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通信简介

时间:2019-05-14 07:4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雷达通信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雷达通信简介》。

第一篇: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通信简介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同声波一样,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

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可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并在显示器上表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1测量距离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至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即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为光速。2确定方向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3测定速度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技术发展简史

雷达技术首先在美国应用成功。美国在1922年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检测到木船,1933年6月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首次检测到飞机。该种雷达不能测距。1934年美国海军开始发展脉冲雷达。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究脉冲雷达,1937年4月成功验证了CH(Chain Home)雷达站,1938年大量的CH雷达站投入运行。英国于1939年发展飞机截击雷达。1940年由英国设计的10cm波长的磁控管由美国生产。磁控管的发展是实现微波雷达的最重要的贡献。1940年11月,美国开发微波雷达,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出了10cm的SCR-584炮瞄雷达,使高射炮命中率提高了十倍。二战中,俄、法、德、意、日等国都独立发展了雷达技术。但除美国、英国外,雷达频率都不超过600MHz。二战中,由于雷达的很大作用,产生了对雷达的电子对抗。研制了大量的对雷达的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并成立了反雷达特种部队。

二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雷达探测飞机、导弹、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需要,对雷达提出了远距离、高精度、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的要求,雷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脉冲压缩技术、单脉冲雷达技术、微波高功率管、脉冲多卜勒雷达、微波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行波管、量子、参量、隧首二极管放大器等)、相控阵雷达。七十至九十年代,由于发展反弹道导弹、空间卫星探测与监视、军用对地侦察、民用环境和资源勘测等的需要,推动了雷达的发展。出现了合成孔径雷达(SAR),高频超视距雷达(OTHR),双/多基地雷达,超宽带(UWB)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等新技术新体制。雷达的应用

雷达不仅用于探测目标,并且成为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精确制导导弹)。雷达的军事用途简述如下: 搜索雷达和警戒雷达:作用距离400-600km,用于发现飞机。2 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作用距离数千公里,用于发现战略轰炸机,洲际导弹。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用于对歼击机的引导和指挥作战,机场调度。机载预警雷达是当前一种重要雷达。制导雷达:控制导弹去攻击飞机和/或导弹等目标。战场监视雷达:用于发现坦克军用车辆人和其它在战场上的运动目标.6 机载雷达:(截击、轰炸瞄准、护尾、导航雷达):现代战斗机上的雷达具有搜索、截获目标,空对空制导导弹,空对地观察地形和引导轰炸,敌我识别、地形跟随和回避等多种功能。舰载雷达:搜索雷达、导航雷达、舰载多功能相控阵监视、预警雷达、侦察雷达、炮瞄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等。8 炮瞄雷达:自动控制火炮跟踪攻击目标。炮兵雷达:炮兵部队使用的战场目标侦察雷达、战场炮位侦校雷达、对海侦校雷达、炮兵气象雷达、初速测量雷达、阵地标定雷达。10 靶场测量雷达:测距、测速、精密定位、安全控制等单功能雷达。11 雷达导引头(寻的器)/雷达引信:装在导弹/炮弹上,末段制导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已应用于导弹制导中。

虽然雷达面临隐身、电子对抗、反雷达导弹、低空/超低空的挑战,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但雷达具有全天候,并且不依赖于威胁目标的辐射,因此雷达仍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现代战争中雷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国防离不开雷达技术。

在民用雷达方面, 举出以下一些类型和应用#;1 气象雷达 这是观察气象的雷达, 用来测量暴风雨和云层的位置及其移动路线。2 航行管制(空中交通)雷达 航行管制雷达兼有警戒雷达和引导雷达的作用, 故有时也称为机场监视雷达, 它和二次雷达配合起来应用。这一雷达系统可以鉴定空中目标的高度、速度和属性, 用以识别目标。宇宙航行中用雷达 这种雷达用来控制飞船的交会和对接, 以及在月球上的着陆。某些地面上的雷达用来探测和跟踪人造卫星。4 遥感设备 安放在卫星或飞机上的某种雷达, 可以作为微波遥感设备。它主要感受地球物理方面的信息, 由于具有二维高分辨力而可对地形、地貌成像。雷达遥感也参与地球资源的勘探, 其中包括对海的情况、水资源、冰覆盖层、农业森林、地质结构及环境污染等进行测量和地图描绘。也曾利用此类雷达来探测月亮和行星(雷达天文学)。

此外,在飞机导航, 航道探测(用以保证航行安全), 公路上车速测量等方面, 雷达也在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了满足多种用途不同的要求, 已研制了各雷达。例如, 按照雷达信号的形式分类,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脉冲雷达 此类雷达发射的波形是矩形脉冲, 按一定的或交错的重复周期工作, 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连续波雷达 此类雷达发射连续的正弦波, 主要用来测量目标的速度。如需同时测量目标的距离, 则往往需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 例如,对连续的正弦信号进行周期性的频率调制。脉冲压缩雷达 此类雷达发射宽的脉冲波, 在接收机中对收到的回波信号加以压缩处理, 以便得到窄脉冲。目前实现脉冲压缩主要有两种。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处理和相位编码脉冲压缩处理。脉冲压缩能解决距离分辨力和作用距离之间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新型雷达绝大部分采用脉冲压缩的体制。

此外,还有脉冲多卜勒雷达、噪声雷达、频率捷变雷达等。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的多维战场,信息战成为一种关键的作战样式。信息能力是衡量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能力是被摧毁的首要目标。雷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装备。它面临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隐身、反辐射导弹四大威胁。所以增进强雷达抗侦察、抗干扰、抗隐身(包括抗低空突防)、搞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是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雷达在现代战争下担负:目标的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和目标识别等任务。雷达还担任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雷达为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技术是:相控阵雷达(PAR),超视距雷达(OHTR)、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毫米波雷达(MMW),双/多基地雷达;高速、实时信号/数据处理技术;雷达组网技术等。1 相控阵雷达发展方向是:固态有源相相控阵,灵敏、宽带有源阵列,分布式有源相控阵,有源共形阵,自适应共形阵,超高频、低旁瓣相控阵天线,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采用光电子技术的有源相控阵技术,数字组件相控阵技术,毫米波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反隐身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是战场监视系统的发展方向。重点开发的内容是:宽带、超宽带SAR,探测叶簇、地表下的隐蔽目标,各种目标分类、识别;多功能、多模式,特别是将SAR与GMTI相结合。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得到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二维舰船目标图像,可用于船只分类;重点解决INSAR的雷达回波“实时”处理问题。高分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卫星SAR/(INSAR)图像的解译技术。超视距雷达(OHTR)发展重点是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反射,扩大雷达的覆盖范围,提高分辨率;超视距雷达探测隐身飞机的机理和能力;电离层引起的相位畸变修正技术;非稳定性电离层条件下,低径向速度目标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超视距雷达的外噪声自适应抑制技术。毫米波雷达(MMW),重点发展毫米波导引头,用于精确制导导弹、灵巧炸弹;毫米波高分辨率目标识别雷达;模块化、积木式毫米波战场侦察雷达;毫米波雷达与红外(光学)传感器相结合的导引头、侦察系统;空间(卫星)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双/多基地雷达,重点发展反隐身目标的双/多基地雷达。重点解决双/多基地雷达的配置、布站技术;双/多基地雷达的检测、数据处理技术。

第二篇:雷达通信

雷达通信简介

一、雷达简介

雷达这个名称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英文的缩写。而雷达的出现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控阵、频率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雷达、红外、紫外、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AWACS(美军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和JSTARS(美军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

二、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可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并在显示器上表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1、测量距离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至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即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为光速。

2、确定方向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3、测定速度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同声波一样,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波段的无线电波。

三、雷达技术发展简史

雷达技术首先在美国应用成功。美国在1922年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检测到木船,1933年6月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首次检测到飞机。该种雷达不能测距。1934年美国海军开始发展脉冲雷达。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究脉冲雷达,1937年4月成功验证了CH(Chain Home)雷达站,1938年大量的CH雷达站投入运行。英国于1939年发展飞机截击雷达。1940年由英国设计的10cm波长的磁控管由美国生产。磁控管的发展是实现微波雷达的最重要的贡献。1940年11月,美国开发微波雷达,在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生产出了10cm的SCR-584炮瞄雷达,使高射炮命中率提高了十倍。二战中,俄、法、德、意、日等国都独立发展了雷达技术。但除美国、英国外,雷达频率都不超过600MHz。二战中,由于雷达的很大作用,产生了对雷达的电子对抗。研制了大量的对雷达的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并成立了反雷达特种部队。

二战后,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雷达探测飞机、导弹、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需要,对雷达提出了远距离、高精度、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的要求,雷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脉冲压缩技术、单脉冲雷达技术、微波高功率管、脉冲多卜勒雷达、微波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行波管、量子、参量、隧首二极管放大器等)、相控阵雷达。七十至九十年代,由于发展反弹道导弹、空间卫星探测与监视、军用对地侦察、民用环境和资源勘测等的需要,推动了雷达的发展。出现了合成孔径雷达(SAR),高频超视距雷达(OTHR),双/多基地雷达,超宽带(UWB)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等新技术新体制。

四、雷达的应用 及其种类

(一)雷达不仅用于探测目标,并且成为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精确制导导弹)。雷达的军事用途简述如下:、搜索雷达和警戒雷达:作用距离400-600km,用于发现飞机。、预警雷达/超远程雷达:作用距离数千公里,用于发现战略轰炸机,洲际导弹。3、引导指挥雷达(监视雷达),用于对歼击机的引导和指挥作战,机场调度。机载预警雷达是当前一种重要雷达。

4、制导雷达:控制导弹去攻击飞机和/或导弹等目标。、战场监视雷达:用于发现坦克军用车辆人和其它在战场上的运动目标.、机载雷达:(截击、轰炸瞄准、护尾、导航雷达):现代战斗机上的雷达具有搜索、截获目标,空对空制导导弹,空对地观察地形和引导轰炸,敌我识别、地形跟随和回避等多种功能。

7、舰载雷达:搜索雷达、导航雷达、舰载多功能相控阵监视、预警雷达、侦察雷达、炮瞄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等。、炮瞄雷达:自动控制火炮跟踪攻击目标。、炮兵雷达:炮兵部队使用的战场目标侦察雷达、战场炮位侦校雷达、对海侦校雷达、炮兵气象雷达、初速测量雷达、阵地标定雷达。

10、靶场测量雷达:测距、测速、精密定位、安全控制等单功能雷达。

11、雷达导引头(寻的器)/雷达引信:装在导弹/炮弹上,末段制导导弹,精确命中目标。毫米波雷达导引头已应用于导弹制导中。

虽然雷达面临隐身、电子对抗、反雷达导弹、低空/超低空的挑战,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但雷达具有全天候,并且不依赖于威胁目标的辐射,因此雷达仍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现代战争中雷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国防离不开雷达技术。

五、雷达技术发展展望

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的多维战场,信息战成为一种关键的作战样式。信息能力是衡量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能力是被摧毁的首要目标。雷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装备。它面临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隐身、反辐射导弹四大威胁。所以增进强雷达抗侦察、抗干扰、抗隐身(包括抗低空突防)、搞反辐射导弹的能力,是现代战争下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雷达在现代战争下担负:目标的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和目标识别等任务。雷达还担任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雷达为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技术是:相控阵雷达(PAR),超视距雷达(OHTR)、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毫米波雷达(MMW),双/多基地雷达;高速、实时信号/数据处理技术;雷达组网技术等。相控阵雷达发展方向是:固态有源相相控阵,灵敏、宽带有源阵列,分布式有源相控阵,有源共形阵,自适应共形阵,超高频、低旁瓣相控阵天线,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采用光电子技术的有源相控阵技术,数字组件相控阵技术,毫米波空间监视相控阵雷达,反隐身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SAR)是战场监视系统的发展方向。重点开发的内容是:宽带、超宽带SAR,探测叶簇、地表下的隐蔽目标,各种目标分类、识别;多功能、多模式,特别是将SAR与GMTI相结合。干涉仪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得到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二维舰船目标图像,可用于船只分类;重点解决INSAR的雷达回波“实时”处理问题。高分辨、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卫星SAR/(INSAR)图像的解译技术。超视距雷达(OHTR)发展重点是利用高频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反射,扩大雷达的覆盖范围,提高分辨率;超视距雷达探测隐身飞机的机理和能力;电离层引起的相位畸变修正技术;非稳定性电离层条件下,低径向速度目标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超视距雷达的外噪声自适应抑制技术。毫米波雷达(MMW),重点发展毫米波导引头,用于精确制导导弹、灵巧炸弹;毫米波高分辨率目标识别雷达;模块化、积木式毫米波战场侦察雷达;毫米波雷达与红外(光学)传感器相结合的导引头、侦察系统;空间(卫星)毫米波相控阵雷达。5 双/多基地雷达,重点发展反隐身目标的双/多基地雷达。重点解决双/多基地雷达的配置、布站技术;双/多基地雷达的检测、数据处理技术。◇当代雷达的主要特点

1.8.2.3.4.5.6.雷达ECCM

7.9.高可靠性。

第三篇:雷达通信与卫星通信

雷达通信与卫星通信的初步认识

1.雷达通信

在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技术出现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雷达的发明。雷达又称作无线电测位。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来测量远处静止或移动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并辨认出被测目标的性质和形状。

早在1887年,赫兹进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时就曾发现:发射的电磁波会被一大块金属片反射回来,正如光会被镜面反射一样。

1897年夏天,在波罗的海的海面上,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非洲号”巡洋舰和“欧洲号”练习船上直接进行5千米的通信试验时,发现每当联络舰“伊林中尉号”在两舰之间通过时,通信就中断,波波夫在工作日记上记载了障碍物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在试验记录中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雷达思想的萌芽。

1921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了短波可以进行洲际通信后,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离层。短波通信风行全球。

1934年,一批英国科学家在R.W.瓦特领导下对地球大气层进行研究。有一天,瓦特被一个偶然观察到的现象吸引住了。它发现荧光屏上出现了一连串明亮的光点,但从亮度和距离分析,这些光点完全不同于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弄清,这些明亮的光点显示的正是被实验室附近一座大楼所反射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瓦特马上想到,在荧光屏上既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被建筑物反射的无线电信号,那么活动的目标例如空中的飞机,不是也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反映吗?

根据上述的设想,瓦特和一批英国电机工程师终于在1935年研制成功第一部能用来探测飞机的雷达。后来,探测的目标又迅速扩展到船舶、海岸、岛屿、山峰、礁石、冰山,以及一切能够反射电磁波的物体。’

当时研制雷达纯粹是为了军事需要,因此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实际上,几乎在同一时期,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保密的条件下独立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R.W瓦特只能说是在这方面已为大家知晓的代表人物而已。到1939年为止,一些国家秘密发展起来的雷达技术已达到了完全实用的地步。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项新发明在二战中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威力。

2.卫星通信

1946年, 美国人尝试用雷达把电波发射到月球,并第一次成功地收到它的回波。卫星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就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接收站的天线可以固定对准卫星,昼夜不间断地进行通信,不必像跟踪那些移动不定的卫星一样而四处“晃动”,使通信时间时断时续。现在,通信卫星已承担了全部洲际通信业务和电视传输。

第四篇:雷达气象组简介

雷达气象组简介 一. 简介

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雷达组成立于七十年代初(前身为中央气象局观象台雷达组),已近三十年,伴随着中国雷达气象事业的发展,协助中国气象局的职能部门,研制我国气象雷达,如三分波段的711天气雷达,五公分波段的713天气雷达、714天气雷达、十公分波段的714天气雷达;为普及和提高雷达气象和气象雷达知识,曾多次举办雷达气象应用和雷达定标学习班,及召开全国雷达气象学术交流会。对雷达气象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任务

1.雷达气象业务组是最早使用常规天气雷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单位,常规雷达的使用是从1959年,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在1986年从美国的EEC公司进口的。日常业务工作是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雷达汛期观测规范,承担京津冀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和重大活动天气监测和预报任务;向中国气象局本部和国家气象中心同步传送雷达探测资料业务工作。当好局领导决策参谋和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监视天气变化过程,遇到强烈天气变化过程,随时加密跟踪观测,即时向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及有关部门传送天气雷达探测信息,并提供短时天气预报咨询服务。

2.除正常工作外,同时还承担一些专项服务,如首都一些重大活动(如国家庆典,国际比赛等)的气象保障服务任务.3.为深入开展雷达气象的研究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汛 期后需要对本雷达资料、卫星资料、天气图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编;并对灾害性天气个例分析研究.例如每年的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都要分析总结, 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测能力,为减灾防灾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每年出版一本《京津冀中尺度气象试验资料汇编》;(该书愿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4.雷达组也是气科院的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接待来中国气象局参观访问的国外学者。我组的气象专家也经常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也请国外专家到我院讲学。也为局领导、院领导、专家学者提供雷达图片、资料、个例分析等有关材料。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扩大我国雷达气象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

5.按雷达维修维护条例和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检修、更换、标定。冬半年每周至少要开机一次,确保机器处于良好状态; 三. 研究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现代气象雷达事业的发展,我国将很快布设多普勒雷达替换常规天气雷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临近预报应用;充分发挥多普勒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作用;加强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多普勒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应用研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雷达在气象事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篇:通信导航雷达服务设施复习提纲

第一章

1、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由哪些分系统组成?

2、现行航行系统为什么要实行变革?

3、新航行系统的概念、组成

4、试述CNS/ATM的组成及变革方案。

第二章

1、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向是如何的?什么是波阵面?电波的极化包括?

2、什么是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什么?

3、对无线电发送设备的要求有哪些?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4、调制信号为单频信号的标准调幅波,由哪几部分组成?从其频谱图看,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5、标准调幅的带宽是多少?单边带调幅的带宽是多少?

6、如何分析标准调幅的功率?

7、何谓调幅系数(m)?调幅系数如何计算?调幅系数的大小对传输信号有何影响?

8、无线电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的规律是什么?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哪些现象?

9、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有哪几种?特点是什么?

10、电离层对电波的折射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11、地面对无线电波传播有何影响?哪种频段的电波适合于地波传播?

12、何谓越距现象?何谓衰落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13、分析各个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14、什么叫解调?解调的分类有哪些?

15、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分别适用于什么调幅波?同步检波有什么要求?

第三章

1、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通信方式有哪些类型?

2、民航地空移动通信有哪些种类?

3、移动通信系统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干扰?

4、HF话音通信主要用于什么区域?其机载电台的工作方式是如何的?是什么天线?

5、HF通信为什么要进行昼夜换频?

6、民航VHF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7、设置VHF遥控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8、VHF地空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ACARS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9、VDL方案是如何规划?

10、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1、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12、AMSS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AMSS主要提供哪些服务?AMSS的主要应用区域有哪些?

13、卫星通信的多路复用方式和多址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第四章

1、目前民航近程导航系统主要包括哪些设备?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2、试说明终端区NDB导航台的安装位置。

3、NDB导航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需要庞大的天线和地线?

4、试说明NDB导航系统测量无线电方位的原理。

5、机载ADF测量的无线电方位是什么?VOR接收机测量的无线电方位是什么?VOR导航系统相比NDB导航系统有哪些优点?

6、试说明地面VOR台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7、试说明VOR系统测量无线电方位的基本原理。

8、NDB和VOR测量无线电方位可以分别通过哪些机载仪表进行指示?

9、试说明DME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和原理。

10、试述DME的信号特征和主要性能指标。

11、试说明DME询问器的“频闪搜索”原理。

12、试述ILS地面台的安装位置及主要性能指标。

13、试说明ILS的功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14、试述比幅制ILS机载LOC和GS的工作原理。

15、试说明内、中、外三个指点标的灯光和音频识别信号。

16、目前,民航通用的远程导航系统有哪两类?说明其优、缺点。

17、惯性导航系统分为哪两种类型?由哪几部分组成?

18、惯性导航系统为什么要进行初始校准?校准的本质是什么?飞行中为什么要进行位置更新?

19、试述GPS系统的组成。20、试述卫星导航的定位原理。

21、GPS的误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误差有哪些?

22、衡量GPS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23、卫星导航的增强方式包括哪些?

24、何为差分GPS?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DGPS?DGPS可以消除哪些误差?

25、GPS/INS组合后有哪些优点?

第五章

1、空管监视设施分为哪三个分系统?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雷达?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雷达是如何测距和测方位的?

4、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分辨力和抗干扰程度?

5、脉冲重复频率(f)如何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Rmax和f的关系是怎样的Rmax161800NM/2f?

6、试推导一次雷达方程。

17、试根据一次雷达方程RmaxPt · Ar2424πSr(min)说明影响Rmax的因素。

8、雷达电波在传输过程中,影响电波传输距离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影响原因。

9、民航一次监视雷达有哪些种类?一次雷达的优缺点是什么?

10、什么是二次雷达?有什么优缺点?

11、A/C模式二次雷达有哪几种工作模式?民航主要用哪两种模式?

12、二次雷达的询问信号为什么要发射P2脉冲?

13、应答信号的脉冲结构是怎样的?飞机代号和高度是如何编码的?

14、机载ATC应答机控制盒“IDENT”电门的作用是什么?

15、试说明S模式的意义?S模式二次雷达主要发展哪三大技术?

16、S模式二次雷达的询问信号有哪两类?分别具体说明每一类的工作情况?

17、S模式二次雷达有何特点?

18、什么是自动相关监视(ADS)?它分为哪两类?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19、传输ADS信息的地空数据链包括哪些?ADS-C有哪些数据链?ADS-B有哪些数据链?

20、ADS-B的功能是什么?

21、试比较ADS-A和ADS-B。

22、试述TCAS的功用、分类及信息。

23、TCASII对所有飞机的响应情况如何?

下载雷达通信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雷达通信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信技术简介

    通信是指通过传输媒质完成信息传递。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成立。中国移动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

    简介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雷达

    简介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雷达 我国温州号导弹护卫舰,主桅杆前就是舰载火控雷达 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雷达作为海军舰艇探测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力的增强了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

    通信光缆管理系统简介

    0 引言光纤通信是通信领域中的新技术,它与原有通信系统相比,不但具有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不受电磁干扰、串话小、无电磁泄漏、保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而且......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简介[★]

    通信与信息系统概述 学科概况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

    RS232串口通信原理简介

    串口是计算机上一种非常通用设备通信的协议。大多数计算机包含两个基于RS232的串口。串口同时也是仪器仪表设备通用的通信协议;很多GPIB兼容的设备也带有RS-232口。同时,串口......

    机场内部通信系统简介

    1.1 内部通信系统 1.1.1 综述 XX机场内部通信系统(以下简称内通系统)实施范围主要涵盖新机场航站楼。主要提供内部通话业务和调度业务。内部通话业务主要提供航站楼内值机岛柜......

    2011年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2011年通信技术专业简介 通信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专业、重庆市教改示范专业、中兴通讯NC学院共建专业,包括移动通信、交换网络、光纤通信三大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