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荣昌打造宜居城市的几点看法
荣昌打造宜居城市的几点看法
一、深刻认识理解宜居城市的科学内涵
树立正确的宜居观念结合我们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居”为中心,宜居应包括:“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四方面。因此宜居城市建设应包含这四方面,并逐步实现。
树立对老百姓宜居指数较高的城市才是宜居城市的观念。在宜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强调人民的需求性、参与性,知晓性,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认识城市宜居性的丧失这一规律,加强对宜居区域的保护,在资源承载力内合理开发房地产,防止居民过度迁入使现在的宜居区变成不宜居区,同时加快对不宜居区域的改造,建立长效机制,将宜居城市建设作为永恒追求目标,有效保护城市的宜居性,延长城市的使用寿命,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宜居宜游城市的内涵。
二、杜绝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腐败现象和高消费现象
打造宜居城市,切忌在“创新、超前”的口号下贪大求洋,丢失自我。杜绝当前国内城市建设流行的“楼不厌其高、路不厌其宽、车不厌其快、草不厌其绿”等“城市建设高消费现象”,切忌盲目撤除一些饱含历史记忆的旧建筑,割断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脉,使城市成了“失忆之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通过多重手段完善机制,割断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规划”和“腐败”的脐带,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设置常态宜居城市管理委员会,坚持“三生兼顾”原则无论是生态城市建设还是宜居宜游城市建设,都是一个涵盖面广、牵涉面多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原有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公共设施及社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等诸多方面。因此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兼顾”是我们今天建设宜居城市应牢牢把握的核心与解决问题的准绳。同时只有设置一个常态的跨行业并高于一般局级机关的宜居城市管理委员会,才能保证宜居宜游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城市宜居性的长久维持。
四、重视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创建和谐荣昌
宜居城市不仅包括好的居住环境,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否,是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最高境界与最高标准,因此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当是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的基础。首先是完善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应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开通电子政务网站并实时更新,按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及建议,开设媒体“群众来信”栏目,政府网站开设“县长信箱”、开通“县长电话”并坚持一周回复和督办制度建立行政审批中心,并公开限时审批、过错追究、缺席默认、目标责任制、追踪监察等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人们对政府的公信度、满意度。其次,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点。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因此立足社区,强化社区建设,努力打造“三个和谐”,即人与城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政府与居民的和谐。
五、狠抓规划,制定“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为把城市打造成为宜居城市,制定城市规划时要慎重对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城市规模,不是城市扩展得越大越好,中小城市更有利于“宜居城市”的建设。因此,城市规划不能盲目追求把城市规模做大、做高、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二是必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的保护,切实维护公共权益,尤其是在旧城改建中,一定要保护优先、抢救第一、谨慎对待,不能造成不应有的破坏。三是重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要有科学预见性,不能造成需要与可能的脱节。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按照足够的设防标准进行综合防灾规划设计,不能给城市安全埋下隐患。四是大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搞好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尽最大可能减少和控制污染源,提高园林绿化的覆盖率和均匀度,营造绿色城市。五是加强社会设施规划,尤其是医疗、教育、文体、休闲和社会保险等,要为构建优良社区与和谐社会提供先决的规划条件。
六、突出个性,建设独具特色的优美城市
过去,由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看重城市的使用功能和物质性的一面,主要考虑解决“有和无”的问题,所以对城市的个性特色和精神性的一面考虑不多,没有把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风情、风俗习惯、文脉记忆和独特景观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为了在物质上变“无”为“有”、变少为多,也就忽视了在精神上的自我文化追求和个性美的塑造,致使出现了小城市看大城市、大城市看北京的现象,比如不顾自己城市是否需要而大建环路、大建立交桥、大建高层住宅楼等就是明例,也就难免城市面貌陷于趋同化的巢臼。这样一来,就让人们感到生活居住在自己的城市里缺乏传承记忆、缺乏文化感染力、缺乏与众不同的骄傲感和亲切感、留恋感,于是,对该城市是否“宜居”就会打上问号。
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当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会凸现出来。没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必然导致城市历史文化上的苍白、精神生活上的空虚和美感魅力上的失落。这样的城市不是宜居城市所需要的。因此,打造宜居城市,一定要注意突出城市个性,努力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特色城市。
七、重视社区建设,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城市不仅是生产的城市、流通的城市、财富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人们生活的城市、消费的城市、安居乐业的城市。打造宜居城市,当然不能顾此失彼、重生产轻生活,必须把安居乐业放到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社区,是人们工作以外人口大量聚集的所在,是人们一天中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就是社会的重要器官。如果社区居之舒适、环境优美、出行方便、服务周到、老少咸宜、社会安定、卫生、安全,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有益于健康和安居乐业,对社区产生归宿感、轻松感、安全感和家园感,那么,对于建设宜居城市来说,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要重视社区建设,为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八、保护环境,创造生态良好的绿色城市
综合来看宜居城市,应具有好的舒适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如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社会秩序、覆盖率高的社会福利和充分的就业、完善的城市应急预案和保障机制和发达的服务业。建设宜居荣昌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个方面积极投入,狠抓生态环境关,尽快解决交通瓶颈关,坚持走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发展农业和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第二篇: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资兴市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城建设,郴资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为契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备,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最佳人居环境芳姿凸现。站在千佛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资兴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资兴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自“十一五”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独具魅力山水名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郴资融城,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
1到22平方公里。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资兴的发展。围绕“南延西进,北提东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立足资兴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和魅力,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按照“便民、利民、乐民”的要求,统筹谋划城市各项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突出地域性、彰显高品位,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的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四线”,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紧紧围绕“一主二线三圈多片”工作思路,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修编,同时完成东江湖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东江行政组团概念性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环卫专项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了东江新城的城市性质和战略地位以及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建问题,为把东江湾打造成为资兴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修编的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规控制用地34.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2平方公里,唐鲤东组团用地21.4平方公里,设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8万人。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县级城市”和“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10.8亿元,新修铺张城市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升级改造6.9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安排项目重点11个,其中城市道路提质工程4项,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资兴大道、晋宁路、阳安路提质改造、城区防洪、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了东江大道拓宽改造、华润A厂运煤通道、车站南路、高山东路等道路建设;启动了东江镇东滩组、何家坪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推进了房地产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大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在东江湾拔地而起,水岸豪庭、金康广场、碧水云轩二期、旺角龙庭、拉菲山庄、宏景小区、汇源名坻、中泰广场、鸿都商业城等已全面开工,锦绣东江、桂园山庄、湘中城市广场等部分开工;立足和发挥东江湖、小东江、东江湾、百里丹霞等独特的山水优势,进一步加强沿江风光带、湘南植物园建设,推进了秀流公园扩容提质和狮子山森林公园、青鲁塘公园规划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和谐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创新提出了“前臵设防、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思路。前臵设防,控违源头化。尽可能实施未建先止、未为先止、未违先止三个关口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问题;重心下移,管理网格化。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路段管理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三进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单一部门管理逐步向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化。创建市容示范路晋宁路、资兴大道及郴州大道资兴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整体城管执法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开展了以“和美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摄影、书法、歌唱等一系列比赛,进一步激发了资兴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启动了“城市提质管理年”活动,重拳出击,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开展了全力打造示范路、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规范工地渣土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大型广告牌17块,文化墙700米,取缔煤坪1个;统一设计安装门店招牌115块,整顿汽车修理厂16家,钢材销售加工店6家,治理车辆乱停乱放60余辆次,查处违章车辆45辆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资兴,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4
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
第三篇:湖北来凤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湖北来凤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20日,外出返乡的来凤县城居民向代明带上家人,爬上庆凤山森林公园山顶,欣赏、拍摄城市冬景。放眼望去,青山连绵苍翠。城中,酉水河、蓝河蜿蜒穿过,碧水倒映城市美景。
庆凤山下,来凤招商引资打造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喳西泰水城,正在建设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剧场,呈扇形分布,依山傍水。来凤是鄂湘渝边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县城。2008年,该县被命名为“湖北省园林城市”,随后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全面实施城市园林化、街道园艺化、单位庭院化、家居盆景化行动。该县对新、改、扩建的城市建设项目,绿化指标不达标的不予审批,对绿化工程建设不达标的不 许交付使用。
目前,该县县城“山、水、路、园”文章越做越俏。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构成城市绿化网络。城区建成植物 类公园2座,占地面积达382亩,植物物种60多种;建成园林式小区7个,占居住区总量的53.48%;沿街拆墙透绿率达82%。游园层级绿化,停车棚垂 直绿化,市民栽花养草成风,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新城正在形成。
第四篇:宜居城市标准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
宜居城市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
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
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
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 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温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第五篇:贵州遵义汇川区打造宜居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贵州遵义汇川区:打造宜居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贵州遵义汇川区本着‚科学统筹谋划,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确定了‚拓展北部,改造旧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的工作思路,强势打造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城市发展坐标
科学规划谋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立足‚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坚持‚四性‛(合理性、超前性、配套性、特色性)和‚人为本、居为先、产发展‛原则,彰显红色旅游和遵义民居特色风格,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成熟一片,见效一片。完善机制促发展。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的行政法规效力和监督规划方案的落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规划编制和修编逐步走向程序化和制度化。近年来,区财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编制完善了片区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和城市景观设计,完成了全区交通网络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使城市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精细管理助发展。初步建立一体化运作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力量,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整体联动、提高效能。一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沟通联系,形成管理合力。二是建立城市管理竞争激励机制。实行部门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管理部门予以表扬、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管理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遇到突发事件,城管、建设、工商、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相互协调、相互联动,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启动‚数字城管‛管理新模式,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平安创建,筑牢城市和谐稳定防线
建立宣传长效机制造氛围。立足‚三抓‛,开展宣传工作。一抓入户率。按照‚街不漏巷、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定期召开‚平安创建‛和全区综治工作会议,对平安建设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安排,再部署,不断进行强化,大力提高入户率。二抓知晓率。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永久性宣传牌,公益灯箱广告、选派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等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三抓参与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促和谐。一是强化政治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轮功等邪教组织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摸清重点危安人员真实情况,建档立卡,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严防从事任何不法活动。二是强化社会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发挥好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形成大联防加小联防的格局。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
打击‚两抢一盗‛、毒品专项斗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信访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建立区级信访矛盾协调指挥中心,建立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和综合法律服务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四是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清理排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民生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了高坪、北关、团泽等薄弱学校改造,正有序推进上海路小学、市府小学修建,优化充实了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解决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团泽职教中心建设,力争遵义职校申报全国1000所示范中等职校成功,逐步优化教育结构。正在精心准备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茅危房改造工程。目前新舟三区经济适用房、高桥水泥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以及遵义磷肥厂廉租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经济适用房约17.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约2.2万平方米。实施好1400户农村茅危房改造。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卫生院建设进程,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积极推动创业就业。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完善了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海尔配套工业园、061基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目前,已经有18家企业入驻该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解决了2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或创业。
绿色工程,增加城市环境生态要素
抓好节能减排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用能问题和养殖粪便污染环境问题。2009年,区财政将投入50万元修建沼气池2500口。如董公寺镇金星村依托养殖场修建200平方米大型沼气池将解决50户农户生活需要。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组织区内12家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实施了节能减排和环保达标技改工程,由以往的旋风除尘和水磨除尘改为过滤式脉冲大布袋除尘,大大地降低了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完成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企业——富国铁业有限责任公司炼铁生产线的关闭工作。
抓好环境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果木林、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增强水土涵养能力。抓好造林绿化,完成天保工程封山育林5000亩以及退耕还林验收不合格的4000亩和荒山造林不合格的5270.3亩进行补植补造和树种结构调整。结合10万亩风景林补植补造和‚四在农家‛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完成义务植树及社会造林20万株。开展好长春路以及小街小巷绿化亮化工程。
抓好环境整治工程。启动董公寺垃圾中转库及公厕,泗渡、板桥垃圾中转库、人民路中转库、水果市场中转库建设工程。完成珠海路公厕建设工程。加大大街小巷和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力度和市政设施维护力度,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人文素养,奏响城市文明和谐乐章
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抓好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公民道德工程——‘满意在汇川’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办好市民学校,加强市民教育,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积极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免费开放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启动完成高坪、泗渡、板桥、团泽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60户。积极开展深入农村、社区、部队、工地放映电影工程公益性活动。
大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争取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和农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打造城市社区体育‚亮点工程‛,同时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农村大力开展参与性强适合农村特色的群众体育活
动,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健身活动。认真筹办第三届‚多彩贵州‛中国•贵州•遵义‚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