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7: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82号

近年来,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乡村乐园等多种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态,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仍存在着布局分散、内容单

一、特色缺乏、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坚持发展、规范、提升并举,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科学规划布局,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特质资源,创新发展机制,规范经营管理,完善产业配套,丰富经营内容,不断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管理和总体发展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农家乐床位数达12万张、餐位数达80万个,从业人员达12万人,带动农村就业30万人,接待能力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300个以上,四星、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户)数量翻两番,达600个以上;乡村文化特色进一步凸显,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中,主题特色农家乐达30%以上;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建成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60个、特色精品示范区20个和一批省级农家乐精品线路;经营收入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数量超1.2亿人次,经营收入达120亿元以上,其中农产品及创意加工产品销售收入达20亿元以上,有效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持续经营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传统特色产业,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持续经营。

——坚持立足“三农”、突出特色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托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等资源,发展具有地方区域和农耕文化特色的餐饮、民宿、娱乐体验、运动健身、养生休闲、养老休养、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传统加工及创意加工等产业,打造农家乐特色品牌。

——坚持产业联动、综合开发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综合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与农业、农民、农居等形成产业链,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联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家乐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

——坚持规范管理、依法经营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帮助经营主体认真落实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有关规定,同时要建立符合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特点和实际的监管办法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诚信经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优化农家乐规划布局。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土地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和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重点区域,找准市场定位,突出经营主题和特色,推进区域内不同农家乐业态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分工协作,形成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块状经济。

(二)综合开发利用农家乐特质资源。各地在依法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重视挖掘乡土特色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森林、海洋生态文化,不断丰富农家乐文化内涵。立足山区、平原、海岛村庄特色、产业特色以及民俗文化等,重点发展基于乡村民宿的农家乐特色村,并引导农民经营与农家乐相关的农副产品、休闲食品、手工艺产品、创意产品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一品一业”发展格局。积极挖掘农家乐的参与体验、教育认知等功能,引导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购买、消费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健身、修身养性等为特色的高端农家乐,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创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机制。鼓励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特色村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探索利用荒滩、荒坡及林地等非耕地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接待设施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作用,利用村里闲置的学校、会堂、仓库等房产资源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民没有能力建设的配套项目,并开展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等,帮助农民开办、经营农家乐。在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办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一村一社办不起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鼓励社会投资者与村级组织合作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公共服务设施、核心接待设施及必要的景观和游乐项目,提高农家乐经营档次。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农业经营者延伸产业链,建设一批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

(四)不断提升农家乐经营水平。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全面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逐步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村创业人才;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将他们培养成熟练掌握服务技能、熟悉风土民情的实用人才。逐步建立农家乐生物和农业讲师团,开发农家乐导览和讲解系统。研究制定适合传承农家特色菜肴的农家乐厨师培训课程和职业技能评定标准,稳定和提升农家乐厨师队伍。支持发展农家乐促进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发挥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推进农家乐品牌经营,全面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和挂牌经营,实施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工程和精品培育项目,着力培育一批既有农家乐基本特点又有自身品牌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五)积极扩大客源渠道。借助旅行社等专业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泛引导城乡居民到农家乐休闲度假消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营销活动,在重点城市举办农家乐公共推介活动,省市县联合在重点客源城市建立统一的浙江农家乐销售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农家乐”网站、“浙江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促进农家乐供需对接。对符合政府会议要求的规范化农家乐特色村(点),经公开招标等方式可列入政府采购会议培训定点饭店名单,鼓励将小型会议等安排在农家乐特色村(点)。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制度的改革和实施,鼓励干部职工到农家乐休闲度假。鼓励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与农家乐特色村(点)联建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农事体验场所和运动拓展场地。

(六)扎实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加强对农家乐经营场地、接待设施、活动项目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的安全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家乐经营点(户)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的工商登记办法。探索适合农家乐住宿经营的治安管理办法。明确适合农家乐发展实际的消防安全条件和要求,加强监管,并在证照办理、费用收取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海上、水上以休闲渔船为载体的农家乐,要明确管理主体,严格审批制度,落实业主的安全责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器材,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渔船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严格依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要求,以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等措施,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七)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农家乐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以农民为主体经营、以农业农村为主要经营内容、整村发展的农家乐。加大对农家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供电、供水、通信、交通、旅游、卫生、水利、安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优先将农民群众有迫切要求、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资源条件的村庄列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农家乐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丰收小额贷款卡、青年创业贷款等适合农家乐的信贷产品,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农家乐发展需求。

(八)优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指导服务。各地要加强对农家乐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经营服务、宣传促销的全程服务。协调落实农家乐发展用地,解决重点骨干农家乐村(点)必需的永久性设施用地问题。统筹规划农家乐集中区域的道路建设,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纳入国道、省道交通指示牌的标注内容,根据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提高道路等级,结合通村公交线建设,逐步开行直通重点城镇的农家乐专线车。在农家乐集中区域特别是以养老为特色的农家乐集中地,加强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建设,完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机制,开展规范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长住游客健康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家乐集聚地区优先布设ATM机,为符合条件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提供POS消费终端等电子化结算方式。

(九)加强对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联合服务机制。在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市县领导和部门联系帮扶农家乐村(点)制度,帮助解决农家乐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家乐集中村、乡镇建立农家乐工作(服务)站(组)等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各级农办、旅游、财政、公安、国土资源、工商、卫生、质监、环保、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有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共同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

自本文印发之日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1号)自行废止。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二篇: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82号近年来,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农庄、乡村乐园等多种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态,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仍存在着布局分散、内容单

一、特色缺乏、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较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坚持发展、规范、提升并举,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科学规划布局,综合开发利用农村特质资源,创新发展机制,规范经营管理,完善产业配套,丰富经营内容,不断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管理和总体发展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农家乐床位数达12万张、餐位数达80万个,从业人员达12万人,带动农村就业30万人,接待能力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达300个以上,四星、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户)数量翻两番,达600个以上;乡村文化特色进一步凸显,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中,主题特色农家乐达30%以上;区域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建成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60个、特色精品示范区20个和一批省级农家乐精品线路;经营收入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数量超1.2亿人次,经营收入达120亿元以上,其中农产品及创意加工产品销售收入达20亿元以上,有效满足群众消费需求,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持续经营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传统特色产业,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持续经营。

——坚持立足“三农”、突出特色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托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特色产业等资源,发展具有地方区域和农耕文化特色的餐饮、民宿、娱乐体验、运动健身、养生休闲、养老休养、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传统加工及创意加工等产业,打造农家乐特色品牌。

——坚持产业联动、综合开发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综合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与农业、农民、农居等形成产业

链,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等联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家乐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

——坚持规范管理、依法经营原则。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帮助经营主体认真落实安全、消防、卫生、环保等有关规定,同时要建立符合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特点和实际的监管办法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诚信经营,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优化农家乐规划布局。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土地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和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重点区域,找准市场定位,突出经营主题和特色,推进区域内不同农家乐业态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分工协作,形成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块状经济。

(二)综合开发利用农家乐特质资源。各地在依法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要重视挖掘乡土特色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森林、海洋生态文化,不断丰富农家乐文化内涵。立足山区、平原、海岛村庄特色、产业特色以及民俗文化等,重点发展基于乡村民宿的农家乐特色村,并引导农民经营与农家乐相关的农副产品、休闲食品、手工艺产品、创意产品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一品一业”发展格局。积极挖掘农家乐的参与体验、教育认知等功能,引导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购买、消费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养生健身、修身养性等为特色的高端农家乐,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创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机制。鼓励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特色村充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探索利用荒滩、荒坡及林地等非耕地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接待设施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协调作用,利用村里闲置的学校、会堂、仓库等房产资源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民没有能力建设的配套项目,并开展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等,帮助农民开办、经营农家乐。在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办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一村一社办不起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鼓励社会投资者与村级组织合作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公共服务设施、核心接待设施及必要的景观和游乐项目,提高农家乐经营档次。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农业经营者延伸产业链,建设一批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

(四)不断提升农家乐经营水平。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全面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逐步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村创业人才;加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将他们培养成熟练掌握服务技能、熟悉风土民情的实用人才。逐步建立农

家乐生物和农业讲师团,开发农家乐导览和讲解系统。研究制定适合传承农家特色菜肴的农家乐厨师培训课程和职业技能评定标准,稳定和提升农家乐厨师队伍。支持发展农家乐促进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发挥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推进农家乐品牌经营,全面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和挂牌经营,实施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工程和精品培育项目,着力培育一批既有农家乐基本特点又有自身品牌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五)积极扩大客源渠道。借助旅行社等专业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泛引导城乡居民到农家乐休闲度假消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营销活动,在重点城市举办农家乐公共推介活动,省市县联合在重点客源城市建立统一的浙江农家乐销售平台。充分利用“浙江农家乐”网站、“浙江农民信箱”等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促进农家乐供需对接。对符合政府会议要求的规范化农家乐特色村(点),经公开招标等方式可列入政府采购会议培训定点饭店名单,鼓励将小型会议等安排在农家乐特色村(点)。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制度的改革和实施,鼓励干部职工到农家乐休闲度假。鼓励幼儿园、中小学、高等学校与农家乐特色村(点)联建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农事体验场所和运动拓展场地。

(六)扎实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加强对农家乐经营场地、接待设施、活动项目以及食品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的安全规范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家乐经营点(户)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的工商登记办法。探索适合农家乐住宿经营的治安管理办法。明确适合农家乐发展实际的消防安全条件和要求,加强监管,并在证照办理、费用收取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海上、水上以休闲渔船为载体的农家乐,要明确管理主体,严格审批制度,落实业主的安全责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器材,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渔船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严格依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要求,以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前提,通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措施、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等措施,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七)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农家乐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以农民为主体经营、以农业农村为主要经营内容、整村发展的农家乐。加大对农家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供电、供水、通信、交通、旅游、卫生、水利、安全、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优先将农民群众有迫切要求、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资源条件的村庄列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农家乐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创业

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丰收小额贷款卡、青年创业贷款等适合农家乐的信贷产品,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农家乐发展需求。

(八)优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指导服务。各地要加强对农家乐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经营服务、宣传促销的全程服务。协调落实农家乐发展用地,解决重点骨干农家乐村(点)必需的永久性设施用地问题。统筹规划农家乐集中区域的道路建设,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纳入国道、省道交通指示牌的标注内容,根据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提高道路等级,结合通村公交线建设,逐步开行直通重点城镇的农家乐专线车。在农家乐集中区域特别是以养老为特色的农家乐集中地,加强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建设,完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机制,开展规范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长住游客健康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家乐集聚地区优先布设ATM机,为符合条件的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提供POS消费终端等电子化结算方式。

(九)加强对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联合服务机制。在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市县领导和部门联系帮扶农家乐村(点)制度,帮助解决农家乐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家乐集中村、乡镇建立农家乐工作(服务)站(组)等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各级农办、旅游、财政、公安、国土资源、工商、卫生、质监、环保、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有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共同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自本文印发之日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07〕1号)自行废止。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浙江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http:// | 2007年10月9日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浙江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来抓,有力地带动了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84个,直接吸纳从业人员72557人,营业收入达到24.6亿元。其主要做法是:

(一)适应发展要求,因势利导推动。顺应休闲消费兴起、农业功能拓展的发展趋势,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面貌的实际出发,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决策,成立了工作协调机构,连续两年召开全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现场会,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各地按照省里提出的“科学发展、因地制宜,服务三农、突出特色,安全发展、规范经营,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全省各地根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结合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以县为单位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促进农家乐与产业布局、人口集聚、新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不少地方已经完成《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

(三)着力整体发展,拓展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农家乐的综合带动作用,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与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与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先进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提高发展水平。按照。吃、住、游、玩、购”五大功能整体谋划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垂钓、登山、采摘等体验农家生活、休闲健身的游乐项目,开发特色休闲旅游品等,促进现代农业、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很多地方优先将农家乐村庄列为村庄整治建设的对象,统筹规划建设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的交通、供水、购物等条件。下大力气保护、整理和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开发神话传说、农谚民谣、祭祀庆典等文化元素,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内容丰富、健康的人文环境。

(四)制定服务标准,加强规范管理。为了加强对农家乐的规范管理,提升农

家乐服务水平,制定颁布了《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认定办法》、《浙江省农家乐服务质量星级评定标准(试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还制定了省级农家乐经营服务质量地方标准。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农家乐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等管理办法,明确了农家乐的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规范竞争等要求,逐步实现对农家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近两年来,全省共认定了省级农家乐特色村82个,农家乐特色点56个,评定了农家乐星级经营户3060家。同时,注重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农家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规范竞争行为,促进良性发展。

(五)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档次。把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作为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以“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抓手,针对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力开展对农家乐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烹饪技术、餐饮住宿服务、接待礼节、旅游管理知识、当地民俗文化、食品卫生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定期培训机制。两年来,全省共培训农家乐从业人员7.2万人。举办农家乐菜肴大奖赛、厨艺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

(六)加强宣传推介,打响特色品牌。为提高全省农家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到农家乐休闲旅游,普遍加大了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扩大影响,打响品牌。各地以节庆活动、节假休闲为载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农家乐旅游展示会、在浙江农民信箱上推出“农家乐专场”、举办农家乐避暑新闻发布会、特色旅游节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农家乐精品线路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促进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

实践表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经济繁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客运交通等相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农村建设新的支撑点。

第四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2-30 11:40:00 ] 作者:扶蓉 编辑:studa20

[摘要] 农家乐休闲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起来的新型产业。本文以长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针对其相应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家乐 长沙 旅游产业

一、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概念:

“农家乐”,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的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二、湖南长沙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长沙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长沙市的农家乐有1415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7家;去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总人数达835.2万,总收入超过10.5亿元

长沙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模式:

1.城市郊区型。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2.景区周边型。我市现开辟了8个森林公园,拥有大围山、黑麋峰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还有灰汤温泉、岳麓山等,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3.基地兼容型。我市农村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按休闲农业的功能划分,目前有三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我市农业种植资源极为丰富,长沙花木带、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域。

2.参与体验型。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

3.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丰富,长沙植物园、望城黑麋峰、浏阳大围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农家乐投资开发主体角度:

1.农户联合型: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完整;旅游带动效应有限。

2.(公司)农户型:特点是: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和接待量较大。

3.(公司,社区)农户型:特点是:参与三方责任和分工明确:公司负责旅游景点(区)的规划、营销、培训;村委会协调,农户按规定接待、导游。

三、长沙休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休闲农业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有效的引导,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服务质量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

2.经营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软环境方面,由于经营休闲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3.布局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比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一些地方为了凸现休闲农业的个性特色,采

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弄巧成拙,效果不理想。

4.思路不开阔,缺乏多样的特色设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赏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没有整体的营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市场号召力和提升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四、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特有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长沙森林景观的季相变化明显。水系河湖水体四季丰盈,共同构成了“潇湘”山水风光长轴画卷,为长沙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

2.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我市环城的大水面大面积的种植产业,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浏阳、望城、宁乡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风情;使人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3.完善的交通网络。至2005年,全市周边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长沙到其他13个市(州)以高速公路相通,我市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4.十分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从客源上看,“长、株、潭”2005年,三市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00万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北面有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是我市休闲农业旅游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5.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我市农家乐旅游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民间资本已成为休闲旅游投资主体。

五、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强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把这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新亮点培育好、发展好,为之服务好。

2.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3.注重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期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长沙市地域特点、农业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做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

4.扩大宣传,努力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品牌搞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包装策划,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突出“健康、绿色、休闲”三大主题,进一步拓宽市场,打造一批在好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品牌,扩大长沙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影响力。

第五篇: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浙财农字[2006]19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家乐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省财政自2006年至2010年设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农家乐发展资金”)。为加强和规范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基层组织与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资金使用

第四条 省财政安排的农家乐发展资金按用途不同分为以奖代补资金和宣传资金两大类。使用范围为:

(一)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发展农家乐进行补助,用于农家乐休闲旅游村(以下简称旅游村)中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农家乐经营户的基本服务条件改善、乡村农家乐自律和服务组织(包括农家乐协会、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乡村休闲旅游公司等)建设等。

所补助的旅游村必须有5%以上农户已经从事农家乐经营活动并已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以村为单位建立起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自律或服务组织,且按规定办理有关经营证照,开展相关管理和服务,财务管理比较规范;通过发展农家乐,旅游村已初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对目前和今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经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宣传资金重点对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的统一宣传进行补助,用于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的电视片制作、宣传册编印、新闻媒体的推介和宣传等。宣传资金由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农办)负责用于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的统一宣传。

第五条 以奖代补资金按奖励内容的不同分为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补助标准为:

(一)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由省对各县(市、区)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分别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县(市、区)安排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按照每年的考核情况由省里确定

(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对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认定办法》被认定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的所在县(市、区),根据特色村的数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安排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按照每年的评定情况由省里确定。

第六条 各地要根据已经制定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对省财政安排的以奖代补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人员等与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管理

第八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分配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省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

(三)符合合法、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四)符合资金效益最大化原则;

(五)体现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

第九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分配程序:

省农办、省财政厅根据省对各县(市、区)工作的考核和省级特色村的评定结果,确定下达省农家乐发展资金。

(一)农家乐业绩以奖代补资金。县(市、区)根据省制定的《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对当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进行自查,并分别向市农办、市财政部门提出考核申请,各市农办、财政局负责对所属县(市、区)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并向省农办、省财政厅联合行文上报考核结果。省农办汇总平衡并商省财政厅提出县(市、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

(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以奖代补资金。按照《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认定办法》的评定结果,省农办根据当年各地特色村的数量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商省财政厅提出县(市、区)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

(三)宣传资金。省农办按照省级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向省财政提出预算申请,经省财政审批后列入当年省农办部门预算。

第十条 县(市、区)农办、财政局根据省下达的以奖代补资金,在规定的资金用途和使用范围内,尽快确定和落实具体的项目资金补助计划,并报省农办和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一条 农家乐发展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县(市、区)农办、财政局应将当地农家乐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等形成书面材料,于当年年底上报省农办、省财政厅。

第四章 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农办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对农家乐发展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部门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如数扣回省财政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并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未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使用以奖代补资金的;

(二)项目资金不落实,造成项目无法实施的。

第十五条 县(市、区)农办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同级行政监察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资金的,除如数扣回省财政拨付的资金,还要对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农家乐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省农办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意见[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