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冬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简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过程】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3.研读赏析4.总结全课5巩固练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
澄清(chéng)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出济南的冬天的的总特点?(2)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
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 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第三段:
(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
(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
(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第六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第二篇:济 南 的 冬 天
《济 南 的 冬 天》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计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⒊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一.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 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安适:安静而舒适。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4.朗 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二、指导朗读 整体感知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⒊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第三层:写城外远山。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⑵伦敦的暗————济 南的明(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 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⒋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⒌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⒈完成课后研计练习一。⒉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预习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⒉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⒐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⒑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⒒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⒓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第三篇:邯济线冬期施工方案
邯郸至济南铁路扩能改造工程ZH-2标
(K84+645~K164+500)
冬季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指挥部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目 录
1.编制说明.........................................................................................1 2.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及工程特点...................................................2 2.1工程概况.................................................................................2 2.2主要技术标准.........................................................................3 2.3工程特点.................................................................................3 3.气象概况.........................................................................................4 4.冬季施工准备...............................................................................4 4.1冬季施工的界定.....................................................................4 4.2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5 5.主要项目的冬季施工方案...............................................................6 5.1路基施工.................................................................................6 5.2路基附属工程施工..................................................................7 5.3桥涵施工.................................................................................7 5.4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防冻总体要求.......................................8 5.5 混凝土生产防护措施.............................................................8 5.6 混凝土配制............................................................................8 5.7钢筋工程...............................................................................16 6.机械设备的冬季施工措施.............................................................17 7.人员防寒、防冻............................................................................17 8.安全、防火技术措施....................................................................18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2)本集团经认证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3)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4)我单位现有的经济、技术综合实力情况。5)本地气候情况。1.2所采用的规范、标准、指南
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 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4)《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5)《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
7)《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 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3-2008 2.工程概况、技术标准及工程特点
2.1工程概况
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ZH-2标段起点位于邯济线K84+645,经冠县、堂邑,之后跨越京九铁路,与既有线并行至本标段终点K164+500,线路全长79.814km。改造冠县、堂邑、解庄、聊城北、聊城东5个车站,关闭贾镇车站。2.1.1路基工程
本标段区间路基土石方3706221m3,站场土石方1747677m3,路基附属工程79.814正线公里。改建站场5座,为冠县站、堂邑站、解庄站、聊城北站和聊城东站。2.1.2桥涵工程
本标段共有特大桥5252.39延长米/3座;大桥749.43延长米/5座;梁式中桥1136.72延长米,新建框架式中桥870.08顶平米,改建框架式中桥2331.4顶平米;梁式小桥81.86延长米;新建框架涵827.85横延米,接长框架涵4251.55横延米。
本标段点多线长,施工管理跨度大,总工期仅为24个月,站前与站后、线上与线下关系紧密,相互制约,工序很多,任务量繁重。所经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产区,沿线绝大部分为耕地,排灌沟渠纵横。
经过地区交通运输通畅,公路有104、106、309等国道和京福、京珠、青银、济馆等高速公路,其他四通八达的省道、县道构成的公路网与本线相通;公路可以满足工程材料运输的需要。为满足现场施 工需要,需沿新建线路边修建一条贯穿线路的临时施工便道。根据工程具体位置、沿线道路情况及运量,考虑在特大桥、大桥等重点工程地段、重点土石方地段、取土场等大型临时设施地段需要增设汽车便道引入线,共计23.78km;需新建沿线贯通便道91.644km。2.2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200m,困难地段800m; 限制坡度:6‰; 牵引类型:电力;
机车种类:客SS9,货SS4; 牵引质量:5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ZPW-2000);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运输调度指挥系统:CTC。2.3工程特点
本标段大部分靠近既有线施工,区间增二线并行地段线间距多为4.0米,工程施工中对既有行车设备影响较大,尤其是站场改造、线 路换边、曲线改造、涵洞接长、桥涵基础施工、信号改造、铺架施工、接触网施工等项目,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站场施工过渡、区间卸路料、便梁架设、接触网施工作业等项目均需要封锁要点施工,对行车干扰较大;营业线施工,施工人员多,专业配合多,安全控制难度大。
聊城北站是在已有的电气化车站内进行改造,站改复杂、施工难度大,并对京九干线运输影响较大。3.气象概况
聊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3.1℃。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上,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2.5℃,是全年中最冷月份。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21.4℃,观测到的最低值为-22.7℃(莘县,1971)。
4.冬季施工准备
4.1冬季施工的界定
昼夜平均气温在0℃以下且连续15d时,路基填筑施工按低温施工办理。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 时、14 时及21 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 时,混凝土施工按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聊城历年的气象情况,我标段预计将于2010 年12 月上旬进入冬季施工。4.2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我标段安排在冬季施工的主要项目有路基填筑、桥梁钻孔桩、桥梁承台、桥梁墩身、涵洞。
2)我单位调度已经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收集了历年气象资料,并随时掌握当地目前的气象变化情况。
3)在入冬前指挥部组织了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方案确定后,下发给各项目部,各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队组进行交底。
4)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指挥部下发的冬期施工方案,提出防寒、防冻措施,认真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并做好记录。安质人员认真监督检查,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严格认真对照“五防” 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措施,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备足了冬季工程用料及防寒材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物质落实,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复查。确保工程项目安全优质、施工人员安全及设备完好。
5)中心试验室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及掺外加剂的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
6)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暖棚内气温,混凝土的温度并作好记录。7)进入冬季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和火炉管理人员,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方准上岗工作。
8)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9)经过调查选用符合要求的防冻材料(包括防冻剂、机械用的防冻油等)和给职工配发的防寒用品。
5.主要项目的冬季施工方案
5.1路基施工
低温施工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在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量须低于塑限,并采取加大压实功能施工措施。低温施工的路堤,其基底在冻结前处理,清除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基底同类的土填筑压实,处理好的基底随即掩盖以防冻结。低温施工的路基顶面及边坡修整在解冻后进行。
施工地段的积雪,在临动工前清除。
冬季路基填方施工,重点防止冻土块填入,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并严格按冬季施工组织措施及技术要求进行,达不到要求时,暂停施工。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确保挖、运、填的周期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
路堤填筑不得使用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分层填筑铺筑土厚度按一般规定减薄20~25%,并避免铺成斜层。对取土场和路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
施工中遇大雪或其它原因不得不中途停工时,整平填层及边坡面并掩盖,继续施工前,将表面冰雪清除。5.2路基附属工程施工
路基附属工程进行砂浆砌筑或勾缝时,采用外加剂法进行施工,外加剂为高效抗冻剂。施工时清除片石、预制构件表面的冰雪;砂中不得混有直径超过1cm冻结块的砂。当最低气温低于-15℃时,砂浆等级比常温下提高一级。
集中搅拌时设暖棚,对运输工具增设保温措施。对砌筑完的砌体立即用草帘等包裹起来进行保温。沥青在现场就近熬制,以免温度急剧散失。5.3桥涵施工
混凝土拌合站、大堆料及其它材料、混凝土泵站等外罩暖棚。混凝土管道外包保温材料。钢筋、模板在室内加工。施工用水池外罩暖棚,用水管网外露部分用防寒材料包扎。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钻机下部罩暖棚。开钻后连续作业,各工序间紧密连接,减小工序间的间隔时间,以免孔内泥浆冻结。制备泥浆的储浆池、沉淀池须搭设防寒棚,保证泥浆不冻结。泥浆循环使用聚乙烯保温管。冬季桩基础的施工采取加热原材料或掺防冻剂的方法进行,砼灌注温度不得低于5℃。当桩身位于冻土层内时,砼浇筑后顶 部应覆盖保温,保证砼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号的50%之前不得受冻。
承台、墩身采用暖棚法养护,暖棚法详见“5.6.4.8 混凝土养护”。5.4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防冻总体要求
1)冬季施工期间,须防止新浇的混凝土在达到抗冻强度前受冻; 2)对于我单位采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采取保证措施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和5MPa 前不允许受冻;
3)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在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前,不得受冻。5.5 混凝土生产防护措施
1)在混凝土工厂搅拌机和料斗上部搭设防护蓬和保温罩,防止雨雪和冰冻对上水管道的损坏。
2)下雪天对原材料进行覆盖,砂、石中严禁含有冰雪、冰块及冻块等,水泥严禁有受潮现象。
3)拌和站对计量设备进行冬季施工前的自检,并记录,保证计量准确,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混凝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实验室值班人员进行调整。
4)现场严禁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实验室加强监督,严格控制现场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及入模温度。5.6 混凝土配制
为减小、防止混凝土冻害,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我单位尽 量将配合比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严格混凝土控制坍落度,加入复合早强抗冻型减水剂。5.6.1 水泥的选择
配制混凝土时,选用了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5.6.2 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坍落度
无配筋或配筋稀疏的混凝土结构和普通配筋率(配筋率3‰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140(±20)mm 坍落度的混凝土;钻孔桩采用180(±20)mm 坍落度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不大于 0.45,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少于 320Kg/m 3。
对于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其配制强度较设计要求提高15%,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400Kg/m3。适当地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并采用掺入热水的热拌工艺,提高其灌注时的温度。5.6.3 混凝土的外加剂选择
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复合早强、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
在钢筋混凝土中禁止掺用氯盐类防冻剂,以防止氯盐锈蚀钢筋。5.6.4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养护等
为了尽可能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就必须得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合成后出机有较高的温度。采取的措施:加热混凝土原材料,延长搅拌时间,缩短运输时间,尽量避免二次倒运。5.6.4.1 混凝土原材料加热 原则: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
1)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温度总体控制及加热方法
首先将水加热,其加热温度不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的加热温度提高到80℃以上。
当只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随天气而定),将骨料均匀加热。采用的加热方法:骨料采用暖棚法法加热,即搭设坚固、不透风的暖棚,在棚内设置燃煤取暖炉加热,暖炉上加锅。并加强通风措施,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出棚外,以防煤气中毒和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暖棚进口加设棉布帘。
外加剂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直接加热。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塌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重新调整拌和料的加热温度。
2)混凝土搅拌投料顺序
先投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搅拌均匀后,再加胶凝材料和外加剂进行搅拌。
3)冬期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
搅拌混凝土前,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为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热工计算,确保混凝土的温度符合要求。
Ⅰ、混凝土拌和物合成后的温度按下式计算:
T0=[0.9(WcTc+WsTs+WgTg)+4.2Tw(Wg-PsWs-PgWg)+c1(PsWsTs+P gWgTg)-c2(PsWs+PgWg)]÷[4.2Ww+0.9(Wc+Ws+Wg)]
式中:T0—混凝土拌和物合成后的温度(℃); Ww、Wc、Ws、W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溶解热(KJ/Kg)当骨料温度>0℃时,c1 =4.2、c2=0; 当骨料温度≤0℃时,c1 =2.1、c2=335。Ⅱ、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按下式计算: T1= T0-0.16(T0-Tb)式中:T1—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 T0—混凝土拌和物合成后的温度(℃); Tb—搅拌机棚内温度(℃)。
Ⅲ、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按下式计算:
T2= T1-(αt+0.032n)(T1-Tc)
式中:T2—混凝土拌和物经运输至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t—混凝土拌和物自运输至浇筑成型完成的时间(h);
n—混凝土转运次数;
Tc—运输时的环境温度(℃);
α—温度损失系数,采用混凝土搅拌输送车,α=0.25。5.6.4.2 骨料不带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外加剂为液体)中的水分均从拌合水中扣除。投料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滚筒。5.6.4.3 拌制掺用外加剂(液体)的混凝土时,使用时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内,不混淆。5.6.4.4 搅拌
搅拌时间较常温施工延长50%;对于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 倍。搅拌时间延长至3 分钟。5.6.4.5混凝土运输
冬期施工运输混凝土拌和物,尽量减少热量损失,采用如下措施: 1)尽量缩短运距,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 2)混凝土搅拌车上裹棉罩(随天气情况),以延缓混凝土的热量损失;
3)尽量减少装卸次数并合理组织装入、运输和卸出混凝土的工作。
5.6.4.6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采用暖棚法将直径≥25mm 的钢筋和金属预埋件加热至正温。
2)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 a、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Mpa。b、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凿除,并用水冲净且保证无积水。
c、新混凝土在浇筑前,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 15 mm 并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接续浇筑新层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新层混凝土重点捣实。
d、冬期施工接缝混凝土,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e、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并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小于20cm。5.6.4.7砼试块的留设
较常温多留置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一组用来测定砼受冻前的强度即临界强度,另一组用作检验28d的强度,砼试块在浇筑现场用浇筑结构的搅拌物制作。试压前试件在拥有正温条件的室内停放,解冻后再进行试压,停放时间4~12h。5.6.4.8 混凝土养护
我标段混凝土养护采用暖棚法或蓄热法(视每个工点的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养护。
5.6.4.8.1 暖棚法养护:适用于混凝土或砌体圬工较为集中的工点。
1)在构筑物周围用钢管或圆木搭设大棚,用黄布包裹密封,大棚搭设坚固、不透风。
2)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暖炉上加锅。并加强通风措施,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出棚外,以防煤气中毒和防止二氧化碳 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3)暖棚内底部温度不低于5℃,当低于5℃时采取增加煤炉的办法。混凝土养护期间,有专人负责更换煤球,保持棚内温度。4)暖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湿度不足时,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或覆盖湿润的草袋。
5.6.4.8.2 蓄热法养护:当室外最低温度高于-15℃时,地下工程或表面系数(冷却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不大于15m-1 的工点优先采用本法养护。
1)采用的保温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下降到0℃之前,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本方案中“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防冻总体要求”所要求的强度。
2)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立即防寒保温,先在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先用塑料薄膜等防水材料覆盖,然后再覆盖棉被并用油布进行严密包裹。对结构边棱隅角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采取防风措施。
3)如发现混凝土温度下降过快或遇寒流袭击,立即采取补加保温层或采用人工加热措施(加电热毯)。5.6.4.8.3 混凝土掺用防冻剂的养护
1)混凝土外露表面覆盖,在负温条件下不浇水。
2)混凝土初期养护的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当达不到规定的温度时,且混凝土强度小于 3.5Mpa 时采取保温措施,使混凝土温度不低于防冻剂规定的温度。5.6.4.9混凝土拆模 1)混凝土拆模强度
冬期混凝土拆模强度符合下列要求:
满足混凝土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并同时满足上叙抗冻强度的规定。
正常温度下混凝土拆模强度: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低于 15℃时,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采用覆盖干草袋外加彩油布。
3)采用暖棚法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0℃以下时,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且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15℃ 后,方可拆除模板。
4)钻孔灌注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其抗压强度的30%后,方可开挖承台。
5.6.4.10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检查
混凝土的检测包括质量检测和温度检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指定了专人负责,明确了责任。所有检测都有记录,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水及骨料加入搅拌机时的温度,混凝土拌制、浇筑时的环境温度以及混凝土出机、入模温度检测,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3 次。
2)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检测次数,按下列规定执行: A、蓄热法养护在养护期间每8h 一次。B、暖棚法养护暖棚内的温度每6h 检测一次。
C、室外气温及工地环境温度每昼夜定时、定点检测4 次。3)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检测方法
A、在结构隅角、突出、迎风面和细薄部位均匀预留 10~12mm 测温孔。孔深根据养护办法及结构尺寸确定。测温孔编号并绘图。
B、采用蓄热法养护时,测温孔设在易于散热的部位;采用暖棚法养护时,测温孔在离热源不同的位置分别设置;大体积结构的测温孔在表面及内部分别设置。
C、检测混凝土温度时,保证测温计不受外界气温影响,并在测温孔内至少留置3min。采用预埋式温度计检测混凝土的温度。
D、冬期混凝土抗压试件的制作数量,根据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增加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2 组,此种试件在解冻后进行试验,确定其强度。5.7钢筋工程
在负温条件下,钢筋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加工性能下降。
1)帮条焊时帮条与主筋之间用五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离帮条或搭接端部 20mm以上,帮条焊与搭接焊缝厚度不小于0.3d,并不小于4mm,焊缝宽度不小于0.7d,并不小于8mm(d 为钢筋直径)。
2)钢筋提前运入加工棚,焊毕后的钢筋待完全冷却后才运往室外。3)冬期钢筋电弧焊接,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选用韧性好的焊条,焊接后不得立即接触冰雪。
4)每批钢筋焊接前,先进行同条件下的焊接试验。焊接接头分批按规范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每300个同类接头为一批,外观检查每批抽查10%的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切取6个试件(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6.机械设备的冬季施工措施
1)入冬前对在用设备进行一次换季保养,检查技术状况,更换适宜的各种油品、防冻液等。对有问题的机械设备及时修理,不得带故障运转。
2)新购防冻液测定凝点,凝点低于最低温度。不加防冻液的机械设备实行挂牌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
3)机械在使用前首先检查传动系统,无冻结情况后方可启动,非专职机电人员严禁动用机械设备。
4)冬季启动机械设备确保慢速运转,待机油、液压油温度和压力正常后方带负荷运转。经常检查机械是否有漏油、滴油现象。不用明火预热发动机。
5)施工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时配防滑链条并低速行驶;上下坡和急转弯时,避免紧急制动。7.人员防寒、防冻
1)各项目部按规定给每个职工足额配发劳保用品,取暖设施和防寒衣物,并向职工讲解防寒、防冻知识,各经理部(队)做好后 勤保障工作,保证所有参战职工的身体健康。
2)本标段冬天天气干燥寒冷,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在工地、工棚内或室内烧材取暖。
3)不在易燃易爆物如油料库旁燃火取暖,以免引起大火、爆炸事故。
4)职工在宿舍内燃煤取暖设置烟囱,并将烟囱伸出室外,在睡觉休息前检查烟囱的工作状态,防止煤气中毒。
5)在室内采用大功率电炉取暖时,另接线路,以免引起因电路功率过高,引起火灾。
6)各宿舍区、工棚、工点按有关规定设置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并放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上,设立明显标志。所有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熟悉消防器材的位置、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7)职工食堂、职工生活用水管线提前做好保温,将水管埋入冻土层以下、包裹隔热材料等措施,防止冻裂。8.安全、防火技术措施
1)高空条件下作业人员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规程,配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和栓安全带等劳保用品。脚手架斜坡道设防滑条,临边安全网防护严密。
2)基槽开挖周围设防护栏,2 米范围内不堆放重物或弃土,附近不走行重载车辆。
3)由于暖棚内热源很多,加强防火,备足消防器材,暖棚内不 吸烟及明火作业,电焊前采取安全措施。
4)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统一布置,加锁保护,防止乱拉电线,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5)建立安全防火组织和值班制度、监督检查,值班人员忠于职守,各负其责。
6)上工前清除斜坡道、栈桥及场地上的积雪、冰块。7)冰雪融化期不开挖堆积体,更不夜间施工。
第四篇:冬之旅说课稿
兴华中心校初中部音乐公开课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说 课教案
说课教师:郑婉婷2014年11月27日
兴华中心校初中部音乐《冬之旅》说课教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冬之旅》是这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一学期的收尾单元。安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人与自然,选择的作品动静结合,活动设计体现情趣性。旨在驱散严冬的寒冷,增加学生音乐的感受积累,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表现手法多样化的比较中发展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学为主、采用《冬之旅》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丁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诗词的优美。
2、知识目标
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断音的演唱方法,能根据力度记号对歌曲进行力度的处理。
3、方法目标
对比欣赏,了解作曲家创作手法;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添加合适的前奏和尾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认识断音记号,正确地掌握其演唱方法;四个“响叮当”处的演唱及处理。欣赏歌曲,体会诗词的魅力。
2、教学难点
弱起句的正确演唱;“骑驴”和“好花”这两个一字多音处音高节奏的准确把握;歌曲中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五、教师教法
1、情景导入法
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学生的感受不一定相同
2、谈话讨论法
听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从音像中获得,所以我采用了
3、听唱法
六、学生学法
学生的学习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将在听、唱、动、创造中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让学生学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如果学生学得有不当之处,我可以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的帮助之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歌唱、左后达到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七、教学准备
四君子花图片、梅花图片、冬天景色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歌曲练唱
全体演唱《采花》。
设计理念:有感情地演唱《采花》,注意气息与声音的控制。再次体会歌词中四季节里各种绽放的花。
(二)激趣导入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1、首先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展示一组冬季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冬天的美。
2、随后出示无音乐的画面:雪过天晴,白雪皑皑,红梅怒放,问:“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后,师小结:“梅花傲雪斗艳,凌寒独开,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它们为沉寂的冬天增添了一抹艳色,一片生机。”
3、通过以上这种预设悬念法,谈话讨论法,渐渐引出我们今天课题《踏雪寻梅》。
(三)歌曲学唱
1、揭示课题后,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2、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可以让学生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效的体现我们现在的课改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
3、再次聆听老师范唱,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些乐句,自主选择学唱的顺序。
(四)分段学习歌曲环节(在此环节我将着眼于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1、当学生选择第一乐段时,按节奏跟老师分句读歌词,同时解决其中的生辟字“霁ji”和“坝桥”的读音及词意。
用模唱法分句学唱歌词。重点解决两个附点处的演唱:
在休止符处采用“向外张望、闻花香、听铃声”节奏律动的方法,来解决本句的难点。
雪霁天晴朗(向外张望),腊梅处处香(闻花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听铃声)。
用画弧线的方法解决“驴”的音高,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动作完整地跟琴唱一唱。
2、当学生选择四句“响叮当”时,这样安排
请学生说说此情此景中小毛驴的铃当声,应该是怎样的?让学生用对比法选择一条更适合的铃铛声,表现欢快而又轻巧的情绪。
3、学生选择后介绍断音记号。
师生一起探讨四句“响叮当”的力度处理,用渐强来表现了驴子由远及近,跟琴演唱加以巩固。
4、当学生选择最后一句时,如下安排
直接跟老师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最难唱的地方,用图谱示意法解决“好花”的一字多音。用闻花香的身势解决弱起乐句的难点。
5、最后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有表情完整跟录音跟伴奏演唱,用以上所有提出的要求多次加以巩固。
(五)欣赏《沁园春雪》
设计理念:进一步感受冬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也用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喜爱,让学生来欣赏另外的一首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沁园春雪》。
此环节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进行朗诵;
2、介绍毛泽东作词时的背景;
3、欣赏两首不同创作手法的歌曲。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合唱与独唱的不同之处。
九、小结
最后同学们有感情的演唱《踏雪寻梅》,这皑皑的白雪,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观赏的美景,更为来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还为大家提供了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撬的好处所。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冬季的美妙。
十、说反思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更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第五篇: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在参考课程目标、原则,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认识3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通过结合实际,激发对童年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我们真切地看到了 本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 9个生字,抄写喜欢的句子。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阶段目标之后,个生字,会写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看是否触及到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是否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以读促悟、激发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要以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时候,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此时,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未
成曲调先有情”,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第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充分自学后,小组同学互相当老师,检查读文,交流读书所得,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体会到,文章看起来写的事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第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之上的,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一种双向沟通的合作方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把握后,我先让学生说说作者回忆的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然后请学生选择重点部分进行朗读,并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先指导学生学习“看骆驼咀嚼”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完这一小节后让学生进行学法总结。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的三个小片断,进一步巩固运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与同学交流的时候,可以先说说哪一部分为重点部分,然后把这一部分朗读给同学听,同学们进行自
由评价。在评价中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话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回顾刚刚学过的四个童年生活片断,思考童年生活在作者的记忆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用课件出示最后两段中的重点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感受到作者对于逝去的童年心中淡淡的忧伤、失落和怀念„„
本课语言纯朴,作者的感情多融在这纯朴的语言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从这纯朴的语言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前面回忆部分,要注意读好“我”和爸爸、妈妈对话的部分,读出小小的“我”天真和幼稚的想法,以及对骆驼的思念;后面两段写了我写《城南旧事》的原因,直接抒发了“我”对童年的留恋,要通过朗读,准确地表达作者这种感情。
第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总结了本课的表达方法之后,我布置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写一个小片断。再推荐两本书给学生: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是高尔基的《童年》。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能进一步升华情感,增进对本文思想感情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