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时间:2019-05-14 08: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第一篇: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社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

探索和建立与当今农村社会特点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农村社会管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它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系统规范的农村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农村社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它不仅关系着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目前,一方面传统的矛盾疏导机制与组织效用减弱,集体力量弱化;另一方面,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传统的方法很难化解新矛盾。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日益凸现出来,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可见,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亟待创新,村民自治亟待加强,农村民间自治力量和公民社会亟待培育,民间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自治功能亟待发挥,真正使农村社会管理成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中介、村民自治为基础、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一、社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管理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民主法治也是和谐农村的基本要求。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理顺“党政”“政社”等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村管理的积极性,以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保证。我国的村民自治不是农村社会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政府强力推进的结果。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又会强化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弱化村民自治。因此,必须加强乡村民间自治力量的培养,促进乡村社会管理资源的培育和整合,逐步建立农村社会的自治、自律体系,完善乡村自治功能,拓宽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空间。这是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的内在需要,也是健全农村民主法治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增加,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乡统筹示范的马祖村发展速度加快。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灾后重建在北京市的援建支持下,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大推进,村社会公共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另一方面,马祖村主体发展有了分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与群体,从而将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加之景区的开放,园区统征集中安置点近万人的入住,园区企业的投产必将进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各种社会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很大冲击,马祖村社会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村民切身利益的利益调整、利益协调显得更加突出,成为村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如果处置不当,各种矛盾就会爆发,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但如能加大对马祖故里景区的投入力度和建设速度。增大支持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力度。创新村公共事务管理等做好了,对广大老百姓是一件大好事。如果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创新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另外,作为过去经济基础较弱、处于快速发展的村,随着园区统征集中安置点近万人的入住,园区企业的投产必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景区的开放,外来人口流动增大,给村治安、环境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外来人口管理也成为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以上这些说明,如果我们村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很难适应马祖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新农村建设就很难达到。胡总书记指出:“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裕的马祖新农村,必由之路是创新村社会管理。只有一切从马祖村实际出发,形成有效的村社会管理模式,马祖村社会各项事业才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马祖村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才会出现。

二创新管理主体为前提

马祖村要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必须要弄清楚,谁是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应当界定明确,并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因此,在管理主体创新中,首先,村党支部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村党支部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发挥对创新管理主体的领导作用。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不是包办代替各项社会事务,事无具细都由党组织来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农村实际。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分级管理中分清各自责任,在整个组织体系中党支部起到一个龙头作用,真正起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又能调动各方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对村社会管理的可控性。其次,在村社会管理创新中,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中,仅仅依赖几名村干部是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的。我们在于调动村民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村民自治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关键是,使社会管理的权力与责任向下延伸,使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村民小组的作用,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中心户和村民等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党支部与村民的对接联络,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村的支部十经合组织, 支部+业主委员会菅理机制.当然,多元的社会主体参与模式目前我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外来经商人员及常住人员如何参与村务管理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还有待探讨,外来经商人员及常住人员如何有效地纳入管理系统,特别是发挥他们自主管理并与本地村民一道参与到村社会事务管理中来,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全新课题。

三、创新管理内容为重点

我村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文化观光休闲旊游产业的加速推进过程中,村社会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多,但由于各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重点也各不相同,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面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如果村管理内容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很难满足群众对村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也难以提高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因此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是必有之路,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创新拓展管理领域。首先我们强化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如果处置不当,管理能力不强,反而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事关民生的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村级组织,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村落文化、公共卫生、群众体育等已成为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我们强化村社会矛盾的调处。作为基层组织,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维护一个村的社会稳定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预警到调处做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村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处理。再次,我们强化对外来新居民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从外来新居民入住农户开始进行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入住信息、工作信息及生活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帮助解决。把外来务工分散人员通过各种活动组织起来,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四、创新手段和方法为突破口

随着村社会管理对象的变化以及管理内容的拓展,仅仅依靠几名村干部运用行政手段已很难适应,往往会出现“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局面,村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面临重大挑战。只有创新社会管理方法,运用系统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网络,在系统中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任务、权利、职责,使农村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并且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系统内传递,上下之间保持信息的畅通,使村干部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本村大事,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效率。同时,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等管理手段,坚持堵疏结合,宽严并济,教育为主。

第二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新荷塘

构建和谐家园演讲稿

三月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三月的大地,万物争荣,生机盎然。三月的七宝,民心激荡,斗志昂扬。

今天我们怀着满腔激情,秉承着高昂的斗志在这里聚首,在这里勾画繁荣

富强的家乡图景,在这里弹唱新农村幸福和谐的乐章。如果说这张繁华的图景是一万七千平方公里七宝山的缩影,而这首幸福的乐章就是对和谐新荷塘的颂扬。

荷塘,美丽的家乡,你是那浏阳河畔上徐徐升起的骄阳。你的美丽让我陶醉,你的淳朴让我痴狂,多少个月色阑珊的夜晚,我都在你的怀抱里徜徉、畅想„„

是的,我是一个荷塘人,我为我是一个荷塘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不过,更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们的汗水能尽情地挥洒在和谐新荷塘的宏伟蓝图中。

从古到今,勤劳勇敢的华夏子孙饱经沧桑,遭受了无数次血与泪的洗礼。三千多年战争与蹂躏,新生与腐朽,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向往和追求着“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这样的太平年代、和谐社会。然而今天,我们拥有无比优越的阶级政党,拥有无比先进的科学理念,拥有无比坚实的群众基础,拥有英明果断的乡党委领导班子,今年我们提出的培育文明荷塘人、建设和谐新荷塘的新构想,一定能够实现。

古今中外的实践都可以证明,和谐是生产力,和谐是财富源。和谐的社会才能稳定,稳定的社会才能发展,发展的社会才能进步和繁荣。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要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一个顺民意、得民心的奋斗目标。

在新的时期,“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丰富的内涵:一是和谐经济必须可持续;二是文化和谐以弘扬民族传统和社会文化为中心;三是和谐政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同时和谐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者,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富有活力的和谐社会秩序,让我们的家园文明、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培育文明荷塘人、建设和谐新荷塘,是以发展为中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才能不断走向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才能更加殷实,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达到融恰和谐。

培育文明荷塘人、建设和谐新荷塘,全面加强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建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强化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建设先进文化,巩固社会团结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强化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培育文明荷塘人、建设和谐新荷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每个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都是具体的、生动的和实实在在的,都是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培育文明荷塘人、建设和谐新荷塘,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需要

全村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不要忘记历史的战火留给旧日家乡的满目疮痍,不要回避荷塘建设过程中 的束缚与蹒跚,就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好时代,我们首先要发挥共产党员先进作用,建设新农村,我是主力军,„„..荷塘一定会旧貌焕发新容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培育文明荷塘人、建立和谐新荷塘,需要全体荷塘人民的共同智慧和不懈努力。用我们荷塘人自己的双手,在我们热爱的家园营造一座无形的丰碑,为美丽荷塘撑起一片纯净蔚蓝的天空!荷塘人用心灵的双手打造自己和谐的家园,荷塘人用诗一样的语言重新诠释荷塘锦秀的容颜。我们深信,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即将展现在荷塘人的面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荷塘,必将成为 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也是我们荷塘人桓古不变的铮铮诺言。

第三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8-2005年的五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处在低水平上徘徊,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平均增长5.5%,远远低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慢的一个时期。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等等问题。

3、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基层干部和一些党员不能起到带头作用,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原因:

1.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

3.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4.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对策: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

(2)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3)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3)深化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街道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街道

本报讯(高文昊 李伟)社会管理好了,服务就好了;社会管理好了,矛盾就少了;社会管理好了,党群关系就密切了。为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贯彻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渤海路街道在动态协调、治安防控、基层基础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被县委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街道。

以畅通“诉求渠道”为重点,健全预警机制。建立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格局,在街道驻地设立了“群众诉求中心”,各社区(村)相应设立了“群众诉求站”,每天安排一名中层干部值班,每月5号、15号、25号安排一名班子成员接待诉求群众,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疏通群众情绪,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化解“矛盾积案”为重点,做好信访维稳。该街道对群众关心和反应强烈的矛盾因素进行认真梳理,对于部分信访积案,实行定领导、定案件、定期限的“三包”管理,一包到底,跟踪问效。1-8月份,共受理信访问题21件,其中交办2件,转办19件,已全部妥善处理。

以推进“网络建设“为重点,全力保障安全。在辖区所有重要路段和重要路口都实现“天网”工程无缝覆盖的基础之上,深入推进农村社区的联防、巡逻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每个社区组建起自己的巡逻队。由综治办、派出所牵头,加大巡逻的力度和密度,强化社会面巡防管控,实现动态环境下对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以组建“两新组织”为重点,夯实基层基础。该街道全面推进“建组织、扩覆盖”行动,专门成立街道非公企业党建指导站,在辖区80家非公企业组建了36个企业党支部,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档案,出台了指导员联系企业长效机制,街道党委同企业广大党员、职工形成了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此外,该街道还积极参与新社会组织创建工作,成立了10人组成的灌溉用水协会,促进农村的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

第五篇:农村经济的发达是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达是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基础

——学习体会

通过教授的课堂授课和对一些比较发达的新农村的参观考察,自己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学习培训提升了自身理论素质和对农村工作的一些深层次理解。

一、体会

1、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人物,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农村党员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一线体现,他们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形象,而农村支部书记的形象更是我们党在基层的集中体现,他们能够发挥“双带”(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的基础是“双高”(带头致富能力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高)型人才,应当说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这次培训班之后,部分村支部书记感慨的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苏南地区的农村发展的这么好,咱们河口得相差二十年也不止”。这一句比较实在的话语,道出了支部书记们的共同的学习感悟,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启发,内心深处得到了震撼,同时也使他们学到了先进地区的拼搏精神和发展理念。

2、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刻不容缓

对于一个村庄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通俗一点说也就是如果村里没有足够的钱,那么其正常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更不用说是为村民搞福利,或者搞基础设施配套和做公益性事业了。另外,如果村集体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营造村民致富的氛围,也不能提供村民致富的条件。

3、农民增收难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城乡的差距在不断增大,并且会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仍然存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种种迹象说明农民没有享受到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成果。为什么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尽管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却没有发生农民**或暴动呢,就是因为城乡不存在二元现象,城乡贫富差距很小甚至没有。“不患贫而患不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的稳压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呢?在保证正常的种植业基础上,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如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创业经商,从事手工业等可以增加经营性收入;政府提供各种应尽的社会性保障,可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如果农民能够出租房屋、炒股票、银行存钱等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等等,农民的增收途径很多,方法不一,但这些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倾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1—

4、政府应当及时适应形势转变角色

就目前形势来说,农税的取消,市场经济主导社会资源的分配等客观事实,政府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转变角色,将原来以管理为主的政府职能逐步向以服务为主进行转变,将原来的指令性的行政命令逐步向政策性引导转变,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的发展,一切为了群众的需要,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要求,多为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民的素质,为群众的发家致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政府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树立健康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使为官一任的领导,真正做好造福一方的政绩;其次是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再次是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做群众发家致富的导师;最后是采用预留政府官员廉政保证金的工资制度,预防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5、农民应当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外因可以促进事物的改变,但真正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因。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农民也应当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中央一号涉农文件的连续出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说明了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当今的农民要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在外因的推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解放思想,顺应市场,调整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紧跟市场的脉搏走;其次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科学种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产增收;再次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用自己充裕的时间去挣城里人的钱;最后成立和加入农业合作组织,抱成团不单打独斗,形成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

下载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管理创理新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