你会像拾荒阿姨那样吗?
凭心而论,我认为我不会,我会做的是打120,并保护现场,等待救援。但是对于那18路人我只能说他们不仅没有爱心而且没有常识,我想至少有路过,又看到,打个报警电话或急救电话而已,难吗?难道真的怕人诬陷?恐怕不是吧!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吧!是他们本身没有养成中华民族自古的良好的品德吧!我知道,过多的谴责也是徒然,因为他们看不到,听不见,即使他们知道了那也只能期待他们以后能稍作改变,能更懂得爱惜生命!
第四篇:关于小悦悦事件演讲稿
心灵的呐喊
我叫小悦悦,今年我还不满3岁。我喜欢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我更喜欢爸爸妈妈抱我的感觉。可让我伤心的是我再也牵不到小伙伴的手,我也再没有福气拥有爸爸妈妈的温馨怀抱。因为我害怕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大货车,所以我悄悄的躲进了天堂。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有些昏暗的下午,我想找我的好朋友乐乐去玩耍。虽然我走的很慢,但我相信我是一定能走到她家门口的。就这样我走着走着……突然间我眼前出现了一辆大货车,当时我真的好怕好怕,我想赶紧躲开。可我的腿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任凭我怎么命令我的脚丫子,它还是挪动的很慢。我的腿也好像不怎么听使唤了呀!怎么办啊?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女儿好怕啊女儿真的好怕,那个庞然大物就快要抓到我了,你们快来救救女儿吧!你们怎么就听不到我的声音呢?叔叔我在这里啊!我在向你招手呢!我的胸口好痛,我流了好多血快救救我吧!我答应过乐乐今天下午我要找她去玩的我不能说话不算数的。阿姨我在这里啊!求求你救救我吧!我的脚丫子被压的好痛,求求你救救我吧!我爸爸妈妈还在等着我回家呢。
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听不见我说话吗?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看不到我在流血吗?叔叔阿姨这都是怎么了,他们看不到我在向他们招手吗?
怎么还有一辆大货车过来啊,不要碰我,不要碰我!好吧既然我碰不过你,那我就躲你。我去一个没有大货车的地方,在那里我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我走了乐乐,我不能找你玩了,乐乐你要记住平时在走路的时候远离这些可恶的大货车。他们压过身体的感觉真的好痛好痛。我要走了爸爸妈妈,女儿不得不离开你们了,你们怎么就不救我呢?我好恨你们,为什么不照顾好我呢。你们知道那大货车压过身体的感觉吗?我想对你们说女儿真的好痛好痛!
不你别走啊!我是你的好朋友乐乐呀!悦悦你听到了吗?我是乐乐,我在叫你呢!你听到没有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国自古不是被人们称作礼仪之邦吗?可为什么18个路人就没有人理你呢;中国人不是从小就读四书五经吗?可他们从书本上就只学到了冷漠与无情?中国不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吗?难道这个名族的历史就是一直被这样书写着?我好恨,我恨那些自私冷酷的叔叔;我好恨,我恨那些自私冷漠的阿姨;我好恨,我恨这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
我知道叔叔阿姨们你们害怕鲜血,我知道你们害怕被冤枉,可是那是活生生的生命啊!你们就怎么忍心丢下小悦悦独自一人躺在血泊里呢?你们就怎么忍心袖手旁观呢?可让我庆幸的是有位捡破烂的阿婆扶起了小悦悦。阿婆没有你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有文化,阿婆没有你们这些叔叔阿姨们有钱,可是阿婆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啊!
我再也不想看到我的伙伴们受到伤害了,我真的再也不想了。我也不想看见父母们失声痛哭的样子。我很清楚没有什么比失去亲人更痛苦了。
阳光依旧是那么的灿烂,我想小悦悦在天堂也是快乐的!请大家在心中架起道德的桥梁。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因为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很需要你迈出的一小步。我们的道德永远需要我们人类为他负责!也许你认为自己只是沧海一粟,你的一举一动无关紧要;也许你找不到自己对陌生人善良的理由;也许你总认为除亲人和朋友以外别人都不是你关爱的对象;可请时刻铭记:“我们不是牲畜,我们是人。”我们人类是有情感可言的,我们不是为了吃饭睡觉而生。我们不是为了金钱和房子而生;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是有同情心的,我们是有爱心的……这如此的种种难道不足以谁服你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允许自己“为人”是我们对自己的宽恕。允许自己“为人”更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阐释的大道理。
我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我,但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我;我是一个语不惊人的我,但我想说我是一个善良的我;我是一个笑容不太灿烂的我,但我想说我是一个有道德的我。请让爱洒满人间,和这样一个我一起行动吧!
第五篇:小悦悦事件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
【新闻背景】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零时32分离世。
【评论】小悦悦事件被揭露到大家的眼前,深深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有情感的中国人的心。面对司机害怕承担责任而狠心碾二岁孩童两次和十八位路人的麻木不仁,我们对这种行为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我相信公众的心中会有一个正确的评判。小悦悦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除了反映相当部分公民的残忍冷漠麻木,还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的路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认为,利益是最直接原因。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像小悦悦父母为生活即利益而无闲心看管自己的孩子,以至……像司机为了让自己免受伤人责任和金钱的利害关系,竟然毅然两次碾过小悦悦;像十八个路人怕麻烦怕被人陷害等,这些都与利益一一相关。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作出哪样的行动,首先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于是悲剧上演。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现象我们是坚决打击的或者是不可纵容的。所以,必然地他们都要受到社会的舆论谴责、甚至相关的法律责任。
小悦悦事件还是社会公民道德缺失的典型示范。这几十年来,社会整体上处于高度快速发展,人的价值观变了,更物化。人处于竞争中,而大多情况下又以外在质衡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焦虑中,不论贫穷或富有。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夸大一些因素对他的不利。如此前南京彭宇案的影响,会认为救人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不好的结果。加上社会媒体对此事的讨论,放大了做好事反而带来不好的效应。因此,一个人做事时往往会衡量一件事对他有没有坏处,也正反映了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也许,小悦悦事件还有其它的原因,但是我想这都是社会发展矛盾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味地以利益为中心,只会背离人民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关爱。你帮助关心了他人,他人也会在某个方面给予回报,所以凡事以人为本,一切事情从实际出发,矛盾经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