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4 07: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第一篇: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姓 名:李林

学 号:27

班 次:市中区2010年度选调生培训班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一、当前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

苏州通安征地,因怀疑征地款被克扣,通安及周边村民陆续向镇政府、高新区政府进行补发补偿金的请求。由于“动迁与富民并进”承诺兑现迟缓,不同年度拆迁补偿金额相差过大,导致发生大量群众不满,引发聚众上访。另外由于镇政府散漫、轻视的处理态度,激起了上访群众更大的怨气,更加上区政府在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时候,以公告的方式撤换镇政府干部,对整个事件起到了催动恶化的结果。

二、此次拆迁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这是一场由于拆迁引发的公共利益引起的公共事件。此次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绝大多数的拆迁是出于谋利的商业目的,但却经常被一些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描述成是为了公共利益,这就便于大量地租用行政权力为经营活动服务。这是拆迁中“化私为公”的过程和原因。所以,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的界定,否则,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如何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 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规定以后,不等于说公益事业项目就可以任意侵占老百姓的权益了,还必须要进行协商、安臵和补偿。无论是“公共利益”拆迁还是“发展需要”,都要合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找准拆迁者和被拆迁者的定位。

3、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扩张运动,拆迁因此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行政权力与开发商利益的结合,造成拆迁纠纷急剧增加和激化。被拆迁的居民不断增多,迁居的地段离市区越来越远,给这些居民上班、上学、就医等经常性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状况带来了不少困难,对于低收入者更是难于承受的。这样,一项为民解困的德政就逐渐演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土地炒卖,压低甚至侵吞城镇拆迁费,与民争利的“扰民工程”了。

4、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一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二是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基层土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臵等相关政策不配套、不连贯、不落实等原因,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三是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出现利益矛盾或纠纷时,一些群众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四是少数基层干部的不良作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有的独断专行,以权压人;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等到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才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群众造成了错觉,导致群众对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不信任,把上访、聚众闹事视为谋求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

四、解决方案

1、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建议将“公共利益”其内涵严格定义在国防、外交等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项目上,而把修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桥梁、地铁等国家重点扶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作为属于“特殊情况下”的“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并要求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2、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

要出台的房屋拆建管理办法,将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拆迁户的利益。强制拆迁前,必须要开听证会,就强制拆迁的依据、程序、补偿、安臵标准的测算依据等内容进行听证。参加听证会的房产拆建管理部门、拆建单位、拆建当事人代表及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代表(人大、政协委员)。召开强制拆迁前听证会有利于增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的透明度,体现益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

3、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等值、及时、有效应该成为拆迁补偿安臵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从等值角度讲,拆迁方在补偿被拆迁方的土地使用权时,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臵;而在房屋补偿中,一般住宅按照重臵价格加上房屋陈新程度进行补偿,而具有文物价值如一些高档四合院等必要进行文物价格评估,由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共同聘请评估部门进行评估估价,进行合理补偿,总之适当的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增量进行补偿;同时拆迁方应该提前半年时间对被拆迁方进行补偿,这样给被拆迁方留出找居处、搬迁的时间和成本。从有效角度讲,拆迁方补偿给被拆迁方的金额,必须能使被拆迁方在相同地段和不降低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购买到相同的房屋,而且,要拆迁地段的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补偿。

4、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切实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监测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种征兆,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雷厉风行的动作、积极稳妥的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果断及时地加以处臵。主要领导干部要立即赶赴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果断应对处臵。要区分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冲突,及时平息事态,努力构建高效率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要能保持克制忍让,要顶得住压力,听得进闲语,放得下架子,经得起冲击。要始终保持良好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心静淡泊,心地坦荡,一身正气,一心为公,泰然处事。

2010年12月8日

第二篇: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亚龙县上报“一书四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调动各方面力量与群众沟通对话。第一,县政府及时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支持。市里派出两名市委常委分别带队到亚龙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第二,由阻工事件处置小组抽调20名县级领导,30名县级机关科级实职领导干部,协同乡镇、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开展疏导解释、说服教育和法制宣传。第三,动员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帮助做群众思想工作。

5、出台、兑现征地补偿政策。对于确因槐树湾电站建设造成的问题,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公司出资解决;与电站建设无关、而又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由县政府妥善解决;对于征地农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明确答复不予解决;对应该解决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原因,解释清楚,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承诺条件成熟后解决。

共梳理出应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70件,解释回答了不应该解决的问题108件,对应该解决的问题,确定了先易后难,先普遍后个别的解决原则,保证尽快逐一解决落实。公开承认了电站征地补偿政策确有缺陷,与业主省化蝶河能源开发公司达成一致,6月21日出台、兑现了新的征地补偿政策。

6、严历打击违法分子。个别少数人一意孤行,其违法行为充分暴露,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宣传教育无法解决问题时,果断采取措施,依法处置。槐树湾电站终于在6月28日正式下闸蓄水,7月3日恢复发电,阻工事件历时52天后画上句号。但这一事件给槐树湾电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还有许多间接及无形的损失。

二、案件评析

目前,我国正处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向,导致近年来全国各地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稳定,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同时为我党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整合各阶层利益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和考验。

综观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维权类群体性事件和泄愤类群体性事件。其实,多数的泄愤类事件的起因也是维权性质的,只不过当初维权活动涉及的人员较少而已,但随着事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此事无关的出于义愤的群众大规模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局面失去控制,最终酿成影响极为恶劣的泄愤类群体性事件。通过对上面《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案例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看出,这起案例就属于第一类,即维权类群体性事件,同时,还可以总结出它的一些基本特征:

1、事件缘由涉及人数较多。例如征地、拆迁、劳资关系、企业破产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等问题,其事由涉及人数一般较多。

2、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爆发群体性事件前,受损群体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他们的问题和困难,但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他们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

3、目标合法性与行为非法性同时存在。维权目标一般有一定合理性,但维权行为多数不合法,如采取阻工、堵门、断路、越级走访等形式。

4、带有一定组织性。此类事件,一般有几个核心人物,即领头者,这些人目标明确、态度顽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甚至个别人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威望。

5、属于利益之争,基本没有政治性目的。维权目标一般是经济利益,政治性目的不强,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6、若不及时平息,有转化为泄愤类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那么,当我们面对此类群体性事件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有关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平息群众情绪。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问题较复杂、不能当场解决的,要理顺群众情绪,郑重承诺在短期内认真对待、扎实解决,防止群众情绪进一步激化,导致局面失控。

2、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解决此问题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近期内要脱离本职工作,全力以赴;同时,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

3、派出工作组,深入群众,调查摸底,吃透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迅速收集汇总,分类归纳,及时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4、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对策。对群众反映有道理的,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及时解决;对部分合理的要求,要部分予于解决;对完全不合理的要求,要态度明确,明确答复不予解决;对在工作中存在违法违纪现象的政府部门的干部职工,不能一味偏袒爱护,该处理的必须处理。

5、工作组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利用机关干部或社会贤达人士的亲戚、同学、战友、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组织这些人深入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家中,宣讲法律法规,阐明政策措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理顺群众情绪。

7、对个别顽固分子,肆无忌惮鼓动群众闹事,跨越法律底线的,要坚决予以打击。

6、坚持各种信息公开透明。必要时,政府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开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谨防各种虚假小道消息在人群中扩散,造成不良后果。

7、处置过程中要谨慎使用警力,防止激化矛盾。

(2009年10月撰写)参考书目:

刘炳香:《领导干部案例教学与执政案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第三篇:处置群体性事件案例

处置群体性事件,“乐清经验”可作教科书

1月4日,浙江乐清市发生150余辆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期间,有少数司机拦阻过路车辆,强行拉下乘客,甚至有不愿停运的司机遭到殴打。好在,乐清市方面积极应对、妥善处臵,4小时内就化解了这场公共危机。

乐清出租车停运,是今年见诸报道的第一起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就平息群体性事件而言,这个开头还不坏。在“矛盾凸显期”的当下,既然不大可能完全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找到妥善应对、处臵群体性事件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乐清市的做法,从事件定性到处臵理念,从对话过程到信息发布,可以作为处臵类似事件的教科书。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预测,当前群体性事件仍保持多发的态势,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另一方面,并没有真正“超稳定”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正常维权通道不畅的情况下,民众表达诉求的“被迫”通道。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群体性事件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应对失策、处臵失当,导致事件升级失控。瓮安事件石首事件,就堪称反面教材。

停运事件发生后,乐清市没有将事件升级,而将之视为一次“集体上访”,这样就避免了判断失误导致措施过激。处臵群体性事件,一开始的定性至关重要。

最怕的是捂盖子、打棍子,先扣个“不明真相”的帽子,随意动用警力压制,这往往导致小事闹大,甚至无关的人也被裹挟进来。如果定性为非法停运、围攻政府部门,一开始就将停运司机臵于违法的境地。而定性为“集体上访”,就表明是“人民内部矛盾”,虽然方式有些过激,但仍是表达诉求、维护权利的行为。

以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告诉我们,防止群体性事件升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查清真相,及时披露信息。乐清官方主动与停运司机代表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诉求,“合理诉求下决心解决,不合理诉求不迁就但耐心化解”,这样的区分也非常关键。一般来说,通过停运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多数人是利益受到了侵害。当然,在这类事件中往往掺杂浑水摸鱼者,甚至有“黑势力”的影子,但只要果断区分善意和恶意,合理的引导解决,不合理的耐心化解,恶意破坏者坚决打击,就能防止事件升级。

我们还注意到,停运事件发生在1月4日,而在5日,相关新闻已经通过新华社发往全

球,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和信息公开上,也可圈可点。

当然,群体性事件也好,集体上访也罢,要从根本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必须切实追求公

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与民争利、决策伤民;还需要充分发挥人大、司法、信访等制

度设计的功能,畅通表达通道和救济渠道。

无论如何,乐清停运事件能够收获不坏的结局,表明中央对于处臵群体性事件的三令

五申起到了效果,表明以前一些地方所交的“学费”没有白交。这个结局更表明:只要真心

以对,倾听呼声,多数民众是通情达理的。在得到解决问题的明确答复后,乐清出租司机表

示,相信政府,期待政府,感激政府。这样的态度令人感动,希望所有的地方政府能深长思

之。

正确认识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1.正确看待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由一种矛盾引发导致多种矛盾聚集而失去控制的事

态。维护社会稳定一个最具体、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不出大的群体性事件。但是,当前我国经济

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

社会治安进入了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时期,影响了社会稳

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可避免地成为严重影响社会

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和看待群体性事件。

2.群体性事件事出有因。当前,我国进入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期,群体性事件诱因多而复杂。一

是社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依法行政理念不太牢,一些基层组

织战斗力不强,社会基层组织的控制力呈弱化趋势,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为寻求国

家权威的保护,而采取极端方式的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二是利益性因素。由于经

济社会变革引发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方面发生明

显变化,不同社会群体在利益的调整之中心态失衡,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或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或因企业破产、转制而引发群体

性事件的;或因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还有因环境污染等问题

导致群体冲突的。三是法制性因素。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形成以群体性闹事而谋求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以为“会闹的孩子有奶吃”、“法不责众”,相互仿

效,于是形成了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反常现象。四是作风性因素。当前经济

社会中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决策失误,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五是国际性因素。当前,西方

敌对势力不断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们面临的渗透和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敌对势力经常利用诸如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对我们捣乱

破坏,并把渗透破坏的重点转移到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来,妄图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3.群体性事件并不可怕。有句话很有道理:“起火先冒烟”。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群体性事件也不例外,也有它的发展规律,即有一个酝酿、发生到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认

识到了它的发展规律,群体性事件是可调、可防、可控的。一般而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

这么几个阶段:矛盾不受重视而前期积累;偶尔因素引发,冲突扩大;处臵不当造成矛盾激化。实

际上,群体性事件真正“突发”的并不多,有的事前已有苗头,有的有明显的群体活动,有的出现

集体上访,有的发生群众聚集的信息。但由于一些地方缺乏信息预警和应急机制,缺乏防范,弄得

措手不及,处理比较被动,而且往往又带来连锁反应。甚至有些群体性事件处臵不当,还被敌对势

力插手利用,在一定条件下,个性问题可能会转化为共性问题,局部问题可能会转化为全局性问题,经济问题可能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可能会转化为对抗性问题,以致造成局部地区的社

会动荡。但是需要清醒认识的是,群体性事件的表现是“突然发生”,而事实上是某一方面矛盾运

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只要我们不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并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是完全可以

预防和控制的。

二、积极做好前期预防工作

对群体性事件应本着“处臵与预防并重”的原则,关键抓预防。我们应把预防工作摆在首位。

1.减少或避免诱因出现。针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诸多诱因,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和群众维权机制,减少社会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民人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以

人为本”要求国家、政府在立法和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制定的法律、政策更符合人民的意愿。要切实转变机关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

好事。

2.制定处置工作预案。及时收集、报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性情报信息,实行分级预警,把

预防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掌握、发现一切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线索、苗头,以便防范工作有的放矢。

3.组建处置工作班子。成立领导机构,相应分别成立处臵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环境保护、民生问题等若干工作班子和非正常死亡等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小组,做到矛盾不

化解班子不解散。

4.加强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活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以利于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突

发。

三、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要积极应对,妥善处臵。

1.立足“早”字。要及早应对,掌握主动权,控制局面。一是按照“现场第一”的原则,应

急小组和工作班子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启动预案,靠前指挥调度,把矛盾调解到基层,把

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按照“就事论事”原则,公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时间进行

立案侦查,调查取证,尽快查明前因后果。三是按照“信息公开”原则,在上级规定的时限内上

报、公布准确真实信息,查明多少,公布多少,并跟踪滚动播报事情真相,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把握“快”字。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应迅速、果断,把事态控制在初期。一是切断增援源

头。运用“切割”原理,组织有经验、有能力、有威望,说话算数的老干部、老同志,分头做好家

属、单位、家乡相关人员的工作,防止他们赶赴现场增援;交警部门要加强对后方增援主干道的交

通管制力度。二是抓紧现场化解。应急处臵小组、工作班子和涉事辖区单位主要负责人,分别与涉

事群众代表进行谈话沟通,劝说疏通,及时劝访接回;三是重点分化瓦解。建立分化瓦解组织网络,对组织者、挑头者,实行一事一包、一人一法,分散化解,快速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升级。

3.强调“治”字。要综合施治,本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和“区分性质,讲究

策略,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时处臵。一是加大舆论宣传。把握公众立场、公众心理、公众情绪和公众关注的事情,进行党的政策和法制宣传教育,确保现场公众不采取违法行为。二是权威人士表态。根据涉事群体的诉求,能现场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现场答复、需事后研究处理的明确告知处理时间和方式方法,消除群众的疑虑。三是加强控制。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找出混在群众中聚众闹事的“骨干分子”,对其进行强制管制,剔出现场,另行化解或依法打击。四是加强治安监管。对现场进行摄像、录音,搜集掌握现场信息,作为事后依法处臵的资料依据。五是落实问责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今后,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摒弃相互推诿扯皮的不良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统一领导,协调各方。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较复杂的社会背

景和引发原因,同时其群体结构、动机等十分复杂,而且往往反映的问题不单单集中一个点上,有可能涉及面非常广。因此,群体性事件处置必须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协调、统筹各有关职能部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共同协调处置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准确把脉,剖析根源。遇到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学会以静制动,以冷制势。要冷静的分析事件的起因,剖析事件的根源所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迅速查清事实真相,弄清楚引发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楚是由一般性矛盾引发的事件,还是由特殊性矛盾引发的,对一般性矛盾引发的问题,在处理上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比如农民负担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对因特殊矛盾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处置上则需要决策果断、行动迅速、快刀斩乱麻,以免造成被动。群体性事件之所以会发生,肯定是群众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是合理的,应该而且可以解决;有的是不适当的过高要求,一时无法解决;有些则属无理要求,根本不能解决。对此要理清思路,分类处理。

三是深入一线,直面矛盾。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者要有身先士卒的大无畏精神,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要深入到一线做工作,面对面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发展。实践证明,领导者到一线做工作,能有效缓解紧张气氛,迅速降温,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赢得主动权。特别是面对一时的混乱局面,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沉得住气、保持头脑清醒、镇定自若,以理智、宽容、忍耐的态度,尊重上访者的权利,倾听他们的诉求,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做出负责任的解释和答复。一定要注意真诚接待群众,不打官腔,要态度诚恳,以心换心。即使对极少数有过激行为或别有用心、有意挑起事端的人,也要注意场合,讲究策略,万不可在群众不明真相,正在火头上时,动用警力解决问题。要始终尽力克制,不乱方寸,终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总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做工作,决不能“拖、等、看”,否则等到事件性质变化了、情况恶化了再采取措施,就会十分被动。

四是因情施策,对症下药。因群体性事件具有变化性。因此,领导者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事件性质的发展变化,稳妥、科学、灵活地采取对策,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群体性上访、游行、静坐等,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对因对社会不满的人,敌对势力插手或因群众情绪激化而产生的冲击党政要害部门、堵塞铁路和公路干道、打砸抢烧等行为,要先“打散”止住,再做工作,同时要收集掌握证据,依法从严打击处理煽动人员、为首人员及幕后策划者。许多社会问题不是孤立的某件事,可能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涉及法律问题又涉及政策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往往难度很大。对这类问题,必须既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依据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政策,依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坚持原则立场,紧紧守住底线,不能动摇。同时,还要周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目前政府有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会不会有连锁反应,会不会导致情况反弹等等。当然,要特别注意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以免形成更深层次的对立,使事件升级。同时,处置群体性事件,一定要超前思维,要有预见性和果断性,提前把可能将群体性事件引向恶化的人员控制好,防止对社会有强烈不满

情绪的人趁机进行恶意扇动以扩大事态,给处置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五是加强回访,不留后患。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好善后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恪守承诺,不失信于人。作为领导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解决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职权范围作出一定的答复。凡经过缜密思考和集体研究决定的表态、承诺,一经作出,就必须坚决兑现,谁负责、谁办理,都要项项落实,环环紧扣,不能有丝毫大意。绝对不能图解一时之围,轻率表态,言而无信,致使失信于民,触犯众怒。再次,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防止假大空,搞应付,耍花枪的虚事发生,领导者作出答复后,要将此事列为重点督查事项,限期办结,绝对不能弄虚作假,欺骗群众。

第四篇: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诉讼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有26起,涉讼人数达1240人。此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加强防范、妥善处理。

一、类型及特点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两种类型:(1)企业非法集资或金融机构高息揽储,由于到期无法兑付,集资人或储户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2)企业特别是一些饮食、百货(超市)企业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从而导致供货商等债权人利益损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纠纷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有:超市6家,饮食业9家,金融机构2家,企业8家,事业单位1家,镇村1家。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征:(1)涉及人数多、范围广。如南海公司集资案涉及参与集资群众达1200多人,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群体诉讼,有的案件涉讼人数达500多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规模大,影响广。(2)普遍带有突发性,矛盾尖锐,对抗性强。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有的当事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当集资款或债权无法兑现时,往往情绪激烈。而在同一个案中受害者处境相同,容易聚集,往往出现哄抢、冲砸等过激行为,围堵机关和冲击重要会议场所的事件时有发生。(3)处理难度大。大部集资款无法追回,经营者也早已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有的甚至携款潜逃。集资款、债务无法及时足额清偿,群体性事件极易复发。

二、成因分析(1)经营者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经营者素质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差,决策失误,使企业逐步陷入困境。还有部分企业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头脑发热,盲目扩张,乱铺摊子,管理跟不上,从而导致企业崩溃。如美登高食品公司、华鹏集团。(2)业主不讲信誉,对供货商索款推诿,有的甚至携款逃跑。2000年5月份,坚尼烧烤店倒闭,法人杨坚出逃,原店员工和供货商哄抢店物,接着员工和供货商去省市集体上访不断,2000年集体上访27批839人次,2001年集体上访5批245人次。在上访过程中,多次围堵省、市机关大门,着统一印有“还债”字样的白汗衫静坐示威,甚至扬言赴京上访。(3)非法集资,高息揽储,损害百姓利益。这方面既有金融机构,也有非金融机构。自1997-1999年间,法人代表熊伟义以宁威公司的名义向省卫生厅、省老干部局等单位职工集资170多万元,至今无法兑付。市农行解放路分理处通过市科委下属情报所的副所长李琳非法吸储360万元,其分理处原主任王小宁等人利用职务犯罪,将所筹款项连同东南大学、洪泽纺机厂三家共1560万元投入泰信和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太湖山庄项目,使得老百姓的活命钱血本无归,从而引发纠纷。(4)企业承包人更换频繁,造成对外大量欠款。承包人不讲信用,不按合同交纳承包租金,导致商场无法开门,损害了柜台租赁人的利益,调查报告《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如星广家电广场。(5)虚假注册验资,抽逃资金,使企业开张后难以为继。如嘉和百货法人代表邵家祥虽因虚假注册而被判刑,但嘉和百货装璜投入作价1000余万元,由产权单位新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用于支付债务,尽管承付单位在去年已支付50%债务,今年仍有3批35人次债权人来市集体上访,要求尽快还清债务。

三、处置对策(1)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经营意识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全社会开展风险意识、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国家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非法集资的风险和危害,教育广大群众不受高息引诱,不参与非法集资,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消除非法集资滋生和蔓延的基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合同意识、诚实信用意识,依法开展经营活动。(2)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金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尽量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把企业开办注册和年检关。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恶意逃避债务的企业都存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等行为。因此,在企业申请注册时,应严格审查注册资金是否真实、到位;企业年检时要注意审查注册资金有无抽逃,是否负债经营。一旦发现以上问题,应立即责令经营者整改或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防止将经营风险转嫁到社会。涉案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企业特别是饮食、超市等经营单位财务状况的稽查工作,防范经营风险。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履行“经济警察”的职责,依法执业,加强自律,杜绝虚假出资、虚假审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3)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的疏导、化解作用。自2001年初开始,市司法局、信访局组织我市部分资深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轮流为来访人员提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义务咨询,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在化解矛盾、疏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市消费者协会也成功地处理了“捷达轿车质量问题集体投诉”事件。应该让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中介组织发挥其职能优势,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中,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4)建立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应即、处置机构。要坚持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信访、公安、司法行政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快速反应,坚决制止哄抢、冲砸等行为,控制事态;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监督、管理职责,互相协调、配合,实行综合处置;要加强县(区)、乡(镇、街道)两级重大疑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设,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第五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周巷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一直是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我镇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事故、生产安全、医患纠纷,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0年7月,我镇共发生非正常死亡57起,死亡60人,本市人数19人,外市人数41人,其中:2007年15起,死亡15人,2008年11起,死亡11人,2009年20起,死亡22人2010年1-7月共发生11起,死亡12人。按事件诱发原因归类,57起非正常死亡中,交通事故7起,死亡8人;安全生产事故22起,死亡23人;医患纠纷7起,死亡人,猝死10 起,死亡10人;溺水7起,死亡8人;刑事案件3起,死亡3人;自杀1起,死亡1人。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例如:2009年12月24号下午5时左右,在周巷镇老周西公路与登州街村交接的岔路口,一辆牌照为浙BJ0268的公交车(系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在往南行驶途中,一辆自行车突然横向撞到公交车的车厢上,骑自行车的正是回家的杭州湾初级中学14岁学生施挺(周巷镇建五村人),肇事司机马上送伤者往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6时死亡。由此关于如何赔偿的纠纷产生。交通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堵住周潭公路,中断了交通,为化解事情,镇领导决定动用司法所力量进行调解。死者家属聚集了近50人前往司法所与肇事一方进行理论,要求肇事者所属公司高额赔偿,提出了高达8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是肇事一方认为主要责任在于死者方,按保险公司规定最多也只能赔偿10万 1 元,如今他们已经将赔偿额提高到30万元,已经仁至义尽,由于双方关于赔偿金额相差较大,矛盾不断激化。为化解矛盾,司法所介入调解,12月24日调解工作全面展开,司法所全所干部投入工作,并进行了职责分解。从12月24日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由于双方就赔偿数额一直达不成一致,死者方又由于人多嘴杂,没有人能做决定,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各方都已经疲劳不堪,鉴于此,司法所干部建议暂时休息,调解第二天继续进行,并要求死者一方在第二天派3-5人能做决定的代表来参加调解。第二天是星期六,司法所干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持续做战,将工作进行到底,调解工作以背对背的方式开展,司法所干部分成两条线各自做一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从社会公德、换位思考、法律界限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劝导,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双方的差距不断的减少,到中午12点多,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决定肇事者所属公司由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赔偿给施挺家属313000元,纠纷妥善解决。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例如:2010年4月25日17时45分左右,贵州籍外来务工人员朱欢去凯波集团上晚班,在凯波集团南大门东侧马路上碰到谢朋飞和谢燕维,前几天曾因琐事发生争执,谢朋飞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用所骑自行车撞到朱欢,并拿出水果刀连捅被害人数刀,致被害人脾脏等多处受伤,且伤势严重,犯罪嫌疑人谢朋飞作案后逃离现场,途中被追来的群众抓获,谢朋飞的朋友谢燕维帮助谢朋飞扔掉水果刀以毁灭犯罪证据,谢朋飞于当晚被刑事拘留,谢燕维因帮助毁灭证据罪也被刑事拘留。被害人朱欢因伤势过重于5月21日下午在慈溪市人民医院医治无效死亡。此事发生后,朱欢的家属认为朱欢与凯波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又在上班途中遭遇不幸,凯波集团要负相应的责任,提出50万元的赔偿要求,遭到凯波集团的拒绝,双方由此发生了矛盾。家属情绪比较激动,他们认为是工伤,凯波要付相应的责任,聚集了300人在凯波集团闹事,经过司法所工作 2 人员多次耐心的讲解有关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以及此次事件的定性为刑事案件,凯波集团无连带责任,其家属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态度缓和,朱欢家属承认了这是一起刑事案件,与凯波集团无关,但他们实在是因为亲属的突然丧生而导致这样的不理智。最后家属真心感谢凯波集团,为其垫付的9万元抢救费用。鉴于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比较困难,镇和谐促进会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27300元的救助,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在住院期间,凯波集团为其垫付9万元医疗费,作为人道主义救助,不予追索。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认为只要大家一起闹,受害方不敢追究,政府拿我们没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近年来的上访“经验”,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如果走法律诉讼途径不但成本高时间长、而且达不到实际诉求,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更多的赔偿。

2、政府公信力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进而使群众对司法、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政府能否公正处置持怀疑态度。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怕群众闹事,为了防止死者家属闹事,往往偏重于协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制的权威性。此外,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群众第一时间不是去 3 寻找合法途径,向有关村、镇、单位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在源头上得到解决。

3、补偿标准不统一。当前,法律法规对非正常死亡赔偿规定不一致,标准不统一,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赔偿金额有高有低,致使死者家属互相攀比,从而引发群体性闹事事件。另一方面,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对死亡赔偿的额度往往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补偿,特别是当肇事方有一定经济实力时,死者家属往往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特别是在交通死亡的赔偿额度上,在实际处置中远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此外,肇事方的赔偿能力不一,特别是有的企业主为息事宁人,实际赔偿金额过高,也会造成类似事故死者家属的极度不平衡。

四、有效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的对策措施

1、法制宣传要注重经常性。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五五普法”要求,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咨询和法制讲座,法律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道怎么做合法,怎么做违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

2、情报信息要注重动态性。非正常死亡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在发生群体闹事前,一般都有一定的酝酿时间。因此,及时掌握相关情报信息是关键。要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配强基层基础,大力培育治安骨干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相关情报信息。特别是对当事人有可能上访闹事或采取极端手段的,要保持情报信息的灵敏畅通,确保当事人一有动作,就能及时掌握,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准备、早介入、早预防、早化解,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行动性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预防预警要注重机制性。要稳妥有效地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防患于未来,预警预防是基础。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处在应急处理的第一线,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威信,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二是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群 4 体闹事,建立一套预防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的应急预防机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三是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要建立应急处置力量,根据事件状况,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在发生群体闹事事件后,应急处置力量马上跟上,确保拉得出、打得赢,控制得住、化解得了。

4、公正处置要注重前瞻性。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公正处置是前提。一是要及时查明死因。弄清死因,查明真相,是分清是非,落实责任的关键。要广泛深入的调查取证,弄清事实真相,固定相关证据,让事实讲话,用证据说话,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二是要分清双方责任。在弄清是非的基础上分清责任,要通过耐心细致地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询问纠纷的有关情况,通过调查走访知情人,进一步核实纠纷事实,明确承担责任的主体,并根据责任情况,适时提供法律服务。三是要积极稳妥处置。在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政法、公安、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有效控制事态。对死因明确、死亡性质确定、没有必要保留的,要积极动员家属火化,对故意停尸闹事的,要果断实施强制措施。四是要教育疏导为主。非正常死亡的家属,由于突然失去亲人,处在情绪悲痛中,参与处理的人员既要讲事实摆道理,又要顾及亲属的心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站在公正的立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疏导家属情绪,做好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特别是在发生此类群体闹事事件后,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尽量采取温和措施,对事态进行降温处理,避免警民冲突事件的发生。

5、舆论导向要注重引导性。一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非正常死亡事件,群众比较关注,要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披露事实真相,掌握舆论主动权,防止群众听信谣言,坚决制止恶意炒作,防止引发连锁反应。二是及时公开信息要透明。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就是由于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缺失,矛盾激化引起的。对有关非正常死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争执的焦点等信息,特别是调查取证情况,要及时向双方当事人公开。三是树立正确的导向。在对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的处置中,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表明政府处置的公正性。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公开处理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法制,震慑犯罪,教育群众,有效遏制非正常死亡引发闹丧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网建设的不断加快,交通事故、安全事故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引发的群体聚集、上访闹访事件不断增多,有的甚至演变成为规模性的抬尸闹丧、堵塞交通、聚众上访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防止因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政法维稳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

周巷镇司法所

2010年7月21日

下载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

    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

    国土部急令:暴力征地引发群体性事件将追责范文大全

    国土部急令:暴力征地引发群体性事件将追责 2013年05月15日 02:27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更多 1424人参与0 58条评论0 原标题:国土部急令:杜绝暴力征地 新京报讯 (记者马力)针对近期......

    群体性事件处置案例研究

    群体性事件处置案例研究——以贵州瓮安事件为例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社会是和谐稳定的,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我......

    征地案例分析

    摘要:土地征收制度是我国基本的土地法律制度之一,这项制度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征收越来越普遍。土地征收依靠公权力将集体所有......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及应对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及应对 【提要】: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首先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其次,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

    5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扫描

    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