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第一部分: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一、导入:
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三、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
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四、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五、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体现皇权大一统思想?
第二部分: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学目的:
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文章和图片。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美术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材分析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中国建筑艺术,让学生们对中国华夏文明和辉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情分析
如果能带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名胜建筑,身临其境会更好的感受中国建筑的辉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2、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讲授新课 2.讲解课程内容 3.提问讨论
4.总结布置课外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
2、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 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 52米 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4、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5、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
(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 1926年3月12日 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6、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7、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1)木结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北京四合院 中国古代建筑:(1)、故宫的总体规划(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建筑彩画的分类:A、和玺彩画B、旋子彩画C、苏式彩画 教学反思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1.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2.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第二篇:《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一、教材分析: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
(2)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规律。重在理解,养成独立的分析能力。
(3)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科书
学生准备:美术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① 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 ② 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
① 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 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
② 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
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
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
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 ③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
各类型课件出示一个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3)课堂小结(5分钟)
由故宫的别称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课题)——主体依次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根本点。
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荣建筑和自然美为一体,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篇: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本课的课型为欣赏·评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
(2)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规律。重在理解,养成独立的分析能力。
(3)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说学情: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五、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科书
学生准备:美术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
七、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① 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 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 ② 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
① 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
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
② 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
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
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 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 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 ③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
各类型课件出示一个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3)课堂小结(5分钟)
由故宫的别称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课题)——主体依次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根本点。
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荣建筑和自然美为一体,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中重点在颐和园。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本课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园林的特点。(结合图例比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体验与感受)
教学难点
“诗情画意”和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讲述、感悟、比较、知识迁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粉笔、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一首诗。一池碧水
残荷侬语轻舟 醉春归
斯是佳期挥去千般情愁 断桥残雪
曲径雕檐残刻 云深处
独听竹鸣风啸 谁会凭栏意
请学生谈谈自己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导入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园林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
三、讲授新课
(一)讲授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三大要素:1.山水地形。2.花草树木。3.园路建筑。
请一些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假山。
教师总结:将自然与人工制造的山石、池溪及花木、建筑等融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它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并对欧洲的园林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在学生经常有机会外出游玩,常常是走马观花,以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来评价公园,对传统造园理念和精心设计缺乏理解。我们江苏有苏州园林这样的资源,欣赏往往停留在外在的形象。所以对园林的分析我首先从学生掌握的开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它在世界造园史上的地位。)
(二)中国园林的特点。
1.展示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典型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中国园林的特点。与追求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队列,显示人工力量的欧洲园林风格园林相比,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反应就是很“自然”。教师讲述中国园林的第一大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现代西方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意识到掠夺性开发的后患,提倡环保意识,回归自然。但在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中,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中国古代人早就有这方面的认识了。
(与空洞的讲解相比,我采用比较法,将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得典型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的第一感受就是中国园林和“自然”,顺其自然就导入到“宛自天开”这个特点。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从《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导入中国园林的第二大特点: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中国艺术讲究触类旁通,诗文与绘画往往互为表里。古代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之体现绘画意趣,同时也蕴涵着诗的情调──诗情画意。这景、情、意三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例: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听留馆”。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后者出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
(红楼梦是学生高一年级的选读书目,学生对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此内容对于导入“诗情画意”这个特点也是顺理成章,而且对理解中国造园理念很有帮助。也扩大了美术的文化情境。讲解时以点带面,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阐述。)
3.从我小时候第一次游玩苏州园林的经历说起,提出悬念:苏州园林并不大,为什么我会迷路呢?导出中国园林的第三大特点: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
1.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手法。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2.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善于“借景”。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
远借: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
邻借: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晴空万里,春江渔火 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由教师儿时的经历导入,使学生觉得教师易于亲近,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课文的讲解打下伏笔。讲解时用大量的图例佐证,使学生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理解了中国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
4.经典赏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园林主要有两种类型:1.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等;2.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几个经典性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拙政园等。通过对比,分析两大体系的区别。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明白经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
四、教师总结本课要点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也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
五、拓展
播放一组本地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人民公园图片。
要求:1.再游本地人民公园,在公园中可以找到它的简介,了解公园的历史和风格。同时分析本地人民公园的建造哪些符合中国园林造园的特点。2.本地人民公园正在改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本地人民公园是典型的古典园林,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却觉得他们从小玩到大的最普通的公园与园林并不沾边。结合本地的园林分析,使学生真正领会了园林的精髓和特征。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高度来欣赏园林是很有意义的。)
第四篇:高中美术 华夏意匠 说课稿
华夏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中国建筑艺术,让学生们对中国华夏文明和辉煌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学情分析
如果能带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名胜建筑,身临其境会更好的感受中国建筑的辉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2、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讲授新课 2.讲解课程内容 3.提问讨论
4.总结布置课外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
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妃)为什么?
2、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 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 52米 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4、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
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
B、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
5、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
(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 1926年3月12日 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年)等。香港中银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群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建筑形象,象征着香港美好的前景。
6、小结
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7、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1)木结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北京四合院 中国古代建筑:(1)、故宫的总体规划(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建筑彩画的分类:A、和玺彩画B、旋子彩画C、苏式彩画 教学反思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1.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2.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第五篇:游历华夏说课稿
游历华夏说课稿
游历华夏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7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根据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进行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节课标有两个,一是学会从地图与图表获取信息,一是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一节单元综合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挖掘了本土教材客家文化。
我所面对的学情是:
基于对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这三个。
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了如下处理:
—————
在学法上,我采取从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节采取的教法主要有这五种。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节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
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如: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再分设4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及南北与东西地区的差异性、
下再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
1、我国地形区有哪些?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南北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游历华夏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根据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进行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项:
一是学会从地图与图表获取信息,
二是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实际上是一节单元综合探究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还引领学生挖掘本土教材,分析客家文化。
我所面对的学情是: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行的基础。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过分依赖他人,责任意识淡薄,影响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因此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案。
3.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行为。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
1.知识目标: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区域的差异性及区域间的交流与互补,理解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共进、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在学法上,我采取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五种: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欣赏点评法、实例调查法、教育美育法。
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课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分设4个小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分析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特点及南北与东西的差异,下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负责的问题有:
我国地形区有哪些?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负责的问题有: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东西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
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经济组:负责查找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分设政策组、工程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既可以在学校电脑室,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老师通过qq群随时指导。在每组特意设一个展览组,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鼓励与宣传,活动结束后对小组与个人又进行及时评价,这样就极大调动起了小组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保障了活动的有效进行。
导入新课时,我选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遗址──鹤湖新居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吸引着远方游客,你能说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吗?
2.客家人来自哪里?他们的故乡和深圳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
意图:联系本土实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迅速进入主题。
下面是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师生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图片欣赏——感受美
操作:在摄影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图片欣赏过程中,展开学生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七嘴八舌话感受。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第二环节:探究根源──鉴赏美
操作:地理组的同学成果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
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根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个人抢答赛
1.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地形与气候图。
2.概括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
3.我国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
意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明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探究二:找差异
操作:
情景一:南北差异
分析我国南北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让学生展开填写表格比赛。
学生:填写表格比速度。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情景二:东西有别
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找差异,小组成员由前往后说差异,比速度比流利。然后迅速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意图:通过个人与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联系
操作: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与对我国的区域差异有什么影响?开展画简图比赛。
学生:动脑思考画简图。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品表扬。
意图:学生通过画图,能加深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前者影响着后者,一目了然。
探究四:找优势
操作:小组PK──东西部资源大比拼。
学生: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西部,找本区域资源优势,对方劣势。
小结: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意图:通过擂台赛制造高潮,让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点,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探究五:找对策
操作: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意图:在学生探讨中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交流互补——创造美
针对区域差异,怎样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智慧的创造与探索,从而体现了美育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美。
操作:在成果展示中进行探究六——找问题。
小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对问题进行集锦、解答。
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创新火花,轻松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和谐共进──追求美
操作:由于时间关系,对南北文化的交融——客家文化的探究,作为知识拓展,放在课后。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家乡,借鉴客家精神,培养学生一种追求美的情怀,团结奋斗,和谐共进,为推进和谐深圳、和谐社会而努力!
最后,让学生完成评价表格,评选各种奖项,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成果展示为主线,以知识点拨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以问题驱动,层层递进,通过小组竞赛找原因、找差异、找联系、找优势、找对策活动的开展,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并达到课堂以外的'延伸。不仅引领学生开发了本土教材,而且把美育的四个阶段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与知识探究进行了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共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游历华夏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7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根据教育美育原理和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进行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节课标有两个,一是学会从地图与图表获取信息,一是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一节单元综合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挖掘了本土教材客家文化。
我所面对的学情是:
基于对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这三个。
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了如下处理:
在学法上,我采取从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环节的指导。
本节采取的教法主要有这五种。下面,我侧重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
因为本节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课,所以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宜详细
而具体。总的准备有2个,其中学生的准备按互补原则又具体分为三个小组:摄影组、地理组、经济组。每组各有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评价四个目标。每个小组再进行具体分工。如:
摄影组:网上查找深圳,郑州,西安和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观图片及风土人情图片。下再分设4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主持组。
地理组:负责所经地区地形与气候的多样性及南北与东西地区的差异性。
下再分设地形组、气候组、南北组、东西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地形组:
1。我国地形区有哪些?
2、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气候组:
1、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3、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南北组与南北组:
1。本地区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2、分析差异的原因。。
展览组:
1.负责评选所有图片,选取精华打印,张贴.
2、负责本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讲解。
经济组:负责查找我国在协调区域发展上的政策措施及成就。下再分设政策组、工程组、图片组、课件组、展览组,分别带着各自的问题查找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既可以在学校电脑室,也可以在家里进行,老师通过qq群随时指导。在每组特意设一个展览组,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鼓励与宣传,活动结束后对小组与个人又进行及时评价,这样就极大调动起了小组与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保障了活动的有效进行。
导入新课时,我选取了本土文化深圳的客家遗址鹤湖新居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1、深圳有着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吸引着远方游客,你能说出她的芳名和方位吗?
2、客家人来自哪里?他们的故乡和深圳在地理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
意图:联系本土实例,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迅速进入主题。
下面是学生的成果展示与师生活动,由4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图片欣赏感受美
操作:在摄影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图片欣赏过程中,展开学生活动一分钟演讲比赛:七嘴八舌话感受。
意图: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环节:探究根源鉴赏美
操作:地理组的同学成果展示后,引导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
意图:通过现象探究根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成果展示
探究一:找原因
操作:个人抢答赛
1、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两个方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出图片地形与气候。
2、概括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
3、我国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从图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原因。
小结:
意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明化。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探究二:找差异
操作:情景一:南北差异
分析我国南北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填写表格速度比赛
学生:填写表格比速度。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情景二:东西有别
学生:展开小组竞赛活动找差异,小组成员由前往后说差异,比速度比流利。然后迅速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表扬并小结。
意图:通过个人与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三:找联系
操作: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与区域差异间有什么关系?纲要简图比赛
学生:动脑思考画简图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优秀作品表扬。
意图:学生通过画图式,能加深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一目了然。
探究四:找优势
操作:小组PK东西部资源大比拼。
学生:全班分成两大组代表东西部,找本区域资源优势,对方劣势。
小结: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意图:通过擂台赛制造高潮,让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点,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探究五:找对策
操作: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意图:在学生探讨中自然过渡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交流互补创造美
针对区域差异,怎样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智慧的创造与探索,从而体现了美育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去创造美。
操作:在成果展示中进行探究六:找问题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鼓励,对问题进行集锦、解答。
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创新火花,轻松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和谐共进追求美
操作:由于时间关系,对南北文化的交融客家文化的探究,作为知识拓展,放在课后。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家乡,借鉴客家精神,培养学生一种追求美的情怀,团结奋斗,和谐共进,为推进和谐深圳、和谐社会而努力!
最后,让学生完成评价表格,评选各种奖项,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小结:整个教学过程采取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成果展示为主线,以知识点拨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师生互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以问题驱动,层层递进,通过小组竞赛找原因、找差异、找联系、找优势、找对策活动的开展,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并达到课堂以外的延伸。不仅引领学生开发了本土教材,而且把美育的四个阶段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与知识探究进行了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共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板书结构,加深理解。
回顾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如下。
谢谢!
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