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给力科学发展新跨越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给力**科学发展新跨越
截至去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数达到了180.2060万人。此前公布的《福建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达到353.1万人。如果忽略统计时间上的些微差距,可以认定,去年年底,**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数均在170万-180万之间,流动人口占据常住人口“半壁江山”。
近年来,我市为这“半壁江山”,在加强流动人口登记办证、“一站式”服务管理、入学就医就业等社会保障和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长期困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难题还没有实质性突破,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管理机制不顺、投入保障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得流动人口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服务缺失、管理缺位、维权困难等,成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市流动人口服务 1 管理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如何对流动人口实施有效服务管理,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成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站在全市跨越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高度来思考、谋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建设。彻底改变流动人口管理公安唱“独角戏”的现状,紧紧抓住当前党委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的机遇,努力把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上升为党委政府主抓的党政工程,一是要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服务管理模式,特别要健全完善多方牵头的机关联席会议制度。二是要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上下功夫。切实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三是要在强化部门协同合作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建立工作例会、检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实践居住证制度。尝试在财政允许的前提条件下,把流动人口的需求进行分解,使之与不同阶段的居住证相挂钩。对于关系国计民生、最基础性的需求,在居住证的初期就给予,而关于福利性的需求,如低保、救助、政府保 障性住房、户籍等,都可以在居住证的最高阶段再给予,以杜绝“福利旅游”现象的出现。这样,通过居住证制度的改革,抓住流动人口的需求要害,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整合部门之间的人口服务管理职能,就能够逐步实现政府“被动管理”到对象的“主动登记”的转变,在政府决策和规划之时真正做到“情况明、数据准”。
三、加强流动人口监管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监管机构,提高流动人口动态管控水平。依照服务与管理并重方法,既主动靠前服务,又严格规范管理。一是强化基础信息采集。组织开展以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信息采集为重点的入户走访专项行动,加大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信息采集力度。二是加强流动人口居住点监管。充分运用现行工作手段加强以租赁房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居住点监管,强化暂住地的治安责任。三是加强重点人管控。切实将流动人口高危人员纳入管控。四是加强破案打击工作。重点打击流动人口中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犯罪、流窜犯罪。五是加强重点区域整治。加强重点场所、部位的清理检查,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综合治理。
四、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强化对人的服务与管理。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从更好地服务群众入手,进一步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健全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完善服务中提 高管理效能,在加强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要牢固树立“关爱流动人口就是关心城市未来发展”的理念。一是要健全覆盖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涉及流动人口的劳动保障、子女入学、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安居工程”建设,研究提出吸引技术型、管理型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二是要健全惠及流动人口的维权保护体系。顺通流动人口合理合法诉求的渠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法律援助,加强权益保护,积极推进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三是要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先建立健全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续制度,逐步消除人口流动障碍。
第二篇: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以人为本,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加速转型,城镇化建设的不 断深入,流动人口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群体。他们分布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各行各业,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流动人口也给城市的治安、交通、公共服务匹配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他们自身的社会保障、劳动保障以及享受公共服务等权益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必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更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中能够大展拳脚,让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流动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我国 正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城乡之间无论是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之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人均占有面积偏低和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进来,并为之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是,流动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流动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刃剑。流动人口 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据统计,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为中国创造了20%左右的GDP。同时,流动人口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他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铸造了企业的辉煌,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也引发了一些的社会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处于社会最底层,经济收入低,权益无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必然会引发外来人口犯罪率和被违法侵害的机率上升的局势,进而又拉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人更加讲求“公平正义”,虽然流动人口不是城市的土著居民,但是他们应该同样享有城市人一样的权利,履行城市人一样的义务。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户籍管理体制,保证流动人口不因户籍而受到歧视和排挤;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合法权益,最终让流动人口产生归属感,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第三方面要加强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让城市人口自觉接纳流动人口,并学会尊重和保护外来人口。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制意识教育,更要多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让流动人口能够自觉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并驾齐驱。
总之,面对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我们要看到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流动人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创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形式,实现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有序流动,最终我们一定会消除城乡发展差距,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曙光。
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强民族振兴之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上广泛存在着信任危机、仇富心理、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缺失等一系列不健康社会心态,成为了滋生社会矛盾的温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问题。回首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军民凭借着勇气和信念,团结一心,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可见,积极向上社会心态,是国家繁荣昌盛之精神动力,更是民族振兴大业之灵魂。
鲁迅先生笔下刻画的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腐化堕落的众多国人形象,恰恰体现了旧社会时期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当满清帝王还在为天朝上国沾沾自喜时,当国人还在过着为自给自足的生活时,在遥远西方的人民已经萌生了探索世界,大胆改革的心思,最终帝国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让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被奴役和被瓜分的境地。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引领着社会风气,更加关乎整个民族的命运。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需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保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当前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是与城镇化进程伴生的人口现象,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育龄群众占大多数,少数地方因流动而超生、因超生而流动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前不久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近年来,湖北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着力破解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难题。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切实强化政府流动人口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服务流动人口的合力。根据流动育龄群众规模大、流出范围广的特点,主动与全国24个流入地省份开展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会,采取“立足企业建协会,选聘法人当会长,围绕服务抓管理,抓好管理促融合”以及派驻计生联络员等措施,协助流入地做好工作,有力推进了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协助管理,既提高了流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又促进了流入地和谐稳定。
破解人口流向引导难题。开展人口流动迁移与空间分布研究,严格执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控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促进人口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同向流动的机制。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区域的居民自觉降低生育数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鼓励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吸纳外来人口定居落户,推动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实现本地化;引导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结合全省工作大局,努力提高武汉城市圈聚集产业、吸纳人口能力,促进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转移,鼓励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鄂西边远山区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破解流动人口享受政策难题。着眼于帮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遵循“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保证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等切身利益。加强城镇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服务站、流动服务车、社区服务网点,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可及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待,让更多的流动育龄群众共享公共服务。
破解流动人口动态管理难题。完善流动人口全员统计信息制度,建立健全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互通为纽带、以业务规范为依据、以层级监管为保障的机制体系,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监控、绩效评估和统计分析监管平台,推动信息流与业务流融合。实行电子办
证,实现一孩《生育服务证》现居住地办理、《婚育证明》异地输出,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制止要求育龄妇女返乡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象,减轻流动人口负担。
破解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难题。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因计划生育引起的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决纠正损害流动人口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其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作者为湖北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第四篇:深圳市创新管理服务流动人口
深圳市创新管理服务流动人口
——深圳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纪实
昨晚7点15分,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的经商者郑文香没有想到,自己在深圳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竟是辖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的管理员。从满脸微笑的管理员手中接过深圳市居住人口信息登记表,按规定填写完毕后,郑文香第一次有了我也是深圳人的感受。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付平
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规模超过14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243万人。如何管理好、服务好庞大的流动人口,成为考验深圳政府管理水平重要一课。
改革势在必行。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体制经过20年的摸索,创造了“房户合一、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部门通过创新房屋管理、科学统计人口信息、完善管理法规多措并举,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006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比总分第一名;中央综治办领导对我市依托综治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次更名折射思路转变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是什么?从无到有,从有到特,20年摸爬滚打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已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20年的老陈,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对深圳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单位名称的三次更换,而每一次更换,都是深圳对于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深入认识和重新思考的过程。
1990年3月,为加强对日趋活跃的房屋租赁市场进行监管,市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
13年后,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进一步激发了出租屋租赁市场的活跃,而随之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原先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房屋租赁管理归属国土房产部门的管人与管房脱节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深圳出租屋管理工作。
2003年底,为了形成整体合力,我市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之后,市房屋租赁办加挂市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牌子,行使出租屋综合管理的职能。
2007年12月,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经市委市政府认真调研,决定按照“房户合一、以房管人”的模式,对原公安暂住人口户管员和房屋租赁管理队伍进行整合,重新设立了隶属综治部门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同时,按照流动人口的一定比例,组建了一支1.4万余人的出租屋管理员队伍,专门从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
在此基础上,由各级综治部门牵头,层层建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的协作配合制度,全面落实了“三区联动(社区、警区、安全文明小区)、四位一体(社区综治办、出租屋综管站、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五员捆绑(警员、出租屋管理员、安全员、治安员、计生员)”工作机制,逐级实行了公安民警兼任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机构领导职务制度,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首创房屋“身份证” 在深圳,城市房屋也拥有“身份证”。
据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我市出租屋量大面广、类型复杂的特殊情况,我市从2007年起,按照实有房屋全部纳管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房屋编码制度。组织力量对全市房屋开展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码、统一编号的原则,对所有房屋包括合法和违法建筑分别设定了唯一的房屋编码。在此基础上,制作房屋电子地图。对房屋编码实行动态管理,房建设码,房拆取消,定期普查,及时更新。目前,全市共设定合格房屋编码887万个。实行房屋编码制度让深圳的房屋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该负责人强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以出租屋为切入点,坚持走以房管人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的难题。
因此,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管办根据各类出租屋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对号入座的管理模式。“旅业式”主要适用于“城中村”整栋出租屋的管理,由楼管员负责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物业式”适用于住宅小区分散出租屋的管理;“单位自管式”适用于单位集体宿舍暂住人员的管理;“散居包片式”适用于建筑工地、城市边缘部位暂住人员的管理;“院区围合式”适用于原农村自然村落出租屋的管理。对各种管理模式分别制定了相应规范,提出了达标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旅业式管理社区1058个、物业式管理小区2231个、单位自管式企业1728个、散居包片式1864个、院区围合式1661个。
人口信息采集科学精细
与传统工作有所不同,管理员的工作时间常常是错峰时段。通常,进行出租屋信息登记时,管理员需要选择租户中午下班或晚上回家时段进行上门服务。对于这种特殊的作息方式,1.4万出租屋管理员日复一日坚守岗位。
其实,这是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工作网格化精细管理的体现,就是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一位管理员。要求管理员按照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要求,随时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上门采集。在这份居住人口信息登记表中,囊括了包括姓名、户籍地址、职业、居住方式、服务单位、来深日期、暂住事由等30余项基本信息。为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进行网络化动态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利用该信息系统,将采集登记的流动人口信息及时传送公安机关,作为人口和治安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全市政务信息平台,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几年来,借助该信息系统,共比对抓获犯罪嫌疑人6000多名;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计生、民政、组织、统战、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基础信息服务。
据悉,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市政法、综治、公安、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发动全市公安和出租屋管理力量,集中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根据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的要求,需确保实现“四率达标”,即: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采集率和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以7天为一个周期的未注销率不超过10%;居住证办证率达到85%以上。
据统计,大会战期间,全市共投入信息采集人员51.89万人次,排查出租屋679.6万套间,核查流动人口1525.12万人次;新采集流动人口信息473.68万条,注销336.67万条,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截至5月17日,全市累计登记住宅出租屋517万套间,登记流动人口1200.55万人,其中当年新来深170.95万人。据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出租屋综管办组织实地核查,全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平均达到98.5%。
业主未申报信息将受重罚
今年5月13日,宝安区石岩街道丰南花园出租屋业主沈某将房子租给65名租客,但未在3个工作日内向出租屋综管机构申报租住人员信息,宝安区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按未申报人数每人200元的标准,对该业主处以1.3万元罚款。
据悉,这是自去年7月1日全市全面实行流动人口信息业主(用人单位)申报制度以来,宝安区作出的涉及未及时申报暂住员信息人数最多的处罚案例。
据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凡在深圳市范围内出租或提供房屋给非深圳户籍人员居住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出租屋业主(含自购自住)和转租人及其代理人、雇用流动人口的企业单位、雇用保姆的家庭等,均有登记、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的责任。流动人口本人也可直接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机构申报个人信息。出租屋业主和用人单位如不认真登记、申报流动人口信息,由公安机关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或由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按未申报人数处以每人200元罚款;对未及时登记申报流动人口信息导致发生案件的,由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该负责人强调,实施流动人口信息业主(用人单位)申报制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过去综管员提供上门服务的被动局面,变成了业主(用人单位)主动依法申报、依法出租的行为,从根源上解决了人口信息采集问题。
流动人口信息业主(用人单位)申报制度只是诸多法律法规之一。根据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实际需要,我市从规范房屋租赁和租住行为入手,建立了一系列刚性制度。市人大、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房屋租赁安全责任的决定》;市综治委(办)制定了《暂住人口信息申报登记管理办法》、《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通报反馈实施办法》和《出租屋案件责任倒查实施办法》等工作制度,使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第五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创新是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部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找出根源,推动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有效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为实现“和谐英吉沙”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一、创新机构编制工作理念,努力服务和保障发展稳定大局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对机构编制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我县编办严格按照“精简、高效”的要求,把握大局,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使我县的机构编制工作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大局相协调,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我县编办紧紧围绕当前新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关键点,在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进行了及时调整。一是进一步把握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机构编制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具有“集中程度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包含“决策、执行、监督”等诸多内容,涉及 组织、人事、纪检、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各个部门对提出编制管理目标,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改革,监督检查等众多环节;涉及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的配置和调整。面对艰巨、复杂、繁重的机构改革和管理任务,编办的职责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合理进行编制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二是在服务我县社会经济方面。我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责,紧跟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办理相关的机构编制事项。如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根据上级编委部门的指示成立了援疆办,提升了我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级别,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带动我县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在保障民生方面。积极推进医疗、教育、卫生等行业机构改革,研究调整涉及民生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尤其进一步研究落实教育部门的缺编情况,全面的核定编制,确保了我县每年5%人员的入编情况。为我县人才的引进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在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方面。根据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因素,我县在维稳工作方面,积极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建设,多次向地区编委打报告,要求解决我县9个社区的编制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维稳力量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创新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措施和手段,切实管理好机构编制资源
我县积极结合新疆实际,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为管理手段,以实施事业单位空编集中管理为重点,基本实现 了把机构编制管住、管活、管好的目标。我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得到了严格控制,基本实现了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
1、推行实名制管理系统,解决了“机构编制管住”的问题 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速,机构编制管理随之也迎来了新问题、新情况。一方面该减的很难减下来,一些职能转移、职能弱化的单位,死守机构编制资源不放。另一方面该加的很难加上去,一些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紧缺,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了解决之一重点问题,我县积极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严把人员信息采集关,机构编制审核关和信息录入关,确保了实名制管理数据库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现在,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总计5384人的人员基本信息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通过推行实名制管理系统,提高了机构编制的管理水平,形成了机构编制宏观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编制与实有人员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了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整长,机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
2、推行事业单位空编集中管理,解决了“机构编制管的活”的问题
随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加速,机构编制管理随之也迎来了新问题、新情况。一方面该减的很难减下来,一些职能转移、职能弱化的单位,死守机构编制资源不放。另一方面该加的很难加上去,一些直接服务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单位机构编制资源紧缺,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了解决之一问题,推行了事业单位空 编管理,全面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下决心建立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动态调控能力。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对现有的编制量针对我县实际情况既保留又压缩,对机构编制,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旗帜鲜明予以保留;凡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应削弱的,要坚决予以削弱,在总量上努力实现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的效能最大化。二是要统筹兼顾。既要把住编制进口关,又要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既要顶住压力,又要注意缓解各方面的矛盾;既要守住底线,又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对空编较多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回,有编办统一集中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对确实需要增加编制的,我县积极在本县范围内协调解决。三是要提速增效。要在抓机构编制等“硬件”配置的同时,我县认真做好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软件”的创新。尽量把编制用到保民生、促民生的工作中。
通过推行空编集中管理,我县的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基本稳定。
三、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监督机制。要加强对各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开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职能调整与机构编制状况,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责任,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渎职失职受追究的责任体系。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实行动态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继续做好日常管理与审批的同时,更加注重宏观管理,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更加重视监督检查,逐步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要在总结《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机构和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以名实对应为主要内容、以核准使用为主要手段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做到在编人员、在职人员、预算人员、实际在岗人员“四统一”。
四是建立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机构编制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真正将“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的要求落到实处,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英吉沙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管理办公室
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