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山水人文旅游城市工作计划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为打造国内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作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任务就是为打造这一目标提供坚强的资源保障。
一、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
展”战略,整体推进土地、矿产各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宏观调控功能,统筹保发展与守红线、稳增长与调结构、优服务与严监管、惠民生与促和谐的关系,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
──耕地得到严格保护。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2.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7.4万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5万亩,通过土地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0亩。
──建设用地得到合理保障。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确定了我县投资重点是十大基础工程,一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我们必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有序安排,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土地供应。
──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认真组织实施12处地灾隐患点治理工程和6处地灾隐患点搬迁避让工程。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30%,新建和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60%。
──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国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完成各类调查与规划数据成果深度开发整合,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全业务电子化、全流程网上运行”,建成“一张图”和矿产资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维护民生作出新贡献。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巩固强化整顿规范的成果,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矿业权人依法开采的意识。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利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正在步入跨越发展期,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的过程中,国土资源成为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管理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保障发展压力大。我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用地需求量大,但每年的用地计划指标有限,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用地形势十分紧张。二是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的压力大。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向挤占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占补平衡压力极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小、散、乱”现象仍然严重,矿业整顿整合的任务艰巨。三是征地拆迁工作压力大。随着城市的扩张,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政策不完善,群众期望高,实施程序严,导致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四是节约集约的压力大。土地利用粗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偏低,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全社会节约集约意识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利益协调的压力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依然相当严重,非法以地融资、非法以地招商、非法征地拆迁现象时有发生。用地单位快用地、多用地、低成本用地的冲动强烈。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舆论空前关注。如何公平、妥善地协调各方利益,难度很大。六是地质灾害防治压力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投入不足,交通不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任务繁重。
三、两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保障发展合理用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实施差别化供用地政策,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尽量将我县战略性重大工程挤进省、市计划。加强计划调控,实行有保有控的供地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力度。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今年要重点保障黔张常铁路、张桑高速、老官潭开发、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布局调整、工业园建设等项目用地需要,今年力争报批新增建设用地1200亩。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力度。积极与发改委、规划等部门沟通衔接,主动参与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开通重点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快速通道,加快项目征地拆迁速度。三是抓好项目供地优质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供地进度,及时呈报用地审批发证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要保证优质供地,及时供地。四是加强房地产用地市场调控。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
地供应计划不少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建立健全房地产开竣工验收、违法信息公开、开发准入、信用评价等监管制度,规范房地产用地市场。
(二)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是破解用地难的重要手段,按照省市的要求,一是扎实开展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专项清理活动,对全县近年来的供地项目进行清理,对供而不用、圈而不建,长期闲置的项目要依法处置。二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企业改制用地、废弃工矿用地、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对过去未处置到位的闲置土地要加大处置力度,对供地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的,要按实际核减用地面积;对改变用地审批用途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加强批后监管,防范新的闲置土地产生。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和划拨用地。加强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严格土地融资行为,严格打击房地产囤地、炒地行为。四是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从严控制村民一户多宅用地,从严整治村民建宅擅自拓宽批准面积的违法行为。
(三)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坚守耕地红线,认真抓好耕地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目标,争取县委、县政府将耕地保护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切实落实资源保护的共同管理责任。二是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用地选址关,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落实国家产业供地政策,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资新增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用地计划,千方百计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三是加大国土资源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一批违法用地行为。四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快苦竹坪、龙潭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人潮溪省异地占补平衡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强化新增耕地的后续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产业建设目标和我局建设扶贫任务,积极申报今年的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并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选址和论证工作。
(四)大力加强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用地预申请”等方式,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争取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力争达到1亿元,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切实抓好土地储备计划的实施,规范储备土地市场运作,做好老官潭**区、帅乡路高桥地段、定家峪地段的土地收储工作。严厉打击集体土地非法入市,刹住乱买乱卖集体土地歪风,重点查处县城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买卖行为,严格执行《**区县城区建房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城区单位和个人建房管理。
(五)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一是维护良好开发秩序。继续推进矿山超深越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污染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等违规违法行为,建立矿区范围公告公示、矿山开采活动合同管理、多部门联合执法等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矿山整治力度。二是加强矿山日常监督管理。继续做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对矿业权办证开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为矿业整合提供可靠依据。严格探采矿权登记管理,完善年检年审制度,妥善处理好两权重叠,加强矿山安全生产。三是加强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控。完善矿业权出让机制,从严投放探矿权和采矿权,引导矿产资源适度开采。通过招标拍卖,依法收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等形式,提高探矿和采矿准入门槛,保障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遏制暴利下的违法采矿。四是抓好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优势矿产资源的储量动态监管和开发利用调查,整合煤、铁、石材等优势矿产并进行精深加工,实现优势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跨越发展。加大全县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探力度,继续跟踪争取天然气开发项目。全面实施整装勘查项目,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远景调查,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六)着力加强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一是突出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大资金、装备、人员支持力度,健全各级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巡查、信息速报、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制度,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二是注重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治工作的最高价值,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详查,在巩固创建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十有县”的基础上,加大地灾防治“五到位”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险能力。汛期马上就到了,全局上下务必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部署,做到早筹划,早安排。抓紧完善地灾防治预警方案,确保有防无患。三是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大工程。尽快完成县城宝塔洛滑坡治理工程,抓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认真组织实施芙蓉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力争今年9月份完工,年内实现对外开放和全面运营。
(七)全面加强依法行政、执法监察和信访工作。一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二是切实增强执法监察能力。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一张图管地工程,构建批、供、用、补、查全程的统一监管平台。继续加强执法监察业务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切实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动态巡查工作机制,建立12336违法举报热线,筑牢违法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加强与纪检监察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健全违法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和联合办案机制,公开曝光一批重大违法案件,严格土地违法问责。提前谋划,加强培训,扎实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四是扎实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信访工作制度,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依法做好接访、处访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权属纠纷,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八)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业务工作。我们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基础工作上,争取用两年的时间,促使基础业务和基础建设有个新的突破。一是加强调查成果的深度开发和转化应用。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基础工作的投入,扎实推进了基本农田数据建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建库、二调等基础工作项目。今年要加大对二调成果的应用,组织力量利用二调成果对地籍发证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核对,对未批乱建、少批多占、擅自圈地和滥用土地的违法情况进行清理。二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在完善省、市、县三级内网和门户网站的基础上,今年将建设远程报件系统,尽快实现土地、矿产、测绘业务远程报件和内网审批。三是加快各类规划的编制进度。全面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报批和实施,着手修编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建立完善各类规划数据库。四是加大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建设。在完善“五个一”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国土资源中心所五年建设规划,着重从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人员培训、办公设备等方面入手,争取每年有新的起色和进步。认真研究,着手解决中心所人员津补贴问题。五是加强测绘管理。推进基础地理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基础地理测绘成果开发利用,提供客观、准确测绘成果服务,推进基础测绘保障工程。六是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土地日、地球日、测绘日等重要时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扎实做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国土资源工作使命神圣,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打造打造国内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主动作为,努力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二篇:打造旅游城市西安市策划书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打造旅游城市西安市
策划书
序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点和创造中心,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城市成为旅游的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旅游成为城市的基本职能,并能给城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拓展研究。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大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西安市就应该考虑围绕西安整体旅游形象,突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特色的前提下,加大西安市“国际旅游名城”的建设步伐,使得西安早日成为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西安,独特的古今融合的完美城市。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唐大明宫遗址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目录
一. 活动主题……………………………………….01 二. 活动概述……………………………………….01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公众
(四)活动主办
(五)活动时间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 活动内容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02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03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04
四.活动预算……………………………………….05
一.活动主题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西安。二. 活动概述
(一)活动背景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春风山脉北边、关中平原中部。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 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二)活动目的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是和雅典、罗马、开罗并称的世界名都,西安自然也应当成为世界古都旅游的目的地。长安古意赋,盛唐千年梦,以兵马俑为切入点,以“唐文化”为中心,续写新时代的汉赋唐诗,遥想大汉,追梦盛唐,以东方千年神秘古都为号召,跨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古都西安必将再次引起全球的瞩目。
(三)活动公众:面向在西安的全世界游客
(四)活动主办:西安市文化局、西安市旅游局
(五)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1日
利用“五一”黄金周的旅游集中时间,通过历史典故征集,我心中最美的西安的展示评比活动,旅游文化博览会等内容,让国际旅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提高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 活动内容
西安应以世园会的举办为契机,促使西安旅游产业围绕园艺、生态, 以及人与自然等具有国际性和当代性的大主题,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世园会生态优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及都市、文化、商务、会展等旅游功能,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把西安建设成“人文与山水呼应、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市。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史典故的征集。第二阶段:交流展示与评比活动。第三阶段:举办旅游文化会展。以下是具体活动内容: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 ”——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征集活动
诚邀全世界在西安的广大游客,重点是吸引海外游客。将自己所了解的西安的旅游景点的历史典故、照片以及旅行感受整理出来,内容可包括“典故”“美食”“民俗风情”等等各个方面。西安文化旅游局对此进行搜集,同时邀请西安各大媒体,为此次活动做宣传。【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征集活动,让广大国际游客参与到活动中。在游览的同时,了解古都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等。
2.本次活动门槛低,有利于传播、扩大西安各景区的知名度与历史文化内涵,达到宣传的效果。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15日 活动流程:
1.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2.同时在主要景点进行宣传。
3.在此期间对评委进行邀请,并联系展示场地。
4.选出来的优秀选手进行最后展示与表演。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旅游系列项目评选颁奖盛典
西安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与文化胜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景区的开发上有很多特别的地方。邀请在西安的广大国际游客,根据自己所游所感所想,用摄影、文字或视频等各种方式展示出自己所认为的最美的西安的景区,可以包括“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美食文化”等各个方面。着重表现西安各个景区带给自己的震撼与感慨。同时邀请各界人士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优胜者。并邀请新闻媒体现场直播。【活动目的】
1.通过自身的感受与认知,更为深刻地了解西安各大景区的特色,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发现西安旅游胜地的美丽。
2.使得国外游客,不仅仅是来旅游,更多地是对西安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更为深刻的挖掘与了解,突出古城特色。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20日 活动流程:
1.布置场地,安排工作人员。
2.协调各方工作,音响、主持、礼仪等到位。3.安排各方媒体工作。
4.引导人员进场。比赛开始。5.展示评比环节。
6.评委点评,并公布比赛结果。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西安旅游文化博览会
本次博览会以“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为主题,集中展现西安市的历史文化,突出古城特色。同时展示本市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山水生态度假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红色圣地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展会,向国际游客展示西安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景区,全面了解西安。
2.积极促进旅游商品创新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品质,进一步提高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和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3.利用西安独特的文化传统气息,优厚的自然风景条件,将西安建成国际化旅游大都市,扩大国际影响力。
【活动地点】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实施】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1日——2012年5月30日 活动流程:
(1)布置会场,安排工作人员(2)写好请柬并及时送出
(3)联系媒体,及时将信息向社会发布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培训接待人员,统一服饰与动作
(5)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活跃现场气氛,维持现场秩序(6)安排接送车辆(7)准备餐饮招待重要人士
四.活动预算
(一)“我所认识的古都 ”——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征集活动
大型海报
3000元
宣传人员
500元/每人
共10人
其他宣传方式
3000元
共计
11000元
(二)“西安发展之旅 我眼里最美的西安”——旅游系列项目评选颁奖盛典
布置现场
10000元
礼
仪
400/每人
共10人
保
安
500元/每人
共10人 主 持 人
1000元/每人
共2人 服
装
5000元 共
计
25000元
(三)“游古城西安,听历史强音”——西安旅游文化博览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
展厅租用
20000元 展厅布置
10000元
礼
仪
400/每人
共10人
保
安
500元/每人
共10人 主 持 人
1000元/每人
共2人 服
装
5000元 聚
餐
10000元
车
辆
200元/每辆
共10辆 共
计
58000元
第三篇:打造绿色旅游城市情况汇报
****市打造绿色旅游加快转型发展
****市是一座百年煤城,由于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于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重大机遇,以发展绿色旅游为突破口,联动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强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
路。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相当于GDP的12.7%。全市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昔日煤城变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
一、建设绿色景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为先,坚持旅游向生态性、公益性发展,进一步规范景区建设、开发,在推进旅游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警惕建设性“破坏”和开放式“破相”。2012年,累计投资13亿元用于精品景区建设,云台山、神农山等一批旅游景区水质保护、垃圾处理、景区绿化、尾气治理项目建成投用,既实现了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统一,又提高了景区承载能力。
二、制定绿色标准。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将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节能管理、环境管理、绿色消费等概念引入景区经营和管理中。云台山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首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台山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云台山荣获了河南省政府首届“省长质量奖”,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
三、提升绿色服务。我们始终坚持“不让一位游客在****受委屈”的旅游服务承诺,并把这种理念引伸和扩展到各个行业,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我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业规范性文件,对旅游行业各单位的服务标准均作了明确要求,将促进环保、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力求硬件过硬、软件规范,努力让游客在****吃得顺心、住得舒心、行得放心、游得赏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
四、打造绿色水系。****南眺黄河,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我市以水循环利用为切入点,结合水体景观开发、水经济发展与管理,将生态系统保护、水系景观、防洪防涝、水资源利用等统筹考虑,规划建设了“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计划投资66.8亿元完成贯穿城区南北总长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和“六纵四横”城市水网建设,解决城市地下水补源,改善区域气候和生态质量。未来,一个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一个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建设绿色通道。2012年,旅游专列包机带动战略取得新成效,常态化开行“云台山号”北京、武汉专列40列,引来旅游包机17架,运作开行了****至北京的始发列车。郑焦城际铁路进展顺利,2014年底运营后郑州至****仅25分钟车程,日均可双向运送旅客4万人,将成为国内外游客赴****旅游的一大“快速通道”、“绿色通道”。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使****市形成了“半小时旅游交通圈”。
六、治理绿色北山。****市北临太行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建步伐随之加快,北部山区一度成为许多人眼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过度采挖带来了山体毁坏、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群众对此反映强烈。2012年,我市强力实施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工程,私挖滥采被杜绝,非法加工被取缔,生态环境正在走上逐步恢复的轨道,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
七、规划绿色基地。南太行山区是我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2002年以来,我市连续10年开展了北山绿化工程,新增林地近2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计划到2017年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4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全力打造集“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打造我市的绿化基地。
八、建设绿色家园。集中整治城区市容秩序,大力开展背街小巷、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建筑垃圾、市政设施等专项治理,市容市貌持续改善。数字城管覆盖面扩大,系统运行高效,已涵盖市区86条主次干道,对城市管理问题均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加快城市游园绿地建设,闫河公园建成开园,普济河、群英河改造顺利推进,2012年城区新增绿地61.9万平方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九、创建绿色城市。山水是城市的灵气,绿色是城市的生机。我市以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今年将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到2015年新增造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着力实现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努力提高我市旅游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四篇:北京 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策略
北京: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在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合作
交流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新闻与信息化处 发布时间:2011-06-18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城市旅游发展问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北京、巴西利亚、开普敦、莫斯科、新德里城市旅游发展”。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北京---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北京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城市农村两个市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北京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与世界各个城市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把旅游业打造成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城市定位,为北京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北京有享誉世界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也有极具现代气息的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遗产;有朴实自然的百姓生活,也有时尚高雅的商务及休闲娱乐场所;您可以在原真性与国际化交织的胡同小道流连,也可以在节次鳞比的现代建筑中徜徉;您可以品尝到汇聚中国各地的风味美食,还可以领略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舞蹈等精神盛宴。这些构成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作为首都,北京是全国性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商务、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京又是国际交往中心,作为国际客运中转站,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
2006-2010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44.3%;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累计接待国内游客7.5亿人次,同比增长34.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007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2009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2010年北京市旅游外汇收入突破50亿美元。2010年底北京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3.93万人,加上旅游间接从业人员,总计约占全市就业总量的15.9%。至2011年2月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01家,星级饭店725家,其中五星级59家、四星级139家,三星级262家;旅行社1002家;已建成110个旅游咨询站。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整合传统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能力,挖掘新兴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城市软实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东方魅力的旅游之都。
二、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潮流,推动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管理精细华、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市场国际化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将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入境旅游者首选目的地、亚洲商务会展旅游之都、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努力实现北京旅游业“三大领先”目标:
——旅游综合效益努力达到国内领先。旅游总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就业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在提升北京城市形象、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旅游综合效益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领先。
——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步入亚洲城市领先行列。通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接待服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继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北京市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与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相匹配,高端接待设施数量增多、结构更加优化。——城市旅游吸引力率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传统京味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首都城市文化更加繁荣;北京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将更具包容性和东方古都魅力,旅游服务功能更加突出。
到2015年,力争达到“
一、十、百、千、亿”的发展目标,即创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10%,年入境旅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入境游接待量超过10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2亿人次以上。同时,旅游业直接和间接投资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旅游者在京人均花费显著提升。
突出旅游发展重点方向,鼓励和引导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市域内推动以“一核一轴、两带十二板块”为重点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旅游区,结合“北京旧城历史建筑群——城市中轴线、朝阜大街、皇家园林、坛庙、胡同”申遗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首都综合优势,开发和培育以京味文化和现代首都政治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休闲功能街区;通过申报国家级京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对非物质文化挖掘、传承与展示,提升发展首都北京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强化旅游与文化、商业、金融、教育、体育、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城市商务区的旅游功能配套,大力推进高端商务会奖旅游发展。
一轴——古都文化旅游中轴。依托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奥运文化资源,通过现有旅游项目优化提升、新建项目带动、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推动北京都市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实现北京都市旅游形象与旅游价值的显著提升。
永定河生态休闲带。以区县旅游资源整合、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为重点,开发建设“永定河百里旅游休闲带”、“西部自然山水体验区”、“古村落文化游板块”、“农业观光游板块”、“古遗迹寻访游板块”五大旅游功能地域。
长城文化旅游带。即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将军关长城一线及周边区域,辐射首都北部区县。以长城文化的标志性资源为主线,引导具有示范、集聚、龙头带动等多重效应的旅游项目向该区域集聚,推进北部区县旅游产品的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高端户外休闲、会议度假、乡村度假、主题娱乐等产品。十二板块。即中心城板块、海淀西山板块、通州板块、大兴板块、丰台-房山板块、石景山-门头沟新城板块、西部山区板块、昌平板块、延庆板块、顺义-怀柔-密云板块、古北口-司马台板块、平谷板块。通过各区县核心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开发、旅游重点项目的集聚建设,形成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我们正致力于北京特色旅游的开发与拓展。深度挖掘“北京故事”,把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鲜活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大力拓展“北京人家”,利用北京特色四合院等特色建筑,发展供旅游者居住体验的四合院旅社;不断丰富“北京美食”,使世界各国的美食、中华各地的美食、北京特色的地方美食都能汇聚于此;精心开发“北京礼物”,使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形成系列和品牌。我们相信,旅游者到北京来旅游,通过登陆北京旅游网订购旅游产品,通过接收北京旅游手机报了解北京旅游即时信息,通过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了解所关心的信息,通过北京旅游集散体系参与正规一日游活动,居住北京人家、欣赏北京美景、品味北京美食、感受北京故事、购买北京礼物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世界旅游城市,努力实现世界旅游城市之间的互利共赢 借鉴世界城市发展经验,优化旅游产业国际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北京向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迈进。简化出入境程序,推进旅游入境签证、过境签证、口岸旅游团队及大型活动和会议快速通道等政策的优化;探索新的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努力构建北京与世界旅游城市的联盟体系,在世界旅游城市设立北京旅游推介或代理机构,同时鼓励世界各国城市在北京设立相应机构,促进与世界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由世界主要旅游城市及旅游管理部门主管参加的北京国际旅游合作会议机制,打造面向世界城市旅游市场的北京国际旅游论坛;打造新型国际旅游城市博览会等新载体,创造新的交流、交易、推介平台,促进各个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互利共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建立在城市旅游合作平台基础上的全球旅游发展新型治理模式将为各国城市旅游交流合作提供合作的舞台。本次论坛一定能够为北京、巴西利亚、莫斯科、开普敦、新德里城市旅游业的和谐共赢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收获。北京真诚期待着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共谋合作!
第五篇:人文旅游城市方案参考
人文旅游城市方案参考
实施差别化供用地政策,一)切实保障发展合理用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尽量将我县战略性重大工程挤进省、市计划。加强计划调控,实行有保有控的供地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力度。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原则,今年要重点保障黔张常铁路、张桑高速、老官潭开发、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布局调整、工业园建设等项目用地需要,今年力争报批新增建设用地1200亩。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力度。积极与发改委、规划等部门沟通衔接,主动参与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开通重点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快速通道,加快项目征地拆迁速度。三是抓好项目供地优质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供地进度,及时呈报用地审批发证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要保证优质供地,及时供地。四是加强房地产用地市场调控。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
县委、县政府提出为打造国内知名山水人文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作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任务就是为打造这一目标提供坚强的资源保障。
一、工作目标
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土地、矿产各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宏观调控功能,统筹保发展与守红线、稳增长与调结构、优服务与严监管、惠民生与促和谐的关系,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7.4万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得到严格保护。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2.6万亩。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5万亩,通过土地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0亩。
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得到合理保障。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县投资重点是十大基础工程,一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必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有序安排,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土地供应。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60%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认真组织实施12处地灾隐患点治理工程和6处地灾隐患点搬迁避让工程。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30%新建和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全面复垦。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国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各类调查与规划数据成果深度开发整合,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全业务电子化、全流程网上运行”建成“一张图”和矿产资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维护民生作出新贡献。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巩固强化整顿规范的成果。不断提高矿业权人依法开采的意识。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利用。
二、存在问题
加快发展,县正在步入跨越发展期。加快转变的过程中,国土资源成为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管理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保障发展压力大。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用地需求量大,但每年的用地计划指标有限,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用地形势十分紧张。二是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的压力大。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向挤占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占补平衡压力极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小、散、乱”现象仍然严重,矿业整顿整合的任务艰巨。三是征地拆迁工作压力大。随着城市的扩张,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政策不完善,群众期望高,实施程序严,导致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四是节约集约的压力大。土地利用粗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偏低,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全社会节约集约意识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利益协调的压力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依然相当严重,非法以地融资、非法以地招商、非法征地拆迁现象时有发生。用地单位快用地、多用地、低成本用地的冲动强烈。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舆论空前关注。如何公平、妥善地协调各方利益,难度很大。六是地质灾害防治压力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投入不足,交通不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任务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