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与思想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研究
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内涵,并理解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本任务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将其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并列为党的“五大建设”,从党建总体布局上确立了反腐倡廉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从“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设”,仅只是两字之差,但表明我们党从全局的视角和战略的高度达到了新境界,执政理论更成熟,执政能力更加强,也进一步增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处理工作与建设两者关系,一是立足点要“高”。运用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站在整个党建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放在党的“五大建设”的全局中来运筹与思考,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才不会单纯地抓反腐倡廉建设,避免在“小循环中打转转”的现象。因此,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其他“四大建设”始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周密部署,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创造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辉煌。二是结合点要“准”。客观分析新时期党建的特点,既要看到“个性”,又要找准“共性”,使反腐倡廉建设与“四大建设”共振共鸣。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其他“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可为其他“四大建设”提出坚强的纪律保证和有力支撑。加强党的其他“四大建设”,并通过参与各项建设可以实现反腐倡廉的综合治理,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三是关键点要“明”。要始终突出反腐倡廉关键在“建设”和“预防”的特征,与时俱进地推进源头治腐工程,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统揽反腐倡廉工作,解决体制机制制度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党的“五大建设”为经济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由“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设”,是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反腐倡廉要求的重大跃升,意义深远。它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体现了“惩”与“防”的有机结合、“破”与“立”的有机统一。我们讲“不破不立”,“破”是“立”的前提和基础,“立”是的“破”目标和归宿。只有从“建设”的高度抓反腐倡廉工作,才能适应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
一是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视野。我们党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统筹推进,这深刻表明,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二是明确了党委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是党的建设的主体,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反腐倡廉上,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提供更大的支持,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履职到位,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和全党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的氛围。
三是赋予了反腐倡廉建设新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对它们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必须与“四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内涵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加大,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当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在客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同时形成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尚需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对党员干部的影响也不容低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仍有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管理不严、软弱涣散等问题。这些特点决定了现阶段反腐败必然面临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
概括地讲,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方面”。所渭一个中心,就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指明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所谓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战略方针,二是坚持将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这两个基本方面,规定所要建立的惩防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方向,即一个毫不放松惩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预防的体系,一个全面融人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体系。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经过近十五年的艰苦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这一道路的确立,也标志着我国反腐侣廉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关系
(一)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本任务的背景。党中央突出强调反腐倡廉建设,是由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我们党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自身建设的重点。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任务。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又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过程中,腐败现象也明显地多起来。我们党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复杂的原因,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还将长期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大量情况表明,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经受住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考验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努力。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错误思想会侵蚀一些党员、干部,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跌入腐败的泥潭。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党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任务。可见,反腐倡廉建设任务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我们党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二)反腐倡廉建设如何与党的“四大建设”齐头并进。党的十七大将反腐倡廉定位为“建设”,这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概括。从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设,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表明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反腐倡廉是一个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历史过程,“建设”的提法更具科学性、全面性、长远性和稳定性,为反腐倡廉制度化、经常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理顺反腐倡廉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式、方法和措施指明了方向。反腐倡廉重在建设,意味着我们党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育人和各项工作之中,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如果不坚决反对腐败,就会失掉党心、民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并列的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体现了我们党抓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反腐倡廉建设与其他“四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既是其他“四大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对其他“四大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应该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四大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开展。
(三)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四大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其中的子系统。它们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哪一个方面抓不紧、抓不好,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建设,影响党的建设全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
把反腐倡廉工作上升为反腐倡廉建设,是对反腐倡廉实践的重要提升,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贡献,表明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思想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反腐倡廉建设为思想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思想源泉;组织建设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反腐倡廉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反腐倡廉建设能够不断丰富制度建设的内容。因此,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
使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形成为“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反腐倡廉的新定位、新概括和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五大建设”辩证统一,相互依存。一方面,各项建设具有“统一性”,统一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统一于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目标,统一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各项建设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互促共进。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其它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项建设都不可偏废,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从总体思路上看,必须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治标与治本是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抓好的两个方面,整体要求要明确,工作思路要清晰。一是要辩证认识两者关系。治标是治本的基础,治本是治标的深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二是要把握现实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在抓好治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治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经历了由侧重遏制(即治标)到注重预防(即治本)的发展过程,表明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思路更清晰,更符合历史规律和现实需要。三是要因势利导开展工作。治标与治本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要根据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不同领域、不同地方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确定轻重缓急。当腐败问题严重时,工作的重点必须是治标,当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重点就应转为预防。随着反腐倡廉向纵深发展,更加注重治本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应当在治本上投入更多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从工作目标上看,必须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构建惩防体系是动员一切力量,着力治理和解决腐败问题,达到消除腐败现象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惩治和预防统一于反腐倡廉的工作之中,二者紧密相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更强调惩与防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将惩治体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发挥整体效能。只有注重预防,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只有坚持查办腐败案件,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一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任务长期而艰巨。要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为重点,以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结合实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有战略思考,又要有具体要求;既要有长期性目标,又要有近期工作安排,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二是遵循规律,着眼防范。注重预防是许多国家应对腐败的普遍做法,也是减少腐败的客观要求,更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的所在。不注重预防,不注重从源头抓起,对腐败的查处即使一时见效,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防不胜防、查不胜查的情况,因此,预防的力度必须加大。三是抓住关键,健全机制。要突出抓好教育不扎实、监督不得力、体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以改革统揽预防工作,从源头严把关口,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使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
(三)从工作机制上看,必须正确处理“单独作战”与“齐抓共管”的关系。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广泛支持和参与”,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有效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使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为第一监督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有关牵头与责任单位各司其责,各尽其力,变纪检机关单兵作战为党政齐抓共管,整合力量,真正形成“领导抓、抓领导”,“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抓经常”,“监督抓、抓监督”的格局。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有效措施。从政绩的考核评定、干部选拔任用的运作机制、实施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凡不能真正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领导干部,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惩处,使反腐倡廉建设由“软”变“硬”。
(四)从工作路径上看,必须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拓宽领域的关系。腐败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对个人来说有思想认识、制度管理、监督约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反腐倡廉建设,既要寻找工作的切入点,逐步巩固并扩大成果,又要善于拓展领域,积极加以防范。一是加大力度,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公共权力延伸的每一个领域与角落,大力推进防治腐败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六项改革”。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经营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深化公开,扩大民主,规范权力运作,强化监督制约。二是自觉融入,实施多措并举。主要是做到“四个围绕”:围绕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围绕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严格自律,禁止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市场交易活动,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围绕思想道德这个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围绕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五)从工作手段上看,必须正确处理“破除”与“建立”的关系。一是坚决查办案件,惩治腐败不放松,因地制宜地加大“破”的力度。严肃惩治腐败是反腐倡廉的首要任务,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破而后立,反腐败只有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才能为有效预防腐败提供良好条件。因此,“破”这一手我们时刻不能松,并且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联手“破”,必要时加大力度“破”。二是延伸办案链条,发挥综合作用不含糊,有的放矢地扩大“破”的效应。必须按照反腐倡廉建设要求,将破与立有机统一到工作之中,切实做到破立结合,边破边立,以破促立,使破成为立的有效载体,把反腐倡廉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立”的方针。在指导思想的层面上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在思想观念、决策部署、工作方式等方面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目标,这就要求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始终为促进第一要务服务,必须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的意识,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的成果。
第二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众多社会都存在,因此反腐败是整个人类社会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车轮在快速前进,各类矛盾也层出不穷;社会在发生深刻变革,腐败也呈易发高发态势。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也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从未放松过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经过多年理论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的不懈努力,我们党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系统回顾、总结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历史进程、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和未来走向,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历史形成与基本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我们党开辟了在不搞群众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途径。这一时期,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重大决策和部署:如恢复、重建了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认真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开展了以打击走私、套汇、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推动全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在这一阶段,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尤其是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取得的重大胜利,对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保护干部和群众改革的积极性,增强党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我们党逐步探索出一条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倡廉的基本路子,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的基本框架。这一时期,明确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重要任务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在党的十五大以后,又明确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大了治本的力度。这一阶段,反腐倡廉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新的成果与实效。特别是查办了湛江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对腐败分子产生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在维护党纪国法严肃性的同时,也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自觉认识和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惩防腐败的战略体系与理论构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
道路。这一阶段的实践,进一步揭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视野,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着力点。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在于: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把反腐倡廉的新鲜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实效。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进程,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始终,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这同时也是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其一,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反腐倡廉实践。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指导思想;其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这是反腐倡廉工作在党和国家整个工作中的科学定位;其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这是反腐倡廉的本质要求;其四,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其五,坚持深化改革、拓展领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反腐倡廉的动力和方式;其六,坚持发展民主、加强监督,努力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是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架构。
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的自觉性、主动性、自律性和开放性。与不少国家的执政党大都是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查办自身的腐败丑闻不同,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是执政党主动抓的。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那样,“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自觉的产物,其内在地蕴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修订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内询问和质询、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实行巡视制度,开展巡视工作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依靠法制化、民主化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生动体现。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还具有开放性。我国已于2003年12月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与40个国家签订了50多个司法协助方面的协议,在此框架之内,加强了同世界各国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作。
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价值取向及其政治优势
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之路自始至终都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总的价值目标与实践指向。也即是说,反腐倡廉工作搞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是否有利于保证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与全面推进。这就要求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同时在促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当然,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价值取向因各个历史阶段各有侧重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强调法治(制度)建设,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形成与发展的第一阶段所表现出的最为突出的特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制度层面解决和防止特权现象的论断。他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提出要把反腐败的斗争纳入法制轨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所强调的廉政建设要经常化、法制化的思想,既是对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总的思路和方向,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强调德(治)法(治)并重,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形成与发展的第二阶段所表现出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犯罪、加快立法和强化惩治手段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蔓延,但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完善总是落后于不断变化着的现实,而且法律能否得到执行和遵守以及执行和遵守的具体情况如何,最终需要靠人的道德操守和理性来加以实现。邓小平曾经强调要依靠教育和法制解决腐败问题,江泽民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思想。这里的“以德治国”是要通过学习和教育等方式,在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把公众要求的价值观内化为权力主体自身的价值需求和道德自律,以思想道德建设来唤醒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质。江泽民还提出反腐败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其实就是要把反腐与倡廉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形成与发展的第三阶段所表现出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从反腐倡廉建设的视角来看,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实际上也就是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使反腐倡廉工作体现保护人、体恤人、尊重人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其首先意味着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考虑,把满足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和“答应不答应”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标准。其次,要求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围绕“人”。要始终把“人”作为反腐倡廉工作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正确把握人的思想行为蜕化、变质、腐败的根源和轨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监督,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把预防腐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纵观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道路始终坚持着实践取向、科学取向和人民取向的有机统一。应当说,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这条道路所包含的理论、战略、方针、政策和制度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并继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其每一阶段的价值取向也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印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取向主要表现在,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如果说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形成和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价值取向更偏重于“器物”(法制)的话,那么在形成和发展的第二阶段其价值取向则开始注意到“人”的因素,开始将“人”(教育)和“器”(制度)并重;而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第三阶段,其价值取向则是在完善“器物”的同时,将“人”的外延扩大到全方位立体的人,并将“人”的内涵深入到人的需要的各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与西方国家反腐败道路相比,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政治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西方国家的反腐败一般依靠国家监督体系。而在我国,除了国家监督体系外,还有党内监督体系。中国的反腐倡廉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以执政党的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所体现的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坚强领导核心,也是惩处贪污腐败制度的坚定制定者和执行者。一方面党不断完善自己,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制定、党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党积极完善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和规划,如2008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成为实施“中国特色反腐模式”的标志,也是“中国特色反腐模式”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从指导思想、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等七个方面对反腐倡廉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二是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形成政府各部门、社会各层面协同作战的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中国的各级政府部门都设有监督制约体系;司法、行政、党内均有专门监督机关;社会层面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也在不断发展。反腐败工作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把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实行综合治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反腐倡廉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是反腐倡廉最强大的动力。中国的反腐倡廉实践正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来加以推动的。坚持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使反腐倡廉工作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实践中,通过加强组织协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整合反腐资源,依靠国家各有关反腐倡廉机构和部门的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合力,这是中国反腐倡廉工作取之不尽的动力源。
三是将反腐倡廉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构建多手段、全方位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西方单纯依靠法律手段,反腐成本高、效率低。如果没有法律证据,对于显而易见的腐败行为也往往无可奈何。而我国在反腐倡廉方面,既有法律的手段,也有道德的手段,还有党的纪律手段等。中国的反腐倡廉通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和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在政治领域反腐倡廉,抓住了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在经济领域反腐倡廉,抓住了建立健全正确利益导向机制这个核心;在文化领域反腐倡廉,抓住了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在社会领域反腐倡廉,抓住了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根本。惩防并举、综合治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已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全面完善与未来走向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同时也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为了使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更加完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反腐
倡廉制度的规范、教育、约束、纠偏和惩戒功能。要切实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廉政立法,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体系。要高度重视发挥国家预防腐败机构的职能作用,抓好预防腐败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和政策制定。制度建设要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即对反腐倡廉要靠法制的认识由中央大力倡导向全党形成共识转变;法规工作目标由单项零散的规划向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转变;法规工作重心由侧重惩治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转变;法规工作方法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应对转变;法规工作内容由侧重制定新法向立、改、废、释并举转变;法规工作局面由主要依靠纪检监察机关抓向全党动手抓法规制度建设转变。
(二)切实完善监督机制。(1)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法规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程序规则,明确用权界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在监督机制上,我们党将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3)继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民主权利。
(三)着力加大惩治力度。对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要及时立案调查;对一般性的不作为或乱作为问题,以及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认真做出组织处理;对确有问题、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采取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措施予以及时处理;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等部门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组织处理范围,规范组织处理程序,提高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综合效果。
(四)有效加强国际合作。要适应中国反腐败实践的发展要求,注意考察了解和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这样做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反腐败法制建设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从而为反腐倡廉实践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目前,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反腐斗争的司法机制还不够健全,联系合作的渠道还不十分广阔,对于中国外逃的经济犯罪分子调查取证难、人员引渡难、资金返还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不少贪污腐败分子至今仍逍遥法外。今后我国在国际化反腐方面的任务艰巨而又重大,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司法机制,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疏通国际化反腐的通道。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进一步指明了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方向和道路。“反腐倡廉建设”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业的新定位,这表明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从“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设”,意味着我们党将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经常化的建设性工作深入持久地不断推进。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第三篇: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方案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党中央在作风建设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
任务。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目标,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守纪律的干部队伍,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结合文化部门实际,就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开展理论学习。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干部职工经常进行形势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就和存在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把实现个人的价值与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结合起来。
三、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全体干部职工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努力克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办事不公等问题,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切实端正对群众的态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除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树立执政为民的新形象。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不断用《国家公务员法》和文化法律法规及公民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和生活准则,做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五、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要结合部门实际,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党委、政府及上级机关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党纪政纪法规,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狠抓责任追究制工作,使各项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实处。
六、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
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是加强机关、部门内部管理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从部门建设的实际出发,按照与时俱进和从严治理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机关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过去已有的制度进行检查,好的要坚持,不适应的要改革,过时的尽快废除,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机构管理的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七、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领导。
为切实做好本部门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决定建立专项治理机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主任兼任专项治理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反腐倡廉与机关效能建设并举
反腐倡廉与机关效能建设并举
近年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就医、上学、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切实解决;个别单位和个人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等官僚习气;领导干部中滥用行政权力等违纪违法行为还有发生,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党委、政府要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形势下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领导和指导,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从机关的基本工作职能和整体业务各项出发,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促进制度的落实使群众少跑机关、少等时间、省耗精力,最大限度地享受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严格监督,设立投诉机构。机关效能建设着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设立机关效能投诉机构,并制定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规则,明确职责与权限,规范了投诉受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依托在纪检监察机关,但在工作职能上,又有别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室,也有别于党委、政府的信访机关。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主要受理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聘请效能监察员,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强化管理,实行绩效考评。机关效能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少数干部对各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失职追究制、绩效考评制等机关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制度落实到位。在机关效能建设实践中,各地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制定科学、量化的绩效考评标准,对机关工作人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工作作风和效率状况实施考评,并运用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对一些效能低下、群众意见大、党纪政纪又触及不到的人和事,给予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效能告诫、调整岗位、待岗五种形式的处理。
(五)各司其责,形成反腐合力。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为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在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纪委、监察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领导,监察局长负责效能投诉中心的日常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对这项工作经常研究并提出建议、措施和要求,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同时,通过机关效能深化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使效能监察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在工作中,注重充分调动各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如政务公开由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改革行政审批审核工作和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负责,绩效考评、效能告诫的实施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机关效能建设的宣传工作。部门群策群力,形成整体效应。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逐步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并不断探索、总结、提高,构建机关建设长效机制,使之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加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1、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扎实推进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四是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为重点,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2、受陈向群市长委托,郑俊康在会议上就政府廉政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郑俊康指出,近几年来,我市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一些群众就医、上学、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切实解决;个别单位和个人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等官僚习气;领导干部中滥用行政权力等违纪违法行为还有发生,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郑俊康强调,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将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打造“阳光政务”、健全监督体制和增强预警防范能力来确保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通过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和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来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切入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杜绝政府部门滥用权力或行政不作为;通过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公务消费、狠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铺张浪费歪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郑俊康指出,要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广大机关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清简务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良好风气。
郑俊康表示,我市将把反腐倡廉纳入政府工作整体格局,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行政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是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落实富民惠民行动;三五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并以开展“学习技能、监管实能、行政效能”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型、法治型、效能型”机关建设。
该县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抽调职能部门骨干力量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切实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告知承诺制服务体系,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县纪委监察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行政许可、行政效能等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
严肃查处,及时制止和纠正了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上级部署的人和事。县电视台开设了《效能行风热线》专栏节目,借助电视媒体平台,公开部门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对行政效能建设明查暗访,对上岗不挂牌、离开办公室没有设温馨提示牌、不按时上班、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打牌、炒股等现象的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了公开曝光,有效地发挥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去年以来,该县共行政监察立项16项,受理行政效能投诉16件,查处行政不作为案件4件,查处行政乱作为案件18件,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障。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双联”工作,实施县级领导、机关单位帮扶企业制度,采取“一个企业(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联系单位、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和“定目标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奖罚、包发展环境”的方法,对县级领导、帮扶单位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各职能部门简化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惠及投资者的文件,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开放软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先后吸引了大通气体、星科工矿贸易、雷氏矿业、绿叶木业、华盛钢铁、松生球团、盛大矿业、淮川化学品、昌盛铁合金等投资上千万的企业落户该县。今年虽冰灾影响严重,但该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组织企业恢复生产,截止5月底,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9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1.29亿。目前,一个集矿产、化工、电子、制造为一体的工业基地快速建成,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支持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后盾。
大家一致表示,理论研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关键在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去,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促进理论成果的巩固和扩大。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研究和探索反腐倡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学习贯彻党章、加强荣辱观教育作为先进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相承接的廉政文化,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营造正气昂扬、清廉文明的社会氛围。要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从思想、作风、纪律上为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不断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认真研究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深化源头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理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理论创新成果,要以理论创新促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带动理论创新。要紧紧围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这个主题,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坚持实效性、持久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通过总结提炼,探索创新,建立加强纪检监察系统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第五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而腐败则是社会中存在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障碍。其主要表现在:
------腐败严重破坏政治和谐稳定。腐败现象严重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易引起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动摇党和国家的权力和制度基础。在与其他消极因素交织作用下,腐败往往成为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的直接动因,从而导致局势难以控制,丧失政治和谐稳定。
------腐败直接破坏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腐败现象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运行规则,严重损害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据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3.2%~16.8%。
------腐败破坏社会和谐稳定。腐败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是按权力来分配物质财富,即按权力的大小和滥用权力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物质财富分配。腐败的猖獗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不劳而获的腐败分子的腰包中去,并形成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严重损害现代化进程中各个阶层的和谐关系。腐败还严重扭曲公共财政的支出取向,使得社会保障机制难以建立,使得社会弱势群体难以与社会和谐相处,破坏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和谐发
展。
-----腐败严重破坏法律和道德规范。腐败严重破坏公平正义原则,降低民众自觉遵守法律的意愿,削弱法律对社会的控制力。腐败降低现代社会道德水准,毒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腐败和作为腐败行为思想基础的极端利已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思潮的流行,将会使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发生严重的劣变,继法律约束力软化之后,道德规范的约束也会变得软弱无力。失去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有力约束,和谐社会将无从谈起。
所以,加大反腐力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措施。综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和谐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对自身认识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中有不少矛盾需要通过反腐倡廉去解决,这也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1、必须正视人自身的不和谐,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着力促进党员干部能力与愿望的有机统一。人与自身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力与愿望的冲突。在这方面,教育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要着眼造就和谐的党员干部个体,把反腐倡廉教育放在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中开展。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教育,使掌管人、财、物的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做到不为腐朽思想侵蚀,不为利益所动,自觉公正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要相信党
员干部队伍主流最好的,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主动适应和满足需求中加大党员内关爱力度,培养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增大他们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冲动,减小占有的欲望,促进党员干部能力与愿望的有机统一。
2、必须正视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着力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营造和谐社会的公正秩序。人与社会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人的某些本能与社会约束、社会规范的不和谐。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各个环节,落实到各个方面。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要坚持用好已有的成功制度,对不成熟的制度要进行修改完善,同时要着眼适应反腐败新形势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适应改革开放的创新制度。通过制度手段,搭建社会各界人士发挥自己能力的公正有序的平台,形成公平竞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舞台。
3、必须正视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着力促进社会成员间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利益需要和利益满足的不和谐,也就是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这些不和谐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解决的办法是科学发展前提下的公开、公平、公正,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与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正是反腐倡廉主题中的应用之义。只有进一步推进反腐倡
廉工作,尽量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能获得与他们所做贡献相一致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协调,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共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纪委
20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