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
保和一中 霍占军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它不仅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往往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
第一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本讲主要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价值、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等问题。大家在学完本章后,应当能够定义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认识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认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及社会价值;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1、认识测量的含义与条件。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所谓测量(measurement),从广义上讲,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要实现测量一般需要具备如下一些基本条件:
首先必须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其次是必须有意义相对明确的测量单位。
最后是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总之,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和测量的参照点,是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素或三个基本条件。
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可信,依赖于科学规范的测量程序、有效性的测量工具、意义明确的测量单位和测量的参照点。
2、认识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教育测量的间接性和推断性。第二,教育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第三点,教育测量的量表具有多样性,教育测量的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1、理解评价的一般含义。广义地讲,评价泛指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评价活动的过程是对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进行分析、衡量和判断的过程。当把“评价”一词特别地用于学校教育领域或课堂教学情境时,“评价”往往就是“教育评价”一词的简称。
2、教育评价概念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评价”一词在教育教学活动情境下的若干典型的解释:下面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评价”一词在教育教学活动情境下的若干典型的解释:
a.格兰朗德(N.E.Gronlund)认为,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课堂)的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方面。根据格兰朗德的观点,评价总是包括对测量结果需求程度的价值判断(例如,玛丽学习数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将包括测量和非测量两种方法,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即:
评价 = 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 价值判断
b.斯塔费尔比姆(L.D.stufflebeam)等人认为,“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的价值及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决策、满足教学效能核定的需要,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斯塔费尔比姆还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c.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曾对“评价” 给出一个简明的的定义:“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d.泰勒(R.W.Tyler)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e.布鲁姆(B.S.Bloom)在其《教育评价 》一书中对“评价”这个概念作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评价”来说的,他说:“据我看来,评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生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 第二种解释实际上是针对教育目标分类来说的。他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又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能力层次或学习水平。对此,布鲁姆指出:“评价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对各种想法、作品、解答、方法、资料等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评价涉及应用准则和规格来估量各种具体事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判断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的;准则可以由学生决定,也可以向他们规定。” 纵观上述对“评价”一词 的描述,除了布鲁姆的第二种解释外,包括布鲁姆的第一种解释在内的其余种种定义,我们认为都可以看成是对“教育评价”概念所作出的不同描述。事实上,由于教育评价活动的内容丰富、情况复杂,因此,要 对“ 教育评价”概念提出一个没有争议的定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从上述对“评价”概念的各种描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育评价包含如下几个共同的要点:
1.强调以教育目标为标准的价值判断过程;
2.强调用多种方法(测量和非测量)系统收集资料与信息;
3.教育评价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计划,也可以是课程;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是某种教育现象、教学活动、教育目的或教育程序;
4.强调为学生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等。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教育评价”概念,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我们不妨把这个定义看成是广义的教育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用不同的定义。(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辩析。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教育测验与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随着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大,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教育评价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取得明显的进展。但是,当人们使用“教育评价”概念时,常与其他一些概念如教育测量、教育测验、教育考试、教育评估等交叉使用,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因此,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本讲内容的理解乃至实际应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则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因此,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虽然从整体上看教育评价比教育测量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更综合,但非得把教育测量活动与教育评价活动看成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活动,或者说教育评价非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这也不符合事实。正如格朗兰德所说的,“当把评价一词特别地用于课堂教学情境时,其含义存在一些混乱。在一些情况下,它与测量是同义词。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它与测验是同义词。例如,当教师进行一次成绩测验时,他们可以说他们在‘测验’学生的成绩、“测量”学生的成绩,也可以说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此时,人们很少会想到这三个术语有什么不同。但在一些情况下,评价是指不依赖于测量的各种评价方法,它是一个集合名词,此时,评价与测量的区别在于,'评价是对学生行为的定性描述'(例如,对学生行为的轶事记录),而测量则相反,'它是对学生行为的定量描述('例如,测验分数)。”此外,王汉澜教授也指出:“测量的数量化结果,如果不依据测量的目的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就是无意义的东西,所以测量包含有一定的评价。”
事实上,一些标准化的教育测量过程,由于测验经过标准化过程,使原先意义不明确的原始分数有了科学的分数解释系统,这实际上就是对测量结果进行有意义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虽然强调定性描述,但也不排除定量描述)比如,应用个性诊断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态度测验以及道德不良者诊断测验等测量过程,其本身就包含有一定的价值判断。有些教育测量在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下,其本身也隐含着价值分析与价值判断。如通过高考制度来选拔与评价人才,实际上隐含着一种颇有争议的价值判断标准,即“高分=优秀的考生=高素质”。
总之,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是一致的,许多教育测量本身就含有价值判断。国内外一些教育测量方面教科书,有的用“教育测量与评价”作书名,有的仍用“教育测量”,还有的用“教育评价”作书名,正说明了这一点。
名师讲坛发言材料
浅谈新课程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
保和一中
霍占军
浅谈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
保和一中 苏海桃
名人名言:
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卢梭 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斯宾塞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方法。
——乌申斯基
(一)健康人格概述 什么是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
一些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提出许多健康人格模式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标准。
健康人格的特点
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2.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3.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实际是心理健康者。健康人格的表现 1.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健康人格塑造的第一步。一个人该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呢?一是在与别人比较中了解自己。二是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三是通过个人成就来了解自己。四是在与自己比较中了解自己。
2.积极悦纳自我。(摒弃自卑:对自己不满意)
如何才能摒弃自卑,悦纳自我呢?首先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不足。其次要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再次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3.不断完善自我。(向理想化自我靠近)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其次,明确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哪些人格品质。再次,要培养奋斗意识,奋发有为。4.广泛延伸自我
不能把自我封闭在内部世界,要向外部世界开放。如何延伸自我?
第一要关心他人。第二要关注社会。第三要与人交流。5.努力创造自我
有人问:“怎样才算是成熟人格?”
弗洛伊德:“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够创造性地工作。” 如何才能创造自我呢?其一是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其二是拥有适当的抱负水平。其三是不断变革自我的期望。
(二)教师健康人格概述 1.教师健康人格的内涵
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指的是那些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度的创新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实践和协调能力,能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教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良好的性格特征(2)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的教师,大多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民主、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在与其他教师交往时,尊重信任、积极交往、公平竞争,主动融入教师集体中。
再次,在与家长关系的处理上,相互尊重,有效沟通,积极配合。最后,在处理以上人际关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几种关系组织、协调起来,形成完善的人际关系网,共同为健全学生的人格服务。
(3)客观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4)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2.教师健康人格的作用
(1)教师健康人格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2)教师健康人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教师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4)教师健康人格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
教师健康人格的形成既是教师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塑造教师的健康人格,不仅要创设适宜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1.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是塑造教师健康人格的基础
教师生活、活动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因此,塑造教师健康人格要努力做到:
(1)营造民主、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教师人格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条件和时空性条件
首先,要完善各项社会制度,尤其要健全师资培养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塑造教师健康人格的前提。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增加教师的社会支持资源,形成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塑造教师健康人格的保证。
最后,要形成正确的教师观舆论导向,提出明确的教师健康人格的标准,为教师人格的塑造指明方向和目标。
(2)优化学校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加对教师的心理支持
第一,把教师健康人格的标准落实到教师的日常行为表现中,使标准具体化、生活化,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这一标准所涉及的内容,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意义;同时,要求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能遵循健康人格的标准,鼓励和表扬教师在人格塑造中所取得的成绩。
第二,采用适当的教师评价方式和激励措施,如: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之间互评等;以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力求形成和确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第三,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加强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即加强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的教育功能,为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创设适宜的、良好的心理和组织气氛。
第四,在教师教育中增设“交往”或者“交流”课程,这是学校培养教师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国,“交往教育”在教师教育中己经被广泛重视。他们认为进行“交往教育”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交往能力,为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为教师与他人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陶冶教师的人格。
最后,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应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定期请心理专家或心理咨询人员为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适时疏导和排解教师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为教师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保证。
2.加强自身修养是塑造教师健康人格的关键(1)教师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精神品质,而人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精神面貌,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情感和气质。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应以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和基础。
(2)教师要努力增强学习、反思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是教师保持健康人格的基本手段,反思是教师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创新是教师人格活力的源泉。
(3)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人格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强化的,而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反过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的健康人格才能最终完善和升华。结束语:仅以此与大家共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名师讲坛发言材料
浅谈教师健康人格的塑造
保和一中 苏海桃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写作提纲
一、我国传统的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二)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三)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五)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六)被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检查、被批判的地位
二、新课程下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一)教育评价关注学生发展(二)教育评价强调教师成长(三)重视以学论教
(四)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
三、新课程下教育评价的方法选择(一)量化评价法(二)质性评价法
(三)近年来引进的评价方法
四、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一)新课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
(二)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
(三)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四)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五)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六)新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七)新课程评价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
(八)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
五、新课程评价观转变的启示
(一)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二)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
(三)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四)在评价的对象上,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五)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内容摘要: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已不仅仅在于分数所代表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还得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观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一种革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评价
涪陵区同乐乡初级中学校 王联敬
内容摘要: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的着眼点已不仅仅在于分数所代表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还得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观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一种革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评价
课程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但传统的选拔考试以定量闭卷笔试评价为主,很难直接加入后两维的内容。因此,后两维在定量评价中很难实现,必须要求以定性评价为补充。事实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价值观等的评价研究从未间断。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的评价方法,如改进测验、记录学生表现的“学情卡”法和“席位表教案”法,至今仍很有影响力,成为纸笔测验学力评定方法的有益补充;现今流行于世的“档案袋评价”更是结合了“纸笔测验评价”、“基于表现评价”和“基于观察对话评价”的优点,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成档案,通过相关资料有组织的呈现,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我国基础教育界由于长期受到唯结果和分数至上的选拔性评价的影响,定性评价的研究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薄弱。新课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注重评价的导向功能及“反馈调节”作用,教育评价的对象扩及到学生、教师和课程等方面,评价内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之相应地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该呈现灵活多样的特点。因此新课程在评价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在定量评价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定性评价。把学生的档案袋评价、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引入到定量评价上来,使二者有效地结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评价客体的发展情况。
一、我国传统的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智能理论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评价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 已经成为全面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功能方面: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努力程度,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二)评价标准方面:一是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即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忽视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二是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的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
(三)评价内容方面: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如学业成绩;而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如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和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则相对忽视。
(四)评价方法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书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五)评价主体方面: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略了自我评价的价值,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老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六)评价对象方面:被评价对象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检查、被批判的地位.其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拒斥或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发生欺骗、弄虚作假等行为。
现行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确实需要教师们和教育管理者们在新的理论视野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一)关注学生发展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评价观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力挑战,又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适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评价的,内在要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二)强调教师成长
促进教师成长。教育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其实很多教师都存在着:在课堂教学中凭感觉上课,凭感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做了很多年的教师,结果业务水平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缺乏有效评价的反馈和激励。我们应当认识到课堂评价对学生发展和自身提高的重要价值,从而逐步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从“灌输者”向“组织者”的转变。
(三)重视以学论教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
教育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共同精神。但是,反观我国传统教育,由于片面实施终结性评价,以学生学习终端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估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致使人们把结果当成目标,学习目标就是考卷和分数。由此而带来所谓的“高考指挥棒效应”,教和学双方的目光越来越短浅,教育的路也越走越狭窄。
所以变传统的教育评价为现代的教育评价,把教育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完整地观察它,不仅能科学的评估教学水平,发挥其对教育的调控作用,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思
维方式的形成,提高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甚至利于提升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育评价的方法选择
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倡导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相应地必须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注重质性评价方法,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量化评价法
1、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育中就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它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测验的设计,施测环境与过程,评分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分数转换与解释都必须科学、严密、标准化,以保证测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任何一个测验都无法穷尽所有的行为测量项目,它所包含的只能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
测验法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主要在于其评价信息的处理可以运用一定的数学统计工具,评价结果以一组数据的形式呈现。它可以通过纸笔、操作、口头、电脑等多种方式进行,而其测试项目往往都可以赋予一定的分数,并存在标准答案。测验法自身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功能的有限性,主要适用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也就是说它只能用于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而那些无法简单地以数字加以衡量的学习目标,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以及情感体验等,则难以用测验法加以评价。
2、谈话法
谈话,也称访谈、面谈(interview),就是评价者通过与被评者面对面地口头交谈的方式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首先,评价中的访谈有着明确的目的,这是与日常的闲聊最大的不同。
富的评价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3、活动法
4、研讨法
5、日记法
6、专题作业
7、学生成长手册等
(三)近年来引进的评价方法
1、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也可称为“档案袋评价法(portfolio assessment)”就是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能够反映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种作业收集起来,以“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
2、表现性评价
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就,从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这里的“实际任务”是指具有一定情境的、开放性的问题或操作性活动。这种基于实际任务的评价,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一定任务性的具体问题情境或活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搜集他们的表现,取得评价性停息。
3、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属于自我评价,这种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对取得新的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自已的学习目标,并参照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总结与反省,既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优长,又看到自已的不足尚须改进之处,这样既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又不断地促使自己寻求新的进步。
4、学习日记
学习日记属于一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固惑、收获以及各种心理感受。
四、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鉴于我国学校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妨碍了学生与教师自然健康地发展,因此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评价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 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具体地讲,新课程评价将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的考试评价区分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当新课程从设计阶段进入实施阶段,课程评价成为 学校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教师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中考、高考怎么改革?”“升学考试的改革办法不出来,我们学校怎么能有有效的评价方法呢?”“有没有既简便易行又有效的评价方法?请专家们介绍几种让教师来用。”这些问题的中心意思是,教师需要能应对升学考试的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虽 然情有可原,但却反映出教师头脑中仍然将日常课程评价与升学选拔评价混为一谈,以升学选拔评价为指针进行日常课程评价。而新课程评价改革正是主要针对日常 评价的变革,反对以升学选拔评价代替日常课程评价。上文已谈到,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包括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学习历程与状态的信息、促进学生自
我意识的发 展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甄别选拔。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是在日常评价中体现的,而附加性功能是在升学考试、各类 竞赛中体现的,因此要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中恢复评价所应有的本体性功能,而不应将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带进日常评价中。
(二)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被评价者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 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评价要求的差异,能够更自觉地去达到评价者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使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充分调动起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而不是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被评价者都是人,都 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生命,评价不应作为控制被评价者精神和行为的手段,而应是探察被评价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疑问、欣喜、满足等等生命体验的途径。通过评价,评价者理解了被评价者的成功与失败,理解了被评价者的兴奋与焦虑,双方在共情中相互理解,共同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努力。
(四)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 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赞赏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实验者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潜力的。8个月后,通过测验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原来,是因为教师对这20%的学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更和蔼的态度,更经常地微笑、点头、注视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并提供较多的学习材料,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更经 常地称赞这些学生。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造成了学生当前的状态。
(五)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标准是为被评价者设定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新课程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 度。
(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当前学校中实施的课程评价更多地从功利主义的升学目的出发,评价窄化为学科考试,学科考试内容紧紧围绕升学考试目标,而作为学生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却被丢在一旁,很少给予评价。殊不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学校教育不能造就一 批只有知识没有信仰的社会工具或者知识丰富却道德低下、心灵畸形的个性残缺者。新课程评价将抛弃功利主义的评价目的,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规划评 价内容。新课程评价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即使在学科评价中也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
(七)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价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
(八)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情境化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评价本身就提供了有益和有趣的学习经验。真实评价与情境化 评价类似,只是“情境化评价”的提法更强调评价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真实评价”的提法更着意评价所使用的任务的性质,强调评价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相接近。此次新课程评价中倡导运用的真实评价方法有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五、新课程评价观转变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确认学生的不同智力和才能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推动了教学评价的发展,为重新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功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观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过于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发展情况的考查,以偏概全,无法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 真实情况。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内容正在趋于多元化,以把反复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表面化为特征的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由于其自身的缺陷而无法实现对某些智力发展情况的 评价的客观性的承诺,教育的复杂性、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往往涡灭于几个僵硬的数字,从而丢失了课程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所以,应当改 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四)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而且也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
(五)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 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合作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学校不仅仅是传授大纲和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应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健.创新教学评价“以学论教”[J].四川教育》,2003(1)。[2] 钟启泉编著.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 马云鹏等编著.小学教育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 万伟等编著.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5] 重庆教育委员会编著.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M] .2008年。[6] 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7] 王景英编著.教育评价[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三篇:教育测量与评价1
卷一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
(A)
1、有大小关系和相等的单位,可进行加减运算,不能乘除运算的量表属于 A 等距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比量表 D命名量表
(B)
2、教育评价大发展时期,实证化倾向占主要地位,其中典型的是
A 形成性评价 B 系统分析模式 C 比较性评价 D 目标本身的评价()
3、如果D大于0表明
A 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高分 B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高分 C无法判断 D 该题也可能没有区分度
()
4、30人参加的测试,其中第8题主观题(满分20分)的总得分450分,该题的难度为
A 0.75 B 0.67 C 0.2 D 0.65()
5、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的教育目标称作 A 课程目标 B 教学目标 C 行为目标 D 学习目标
()
6、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都属于
A 提供型 B 选择型 C 开放式 D 常用题型
()
7、在《学习的条件》中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是 A 布鲁姆 B 加涅 C 梶田叡一 D 罗杰斯
()
8、同一范围内同类评价对象,必须用同一标准;评价指标、标准、权数和分值的确定要合理合情,评价等级和打分时也要合情合理。是指
A 方向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
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分为权数和分数两类,用来反映某一个体在整体中的相对地位的。叫做
A职责标准 B量化符号 C 科学标准 D 社会标准
()
10、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末级指标分为若干因素,将每个因素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编制相应的期望评语称为
A积分评语式编写法 B 期望评语式编写法 C隶属度式编写法 D行为目标式编写法
()
11、在评价对象的集合内选择一个或若干基准,各个评价对象和基准进行比较,叫做
A 绝对评价法 B 相对评价法 C 教育评价方法 D 定量分析法
()
12、书面的量表进行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有7种分为两大类,其中观察、听汇报、访谈、座谈会、问卷法都属于
A定量分析法 B测量法 C定性分析法 D 调查法
()
13、以调查方式去访问有关人员,了解情况,从而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叫做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调查访问 D 问卷法
()
14、各方面的测量结果合并求平均数,但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叫做
A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标准差 D 标准分数
()
15、教育测量数据的单位不等值,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大部分属于 A 类别变量 B 等级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
16、下列选项中哪项在教育测量中较少见
A 类别变量 B 等级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
()
17、较常用的一种导出分数,将原始分与其所在组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叫做 A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标准差 D 标准分()
18、由标准分派生出来的标准化分数,叫做
A 导出分数 B 标准分数 C T分数 D 百分等级分数()
19、这朵花是美的,这是一个
A 现象描述 B 主观猜测 C 价值判断 D 事实判断
()20、通过评价者的目的、需要、价值观等构成的评价心理机制及倾向性,与不同的评价方式结合,作用于被评价者时所引起的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情绪状态、意志动机、需要和成就目标、与评价者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叫做
A 类群效应 B 模式效应 C 评价效应 D 理想效应
()
21、评价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的心理定势,先严后宽,叫做
A 顺序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 参照效应
()
22、考试实施的全过程的标准化,即从考试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分数到最后制定常模,都要尽量标准化,叫做
A 一体化考试 B 程序化考试 C 标准化考试 D 主观性考试()
23、标准化考试的大样本团体的成绩的平均数,叫做
A 标准化成绩 B 常模 C 参照点 D平均成绩()
24、学绩测验中常模参照性测验、目标参照性测验都属于
A 测验的编制方法 B 测验的内容 C测验评分的参照系 D测验的题型
()
25、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叫做 A 能力 B 情商 C 智力 D 智力测验
()
26、让被试区分物体、事实和观念的重要的相似性与不重要的相似性,属于哪种测验方法
A 常识 B 类同 C 理解 D 词汇
()
27、以出现身体症状(转换反应)来对精神紧张进行反应,以逃避责任。高分者表现天真幼稚、外露、自我陶醉,缺乏自制力。是哪种临床表现
A 疑病 B 抑郁 C 癔症 D 精神病态
()
28、自由联想,根据被试在墨汁图中看到的自由联想的内容可以推断他在其他场合的行为,属于墨迹测验的
A 提问阶段 B 类比阶段 C 极限测验阶段 D 自由反应阶段
()
29、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又称为安置性评价。叫做
A 定位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30、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思考等描述性内容,不仅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发展状况。叫做
A 质性评价 B表现性评价 C 观察性评价 D 档案袋评价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
1、泰勒提出的教育评价准则有
A 客观性 B 具体性 C 信度 D 效度()
2、影响效度的因素有以下哪些选项
A 测验本身的因素 B 测验的实施中因素 C 统计方法 D 效标的性质()
3、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A 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B 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类目 C 选择合适的被测对象 D 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4、编制试题时开放式包括以下哪些 A 填空题 B 证明题 C 论述题 D 写作题()
5、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中模型可分为
A 一般模型 B 普通模型 C 特殊模型 D 分类模型()
6、掌握构建教育指标体系的依据,包括
A 教育方针 B 政策法规 C 教育理论知识 D 教育规律()
7、在采用问卷法的收集方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A 问卷的质量 B问卷的设计 C 题目的编写简明扼要 D 选择问卷发放的对象和方法
()
8、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造包括
A 基础 B 信度 C 效度 D 方法()
9、教育测量数据的种类可分为哪几种
A 点计数据 B 度量数据 C 间断性数据 D 连续性数据
()
10、测验有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之分:最高作为测验可以分为
A 学绩测验 B 学绩 C 能力测验 D 能力倾向测验
()
11、标准分的性质有哪些
A 一组数据中各个原始分数的标准分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B 标准分的绝对值表示某一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相对距离,正负号表示原始分落在平均数之上或之下
C 标准分数的分布与原始分相同
D 若原始分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标准分的取值范围-4~4()
12、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包括哪些
A 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B 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 C 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 D 避免被评者感到挫折、焦虑、引起心理冲突
()
13、韦氏测验的特点有哪些
A 10~12个分测验 B分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各由5~6个分测验组成
C 共同的IQ计分系统 D 不同年龄组有相同的分测验
()
14、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的结构包括哪些
A 内外倾性 B 情绪性 C 精神质 D 说谎量表()
15、学生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A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B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C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的结果的资料D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
1、绝对评价又叫目标参照评价。()
2、难度P的取值为1时,难度最小。()
3、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是布卢姆。()
4、教育评价的等级一般为2~5个等级。()
5、调查法属于测量法中的一种。()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
1、简述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
2、简述教育测量分数的初步整理的步骤
3、简述评价者心理与调控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
1、论述五类教育评价方法
2、论述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卷二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
()
1、评价者在评价中力求正确地掌握评价标准、取得正确评价结果以显示自己尊严的心理定势,叫做()
A 角色心理 B 自尊心理 C 心理定势 D近因效应()2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是 A 布鲁姆 B 加涅 C 梶田叡一 D 罗杰斯()
3、标准化考试的计分方法要求把原始分转化为()
A平均分 B 标准差 C 标准分 D 百分位分
()
4、坚持正确的导向,确保教育评价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称为
A 科学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
5、标准化考试都要经过预测,预测主要包括一是预测的组织与实施,二是: A 难度分析 B 质量分析 C 题目分析 D 标准分析()
6、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都属于 A 提供型 B 选择型 C 开放式 D 主观题
()
7、用来描述现状,指明一个人已经学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叫做()A 学绩测验 B 学绩 C 能力 D 能力倾向
()
8、以题型为顺序,由易到难、由客观到主观、由短答案题到长答案题,是什么的原则 A 检核 B 测验顺序 C 表述合理 D 拼卷
()
9、对人的智力进行的一种客观、标准化的度量,叫做()A 能力 B 情商 C 智力 D 智力测验
()
10、评价对象承担的各种职责或完成任务应具备的条件角度提出的标准,叫做 A 效能标准 B职责标准 C 素质标准 D 稳定标准()
11、确定测验目标是编制测验的()
A 首要前提 B 充分条件 C 必要条件 D 重要因素
()
12、细致的观察,评价者对被评者的实际行动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记录,然后把评价结果和意见反馈给被评价者,两者一起讨论改进措施的评价方法,叫做
A 定性分析方法 B 定量分析法 C 行为目标评价法 D 临床督导评价法()
13、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都属于()A 提供型 B 选择型 C 开放式 D 主观题
()
14、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观察去获取评价信息的一种方法。具有目的性、直接性、情感性、可重复性,这种方法是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收集文字资料 D 问卷法()
15、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叫做()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测量误差 D 效标
()
16、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所产生的关于事物在性质、特征、状态和类属划分方面的不确定性,就是教育测量数据的
A 模糊性 B 精确性 C 随机性 D 主观性
()
17、从评价对象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角度提出的标准叫做()A 效能标准 B职责标准 C 素质标准 D 科学标准()
18、评价者的不同情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是指评价者和被评者的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知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19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分为权数和分数两类,用来反映某一个体在整体中的相对地位的。叫做()
A职责标准 B量化符号 C 科学标准 D 社会标准
()20、评价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模式等对评价可靠性影响,是指评价者和被评者的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知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
()
1、效度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评分者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2、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A 学业成绩测试 B 观察与调查 C 评语评价法 D 表现性评价()
3、从指标的精确度来看可分为()
A 硬指标 B软指标 C 期望指标 D 变动指标()
4、下列哪些是提高信度的方法
A 适当增加测验题目的数量 B 增加测验的难度 C 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 D 测验的程序要统一()
5、教育测量数据的特点有哪些()
A 波动性 B 规律性 C 不变性 D 稳定性
()
6、测验题型一般分为 A 封闭式 B 半封闭式 C 开放式 D 半开放式()
7、从指标的内涵来分可分为
A 稳定指标 B 必达指标 C 期望指标 D 变动指标()
8、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对制定评价方案的影响 B 对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 C 对测定和评价的影响 D 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
9、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哪几种
A 现象描述法 B 时间取样记录法 C 事件取样记录法 D 问卷法()10标准化考试一般以常模作为其参照标准。常模一般有哪种()A 年级当量 B 百分等级常模 C 标准分常模 D 智力常模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1.简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2、简述效度的分类
3、简述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
4、简述标准化考试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四、论述(共3题,每题10分)论述教育评价中常用的人格量表的结构与特点 2.论述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3.论述学生学业的质性评价方法 卷三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
1、按教育评价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
A 老师评价 B 学生评价 C 他人评价 D 学校评价
2、标准化考试都要经过预测,预测主要包括一是预测的组织与实施,二是:()A 难度分析 B 质量分析 C 题目分析 D 标准分析
3、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叫做()A 重测信度 B 复本信度 C同质性信度 D评分者信度
4、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叫做()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测量误差 D 效标
5、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都属于()A 提供型 B 选择型 C 开放式 D 主观题
6、从评价对象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角度提出的标准叫做()A 效能标准 B职责标准 C 素质标准 D 科学标准
7、已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6,原测验的信度为()A 0.85 B 0.80 C 0.75 D 0.70
8、在评价对象的集合内选择一个或若干基准,各个评价对象和基准进行比较,叫做()A 绝对评价法 B 相对评价法 C 教育评价方法 D 定量分析法
9、以调查方式去访问有关人员,了解情况,从而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叫做()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调查访问 D 问卷法
10、如果男生用“1”表示,女生用“2”表示,这种变量称为()
A 等级变量 B 类别变量 C 等距变量 D 等比变量
11、桑代克1904年的()标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
A 《精神和社会测量学导论》 B 《诊断智力落后儿童的新方法》 C 《量表集》 D 《评价方法论》
12、下列选项中哪项在教育测量中较少见()
A 类别变量 B 等级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
13、评价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叫做()
A 评价心理 B 评价现实 C 评价活动 D 评价依据
14、评价者的不同情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是指评价者和被评者的()
A 意识倾向性 B 情意心理 C 认知倾向 D 个性心理特征
15、用来描述现状,指明一个人已经学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叫做()
A 学绩测验 B 学绩 C 能力 D 能力倾向
16、人格测验有两类,一是客观测验,另一类是()
A 主观测验 B 自评测验 C 评定测验 D 投射测验
17、行为目标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
A 认知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学派 D 格式塔学派
18、个体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商具有较高的相关,时间相距越近相关越高。体现了智商的()
A 遗传性 B 稳定性 C 多变性 D 差异性
19、要了解学生的性格上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等方面的特征,可以用()A MMPI B EPQ C 16PF D WISC 20、EPQ成人量表适用范围()
A 6岁以上 B 8岁以上 C 16岁以上 D 8-----16岁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
1、效度的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评分者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2、好的效标的条件()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客观性 D 实用性
3、下列属于我国认知目标四分法的有()
A 创造 B 简单应用 C 识记 D 分析
4、从指标的精确度来看可分为()
A 硬指标 B软指标 C 期望指标 D 变动指标
5、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常用的有很多种,除了观察法、听汇报、测量法还有哪些()A 调查访问 B 座谈会 C 收集文字资料 D 问卷法
6、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把教育目标分为()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应用领域
7、教育目标中认知领域又进一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和其他哪几类()A 分析 B 动作 C 综合 D 评价
8、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下列哪些()
A 方向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包括()
A 框架 B 模型 C 标准 D 体系
1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因子包括()A 紧张性 B 自律性 C 神经质 D 精神质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在括号中打√或×)
1、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2、教育测量具有随机性,即其测量结果的随意性。-------------------------()
3、标准化考试有时试题的难度不容易控制。---()
4、从指标的内涵来分可分为稳定性指标和变动性指标。-------------------()
5、目前测量智商通常采用的是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共3个,每题5分)
1、简述我国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2、简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3、简述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
五、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
1、论述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论述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3、论述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卷四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
()
1、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量表的提者
A 桑代克 B 西蒙 C 莱斯 D 比纳()
2、微观教育评价的对象主要指
A 老师 B 学生 C 学校 D 教育全领域()
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评价自身质量 B 量表 C 测量的方法 D 信度()
4、测验题目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叫做 A 内容效度 B 区分度 C 结构效度 D 难度()
5、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叫做
A 教育目标 B 测验效果 C 测验目标 D 教育效果()
6、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都属于
A 提供型 B 选择型 C 开放式 D 主观题()
7、在《学习的条件》中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是 A 布鲁姆 B 加涅 C 梶田叡一 D 罗杰斯
()
8、以科学上的客观规定和原则为依据来确定评价标准,它要求达标过程符合教育工作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教育工作过程、方法、措施、结果的科学水平来衡量其价值,叫做
A 效能标准 B职责标准 C 科学标准 D 社会标准
()
9、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的量化符号等元素设计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是指教育指标体系的
A 信度 B 标准化 C 代表性 D 效度()
10、将要素的各个等级分别规定属于隶属度的某个范围,叫做
A积分评语式编写法 B 期望评语式编写法 C隶属度式编写法 D行为目标式编写法()
11、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的方法,叫做
A 定性分析方法 B 定量分析法 C 行为目标评价法 D 临床督导评价法
()
12、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观察去获取评价信息的一种方法。具有目的性、直接性、情感性、可重复性,这种方法是
A 观察法 B 测量法 C 收集文字资料 D 问卷法()
13、行为目标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
A 认知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学派 D 格式塔学派()
14、将原始分于平均分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称为
A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标准差 D 标准分
()
15、数据的规律性是指大量数据的变化是遵从一定的规律的。是数据的哪种特点 A 波动性 B 规律性 C 不变性 D 稳定性
()
16、取值个数无限的数据,数据的单位之间可以再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的单位,叫做
A 点计数据 B 度量数据 C 间断性数据 D 连续性数据()
17、由原始分转换成的量表分数称为
A 导出分数 B 标准分数 C T分数 D 百分等级分数()
18、指在一次测验中低于此分数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叫做
A 加权求和 B 百分等级 C 等权相加 D 标准等级()
19、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现实的体验或反映,叫做
A 评价心理 B 评价现实 C 评价活动 D 评价依据()20、这朵花是白的,这是一个
A 现象描述 B 主观猜测 C 价值判断 D 事实判断
()
21、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利用,使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叫做
A 评价心理调控 B 评价心理机制 C 评价的心理过程 D 个性心理特征
()
22、考试实施的全过程的标准化,即从考试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分数到最后制定常模,都要尽量标准化,叫做
A 一体化考试 B 程序化考试 C 标准化考试 D 主观性考试()
23、年级当量,用年级代替年龄,指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也叫做
A 百分位常模 B 标准分常模 C 年龄常模 D 年级常模()
24、学绩测验中教师自编课堂测验、标准化学绩测验都属于 A 测验的编制方法 B 测验的内容 C测验评分的参照系 D测验的题型
()
25、对人的智力进行的一种客观、标准化的度量,叫做
A 能力 B 情商 C 智力 D 智力测验()
26、每个分测验的各项得分相加,称为分测验的
A 总分 B 量表分 C 原始分 D 标准分
()
27、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是哪种临床表现
A 疑病 B 抑郁 C 癔症 D 精神病态()
28、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群
A 各种人群 B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 C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 D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
29、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时,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已有水平的提高,叫做
A 发展性原则 B 多元化原则 C 全息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30、运用真实的生活和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价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叫做
A 学业成绩测试 B 观察与调查 C 评语评价法 D 表现性评价
二、多选题(共15题,每题2分)
()
1、测量的本质就是根据法则对事物进行定量化,即在一个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下列属于连续体的有
A 天平B 温度计 C 量表 D 考卷()
2、一般说来,影响题目难度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A命题的多少 B 考察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C 考生对题目的熟悉态度 D 考察知识点的多少
()
3、反应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的双向细目表的两维度是
A 教育目标 B 测验题型 C 测验目标 D 测验内容()
4、试题编制的质量要求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 明确测验目标 B 掌握好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C 注意改进题D 编写讲究科学性()
5、量化符号中的分数包括
A 标准赋分 B 指标赋分 C 等级赋分 D 特殊赋分()
6、掌握构建教育指标体系的依据,包括
A 教育方针 B 政策法规 C 教育理论知识 D 教育规律
()
7、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常用的有很多种,除了观察法、听汇报、测量法还有 哪些
A 调查访问 B 座谈会 C 收集文字资料 D 问卷法
()
8、收集到的资料真实可靠,是信得过的资料。做到可靠性要做到
A 采集信息的方法手段要多样性 B 注意改进收集资料的工具,讲究技巧C 信息整理时注意去伪存真 D 注意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完整性()
9、教育测量中测量的三要素指
A 对象 B 事物 C 数字 D 法则
()
10、由原始分转换成的量表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以下哪些选项
A 百分等级分数 B 标准分数 C CEEB分数 D T分数
()
11、评价心理根据心理学范畴,可分为
A 心理机制 B 评价的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12、标准化考试要做到哪些方面
A 试题编制过程的标准化 B 考试实施过程的标准化
C 评分、计分过程的标准化 D 分数合成和解释过程的标准化
()
13、联合瑞文测验实施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A 主试逐字照读指导语,对被试的提问可以重复指导语,不应擅自补充和更改。
B 团体施测要防止相互抄袭或交谈。
C 团体施测若对象超过30人,除主试外应增加主试助理1~2人,每次施测团体不超过50人为限。
D 主试和主试助理在被试进行前5题时应进行巡视,对不能理解解题方式或前5题不能正确回答者,单独重复指导语。()
14、人格测验分哪两大类
A 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 B 智商测量表C 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技术D 情商测量表()
15、学生评价的目的是
A 比较学生成绩优劣B 激励学生学习C 改进教学 D 发掘优秀学生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1分)
1、测量结果具有直接性。()
2、一般来说难度P的取值为1时,难度最小。()
3、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4、评价过程和结果都要符合客观实际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称为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5、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法反映被评价对象特征的信息分析、处理的方法叫定性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
1、简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2、简述观察记录的方法
3、简述评价者对被评者的一般心理影响。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
1、论述教育测量数据的种类
2、论述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第四篇:测量与评价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和想法
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唤起主体意识,激活创造意识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体现学生在各类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知识评价的手段之一。评价重点不再简单地重笔头考试、重结果;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自主性监控和调整。
当前,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新课改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或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当前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单一。不是考试这种形式的原因,而是考试内容、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评价的结果。比如试题的质量难以保证,测试过程的公平性难以保证等。2.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改进功能。典型代表是中考和高考。3.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学生在学校被塑造的千人一面,所有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统统被扼杀。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在学习成绩好的前提下,有些个性才能被允许存在,否则,一切免谈。4.关注结果,忽视过程。
毋庸置疑,理想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理想的学业评价必须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紧密结合。那么,理想的评价到底该如何实施?有几项原则是需要遵守的。
首先,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等。第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不要局限于以考试结果来评价学生,那只是对学生评价的一小部分。比如在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因此,老师不应拘泥于单一的评价方式。第三,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要从多个角度来制定评价的内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第五,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只注重结果是片面的,两者结合才能较全面、合理、正确、公正的评价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也直接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下一阶段和学习的结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老师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反思三点:一是评价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二是评价是否关注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变化。三是评价是否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经常反思评价,善于捕捉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服务教育。同时,我们要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投身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行动研究中,不拘泥于成见,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探索新型学业评价模式。
第五篇: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专题十
教育测量与评价专题
十一、填空题
1.常见的聚类统计量有__距离和相似系数_。
2.距离统计量有_欧氏距离 _,__明氏距离__,__马氏距离_。
3.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有_最短距离法_,_最长距离法_,_中间距离法,_重心法_,_类平均法_,_离差平方和法_。
二、简答题
1.聚类统计量在聚类统计中起何作用?为什么在聚类时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答:聚类统计量是根据变换以后的数据计算得到的一个新数据,它用于表明各样品或变量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原始数据进行一些相互比较运算,但由于计量单位的不同会对数据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何谓判别分析?它和聚类分析有何不同?
答:判别分析是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或组别)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本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本进行分类,即是判别样本所属类别的一种统计方法。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对于聚类分析来说,一批给定样本要划分的类别事先并不知道,需要经过聚类分析给予确定类型。正因为如此,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经常联合起来使用,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可先用聚类分析对原来的一批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再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以对新样本进行判别。
3.聚类分析中,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有何不同?判别分析中如何用距离判别法则选用何种距离为好?为什么?
答:欧氏距离使人们较为熟悉的也是使用最多的距离,但存在两个不足之处:第一,它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第二,它没有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马氏距离中包含样本协方差矩阵,因而排除了指标相关性的干扰,而且还不受各指标量纲的影响。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离哪个中心距离最近,就属于哪一类。通常使用的距离是所谓的马氏(Mahalanobis)距离。用来比较到各个中心距离的数学函数称为判别函数(discriminant function)。这种根据远近判别的方法,原理简单,直观易懂,所以通常选用马氏距离。原理如下:假设有两个总体G1和G2, 如果能够定义点x到它们的距离D(x,G1)和D(x,G2), 则
如果D(x,G1)< D(x,G2),则 x∈G1
如果D(x,G2)< D(x,G1),则 x∈G2
如果D(x,G1)= D(x,G2),则待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