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当前形势下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当前形势下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化学工程学院制药0902班熊志华 【摘要】
随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意义深远重大。在中国-欧盟关系现状中,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外交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通过对中欧现状原因的分析,对当前形势下的中欧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中欧关系未来的走向。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关系的前景依然很乐观。【关键词】中欧关系 现状 原因分析 前景
一、中欧关系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但中欧在经济、政治及外交等领域存在矛盾和分歧,中欧双方需共同努力来彼此间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现状
中欧经贸关系相互依赖程度高 互补性强,但近来摩擦不断。今年中欧贸易额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6年欧盟已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国也保持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双方经贸合作更趋务实和富于选择性,贸易关系日渐成熟。但双方源于经济体制和结构所致得贸易争端和冲突也呈上升趋势,首当其冲的是贸易逆差 贸易纠纷合人民币汇率问题,及欧盟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问题。
(二)政治现状
经历了冷战和对华经济制裁**,中欧双方的政治互信得到了显著增强。双边对话和沟通日渐机制化 固定化,中欧高层频繁互访,欧盟主流政见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相继在重要场合呼吁尽快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都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里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认知差异和遗留的意识形态分野,及欧美跨大西洋特殊关系的影响,欧盟与中国的政治互信也存在不少障台湾问题 西藏问题 对华军售问题以及欧盟对中华民主 自由 人权方面的偏见等,都给中欧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带来了一些阴影。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三)外交现状
近几年来,中欧之间的外交领域潜在的的矛盾逐渐增多。首先是非洲问题。非洲很多国家曾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后者一直把非周刊做自己的“后花园”。近三四年来,中国大大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交流,而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被欧洲大国认为是“挖墙脚”。其次,欧洲一直以自己的政治制度 发展模式为豪。但近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产生了广泛吸引力,欧盟认为这降低了欧洲模式的吸引力。在国际能源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 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欧盟也对中国不满增多,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 甚至和中国国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欧盟大国对华外交中的价值观转变(包括新领导人上台)。
欧盟对华外交有利益外交,也有价值观外交,欧盟总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大致的平衡,过去欧盟更注重经贸问题和利益外交。但自2006年以来英德法新领导人上台后,价值观外交逐渐开始占上风,他们认为中国“不民主 不自由但是经济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刻意渲染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借人权和宗教等问题向中国发难,在这些方面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可谓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二)深层原因
1.经济因素:欧洲既看重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又把中国当做主要的经济威胁。近几年中欧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开始突出。表现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上升,对欧洲制造业造成一定挑战;欧洲舆论因此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形成了对中欧关系不利的大气候。而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2.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化引发欧盟对中国崛起的担心。进入21世纪后,国际体系权力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盟因为缓慢的经济发展和相对滞后的外交与安全合作而难以成为“全球性欧洲”(布朗语);而持续快速上升的实力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的崛起使欧盟倍感压力,而消除这种压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高举“价值观外交”的旗帜,以阻滞中国的崛起。
(三)外部原因
美国因素:欧洲调整了”拉中制美”战略。美国单边主义一度引起欧洲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极大的不安。欧洲的忧虑随着2003年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达到了极点。不是第二任期内,美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单边主义收敛,对传统盟友的重视程度增大,而欧洲方面随着德国和法规领导人相继更迭,对美国的政策也作了务实的调整。欧美紧张关系开始缓和。欧洲对与中 俄等大国一起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需求程度下降。
三、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从当下来看,中欧关系正在进入已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我们也不能据此就推断中欧关系会倒退或者陷入持续的困难。相反,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讲的,中欧关系“基础坚实 前景光明”。尽管有种种矛盾,但中欧关系仍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一)经济方面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了压力,但总的看来,中欧关系仍有深厚的经济基础。中欧经贸关系作为中欧关系的基石,虽然近年来波兰不定 摩擦增多,但总体是一种互补关系,双方合作也不断扩大。自2004年开始到现在,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中国对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欧盟27国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双方肯定会着眼大局,以经贸利益为重。
(二)外交方面
在应对全球新型挑战及热点为题等方面,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欧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日渐上升。欧洲是国际多边主义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动着。欧洲领导人意识到世界已进入“相对大国时代”(萨科齐语),唯有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接纳在内,才能有效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可以肯定,国际合作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重要。
(三)政治方面
中欧之间不存在潜在的地缘政治冲突危险,中欧双方都希望对方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双方在世界观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支持建设一个多极世界,实行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和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因此,中欧双方应更多的注重务实,减少以实行条和价值观方面的摩擦,求同存异。同时欧方应更多的尊重中方主权,再台湾藏问题上,减少甚至放弃对中方领土和主权的强行干涉,这将有助于双方建立互信合作关系。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四、结语
综合上述,中欧关系将继续在曲折中前进。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振荡源,避免中欧关系出现大的起伏。中国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发展对欧关系。中欧前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进行时,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由于经贸合作在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我们应利用好新建立的高层经贸对话机制,千方百计减少贸易摩擦,努力使欧关系趋于稳定。
各国的对外政策最终都是由其本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中欧之间的利益吻合点或者说共同点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点。进一步发展中欧之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欧双方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只要双方坚持以大局为重,根据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欧关系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参考文献
[1]《欧关系的大趋势和小曲折》,冯仲平,现代国际研究院,2009年
[2]《对近期中欧关系困境的思考》,卢晨阳,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2期 [3]《当前中欧关系评析》,喻峰,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1月 [4]《当前中欧关系浅析》,赵怀普,外交评论,2008年10月
[5]《强大的中国与变化的中欧关系》,李永辉,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12月 [6]《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成就 特点与问题》,樊莹,外交评论,2008年4月 [7]《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对称与不对称性》,周弘,欧洲研究,2004年2月 [8]《对近期中欧关系困境的思考》,卢晨阳,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2期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的中欧关系
金融危机下的中欧关系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已蔓延至全球,中国亦不能幸免,在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峰会,各国领导人并未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达成基本共识,虽然就加强国际金融监管达成了共识,但关于金融体系实质性的改革各方分歧仍大,这是因为其一美国为了维护其话语权,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不可能轻易放弃美国的霸主地位。二是新兴经济体之间各自国际利益也有所不同。三是欧盟如今也是自顾不暇,其经济体已率先进入衰退,欧盟还不具备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新金融体系的实力。
近年来,中欧合作不断加强。合作增多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欧洲对华合作的需求在增加。第二,近几年,欧洲努力扭转过去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被动地位,希望能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发挥作用。所以,过去中欧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方面,现在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包括一些全球性的合作。
金融合作正体现了中欧关系这种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中欧加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合作至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中欧要加强合作。中欧现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相比中国,欧洲受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大许多,但我们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中欧有共同利益。首当其冲就是保持经济增长,欧洲一方面在救市,另一方面也出台了很多经济刺激计划,这和中国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任务是一样的。当然这其中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隐忧。12月初,欧洲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这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在上升,对中国的反倾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贸易保护主义是中欧共同的敌人,双方应该避免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前段时间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没有涉及贸易保护主义议题是个遗憾,明年4月份在英国将要举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二次20国集团会议,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能会提到贸易保护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推动现有国际金融制度和体系的改革。金融危机为中欧在这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个契机。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过去的国际金融制度和体系越来越过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体现的非常明显。金融危机表明,八国集团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它的作用可能会被20国集团取代。虽然这个结论有待观察,但八国集团确实引来很大的争议。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是由美国以及欧洲控制和主导的,比如,世界银行的行长一般是美国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则是欧洲人,这是二战后的惯例。现在看来,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没有独自解决金融危机的能力,八国集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际上,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欧洲的态度比美国要积极。美国不愿意放权,不愿意把既得利益拿出来。但欧洲人已经意识到,这个体制中美国的话语权太大;而且,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欧洲加美国,也就是所谓的“西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一个说法叫“相对大国论”,就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绝对能控制国际格局的单一力量。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力量在相对下降,新型经济体作用在不断上升。所以,与美国相比,欧洲更愿意把新型经济体纳入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增加他们的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也认识到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所以,中欧在拉动双方的经济增长和推动现有国际体系金融体系改革这两方面有共同利益,双方应该展开积极的合作。
第三篇: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
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
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拥政爱民,是我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形势下,以警民鱼水情谊的优良传统为基础,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与人民紧密团结、互相支援,使新时期的警民关系
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社会的主要矛盾、部队的任务、警民交往的成员、警民之间的利益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给警民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分析和研究警民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新特点:
第一、警民交往的成员范围更新拓宽。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是警民交往的主体。当前,兵员成分有了很大变化,士兵入伍前所从事的职业多样化、有农民、工人、职员、大学生,有厂长、经理、个体户、老板、企业家,还有临时工,待业青年等。一方面由于成员知识水平的提高,推进了警民交往的层次,有利于警民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由于警民双方成员的多样复杂,容易使警民之间的感情疏远,容易在警民交往中发生矛盾和纠纷。这给警民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第二、警民交往的方式不断拓宽。我们武警消防部队其勤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特点。当前,警政警民之间的交往已发展为多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从交往的内容来看,既有信息上的传播,又有技术上的培训协作;既有日常生活上的互帮,又有国计民生大事上的共谋;既有思想情感上的交往,又有两个文明的共建。从交往渠道来看,既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集中联系,也有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影响,以往的大规模、多层次、有组织的群众间的联系有减弱趋势,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有所增长。
第三、警民交往的主导地位发生更移。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开发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部队的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警政警民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广大官兵必须牢固树立起国家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关系,自觉服从并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第四、警民交往中的利益关系日趋增多,“互利要求增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警民双方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军队与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增多。警民交往中经济上的“互利互惠”日益突出。首先,是“互利”要求的意识强,对政治利益、政治影响的考虑少了。其次,是“互利”要求的迫切性增强,不再掩饰对“利”的要求与欲望。
第五、警民交往的领域更加广泛,并不断拓宽。在政治思想上,军地都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经济上,军队要根据政策和法律开展经营活动,为克服军费困难和提高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为此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支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警政警民在各个领域中的联系和交往将不断扩展。
当前形势下密切和处理警政警民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经济建设和武警部队建设的关系。国家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是取决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力量的强大程度。就我们武警消防部队来看,赖以进行安全保卫的武器装备的优劣,取决于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部队的编制、练制、战略战术水平,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部队武器装备和军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说,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不断提高武警部队机动能力的基本保证。反过来说,加强了部队建设,保证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又可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两者密切相关,必须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关系,也许并不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这个关系,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局下,既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部队建设的需要;既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部队执勤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说,就要在搞好执勤、训练的同时,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援和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凡是有损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不能干;凡是部队利益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矛盾的,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利益为重,主动让路。
二、坚持警民一致,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利益的群众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各群体的具体利益也日趋复杂化,这样,警民交往中的各种矛盾必然增加。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警民关系将以经济利益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为显著特征。要解决警民之
间这种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某些具体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因此,对部队来说,还是要坚持警民一致的原则,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发挥各基层单位的优势,积极帮助驻地群众发展生产。通过经常性的群众工作,架起部队与驻地群众的感情桥梁,形成警政警民间“同舟共济”的局面。当然,警
民之间在某些具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妥善处理。属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可以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造成一个警民相互着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社会心理气氛;属于一些无法可依的特殊问题和构不成法律调解的一般性问题,也可以运用行政手段,依靠警地双方行政组织的领导权威相调解。总之,即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照顾双方的利益,互谅互让;属于涉及法律的问题,一定要依法办事,可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使警民关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三、坚持互助互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私奉献与物质利益关系,事实上,由于商品经济本身存在着消极影响,在摒弃“重义轻利”这一传统道德心理的同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社会心理也在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就格外崇敬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精神。而素以牺牲、奉献精神为人民群众称颂的军人,也更加渴望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每个官兵都懂得,军人应该把国家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作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抉择。军人讲尽义务、无私奉献,但是,军人也是社会成员,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作保证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警民之间的经济交往中,不能不算经济帐,应该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平等交往,互利互惠。
当前形势下如何密切警政警民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针对警政警民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加强警政警民团结,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商品经济对密切警政警民的促进作用和消极作用,更新思想观念,自觉坚持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新型的警政警民关系。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既不能把过去警民交往中搞大规模、高频率、多层次的共建经济模式作为衡量密切警民关系的主要标准,也不能把官兵交际观念的变化视为“反常”而一概否定。而应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警地之间的联系规模、范围和内容的新变化,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部队改革和建设服务这个大前提下,确立一个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的全新观念,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根基。其次,要加强研究,改革创新。警地双方要高度重视探索研究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之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再次,要适时调整警地关系与当前形势不相一致的部分,克服市场经济治军地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步建立完善与当前形势相配套,有利于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业务体系和网络制度。
第二、拓宽警民之间团结协作渠道。(1)加强政治团结,促进政治上互爱。警政警民都要相互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坚持“团结——协商——团结”的方针,在互谅互让、主动协商、积极配合中妥善解决军地之间出现的矛盾和纠纷。(2)加强经济协作,促进经济上互惠互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警民之间经济上的互相往来,协作大大增加了。如军队帮助地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地方支持部队的硬件建设等,都存在着支持协作的问题。(3)加强科学文化合作,促进精神文明共建。一是开展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二是开发以“四有”为目标的思想道德教育,坚定警民的社会主义信念;三是开展拒腐防变教育和法制教育;四是开展丰富和改善警民文化生活的活动。(4)加强生活互帮,促进生活上互相关心。一是引导人民群众领会党的富民政策,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要克服单一的物质互帮,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互帮结合起来。(5)搞好警地两用人才的培训。
第三、加强并健全警民交往的协调机制。(1)加强机构性协调。根据当前形势下警民交往的特点、规律和活动内容,警地双方都应该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以保证警民交往活动的正常化和经常化。(2)加强政策和法律性协调。就是通过政策和法制教育,使警民双方学会法律解决问题,用法律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为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和加强警民团结,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3)加强感情性协调。指警民交往中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通过情感交流进行的协调。要运用警民交往中的积极因素,拓宽情感交流的路子。在交往中部队既要注意个体形象的影响,又要注意集体形象的作用。
第四、要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和互利原则,在当前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警地双方利益关系。首先,要认清警地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明确支援地方经济和搞好部队自身建设是一致的。其次,要确立拥政爱民促进、共建提高的观念。在处理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在经济交往中,尽量做到等价有偿、平等互利,注意在精神方面多索取,在物质方面多给予。再次,要围绕中心任务为对方多办实事。就部队而言,要积极参加驻地的改革和建设,做社会主义的忠诚卫士,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要顾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最后,警民在经济领域的协作交往中,要实现经济上的互利。消防部队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部队,要正确处理好协作现互利的关系,不能把等价交换作为警民经济协作的唯一砝码,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
第四篇:当前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
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拥政爱民,是我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形势下,以警民鱼水情谊的优良传统为基础,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与人民紧密团结、互相支援,使新时期的警民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社会的主要矛盾、部队的任务、警民交往的成员、警民之间的利益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给警民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分析和研究警民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下的警政警民关系新特点:第一、警民交往的成员范围更新拓宽。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是警民交往的主体。当前,兵员成分有了很大变化,士兵入伍前所从事的职业多样化、有农民、工人、职员、大学生,有厂长、经理、个体户、老板、企业家,还有临时工,待业青年等。一方面由于成员知识水平的提高,推进了警民交往的层次,有利于警民开展两个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由于警民双方成员的多样复杂,容易使警民之间的感情疏远,容易在警民交往中发生矛盾和纠纷。这给警民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第二、警民交往的方式不断拓宽。我们武警消防部队其勤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特点。当前,警政警民之间的交往已发展为多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从交往的内容来看,既有信息上的传播,又有技术上的培训协作;既有日常生活上的互帮,又有国计民生大事上的共谋;既有思想情感上的交往,又有两个文明的共建。从交往渠道来看,既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集中联系,也有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影响,以往的大规模、多层次、有组织的群众间的联系有减弱趋势,以个体为主的松散联系有所增长。第三、警民交往的主导地位发生更移。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开发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部队的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警政警民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广大官兵必须牢固树立起国家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关系,自觉服从并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第四、警民交往中的利益关系日趋增多,“互利要求增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警民双方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军队与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增多。警民交往中经济上的“互利互惠”日益突出。首先,是“互利”要求的意识强,对政治利益、政治影响的考虑少了。其次,是“互利”要求的迫切性增强,不再掩饰对“利”的要求与欲望。第五、警民交往的领域更加广泛,并不断拓宽。在政治思想上,军地都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经济上,军队要根据政策和法律开展经营活动,为克服军费困难和提~兵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为此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支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警政警民在各个领域中的联系和交往将不断扩展。当前形势下密切和处理警政警民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经济建设和武警部队建设的关系。国家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一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是取决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力量的强大程度。就我们武警消防部队来看,赖以进行安全保卫的武器装备的优劣,取决于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部队的编制、练制、战略战术水平,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部队武器装备和军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说,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不断提高武警部队机动能力的基本保证。反过来说,加强了部队建设,保证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又可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两者密切相关,必须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建设与部队建设的关系,也许并不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这个关系,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局下,既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部队建设的需要;既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部队执勤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说,就要在搞好执勤、训练的同时,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援和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凡是有损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不能干;凡是部队利益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矛盾的,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利益为重,主动让路。
二、坚持警民一致,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利益的群众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各群体的具体利益也日趋复杂化,这样,警民交往中的各种矛盾必然增加。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警民关系将以经济利益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为显著特征。要解决警民之间这种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某些具体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因此,对部队来说,还是要坚持警民一致的原则,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发挥各基层单位的优势,积极帮助驻地群众发展生产。通过经常性的群众工作,架起部队与驻地群众的感情桥梁,形成警政警民间“同舟共济”的局面。当然,警民之间在某些具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妥善处理。属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可以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和社会~的力量造成一个警民相互着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社会心理气氛;属于一些无法可依的特殊问题和构不成法律调解的一般性问题,也可以运用行政手段,依靠警地双方行政组织的领导权威相调解。总之,即要坚持原则,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照顾双方的利益,互谅互让;属于涉及法律的问题,一定要依法办事,可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使警民关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三、坚持互助互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私奉献与物质利益关系,事实上,由于商品经济本
身存在着消极影响,在摒弃“重义轻利”这一传统道德心理的同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社会心理也在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就格外崇敬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精神。而素以牺牲、奉献精神为人民群众称颂的军人,也更加渴望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每个官兵都懂得,军人应该把国家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作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抉择。军人讲尽义务、无私奉献,但是,军人也是社会成员,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利益作保证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在警民之间的经济交往中,不能不算经济帐,应该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平等交往,互利互惠。当前形势下如何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针对警政警民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加强警政警民团结,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商品经济对密切警政警民的促进作用和消极作用,更新思想观念,自觉坚持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新型的警政警民关系。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既不能把过去警民交往中搞大规模、高频率、多层次的共建经济模式作为衡量密切警民关系的主要标准,也不能把官兵交际观念的变化视为“反常”而一概否定。而应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中,重新认识警地之间的联系规模、范围和内容的新变化,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部队改革和建设服务这个大前提下,确立一个适应当前形势要求的全新观念,把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根基。其次,要加强研究,改革创新。警地双方要高度重视探索研究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之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再次,要适时调整警地关系与当前形势不相一致的部分,克服市场经济治军地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步建立完善与当前形势相配套,有利于发展新型警地关系的业务体系和网络制度。第二、拓宽警民之间团结协作渠道。(1)加强政治团结,促进政治上互爱。警政警民都要相互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坚持“团结——协商——团结”的方针,在互谅互让、主动协商、积极配合中妥善解决军地之间出现的矛盾和纠纷。(2)加强经济协作,促进经济上互惠互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警民之间经济上的互相往来,协作大大增加了。如军队帮助地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地方支持部队的硬件建设等,都存在着支持协作的问题。(3)加强科学文化合作,促进精神文明共建。一是开展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二是开发以“四有”为目标的思想道德教育,坚定警民的社会主义信念;三是开展拒腐防变教育和法制教育;四是开展丰富和改善警民文化生活的活动。(4)加强生活互帮,促进生活上互相关心。一是引导人民群众领会党的富民政策,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要克服单一的物质互帮,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互帮结合起来。(5)搞好警地两用人才的培训。第三、加强并健全警民交往的协调机制。(1)加强机构性协调。根据当前形势下警民交往的特点、规律和活动内容,警地双方都应该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以保证警民交往活动的正常化和经常化。(2)加强政策和法律性协调。就是通过政策和法制教育,使警民双方学会法律解决问题,用法律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为密切警政警民关系和加强警民团结,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3)加强感情性协调。指警民交往中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通过情感交流进行的协调。要运用警民交往中的积极因素,拓宽情感交流的路子。在交往中部队既要注意个体形象的影响,又要注意集体形象的作用。第四、要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和互利原则,在当前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警地双方利益关系。首先,要认清警地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明确支援地方经济和搞好部队自身建设是一致的。其次,要确立拥政爱民促进、共建提高的观念。在处理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在经济交往中,尽量做到等价有偿、平等互利,注意在精神方面多索取,在物质方面多给予。再次,要围绕中心任务为对方多办实事。就部队而言,要积极参加驻地的改革和建设,做社会主义的忠诚卫士,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要顾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最后,警民在经济领域的协作交往中,要实现经济上的互利。消防部队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警察部队,要正确处理好协作现互利的关系,不能把等价交换作为警民经济协作的唯一砝码,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
第五篇: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性教育
当前形势下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内容摘要:在我国,少女堕胎现象近年来骤然增多,而且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以及近来社会上频发的少女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被性侵犯,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忧虑。这其实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在“性教育”上缺失,而现实的情况表明,“性教育”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青少年
青春期
性教育
在我国,“性教育”一直处于一片空白,人们对有关“性”的话题莫不讳莫如深,家长被孩子问及“性”方面的知识,要么认为孩子“有情况”,要么找恶劣的解释搪塞过去,要么避而不回;而学校呢,在进行生物卫生知识讲解的时候,涉及“性”的知识都是跳跃过去或者留给学生们自己看,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好奇心和疑惑得不到解答就会寻求其他途径,如网络、不良书籍,去探索、去求解,有的也会避而远之,造成性知识的盲区。究其根源,我国乃礼仪之邦,说到“性”,从来都是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另外,还在于人们对“性”的误解,片面的认为“性”就是“性交”,试问,这样一种理解让家长如何拿出来摆在桌面上教育孩子呢?
但是,进入青春期这个“危险年龄”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信息
爆炸的时代,一个各种诱惑空前巨大的时代,一个由单一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的时代,一个社会由道德约束向法律约束转变的时代,青少年“性开放”与家长“性保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时代„„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以各种方式随时随地的在“教育”,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从各种正面、正规的渠道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
(一)家庭环境方面
首先,家长对“性”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性教育”不是“性交教育”,它包括性别、生理、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性教育是生命教育;
其次,父母不但要具备“性”方面的知识,还要愿意与孩子交流,父母应该和孩子平和、自然的沟通,不要讳莫如深,给孩子一种“性”是丑陋的而不能讲出来的感觉,这样会造成孩子对“性”的误解,例如,在女孩来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的时候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再次,著名医学家吴阶平认为,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因此,家长应注意在孩子0—4岁时有意识的给孩子讲一些浅显易懂并且适合这个年龄的性知识,如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以及与异性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简单的绘图本等等,让孩子对性友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
长应该与孩子平和、自然的交流,形成和睦的亲子关系; 另外,家长应教会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在遇到性侵犯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应先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学校环境方面
首先,高校应该逐步开设有关性教育专业,系统的学习性知识,培养一大批专门的性教育老师,提高中学进行性教育教师的性知识水平;
其次,学校老师在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性教育时应该清楚地讲解,不要含糊其辞、搪塞过去,留下疑问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再次,青春期“荷尔蒙”的增长,性意识的萌发,以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而将之诉诸于异性,不要妄加定论其为“早恋”。学校对早恋应有正确的界定和理性的认识,不要杯弓蛇影,导致正常的异性关系被扭曲、正常的异性情感被禁止,这样对“早恋”的过分指责、贬斥会不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学校应该优化学校环境,避免垃圾书籍的流入。
(三)就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而言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拨款,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性知识健康教育的公益讲座,改善性教育的整个社会氛围,使全社会树立一个正确的性教育观,明白性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第二,鼓励正规性教育知识书刊的编写和发行,将性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第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黄色书刊、音影、网络资料等,优化我们的社会和网络环境; 第四,严令禁止娱乐场所向未成年人提供按摩等服务; 第五,鼓励专门的社会工作者研究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壮大社工队伍,发挥社工的积极作用;
第六,当然,我们的社会也应当承担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责任,如设立专门针对青少年性知识的求助机构;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性心理健康的宣传;提高对办青春热线的人员的素质等等。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是迫切的,而且是必要的,性教育不但满足了青少年的发展需要,还防止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一起为青少年拥有健康的性知识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