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黎卢浮宫建筑艺术鉴赏
巴黎卢浮宫建筑艺术鉴赏
经过一学期的欧洲艺术的熏陶后,我很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和上课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介绍那些欧洲建筑艺术的视频,很喜欢很喜欢。在这里,我想对巴黎的卢浮宫作一个比较粗略的鉴赏,文字功底不深,再找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想。
先来对巴黎卢浮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我觉得卢浮宫的建筑设计无不体现出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特别是里面的一幅画—蒙娜丽莎。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听说过这幅画,虽说没有亲眼看过它,但在视频的介绍里看到她的神秘的微笑,十分的迷人。卢浮宫里面还有很多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例如绪利馆(SULLY)7一楼第12厅“米罗的维纳斯”也是许多游客趋之若骛之地。维纳斯充满生命活力身姿和失去的双臂引人遐思,使她本来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
卢浮宫的设计无不体现出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文化风格,是一种基于人本的设计理念。卢浮宫是一座伟大的建筑物,视频里放到在博物馆地厅搭乘电梯上地面广场的时候,看着在广场中央的金字塔形透明顶棚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奇特的力量,是一种文化的渲染,我打心里佩服设计者,如果有机会去法国,一定要亲自去领略一次。
这就是经营的文明,每一个到卢浮宫参观的人,都不知不觉地享受了这种文明。每天,从世界各地涌向卢浮宫的人数也数不尽,但是整个参观游览的过程非常的畅通,没有在中国节假日的那些景点被挤爆的现象。这归功于这里独特的建筑构思和功能布局。
卢浮宫博物馆是一座巨型建筑,由新建的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建筑相连而成,新的建筑物藏在旧的建筑地底下。参观的人流,从地下入口穿过那里的地下走廊到达宽阔的中央地厅,中央地厅里有很多出口,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进口往上一层层的走进古老的建筑物,这样就可以疏散人流,使整个建筑物不至于会被挤爆。还有一点,走廊的两边全是用玻璃墙体构成的店铺,在这些店铺里你可以看到很多与博物馆里有关的艺术品和纪念品,可以在这里买纪念品。沿着这样的路径,人们在感受过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品的魅力之后,又被引回到地厅。从这里,可以到地廊店铺选择自己心仪的纪念品,也可以乘电梯升上地面的广场,一览卢浮宫的整体外貌,是多么的壮观雄伟。
很显然的,这样的建筑构思和功能布局,是基于“人本”的思想理念,以参观者的舒适度和行为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建筑物景点参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可以让参观的旅游者更加舒适和方便的浏览全部景点,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人流拥挤的情况出现,损坏博物馆里面的构架。
卢浮宫博物馆新建筑的设计者、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新建筑的设计,不但要着眼于文物的展示,还必须考虑到给参观者创造怎样的环境条件和氛围。我认为他说得很好,巴黎的卢浮宫不仅仅展示出了很多很珍贵的艺术品,而且它还代表了巴黎,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巴黎的文化,以人为本的建筑文化。
而且贝聿铭还有个创新的大手笔,就是传统和时尚相结合,将新建筑的地厅的顶棚设计成突起于地面的“透明金字塔”,让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共冶一炉,同时吸引住景仰古老文化与追慕时尚的不同人群。据馆方透露,自从新馆落成使用之后,来参观的人数意想不到地成倍增加,这个效应应该说与上述设计理念不无关系。
我觉得设计师在考虑到建筑艺术体现文化的同时,还考虑了创新与潮流,既不失稳重,也不会说太过陈旧,跟不上时尚。不得不说,卢浮宫是一个很棒的建筑,融合了设计师的理念和当地的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篇: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
巴黎建筑艺术观后感
在一次城市规划课上,我们观看了有关巴黎建筑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巴黎的建筑风格设计的改造历程。让我们领略了巴黎的建筑之美。那么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法国之都巴黎建筑风格的改造者。豪斯曼男爵,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的塞纳省省长。1852年,新即位的拿破仑三世委任豪斯曼男爵负责大规模的巴黎改建工程。豪斯曼的改造包括拓宽巴黎街道、修建大型房屋和豪华旅馆、修缮下水道和城市供水系统等。1832年的巴黎霍乱流行病为启动长期争论的巴黎重建工作提供了动力。1852至1870年之间,在豪斯曼策划下的改造工程让巴黎“改头换面”,从一个布满小巷、形状不规则、陈旧的中世纪小城,改造成了一个街道宽阔豪华、空间疏落有致的工业革命时代的现代都市。豪斯曼也成为后人改建城市效仿的典范。
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之后,大量人流涌向巴黎—一个从中古时期就再没有翻修过的逼仄小城。拥堵的人群导致肮脏、嘈杂,流行病也相继而来。拓宽街道是豪斯曼最大的项目,他规划了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并且用东西南北的主干道将中古时期的巴黎分成不同板块,第一次将几何对称的理念带入城市规划中。豪斯曼翻新了巴黎的每一个街区,拓宽后的街道分散了拥堵的人群,减少了流行病的发生,他还巧妙地在街道两旁种上栗子树,很好地衬托出街道的几何美感。
豪斯曼的第二大计划是重塑巴黎的建筑,让它们和新建的街道显得般配和谐。他把沿街的房屋都加了一层,这样看起来就气派多了。不仅如此,豪斯曼还修建了歌剧院、名人纪念碑、火车站和政府大楼,而这些建筑都融入了他所钟爱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豪斯曼还将巴黎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他围绕赛纳河由内而外把巴黎划分成20个不同的区域。从中心的1区开始,以顺时针螺旋状依次排列,仿佛一只大蜗牛静静地卧在法国北部。巴黎“进化”成为“蜗牛”,不是因为法国人爱吃蜗牛,而是因为巴黎通过几次大改造,逐渐“进化”而成。让我们看看这只“蜗牛”的“进化”过程。同时,由于中世纪的下水道和供水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区域居民的要求,豪斯曼决定进行大幅的改建,他不仅新增下水管道,让原本臭气熏天的城市变得洁净起来,还把废物管道和污水管道分离,从而把废物用作有机肥灌溉农田,经济节省。
在绝对君权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改造了卢浮宫,建设了旺道姆广场、胜利广场、林荫大道,在郊外兴建了凡尔赛宫;路易十五又建设了协和广场。这些工程均体现了君权的强大和建设、改造城市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城市设计与建筑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建
设实践的影响,巴洛克式的手法广泛应用于体现君权思想的构思之中,以体现秩序、组织、永恒、至上的王权。同时,大量的巴洛克风格为巴黎奠定了浪漫的文化基础。
至此,巴黎“进化”成为一只“蜗牛”,一只浪漫的“蜗牛”。
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的功与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巴黎大改造中的巴洛克式城市设计,包含了传统城市规划所不具备的特点:强调城市的功能、环境与效率。例如:铁路站房、百货店、歌剧院等城市节点,既是视觉中心,也是功能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新兴资产阶层及普通市民。更具意义的是,政府通过对私人建设活动的控制,来实现统一的规划目标,如:由民间资本来建设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此外,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道路建设用地的过量征用也体现出近代城市规划中公权优先于私权的思想。
另一方面,巴黎大改造其实就是一场阶级之间的斗争,一场在为金钱、权力与愉悦所进行的冷酷斗争,在斗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混乱的竞争关系,所以巴黎的形成,其实就是阶级力量对抗与撞击下的产物。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之下,豪斯曼势如破竹地圈占被改造地区的商业用地,摧枯拉朽地推倒传统居住区,将大批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小业主这些贫苦的老巴黎人驱赶至郊区,拆毁了大片传统街区,把这个中世纪狭窄迂回的、被称为街垒战和造反温床的市中心,进行了彻底的空间改写。
巴黎大改造从1853年持续到1870年,部分实现了近代城市规划的理念,成为19世纪欧洲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最主要代表,也成为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为今天的蜗牛形态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来许多城市效仿的范例。
通过观看巴黎建筑的改造设计视频,对我们的设计观念有一个很好的启发和灵感。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城市的拆迁改造,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也不可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目前我国城市化加速阶段,也正经历着同样的过程,因为无论是在生物界还是在人类社会,“进化”永远不会一帆风顺。
第三篇:论法国卢浮宫建筑风格
论法国卢浮宫建筑风格
摘 要
本文用简单明了的方法,阐述了19世纪法国的建筑卢浮宫的背景及风格,论证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19世纪的盛行,得出了法国卢浮宫,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的光荣历史。
关键词
卢浮宫,最古老,最著名,博物馆,王宫,石雕,艺术品,大画廊,六大展馆,《蒙娜丽莎》
引言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法国卢浮宫就是其中之一。
1.法国卢浮宫建造背景
1.1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1.2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最长的时代。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1.3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2.法国卢浮宫建造意义
2.1 卢浮宫是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2.2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
巴黎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庄重典雅。路易十四时代的昔日繁荣仿佛从未随岁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立柱,骄傲地托起长长的走廊。自从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这里从法国皇家收藏艺术珍宝的宝库,改为向公民开放的美术博物馆,从此来这里参观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络绎不绝。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来到卢浮宫。他多半时光就是流连于艺术大师的绘画前。鲁本斯画面那激情洋溢的华美色调,委拉斯开兹笔下人物的高雅气度,戈雅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涂抹出人体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观摩的对象。连着六年,这个青年成为卢浮宫的常客。连门卫都已熟悉他飘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后,在1863年,有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引发了法兰西艺坛的广泛争议。画面上女性的裸体同样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反叛气息。那两幅画的作者,就是那个曾连续六年在卢浮宫观摩大师名作的青年马奈,如今他已成为敢于创新的画家。又过了十多年,马奈的那幅《奥林匹亚》,竟然也被作为珍藏品收入卢浮宫,公开陈列,供人欣赏。
2.3 卢浮宫就是这样,哺育出不少世界艺坛名家。当然更多的普通游客是把这里当做观赏世界艺术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面积三公顷,馆藏艺术品四十万余件,既包括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就开始搜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也有拿破仑一世东征西伐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如记载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汉漠拉比法典”、古希腊时代的雕塑“胜利女神尼卡”等等。绘画中除了法国名家名画,还有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国艺术大师的惊世名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奴隶》等等。卢浮宫博物馆分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东方等六个部分。一些著名画派、画家的作品则设专门画室陈列。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巴黎前,卢浮宫许多名作分散藏于法国民间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寻找夺走,最终却一无所获。
1981年,法国实行了“大卢浮宫”计划,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总入口,它与古典式的宫殿形成特殊的对比。目前每年来这里的游客达一百五十万。欧洲著名的艺术博物馆还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
3.法国卢浮宫建造结构
卢浮宫博物馆闻名天下,不仅仅在于她的展品之丰富、之珍贵,更在于博物馆本身便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据统计,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自东向西横卧在塞纳河的右岸,两侧的长度均为690米,整个建筑壮丽雄伟。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也够得上一次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在卢浮宫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较分散的建筑群,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情况到1981年后得到了改变,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年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4.法国卢浮宫建造的影响
卢浮宫初建于800年前,那时还只是一个军事要塞,14世纪时被用作王宫。后来几经改建、扩建,到18世纪末,才改为国家博物馆。
它的藏物的丰富和博大,不愧为世界博物馆之最。它拥有许多最古老、最珍贵的文明成果,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南亚的印度,东方的中国,都有不少古老、珍稀之物陈列其间。大理石雕塑《米罗的维纳斯》,一个204厘米高的古希腊原作,伫立于馆内显著之处,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四周圈着绳子,观者不能靠近。虽然有些部位已有黑迹,但她美的魅力依然,人们都要在她跟前留影。我们排队等到最佳位置,也留下了美神的丰姿。
这位180年前还被埋在爱琴海米罗岛地下的美神,想必不会料到,她一被发掘出来,即引起法国人和土耳其人的争抢,并险些兵戎相见。她更没有想到,如今天下人对她竟会厚爱若此,把她视为美的象征。她缺少了两臂,却拥有了全世界爱美者。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挚爱,据说从未离开过他身边,他死后被他的徒弟卖给了法国国王,先藏于凡尔赛宫,后来转由卢浮宫收藏。可以说,它一生受宠,娇贵无比。许多国家的国民,在自己国内看不到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却要到这里来一睹本民族的古老文明成果。法兰西好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营造了卢浮宫今日的光辉。
法兰西人对自己先辈所费的这份力气,似乎也是满怀骄傲与崇敬的。但细考起来,其间也是有义与不义之分的,有自己的汗,也有别人的血。
非法收集和通过战争掠夺,都属不义之举。在古代东方馆里,收藏了四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文物。据说1843年,一位叫波鲁·耶密鲁·波达的法国人,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发掘出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许多古代遗迹,得到许多宝贵文物,他把它们当作艺术品,运回法国陈列。此后又不断收集,卢浮宫里就有了人类最早的游牧式的农业区遗迹,也就是5000年前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即《圣经》中的《旧约全书》所称的地上乐园的“伊甸园”。
而拿破仑的军事掠夺,则把欧洲许多国家的国宝,都攫为己有。诸如希腊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宝物,不论规模多大,凡能掳掠的,都运回法国。中国人不会忘记英、法联军掠夺并焚烧圆明园的事。中国人不会忘记先民创造文明的光荣,也不会忘记被侵略被掠夺的耻辱!
法国并不拥有最古老的文化,但它却拥有最古老的文物。换一角度探究,那是因为以往的法国人曾有极强的文化掠夺意识。普通人波达如此,拿破仑亦如此。拿破仑一方面用武力去抢夺,另一方面还曾计划整修卢浮宫,他要用世界的文明,来构筑法兰西的文明殿堂。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文化意识,比许多统治者都高出一筹。
卢浮宫原始艺术馆的设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过去,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原始雕塑作品仅只被收藏在法国各个人类学博物馆之中。而现在,让这些作品进驻世界上最享有盛誉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反映了法国博物馆界的共同愿望:强调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重要地位,确立它们毫不亚于西方艺术珍品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浮宫原始艺术馆的意义》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书画展赛网 【2】《读不尽的卢浮宫》 作者:郑荣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24日第六版)【3】《法国旅游指南》作者:法国百地福出版公司
第四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案
课
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古代建筑欣赏。按照教材本课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色。中国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建筑外观上的色彩运用。在介绍过程中,由于篇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的图片和简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欣赏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国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从而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增强学习气氛。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向往,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建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幻灯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艺术欣赏 美术》第二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安定课堂,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4分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建筑,同学们记得吗?(学生回答:„„)对,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我们还知道除了房子,还有纪念碑、陵墓、桥梁、广场等等都属于建筑,但是这些大都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哪些建筑呢?(学生讨论回答:„„)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寺庙、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建筑体系,但很多早已中断或者流传不广,比如古埃及、古代西亚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播放几张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的图片)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是由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出示建筑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可见在很多年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筑的一些窍门呀!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古代的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里主要就讲讲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出示北京故宫全景图和局部图片)同学们认识这是哪里吗?这是我们的故宫!它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呢!你们看看是不是很宏伟很漂亮?那好,现在你们5个人一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故宫好不好?好在哪里?”讨论完后请同学来讲讲你们讨论的结果。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故宫的优点,但对于它的情况可能不怎么清楚,现在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基本情况吧:整个故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屋,分成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的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故宫的主要建筑,比如皇帝举行大典、发号施令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前朝三大殿”以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供帝后、妃子、皇太子等生活游乐的被称为“后朝三大殿”,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比如屋顶的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
3、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了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我们再看一下故宫的图片,大家都看到了些什么颜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达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不得不为之鼓掌呀!
(三):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特色
1: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的中国古代园林(依次展示相应图片):
(1):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颐和园等;(2):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3):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多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
2:园林布局特点——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景区。“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安全感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四:课堂总结:(3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知识点(„„)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古代的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也对建筑这门艺术有了兴趣,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留心观察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动脑筋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好在哪里,你会发现其实艺术一点都不高深,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五:作业布置(2分钟):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特色?
2.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设计)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中国建筑
1.融自然和人造山水为一体:圆明园、2.欧洲建筑
杭州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3.伊斯兰建筑
2.划分景区和空间,且善于“借景”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
3.色彩的运用
第五篇:哈尔滨建筑艺术导游词
也许你曾游历过江南,那烟雨迷蒙中的青瓦粉墙、小巧流水,透出温婉与柔媚的气息;也许你曾游览过千年古都,那朗朗晴空下的雕梁画栋、黄瓦飞檐,显示出堂皇与威严。而哈尔滨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一种风格和魅力。哈尔滨早已因一曲《太阳岛上》而蜚声中外,澄净如练的松花江与明珠般闪耀的太阳岛已成为哈尔滨优美自然风光的象征。但朋友们可曾知道,哈尔滨独具魅力的建筑艺术同样迷人。
遥想在100年前的松花江边,勤劳的人们在这里渔猎牧耕,过着悠然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与安逸。忽然有一天,一艘来自俄国的考察船溯江而上,发现了这片世外桃源,于是一切都改变勒。隆隆的汽笛声把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推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当然,发展中也夹杂着屈辱和无奈。
也许哈尔滨注定是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而其建筑艺术更是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舶来文化岂知。因为远离中原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思想及观念上较少束缚,因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以说哈尔滨在被动开放的状态下,广泛吸收了西欧、俄罗斯、日本的建筑文化,才逐步行程了今天色彩纷呈、丰富的建筑风格。而且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历史,哈尔滨的建筑才会带有如此浓郁的异国情调。
哈尔滨的建筑大体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发展时期,而其近代建筑的发展则包括初期、发展期及晚期几个阶段。我们所熟知的“异国风情”即指其多样的建代建筑。
从1898年至1917年,是哈尔滨近代建筑发展的初期,也是其建筑风格奠定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以及俄国势力的扩张,兴建立阿东正教堂、铁路职工住宅和高级官员住宅以及当时西方正盛行的“新艺术”风格的官方建筑,如提路系统所属的铁路管理局大楼、火车站、铁路局旅馆、商场、铁路技术学校、铁路商务学堂等。这些建筑构成了早期哈尔滨建筑的基本风貌。
从1931年至1949年,可以认为式近代建筑发展晚期。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哈尔滨建筑风貌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日本30年代的近代式建筑在哈尔滨有所建造;另一方面折衷主义、浪漫主义及古典复兴倾向的建筑仍受青睐。1946年哈尔滨解放,但城市尚处于调整时期,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哈尔滨开始进入全新的现代建筑时期,同时也为近代建筑画上了句号。
(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素有众多雅号,“东方莫斯科”既是其一。漫步在哈尔滨街头,你会为不是跃入眼帘的精巧的建筑所吸引。极具俄罗斯风韵的建筑,主要又木结构及砖构的教堂、住宅及小餐厅。
即使没到过哈尔滨的人想必也听说过“喇嘛台”,它是建于1899年的圣˙尼古拉教堂,坐落在今天的博物馆广场。这座木构井干式帐篷顶叫嚷堪称“东方莫斯科”的象征。可惜的是“十年**”中已被拆除,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今天朋友们只能从图片及模型(现存哈尔滨建筑艺术馆)领路其风采。
该建筑平面呈八角形,东翼为圣坛,其他三翼设入口。以整齐的圆木水平叠砌成墙体,透出豪放粗犷的气质。主入口上层为耸立的钟楼,下悬一口大钟,两侧各悬挂几口小钟。每当夕阳中雄浑的晚钟响起,余晖中正脊上方三个似小洋葱头的屋顶便会显得那般轻灵飘逸。建筑正中耸立着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鼓座之上是高高的帐篷顶,其顶部以一个小洋葱头造型结束,使屋顶形态更加丰满。当年这座优雅精致的建筑不知曾给多少虔诚的教徒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另一座体现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是圣˙索非亚大教堂。教堂平面呈十字形,墙体为清水红砖。整个建筑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中央耸立的巨大而饱满的洋葱头造型的穹顶,它坐落与16面体的鼓座之上,成为四翼校长彭尖顶的统率。这座教堂精致的砖砌技艺与严谨而完美的拜占庭风貌,成为“东方莫斯科”的又一标志。
除了这两座优雅的教堂之外,尚有东大直街尚的圣母守护教堂、哈尔滨游乐园内的圣母升天教堂、士课街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这些建筑都是俄罗斯式东正教堂的杰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