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来凤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湖北来凤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20日,外出返乡的来凤县城居民向代明带上家人,爬上庆凤山森林公园山顶,欣赏、拍摄城市冬景。放眼望去,青山连绵苍翠。城中,酉水河、蓝河蜿蜒穿过,碧水倒映城市美景。
庆凤山下,来凤招商引资打造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喳西泰水城,正在建设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呈扇形分布,依山傍水。来凤是鄂湘渝边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县城。2008年,该县被命名为“湖北省园林城市”,随后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全面实施城市园林化、街道园艺化、单位庭院化、家居盆景化行动。该县对新、改、扩建的城市建设项目,绿化指标不达标的不予审批,对绿化工程建设不达标的不 许交付使用。
目前,该县县城“山、水、路、园”文章越做越俏。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构成城市绿化网络。城区建成植物 类公园2座,占地面积达382亩,植物物种60多种;建成园林式小区7个,占居住区总量的53.48%;沿街拆墙透绿率达82%。游园层级绿化,停车棚垂 直绿化,市民栽花养草成风,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新城正在形成。
第二篇:清远市城市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创建中国宜居城市
清远市城市建设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创建中国宜居城市
近年来,清远市紧紧围绕“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后花园化”的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追求和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旧城改造,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硬底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做活“山、水、绿、文、人”等文章,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严格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建成了一批社区游园、一批城市公园、一批城市亮点、一批城市生态绿地和一批城市沥青大道的“五个一”工程。目前,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现代中等城市正在粤北大地迅速崛起。
2006年初,清远市启动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活动,专门成立了由市长陈家记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市建设局局长龙伙灵同志担任创建办办公室主任,制定了《清远市创建国家宜居城市活动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创建宜居城市动员大会、工作联席会,分解、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有组织、有制度、有考评、有检查、有整改、有奖惩的创建格局,确保建设宜居城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
清远市注重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多种途径筹措建设资金30多亿元,积极新建和配套完善城市道路,加快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服务功能得到极大增强。
一是狠抓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市区先后投资约28亿元,先后高标准进行了“六纵、十横、一环”路网建设,如凤城大道、清远大道等,完成了北江路、连江路、人民路等道路的延伸及加铺沥青改造。目前,各主要街道、道路出口已全部贯通,市区市政道路总长156公里,其中宽13米以上的道路长80公里,城市道路网络已初步形成,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提升了城市亮化水平。先后在市区各主要道路、街道及一江两岸的主要建筑物上增设了富有特色的灯饰,新增路灯2万多盏,亮灯率达97%以上,提升了城市的亮化水平。三是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遵循“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建到哪里”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江路、银泉路、静福路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市区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面积25%以上,绿化普及率为100%;在植被配置上,力求栽植品种多样化,乔灌花草主体化,道路绿化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层次分明、色彩明快,风格各异。
引入城市建设特色创新理念,生态城市特色逐步显现
近年来,清远市按照“提高科学性、把握整体性、突出超前性、树立权威性”的原则,确立了依托北江、飞来峡等自然优势,以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为内涵,以北江路为平台,做好秀水、美山、靓城、宜居四篇文章,先后组织编制和审核控制性详规及修建性常规850项,其中小区修建性详规810项,建筑面积1440万平方米,组织编制了清远市生态工业园选址规划方案、飞来湖公园总体规划、市区景观中轴线总体概念规划等,为“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市区注重扬“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绕城转”之长,在保护好山林水体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实施规划建绿工程,按照“点、线、块、面”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小区和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长11公里、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广清大道绿化工程和市政府广场的绿化建设,市区绿地总面积达1192.4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3.73%,绿地率达30.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6平方米。
一是抓好绿“点”的建设。重点完成了凤城广场、三角公园等街头小游园和小景点建设。二是抓好绿“线”的建设。突出抓好城市道路行道树、绿化带和北江两岸的绿化建设。市区行道树的种植与道路建设基本同步,并注重优化树种结构、品种。三是抓好绿“块”的建设。重点扩建了25万平方米的江滨公园,打造出火树银花、美不胜收的滨江绿化景观带,被中外游客誉为清远的“维多利亚湾”的“外滩”,每年吸引数百万人来此观光旅游,江滨公园一跃成为清远最美的地方之一。完成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凤城广场和占地1.9万平方米的静福广场建设,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四是抓好绿“面”的建设。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通过植树造景、建筑装饰和设置人文景观等多种手段,展现出清远“开放、和谐、绿色”的城市景观特色,并督促各临街单位实施门前和庭院绿化工程建设,涌现出金海湾豪庭、金碧湾花园、丽清花园等一批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住宅小区,形成山、水、园林、灯饰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景观亮点,打造出视野开阔的楼市精品及观景平台。
坚持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并举,清远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近年来,清远市坚持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老城改造。按照“高起点、大气魄、超常规建设”的发展思路,通过领导挂帅、部门联动、机关带动,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驱动,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新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审批一支笔”执行,大手笔建设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投资15.5亿元的清远水利枢纽和投资3亿元的飞来湖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发展的“水环境”,以北江、滨江、大燕河和笔架河为依托,加快中轴线环城水系和环城带的建设,构建“大运动生态环”。清远水利枢纽建成后,北江市区段将保持常年10.5米的水位,飞来湖建成后面积达190公顷,其中水面积达115公顷,加上筹建中的大燕湖,市区的水面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40%以上,将营造富有灵气、充满活力的“湖城”、“水城”,力争把清远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适宜发展居住的山、水、城相依相亲相融的休闲之都。与此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进行了城市广场、名都超市、北门商业步行街等老城区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老城改造的成功之路;不但繁荣了市场经济,而且实现老街换新颜,旧城展新姿的繁荣景象。
注重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壮大,城市人居环境日趋完善
近年来,清远市建设局通过调查研究,出台了允许自然人开发房地产的项目公司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社会、民间资金转移到房地产开发经营领域,有效解决了住房制度改革后的房地产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使项目公司成为该市
新的住房供应体系的主要渠道,促进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通过加大房地产业的扶持力度,狠抓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升级,依法开展城市房屋拆迁,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确保了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城市住房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房地产业的发展对该市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推动城市商业繁荣、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行业发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积极扶持房地产开发企业。2006年,全市共批准了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这些企业计划投资总额41.86亿元;批准市区65个项目公开预售,预售面积65.51万平方米,共9071单元。二是正确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三是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近年来,该市房地产业坚持走集中开发、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健康型小区开发道路,全面启动了“禁实”和建筑节能工作,普及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提高住宅智能化水平,优化居住环境,努力打造广东省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品牌。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蓬勃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大力开展“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城”活动,加大了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力度,开展了户外广告清理,加大了“六乱”和“城中村”的整治力度,全面加强了城市管理,实现了从单纯建设城市向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转变。并将旧城改造与房地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实施“捆绑”建设,实现了“以城养城”、“以城建城”,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建成了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体育健身、园林绿化于一体的太和古洞、牛鱼嘴等生态公园,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和外地游客旅游观光。
一是狠抓市容整治工程建设。市区共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容市貌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和改造。二是深化城管环卫部门改革。市环卫部门推行了街长负责制和主街道作业“两班制”改革,加强了市民生活垃圾管理,推行了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城监支队通过实行路长负责制,强化责任,严管轻罚,有效遏制了城市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三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市创建办,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畅通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狠抓“门前四包”的落实,城市管理呈现出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良好势头,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市容市貌清洁亮丽,秩序井然,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第三篇:山水园林任命书
湖南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HNSD(2013)第(08)号
关于《湖南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任命》的通知
经股东会研究决定:
任命张运良为湖南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任命期间享受该职务的待遇,并承担该职务的责任。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日
主题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负责人任命通知抄送:湖南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湖南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办公室2013年6月10日印发
第四篇: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景观设计
在中国传统山水园林中,水是第一吸引人的要素,也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水景部分是景观的重点,居住区景观因水景的存在而灵动,本文以天津市东丽湖小区的水景为例,从居住小区水景的发展历史出发,立足于营造一个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居住小区水景的基本原则,理论结合调研,对营造居住小区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并作出做具体的案例分析。
本文从对东西方景观的不同的发展史为前提,提出了我国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了我国居住区水景观的规划模式和相关元素以及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东丽湖居住小区的设计和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对东丽湖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和建设进行了再思考和再改造,并作出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的方向 当今城市发展的很快,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城市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尤其是开始聚焦在城市居住小区为主的景观建设。
现代的城市居住区的设计规划发展的非常迅猛。当今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能够很好的体现城市总体的景观文化环境的建立,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营造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城市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品质。城市居住区的文化环境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环境的地位和价值。
随着当今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人文环境受到了一些毁坏,更多的人们开始去思考现代住宅区如何依照生态平衡的原则,营造回归自然的氛围,如何将水景、植物、景观小品、道路之间有机融合,怎样去让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充满生命力,怎样去让居民更好的去享受城市居住区环境带来的情趣和乐趣。怎样让城市居住小区的建筑体现水景观的特别的特色,怎样去维持城市居住区的建筑、自然环境景观和居民的协调性关系。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趋向 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开始进入了一种新型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模式一和谐、环保、协调自然的生态模式,并且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也变的越来越重要,现代居住人类的三个主要的方面:人类的发展、城市居住区的环境、生活生存。其中,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己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和谐、协调、环保的新型的城市居住区自然生态景观已经成为了居住区的一大亮点。当今社会的人们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于城市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已经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已经逐渐的去关注住宅选择的新型的要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和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环境是否相一致,是否与小区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现代社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理念己经逐渐的转变为: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空间环境、去为居民设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观环境等方面。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着手去通过为城市住宅小区营造一个符合居民对于大自然景观环境的需求的生态空间来为开发的住宅提升经济价值。然而这种开发的模式也存在着一些自己的不足,他们没有真正的去挖掘和体会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真实的内容和含义。
只是去注重于居住区表面的景观设计,只是去为小区的居民营造一个只具有视觉美的景观空间效果,他们忽略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真正目的是去把人性化的原则以及人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生态的完整性和人们对于景观的亲近性融入到小区的景观设计当中去。
第五篇: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资兴市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城建设,郴资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为契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备,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最佳人居环境芳姿凸现。站在千佛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资兴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资兴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自“十一五”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独具魅力山水名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郴资融城,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
1到22平方公里。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资兴的发展。围绕“南延西进,北提东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立足资兴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和魅力,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按照“便民、利民、乐民”的要求,统筹谋划城市各项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突出地域性、彰显高品位,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的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四线”,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紧紧围绕“一主二线三圈多片”工作思路,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修编,同时完成东江湖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东江行政组团概念性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环卫专项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了东江新城的城市性质和战略地位以及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建问题,为把东江湾打造成为资兴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修编的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规控制用地34.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2平方公里,唐鲤东组团用地21.4平方公里,设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8万人。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县级城市”和“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10.8亿元,新修铺张城市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升级改造6.9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安排项目重点11个,其中城市道路提质工程4项,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资兴大道、晋宁路、阳安路提质改造、城区防洪、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了东江大道拓宽改造、华润A厂运煤通道、车站南路、高山东路等道路建设;启动了东江镇东滩组、何家坪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推进了房地产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大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在东江湾拔地而起,水岸豪庭、金康广场、碧水云轩二期、旺角龙庭、拉菲山庄、宏景小区、汇源名坻、中泰广场、鸿都商业城等已全面开工,锦绣东江、桂园山庄、湘中城市广场等部分开工;立足和发挥东江湖、小东江、东江湾、百里丹霞等独特的山水优势,进一步加强沿江风光带、湘南植物园建设,推进了秀流公园扩容提质和狮子山森林公园、青鲁塘公园规划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和谐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创新提出了“前臵设防、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思路。前臵设防,控违源头化。尽可能实施未建先止、未为先止、未违先止三个关口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问题;重心下移,管理网格化。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路段管理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三进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单一部门管理逐步向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化。创建市容示范路晋宁路、资兴大道及郴州大道资兴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整体城管执法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开展了以“和美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摄影、书法、歌唱等一系列比赛,进一步激发了资兴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启动了“城市提质管理年”活动,重拳出击,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开展了全力打造示范路、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规范工地渣土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大型广告牌17块,文化墙700米,取缔煤坪1个;统一设计安装门店招牌115块,整顿汽车修理厂16家,钢材销售加工店6家,治理车辆乱停乱放60余辆次,查处违章车辆45辆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资兴,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4
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