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 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策略
北京: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在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合作
交流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新闻与信息化处 发布时间:2011-06-18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城市旅游发展问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发展”。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北京---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北京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北京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与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把旅游业打造成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城市定位,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有享誉世界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也有极具现代气息的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遗产;有朴实自然的百姓生活,也有时尚高雅的商务及休闲娱乐场所;您可以在原真性与国际化交织的胡同小道流连,也可以在节次鳞比的现代建筑中徜徉;您可以品尝到汇聚中国各地的风味美食,还可以领略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舞蹈等精神盛宴。这些构成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性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商务、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京又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国际客运中转站,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
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44.3%;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5亿人次,同比增长34.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007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009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2010年北京市旅游外汇收入突破50亿美元。2010年底北京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3.93万人,加上旅游间接从业人员,总计约占全市就业总量的15.9%。至2011年2月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01家,星级饭店725家,其中五星级59家、四星级139家,三星级262家;旅行社1002家;已建成110个旅游咨询站。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整合传统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能力,挖掘新兴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城市软实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魅力的旅游之都。
二、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潮流,推动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管理精细华、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市场国际化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努力实现北京旅游业“三大领先”目标:
——旅游综合效益努力达到国内领先。旅游总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在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旅游综合效益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领先。
——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步入亚洲城市领先行列。通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接待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继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北京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与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相匹配,高端接待设施数量增多、结构更加优化。——城市旅游吸引力率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传统京味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首都城市文化更加繁荣;北京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将更具包容性和东方古都魅力,旅游服务功能更加突出。
到2015年,力争达到“
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同时,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旅游者在京人均花费显著提升。
突出旅游发展重点方向,鼓励和引导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市域内推动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旅游区,结合“北京旧城历史建筑群——城市中轴线、朝阜大街、皇家园林、坛庙、胡同”申遗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首都综合优势,开发和培育以京味文化和现代首都政治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休闲功能街区;通过申报国家级京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对非物质文化挖掘、传承与展示,提升发展首都北京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强化旅游与文化、商业、金融、教育、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城市商务区的旅游功能配套,大力推进高端商务会奖旅游发展。
一轴——古都文化旅游中轴。依托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奥运文化资源,通过现有旅游项目优化提升、新建项目带动、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推动北京都市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实现北京都市旅游形象与旅游价值的显著提升。
永定河生态休闲带。以区县旅游资源整合、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为重点,开发建设“永定河百里旅游休闲带”、“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古村落文化游板块”、“农业观光游板块”、“古遗迹寻访游板块”五大旅游功能地域。
长城文化旅游带。即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将军关长城一线及周边区域,辐射首都北部区县。以长城文化的标志性资源为主线,引导具有示范、集聚、龙头带动等多重效应的旅游项目向该区域集聚,推进北部区县旅游产品的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高端户外休闲、会议度假、乡村度假、主题娱乐等产品。十二板块。即中心城板块、海淀西山板块、通州板块、大兴板块、丰台-房山板块、石景山-门头沟新城板块、西部山区板块、昌平板块、延庆板块、顺义-怀柔-密云板块、古北口-司马台板块、平谷板块。通过各区县核心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旅游重点项目的集聚建设,形成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我们正致力于北京特色旅游的开发与拓展。深度挖掘“北京故事”,把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鲜活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大力拓展“北京人家”,利用北京特色四合院等特色建筑,发展供旅游者居住体验的四合院旅社;不断丰富“北京美食”,使世界各国的美食、中华各地的美食、北京特色的地方美食都能汇聚于此;精心开发“北京礼物”,使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形成系列和品牌。我们相信,旅游者到北京来旅游,通过登陆北京旅游网订购旅游产品,通过接收北京旅游手机报了解北京旅游即时信息,通过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了解所关心的信息,通过北京旅游集散体系参与正规一日游活动,居住北京人家、欣赏北京美景、品味北京美食、感受北京故事、购买北京礼物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世界旅游城市,努力实现世界旅游城市之间的互利共赢 借鉴世界城市发展经验,优化旅游产业国际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北京向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迈进。简化出入境程序,推进旅游入境签证、过境签证、口岸旅游团队及大型活动和会议快速通道等政策的优化;探索新的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努力构建北京与世界旅游城市的联盟体系,在世界旅游城市设立北京旅游推介或代理机构,同时鼓励世界各国城市在北京设立相应机构,促进与世界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由世界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管理部门主管参加的北京国际旅游合作会议机制,打造面向世界城市旅游市场的北京国际旅游论坛;打造新型国际旅游城市博览会等新载体,创造新的交流、交易、推介平台,促进各个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互利共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建立在城市旅游合作平台基础上的全球旅游发展新型治理模式将为各国城市旅游交流合作提供合作的舞台。本次论坛一定能够为北京、巴西利亚、莫斯科、开普敦、新德里城市旅游业的和谐共赢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收获。北京真诚期待着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共谋合作!
第二篇: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讲话
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今天,我区卫生监督所组织召开全区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培训会,目的是为了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住宿餐饮管理水平,加速推进我区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下面,就我区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强调以下三点: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开展好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整治行动。
一年一度的旅游季节即将到来,为促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培养与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住宿餐饮业,新到任的市委书记郑雪碧在全市建设会议上提出对全市住宿餐饮业进行集中整治的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副市长贾玉英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区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区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3月29日至30日,由承德市旅游局、卫生局、商务局等11个单位组成的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专项整治督导组对我市双滦区、双桥区10家住宿餐饮酒店进行抽查。抽查发现,大部分住宿餐饮酒店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缺乏从业知识,着装不统一、硬件设施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全、证照没有上墙、消毒间和贮藏间不合规格等。对不符合要求的酒店,检查组当即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出现问题的酒店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指正,并现场教授服务人员一些基本常识。
1在我区检查了4家住宿餐饮单位。对存在问题的两家单位,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区卫生监督所督促进行整改。市委市政府对住宿餐饮业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力度之大是近几年少有的。这说明住宿餐饮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就我区而言,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把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工作纳入到全区十大重点专项工作中来,建设高中低档齐全,层次分明,经营种类多样的住宿餐饮业是我区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大方向,今年准备建设三个五星,两个四星,五家快捷十家酒店。区委区政府要求,双滦在住宿餐饮业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狠抓软件建设,星级酒店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星级以下的住宿餐饮业要照市政府下发的检查标准来执行,双管齐下,不仅打造出双滦区的“牌”,更要打造出双滦区的“品”。面对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形势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既给我区住宿餐饮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这就要求各住宿餐饮单位要把握时机,规范从业,加快提升服务质量。
二、规范从业行为,加大卫生监督指导力度,提升住宿餐饮业服务质量。
由区卫生监督所制定,区卫生局印制下发了《双滦区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对环境卫生、制度建设、公示内容、禁烟标识、功能结构等都提出了详细要求,希望
各从业单位按照要求积极做好质量提升工作。具体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开展全员培训。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公共场所经营者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的,要给予相应处罚。因此,做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即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也是提升服务质量所必需做到的。要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规范从业行为标准是什么,知道物品摆放、清洗、消毒、保洁等公共场所卫生知识,知道不按照要求规范从业应受到的处罚。二是加大卫生监督指导力度。一会,区卫生监督所将结合我区实际,进行公共场所量化和卫生标准的具体讲解,这是一次较为系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自去年五一实施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以来,对公共场所的许可、卫生要求、日常管理等内容都做出具体规定,并加大了处罚力度。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意,要加大监督执法处罚力度。就我区而言,我们从培养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这次质量提升整治专项行动,区政府定的调子是引导为主。为将此项行动的指导思想贯彻好,在5.1活动结束前,卫生监督工作以指导和引导为主。在5.1旅游季节到来后,对于已经提出整改要求,而屡次不执行的从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执法。同时,各监督分所的监督员要克服困难,按照区卫生监督所要求,及时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培树典型,建立品牌,做好旅游季到来的各项准备。此次活动中,我区将开展“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示范店”和“金牌服务员”、“星级服务标兵”评选活动,拟评选出5家区级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示范店、10名区级金牌服务员、25名区级星级服务标兵。我局也将争取在公共场所中选出2家申报公共场所量化评比A级单位,80%的公共场所达到B级要求。希望各住宿餐饮业借这次质量提升行动,能够研究特色,扮靓品牌,做好迎接八方来客的准备,在旅游季节到来之际做好服务,使自己的经济和实力都得到提升。各住宿餐饮单位代表的不但是自己的形象,也是代表双滦形象、承德形象,希望各住宿餐饮业主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双滦、为我市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2012年4月13日
第三篇:打造旅游城市西安市策划书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打造旅游城市西安市
策划书
序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点和创造中心,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城市成为旅游的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旅游成为城市的基本职能,并能给城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拓展研究。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大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西安市就应该考虑围绕西安整体旅游形象,突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特色的前提下,加大西安市“国际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使得西安早日成为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西安,独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唐大明宫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目录
一. 活动主题……………………………………….01 二. 活动概述……………………………………….01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公众
(四)活动主办
(五)活动时间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 活动内容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02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03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04
四.活动预算……………………………………….05
一.活动主题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西安。二. 活动概述
(一)活动背景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春风山脉北边、关中平原中部。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 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二)活动目的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是和雅典、罗马、开罗并称的世界名都,西安自然也应当成为世界古都旅游的目的地。长安古意赋,盛唐千年梦,以兵马俑为切入点,以“唐文化”为中心,续写新时代的汉赋唐诗,遥想大汉,追梦盛唐,以东方千年神秘古都为号召,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古都西安必将再次引起全球的瞩目。
(三)活动公众:面向在西安的全世界游客
(四)活动主办:西安市文化局、西安市旅游局
(五)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日
利用“五一”黄金周的旅游集中时间,通过历史典故征集,我心中最美的西安的展示评比活动,旅游文化博览会等内容,让国际旅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提高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 活动内容
西安应以世园会的举办为契机,促使西安旅游产业围绕园艺、生态, 以及人与自然等具有国际性和当代性的大主题,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世园会生态优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及都市、文化、商务、会展等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把西安建设成“人文与山水呼应、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市。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史典故的征集。第二阶段:交流展示与评比活动。第三阶段:举办旅游文化会展。以下是具体活动内容: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 ”——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征集活动
诚邀全世界在西安的广大游客,重点是吸引海外游客。将自己所了解的西安的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照片以及旅行感受整理出来,内容可包括“典故”“美食”“民俗风情”等等各个方面。西安文化旅游局对此进行搜集,同时邀请西安各大媒体,为此次活动做宣传。【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征集活动,让广大国际游客参与到活动中。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古都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等。
2.本次活动门槛低,有利于传播、扩大西安各景区的知名度与历史文化内涵,达到宣传的效果。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15日 活动流程:
1.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2.同时在主要景点进行宣传。
3.在此期间对评委进行邀请,并联系展示场地。
4.选出来的优秀选手进行最后展示与表演。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旅游系列项目评选颁奖盛典
西安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与文化胜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景区的开发上有很多特别的地方。邀请在西安的广大国际游客,根据自己所游所感所想,用摄影、文字或视频等各种方式展示出自己所认为的最美的西安的景区,可以包括“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美食文化”等各个方面。着重表现西安各个景区带给自己的震撼与感慨。同时邀请各界人士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优胜者。并邀请新闻媒体现场直播。【活动目的】
1.通过自身的感受与认知,更为深刻地了解西安各大景区的特色,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发现西安旅游胜地的美丽。
2.使得国外游客,不仅仅是来旅游,更多地是对西安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更为深刻的挖掘与了解,突出古城特色。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20日 活动流程:
1.布置场地,安排工作人员。
2.协调各方工作,音响、主持、礼仪等到位。3.安排各方媒体工作。
4.引导人员进场。比赛开始。5.展示评比环节。
6.评委点评,并公布比赛结果。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西安旅游文化博览会
本次博览会以“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为主题,集中展现西安市的历史文化,突出古城特色。同时展示本市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山水生态度假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红色圣地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展会,向国际游客展示西安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景区,全面了解西安。
2.积极促进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3.利用西安独特的文化传统气息,优厚的自然风景条件,将西安建成国际化旅游大都市,扩大国际影响力。
【活动地点】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1日——2012年5月30日 活动流程:
(1)布置会场,安排工作人员(2)写好请柬并及时送出
(3)联系媒体,及时将信息向社会发布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培训接待人员,统一服饰与动作
(5)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活跃现场气氛,维持现场秩序(6)安排接送车辆(7)准备餐饮招待重要人士
四.活动预算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 ”——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征集活动
大型海报
3000元
宣传人员
500元/每人
共10人
其他宣传方式
3000元
共计
11000元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旅游系列项目评选颁奖盛典
布置现场
10000元
礼
仪
400/每人
共10人
保
安
500元/每人
共10人 主 持 人
1000元/每人
共2人 服
装
5000元 共
计
25000元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西安旅游文化博览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
展厅租用
20000元 展厅布置
10000元
礼
仪
400/每人
共10人
保
安
500元/每人
共10人 主 持 人
1000元/每人
共2人 服
装
5000元 聚
餐
10000元
车
辆
200元/每辆
共10辆 共
计
58000元
第四篇:打造绿色旅游城市情况汇报
****市打造绿色旅游加快转型发展
****市是一座百年煤城,由于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于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重大机遇,以发展绿色旅游为突破口,联动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强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
路。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相当于GDP的12.7%。全市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昔日煤城变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
一、建设绿色景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为先,坚持旅游向生态性、公益性发展,进一步规范景区建设、开发,在推进旅游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警惕建设性“破坏”和开放式“破相”。2012年,累计投资13亿元用于精品景区建设,云台山、神农山等一批旅游景区水质保护、垃圾处理、景区绿化、尾气治理项目建成投用,既实现了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又提高了景区承载能力。
二、制定绿色标准。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将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节能管理、环境管理、绿色消费等概念引入景区经营和管理中。云台山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台山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云台山荣获了河南省政府首届“省长质量奖”,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
三、提升绿色服务。我们始终坚持“不让一位游客在****受委屈”的旅游服务承诺,并把这种理念引伸和扩展到各个行业,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我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业规范性文件,对旅游行业各单位的服务标准均作了明确要求,将促进环保、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力求硬件过硬、软件规范,努力让游客在****吃得顺心、住得舒心、行得放心、游得赏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
四、打造绿色水系。****南眺黄河,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我市以水循环利用为切入点,结合水体景观开发、水经济发展与管理,将生态系统保护、水系景观、防洪防涝、水资源利用等统筹考虑,规划建设了“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计划投资66.8亿元完成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和“六纵四横”城市水网建设,解决城市地下水补源,改善区域气候和生态质量。未来,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一个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建设绿色通道。2012年,旅游专列包机带动战略取得新成效,常态化开行“云台山号”北京、武汉专列40列,引来旅游包机17架,运作开行了****至北京的始发列车。郑焦城际铁路进展顺利,2014年底运营后郑州至****仅25分钟车程,日均可双向运送旅客4万人,将成为国内外游客赴****旅游的一大“快速通道”、“绿色通道”。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使****市形成了“半小时旅游交通圈”。
六、治理绿色北山。****市北临太行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建步伐随之加快,北部山区一度成为许多人眼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过度采挖带来了山体毁坏、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群众对此反映强烈。2012年,我市强力实施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工程,私挖滥采被杜绝,非法加工被取缔,生态环境正在走上逐步恢复的轨道,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
七、规划绿色基地。南太行山区是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2002年以来,我市连续10年开展了北山绿化工程,新增林地近2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计划到2017年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4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全力打造集“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打造我市的绿化基地。
八、建设绿色家园。集中整治城区市容秩序,大力开展背街小巷、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建筑垃圾、市政设施等专项治理,市容市貌持续改善。数字城管覆盖面扩大,系统运行高效,已涵盖市区86条主次干道,对城市管理问题均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加快城市游园绿地建设,闫河公园建成开园,普济河、群英河改造顺利推进,2012年城区新增绿地61.9万平方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九、创建绿色城市。山水是城市的灵气,绿色是城市的生机。我市以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今年将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到2015年新增造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着力实现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我市旅游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五篇:国际旅游城市思考和建设报告
中共都江堰市委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
都江堰市作为极重灾区,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发展水平不高、力量不够集中等问题。在市委深入实施“一区两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龙门山整体开发之际,我市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义不容辞、时不我待,有责任、有义务探索一条城乡统筹条件下的旅游国际化发展之路。为此,我们对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发展定位等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初步思考。现将我们的思考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是都江堰最大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也是都江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引擎产业”。自2003年以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2007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2%,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灾后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重建提升,新型城乡形态正加快形成,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初步成熟。
(一)无可替代的品牌优势。我市拥有成都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拥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震遗址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先后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 1 国卫生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青城山·都江堰成为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无可替代的品牌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春观杜鹃夏漂流,秋赏红叶冬滑雪”。我市是成都市惟一的水源涵养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有全国离特大中心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龙溪·虹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其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全市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60.59%,城市绿化覆盖率43%,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全市人均寿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1.1岁,享有“成都后花园”、“天然氧吧”、“长寿之乡”等美誉,形成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文化观念,创下了野生大熊猫进入城市的新纪录,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先天优势。
(三)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李冰凿离堆分两江,创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张陵创道于青城山,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道教文化;芒城遗址见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儒家思想多元交融,汉藏羌回等多种民族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都江堰特有的文化韵味。1800多年的道教文化和2260多年的水文化源远流长,“清明放水节”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我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城市形态,孕育了“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基因,这些无法复制的人文特色彰显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四)快速提升的区位优势。我市南依成都市区,北靠阿坝九寨、黄龙,东连三星堆,西接卧龙、四姑娘山、甘孜、康巴,处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区和川西旅游环线的黄金枢纽位臵。我市距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区仅38公里,距双流国际航空 2 港68公里,距成都火车北站55公里。规划的“五纵五横一轨一带”的道路主骨架正加快形成:“五纵”包括成灌高速、成灌老路、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都江堰段)、成郫灌干道(IT大道都江堰段);“五横”包括一环路、二环路、外二环、蒲中路、彭青路;“一轨”为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一带”则是指龙门山系旅游产业带路网。建成后,有6条直达成都的快速通道,形成城乡一体、联系内外的交通路网体系,将大幅提升我市的旅游通达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
(五)特色独具的城市格局。都江堰城区一江八河穿城而过,举世独有。半城依山,半城融水,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负阴抱阳,玉带分流,山、水、田、城、林、堰相因相依,高度融合,浑然一体,犹如一把巨扇镶嵌于成都平原西北端。“五河十岸、一心五轴、显山露水”和“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城市格局,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营城至高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灾后重建中,城区将拆除1500余栋各类受损建筑,客观上为实现城市规划蓝图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全面落实“四性”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灾后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得到了强化提升,向峨乡全域、大观镇茶坪村、安龙镇徐家院子等一批城乡统筹示范点位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总之,通过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生态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正加快形成,进一步增添了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后发优势。
(六)强势扩张的国际影响力。地震前,通过举办国际道教文化节、虹口国际漂流节、都江堰国际猕猴桃节、青城山国际登山节等一系列国际性重大活动,“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城市文化品牌深入人心。“都江堰喝酒喝到天又亮,青城山双休修道自然醒”,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都江堰休闲度假的生动写照。地震后,我市倍受国 3 内外的关注,全国人民、世界友人以泪洗面、出钱出力、倾情支援,特别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化城市—上海市的全力对口支援,客观上使我市对外开放呈现出新的格局。通过开展灾后重建规划全球招标,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驻华使节、国际友人,以及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让都江堰这座曾经历灾难洗礼的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构想
围绕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我们将加快景区景点重建和旅游项目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尽快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到201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55%以上,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2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2.3万人以上,成为都江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9年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全域旅游景区资源的清理整合,切实提高旅游开发建设的融资能力和旅游高端项目的承载能力。完成都汶高速龙池隧道、成灌快速通道、虹口至蒲阳旅游连接线(虹口段)、蒲张路复线道路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可进入性极大提升。龙池、虹口景区基本形成接待能力,“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实现试演,加快推进青城山·都江堰核心景区重建,加快实施成都大熊猫野放中心、卧龙大熊猫疾病控制中心建设。启动龙池、青城山索道改造,“天府一条街” 历史文化特色街区项目,以及第六感国际高端度假酒店、青城湖五星级酒店、中信国际高尔夫酒店、堰上青城国际高尔夫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2010年建设目标:青城豪森五星级酒店(二期)、逸岭·锦江五星级公寓式度假酒店、青城洲际酒店竣工投入使用,旅游接待能力超过灾前水平。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 4 路、成郫灌干道建成通车,旅游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全面完成青城山·都江堰、龙池、虹口景区重建和虹口漂流AAAA级景区打造,完成龙池、青城山索道改造;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启动虹口“堰塞湖”景点打造;全面启动“三线九镇”特色风情小镇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基本完善;成都大熊猫野放基地和卧龙大熊猫疾病控制中心实现开园接待,大熊猫品牌进一步强化。
2011年建设目标:全面完成龙池、虹口、青城前(后)山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第六感国际高端度假酒店、青城湖五星级酒店、新加坡悦榕庄酒店、都江堰上海大事馆(度假)酒店、中信国际高尔夫酒店、蓝光六星级酒店、堰上青城国际高尔夫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具有国际化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的高端酒店集群,基本形成以漂流、探险、滑雪、高尔夫、山地徒步旅游等休闲运动项目为支撑的国际旅游产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国际旅游城市形态基本形成。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我们将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努力推进资源开发国际化。在严格落实《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用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规划旅游发展,着力形成与世界级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格局。一是加快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重点文物、宫观庙宇、配套设施、服务体系重建,积极引进高端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全力打造道教文化和水文化体验与展示之地。二是依托都江堰景区,以“壹街区”、“中国水街”、夜啤酒长廊等特色旅游休闲街区为载体,深入推进景区城区一体化,将城市中心游憩区打造成为都江堰市的“城市会客厅”。建立节能环保的城市夜景灯光系统,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三是充分运用农村提升式重建成果,抓好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快打造“三线九镇”国际化特色旅游小镇,形成北部山区以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南部坝区以生态观光度假为特色 5 的乡村旅游功能区,加快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
(二)突出特色发展理念,努力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要求,着力引进特色化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一是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按照国际精品旅游区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龙池、虹口、青城山前(后)山等旅游景区重建提升,抓好龙池、虹口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形成以世界遗产为龙头、以田园风光为基底的观光旅游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好历史文化牌、熊猫基地牌、地震遗址牌,加快成都大熊猫野放中心、卧龙大熊猫疾病控制中心、国家地震遗址公园建设以及水文化博物馆、道教文化博览馆建设,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和物种旅游。以《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中心城区水利府、文庙文化公园、老城门等历史遗迹重建,再现历史场景,加快形成道教文化和水文化展示体验之地。三是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加快启动龙湖、中信、青城湖国际高尔夫项目和龙池高原高尔夫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高尔夫项目集群,加快培育高端旅游市场。围绕都江堰——龙池〃虹口山地运动基地打造,加快推进国际方兴未艾的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建设,加快龙池、虹口、青城后山等景区的山地越野、滑雪、漂流等精品旅游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形成国际山地旅游展示之地、体验之地的品牌效应。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旅游设施国际化。一是在着力抓好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沙西线都江堰段、成郫灌干道等对外交通路网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景区景点相互贯通的旅游公路建设,改变龙池、虹口等景区单进单出的交通现状。二是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标识系统、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体系,提升国际旅游服务水平。三是提升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加工展示营销中心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点建设,加快城市西区高品位国际化社区的整体打造,大力吸引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居家创业。
(四)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努力推进产业链条国际化。一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旅游开发格局。重点是用好农村灾后重建和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实施乡村酒店、户外运用、休闲观光等旅游项目建设。二是整合国有资源和资产,强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做强资本和资源两个市场。三是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品牌和国际理念的管理集团、品牌酒店、境外旅行社落户都江堰,构建客源市场的国际化平台,着力提高外汇收入占当地进出口总值比重。四是创新投资体制,通过旅游产品重建设计、旅游设施采购、旅游项目开发等环节的国际化招投标,持续提升旅游产业投入国际化水平。
(五)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努力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争取在上海建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强化旅游宣传营销,着力构建立足上海,辐射东部地区,面向世界的旅游市场拓展体系。在办好清明放水节、道教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成都、上海等国际化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节、国际旅游展销会、国际旅游推介会等国际国内外旅游促销活动,提升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旅游软实力。依托四川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职业高中,加大国际旅游人才培训力度,打造国际旅游人才重要的培训地,服务龙门山旅游开发。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予以明确。恳请市上正式明确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并从政策导向、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目标考核等方面对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给予支持。
(二)建议对我市旅游产业项目给予集成扶持。建议市上对旅游“引擎”项目进行全域统筹,凡属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龙头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均优先规划在都江堰,优先安排在都江堰,以加快形成我市国际性旅游产品竞争优势。
(三)建议对我市旅游宣传营销给予集成支持。建议市上进一步加强对我市旅游对外宣传的集成支持,将都江堰作为成都的城市名片,纳入成都各类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的承办地和宣传重点,扩大都江堰的国际影响力。
(四)建议对都江堰旅游发展政策给予集成倾斜。建议市上对我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给予政策集成倾斜,重点在规划、项目、土地、资金等政策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扶持。
都江堰市作为极重灾区,正经历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任务异常繁重,但机遇十分难得。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走出一条城乡统筹条件下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中共都江堰市委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2009年7月27日
主题词:都江堰△ 旅游城市 报告
抄报:春城书记、红林市长、华章部长、忠林副市长。
中共都江堰市委办公室
2009年7月27日印
(共印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