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

时间:2019-05-14 07: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

第一篇: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

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以中国军事外交为例

张 芳

摘 要:当前,中国军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外交风格的塑造。其中,军人核心价值观、军队性格、中华传统外交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所从事的对外军事交往实践的经验守则等构成了中国军事外交风格中属于精神部分的“风”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军事外交的形式与途径的选择则构成了军事外交中“格”的内容,具有动态变迁特点。通过对在军事外交决策层面、军事外交管理层面、军事外交机制层面和军事外交的舆论层面的重要因素的分析,文章对限制了当前中国军事外交风格形成的几个问题进行探析,并进一步探寻解决的可能。

关键词:军事外交风格

中国军事外交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的中国军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军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军事外交风格的塑造。因此,从理论上研讨军事外交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格(style)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所谓“风”就是作风,流风,属于精神部分,“格”乃格调、格式,属于形式部分。依此解构军事外交风格要素的基本组成,不难觅其形成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即属于精神部分的军人核心价值观、军队性格、中华传统外交文化、中国共产党长期军事交往中的经验原则等要素,这些要素天然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往往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在面对与他者的交往中明确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其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往往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而另一部分,则是从事军事外交活动的形式部分,即格的内容----军事外交的形式与途径的选择。这一部分要素相对活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些动态要素以军事外交方式的选择明确其国际战略定位和军事外交的战略目标为前提,回答的是“以何种形式表达自我”的问题。正如susan B.Kaiser 所言,风格(style)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一种实现(being)和追求(becoming)的方式。因此,作为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稳定因素与动态因素在互动中实现中国军事外交主体与军事外交客体间的交往,即,中国军事外交风格中诸要素的结合过程是一个在外交主体指导下完成的各式各样的军事外交行为的过程,从而完成了中国军事外交风与格的契合,回答了“我以何种方式与你相处”的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契合愈是能够满足中国军事外交主体的需要,其军事外交的风格就愈是接近完美。

一、军事外交主体的精神要素

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军事学项目课题“军事外交视阈下的中美军事软实力比较研究”的组成部分,项目编号:12GJ003-061.国际观察

2013年第3期

作为影响军事外交风格形成的精神要素,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事外交中是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标识,决定着中国军队在对外交流中政治身份的表达;而军队性格则影响着军事行为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军事外交中军队形象的塑造;中华传统外交文化作为外交思想、思维方式的凝聚与反映,对外交风格的形成产生着持久而稳定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所从事的对外军事交往实践的经验则是中国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显性因素,相对具有动态变迁的特点。

(一)军人核心价值观

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队这个特定的组织和群体中最为直接地体现了一支军队的政治本质,左右着官兵的价值判断,往往成为一支军队对外军事交往中的基本行动指南。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是人民军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导向,构成了人民军队内在逻辑严谨的核心价值观。对内而言,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队建设中具有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作用;对外而言,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军事外交中成为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标识,决定着军事外交目标的实现。军人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一支军队内在气质的外化结果,从而塑造着一支军队的外在形象。正如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所说:“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能够成为仰慕的根源”。用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教兵养战从而对其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军队就会有什么样的形象应运而生。历史上的伟大军事家之所以重视军队形象,就在于军队形象决定了民心的失与得、决定了与友军的亲与疏,决定了与敌军的对抗效果。尤其是在今天中国军队日益频繁地走向世界,在国际范围内展示中国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在国际文化传播格局呈现西强东弱态势下,要想掌握军事外交中的主动权,提升人民军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就需要全面培塑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二)军队性格

“性格是一个社会性概念。只有当我们考虑到个体和他的环境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谈论性格特征。”[1]与“单质型”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军队是一个极具纪律与武装的组织,属于“复合型”实体。运用系统的矛盾分析法,剔除掉军队概念中通常包含的军人、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三大要素,最能反映军队性格的往往是从其军事思维方式、军事制度、价值判断等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军事文化特质,而且只有在考虑到军队和他的环境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谈论其性格特征。因此,在军事外交中的话语环境中谈论军队性格有其必要性。作者尝试将军队性格定义如下:所谓军队性格指的是一国军队在军事交往中对军事事务所采取的特有态度和反应的内在物。军队性格的形成受到一国军事文化的影响,反映其军事文化特点;军队性格的载体是在军事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其所从事的一切军事活动的底色,具有区别于其他军队的较强的个性特征,使其鲜明地成为“这一个”,而非“那一个”;与“军队形象”这一概念相比,它更接近军队的内在,而非他者的心理认知与形象塑造;与“军队行为”的概念密切相关,它是军队行为中动机构成的现实因素。军队性格对军事交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其作用路径主要是:军队性格影响军事行为方式的选择,军队行为通过舆论客观的以及非客观的评价和报道塑造或影响军队形象,军队形象的正负进一步影响军事交流效果。

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就形成了不怕流血牺牲、攻坚克难、能打战、打胜仗的性格特质。当然,军队性格也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只是就人民军队的整体性格体现来讲是“正义、勇敢和纪律”的共性特质,具有稳定性;而就各军兵种不同、战斗历史不同的部队而言,在这一主要2 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性格之外也会形成标示其特色的性格内容,从而具有局部规定性。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愈是高层的军事交往,往往由进行军事外交活动的军队高级将领、军事外交家以及军事新闻发言人通过气度与作风表现出这支军队的性格;而那些深入到中层、基层的军事交往,官兵们在军事外交中的行为表现则综合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格。

(三)中华传统外交文化

中华民族因其历史之久远,其传统文化更具有内向性和共源性的特质。以“和合”为核心命题的中华传统社会思想凝结了中华民族关于社会秩序包括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最为基本的观念,与西方的“世界主义”相比,中国以“天下”作为话语表达的世界主义是以和平与守成为价值取向的世界主义。以“王道”而非“霸道”为主题的中华传统军事思想更突显人本主义情怀和对军事力量理性运用的人道主义的朴素表达。孔子的“的“礼战”思想,老子的“不以兵强天下”[2] 的“反战”思想,孟子的“仁战”思想,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孙子的的“慎战”思想正是今天中国所坚持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事外交根本原则的传统缘起。以“仁”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武德赋予了中华民族反对战争但决不惧怕战争的注重防御、后发制人的精神品格。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重心在于“守疆”而非“拓土”;中国版图的历史形成是基于文化同化,而非强力侵略。这些构筑了新中国以积极防御为核心的军事外交政策的基本遵循。

悠久灿烂的军事外交历史留给当代中国军队丰厚的军事外交谋略艺术。中国对外军事关系发展的历史最早可溯至西周,至春秋时,统治阶级已经开始高超的外交艺术运用。自此,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此战彼和,折冲樽俎,构建了合纵与连横的军事外交绝唱;西汉时则确立了“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孤立匈奴,再派兵北逐之”的“以夷狄攻夷狄”的军事外交范式;至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三角外交成为军事外交谋略制衡的精彩注脚;唐朝则确立了“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的军事外交方针;而至明朝,明成祖通过“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军事外交战略,“外抚四夷”,为明朝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这些中国传统军事外交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智慧地加以运用与发展。

(四)军事交往的经验守则

从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炼中逐渐成长。在这一历史时期,世界上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如苏(俄)、美国、英国等接连走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与之进行或长期或短暂的军事交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军事外交有了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政党地位往往决定着军事交往中的主动与被动;利益需求则决定了军事交往的长久与短暂;力量对比决定了军事交往的广泛与有限;战争背景决定了军事交往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这些对军事外交的理性认识为新中国军事外交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联苏抗美、反帝反修、联美抗苏、改革开放、以“平等、互信、互利、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指导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曲折发展的中国军事外交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在军事外交观念不断更新、军事外交风格更加务实负责、军事外交姿态更加开放透明、军事外交功能日益突显的变化背后,不变的是中国军事外交始终坚持的国家利益至上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统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相统一、“伐战”与“伐交”功能相统一、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统一、遵守国际法与创制国际法相统一的基本原则[3]。近年来中国军事外交的发展一再地证明,这些原则作为中国军事外交风格的基本规范,为形成中国军事外交风格、突显中国军事外交风范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标尺。

国际观察

2013年第3期

二、军事外交的形式要素

军事外交风格不是一种抽象存在物,而是与一国具体的军事外交行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些行为通过对军事外交途径的选择构成了军事外交风格中的形式要素。由于军事外交形式为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因而军事外交形式要素相较于军事外交的精神要素,更突显动态的灵活性,而非持久的稳定性。

(一)以军事外交主体层次为考察对象的形式选择

国内较早对军事外交进行理论探讨的学者杨松河在他在专著《军事外交概论》中,结合大量的军事外交工作的实际经验,认为:“国际军事交往……从层次上来分,在军事交往中,不论是宾客还是主人,交往活动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高层、中层和下层”[4]。以此来考察进入新世纪以来军事外交的开展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如图1所示):

一是从中方高层出访情况来看,自1999年至2000年达到一个较高频次外,至2010年呈现出逐年递减达并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这表明高层互访已趋向于规律性方向发展,即其机制性要素开始突显,军事外交富有节奏,世纪初就已经逐步展开的高层安全磋商的机制化发挥双方军事高层交流稳压器作用明显;

二是从中方接纳高层军事访问的情况来看,外军高层访问中国在1999年至2000年同中方高层对外访问相伴随也产生了一个较高频次,在近四年来逐年递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态势;同时,自1999年至2010年间,外军高层访问中国的频次除在2001年至2002年持平外,其余年份均显示高出中方出访频次。这表明从高层交流层次来看,外军较中国军队自身更为积极主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中国打开对外军事交往的大门相对谨慎有关。

三是与高层军事交往递减稳定的态势相比,以维护共同安全为主题的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的联合军演自2003年以来则呈现递增态势,这表明中国军事高层交流机制化之后,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的交流正在向中层和基层大步转移。

图1 2001-2010年中外军事高层往来、联合军演情况200***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度高层出访来访高层联合军演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 可知,中国军事外交依循的是先高层再中层、继而基层的基本路径,推进方式谨慎有序,力求在每一层面规制化基础上再向下一层次延伸。依此来考察美国军方于2012年《美国涉华军事安全与发展报告》中所提出的将进一步推进中美基层军事交流的战略预想,要将其实现还存在中层交流机制化、加大一系列基层交流可行性条件创造等问题。

(二)以军事外交的性质和合作强度为考察对象的形式选择

朝献栋与韩国陆军军官学校助教授金淳洙对军事外交的分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主张,根据军事外交活动的性质和合作强度,将军事外交分为以增进普遍性价值为目的的普遍[5]4 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性军事外交和以增进相互信任、友好关系为目标的交流性军事外交,以及以应对明确或不明确威胁为目标的合作性军事外交三种类型 [6]。依此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军事外交进行考察[7],可以发现自1978年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军事外交频度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在1990年至2001年的10年间,普遍性军事外交年均项为16.1,而在2002年至2010的9年间,其普遍性军事外交的数量高达年均28.2项。交流性军事外交就更为频繁:在1990年至2001年的10年间,年均为70.4项,而在2002年至2010年间年均为129.1项,比较而言合作性军事外交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合作性军事外交占总体军事外交的数量仅为1%。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军事外交正处于不断开拓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外交理念,普遍性和交流性军事外交为主,其行为取向完全是以增进信任、加深友谊为主。

自1990年以来,中国向联合国派出维和人员的数字在快速增加,截至2011年2月,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共有1958名官兵在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遂行任务。而在2006年时,这一数据是1487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与此同时,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合作性军事外交也在稳步增加,2002年至2006年,中国共与11个国家举行16次联合军事演习[8],而至2011年2月,这一数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与20多个国家的军队举行了40多次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此外,中国还积极履行国际安全责任和义务,到2011年2月止,中国坚定支持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加入了22项国际军控条约[9]。

结论:从上述分析可知,基于中国军队自身实力的自信使得中国军事外交的视角正在逐步打开,不再仅局限于地区的,而是向国际的扩展;从其表现上来看更趋主动积极,在注重通过军事外交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军事外交中的外交性功能的发挥,强调协作与交流,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也更多地承担着国际责任,在参与国际机制的同时也在尝试参与机制建设,其军事外交姿态总体上呈现稳中求进、包容含蓄、冷静务实、谦虚低调却不乏主动积极的特点。

三、要素的互动----问题及可能

中国军事外交风与格的契合是在多种层次的平台上得以实现的,限于篇幅,作者仅就军事外交决策层面、军事外交管理层面和军事外交的舆论层面分别对诸要素的互动进行考察,从而分析出对中国军事外交风格形成造成限制的问题,并进一步探寻解决的可能。

(一)军事外交决策层面的要素互动

军事外交属于高级政治问题,其决策权一般高度集中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领导人和军队领导人手里。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因此,中国军事外交的决策机构是党中央的军委和中央政府的军委,从制度上实现了最高决策权的集中统一。党的总书记(1982年之前是党的主席)和军委主席是军事外交的最高决策首长。正如江泽民曾经指出的“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位一体这样的领导体制和领导形式,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妥当的办法。”[10] 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在中国还没有将军事外交向更基层部分延伸之前,高层军事交往,尤其是军事外交决策者的对外交往,其个人外交风格往往集中体现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外交风格。这一点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表现得十分鲜明。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精神要素,诸如中华优秀传统文

国际观察

2013年第3期

化通过思想道德意识的默化承袭、民族特性的移植和对民族历史的认识、文学艺术的熏陶等方式完成了对军事外交代表人物的人格塑造[11],这种塑造又通过形式要素,即对军事外交方式的选择完成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军事外交风格的表达。

但是,国防与外交,即一国军事力量与外交力量的谋略运用往往是一国实现其在国际关系中政治目标的根本,就其权力机构的代表而言,往往由外交部最高负责人与国防部最高负责人作为代表形象出现在对外交往的场所。例如,美菲、美韩所进行的“2+2”的对话机制,这里的“2”即指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这种机制不仅再一次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军事与外交关系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国政治中这两个职务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极端重要性。但中国的情况与之不同,中国国防部长一职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数次职能变迁后,国防部长既是国务委员,也是中央军委委员,但其对中国军事力量并不拥有事实指挥权,就其在中国核心权力中所占位置来看,并未像美国的国防部长一样是国家安全委员----美国外交决策的核心机构,也是总统的外交和安全班子的法定机构的成员之一。这种身份在权力链接中的缺失为军事外交主体风格的政治表达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同时,这也给军事外交对象以及第三方造成角色认知混乱,对军事外交风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二)军事外交管理层面的要素互动

军事外交主管机构是全军军事外交的归口管理机构。虽然国家外交大权在中央,军事外交的决策权在中央军委,但军事外交主管机构对军事外交决策进行具体落实。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国防部的职能不断变化,军事外交主管机构在总参和国防部之间不断变换。改革开放后,军事外交的主管机构基本上是总参。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组织和领导全军的外事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负责中国驻外使馆武官处等驻外军事机构和人员的派遣、管理,负责外国驻华武官的管理工作,组织领导对外军事援助、军备控制研究、履行有关条约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工作。军事外交主管机构虽然并不具有军事外交决策功能,而是军事外交决策的执行角色,但其职能属性决定了其作为统管与配属军事外交资源的管理机构是展示中国军事外交风格的重要窗口。诸如军人核心价值观、军队性格等精神要素通过这一部门及其成员的工作是高效还是低效,与相关部门的接触与交流是频繁的还是间歇的,工作机制的运转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互动是单一纵向的还是横向相关的,对军事外交资源的运用是科学还是保守等体现出军事外交风与格两部分的自洽,从而使军事外交对象直接体认中国军事外交的风格。

随着中国军事外交作为中国大外交的一部分不断深入推进,对军事外交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体制提出更高要求。就当前状况而言,还存在对上负责的纵向联系多于与其它部门包括非外交部门的横向交流与合作,由于特有的军事属性,其开放程度受限造成军事外交资源的统合力还未能充分显现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对中国军事外交务实开放的风格造成影响。

(三)军事外交舆论层面的要素互动

中国军事外交的精神要素与形式要素的结合与互动在舆论层面是最为活跃、最为直观的。一方面,舆论平台通过对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实现军事外交风格的塑造、通过对军队形象的传播实现军事外交风格的塑造,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平台的军事外交舆情检测,及时收集军事新闻发布后的信息反馈,不断对军事外交中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动态调整是我们打破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国际舆论的垄断,提升中国军队形象,更好地塑造于军事外交风格的重要环节。军事对外传播作为军事机构或军事人员实施的以影响外国政府、军队及民众态度为目标的军事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其军事外交风格塑造中的作用发挥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面6 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

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从而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转变的挑战。正如同阿尔文·托夫勒在看到了媒介传播的力量的同时,更看重其影响一样,军队形象塑造只是军事对外传播的初级任务,远不能满足中国军事外交风格的未来需求。想要切实在目标受众群体中产生影响力,军事对外传播必须从表层的军队形象塑造走向深层的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二是面临着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从而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转变的挑战。随着中国外交整体态势的不断推进,包括军事外交在内的中国外交思维需要实现由传统的国家外交向大外交转变。三是面临着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转变的挑战。正如迈克·麦德沃所言,中国从不缺乏需要表达的素材,欠缺的或许是表达力量背后的方式和方法。[12] 进入二十一世纪,无论是从军事外交的频繁程度上来看,还是从军事外交的外交对象与内容层次上来看,中国军事外交都为军事对外传播准备了丰实的素材。但是,中国对外军事传播存在传播模式单一,缺乏双向互动的问题,这对军事外交风格产生着显而易见的影响。作为难以控制、但不能忽视的文化交流、电影、音乐等传播途径,如能加以积极有效地运用,则可以实现隐匿宣传目的,巧妙广泛地实施传播影响的目的。

注释:

[1] [奥地利]阿德勒,陈刚,陈旭译:《理解人性》,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2] 老子:《老子·三十章》

[3] 参见张炜:“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载《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3期。

[4] 杨松河著:《军事外交概论》,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5] 上述分析数据来自于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以每两年一部的频度颁布的国防白皮书,即《1998年中国的国防》、《2000年中国的国防》、《2002年中国的国防》、《2004年中国的国防》、《2006年中国的国防》、《2008年中国的国防》、《2010年中国的国防》共七部。

[6] 朝献栋、[韩]金淳洙:“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载《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2期,第49页。[7] 上述数据来自于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年鉴》编辑部:《世界军事年鉴》(1997年-2009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1998年中国的国防》、《2000年中国的国防》、《2002年中国的国防》、《2004年中国的国防》、《2006年中国的国防》、《2008年中国的国防》、《2010年中国的国防》共七部。

[8] 《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9] 高吉全:“新中国军事外交:回顾与前瞻----专访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解放军报,2011年2月28日。

[10]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3页。[11] 参见张历历:《外交决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第268页—270页。

[12] 奈森 嘉戴尔斯、迈克 麦德沃:《全球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之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VIII.(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年月

英文标题: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Military Diplomatic Style----The Cas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Diplomacy

第二篇:军事:美媒称对比中美外交风格称政治谋略VS军事战术

军事:美媒对比中美外交风格称政治谋略VS军事战术

2014-06-27 0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6日电 美国《国际日报》近日发表社论称,中美两国外交、军事交锋因美国重返亚洲而逐渐频繁,两国在外交,策略上的风格差异也更加明显。概括而言,中国的外交策略是政治谋略,而美国的外交策略则更像是军事战术。

文章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可操作性,见效快,但却易出漏洞,而中国的外交政策可谓深谋远虑。

美国外交思维好像是由军事将领的思维,外交策略如同军事作战似的,例如,建立起北美后院,如同巩固后方阵地,推动同盟国策略,将同建立一条防线。比如第一岛链,如同战场上设立的防御阵地。

文章指出,美国重返亚洲,希拉里设计了所谓的巧实力实际上并不是新鲜东西,就是敌人的敌人可以作盟友,或者让敌人的朋友成为敌人的敌人,从而对中国形成一个包围链。因此,巧实力只不过是在美国传统盟友上,再拉拢上一些与中国有纠纷的小国。

以军事思想主导外交战略,从美国的角度看,优点是目标明确,容易执行,缺点是敌意太明显,同时也极容被对方找出漏洞,因为军事比政治简单。而且,世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马奇诺防线的下场可以证明。因为再坚长的防线也有尽头,可以绕过去,比如美国重返亚洲,意图在海上封锁住中国走出去的路子,可是中国还有“高铁丝绸之路”,可以绕过美国岛链。另外,再坚固的防线也有薄弱的结合部,可以击破。

文章认为,美国外交策略如同军事作战似的,最大的弱点是,美军进攻时太过强调侧翼安全,侧翼中如果有对方的据点,美军就要停止进攻,甚至后退。而岛链中总有薄弱环节,因此当第一岛链中出现缺失,美国外交,军事重心就有可能退至第二岛链。

文章指出,中国的外交战略向来以政治谋略为特征,基本上都是要国与国之间要相互取得互信才能进行的,这些策略具有长治的因素。

第三篇:普京政府的外交风格和特点

普京政府的外交风格和特点

审计1001 2104100139 孙俊杰

普京全名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现任俄罗斯总统。2012年3月7日,俄罗斯中选委正式宣布普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现年60岁的普京当选俄新一届总统这是他继2000年、2004年后第三次当选总统。普京为何能够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呢,必然是有常人不可及的独到之处。除总统外,普京还担任过俄罗斯总理、统一俄罗斯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可谓是履历丰富,德高望重。在普京当选总统期间,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在其担任总理期间,也深得民心,政绩斐然,总之,普京是个相当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是世界众所周知的“铁腕总统”。这位“铁腕总统”的外交又有何风格和特点呢。

所谓普京外交,是指俄罗斯在普京总统领导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行动的综合体系。与以往的俄罗斯外交相比,普京外交有着极其与众不同之处,拥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处处体现普京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鲜明的俄罗斯大国定位。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理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普京外交的“灵魂”所在。早在上任伊始,普京就曾明确指出:“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同时纵观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无论从俄罗斯积极参与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反恐联盟大力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到俄罗斯以大国身份积极与美、欧、中、日构筑多种形式的双边伙伴关系。从俄罗斯积极应对北约及欧盟的不断的东扩到毫不手软坚决打击车臣等国外反对势力。无不体现着普京外交这一灵魂所在。俄罗斯从苏联解体之初的“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员”甚至“西方的小伙伴”一跃重塑为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超级大国”“经济实力强国”“独立的政治大国”。这些无疑都是普京外交俄罗斯大国定位的具体成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普京外交政策这一灵魂,俄罗斯不可能在今天悄然重塑大国风采。

其次是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不动摇。多极化一直是俄罗斯政府的主张,在普京时代多极化更是成为了俄罗斯积极投身其中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在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借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夺取中亚这一战略存在,又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之下,一意孤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至此,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普京选择了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从普京上任伊始与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会晤时就明确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将有利于保持地区间的战略平衡,有利于世界和平。”到任期将近结束时与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会晤时指出“俄罗斯主张建立平衡的多级化世界,以苏美为核心的世界两级对立格局瓦解后,其中一级开始“幻想”世界已经单级化,认为可以主导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单边主义可不是什么好事。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平衡的多级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受到尊重,俄罗斯也将自主决定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可见,坚持世界格局多极化贯穿普京外交的始终,是普京外交的重要理念及重要特征之一。

还有是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能源在当代世界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领域地位无可匹及。在俄罗斯外交资源短缺的前提下,普京创造性的开拓了能源外交这一崭新领域,从而也成为普京外交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京时代,俄罗斯大力依托了能源这一非常规外交资源,积极引导了与美、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大国的关系。著名战略分析家斯密洛夫在自己的《能源超级大国》一书中也这样写道:普京通过能源关于把俄罗斯变成超级大国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军事力量也是普京所倚重的另一个支柱。“如果军队没有前途,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没有前途。”这是普京明确的宣示。普京上台执政后,大力加强军队建设,积极推进军事各项领域的改革,大力促进军事现代化。能源与军事两大支柱有力的突出了俄罗斯大国定位这一普京外交的灵魂,构成了普京外交的有力基石。俄罗斯通过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军事实力已然重塑大国雄风。

最后是实用主义的外交观。普京上台执政后提出了“俄罗斯联邦成功的外交政策,应当建立在使其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保持合理平衡的基础之上。对外政策唯一可靠的方针,是始终捍卫国家利益。”“集中政治、军事、外交及其他手段解决外交任务应看其是否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这些无疑突出外交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外交观。正是在实用主义外交的指导之下,普京外交有了不同以往俄罗斯外交的“灵活”“积极”“务实”等新的特点。灵活的处理了与美、中、欧盟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关系。

普京作为三届总统其必然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普京对俄罗斯大国定位的外交灵魂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相似之处,都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重新崛起。普京为俄罗斯恢复大国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普京所倡导的世界格局多极化也与我们中国的一贯主张不谋而合,两国之间共赢合作的前景广阔。普京外交灵活务实的风格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我们也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外交资源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深刻领会普京外交的内涵对于我们处理对外关系无疑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普京政府外交风格和特点

论文题目:普京政府的外交风格及特点

内容摘要:普京领导的普京政府外交以大国定位为核心,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为俄罗斯的发展带来了明显成效。

关 键 词:普京政府 外交 风格和特点

最近在新闻上可能都可以看到中国与俄罗斯关于天然气的谈判,其中普京总统的一句话被大家所熟知“在谈判中被中国喝了不少血,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谈判者。”可见,中国与俄罗斯将会有长期的合作。中国人对于普京总统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是他的粉丝,而他在本国的人气也非常高,在连任两届俄罗斯总统后,又任总理,并在2012年再次当选总统,而俄罗斯总统的任期已是六年。在普京当政的这么多年里,俄罗斯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他带领俄罗斯走向复兴之路。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俄罗斯经济已濒临崩溃,所以,俄罗斯外交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俄罗斯的稳步发展、经济的振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顺利推行民主改革、巩固宪法制度以及维护人权与自由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1]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普京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 奉行与国家实力和需要相适应的外交政策, 突出外交为发展国家经济服务的目的, 强调外交为内政服务。正如普里马科夫后来总结的那样:“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 俄罗斯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捍卫国家利益。”[2] 可以看出,与以往的俄罗斯外交相比,普京政府的外交极具风格和特色。学术界对此也多有关注和研究,从大家的总结来看,普京政府的外交有这样的特点:1.鲜明的俄罗斯大国定位2.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3.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4.“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的外交关。

大国的定位是普京外交的核心理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普京外交的“灵魂”所在,俄罗斯外交的其他理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它。而国际定位实际上是俄外交方向的定位,它关系到俄在国际上将走什么道路、扮演什么角色、选择什么目标。所以对俄罗斯定位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早在上任伊始,普京就曾明确指出:“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在冷战后特定的政治语境下,俄选择大国定位就意味着它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角色和独立的对外政策,而非大国定位则意味着依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结构,采取“搭便车”的对外战略。从普京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和在反恐方面的动作等都可体现这一定位。从2005年开始,俄外交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就是这一年,俄推出了“主权民主”概念,拒绝在意识形态上盲目追随西方;宣称将按照自己的原则构筑国际关系;在独联体地区推行新的政策;大力推行能源外交;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抗争;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努力推进亚太外交,等等。俄罗斯提高了“嗓门”,开始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不仅在外交上、而且在军事上正面交锋。至此,俄罗斯已经以大国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

多极化一直是普京政府的主张,尤其是在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借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又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之下,一意孤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至此,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普京选择了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放弃与美国全球对峙,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反对美国单极企图。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由俄最权威的官方和学术研究机构联合撰写的《俄罗斯外交概述》,宣称“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已经彻底破产”,建立多极世界结构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正在成熟。可见,坚持世界格局多极化贯穿普京外交的始终,是普京外交的重要理念及重要特征之一。

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境内蕴藏着世界上1/ 3 的天然气和1/ 10的石油,石油、天然气产量现在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年开采量分别占世界年开采总量的10 %、30 %和6 %。丰富而雄厚的能源储备及巨大的开采能力,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而且还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发挥了外交杠杆的作用, 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支点。从俄罗斯与中国的天然气项目就可窥见一斑,借助着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话语权。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的基本方略是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利益和服务于国内的发展。正如普里马科夫后来总结的那样:“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 俄罗斯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捍卫国家利益。”[3]普京接手的俄罗斯,如他上任伊始所言,处于“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面对这样的困境,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力避外部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普京认为,外交应同俄发展目标和改善国民生活相适应,要有实际回报。因此俄外交应该秉承内外结合的务实观念。他提出,政策导向不是简单的好恶,而是以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为要旨。用普京的话说,“我们的优先方向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切实的国家利益当中包括经济利益, 这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就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4]由此可见,普京外交就是务实外交。所谓“务实”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和“国家利益至上”。

当然,普京外交也不是完美的,从俄罗斯的发展来看,还有改善的空间,其中很明显的是普京外交存在着“硬力量”硬、“软力量”软的问题。“硬力量”是指资源比较雄厚,比如军事力量和作为外交手段的能源相对充足,而“软力量”资源相对匮乏,如国际形象塑造的并不成功,科技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再例如,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俄罗斯几乎没有提出什么有影响的理念,政治和文化吸引力也不大。

普京有一句名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在他执政的这些年里,世界也确实看到了俄罗斯的变化。而俄罗斯外交的特点:在总体指导思想上讲求务实,量力而行,不随便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自己的国力;放弃与美国全球对峙,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反对美国单极企图,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所以,今后,普京政府会把俄罗斯带向何方,值得期待。参考文献:

[1]〔3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11.07.2000 г

[2]Е.М.Примаков: 2007 : Прощаниеспсевдолибералами/ /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15.01.2008 г.[3]Е.М.Примаков: 2007 : Прощаниеспсевдолибералами/ /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15.01.2008 г

[4]《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0 年国情咨文》,《普京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80 页。

第五篇:如何形成自己的穿衣风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穿衣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的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目前市场上流行这各类的搭配风格,如:混搭、整体搭配等等。但那种风格适合自己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搭配常识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

六大搭配原则

<一>颜色的选择

一般来说,粉色系列的粉红、粉蓝、粉黄等颜色,表现的是年轻、健康、乐观;艳色系列的红、黄、蓝、紫、绿等未经调和的彩色,则适合个性开朗、强烈的女性,属于外向型的色彩搭配。米、褐、栗子、咖啡、灰、灰白等中性色彩,最适合中国人,任意搭配这些颜色的服装,再加上精致的配件、优美的剪裁和舒适自然的质料,就能散发高贵的气质和韵味。

<二>精致的配件

追求美的人平时应当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搜集精致的饰物更是美丽的秘诀。精挑细选符合自己理想与需求的配件,在服装的搭配上常有画龙点睛的妙用。皮包、皮鞋、皮带、手表、耳环、戒指、项链等饰物并不需要太多,但最好能与自己的服装作适当搭配。选择合宜的、钟爱的、有价值的、不俗气的配件,也是表现自我独特品位的重点。

<三>质感的体现

天然纤维一向深受人们喜爱,棉、麻、毛、丝等都是直接从动、植物纤维中提取、纺织而成的。棉的纤维长,穿起来十分舒适、柔软;麻的纤维则较为短,穿起来会有刺人的感觉,但是轻、脆的质感却是它的优点。人造纤维的针织面料具有弹性佳、可伸缩的特性,穿起来更合身。每一种质料各有它最恰当的裁剪款式,比如针织布,在设计上都用来裁剪紧身的服装。所以选购时应考虑身材是否适宜这种质料,款式是否合乎自己需要,才能充分地利用质感表现自己的风格。

<四>把生活品位带进服装风格里

居室的设计也可以表现出自我的风格,因此,从居室风格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穿着的品味。生活价值观与外在穿着的品位相互协调,则更能呈现出自信、独立的自我。

<五>注意穿着得宜

心情、气候、时间与场合,都是影响穿着的重要因素。比如有些人心情特别开朗时,喜欢穿鲜艳、活泼的衣服;白天工作时的服装重在清爽、淡雅,而晚间则可以作较华丽的打扮。出席会议、宴会,或是与朋友约会,更需要恰如其分、适当得体的整体搭配,包括发型、化妆,都要和服饰充分达到协调的效果。

<六>衣服的保养十分重要

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都十分脆弱,不适合随穿随洗,最好能选择一些较不易流汗、弄脏衣服的场合来穿着,这样就可以避免对纤维的损害。但是针织料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它不怕洗,甚至不忌讳用机器洗,不像天然纤维必须干洗,以确保质料不受损伤。

所以,真正的服装设计师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管设计师设计出怎样多彩多姿的服饰,但最后的选择还是在于自己的决定。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对服装的特有品位,以及内在修养的充实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下载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事外交风格形成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室内设计风格分析

    室内设计风格分析 现代简约风格: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简约风格已经大行其道几年了,仍然保持很猛的势头,这是因为人们装修时总希望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体现......

    新中国外交阶段分析(汇编)

    一、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特点与原因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军事外交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军事外交 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

    提升素质,形成风格,实现班会序列化

    提升素质,形成风格,实现班会序列化 (2011-12-08 16:11:44) 计划总结 转载▼ 提升素质,形成风格,实现班会序列化 ——温州市杨晖名班主任工作室2009-2010学年工作总结 杨晖名班主......

    自我领导风格分析

    领导风格作业 一、参照体系 我选择了五种动物类型领导划分的领导风格作为参照类型。 老虎型:具控制与任务导向特质; 个性特点:有自信,够权威,决断力高,竞争性强,胸怀大志,喜欢评估。......

    高考著名诗人及其风格分析

    著名诗人及其风格 1.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

    俄罗斯能源外交分析(5篇)

    By :7GのTY 俄罗斯能源外交分析 “能源外交”就是指国家保障能源安全、开发能源资源和促进能源经济的对外政策,以及国家部门依据能源外交政策进行的具体外交活动。俄罗斯拥有......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五篇)

    以色列的外交特色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姓名:张路 学号:0111121049 以色列外交特色分析 如今的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