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7: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一篇: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不仅体现出凝聚性与组合性,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待遇,使各项公共服务惠及生活在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同时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治理体制的创建。由于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困难与阻力,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突破一些陈规旧俗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维,从而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现在,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农村的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本身还很不适应。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种类型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促进农村政治、民主、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破现有的治理体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立一些具体的服务组织,如互助救助组、环境卫生服务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文体活动组、公益事业服务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可以推选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办法建议多、村民易接受的优势,让他们来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从而由他们来带动和服务群众,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者也可以采用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做法进行试点,把一些经过专门培训、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农村社区,专门从事农村的社区建设工作。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韩国的经验,对那些选聘到农村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他们挂职到一些试验区实践一段时间,再聘用到需要的农村社区去工作。他们的福利报酬也要像城市社区工作者一样,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且不得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样就解决了工作载体和人才难题。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乡镇职能转变进行改革试点。撤销乡镇,改建为中心社区,统一管理农村的公共服务事务,从而真正实现乡镇在功能上、职责上的转变,使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公共服务为主。

二、重视服务区域的规划配置。在江浙沿海一带的农村,村庄很小,单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对都比较少。村落太小,就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配置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有些内容需要具有规模效应,才能很好地运作,如一个社区卫生站设立起来,没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也就运行不下去;再如社区工作者的配备,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村多社区多,工作人员势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财政就难以承受。诸如这方面的矛盾还有很多,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农村社区的配置要进行重新规划,以现有的村落为基础,根据情况进行规划配置,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如我市的东阳在2006年就已经对许多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从原先的500多个村合并为现在的300多个村,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却难以融合,特别是经济方面要实现融合还存在着高难度。但实际上这些合并后的村,就可以规划配置为农村社区,而合并前的村仍以村委会建制。这样在规划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县深泽的4个村一样,原来的建制村负责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则由合并后的社区来行使。当然,在一些暂不合并又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设立户籍人口在2000户左右的社区。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除了市场化服务项目和居民自愿、自助服务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构成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务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开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助残扶孤工作,开展农村避灾、减灾、救灾,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等提供政策服务,让公共福利事业项目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区居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图书(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文娱活动组织等,经常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头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确保农村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从社区重建与发展的角度看,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在人,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农村社区价值共同体就

不能建立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上,而应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观上,这是现化文明的价值基础。村民自治是村庄内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干扰影响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区自治是以体现共同利益的业缘、地缘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集团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这不仅是因为社区自治是更加开放和扩大了的区域化的自治,也是因为社区自治能更好地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过开办“新村学校”等形式,从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价值意义系统、伦理道德系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创造健康的乡村人文环境,通过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交往,提高素质,以此为农村社区发展、提高人文精神环境,注入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即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计,以社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职能取向,并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相应变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和保障村民大会对于本村建设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享有决策权,引导农民自治习惯的养成,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证农村社区服务走专业化、福利化的道路,实现社区自治的价值回归。

第二篇:推动税务代理发展对策思考

税务代理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纳税人依法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涉税事宜的中介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建立并完善税务代理市场,不断发展税务代理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税务代理作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其发展速度受市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影响。我国税务代理行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缺乏,有效供给不足。影响税务代理市场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依法治税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是税务代理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是税务代理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一些纳税人才会出于自身专业知识、办税能力和纳税成本的考虑,寻找税务中介服务,税务代理才能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税收执法严格,处罚得力,是促进税务代理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实行税务代理制的国家,一般都是税收征管方法科学严密、征管手段先进且违法处罚力度较大。很多纳税人因惧怕违法受罚而聘请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涉税事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尽管早已实行了纳税申报制度,但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却违反规定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将本应查账征收的固定业户也采取了定税或包税的办法,甚至出现了企业所得税附征现象,即按销售收入和当地规定的附征率计算附征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破坏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在相当程度上使税务代理丧失了一部分市场。在税务违章处罚方面,虽然我国新颁布的《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中均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行为的处罚办法,但由于一些地方执法不严,处罚不力,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受不到强大的外在压力,也就缺乏寻找税务代理的内在动力。

2.税务代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税务代理制度健全与否,是影响税务代理市场规范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行税务代理制的国家,都有相当健全的税务代理法律、法规相配套。如日本有《税理士法》、韩国有《税务士法》、德国有《税务师法》,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具有相当完善和健全的税务代理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税务代理内容的主要仅限于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一些暂行办法和条例,这些法规和规章虽为税务代理市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出台相对较晚,而且法律级次不高,相应的约束力也就较弱,很难适应税务代理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3.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状况。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状况,如监管力度、执业水准、收费情况和社会形象等方面,也是影响税务代理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税务代理服务质量高,有效供给充足,将会拉动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税务代理的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当前税务代理机构的运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税务代理机构的监管相对薄弱,各项管理制度和手段不够完善,税务代理的执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税务代理机构的社会形象。二是某些地区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或以其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招揽客户,垄断市场。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税务代理行业的独立、客观与公正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后果。三是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高,同国内相关服务行业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导致税务代理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和低层次上运转,影响了税务代理市场的有效拓展。

建立和完善税务代理市场,应从治理影响税务代理发展的市场环境入手,标本兼治,推动税务代理业健康发展。

1.加快税收法制建设步伐。应逐步提高税法的立法级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取消以各种条例、补充规定形式出现的税收规章制度,代之以人大通过的规范的税收法律,提高税收法规的层次,增强税法的权威性。同时应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税务代理的工作

实践,尽快制定一部《税务代理法》,以进一步明确税务代理的性质、宗旨、范围、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规范税务代理行为。

2.加大税收执法力度。税务部门作为一个经济执法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加大税收执法力度。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征收税款,另一方面要加强税务稽查的力度,严厉惩处税务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为自愿委托税务代理营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

3.明确税务代理机构的性质。税务代理是发生在税务代理机构与委托代理的纳税人之间的一种中介行为,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税务代理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成为真正以代理为服务内容的社会中介组织。税务代理机构必须与行政部门实行彻底的分离或脱钩,独立于各级税务机关之外,以保证税务代理行为的客观与公正。同时要把税务代理的业务活动严格限定在代理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项事务范围之内。

4.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由于我国税务代理业起步较晚,应实行政府和行业双重监督的管理机制。税务代理行为是一种具有民事法律责任的民事执业行为,而不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收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因而税务代理要按照民事行为的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独立地位的税务代理人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税务代理人协会可在各省、市、县成立行业分会,承担组织、管理的任务。税务代理人协会可根据需要设立相应部门,负责制定协会宗旨、行业标准、操作程序以及进行业务技术评定、组织考核、业务培训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工作。由于税务代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代理双方的物质利益,税务机关在不干预税务代理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和开展具体业务的前提下,应对税务代理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主要是从法律上对税务代理资格认定、业务范围、权利与义务等进行管理和界定,可考虑在省级以上的税务机关设置税务代理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制定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规划,组织税务代理人的资格考试与资格认定。

5.规范税务代理的收费标准。税务代理人提供的代理服务应坚持合理取酬的原则,通常收费标准应按代理人工作内容及其复杂程度来计算。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因此税务代理的收费标准也不可能全国整齐划一,各地区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上适当浮动。另外,对于经济效益不佳的一些企业,如果税务代理费用过高,则会加重其经济负担。因此,可考虑借鉴司法部门实施法律援助的做法,实行税务援助,专门对经济困难的纳税人提供相对低廉或无偿的服务。

6.提高税务代理的服务水准和质量。规范税务代理市场的最终目的是要依法代理,实现优质服务。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为纳税人提供热忱服务,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缴纳税款方面,同时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规范税务代理市场,就应逐步向综合服务型的代理模式过渡。目前,一些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代理业务局限于帮助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办某些事务性工作,使税务代理的吸引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很多纳税人不仅要求代理服务项目广泛,而且要求服务档次高,服务方式一体化。因此,税务代理机构在为纳税人提供会计业务、资产评估等常规业务的基础上,还要在财务决策、经营咨询、投资论证尤其是税收筹划方面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第三篇: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社区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新祥 徐昌洪

2010年第10期 ——社会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社区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推动城乡建设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各地针对过去居委会规模过小、地域交叉、资源分割、管理不便等问题,按照有关文件提出的要求,重新划分了社区,调整了社区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新型社区3862个。在此基础上,各地大力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已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责任主体,以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服务性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同时,各地注重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工作机制,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初步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为主体、以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通过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环境,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社区得到逐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机制正在形成。现在,全省大部分城市已推行了社区居委会户代表选举或直接选举工作,全省实行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社区已经达到40%左右。各地还积极探索,组织居民开展“门栋自治”、“居民论坛”等民主管理活动,创新了社区民主管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民主自治。

——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各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来抓,通过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目前,社区服务的内容已从传统的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特别是各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以及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深受居民群众的好评。

——社区建设投入保障逐步加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社区建设投入和发展机制,加大社区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社区建设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当中从无到有,比重不断增加,并逐步建立增长机制,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社区工作运转经费基本得到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达到月均1000元左右。

——农村社区建设探索推进。各地根据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努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全省18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及相关县(市)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关注的利益需求出发,加强农村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形成了不同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推动了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全省社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力,四是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五是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争取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抓紧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地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编制好社区建设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建设工作资金投入的制度化、可持续化。

——切实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调整社区规模。当前,重点是切实理顺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新建住宅区、工矿企业所在地、城中村及城郊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组建工作,全面完成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全覆盖。二是探索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具体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三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需要社区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以及针对社区开展的检查、考核、评比等,都要报经市、区(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审核批准。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承担;凡经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或委托给社区组织承担的有关工作事项,必须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手段,做到任务责任到位、工作经费到位。

——努力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手段。一是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要根据社区管理人口规模核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二是加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建设。每个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的基本标准,并普遍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一是整合社区工作力量。完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并根据社区管辖人口规模,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的职数。同时,要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交叉任职、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合署办公。二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按照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解决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及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工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相关福利待遇。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民政厅)

第四篇:农村社区建设对策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不仅体现出凝聚性与组合性,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待遇,使各项公共服务惠及生活在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同时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治理体制的创建。由于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困难与阻力,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突破一些陈规旧俗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维,从而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体制。现在,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农村的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本身还很不适应。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种类型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促进农村政治、民主、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破现有的治理体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立一些具体的服务组织,如互助救助组、环境卫生服务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文体活动组、公益事业服务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可以推选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办法建议多、村民易接受的优势,让他们来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从而由他们来带动和服务群众,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者也可以采用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做法进行试点,把一些经过专门培训、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农村社区,专门从事农村的社区建设工作。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韩国的经验,对那些选聘到农村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他们挂职到一些试验区实践一段时间,再聘用到需要的农村社区去工作。他们的福利报酬也要像城市社区工作者一样,由政府财政购买服务,且不得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样就解决了工作载体和人才难题。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乡镇职能转变进行改革试点。撤销乡镇,改建为中心社区,统一管理农村的公共服务事务,从而真正实现乡镇在功能上、职责上的转变,使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公共服务为主。

二、重视服务区域的规划配置。在沿海一带的农村,村庄很小,单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对都比较少。村落太小,就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配置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有些内容需要具有规模效应,才能很好地运作,如一个社区卫生站设立起来,没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也就运行不下去;再如社区工作者的配备,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村多社区多,工作人员势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财政就难以承受。诸如这方面的矛盾还有很多,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农村社区的配置要进行重新规划,以现有的村落为基础,根据情况进行规划配置,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如我市的东阳在2006年就已经对许多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从原先的500多个村合并为现在的300多个村,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却难以融合,特别是经济方面要实现融合还存在着高难度。但实际上这些合并后的村,就可以规划配置为农村社区,而合并前的村仍以村委会建制。这样在规划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县深泽的4个村一样,原来的建制村负责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则由合并后的社区来行使。当然,在一些暂不合并又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设立户籍人口在2000户左右的社区。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除了市场化服务项目和居民自愿、自助服务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构成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务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开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助残扶孤工作,开展农村避灾、减灾、救灾,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等提供政策服务,让公共福利事业项目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区居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图书(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文娱活动组织等,经常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头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确保农村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四、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从社区重建与发展的角度看,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在人,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农村社区价值共同体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上,而应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观上,这是现化文明的价值基础。村民自治是村庄内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干扰影响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区自治是以体现共同利益的业缘、地缘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集团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这不仅是因为社区自治是更加开放和扩大了的区域化的自治,也是因为社区自治能更好地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过开办“新村学校”等形式,从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价值意义系统、伦理道德系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创造健康的乡村人文环境,通过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交往,提高素质,以此为农村社区发展、提高人文精神环境,注入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即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计,以社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职能取向,并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相应变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和保障村民大会对于本村建设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享有决策权,引导农民自治习惯的养成,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证农村社区服务走专业化、福利化的道路,实现社区自治的价值回归。

第五篇:信用体系发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思考

受中央组织部、外国专家局的派遣,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我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访问学者。在那段时间里,我集中精力就美国信用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先后走访了美国国家信用联盟管理局、消费者数据产业协会、三大征信机构之一的全联公司、信用卡业务排在前列的花旗集团和弗吉尼亚伊利诺州政府;研读了不少文献,浏览了相关网站;与

肯尼迪学院的一些教授、学者和美国金融界的一些朋友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我所撰写的《关于美国信用体系的研究与思考》的结业论文,提交给了肯尼迪学院和中央组织部、国家外专局,也发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管理世界》杂志上。回国后这三年,我结合国内情况和工作实际,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和作法,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学习的收获

美国的信用体系已经拥有160多年历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美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统计显示,美国居民消费信用额保持了长达50余年、年均12%的速度增长;美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居民的信用消费方式占美国国内产品总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美国的市场交易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的先进交易方式向现代的信用交易方式转变,目前75%以上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消费,80%以上的企业间经营活动采用信用支付的方式;以信用交易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销售总额占到全球的70%以上。美国经济学家将信用体系喻为“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武器”。同时,信用体系在约束社会成员行为,防止犯罪活动发生,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美国信用体系发展的历史,给我五点启示:

1、政府引导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就开始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明确规定所有从金融市场贷款和融资的企业、所有政府和企业的债券,都必须事先进行资信评级。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核心的功能各异、综合配套的专项法律,现今生效的法律近20部。通过政策引导和立法推动,美国的信用体系得以不断发展、规范。

2、征信评信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美国三大个人征信机构建立了包括几乎所有美国成年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2-3天对每份个人信用资料进行一次更新,每年提供的信用报告达14亿份之多。企业评信机构邓白氏公司使用90多种语言和180个货币种类产生面向全球的信用产品。个人要贷款,必须要有征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企业要融资,必须要进行信用评级;信用激励与惩戒互动,缺乏信用记录和信用记录不佳,将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3、依法监管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美国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相辅相成。其法律几乎涵盖了所有信用关系、信用方式和信息交易的全过程。每一项法律都明确了主要执法和辅助执法机构。多部专项法律和多个部门联合监管,为维护信用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此外,美国信用行业还有许多自律性组织,实现自律性管理,与政府监管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管理职能上的互补和互动。

4、培育信用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美国最大的信用消费主体是居民个人。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商家等既是信用主体,也是信用交易载体。在美国,公众消费观念、信用意识、信用行为的高度融合,商业信用与金融信用的高度融合,促进了信用主体的发育完善,带动了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

5、健全中介服务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桥梁。美国的信用交易渗透整个商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美国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众多,既包括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银行等普通中介机构,还发展了信用保险、信用保理、信用担保、商帐追收机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中介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降低了信用交易的风险、增强了信用交易的功能。

但是,我在考察和研究中发现,美国的信用体系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庞大的、有利可图的消费信用交易市场,刺激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一些零售商纷纷扩张消费信用业务。据统计,信用卡公司每年给客户发出的消费信件就占美国邮件总量的10%;美国家庭户均拥有的信用卡达4.5张,户均信用卡欠债接近9000美元,信用卡的坏帐率从过去的3%上升到5%。同时,在网上交易和商家刷卡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盗用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进行犯罪活动,给信用交易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影响。最近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危机,里面既有信用缺失的问题,也有信用泛滥的问题。美国高盛公司最新预测,由于次贷危机的拖累,信用卡的坏帐率将达到7.7%,个中的原因、教训值得认真分析和汲取。

二、成果的运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道德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这充分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建设。

2005年初回国后,我在运用哈佛考察、研究成果的同时,注重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作法,积极推动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2005年正式启动,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形成了被喻为具有特色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几句话:政府规划,规章先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舆论引导,理论研究,激励惩戒,社会联动。重点抓了六项工作:

一是制定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从2005年到2010年,力争实现“一二三四”的目标。即建立一个系统: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应用系统;两个机制: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和信用宣传教育机制;三个体系:信用法规制度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四个形成:到2010年,努力形成较为配套的信用法规制度、较为规范的信用中介服务行业、较为活跃的信用市场需求、较为完善的社会约束机制。

二是颁布了《**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在全国性信用法律法规暂未出台的情况下,组织专门班子,研读了20部法律,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前后十易其稿,最后由省长签署省政府令,发布了《**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规章对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和监管做了明确规定。这一办法的一个创新是,把企业和个人、公共征信机构和商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使用都统一在一个规章里。

三是建立了“三库一网一平台”信用信息系统。“三库”是指以信贷服务为重点的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市场监管为重点的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人口信息为重点的依托身份证管理系统的“公民信息数据库”。“一网”是指面向社会开放的“**信用网”。“一平台”是指“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目前,我省信用信息体系统首批归集了21个单位的信用信息数据,第二批18个单位的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已经启动。截止去年12月31日止,人行系统的数据库已拥有24.3万户企业、3320多万自然人的信贷信用信息;工商系统的数据库已拥有231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397万条信用信息;公民信息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已拥有1亿条与个人信用密切相关的信息,涉及6700万自然人。这一系统,往上,连通了国家3个部门的数据库;向下,延伸到了基层的工商所、派出所和营业所,归集了最原始的信用信息数据;横向,则与各有关部门的数据库相连。这一系统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并依法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四是健全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快建立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是全国第一个由省级政府专门就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问题制定的政策性文件。《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也开始取得初步成效。金融机构将查询信用信息数据库作为贷前审查的重要环节和贷后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月查询量达6万次。省工商部门对守信企业,开辟办证办照绿色通道,给予年检免检等待遇;对失信企业,采取限制登记、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等惩罚措施。省公民信息管理局与人事、教育、社保部门合作,利用身份证信息核查功能,查出了在各种考试中代考的“枪手”995人,发现了78起冒领养老保险的事情,给予了公开曝光和取消资格的惩罚。**、怀化等5市在评先评优、干部考核等工作中开始查询信用信息数据库,长沙县在人大、政协换届中查询候选人的信用记录,取消了不良记录的10个人的资格。汨罗市推荐后备干部,34名人选全部提交了个人信用报告。

五是开展了信用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活动。为了普及信用知识,弘扬信用文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我们在报刊上全文刊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举办了信用建设专题报告会,编辑出版了《社会信用体系知识读本》;在75所大中专学校中进行信用知识专项宣传活动。去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信用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信用知识网络竞赛、信用进社区、**品牌信誉调查等活动,社会效果良好。2006年,我们依托**大学金融学科的优势,组织大型企业支持**大学创办了“信用研究中心”。目前已有《信用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选择与制度构架研究》、《**省信用服务产业发展研读》等10个课题正在进行。目前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在读博士生4人。

六是出台了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文件和规划。发展银行卡产业是实现传统现金交易向现代信用交易转变的重要前提。我们把发展银行卡产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发展信用经济的重要举措,出台了关于支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省银行卡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06-2010年)》。全年,我省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4900万张,增长38%;交易金额达到651亿,增长80%,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近三年发卡量与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23%和90%,在全国同业的综合排名由2004年底的第13名前移至去年的第7名。

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起点比较高、发展比较快,成效比较明显,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位的肯定,成为金融机构看好**的一个品牌,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2006年7月9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我省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0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2006年9月,人民银行总行选择**省作为开展金融创新综合服务试点的唯一省份,首要的内容就是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情况交流》第29期专门推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2007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再辟专版,报道《**人的“信用生活”》。

三、两点建议:

1、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严格地讲,一个区域性地信用体系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功能和作用也是有限的。地方制定的信用管理的政府规章,由于没有上位法的支持,效力也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建立期覆盖全国、统一完备的信用体系。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这表明了这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已经被列入议事日程。当务之急,建议国家抓紧研究制定专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加快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建议国家加大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的力度,建立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全国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2、关于出国交流培训的建议。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了解、研究外部世界,借他山之玉,采众家之长。因此说,组织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出国交流培训,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建议这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加强。作为出国交流培训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选择好学习、研究的主题,事前也可从学习、研究的背景、资料等方面作一些准备。建议派出前组织上要与出国交流培训的人员就学习、研究计划进行一次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回国后要提交学习、研究报告,有的还可以进行跟踪调查。

下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彭佑明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辖有乡镇12个、行政村304个、社区居委会33个,总人口68万,其中城镇人口14万。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静的村庄开始变得喧嚣,人们的灵魂也随之慢慢地迷失,似乎只剩下了趋壳,急需构建一个体现村庄灵魂,提升村民心气神的精神家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

    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着眼于农村发展,围绕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以民主......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合乡并村工......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欠发达乡镇农村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特定时期,农村新社区是一个崭新的......

    农村社区建设

    城乡统筹连片推进 全面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近年来,坊子区把握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和良好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基本......

    农村社区建设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 通过农村社区建设, 大力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加强农村墓层社会服务和管理, 着力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