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名单
宁波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名单
一、水稻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一)团队名单:
组长:陆惠斌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首席专家:陆惠斌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杨筠文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推广研究员
童相兵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朱佰明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成员:陈少杰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孙
健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苏柏元
镇海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魏章焕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张仁杰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陈忠泽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刘开贤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邬晓君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张建民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周红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娄厉行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二)产品组名单: 1.连作稻组。
组
长:陆惠斌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成员:陈少杰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苏柏元
镇海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朱佰明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周红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戚自荣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张建民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吴龙根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张仁杰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邬晓君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喻巨荣
余姚市马渚镇农办
高级农艺师
卢方兴
鄞州区姜山联兴粮油专业合作社 社长
2.单季稻组。
组
长:陆惠斌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成员:陈少杰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孙
健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杨筠文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推广研究员
刘开贤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魏章焕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甘永刚
江北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童相兵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娄厉行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陈忠泽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许跃进
鄞州区洞桥南瑞粮机合作社 社长
应可省
宁海县越溪可省植保合作社 社长
二、旱粮油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一)团队名单:
组
长:董家权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首席专家:吴早贵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王旭伟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许开华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研究员 成员:魏章焕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张建民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戚自荣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周红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娄厉行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甘永刚 江北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邬晓君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孙志栋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二)产品组名单: 1.旱粮组。
组
长:王旭伟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成 员:吴早贵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魏章焕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张建民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戚自荣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周红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娄厉行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2.油料组。
组
长:许开华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研究员 成员:王旭伟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甘永刚 江北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娄厉行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周红海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邬晓君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孙志栋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三、蔬菜瓜果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一)团队名单:
组
长: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首席专家: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王毓洪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许映君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研究员
范雪莲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成员:郑华章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余庚戍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金伟兴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邱宏良 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级农艺师
陈燕华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姚红燕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凌建刚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薄永明 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高级农艺师
王
巍 宁波市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部长
(二)产品组名单: 1.西甜瓜组。
组
长:王毓洪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成员: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黄芸萍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金伟兴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应泉盛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邱宏良 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级农艺师
严蕾艳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裘建荣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张成义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薄永明 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高级农艺师
2.加工和出口蔬菜组。
组
长:许映君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研究员
成员: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郑华章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余庚戍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姚红燕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凌建刚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吴丹亚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齐
琳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陈燕华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王
巍 宁波市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部长
秦伟杰 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
社长
3.叶菜组。
组
长:范雪莲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成员: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郑华章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戎国增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姚红燕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薄永明 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高级农艺师 任锡亮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艺师
王明湖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徐佩娟 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艺师
郭焕茹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助理农艺师
李吉龙 奉化市绿苑果蔬专业合作社 社长
四、榨菜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团队名单:
组
长:郑华章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副 组 长: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首席专家: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许映君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推广研究员
刘青梅 浙江万里学院
教授 成员:孟秋峰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范雪莲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冯新军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陈余平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杨鸯鸯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艺师
姚建才 余姚市阿姚皇食品有限公司乡土专家
五、草莓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团队名单:
组
长:张松柏 宁波市植物检疫站
推广研究员 首席专家:张松柏 宁波市植物检疫站
推广研究员 成员: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吕鹏飞 奉化市绿珍草莓研究所
高级农艺师
姚红燕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高级农艺师
邱宏良 鄞州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级农艺师
俞庚戍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裘建荣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郑华章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农艺师
李国雷 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范雪莲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农艺师
六、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一)团队名单:
组
长:孙泽祥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兽医师 首席专家:王伟国 鄞州区农林局
推广研究员
方维焕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动科院 教授 成 员:王建桥 慈溪市畜牧兽医站
高级畜牧师
王宗沛 宁海县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孙时军 鄞州区畜牧兽医站
高级畜牧师
顾祥国 江北区畜牧兽医站
高级畜牧师
项益锋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余晓华 宁波市畜禽屠宰管理所 兽医师
严竞天 浙江爱卡畜牧公司
高级畜牧师
闻尧祥 宁波市福宁种猪公司
畜牧师
傅鹏俊 鄞州市方兴屠宰公司 副总经理
陈家龙 宁波市润泽畜牧公司 总经理
翁士桥 宁波市三星药业
副经理
七、白鹅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一)团队名单:
组
长:陈维虎 象山县农林局
推广研究员 首席专家:陈维虎 象山县农林局
推广研究员 成员:潘道东 宁波大学
教授
赵阿勇 浙江农林大学
教授
沈军达 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王亚琴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推广研究员
陈淑芳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兽医师
卓少斐 奉化市畜牧兽医总站
高级畜牧师
陆新浩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 高级兽医师
陈文杰 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乡土专家
李
玲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助理兽医师
(二)产品组名单: 1.良种选育组。
组
长:沈军达 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成员:赵
鑫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陈文杰 象山县文杰大白鹅养殖有限公司乡土专家
吴声祥 象山县浙东白鹅研究所种鹅场
场长
王永成 宁波市郎德农牧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海平象山县西周兴新种鹅场
场长
朱春云 宁海县长久大白鹅养殖场
场长 2.饲养管理组。
组
长:王亚琴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推广研究员 成员:陈淑芳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兽医师
陈晓青 余姚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卓少斐 奉化市畜牧兽医总站
高级畜牧师
陆新浩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 高级兽医师
周浩 鄞州区畜牧兽医站
畜牧师
黄仁华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畜牧师
冯景松 宁海县动物防疫监督所
兽医师
周朝亮 镇海区绿翔畜禽养殖场
场长
蔡星福 象山县蔡星福种鹅场
场长 3.鹅产品加工组。
组
长:潘道东 宁波大学
教授 成员:曹锦轩 宁波大学
副教授
罗锦标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畜牧师
梅雪亮 象山县曙海大白鹅有限公司 董事长
汪方存 奉化市方存良种繁育场
场长
八、兔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团队名单:
组
长:曾宏杰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首席专家:陈忠法 浙江万里学院
副教授
吴信生 扬州大学
教授 成员:陈方德 宁波市兔业协会
高级畜牧师
王芬露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张宗才 四川大学
教授
陈晓青 余姚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程
毅 镇海区畜牧兽医站
马建胜 慈溪市畜牧兽医站
高级畜牧师
翁巧琴 余姚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 畜牧师
王冬蕾 宁波市巨高兔业有限公司 畜牧师
九、禽类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团队名单:
组
长:鲍伟华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兽医师 首席专家:屠友金 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 副研究员
陈晓青 余姚市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成员:范益飞 慈溪市畜牧兽医站
高级兽医师
王宗沛 宁海县畜牧兽医局
高级畜牧师
陆新浩 余姚市禽畜病防治研究所
高级兽医师
陈淑芳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兽医师
卓少斐 奉化市畜牧兽医总站
高级畜牧师
吴朝芳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兽医师
苑志朋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畜牧师
翁宇挺 宁波市畜牧兽医局
畜牧师
何华均 余姚市神农禽业公司
乡土专家
徐建宏 慈溪市益大禽业公司
乡土专家
范伟达 慈溪市三北振慈禽业合作社乡土专家
十、蔺草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团队名单:
组
长:孙
健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副 组 长:王
斌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首席专家:杨筠文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推广研究员
成员:张
庆 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
高级农艺师
陈银宝 鄞州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刘开贤 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
高级农艺师
吴海明 鄞州区集仕港镇农办
农艺师
方明法 鄞州区蔺草协会
会长
韩国良 宁波市新艺蔺草制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第二篇:宁波市镇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宁波市镇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快人才智力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镇人才发〔2011〕3号)和《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甬人社发〔2011〕77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建设目标。以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以科技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应用、新兴产业推进为目标,以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为任务,努力到2020年建设5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区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第二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一)创新能力
1、申报企业在镇海注册,企业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属于市以上领先水平。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
2、团队能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方向与我区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紧密结合。
(二)人才队伍
1、所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好的战略视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
2、团队具备连续3年以上合作基础,并持续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专业、年龄和梯队结构。核心成员
一般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原则上都要求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团队中其他长期从事创新研究和实践人员不少于10人。
3、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技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创新思想、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一个团队一般只设一名带头人。同一团队带头人不得申请两个及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4、创新团队及其所在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认可度较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支撑保障
1、企业建有一定层次和规模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载体,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具备完成技术创新任务所必备的科研设施、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
2、企业拥有为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各方面配套服务的保障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
3、企业在团队的经费投入、交流合作、收入分配和成员职业发展等方面能够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4、团队在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中,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及在行业和产业链中能产生重大影响和领先作用。
(四)制度建设
1、企业建有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团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相对独立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激励保障和人才培养制度。
2、企业在技术智力引进、吸收、转让,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措施和程序。
3、团队有较强的合作度和开放度,与外部的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及人才智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合作机制。
第三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评审工作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区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符合条件的企业填写《宁波市镇海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表》,按照企业纳税属地管理原则,向区人力社保局申报。
第五条评审程序
1、各地初选。各镇(街道)园区对团队进行全面考察,向区人力社保局推荐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候选名单。
2、专家评审。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考察组,对各地推荐上报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按照一定比例筛选出进入答辩程序的名单。
3、现场答辩。根据申报条件规定的内容组织现场答辩,评审组现场提问打分,根据综合情况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候选名单。
4、研究审批。经区人力社保局审核,并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网站公示无异议后,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发文公布。
第六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奖励与扶持办法
1、区财政安排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进行攻关研究,对获得区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2、获得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区财政每年给予10万元专项配套资助;获得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区财政每年给予20万元专项配套资助(已获得市级的进行补差);资助期限为3年。
3、财政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倾斜,优先吸收他们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
4、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的产品,符合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和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5、专项资助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人员的引进、培养
等团队建设方面的开支。团队所在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资助经费要单独建帐,专款专用。资助经费由团队带头人统一支配,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和挪用。受资助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及其所在单位要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审计和检查。
第七条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跟踪管理机制。团队所在单位每年12月上旬向区人力社保局报告全年创新活动和成果,以及下一工作计划。区人力社会保障局适时组织专家对团队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团队取消称号,并中止政策扶持。
第八条各镇(街道)园区在执行本办法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研究制定本地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申报评审及相应的配套奖励与扶持办法。
第九条本办法由镇海区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网络营销团队如何做好策划与推广理念
网络营销团队如何做好策划与营销理念
1、资讯一:营销策划观的树立
目前对策划存在着这样四种观念.即生产力观、方式观、事业观、谋略观。
一是生产力观。此观认为策划是现代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是“文化生产力”。
二是方式观。此观认为策划是一种解决实践问题的有效方式。解决间题可以有多种方式,策划就是最好的方式。
三是事业观。在这种观念中,策划是一种事业.一种事业的迫求,它能把科学梢神和事业追求结合在一起。事业观也就是“行业观”或“产业观”。
四是谋略观。此观点认为策划是一种谋略,是周密的运筹和谋划。
纵观以上各种说法.都有道理,都从某一方面说明了策划的内容或实质。综合起来说,策划就是经过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所形成的从事实践活动前期的最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思维活动是它的内在性和特殊性,经过思考和思想创造.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创造出正确的思想,心理、能力、信息是思维活动的条件和基础,策划方案的形成和制定是它的结果。这就是全能策划观念。
2、资讯二:策划是人人可知、人人应学的知识与技能
1)策划是人人可知的知识与技能
策划知识不是少数“精英“们的专利,而是人人郁可以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上的多数人,包括策划业从业者们自身都喜欢把咨询策划业称为“智业”,把从业者尊称为“智者”.这与咨询策划业的工作性质有关。许多的精英们也的确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的策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英名与策划业绩被人们广为传诵。但这不等于说策划职业只能够为少数精英们所从事.更不等于说策划知识与技能只能够为少数人所拥有。
实事求是地说,任何“专业”或“职业”.从能力、业绩等方面上讲都有
“级别”之分。比如说文学写作,成千上万的人在文学写作的路上前行,但有
“文学爱好者’.“作者”“作家”“文学大师”等一些反映“专业级别“的头衔把
他们区分开来。再比如说演员、模特、歌手、演奏等许多艺术类职业都是这样。由此看来,这个世界上不论职业的商低、报酬的优劣.只要是人做的事情,就都
有级别之分。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人们并没有因为“级别”的存在而放弃对“职业”的选择;也没有因为做不了“师”“家”“大哥.,“老板”而放弃对“生存形式”的选择。人们都在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机遇等许多因素来选择社会角色。从这个角度讲.策划这个职业并不是“精英”们的“专利“,任何人只要喜欢就都可以学习.都可以选择!
策划的知识,只是众多职业技能中的一种。关于策划的概念、内涵、类别、原则等理论知识以及各类策划的方案、范本、案例、训练手段等都可以从书籍、网络以及策划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因此可以说策划是一种人人可知的知识与技能。
本文由尖锐湿疣用什么药http:///站长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武汉理工大学“十佳”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名单(范文)
附件1:
武汉理工大学“十佳”青年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航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春风爱心”助学队(余家头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给盲人讲电影”志愿服务队(政治与行政学院)
环境保护协会(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第五篇:图书馆知识服务与阅读推广
图书馆知识服务与阅读推广
——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
摘要:图书馆是整个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社会大学”,是组织、引导广大读者进行智力投资的知识宝库。它所具有的社会教育职能,也就是通过搜集、整理、保藏和提供丰富的书刊资料,通过具有图书馆特点的宣传、教育(阅读辅导)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需求,卓有成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水平、生产和研究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关键词:阅读 需求 服务 创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贯穿到现在,在黄河、长江及其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的结晶。继承中国文化遗产,并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毫无选择地一概接受,而是要继承其优秀传统,摒弃其封建糟粕。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既是耽误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要让中学生和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掌握中国文化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
书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它既具备物质形态,同时又具备意识形态。图书一经产生,就会凭借着其物质载体从人得主观意识中游离出来, 异化为一种客观存在。也就是说,书籍是一种物化了的思维,凝固了的知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内容不管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是美妙的还是丑恶的,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所包含的意识都具有独立的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点式服务向面式甚至立式服务方式转化。许多读者已经不满足于一般性的服务,必需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读者信息需求的发展变化并建立相适应的服务方式和机制。开展为读者提供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藏书借阅一体化的网上服务、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网络咨询,以及高智力服务等等。做到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主动化,更多满足读者的需求。能够体现理论性、专业性、系统性。图书馆只有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求以及知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才能吸引读者,并在读者心目中树立威信,从而提高图书馆内在建设和发展的地位。
图书馆这个“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需依靠熟悉、掌握这个资源的工作人员。他能帮助和辅导广大读者,运用图书馆的各种条件、手段、资源,获得丰富的知识。正因为这样,图书馆工作人员才能的高低,又是扮演这个“角色”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务须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才能。
就办好图书馆这所“社会大学”论:一是因为,这所大学藏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种图书资料,它蕴藏着人类智慧的全部结晶;二是因为,这所大学拥有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千上万的读者,他们是按照各自的求知需求,利用图书馆勤奋读书,或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三是因为,这所大学提供了读书治学的设备、环境,它成了广大读者终身自学深造的学校;四是因为,这所大学配备了特定的专业人才,他们能为开发、利用智力资源的各类读者,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读者敞开知识的大门,疏通各门学科的知识渠道,当好“向导”。总归起来说,就是把这四个方面有机地组合起来,解决好“藏”和“用”的问题。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智力资源的作用,已被人们普遍认同。但对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任务和要求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和加深。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人认为,图书馆工作总归起来,是一般的借借还还,属于纯事务性的管理。这种认识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提高和发展。从近代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来看,图书馆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教育性、服务性。这几个特性十分清楚地表明,图书馆要组织整个社会利用它,并运用科学的管理,通过流通图书资料,向广大读者传播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的工作是以读者为轴心,一旦离开了读者,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强化员工素质,做好导读工作,主动解难释疑,构建和谐氛围,在为读者服务时主动热情,以优秀的品质、周到的服务、熟悉的业务呈献给读者。
创新服务理念,打牢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从传统服务观念的禁锢中走出来,确立与和谐社会相应的图书馆服务新理念。
1.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就是要以读者为本,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人本,以读者的利益为向导,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尊重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益。要尊重图书馆馆员成就事业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全体图书馆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2 要树立“主动服务”理念
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无疑会使图书馆面临丧失读者的危机。所以图书馆应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积极开展主动服务。通过新闻媒体、电视,让更多的人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要与周边的单位、学校、部队、企业等搭建信息共享图书馆,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广泛收集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信息,主动与读者联系,征寻他们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及图书、期刊资料的需求与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工 2 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选购适合读者需求的新书资料。
创新服务内容,拓展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领域
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信息需求使得图书馆必须从单
一、封闭的传统服务方式中走出来,拓宽视野,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全方位地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1 突出“多”,推进图书馆服务现代化
要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电子信息资源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努力推进了图书馆服务现代化。切实将实体馆藏服务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结合起来,在搞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各种特色数据库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上借阅浏览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服务,以及网上馆际互借、大众阅读指导等现代化服务。2 突出“特”,推进图书馆服务特色化
要改变传统图书馆大同小异的服务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服务内容,根据图书馆承担的任务和读者对象的独特性,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发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图书馆服务应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延伸与拓展,根据用户的问题,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吸取、整合、集收、创新,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3 要突出“个”,推进图书馆服务个性化
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精品。读者需求信息主要是利用信息解决自己的特殊需求。人们所处的环境、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不同,问题各异,需求的信息也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图书馆要按照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过滤,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从中提炼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的人找其所需的书,为不同的书找需要它的人,把各类知识与社会精神需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图书馆尊重读者的正确定位,以多样性的知识充实各式各样的个体,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桥梁的作用。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主动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图书馆的工作准则。在当前新形势下,图书馆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服务方式上努力实现“三变”。1 变“文献服务”为“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图书馆要按照高、尖、精的要求,对原始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加工,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并形成书目、文摘等二次文献和三文献,使读者能准确、及时、迅速、快捷、灵活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料。3.2 变“单纯服务”为“全面服务”
图书馆要随着人们求知欲望高涨的要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送书上门、帮购图书、文献报道、情报调研、文献复制等服务;应从单纯的文献服务转向收集文献服务、查询文献、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为一体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开展借阅文献、检索信息、读书娱乐、读者培训、开展陈列等多种服务的活动场所。3 变“凭证借还”为“自由借还”
图书馆书刊的流通历来都是“凭证服务,无证免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书刊流失的现象,但它同时阻挡着一些渴望跨进“无围墙大学”美誉的图书馆门坎的求知人的欲望并封锁着他们想翱翔书海的权利。为此,图书馆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这些陈规陋习,舍小利而顾大全。既然是无围墙的终身大学,就让它无遮无拦、敞开胸怀揽“学子”入怀,无私奉献所有馆藏资源。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读者第一”的宗旨上,真正把“服务”体现在教育民众、传播知识、充实文化上。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生命之所在。在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借还图书,应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开展创新服务。1 由单纯注重“看”向“看、听”并重,建立“声讯”图书馆
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把文献资料的收藏、保存与利用视为自己的职责,因此 在服务上也一直是提供图书资料等有形可看图书载体的作用,服务对象一直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除加强文献信息的收藏外,还应向实物信息、音响信息、图形信息等以前未曾涉足的或者涉足较晚的相关领域拓展。在服务对象上不仅要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而且也要向不能看字,不会识字的弱势群体敞开。2 由单纯注重“静”向“动、静”并重,建立“流动”图书馆
坐等读者上门查阅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在当前新形势下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与满足读者需求,与图书馆工作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图书馆要主动创新服务理理念,采取“走出去”的措施,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把图书资料送到周边的单位、学校、部队、企业、社区,搭建信息共享图书馆室外,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一、培养资源素养
信息素养的物质主要有传统的纸质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大型检索工具书、磁带、录像片、电影电视片、光盘等音像制品,这是图书馆的实体馆藏;另外,各图书馆还围绕科研需要,购买、租用、引进了一些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检索与利用的电子出版物、各种商业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包括中文全文期刊、报纸、图书和外文全文电子期刊;中外文文摘、索引、题录等二次文献数据库,这些光盘及网络资源是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同构成图书馆的全部文献信息资源收藏。
图书馆馆藏蕴含了各种载体资源信息,纷繁复杂,要想从中滤选所需信息是不容易的,必须具有熟练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才能筛选资料,收集有价值的内容为自我学习、科学研究或课题开发之用。图书馆通过调整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加强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馆藏建设,使馆藏结构更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适用性和针对性,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启迪心智、有益创新的精神文化食粮。读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修身养性;读者在图书馆电 子阅览室视频阅览室检索与查找各种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收听收看各种教学片、电影电视片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性工作,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从各种不同载体资源中汲取信息素养。从这种查找、检索、利用资源来补充和完善课堂知识结构、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和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主动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范围和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建构和完善科学的信息策略,从而能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提升工具技能素养
图书馆现代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来对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与管理进行装备,主要从硬件、软件、数据、环境几方面来进行。图书馆根据现代化需要装备的各种终端检索机、电子阅览室、视频阅览室、声像服务室、文献检索与培训室都为读者提供了技能素养培养的良好环境,同时配合各个电子服务点的咨询、宣传、辅导更为读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娴熟的掌握资源检索与操作技能,提升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是网络通讯终端设备和各种电子网络资源检索通畅运行的保障,是培养读者工具技能素养的基本条件。通过这样的连续和追踪培养工具素养、资源素养和研究素养,养成终身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培植综合信息素养
图书馆是一种学术性的机构。
因此树立积极向上的图书馆精神,倡导民主和谐的图书馆管理作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及人文环境。为读者打造一种高雅的育人环境,使图书馆成为读者信息素养塑造的良好场所。同时图书馆馆员要着力养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梯” 精神,耐心细致的操作辅导、不厌其烦的演示指导 使这种精神在服务过程中也时时刻刻影响、感化和教育着读者,对读者资源素养和社会结构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的优良场所,也是提供各种资源服务的知识仓库,具备良好的信息软硬件环境和培养教育读者获取相关信息的职能。着力培养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信息面前能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资源;从而能够独立、有效、准确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某一任务;养成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习惯。
图书馆这一知识殿堂有能力和义务培养和形成读者的综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优秀的信息意识主要是对信息的敏感度,即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主性,包括信息需求、获取、时效性、超前性、创新性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制作传播和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培养应与读者教学科研和终身学习相结合,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还是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具体的实践来不断塑造,信息素养的提高要贯彻到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首先,必须具备某一门专业学科知识来正确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这是馆员业务素质高低及能否让信息服务增值的重要体现。所以,这就需要馆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某一学科方面的信息咨询专家。
其次,图书馆员要熟悉图书馆内业务流程,更要谙熟自身岗位的业务技能,做用户的信息导航员,更好地引导用户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再次,图书馆员还要加强外语、计算机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时跟踪获取先进国家的最新信息资源,同时过滤和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价,使新成果、新见解能够及时地得以交流和推广,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深层次服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资源、工具、技能、管理与服务手段等全方位战略,分层次、分阶段培植读者综合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四、培养良好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作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应该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具体包括:遵章守纪的职业道德精神;爱岗敬业、细致周到的服务精神;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求是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创造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图书馆发展为核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和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倡爱馆、爱岗、爱书、爱人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以及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营造图书馆和谐氛围。参考文献:
1、王体全、张保慈.怎样利用图书馆,1994年1月。
2、任继愈.中国古代书籍史话,2005年。
3、董毅之、高洪章.谈图书馆的读书辅导及怎样读书1985年8月。
4、高丽瑾.信息时代的呼唤——图书馆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形象的塑造 [J]
5、李青.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