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

时间:2019-05-14 07: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

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

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江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这部分内容也许同志们都是比较熟悉,我把我从去年以来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给同志们做一个介绍。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要求全面综合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后程度。

我们知道以往不论我们说了多少遍“三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经验表明:如果是仅仅停留在“农”字做文章,是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的。至于在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认识上的问题,有人把它理解为新农村建设就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个理解不完整的。(?重复)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农村是一个需要打破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手工经济,缺乏分工以及生产脆弱等诸多问题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还是大面积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手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甚至国际化的背景下来看待我们的“三农”问题,来看待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五个方面。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20个字五句话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去年中央1号文件的32条所勾画的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进行新机制。国内外的观察家对此的评论说,这是一副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新世界。我们也认为这不光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也是我们中国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美好理想和想象。下面我们再分析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生产发展。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总的要求是推进新一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就是我们在总体目标中生产发展这个目标中的总的要求是这几个方面。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农村劳动力,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五大新名词。1.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要培育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而且给这个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什么是新型农民呢?是不是光有文化就叫新型农民呢?或者光有技术就叫新型农民呢?新型农民有三个要素,就是要有文化,要懂经营,要懂技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叫做新型农民。2.非农产业

关于非农产业,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应当是生产发展的重要的组成。发展农产品的加工,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建设。3.循环农业

新农村建设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五大新名词之一。提出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连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4.吸纳剩余劳动力

再一个是关于生产发展里面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是要对现行的一些措施进行清理,疏通农村进城的渠道。记得去年说农民工也是农村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活宽裕——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

生活宽裕是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目标。

(1)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增收势头不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宏观层面来看,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的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真正巨大的市场还是在广大的农村。(2)建设与完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是农民宽裕的重要条件。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水电、道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还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十分不合理。同时伪劣商品比较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更,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大新名词之一有一个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构建的就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这个主要内容就是由商务部说用三年时间在试点的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我们国家行政村是69万个,那就是在三年内有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这个试点覆盖面是很广的。我记得这个工程是从2005年就开始启动,20。

旅游休闲新方式,为山区农民铺就一条致富的新路,搭建一个致富新平台。

怎么做呢?就是新农村新民居的建设是以平谷全区实施旅游富民大战略中的一个探索,这个探索可以说没有现有的经验可寻。在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我们采取的做法是:精选试点、政府扶持、多元融资、集约利用、统一规划这样一个全新的运作模式。

1.选择试点稳步推进

我们这个思路在全区一推出以后,全区的农村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个什么模式能引起巨大反响呢?大家都知道农村的环境千百年来应该说都是比较差的,我们在现有的宅基地上,利用现有宅基地的面积,既不占用耕地,也不是占用其他的建设用地,就利用农民现有的宅基地资源,我们在村风景最好,风光秀丽,最能够吸引游客的这么一个地方选择一块地方,以这个村庄同等的面积再搞一个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一体的民居建设。这个民居建设做成居住很舒服的,一村一体,根据农村的需求和生产生活的习惯,给它盖成。一半是农民自己居住,另外一半是作为接待游客用。农民自己参与接待,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每个农民都经过专门的培训。

因为最漂亮的地方往往就在深山区里面,所以游客来了以后,他用不着急着赶回城里面来吃饭、居住了,他就可以就地吃住游购,这些基本思路出来以后,区里面各村就踊跃报名,我们本着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原则,优先选择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群众积极性很高的这么一个村进行搞试点。在经过对各村的生态环境、旅游发展潜力、经济状况、包括村委会工作班子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以及对规划设计方案、地质勘测等系统的技术测评以后,确立了一些试点村。这些试点村有些是在山区,有些在平原。2.要强调特色规划新品

为使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有特色,出新品,彻底改变原有村庄缺乏规划设计,自然发展,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我们明确提出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方案要有浓郁的民俗风格,符合北方地域特点,适合北方气候要求,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民俗旅游的功能要求,最大限度地吸引现代住宅建设的成熟技术。我们聘请的设计单位是建设部和清华大学的,都是全国一流的设计单位。为这个试点村进行这样全方位的设计,最大限度吸收现代住宅建设的成熟技术。

而且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于一体,造价是农民承担得起。一村一品,不是每个村都一样,根据这个村的民俗习特点,一村一品。在规划设计时,围绕着农民民俗旅游这么一个核心,充分考虑游客各方面的需求,确保游客来的方便、吃的香甜、住的舒适、玩的愉快。为确保规划设计的高品位,我刚才说了我们聘请的是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研究院这些顶级单位为我们做专门的设计。设计方案出来以后我们还有首都规划委组织专门的专家评审会,专家组还对我们的各个试点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然后进行科学论证,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在确定试点村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一方面严格遵守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又结合我们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实际,体现了这么两个方面,就是在设计新民居时要体现兴办家庭旅馆搞民俗旅游接待的要求,把旧村改造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扩大就业、增进农民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起来,使新民居既具有农民生活的功能,又兼有接待游客的生产功能,就我们刚才说的它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试点村规划的设计提高了配套设施档次,加大了用户包括电的容量,每一户提升到了十千瓦,提升了管沟排污系统,垃圾集中处理,而且充分考虑到旅游接待的需要,合理配备了餐饮、游乐、商业、停车等设施。

在设计民居方面,还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还注重我们这个民居的观赏性。民居的户型设计是新农民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我们结合北方民居的特点,兼顾传统独立院落的形式,试点村还增加了居住和接待民俗旅游的舒适性和适用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主要表现在:一是设计民居我们一般是两层,农民自己居住和接待旅游的空间相对是独立;二是户型多样,每个村的设计都不少于五种户型,户型面积在150平米以上,300平米以下,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自主选择户型;三是采取了新技术,完善使用功能。为了解决新农村的供暖和生活燃料问题,我们在新民居的设计上,采用了国内领先的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将太阳能技术与房屋设计融为一体,非常美观,这样既美观又节能。这种供暖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设计式样新颖独特,能耗低,将太阳能技术大面积用于农村民居建设,解决农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尤其是北方民居的冬季取暖问题,这在技术上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为了冬季取暖光用太阳能解决整个过冬问题,这个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攻关组,由建设部帮助牵头。我们所用的冬季太阳能取暖过冬这样一项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这可以说是北方农村供暖的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不仅使山区农民告别了煤炉取暖的落后方式,还将对北方农村的新能源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有一个联合国关于农村太阳能利用的大会就进一步确定了在我们平谷区召开这一个联合国国际太阳能利用大会,这是一件大事。

此外,在民居设计上我们还力求功能完备,实现了户户宽带入户,城里面来的,像我们北京市是一个文化中心,有很多大学生、博士,还有很多的学者专家教授,他就需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房间,又是一个自然环境很好,到山区做一些写作,思考一些问题,他们都是带着电脑来,我们就实现了户户宽带入户,有线电视和电话就不用说了。卫生厕所全部都是采取冲洗。这样你一看就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漂亮有北方特色、当地民俗特色的新民居。

刚才说的是勾画的是一个美好的新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一个蓝图,但是这个在我们平谷区这都不是蓝图了,是现实,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实地看一下。我们现在有一些试点村前年10月份就陆续投入使用了,而且效果相当不错,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益。3.政府扶持,多元融资

由于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不富裕的,尤其是在我们的北部山区里面大部分都是非常穷,在资金的解决上我们主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农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政府负责这些试点村的各项规划设计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公共设施建设费。农户主要承担房屋建设费,每户的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由农户直接出资和贷款解决。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各村都不一样,农民出资和贷款数额我们采取了一村一策。一期建设的几个村的农民户均的投资是6万块钱左右。就是盖那么一栋非常漂亮的房子,农民他只要出资6万,户均贷款是8万左右。当然如果实在还有困难的,政策上还可以再优惠。这个贷款是由我们政府财政性资金向银行进行担保,以农民逐年以自己旅游的接待收入所得还本付息。这个期限是八年,八年内把借的这8万、9万、10万块钱还清,这样就解决了盖房子的资金问题。4.严格用地节约利用

因为新农村建设原则上是在原村的原址上进行,需要占用新址腾挪的要经过规划。我刚才说了有些村落它是在这几百年来自然的选择,比如说要避风、抗旱,他并不是从旅游的角度、游客的角度来选择风光秀丽的地方居住的,他往往是选择在山沟里面能避风、躲雨、抗旱,就到那里去住了,这村落千百年就这么形成的。但是这个村落我们现在在发展旅游产业,要实现民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一体化。有些它村落的原址是可以的,那就在原址上,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有些不行,不符合发展旅游产业,那就要腾挪地方,在新的地方我们经过规划和土地部门严格的把关和审批。使用新宅基地的原有的原来旧宅基地就收回集体所有。你腾挪出来了,旧的宅基地就是收归村集体所有。新村占地的面积不得超过原村庄的占地面积。

从目前来看,不但农民的房屋居住使用面积大大增加,而且试点村还节约出了相当一部分土地。因为原来农民的宅基地他的面积占的都挺大,少的也三分地、四分地,大的七分地八分地,所以说现在搞这两层楼的这么一个新农村新民居,他往往土地面积还节省出来了。5.规划标准统一建设

为了保证质量,降低投资成本,在建设施工上我们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使这个房屋建设费用趋于公平。我们这个建设是采取一个非常先进的建设模式,从去年以后就是用造汽车的方式来盖民居。我们的房子一平米就包括装修,我们是精装修,一平米造价才一千块左右,大大地降低了市场开发的价值,在技术上保证水电路、有线电视、网络,包括电信村村通,会议、休闲、娱乐设施都兼顾,家家达到了高质量的接待标准。

从成效上来看,从我们已经建成的几个村来讲,农民的生产、生活确实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可喜变化。光从去年来讲,黄金周平均一个村一天最多接待的人数都在七八百人,那么一个小的村一天的接待人数是七八百人,仅一个月的时间全村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二三十万块钱,每户都达到了三万多块钱。刚才说了盖这个房子的贷款是八九万块钱,八年还清,也就是一年还一万块钱。去年刚开始接待,当然也有少部分前年就开始接待,而且对外宣传还没有完全展开,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村一个月光黄金周那一下子就达到了三万多块钱,远远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测。比如说在我们一个玻璃台村,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村呢?这个玻璃台村是平谷最北的一个深山里面,也是最穷的一个村。我们当时就想如果这么一个最穷的村都能弄成的话,其他村肯定就没问题了。当然你选最好的村来做的话,你做好了也不一定可以推广。这个村多少年来都是非常穷,大部分农民种地也不行,种粮也不行,都是到外地打工,多少年荒凉寂寞的乡村由于我们搞了这个新民居以后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光去年十几个多少年都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怀柔、密云,还有包括河北都纷纷过来跟他们娶亲成家了。到那里去我们村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是溢于言表,他觉得党和政府是非常好。

新农村新民居试点工作建设是我们彻底改变山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破解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难题的一项大胆的探索。当然目前仍然是处于探索和实验之中。从前一段我们的实践来看,有几点启示:

实施新农村新民居的建设必须要有政府的投入。由于绝大多数农民生活还不宽裕,因此没有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就不能够确保新民居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的是政府扶持与多元融合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没有能力解决的规划设计问题,新材料能源利用问题,以及基础设施问题的投入,也可以使农村的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使农村的各项配套功能得到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大规模投入,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真心实意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展开。

实施新民居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坚持农民自愿,使农民成为旧村改造的主体。因地制宜,以民俗旅游为依托进行旧村改造的实践表明,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在前期准备阶段,必须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深入群众发动,使农民真正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和具体的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引导,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否则即使我们的方案设计的再好,扶持政策再优惠,如果多数农民不愿意进行改造,也只能是一句空话。(1)实施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要立足于产业开发。我们区试点村是按照搞民俗旅游接待的标准来设计新民居,使农民能够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旅游接待,在获取资源收益、农产品增值收益的同时,获取就业和服务收益。

从实际上看,要想在新农村新民居改造中实现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的目标,就必须要依托地区的资源特点,走产业开发的路子,使农民在彻底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过渡)

在前面的一部分里面我们介绍了平谷区新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若干经验,关于这个经验我想在这里再补充几句。

农村的民居建设,虽然是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民居建设,这是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的比较引人注目的观点。但是新农村建设并不等于没有新民居的建设,因为新民居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它应该说是真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从上午介绍的我们区里面新民居建设来看,由于它不是单纯的民居建设,不是仅仅是一个农民的生活资料、居住的场所,实际上它还是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它是农民生产致富的一个重要平台,也就说它既是生活资料,同时又是生产资料。由于这个新民居的建设,我们也对照了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照来讲,像我们做试点的这几个村从试点的效果来看,新民居搭建了新的平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这些试点村生产的发展,因为它有了这么一个平台以后,它就很好地发展了旅游产业,所以在生产和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第二由于所在地方的乡村秀美各方面的自然优越条件,使得农民在旅游接待方面也有了这个平台,生活也逐渐更加宽裕了,像农民在去年的黄金周,一个黄金周下来,每个村不等,有的一万,有的两万,甚至有的三万都能实现。

村容整洁不用说了,因为齐刷刷的全都是新房子,应该说是村容整洁。

乡风文明因为改善了生活条件、生活习惯,乡风文明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改善。由于比较集中,村民民主管理、民主自治这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新农村新民居的建设在我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做的一些创新性的做法。下午我们继续介绍我们平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亮点。

(二)大学生村助理队伍建设

大学生村助理这也是我们一大亮点。今年在北京市市委组织部评选了关于农村基层建设方面的创新做法里面,我们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就是关于我们创新在我们区里面做了大学生村助理队伍的建设。

这个工作我们是从2004年底开始,平谷区为了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正常的人才回流机制,大力实施工业产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采取了政府雇员制的办法,面向全市公开招聘村委会主任助理。

这一个举措在2005年得到具体的实施,前年我们正式开始实施。通过精心组织,面向全市我们首批招聘了32名大学生村助理。这些同学都是从首都的一些涉农高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农学院经过精心组织认真挑选,经过两年的选聘工作,目前平谷区现在已经有170名大学生到16个乡镇的150个行政村当了村主任助理。我们将在今年以内在275个村里面全部配齐。

从目前来看其中有研究生6名占3.5%,本科生有115名占67.6%,专科生有49名占28.8%,这个是跟我们原来在启动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们觉得把门槛相对放低了一点,现在我们主要还是以本科以上为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准备一个村在今后要配两名助理,一个是村委会助理,一个是村支部书记助理。就是一个主任助理,一个村支部助理。

从两年多来我们区大学生村主任助理从自身的工作来讲,已经开始逐步适用农村的工作环境了,而且积极开展工作,为推动农村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作用。

1.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活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应该说是各地方都是这样,农村普遍存在着干部的学历都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在调查中各乡镇的干部都普遍反映,现在去的一些大学生村主任助理,年纪轻、学历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对当前村级干部队伍结构的有益补充。大学生村助理来到以后,改变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有些村的大学生村长助理,现在已经成为村两委班子的顶梁柱。村支部书记主任在的时候他们是参谋,当书记主任外出的时候便委托他们主持工作,有些大学生村主任助理的已经列为镇、村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

2.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传达贯彻

长期以来农村特别是山区村镇离城市较远,信息不十分畅通,加上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又忙于事务多,使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工作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些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或者是理解不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律知识很缺乏,农村中的各种纠纷不断发展。有时候跟这些对于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这样既影响了干部群众的关系,也影响了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和形成。这些大学生村助理到了以后,他们积极利用村里的板报、墙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些大学生村主任助理还成了村级法制宣传员,建立了村级宣传站,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村民举办法律培训班,使村民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大学生还在起草一些合同,比如说村里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对外活动逐渐增加,经常村民要起草一些合同,既是给干部群众当参谋,为农民起草合同,提供一些法律帮助,避免因合同不合法产生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前合同写的根本不是按照法律文书来写的,比较随意,这样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经历了大学生助理的各个村里面还有一些大学生开设了村广播站,开设了一些政策宣传、普法园地、科技普及等等栏目,稿件的制作和播音都是我们大学生独立承担,群众感到非常满意。

3.村务工作日益规划

这既是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村助理在农村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一个是刚才说的村务工作日益规划,村干部反映过去村务工作很不规范,没有像样的发展规划,村里面规划谈不上规划,有的是也是很不像样的一种发展规划。而且文字材料、村务档案是乱堆乱放,上面发的一些报刊杂志甚至是一年到晚堆在一个墙角里无人问津,也没有去发放。所以对我们党的一些宣传和有关精神,包括我们区政府目前正在做的一些事下到了村这一级,到了村民这一级往往就断档。

第二篇: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今年来,区委、政府把全区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领导,抓筹资、抓质量、抓管理,公路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六个县市区慕名到我区参观学习,全区公路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利用交通行业的优势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今年共争取“村村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40.5万元;争取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2公里,完成投资54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382.5万元。争取大中桥梁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327万元。争取乡镇客运场站建设项目7个。争取招手站建设项目58个。

亮点之二: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扫清“村村通”遗留工程任务。今年计划“村村通”99.4公里,实际完成102.7公里。完成李高路三级公路改建项目12公里。完成了新店白洮河桥、牛高路薛营桥、苟牛线、三里桥、茶庵桥、李高路小庄桥。

亮点之三: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完善村级交通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完成黄台岗镇张典村5.5公里投资66万元;完成了官庄镇新庄村1.3公里投资12.6万元;完成黄台岗镇代夫庄村2公里投资24万元;完成了瓦店镇关帝庙2.5公里投资30万元;完成了溧河乡十里铺村3.5公里投资40万元;溧河乡郭店村3.5公里投资42万元等。

抓领导—齐心构筑和谐路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一是高位启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级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分析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成立了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由区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发了《宛城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目标考评,明确完成时限和公路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到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到施工第一线现场办公。在项目引进上,区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多方洽谈,成功的引进了公路建设的一批项目资金。二是严格奖罚。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村村通”项目要5月底大头落地、10月份全省完成。我们适时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区财政定补为奖补。改变以往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做法,规定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万元,5月31日前完成的每公里奖励8000元,5月31日后完成的1分不奖。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各乡镇和施工单位争先恐后,克服一切困难,自己垫资往前赶进度,5月20日前,任务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落实分包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双联双培”包村单位与修路有困难的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资金、物资、工程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各乡镇对每个项目都指派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施工组织、包资金筹措、包质量、包进度,并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地,形成了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融资—引进项目多修路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2006年的“村村通”建设项目,由于宛城区2005年实现全区24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省、市原计划2006年不再给宛城区“村村通”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予以重视倾斜,先后16次到市、7次去省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努力,今年分两批给了100公里的项目。另外还给了李高路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大中桥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财政补贴。今年区政府共补助农村公路资金302.8万元。为减轻乡镇压力,区政府对列入计划的“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瓦英大桥和白洮河中桥分别配套补助资金100万元和40万元。今年区政府和交通局先期垫资380万元,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的办法,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收入扣除正常养护经费、危桥、危涵及水毁修复经费,其余全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免征“村村通”工程营业税,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把这些资金和“村村通”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全区累计筹措配套资金536.8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302.8万元,乡镇筹措234万元。四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业主、企业家采取打一个亲情电话,发一封爱心捐助信函或派出人员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请他们献计献策或协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枣林办事处吕庄村王力新个人捐款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二机厂总经理蒋贵堂拿出8万元,用于瓦店镇关帝庙村村级油路建设。乡镇还鼓励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各行政村、汽车、拖拉机经营业主捐资建设农村公路。

抓质量—严格监督修好路

“村村通”工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项惠民工程核心在于质量。对此,区委、政府要求交通和工程施工部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质量关。目前,全区“村村通”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具体讲,着重把好“三关”:一是施工队准入关。落实施工队“三不准”制度:凡是资质达不到的工程队一律不准参与施工,要求施工队必须有公路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套机械齐全,施工经理有类似工程业绩,并组织督查小组仔细审核,现场查看。在报名竞标的42个施工队中,有20个因检查出资质不合格未能参与村村通建设;本乡、村的工程队只能到外乡镇施工,不准参与本乡、村的工程施工。避免了因人情、关系而影响工程质量;区、乡、村各级干部不准组织和介绍工程队,有效地刹住了工程组织中的不正之风。二是施工责任关。通过分片区、按路线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和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加强旁站式监理人员的培训,动员全社会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等综合措施。将路面标准,如宽度、厚度、结构层、水泥用量等及时向老百姓和社会公布,在每个项目所在村聘请了老党员和有责任心、有一定经验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对材料购进、拌和、振捣、压实、养生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在22个施工队中开展了“优秀项目”、“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由指挥部颁发奖牌和证书。先后召开了五次现场会,请被评为优秀施工队的8个项目负责人介绍经验,较好地调动了施工队保证质量的积极性。明确乡镇政府、交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和项目业主单位的责任。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形成了完备的质量管理网络。三是监测监督关。为认真落实项目质量分包责任制。要求交通部门每个班子成员带领一名质量监测员,对分包项目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全程监控。明确规定:凡是分包项目不能被评为优良工程的,不得评先,不能被推荐为后备干部、优秀干部;凡是分包项目被验收为不合格工程的,分包领导和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大会上作检讨,还要扣发30的工资。同时,加强现场巡检。指挥部抽调16名技术骨干,分成三个质量监督小组,每天每个项目巡检两次以上,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不整改者工程不计量、不付款。对两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队,三年内不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抓管理—建管养运护好路

区委、政府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突出抓了“二个字”,“养”:“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区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预期使用寿命能否得到保证;管理跟不上,养护不落实,即使公路建好,也会迅速损坏,进一步加重建设的负担,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对此,每年通过区人大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特批养护经费3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运”:在上级拨付资金到位不足50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建成了高庙、茶庵、红泥湾、新店、汉冢、金华、黄台岗7个乡镇客运场站,建设招手站38个,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第三篇: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新农村建设

今年来,区委、政府把全区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领导,抓筹资、抓质量、抓管理,公路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六个县市区慕名到我区参观学习,全区公路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利用交通行业的优势向上

争取项目资金多。今年共争取“村村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40.5万元;争取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2公里,完成投资54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382.5万元。争取大中桥梁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327万元。争取乡镇客运场站建设项目7个。争取招手站建设项目58个。

亮点之二: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扫清“村村通”遗留工程任务。今年计划“村村通”99.4公里,实际完成102.7公里。完成李高路三级公路改建项目12公里。完成了新店白洮河桥、牛高路薛营桥、苟牛线、三里桥、茶庵桥、李高路小庄桥。

亮点之三: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完善村级交通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完成黄台岗镇张典村5.5公里投资66万元;完成了官庄镇新庄村1.3公里投资12.6万元;完成黄台岗镇代夫庄村2公里投资24万元;完成了瓦店镇关帝庙2.5公里投资30万元;完成了溧河乡十里铺村3.5公里投资40万元;溧河乡郭店村3.5公里投资42万元等。

抓领导—齐心构筑和谐路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一是高位启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级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分析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成立了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由区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发了《宛城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目标考评,明确完成时限和公路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到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到施工第一线现场办公。在项目引进上,区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多方洽谈,成功的引进了公路建设的一批项目资金。二是严格奖罚。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村村通”项目要5月底大头落地、10月份全省完成。我们适时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区财政定补为奖补。改变以往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做法,规定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万元,5月31日前完成的每公里奖励8000元,5月31日后完成的1分不奖。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各乡镇和施工单位争先恐后,克服一切困难,自己垫资往前赶进度,5月20日前,任务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落实分包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双联双培”包村单位与修路有困难的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资金、物资、工程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各乡镇对每个项目都指派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施工组织、包资金筹措、包质量、包进度,并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地,形成了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融资—引进项目多修路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2006年的“村村通”建设项目,由于宛城区2005年实现全区24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省、市原计划2006年不再给宛城区“村村通”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予以重视倾斜,先后16次到市、7次去省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努力,今年分两批给了100公里的项目。另外还给了李高路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大中桥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财政补贴。今年区政府共补助农村公路资金302.8万元。为减轻乡镇压力,区政府对列入计划的“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瓦英大桥和白洮河中桥分别配套补助资金100万元和40万元。今年区政府和交通局先期垫资380万元,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的办法,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收入扣除正常养护经费、危桥、危涵及水毁修复经费,其余全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免征“村村通”工程营业税,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把这些资金和“村村通”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全区累计筹措配套资金536.8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302.8万元,乡镇筹措234万元。四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业主、企业家采取打一个亲情电话,

第四篇:区司法局新农村建设中普法教育经验材料

区司法局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充分营造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区司法局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法律宣传工作,为全区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做好普法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化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变成生动的法治实践。薛城区积极转变法制宣传理念,突出重点、突出实效、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学法用法的大好局面。

(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切实增强普法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普法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和民本精神,坚持需要才是根本的原则,做到紧贴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如针对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宣传普及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产品质量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普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不断坚持法制宣传形式的探索创新,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路子。一是抓活动、造声势,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利用不同主题的各种法制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实行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2万多册,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人员送法下乡、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学校39次,使每年全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潮迭起。二是抓载体、搭平台,夯实法制宣传的基础。为了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我们先后搭建起三个工作平台。即:开通了“薛城普法网”;建立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创办了《普法简报》。三是抓联动、求协同,形成法制宣传的合力。区司法局、普法办先后与计生局、国土资源局、老龄委等10多个专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系列活动。四是抓媒体、建阵地,营造法制宣传的环境。我们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媒体联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法制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传媒在普法中形象化、立体化覆盖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

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守法为抓手,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特别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学法、用法上,按照学用结合原则,依托区委党校建立了教育培训基地,对村(居)新任“两委”成员和社区基层干部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11月,根据省、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分别对村(居)、镇(街)、企业干部及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执法人员进行了普法考试,这也是我区首次将村(居)“两委”干部和镇(街)一般干部及执法人员纳入参考范围。全区应考人员2600人,实际参考人数为2560人,参考率达98%。对于推进全区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在青少年的学法上,积极向农村倾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对全区各类中小学校普法骨干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以及创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逐步构筑以主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精心组织,以点带面,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根据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围绕创建目标,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确立了创建思路和基调,帮助建立创建组织网络,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在树立陶庄镇许村典型基础上,又确定张范镇大甘霖村、陶庄镇尚马村等10个村为民主法治典型示范村。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深化“两个一”工程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全区202个行政村共培养法律大专生219人,法律明白人7.7万人,农民依法自律、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挥法律服务职能,拓宽法律服务领域,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系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服务组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服务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积极组织和引导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着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建立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二是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代理诉讼、公证等形式,为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思想建设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

三是服务农村弱势群体。在每个镇街都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发展法律援助志愿者20余名,区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为农民维权提供了绿色通道。在的时候,共指派、办理和确认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8起,解答咨询300余人次,化解和避免上访4起,减免收费近2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服务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为镇(街)党委、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当好法律参谋助手的作用,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积极依法公正、公平、合理地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深化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农村,因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们努力找准人民调解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调解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区里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检、法、司、信访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镇(街)、村(居)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健全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工作网络。

二是加强调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实行镇街矛盾调解中心与镇街调委会合署办公。镇街调委会均达到组织机构正常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五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受理、排查、报送、移交、调处、督办、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矛盾调解工作流程,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区镇两级财政把排查调处工作经费按人均0.30元标准(区财政0.1元、镇0.2元)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落实了镇街司法所对村级调解主任的“三权”管理(人事任免建议权、考核奖惩权、工资发放权)。实行了首席调解员和调解员资格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制度。立足于调解员的应知应会和调解技能的提高,每年都举办全区村级调委会主任集中培训班。通过纳入村级“法律大专生”培训计划、观摩法庭调解、交流经验、以会代训等形式,多渠道地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各镇街也按照分层培训的要求对调解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二)、立足长效,规范运作,健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实行“三级”调解网络报告制度和纠纷调解信息反馈制度,规定必须在两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信息。实行了纠纷调解接待日制度,镇(街)矛盾调解中心每天都有专人值班接待,并与“12348”专线值班接轨。在各行政村和各厂企聘任信息联络员356名,做到有纠纷早知道,有矛盾早预防。

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形成了“村周查、镇半月查、区月查”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努力做到对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抓早、抓小”,防止激化,使排查调处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立了工作台账,对重大纠纷及时进行汇报。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要时段,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集中排查,力争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

三是健全纠纷调处责任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矛盾纠纷管辖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区、镇街、村居调解中心和调委会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实行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和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调解员的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

(三)、强化措施,创新形式,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

一是现场调解。调解员在工作中力争第一时间赶到纠纷事发现场,讲解法律知识,控制双方情绪,以免酿成大的事端,按照调解权限予以处置分流

二是分流调处。对难以处理的矛盾纠纷,按照调处时限和要求,及时进行分流处理,尽最大努力将矛盾化解。村(居)调委会负责涉及村(居)民人身权利、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生产经营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镇(街)调解中心主要调处辖区内有较大影响的矛盾纠纷、所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村(居)调委会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以及跨村居、镇(街)领导和上级指定调处的矛盾纠纷。对在全区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区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镇(街)调委会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跨镇(街)的矛盾纠纷,驻薛单位与本地有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区领导和上级指定调处的矛盾纠纷,则由薛城区调解中心调处。

三是上门调解。推广流动调解,进村(居)入厂(企)调解纠纷,实现了由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各镇街以镇司法所为中心,由综治办、工农关系办、信访办、民政所等部门组成流动调解庭,适时开展调处纠纷进村庄、入厂企活动,及时深入基层,就地调处纠纷,现场提供服务。四是联合调解。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和社会力量,把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四种原来各自为政的调处方式有机结合,构筑起“四位一体”的联动联调工作格局。坚持能调则调原则,由法庭法官兼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在当事人诉讼时,法庭首先向其发放“调解纠纷劝导书”,引导案件由诉讼转为运用调解方式进行,并尽力促成双方和解。实现了“110”与“12348”信息共享,司法所与派出所出警联动,两所联合调处相关案件,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第五篇:民政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经验做法

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镇**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局认真规划,加大投入,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该村的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目标。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主道和村庄道路。**镇**村由原来的**、凤寨、清江三个村合并组成,有村民312户1384人,三个组十个自然寨居住十分分散,加之地势沟壑纵横,该村的生产生活十分艰苦。三年来,局长毛美云同志多次带领班子成员及新农村工作队员实地考察,认真听取村民意见,首先办了村民最想办的第一件事——村庄水泥道路硬化。历时三年,共投入资金21万元,为**村清江、凤寨2个组196户744人修通了长7000米,宽1-1.5米,厚8-10公分的水泥路。村庄道路完工后,在民政局、村支部共同努力下,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村主道通畅工程项目,2008年5月终于将清江至凤寨组2.5公里的村主道纳入县村级道路通畅公路计划。并争取项目资金49.5万元,对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和硬化,于今年9月底胜利完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生产生活资料运输难的难题。

二、修复土家房屋,打造原生态“特色村”。**镇**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部落,具有悠久的土家历史,距**镇4公里。为了保护土家历史,弘扬土家文化,配合村庄的开发,民政局党组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组织考察工作组,分别去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等地实地考察取经,根据本村的实际,结合外地的经验,2007年,投入资金6万元,对该村96栋121户土家房屋进行了改造与维修。改造后的房屋,美观大方,牢固实用,具有明显的土家特色,得到当地村民及外地游客一致好评。

三、完善救助体系,创建一流“五保之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还有少部分村民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民政局首先对该村的贫困情况逐户逐登记,造册备案,分类救助:一是对因病因残致贫的村民,实行一帮一救助与单位救助相结合,即民政局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帮助一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为帮扶对象提供资金,提供致富信息等,三年来,民政局副科级党员干部帮助30户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为他们捐送资金5000余元,购买肥料4000余斤,捐送衣服棉被600余件,捐送大米3000余斤。民政局每年还对极少数特别困难的村民给予政策倾斜,特事特办,如将其纳入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范畴。二是在村中创造“五保之家”,实行集中救助。2007年初,随着新农村示范工作的深入,民政局再次筹资7万元,创建“五保之家”,解决村中6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吃住困难,经过6个月的努力,9月底,一所面积151平方米,设计一流,施工一流,内务设施一流的村级“五保之家”胜利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

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载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座: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上、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干部常年读书活动经验做法大全

    文章标题:干部常年读书活动经验做法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中共___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读书是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个体素质的有效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优秀范文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的形势要求,以及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区工委、......

    童家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合集5篇]

    童家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做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下,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

    镇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做法

    抓住重点不断增强中心组学习效果今年以来,**镇党委始终抓住中心组学习这个龙头工程,围绕“双争创五好”,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

    煤矿干部廉洁从业教育经验做法

    煤矿干部廉洁从业教育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五力”教育,提升了党员的干部廉洁素质和纪律意识,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业,保证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组队代......

    干部教育培训特色亮点做法经验

    干部教育培训特色亮点做法经验一、实施精准滴培,变“大锅煮”为“分类训”。一是明确重点内容。对于科级领导干部,以提升理论素养为目的,以党的*大精神、*届二中、三中、*中全......

    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经验做法

    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经验做法 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经验做法 日常考核是加强干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做好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对于及时了解和掌握......

    煤矿干部廉洁从业教育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五力”教育,提升了党员的干部廉洁素质和纪律意识,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业,保证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组队代表集团公司纪委和九里区参加了xx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