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

时间:2019-05-14 07:1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

第一篇: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

2015年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规律: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

3、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他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4、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助,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管理系统。

5、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6、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8、管理的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9、管理的择优观念: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10、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11、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12、决策:现代管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3、指导性计划:是上级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

14、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5、评价:指管理实施过程结束之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6、法律方法:是指运用立法、司法和遵法守法教育等手段,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17、管理艺术:指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辨析下列问题是对还是错,并说明对错的理由。

1、构成管理主体的唯一条件,就是具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能实施管理。错。要有一定的全力,还要有一定的能力。

2、管理目标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对。

3、管理主体无法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

错。任何管理都有一定的目标,而目标是由管理者和管理机构制定的。没有目标,管理就是去了方向。方向是否正确,即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又取决于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业务知识水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水平。

4、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是:(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2)、要全面规划,配套进行;(3)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技术现代化的需要。

错: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是以上的三个方面。

5、在现代管理中,管理信息的开发利用,成为比物质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资源。

正确。管理的过程,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也是管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实际上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6、在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正比例关系,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

错。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的幅度与管理的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及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

7、管理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因此就不用树立权变管理了。错。(1)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代管理本身的要求。(2)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竞争的要求。(3)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8、管理者树立人本观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错。管理的人本观念就是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9、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

对。管理的过程,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也是管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表现为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管理所做的一切工作,实际上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10、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依据,是整个战略系统的灵魂。

对。

11、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人、财、物的关系。错。在处理的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12、计划只是较高层次管理者的职责,中下层只是执行者,用不着自己做计划了。错。计划的指定原则之一就是群众性原则,是指在指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3、决策的过程就是选优的过程,没有选优就不能称其为决策。

错。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

14、以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分类。以战略任务来分类,可以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和改革战略。

错。以实现战略任务的途径分类,可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和改革战略。

15、表率激励就是榜样激励。

错。榜样激励,榜样体现了时代要求,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以其模范言行、形象而生动的说明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给人以表率,给人以启发。表率激励就是管理者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

16、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否定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管理就不重要了。

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作为管理重要职能的地位不能削弱,我们要正确区别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划管理就是对任何事情和工作都要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使之顺利到达预期目标,因此计划管理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强调和加强的。

17、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权宜应变,即管理者的随意应变。

错。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因人、因事、因地权益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其核心,就在于管理效果完全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18、财政监督就是财务监督。

错。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和财务监督,财务监督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综合性特征。答:(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2、简述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答:一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保证一个管理者始终以正当途径和手段取得管理成果的首要条件;而是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较好的群众基础,即能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拥护。

3、简述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

答: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用重要地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4、管理者担负着特殊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简述对他品德素质的要求。

答: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克服困难、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管理者对人对事的处理,要公道正派,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要善意对待下属。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要养成虚心听取意见的好作风,要以善意、诚恳、虚心的态度和成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四是以身作则,作风民主。要模范带头,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多干实事,严以律己,清正廉洁。

5、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性。

答:首先是人的个性,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性格、动机、能力、思想、气质、欲望、情感等,人的个性在管理客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是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团体性、阶级性和交往性,还反映在每个人所形成的社会需要方面,即人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三是能动性,只要表现为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和对管理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动性。作为管理客体人的能动性既是区别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作为管理客体的物的重要标志。

6、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

答:一是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是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因此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就是管理文化的创造者,有事他的具体体现者。

7、简述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由于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因而对管理者组织有效的管理活动有着以下重大指导作用。第一,有利于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坚持权变观念,有利于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第二,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有助于管理者根据变化的环境条件,提出适合组织发展的设计方案,提出不同情况下对实际计划和控制过程的指导原则,有利于管理者确定适宜的领导风格,确定组织变革和改良的最切实方法,以便有效的指导管理活动。第三,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决于对其环境的适应性与实践的相符性,这有利于管理者在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同时,创造性的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管理理论的到不断完善。

8、简述管理者的职责。

答: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管理者要能够为组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足以激发组织成员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二是管理者是计划者,制定计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也是管理者指引组织发展、调动成员力量的重要手段。三是管理者是组织者,就是要把管理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连接上,从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上,做到较好的结合。四是管理者是指挥者,要不断在管理过程中发布命令,下达指示,制定措施,以此来统一组织及其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管理者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纵观全局,对管理过程实行统一指挥,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实现有效管理。五是管理者是协调者。他的任务就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统一安排和调度,使其相互配合、紧密衔接,既不产生重复,又不出现脱节,更不相互矛盾。六是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要使自己确定的目标、方向、决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必须恰当的选拔干部和配备人员,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效率。

9、简述人本观念中“人和第一”的观念。

答:对于这一观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不仅突出了人的因素第一,而且还突出了“人和”因素第一。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总之当人以一个群体和组织出现时,没有什么比“人和”更为难得、更为重要的了。在管理中树立“人和第一”观念,包括管理者之间,即所谓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团结合作,上下同心同德,也包括团体或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和组织外良好的社会关系。有了这些要素,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就会上下一致、兴旺发达,就会无往而不胜。

10、简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首先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语气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其次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决策是对多种具体设想和方案的选择,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和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是否得当是管理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则管理行为也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第三,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决策及其实施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决策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选优,以及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者都必须亲自过问、参加、负责到底。

11、简述管理目标的作用。

答: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他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说它主要的作用是,一是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共同劳动就必然要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就难以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二是导向作用,由于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重管理目标既是对人们总的努力反向起导向作用,有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三是激励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标激励前,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实现后,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有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四是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管理目标成绩大小的评价,要用管理目标的完成程度、管理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和完成管理目标的努力程度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这三者的指标值越大,说明管理工作的成绩就大,否则工作成绩就小。

12、简述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答:

(一)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能够使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臵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使用。

(二)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各级管理主体都面临从单纯执行者向决策指挥者,有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这种种转变,要求管理主体确立战略观念,审时度势,既是实行战略指导,协调本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主体使会否确立战略观念,有无进行战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是导致管理者素质与才能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区别帅才和将才的主要标志,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从全局、长远看问题,树立牢固的战略观念,亲自研究发展战略问题,是战术服从于战略,近期服从于未来。

13、简述实施过程中协调的必要性。

答: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发挥较好的整体功能。在实施决策、计划的过程中,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去投入的人、财、五各要素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各样的矛盾和摩擦,需要管理者进行处理和调节。另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又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他随时都要反映到系统内部来,影响和制约内部各要素,这些需要管理者随时调整内部状况或尽可能改造外部环境以求得内外环境的协调一致。因此,协调的存在,既是调节管理系统内部各种矛盾的必须,也是调节管理系统和外部之间各种矛盾的必须。

14、简述决策原则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答:决策中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求决策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民主集中制原则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在决策中要坚持集体决策,在决策班子中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这就要求,一方面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要善于、勇于大胆提倡和鼓励不同意见之间的互补他短,各扬己长。不搞个人专断或擅自决定。重大问题决策问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表决。集体做出了决定,个人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

15、简述管理权变观念的特点。答:

(一)强调管理环境的变化性。组织进行管理活动所面对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当前情况下,变化更为显著。这种变化对管理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强调管理活动的应变性。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关键在于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

(三)强调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要对管理活动各种关系及变化的环境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凭借管理主体的经验、知识和胆略,采取相应的策略,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随机应变的目的。

(四)强调权宜应变的科学性。权变观念中的权宜应变,不是随意、盲目、毫无科学根据的应变,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应变,原则性与灵活性、创造性统一的应变,为此,应变的前提,是要充分研究、认识并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把应变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6、管理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请简述评价的原则。

答:

(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进行。管理目标的内涵,决定着评价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评价的时机和方法,决定着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二)客观性原则。在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评价的实质是反馈,而真实、全面、准确是反馈的基本原则,要达到上述准则的要求,评价就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还要求评价人员的评价态度、确定的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选用的评价方法以及做出的评价结果都应当公平客观。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以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他贯穿与评价活动的全过程,对评价的效果及下轮管理循环的效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是评价活动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原则。激励性原则要求在评价活动中,管理人员要注重沟通与组织成员的感情。

17、简述实施的“目标性”特点。

答:实施是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是一项目的性很强、很具体的活动,整个实施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而展开。衡量实施活动好坏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如期或提前达到决策、计划所规定的目标。背离目标,一切行动都毫无意义。在实施活动中,管理者要特别防止搞偏离目标的热热闹闹的花架子,影响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围绕目标而开展工作。

18、简述创新是一个管理过程。

答:创新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再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包含以下一些基本程序。一是搜寻就是对组织存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分析,以判断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和机遇。二是选择,就是在搜寻的基础上,组织根据其独特的价值准则,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一战略,对搜寻的信息进行分析,确立相关的战略实施计划,并按照令人满意的原则,选择具有可操作行的执行方案。三是实施,就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把观念性的方案转化为现实的东西,并引入到内外部市场中,实现商业化。为完成以上的基本程序,必须在全过程中,组织学习,获取知识资源,在不确定情况下执行计划,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不断反馈和修正已有的创新,以实现再创新。

四、请您联系实际对下列问题进行论述。

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者的素质。

答:管理者的素质,就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因素。一般说,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素质。要精通马克思之际基本原理,并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又拥护改革开放,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3)知识素质。一是自然科学素质,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对于管理者来说,所谓知识不能仅是精通某一门知识的专才,而应是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4)业务素质。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此外,不同的管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对于管理者的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属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二是“一班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2、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管理目标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他在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其主要作用是:

(1)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共同劳动就必然要有共同的目标,否则人们就难以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共同的目标就是人员共同价值观的反映,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人们的思想才会统一,齐心合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2)导向作用。由于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在实际活动中,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导向作用,否则就会引起管理的混乱。

(3)激励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标确定后,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实现后,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就会有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

(4)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管理目标成绩大小的评价,要用管理目标的完成程度、管理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和完成管理目标的努力程度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这三者的指标值越大,说明管理工作的成绩就大,否则工作成绩就小。

3、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一下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

答: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决定的。

(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各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人的要素不同于作为管理客体的其他要素,只有把人的因素作为根本,才能依靠被管理的人,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2)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这就决定了管理者也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在管理活动者的这种主导地位,不但表现在他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和实现目标的组织者,因而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他的自身素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此,树立管理者的人本观念,首要的是要树立管理者素质第一的观念,因为管理者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3)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包括管理者与管理者的的关系、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任何管理中,只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相互合作、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融洽,这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他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因为只有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5)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项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就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也出现过重人轻事的学说。古典管理理论主张用经济刺激和严格管理监督来提高效率,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但物的利用程度逐步趋于极限,同时也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光靠加强对物的管理,并不能缓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强调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理论学派。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4、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答:(1)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2)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任何管理都应运用激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承认人的需要的普遍存在是唯物主义者的态度,运用种种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鼓舞人的士气,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管理遵循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管理遵循原则。

(3)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任何管理都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使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人的“自动自发”功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无往而不胜。

(4)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任何一个必要的的生产或工作单位,都不存在人的能力和积极性的缺乏问题,而只可能存在缺乏使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和环境。当今社会存在着种种影响人的才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机制、体制、政策、思想意识等因素。

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特别是树立尊重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最主要的是扫除影响和限制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和出才用才的种种障碍,创造能够使人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和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5、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答:评价是反馈原理和封闭原理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管理过程的结束阶段,也是管理相对封闭的最终环节。主要有以下主要作用:

(1)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通过评价活动,管理的质量得以改进,管理的效益得到提高,管理者对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认识得到深化,管理的水平也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周而复始的管理循环,通过评价活动,是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呈现出螺旋式或阶梯式上升,管理也就进入良性循环的运行轨迹之中。

(2)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而管理效益的获得必须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的高低。人的积极性越高,其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也就越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一切管理中的中心问题,因此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评价活动,在工作中的成绩得到认可,可激励人的干劲,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评价不当也会挫伤人的积极性。评价活动在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评价活动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中的评价活动。

6、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行政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行政方法。

答:行政方法在管理中的运用有其必要性,单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种种弊病。因此,在运用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注意扬长避短,尽量使其发挥积极方面的作用。

一般来说,运用行政方法容易产生的弊病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是管理体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2)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和计划失败。(3)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为了避免和克服上述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病,正确的发挥行政方法的积极作用,在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2)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3)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综合运用,才能相互配套,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7、实施过程中的激励非常重要,请联系实际谈谈激励的作用。答: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激励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实施阶段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者做出的最好的决策、计划也必须靠众人共同发挥积极性来努力完成。激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一般不加激励手段,一般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二我国很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时利用率仅达到60%左右,如果我们根据人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运用不同激励手段,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的潜在能力的到发挥,那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2)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增强其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保持队伍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激励发法还可以吸引人才,比如现在国内外很多单位都实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一切有利条件,并辅以高新,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继续深造的机会等措施,就产生了吸引人才的好效果。

(3)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先进的人保持和发扬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努力工作。

8、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

答: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就其范围来说,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就其主要作用来说,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在现代管理中,对于一些复杂庞大的体统的规划设计,往往涉及复杂的因素,面对复杂的情况,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系统方法为复杂系统分析、规划、涉及和研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且系统愈复杂、愈庞大,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以目前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例,这就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改革中,如果不运用系统方法首先对改革方案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就不会明确改革的方向,也不会使整个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有重点的进行,其结果只能导致改革的混乱和失败。

(2)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在当代,一些大型施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组织和指挥,往往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门人才,只有运用系统方法,才会打破各门学科的界限,把各种人才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在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组织实施。

(3)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国家政府部门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体管理。所以,这种管理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在他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总体决策、总体规划和总体控制,而一切孤立的、片面的、小生产的管理方法都是不适用的。

总之,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为现代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武器,树立系统观念、掌握系统方法是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从而也是每个现代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9、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计划编制的原则。

答:计划是主观东西,计划制定的好坏,取决于他和客观相符合的程度,为此,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就是我们多制定的计划,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相反,如果计划不够科学或是违背客观规律,那么,这样的计划就很难被接受,及时通过某些强制的方法贯彻下去,也难以实现计划的目标。

(2)统筹兼顾的原则。就是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计划对象系统中所有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计划对象和相关系统的关系,按照他们的必然联系,进行统一筹划。如,一个集体组织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整个效能的发挥,而且取决于每个成员积极性的发挥。

(3)重点原则。指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方面,认清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要害,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问题,而不要同等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八个五年计划时,就抓住了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因素:能源、交通、科学技术、农业和教育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4)弹性原则。指计划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适应性、应变能力和动态的管理对象相当一致的性质。计划实施中,往往有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计划的实现,因此必须是计划具有弹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适用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可编制备用计划,也可以作计划时留有余地。

(5)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以前历史情况和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保持计划的连续性。也要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为实现计划目标,合理的确定各种比例关系。更重要的就是保持任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目前与长远之间的平衡。

(6)群众性原则。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只有依靠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计划。

(7)计划修正原则。计划为未来所做的决策越多,就越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去检查各种情况和预期发生的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和重新制定,以保证计划的航向始终对准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篇:党校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2013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1)

一、考试题型

(一)辨析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二)论述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三)案例分析题(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复习重点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转变的基本思路。

政府职能是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进程,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府过度承担了主体职能。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政府对微观领域干涉过多。

(2)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秩序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但从中国目前情况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转变始终未到位,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仍然不够。一方面,我国的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的执法意识和观念缺失,执法不严,管理松懈,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我国政府行政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衡量标准一直是我国政府的主导思想。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的公共社会问题,从而暴露了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的弱点。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官员的考评,政府工作的重心都倾向于经济建设,从而致使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这种“唯GDP论”的做法不仅没有实际起到建设地方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和作用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担负其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新的历史行为。只有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其从繁琐的微观事务和项目审批中挣脱,才能有精力着眼于宏观调控和完善市场监督,从而使政府职能向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转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政府的开支来自财政,臃肿庞大的政府机构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会导致效率低下,这样就不能适应现代化行政管理的要求。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社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前提。而要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搞好自身廉洁建设,真正树立廉洁行政形象。要制约行政权力,建立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广泛而又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先要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也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2)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大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4)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由于政府“越位”现象的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大问题。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才能搞好宏观调控。加快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及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是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是做到公开审批、规范审批程序;四是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体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监督;五是改革审批部门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督、重权力、轻责任的现象。

(5)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6)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小

一、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2.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何区别?

观念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 管理内容与范围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实践是以个体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团队为中心;

组织结构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以“树型”的组织结构为主,后来发展为“矩阵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网络型组”织结构; 工作重点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只注重实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管理作用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作用是效率的提高与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力资源具有决定组织命运的战略性作用。

管理目标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目标是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更关注组织在竞争力、利润、生存能力、竞争优势和劳动力的灵活性等方面的提高;

管理地位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部门被视为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

3.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有哪些差异?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一般而言,全面质量管理都是以战略、远景、作业三者为主,它与传统的管理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

两者的不同:

组织文化上:传统管理是个人主义、专业分工、独断领导、利润至上、追求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是集体努力、跨部门合作、教导授能、顾客满意、追求品质。

沟通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下行沟通;全面质量管理是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多向沟通。

意见表达和参与方式上:传统管理是主管裁定、建议制度;全面质量管理是正当程序、品质管理小组、态度调整。

工作设计上:传统管理是效率、生产力、标准化作业程序、狭窄的控制幅度、详尽的工作说明书;全面质量管理是品质、顾客导向、革新、宽广的控制幅度、自主化的工作范围、充分授能。

训练项目上:传统管理是工作相关技能、单一部门业务技术性质知识、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是广泛技能知识、跨部门业务、诊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生产力与品质。

绩效评估上:传统管理是个人目标、由主管考核;全面质量管理是团体目标、由顾客、同事以及主观三者共同考核、强调品质与服务。

薪资制度上:传统管理是以个人为单位争取功绩、加薪以及福利;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团队为基础发放薪赏、财务酬劳、非财务性质的表扬。

卫生医疗与工作安全上:传统管理是处理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预防问题、安全计划、保健计划、员工互利。

考选升任与职业生涯发展上:传统管理是由主管考选、狭窄的工作技能、以个人绩效决定升迁、单一部门的直线式生涯途径;全面质量管理是由同事考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团队表现决定升迁、不同部门的水平式生。

4.简述传统科层组织结构与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利弊。

科层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行政首长权利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5.如何正确评价公共服务民营化? 含义: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也就是讲,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要目的:一是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是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民营化的类型:

1、撤资;

2、委托;

3、替代。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民营化的优点:

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民营化的限制、缺点:首先,从其限度来看,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其次,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何种类型的民营化,亦均有不同限制。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1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6.如何正确理解系统管理原理、管理封闭原理和权变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要求社会公共部门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要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尽量谋求公共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部门强调系统管理,主要是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要处理的社会公共事务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此,要协调好公共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公共问题,必须借助于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

管理封闭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政策措施的各个方面要闭合,使政策、指示的下达、执行、监督、反馈不间断地进行,以不断改善管理状况,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任何管理活动过程都要形成连续闭合的回路,才能产生有效的管理运动和收到良好的效果。

权变管理原理要求公共部门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环境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与方法,随机应为变,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公共部门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复杂多变的。管理对象任务、环境条件变了,管理的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也应相应的变一变,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否则会导致管理的失败。成功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位优秀的诊断家,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7.政府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扮演什么角色和发挥什么作用?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宏观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消除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社会收入的再分配等。

在管理主体上,政府无法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必须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一是政府职能要明确界定,要有所谓、有所不为,让市场机制中各组织发挥作用。同时,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效能要高,明确政府机构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培育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让其和政府一起,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三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把社会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自身来承担。这在客观上要求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体系。

8.有效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08-111 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因素分析

(1)政策问题的性质: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

(2)政策执行的资源:人员、信息、设备、权威(3)政策沟通

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1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2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态度)(5)政府组织结构:1标准作业程序;2执行权责分散化;(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9.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在政策执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主要表现: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软拖硬抗,拒不顺从”--象征性执行。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能拖就拖,拖不了勉强应付”--观潮式政策执行。成因: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2)政策本身的缺陷: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政出多门,莫衷一是。(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干部阶层利益诱发;地方部门利益驱使;政绩观念的偏颇。(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治理:

(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政策执行制度。(4)大力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5)加强监督,从严治政。(A.必须进一步加强监察监督工作。B.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

第三篇:2015-山东省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现代管理学练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定义p5: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2、管理规律p11:管理规律是指在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性规律和技巧性规律。

3、管理主体p22: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4、管理机构p31: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作,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管理系统。

5、管理客体p44: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管理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人、经济系统和上层建筑三大类型。

6、管理目标p60: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管理的人本观念p92: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8、管理的系统观念p103: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 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

9、管理的择优观念p113:管理的择优观念指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

10、管理的战略观念p126:管理的战略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对管理客体和管理过程进行总体谋划的管理观念体系。

11、管理的权变观念p145:管理的权变观念是指在管理条件和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组织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12、决策 p168:决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决策 是指行动方案的确定与决定,即人们通常说的“拍板定案”,广义的决策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选择并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现代管理所讲的决策是广义的决策。

13、指导性计划p195:指导性计划是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

14、尊重激励p219:尊重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同志的感情,对待被管理者,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15、评价 p235:评价是指管理者实施过程结束以后,根据管理的成效,对管理过程的各项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全面的检查、比较、分析、论证和总结,从中得出规律性的启迪,以达到不断提高管理 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一种管理活动。

16、法律方法p261:管理中的法律方法是指运用立法、司法和遵法守法教育等手段,规范和监督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使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方法。

17、管理艺术p305:管理艺术指的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二、辨析下列问题是对还是错,并说明对错的理由。

1、构成管理主体的唯一条件,就是具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能实施管理。P23 错。具有一定的权力是成为管理主体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作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一定权力,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技术、业务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影响、号召能力。

2、管理目标具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P63 对。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其主要有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管理主体无法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P25 错。任何管理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而目标是管理者和管理机构制定的,管理活动的方向是不正确,即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取决于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业务知识水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及管理水平。

4、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 目标;(2)要全面规划,配套进行;(3)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技术现代化的需要。P83 错。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技术策略是:(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2)全面规划,配套进行;(3)加快人才培养,适应技术现代化的需要。

5、在现代管理中,管理信息的开发利用,成为比物质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资源。P79 对。在当前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上,谁的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水平比较高,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谁就能抓住时机,在竞争中取胜。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出速度、出效益、出财富。所以,在现代管理中,管理信息的开发利用,成为比物质和能量资源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资源。

6、在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正比例关系,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p38 错。在管理组织机构设计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7、管理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因此就不用树立权变管理了。P145 错。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一种管理方法在一种环境下是有效的,而在另一种环境下并不一定是有效的,甚至可能由最好的变成最坏的。所以,管理过程从一定意义 上说是择优的过程,但必须树立权变管理的观念。

8、管理者树立人本观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P95 错。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它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和最终目的,这是在任何管理活动中树立人本观念的根本原因。

9、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P77 对。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整个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所有管理工作也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10、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依据,是整个战略系统的灵魂。P133 对。战略指导思想是对战略体现的一定历史时期内事物发展的全局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所进行的高度概括。因此,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的总纲,是确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的依据,是整个战略系统的灵魂。

11、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人、财、物的关系。P8 错。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

12、计划只是较高层次管理者的职责,中下层只是执行者,用 不着自己做计划了。P189 错。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根据已制定的计划来安排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计划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无论是处于哪一个层次,都需要制定计划,计划渗透于各项管理活动中。

13、决策的过程就是选优的过程,没有选优就不能称其为决策。P168 对。决策中所做出的决定不是任意一项决定,所确定的方案不是任意的方案,而是从多种方案中,通过各种比较分析,选出一种较好的方案。因此,决策的过程就是选优的过程,没有选优就不能称其为决策。

14、以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分类。以战略任务来分类,可以分为开放战略、技术推进战略和改革战略。P130 错。以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为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分类。以战略任务来分类,可以分为现代化战略、赶超战略、跨越式战略和富民战略,15、表率激励就是榜样激励。P221 错。表率激励就是管理者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激励人们。

16、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否定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管理就不重要了。P260 错。我们否定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因为过去我国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分强调计划管理而忽视市场调节的作用,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并导致重大决策失误。我们现在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否定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于把过去以长官本位、行政本位的资源配臵方式改变为以市场为主的资源配臵方式。

17、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权宜应变,即管理者的随意应变。P146 错。管理的权变观念强调权宜应变,不是随意应变、盲目的应变、毫无科学根据的应变,而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应变,原则性与灵活性、创造性统一的应变,因此,应变的前提是要充分研究、认识并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把应变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8、财政监督就是财务监督。p232 错。财政监督是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所实行一种广泛而深入的监督。主要有:预算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和财务监督。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8 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它要受多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并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以达到系统的协调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从管理系统来说,它往往是多要素、多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从管理过程来说,它要综合各种职能 和方法;从管理环境来说,它要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 ;管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综合性。

2、简述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原则。P39 坚持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首先,要确定恰当的用人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较强的工作能 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较好的群众基础,即得到群众拥护。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用人制度,包括:干部的选举、招聘、任免考核、奖惩等制度

3、简述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P40 管理职能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为以下几点: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4、管理者担负着特殊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简述对他品德素质的要求。P29 由于管理者担负着特殊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说,一个管理者的品德素质应当有以下几点: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

5、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性。P48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具有这样一些特性:一是个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二是社会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总要处于社会环境中,总要受到社会影响,参与社会活动,结成社会关系;三是能动性。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能动性表现为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和对管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动性。

6、简述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P49 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7、简述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P146 权变观念在管理中有以下重大作用:第一,有利于管理思想的 不断更新;第二,有助于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活动;第三,有利于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

8、简述管理者的职责。P27 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管理者是计划者;管理者是组织者;管理者是指挥者;管理者是协调者;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9、简述人本观念中“人和第一”的观念。P99 管理人本观念不仅包括人的个体概念,还包括人的群体概念、人的组织概念、人际关系概念和人的社会关系概念,因此如何发挥人的群体作用、人的组织作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必须树立“人和第一”的观念。树立“人和第一”的观念,包括:管理者之间,即领导班子的团结合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包括团体组织内良好 的人际关系、团体或组织外良好的社会关系。

10、简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P172 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11、简述管理目标的作用。P63

(一)凝聚作用。管理目标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结成团结奋斗的集体。

(二)导向作用。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它既对组织成员的努力方向起导向作用,又对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

(三)激励作用。管理目标确定后,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从而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管理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具有一 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目标实现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实现,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实现新目标。

(四)评价作用。管理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

12、简述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P128 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13、简述实施过程中协调的必要性。P212 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好整体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需要管理者进行处理和调节;另一方面,一个管理系统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内部各要素,需要管理者随时调整内部善或尽可能改造外部环境以求得内外环境的协调一致。

14、简述决策原则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P179 决策中民主集中制原则 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民主集中制原则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决策中坚持集体决策,在决策班子中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

15、简述管理权变观念的特点。P145 管理权变观念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强调管理环境的变 化性;强调管理活动的应变性;强调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强调权宜应变的科学 性。

16、管理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请简述评价的原则。P241 为了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二)客观性原则。在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

(二)激励性原则。在评价活动中,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以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17、简述实施的“目标性”特点。P206 实施是在目标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是一项目的性很强、很具体的活动。这就要求整个管理实施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而开展;衡量管理实施活动好坏 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如期或提前达到决策、计划所现定的目标。

18、简述创新是一个管理过程。P160 创新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管理过程创新是一个管理过程,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再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基本程序:1.搜寻 2.选择3.实施。为完成以上的基本程序,必须在全过程中,组织学习,获取知识资源,在不确定情况下执行计划,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不断反馈和修正已有创新,以实现再创新。

四、请您联系实际对下列问题进行论述。

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者的素质。P28

一、(重要性)由于管理者担负着特殊的职能,因此,对他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

二、(内涵与内容)管理者的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一般地说,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对管理者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二)品德素质。一个现代管理者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主要有: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

(三)知识素质。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应力求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是科学管理的保证。二是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三是专业知识,如经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四)业务素质。主要是指管理能力,包括: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上述四点只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般素质。此外,不同的管理对于管理者的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要求。

三、(联系实际)联系实际谈具体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

2、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管理目标在管理中的作用。P63

一、(理论)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在 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其主要作用是:

(1)凝聚作用。管理目标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结成团结奋斗的集体。共同目标是人们共同价值观的反映,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人们才会思想统一,齐心合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不胜。

(2)导向作用。由于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指导作用。

(3)激励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目标确定后,由于它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因而能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目标实现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了实现,同时看到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在心理上会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

(4)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一般来说,对于管理目标成绩大小的评价,要用管理目标的完成程度、管理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和完成管理目标的努力程度这三方面的指标来衡量。

二、(实际)联系实际谈具体管理目标的作用(如中国梦、中央政府目标、地方政府目标、本单位目标等)

3、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一下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P93

一、(理论)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决定的。

(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作为管理客体的诸要素,孤立地看,有人的要素、物质资源要素、科学与技术要素、信息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观念要素等,这些要素其发生联系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形态,可以区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然而,不管是自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具备一定素质的人,是各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这就决定了管理者也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

(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及人、财、物的关系等等,但是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起决定性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标。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本身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历史。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它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益和效率,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只有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才能促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这是在任何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观念的最根本 的原因,也是管理的人本观念最核心的内容。

(五)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学派殊途同归的共识。中国管理思想中,就已经出现过重视人、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如明代丘濬“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的思想。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也表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管理的必须要求。

二、结合工作实际

4、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P100

一、(理论)

(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正确确定人的假设理论,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因此,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任何管理都应运用激励机制,通过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也是人的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为此,树立人本观念,必须要研究人的需要,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

(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 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任何管理都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使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四)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一般说,在个体力、脑力比较健全的人,只要使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就可以创造多于自己正常消费的财富。按照这一推理,任何一个必要的生产或工作单位,都不存在人的能力和积极性缺乏的问题,而只可能存在缺乏使人的能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机制和环境。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特别是树立尊重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最主要的是扫除影响和限制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和出才用才的种种障碍,创造能够使人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和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二、(实际)结合实际

5、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P238

一、评价是反馈原理和封闭原理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管理过程的结束阶段,也是管理相对封闭的最终环节。因此,评价在管理中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管理的过程,无论是管理者作出的决策,还是制订计划,或者是对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和指挥,都是一个主观作用于客观的过程。这种管理的主观是否符合管理的客观,是基本正确,还是部分正确,都需要通过对管理实践的结果—管理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来进行检验。通过对成绩和效果的全面检查、分析、比较、论证和评价之后,管理者就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周而复始的管理循环,通过评价活动,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呈现出螺旋式或阶梯式上升,管理也就进入良性循环的运行轨迹之中。

(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而管理效益的获得必须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的高低。人的积极性越高,其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也就越大。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一切管理中的中心问题。而评价活动,则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活动,对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进行肯定和认可,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对事业的追求心理,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人只有在他的努力达到目标后获得公平报酬,都会有满足感,才能激发出积极性,而科学的评价活动是公平分配的前提。组织对完成目标、表现突出的成员,总要给予一定的报酬,无论如何奖酬,都要以客观可靠的评价结论为依据。(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评价是把双刃剑,评价得当,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在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积极的作用。评价活动的展开,使组织成员明确自己的行为如与组织目标一致,则可能达到高绩效,否则无论多么努力,都达不到高绩效。这样,组织成员就会自觉地把个体行为转向组织的目标方向,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联系实际(如总结、组织对人的评价)

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中的评价活动。

6、请联系实际论述一下行政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行政方法。P259

一、行政方法在管理中的运用有其必要性,但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种种弊病。为此,在运用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注意扬长避短,尽量使其发挥积极方面的作用。一般来说,运用行政方法容易产生的弊病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使管理系统的动力和活力不足。运用行政方面进行管理,一般不是侧重从经济利益的要求出发,也不完全讲究等价交换的原则。实际中,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考虑价值补偿问题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使组织产生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就容易忽视组织及其成员的物质利益要求和价值补偿问题,从而容易导致管理系统的动力和活动不足。

(二)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产生主观主义,甚至造成决策和计划失误。由于行政方法主要是依靠上级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进行管理,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必须要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同时领导者很难全面掌握决策信息并体察民情,因此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决策、计划的失误。

(三)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各部 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地区之间要打破行政管辖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平等竞争。而行政方法强调垂直性的领导和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所谓的条条专政和地区封锁。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从而也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二、为了避免和克服上述可能产生的弊病,正确地发挥行政方法的积极作用,在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真正地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才能减少和避免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生,才能增强行政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才能在行政方法的运用中减少和避免官僚主义的产生,减少和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

(三)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如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综合运用,才能相互配套,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越性。

三、联系实际(繁琐行政审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块分割)

7、实施过程中的激励非常重要,请联系实际谈谈激励的作用。P218

一、实施过程中的激励非常重要。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激励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阶段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管理者做出的最好的决策、计划也必须靠众人共同发挥积极性来努力完成。激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人的内在潜力。能够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派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实施任何一项决策、计划都需要有一支稳定的、强有力的队伍,有一批该项工作所需的人才。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情绪,增强其安全感、满意感,增强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保持队伍的稳定。同时,有效的激励方法还可以吸引人才。

(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管理者必须设法让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使先进的人受到激励,保持和发扬其积极行为,也可以使表现一般和较差的人受到鞭策,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努力工作。

二、联系实际(如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激励、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

8、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p113

一、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就其范围来说,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就其主要作用来说,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在现代管理中,对于一些复杂庞大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往往涉及复杂的因素,面对复杂的情况,需要综合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系统方法为复杂系统的分析、规划上、设计和研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第二,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型的施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组织和指挥,往往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各种专门人才。只有运用系统方法,才能打破各门学科的界限,把各种人才组织起来,进行有效地分工协作。

第三,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一个由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要素、具有不同交换内容的各市场以及自主经营、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各企业等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有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完全靠市场调节并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还必须要由国家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这种管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它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总体决策、总体规划和总体控制,而一切孤立的、片面的、小生产的管理方法都是不适用的。

二、联系实际

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阿波罗登月计划,稳增长的综合措施

9、请结合实际论述一下计划编制的原则。p198

一、计划是主观的东西,计划制订得好坏,取决于它和客观相符合的程度。为此,在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我们所制订的计划,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这要求计划编制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使每一项计划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统筹兼顾的原则。所谓统筹兼顾原则,就是指在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计划对象系统中所有的各个构成部门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要考虑计划对象和相关系统的关系,按照它们的必须联系,进行统一筹划。

(三)重点原则。所谓重点原则,是指在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有关的方面,认清它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要害,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问题,而不要同等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明确了,主次抓准了,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四)弹性原则。所谓弹性原则,是指计划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适应性、应变能力和动态的管理对象相当一致的性质。必须使计划具有弹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为做到这一点,通常的做法:一是编制备用计划;二是作计划时留有余地,切忌满打满算。

(五)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原则。所谓瞻前顾后,就是在制订计划时,必须有远见,能够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方向;同时又要参考以前的历史情况,保持计划的连续性。而综合平衡则是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为实现计划目标,合理地确定各种比例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保护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和合理。所计划时,必须对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计划对象与相关系统的关系进行统筹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任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局部与整 体之间、目前与长远之间的平衡。

(六)群众性原则。计划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指在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七)计划修正原则。计划为未来所做的决策越多,就越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去检查各种情况和预期发生的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或重新制订,以保证计划的航向始终对准要达到的目标。

二、联系实际(如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编制、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

第四篇: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

评价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二、客观性原则,再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三,激励性原则,在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已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评价的作用?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涵义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 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特征有以下: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艺术性;另外还有闭环性、择优性等。

管理观念

六大观念:管理的人本观念、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的择优观念、管理的战略观念、管理的权变观念、管理的创新观念。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即回答由谁来管理?(2)管理客体,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从静态上说构成了管理系统或管理组织,从动态上说就构成了管理活动。

4、管理客体的特征?

客观性,管理客体因属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必然有客观性;系统性,在实际中,管理客体表现为各种存在的形式和运动状态;规律性,作为管理客体,不管它表现为何种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都有自身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可控性,可控性或称可管理性是管理客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的重要标志;44简述管理的人本性。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 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

极性 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 理的人本性。赶超战略特点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极低的起点上得到发展并在短期内实现飞跃,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政策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表现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率和GNP 的总量而没有把经济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2)以牺牲经济整体进步为代价实现少数产业在前沿上赶超与发达经济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先进产业由于脱离经济实际而无法对其他产业产生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性质;

(3)政府的保护是赶超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政策上表现为高关税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体系较为封闭。

5、不确定型决策?

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就叫做不确定型决策。

6、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目的性3.管理的人本性 4.管理的综合性5.管理的创新性6.管理的艺术性

7、异体监督?是指对行为主体的监督,是由行为主体意外的他体所实施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同体。

8、评价的作用?

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权变观念在计划方面的运用。计划是管理过程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重的其他许多职能是在计划职能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权变观念在计划重的应用主要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1.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2.在不同情况下制定不同类型的计划;3.计划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灵活性。

二、权变观念再组织方面的应用。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再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其最大的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适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涉及和管理行为。1.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2.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组织与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的一致性是以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基础的。

三、权变观念再领导方式方面的应用。管理的权变观念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方式,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三种领导方式的权变应用,专制、民主、分散的领导方式,权变观念认为,三种领导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其适用的领导方式;2.领导方式与环境相适应。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适合任何情况的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当领导者适应他所面临环境的情况之后,才可能选择最好的领导方式。3.目标—途经领导方式。指示式、支持式、成就指向式、参与式四种领导方式的优略,取决于全变因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领导方式同权变因素的恰当配合来考虑。

10、职能制组织机构的优缺点?

优点:将单位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从而能大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以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因而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11、指挥与协调的区别与联系?

指挥和协调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指挥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各种命令性措施的行为;协调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系统各要素间良好的配合而采取的各种协商调节性的行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1)指挥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即被管理者;而协调不仅仅是对人,还包括财和物。人是协调对象中最重要的因素。(2)协调是对不统一有偏差之头现象和情况的处理,其直接目的是改善各要素间的联系状况,实现各要素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关系;但指挥并不单纯着眼于改善联系状况,实现良好配合,还包括力量的部署前进的方向和方法的选择等内容。(3)指挥可以用于协调,可以具有协调的意义;协调往往可通过指挥得到实现,协调又利于提高指挥的有效性。由于协调和指挥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有效的指挥和成功的协调。

12、管理幅度?

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当超这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主管人员要想有效地领导属,就必须认真考虑究竟能直接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幅度问题。

13、共有经济规律?

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是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本质的反映。共有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①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在各个剥削阶级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③在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14、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行为科学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步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15、管理的观念?

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包括:1.人本观念;2.系统观念;3.择优观念;4.战略观念;5.权变观念;6.创新观念

二、辨析题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错。在现代条件下,所谓管理主体,固然包括具有一定管理权限 的单个管理者,但更多的是指由国家统治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一定法律程序或其他形式推举或委托的代理人所组成的管理机构。

2、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指的是管理客体中的人。

错。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人”,也包括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

3、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错。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而且一定的质决定一定的量。因此人们认识十五一般总是按照质、量、度的顺序进行,即从质的研究出发,通过量的分析,达到对度的把握。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集合起来的原则。

4、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错。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其主动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地位;(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的服从、而是主动的服从,有条件的服从;(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 败的决定要素。

5、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

划分的等级。错。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55、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 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6、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错。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古典企业的类型,按法定程序获得支配权才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

7、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地区之间要打破行政管辖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平等竞争。行政方法强调垂直性的领导和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所谓的条条专政和地区封锁。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从而也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8、管理客体的可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指管理客体能对管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管理主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影响和控制管理客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客体之所以具有可控性,首先,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控机制和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这

样就有可能使管理主体运用一定手段,遵循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度和把握能力。相对于管理主体的控制或管理能力来说,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主体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管理客体范围的扩大与可控性的增加,也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重要标志。

9、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错。西蒙从“决策人”和“有限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西蒙认为,人要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需要决策者可提供的方案及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要能排出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但由于决策者在认知能力和时间、经费、信息、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所以,事实上人们不可能作出完全合理的决策。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指出,人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捷达,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他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西蒙提出通过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一种务实的、可操作性的概念去决策,通过花费大量“边际成本”,提高标准,得到替代措施,从而产生的“边际改进”会使决策无限接近“最佳”、“最优”。从西蒙本身的观点推证该题目,他自己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本身也不应是最佳”、“最优”,而是“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

10、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答:错。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11、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12、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答:错。从管理业务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三、论述题

1、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七条原则:

(一)客观原则;

(二)信息原则;

(三)预测原则;(四)程序原则;(五)可行原则;

(六)选优原则;

(七)“外脑”原则。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再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在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如何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1)管理单位规模大小与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管理单位规模比较大,管理问题比较复杂,则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应小一

些,管理层次就多一些。(2)领导与下属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强弱。领导和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则管理幅度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可少一些。(3)授权程度。领导者善于将权力授予下属,而自己亲自处理的问题就相对而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4)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如住处传递方式适当,手段先进,传递渠道畅通,上下级意见能及时交流,左右关系能直辖市配合,则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

3、现代管理要经历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重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的循环。构成了现代管理的过程。但是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决策环节。主要理由是:

(一)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是由决策与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只有行为的选择,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管理决策实际上是管理行为的选择,管理行为则是管理决策的

执行。管理者在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目的以及体现这种目的的多种具体行动设想和方案。决策则正是对多种具体设想和方案的选择。管理行为就是实践某一设想和方案,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决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和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同时,方案、设想选择得当是管理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则管理行为有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

(三)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一切管理者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决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与执行决策。决策及其实施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决策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选优,以及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者必须亲自过问、参加、负责到底。

4、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有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事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1)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上看,组织能否发展主要处决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而良好的经营管理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的选择。二是从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看,组织的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不能凭空决定,而是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决定。三是从组织的调整、改革上看,组织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每个组织都要根据环境变化来进行调整、改革,通过调整组织的规模,改善组织结构,不断使组织机

构精简和增加效率,以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2)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第一,组织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建立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第二,组织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3)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去不断改善环境,为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环境。

5、管理目标的作用?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是:(1)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就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管理目标可以是共同的价值观的反映,会同一人们的思想;(2)导向作用;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到指导作用。(3)激励作用,目的激励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确定后,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目标实现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实现,同时也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息去承担新的任务。(4)评价作用。管

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这一作用不仅适用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工作成绩的衡量,而且也适用于对个人政绩的衡量。

6、实施的作用?

实施是管理中的一个极重要的过程,它包括从决策、计划形成起到管理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1.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决策、计划如果不转变为实际行动,付诸实施,那只能是一种设想,在管理中如果只注重决策、计划的制定,而不管决策、计划制定后能否有效地实施,以为只要决策、计划制订下来,自然就会实现,目标当然能够达到,不重视实施中的大量工作,不去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施重的问题,那么即使是正确的决策、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2.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一是作决策、订计划;二是抓决策、计划的落实;三是检查总结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者制定决策、计划,就给下级指出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工作标准,但管理工作只能算是刚开始,还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抓决策、计划的落实——实施工作。决策、计划和实施是管理者不可偏废的两项紧密联系的工作,决策、计划是管理者的根本性工作,实施是经常性的工作。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定是既善于决策、计划又善于抓好实施工作的。3.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施,这一决策、计划付诸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决策、计划是否正确,同时也能够检验管理机构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得当,具体工作制度是否健

全,信息反馈系统、检察监督系统是否得力等等。

7、案例分析: 某县委书记到任以后,根据他在另一个县当县长的经验,认为该县情况跟他以前所在县情况大致相同,所以他决定在该县实施“万亩果园计划”,县委一班人根据县委书记的指示很抓落实,使“万亩果园计划”很快得以实施。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决策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摆明问题(2)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决策后的方案实施。目标一错,一错百错。(3)拟定不同方案。(4)方案评估。(5)方案选优。(6)跟踪决策。指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该案例中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对实施“万亩果园计划“的决策没有遵循以上步骤,而是凭过去经验拍板,所以不是科学决策。

8、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包括以下要点:

一切管理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管理作为协调人类活动的一种活动,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宗旨。(1)管理的最根本问题是调动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足以使人发挥潜力的环境。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中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中各要素的协调,完成企业目标。

(2)人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企业中最活跃的要素正是通过人的活动,协调着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财、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的计划目标落到实处。(3)企业要适应人 的发展需要。人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要使人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且也要使企业的设计与分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4)人是复杂人。要改变人的行为,除了在物质上满足人的需求之外,必须抓思想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引导、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9、为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政治素质。(2)品德素质。(3)知识素质。(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以上四点只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般素质。此外,不同的管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对于管理者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做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班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10、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用人的艺术:

(1)用人先要选好人。选人的路线:应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只要是才,不管亲与不亲都应选用。选人的标准:德才兼备。选人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群众路线。(2)用人所长、扬长避短。(3)充分信任、尊重关心。(4)善于激励、赏罚分明。(5)合理搭配、整体效能。联系实际。。.建立经济管理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4)沟通协调的原则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答案要点:(1)科学预测的原

则。(2)民主参与的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 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 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 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 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 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性。

联系实际谈一谈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1)尊重激励。(2)磋商激励。(3)沟通激励。(4)赞扬激励。(5)奖罚激励。(6)榜样激励。(7)表率激励。(8)目标激励。联系实际。。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预测的原则。(2)民主参与的原则。(3)方案选优原则。(4)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1)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能够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能够使管理主体根据未来而控制现在,激励现在,使每一个“现在”着眼于未来。尽力去实现未来目标。(2)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3)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第五篇:现代管理学试题

:号学:

纸名姓题答用专试 :考级学年 大范师阜曲 :业专:科系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现代管理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5小题,共10分)

1.管理 2.管理系统 3.管理环境 4.决策 5.经济方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某民营企业一位姓姚的车间主任,手下有十几号工人,他对自己“独有”的领导方式感到颇为自豪。他对手下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回家去,干好了月底多拿奖金”。可以认为,姚主任把他手下的工人都看作了()。

A.只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B.只有生理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人C.只有归属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D.只有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的人 2.矩阵组织结构违背了()这一原则。

A.统一领导B.统一指挥C.权责一致D.分工原则

3.从外部招聘管理人员的优点是()。

A.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B.有利于对选聘对象的全面了解,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C.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关系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地开展工作 4.根据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

A.领导者的个人品质B.固定不变的领导行为

C.领导者是否适应所处的具体环境D.领导者是民主型还是放任型领导 5.霍桑试验的结果表明,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

A.职工的工资水平B.职工的满足度6.人际关系学说把人看作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

7.下列几项活动中,不属于管理活动的是()。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B.企业中的主审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钢琴家指定自己的练习计划D.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8.控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是()。

A.拟订标准B.分析问题C.纠正偏差D.衡量成效

9.现代大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

10.一公司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最近,违背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针对这种现象,管理者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A加大制度检查的次数,并赋予制度检查人员更大的权利。B加大违背制度人员的惩罚,使人们遵守制度。C检查违背制度的原因,适当修改制度。

D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制度重要性的宣传。11.目标管理的最突出特点是:

A 成果管理和自我控制B 过程管理和全面控制C 计划与执行相分离D 自我考评和全面控制

12.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D.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13.以下何种组织形式最直接体现了管理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思想: A.直线制 8.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14.以下何种情况表明该主管人员对下属授权的程度较充分: A.去了解这个问题,把事实告诉我,由我来决定做什么

B.采取行动,让我知道你在做什么,同时也让我知道事情的结果。要是行动不成功的话,务必与我联系

C.让我知道你打算做什么,待我同意后对,开始行动 D.提出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由我来选择采取何种行动

15.有位到世界各国大公司作过考察的管理者谈他的感想:在日本公司,一个人安静地坐着,没有人会去打扰他,因为别人认为他是在思考,反之,如果这个人站起来走动,同事们可以随意找他。很有趣的是,我国不少公司的情形正好相反,许多人认为,一个人安静坐着就不是在做重要的事情。由此可以判断:

A.日本公司不注重工作的效率B.我国公司更重视工作的效率C.日本公司的组织气氛鼓励大家在行动中做反思D.我国这些公司的组织气氛更提倡概念技能的培养

16.钟表王国的瑞士,在1969年研制出第一只石英电子手表。但商界的领袖们认为,石英表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没给予重视。而日本人则不同,他们认为石英表大有可为,逐投入资本和技术生产出大批产品,结果日本的石英技术誉满全球,仅在本世纪70年代后五年就挤垮了100多家瑞士手表厂。这个例子说明了以下哪种观点:

A.决策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至关重大B.技术比管理更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C.技术要发挥作用离不开资本的投入D.技术要发挥作用离不开社会环境条件 17.非正式的权力:

A.由上级和组织所赋予B.组织成员往往出于压力和习惯而不得不服从 C.来源于行政的力量D.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和品德 18.关于控制标准,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建立的标准应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B.建立的标准应是经过努力后要以达到的 C.建立的标准应有一定的弹性D.建立的标准应代表目前的最高水平19.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制定定额 B.强化刺激 C.提高效率 D.提高质量 20.“参谋建议、直线命令”这种关系是为了贯彻:

A.命令统一 B.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C.首创精神 D.团结精神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1.泰罗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指的是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3.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应当与计划和组织的特点相适应。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指的是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5.管理的四大原理之间的关系是彼此独立的,分别指导于管理的具体活动。()6.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7.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8.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9.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确定型决策。

()10.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2.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那些原则? 3.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趋势。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哪些? 5.如何理解人本观念?

6.有效决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5小题,共20分)

1.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7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900元。试用盈亏平衡点法确定其产量。

2.某厂已决定生产一批新产品,有下列三个方案选择:

甲、建新车间,大量生产;乙、改造原有车间达到产量;丙、利用原有设备小批生产。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情况有如下四种可能:

(1)需求量很大,即畅销(2)需求较好(3)需求较差(4)需求量很小,即滞销。各个方案在这四种可能需求情况下的损益至如下表所示:

请运用非确定型决策方法进行方案选择?(假设现实估计值法中乐观系数α=0.7)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分而不乱的摩托罗拉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是一个有两个产品体系所构成的企业集团。一个是通讯器材,一个是半导体产品,集团底下又分成很多部门。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组织,从高层主管到生产线,权力全部分散,公司整体只有一个不足30人组成的公司总部统帅。出乎意料的是公司运转井然有序,效率非常之高,公司发展迅速惊人。而摩托罗拉公司达到如此境界,是付出半个多世纪苦心经营的结果。

实际上摩托罗拉公司自打诞生之日便打下了家族影响力的痕迹,它是由公司现任董事长劳勃·盖尔文的父亲在1928年创立的。

劳勃·盖尔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他创立摩托罗拉公司时,资本很少,一共只有565美元,一直到1930年,摩托罗拉公司才成功的制造了汽车收音机,到1967年摩托罗拉的营业额也仅为4.5亿美元。

劳勃·盖尔文于1964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之后,事实上公司权力集中在他一个人的手中。1968年,该公司的半导体产品集团主管李斯特·何根带走了8名重要职员。大约一个月后,前前后后一共走了20个人。两年之后,摩托罗拉公司竟然有80名员工跑去投效何根,主要原因是公司权力过于集中,自主权太小,因而缺少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尽管盖尔文矢口否认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何根的叛变已经严重的伤害到整个公司。他补充说:“一旦一个机构受到打击而元气大伤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也不得不另谋出路。”这次背叛事件发生后,他意识到经营管理方针上必须要做一些改变,也就是把权力及责任分散。1970年盖尔文让位于威廉·卫斯兹,但他人留在董事会。

威廉·卫斯兹接任了公司董事长兼营业部经理,并进行大幅度管理改革。他说:“通常,我们都只保持一些公司的大目标及原则,至于一般权利与责任我们都尽量把他们分散到各个阶层。

”他还说:“当然,我也承认,就像溜狗一样由于我们用来管束各部门经理的皮带放得太长,所以我们的脚也经常给石头碰伤。”

从此,摩托罗拉公司致力于把权力分散到各盈利单位。现在公司内的各单位对资源分派及预算编列方面都已经有相当可观的财务控制权,同时,他们也有权利决定加入或退出那些营业项目。

根据史蒂芬·李威这位专门负责公司企划、行销、设计及维持公司与政府公共关系和广告事务的高级职员说,摩托罗拉公司似乎已有一种趋势,要把公司内的各个部门当作个别事业来处理。他说:“一直到最近,说老实话,我们都没有一个明显而确定的整体政策,你绝对看不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记载,而且,你也绝对不可能从不同的人的描述中去猜测它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摩托罗拉公司之所以有逐渐把权力分散的趋势,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司有不少服务多年的老经理,同时由于它仍然保留家族经营形式,受家族的影响很深,因此,公司里面有不少家长主宰似的暗流存在。公司愈大,员工愈渴望变成股东。在比较大一点的公司,每一个人显然都希望能感觉到自己就是老板。

基本上,公司现在所做的,正是要把整个公司分成很多智囊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部分的人都分享到当年盖尔文家组阁分子所拥有的权利与责任。统帅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上的上层组织采用三头马车制,由威廉、劳勃和米歇尔组成一个非正式的董事会核心。米歇尔也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元老,他们三大巨头加起来,在该公司真正做了89年之久。公司内所有的部门主管如果有事情,可以直接向他们三大巨头组成的三头马车报告。不过,大概一年以前,他们之间第一次有了改变,每一个巨头开始专门负责四到五种事务,在这些事务方面,他将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不过,尽管每一巨头都有自己的专责,但对于公司的所有决策他们每一个人仍然有全部的决定权立及责任。卫斯兹说:“通常,我不会越权去管波及约翰在他们的专责方面的什么事,但如果碰到情况十分紧迫时,我也常毫不犹豫的越俎代包。我义不容辞的处理这件事情,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同意我的办法。

事实上,只有在他们三大巨头对统一问题意见相左时候,才会产生“谁来决定”的问题,不过这种决定只限于几种情形。这几种情形通常都是关系到全体利益的敏感问题,像管理发展、人事管理、组织规划、预算的拟定以及对员工及工作成效的考核等等。

董事会每个星期一主持一次例会,先花两个小时与公司的高级职员接触,然后再花两个小时来单独讨论问题。除此之外,每隔4周一次的工作会议上,他们也花几个小时来讨论一些有关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公司总部人员十分精简,主要负责与海外分公司高级主管联络,代表公司与外国或海外机构建立业务关系,包括人事部门法律会计部门只有30人。

一般而言,公司内阁部门间的问题及方针大致上都很协调,正因为如此,总公司在营运方面长期不加干涉也不致造成问题。

公司职员大部分的工作指示要确保每一个关系集团及部门都能够彻底了解公司五年计划的基本规定,同时及时的把它们付诸行动。任何计划在提到董事长办公室之前都必须经过三人核心审查,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实绩将作为第二年预算实施的主要参考。

如果某一个关系集团在自己的预算内想推动一项工程计划,那么他大可以放手去做而不必把详细情形报告总公司或向上级请示。通常,只有在计划进行到最后阶段而突然发生重大修正时,总公司才会发生警觉而加以过问。1. 在本案例中,摩托罗拉公司在组织上:

A、经历了一个由分权到集权的过程B、经历了一个由集权到分权的过程 B、保持了分权的传统D、保持了集权的传统

学号:

2. 1968年何根的出走主要反映了过分集权的哪一个弊端:

A、降低决策质量B、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C、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D、保证指挥的统一 3. 有利于分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了:

A、组织规模的扩大B、组织活动的分散化 C、维护命令的统一D、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

纸名姓题答用专试 :考级学年 大范师阜曲 :业专:科系4. 摩托罗拉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直线制B、职能制C、事业部制D5. 在摩托罗拉公司中,史蒂芬·李威负责的部门属于:

A、直线部门B、职能部门C、非正式组织D、矩阵制、无法确定

下载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山东省党校在职研究生《现代管理学》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0年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小抄

    一、 1赶超战略特点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

    现代管理学--2018年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 1、法律监督。P235是国家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主要内容有: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国家工作人员发生职务上的犯罪及利用职权违法行为的......

    管理学研究生试题2010.5.20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2010 /第一 学年春 季学期姓名:冯海洲专业:工业工程(管理方向)成绩: 论述题(共五题)1、结合实际,论述泰罗“科学管理”的借鉴意义及局限性。答:“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自......

    现代管理学试题(五篇)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全国2002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试题参考......

    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笔记

    政治学复习题 1.政治的涵义和特点 政治的涵义 对“政治”涵义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即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道德论”、“神权论......

    内蒙古党校在职研究生学习成绩管理办法(推荐)

    内蒙古党校在职研究生学习成绩管理办法 为落实研究生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各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由考勤分、作业分、考试卷面分三项合并计算,考勤占12%,作业占18%......

    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个人总结

    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个人总结 回顾近三年来的党校研究生学习经历,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份难得而珍贵的人生经历。学习期间,在党校教授们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下,自己各方面都有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